新华社上海4月11日电 题:3两多一条1680元!禁捕的长江刀鱼为何公然售卖?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
为保护长江生态,农业农村部发布通告称,从今年2月1日起,停止发放刀鲚即长江刀鱼专项捕捞许可证,这意味着长江刀鱼进入全面禁捕时代。然而,“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市场上仍有长江刀鱼在售,一条3两多的刀鱼高档饭店卖1680元。这些刀鱼是如何被偷捕、销售,又被送上餐桌的?
饭店一条三两多的长江刀鱼卖1680元,禁捕成销售噱头
记者近日采访发现,虽然长江刀鱼禁捕了,但售卖的饭店仍不少。在上海市中心一家高档餐厅,门口摆放着“正宗刀鱼”的广告牌。餐厅经理告诉记者,当天的刀鱼 *** 为1680元一条。目前 *** 已有回落,前一天还卖2680元一条。该店所售刀鱼每条在3两到3两半之间。
记者询问刀鱼的产地。“因为禁捕,卖刀鱼是很敏感的。”该餐厅经理含糊其词地说,“渔民偷偷捕的,一旦 *** 到我们店也不用开了。”
据上海市渔政监督管理处介绍,长江渔业管理线(东经122度)西侧的长江水域,严格禁止捕捞。但在管理线东侧的海洋海域,只要是 *** 齐全的渔船,依然可以合法生产作业。这也就是说,长江的刀鱼是禁捕的,东海的刀鱼则可捕,前者因为肉质鲜美加之禁捕令, *** 高出不少。
在上海另一家餐厅,门口写着“长江刀鱼上市了”。店内服务员称,所售刀鱼肯定是“江刀”,总有人偷偷捞的。
记者来到上海规模较大的一家水产市场——东方水产中心,多家店铺摆出“长江刀鱼”的招牌。3两以上的刀鱼 *** 在每斤1300元至3000元。多位店家称,所售刀鱼均产自长江流域,因为货源稀少,每天进货,并按照产量定价。要货需提前预订,当天发货。
当记者表示,今年长江刀鱼已经禁捕,如此售卖涉嫌违法时,一名店家直言,如果有人来查,就会说这些刀鱼是从海里捕来的“海刀”,而非“江刀”,以免受处罚。
上海水产行业协会 *** 吴常产说,现在市场上存在用“海刀”冒充“江刀”,但也确实有渔民铤而走险,在长江上偷捕。这些禁捕的货源在层层加价后,流到餐桌上。
“三无”船只跨省违法捕捞
记者近日来到长江水域的某渔港。在靠近驳船点的路口,村屋上有“刀鱼”字样。一位渔民说,前几天这里还很热闹,这两天查得紧,不敢交易,冷清很多。当记者表示想买鱼时,渔民说:“不敢卖给生面孔。”
有村民告诉记者,这里卖的既有“海刀”,也有“江刀”,吸引了大量本地甚至外地的鱼贩来进货。捕鱼不会被轻易发现,交易一般在深夜进行。
为打击非法捕捞,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日前组织联合执法行动,记者跟随执法队在长江水域巡逻,水面上仍有小型渔船违法捕捞,2个白天共抓获船只5艘。
在一艘执法人员扣下的渔船里,除了刀鱼之外还有鳗鱼苗等其他禁捕的种类。地理位置显示,作业地处于长江水域上海段。经查,该船只不具备船舶检验、渔船检验和捕捞许可证明,属于“三无”船只,当事 *** 非上海渔民。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这些非法捕捞的渔民大多是跨省作案,在江面撒网后躲藏于浅滩的小船内或岸上的租赁房里,已经形成了一个生产、定价、分拣、销售的黑色产业链。
记者从上海市农委了解到,今年上海市渔政部门已累计查处长江水域违法捕捞案件17起,清理没收深水张网等1273顶,清理浮具4451只,另有2起案件移送 *** 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过度捕捞、食用对物种乃至长江生态造成 ***
自2003年开始,我国实行长江全面春季禁渔,对长江刀鱼等实行专项监测管理,严格控制捕捞船只数目、网具规格及作业时间,切实降低捕捞强度。但多年来的情况表明,长江刀鱼资源的恢复并不理想,现状依然堪忧。
上海海洋大学教授钟俊生表示,非法捕捞和环境污染是造成长江刀鱼等鱼类资源量衰减的主要原因。特别是一些非法捕捞者不顾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为了捕捞鳗鱼苗而无视长江刀鱼的生长规律,在长江中设置的鳗苗定置网阻断了长江刀鱼的生长洄游之路,往往将还是“幼儿”的刀鱼一网打尽,必须坚决取缔。
根据 *** 的最新部署,到2020年,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将实现常年禁捕。农业农村部2018年底也发布通告明确,自2019年2月1日起,停止发放刀鲚(长江刀鱼)、凤鲚(凤尾鱼)、中华绒螯蟹(河蟹)专项捕捞许可证,禁止上述三种天然资源的生产 *** 捕捞。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在长江口,渔民把网具用竹竿、锚等定置在水中,渔船只要过一段时间取走渔获物即可。治理行动往往只是清理网具,难以现场处理船、人。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文化与法律学院院长唐议建议,对于违法捕捞,应采取部门协同区域联动治理,加强陆上源头管控,对非法船只、所涉人员、相关利益链条的连带人员一并打击,不能仅仅将监管和执法停留于水面。
农业农村部长江办副主任赵依民说:“过度捕捞、食用对刀鱼这个物种乃至长江生态造成 *** 。为了长江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大家应该对买卖、食用长江刀鱼说‘不’。”(记者王辰阳、吴宝澍、潘旭、岑志连)
3两多一条1680元!禁捕的长江刀鱼为何公然售卖?新华社上海4月11日电题:3两多一条1680元!禁捕的长江刀鱼为何公然售卖?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
为保护长江生态,农业农村部发布通告称,从今年2月1日起,停止发放刀鲚即长江刀鱼专项捕捞许可证,这意味着长江刀鱼进入全面禁捕时代。然而,“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市场上仍有长江刀鱼在售,一条3两多的刀鱼高档饭店卖1680元。这些刀鱼是如何被偷捕、销售,又被送上餐桌的?
饭店一条三两多的长江刀鱼卖1680元,禁捕成销售噱头
记者近日采访发现,虽然长江刀鱼禁捕了,但售卖的饭店仍不少。在上海市中心一家高档餐厅,门口摆放着“正宗刀鱼”的广告牌。餐厅经理告诉记者,当天的刀鱼 *** 为1680元一条。目前 *** 已有回落,前一天还卖2680元一条。该店所售刀鱼每条在3两到3两半之间。
记者询问刀鱼的产地。“因为禁捕,卖刀鱼是很敏感的。”该餐厅经理含糊其词地说,“渔民偷偷捕的,一旦 *** 到我们店也不用开了。”
据上海市渔政监督管理处介绍,长江渔业管理线(东经122度)西侧的长江水域,严格禁止捕捞。但在管理线东侧的海洋海域,只要是 *** 齐全的渔船,依然可以合法生产作业。这也就是说,长江的刀鱼是禁捕的,东海的刀鱼则可捕,前者因为肉质鲜美加之禁捕令, *** 高出不少。
在上海另一家餐厅,门口写着“长江刀鱼上市了”。店内服务员称,所售刀鱼肯定是“江刀”,总有人偷偷捞的。
记者来到上海规模较大的一家水产市场——东方水产中心,多家店铺摆出“长江刀鱼”的招牌。3两以上的刀鱼 *** 在每斤1300元至3000元。多位店家称,所售刀鱼均产自长江流域,因为货源稀少,每天进货,并按照产量定价。要货需提前预订,当天发货。
当记者表示,今年长江刀鱼已经禁捕,如此售卖涉嫌违法时,一名店家直言,如果有人来查,就会说这些刀鱼是从海里捕来的“海刀”,而非“江刀”,以免受处罚。
上海水产行业协会 *** 吴常产说,现在市场上存在用“海刀”冒充“江刀”,但也确实有渔民铤而走险,在长江上偷捕。这些禁捕的货源在层层加价后,流到餐桌上。
“三无”船只跨省违法捕捞
记者近日来到长江水域的某渔港。在靠近驳船点的路口,村屋上有“刀鱼”字样。一位渔民说,前几天这里还很热闹,这两天查得紧,不敢交易,冷清很多。当记者表示想买鱼时,渔民说:“不敢卖给生面孔。”
有村民告诉记者,这里卖的既有“海刀”,也有“江刀”,吸引了大量本地甚至外地的鱼贩来进货。捕鱼不会被轻易发现,交易一般在深夜进行。
为打击非法捕捞,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日前组织联合执法行动,记者跟随执法队在长江水域巡逻,水面上仍有小型渔船违法捕捞,2个白天共抓获船只5艘。
在一艘执法人员扣下的渔船里,除了刀鱼之外还有鳗鱼苗等其他禁捕的种类。地理位置显示,作业地处于长江水域上海段。经查,该船只不具备船舶检验、渔船检验和捕捞许可证明,属于“三无”船只,当事 *** 非上海渔民。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这些非法捕捞的渔民大多是跨省作案,在江面撒网后躲藏于浅滩的小船内或岸上的租赁房里,已经形成了一个生产、定价、分拣、销售的黑色产业链。
记者从上海市农委了解到,今年上海市渔政部门已累计查处长江水域违法捕捞案件17起,清理没收深水张网等1273顶,清理浮具4451只,另有2起案件移送 *** 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过度捕捞、食用对物种乃至长江生态造成 ***
自2003年开始,我国实行长江全面春季禁渔,对长江刀鱼等实行专项监测管理,严格控制捕捞船只数目、网具规格及作业时间,切实降低捕捞强度。但多年来的情况表明,长江刀鱼资源的恢复并不理想,现状依然堪忧。
上海海洋大学教授钟俊生表示,非法捕捞和环境污染是造成长江刀鱼等鱼类资源量衰减的主要原因。特别是一些非法捕捞者不顾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为了捕捞鳗鱼苗而无视长江刀鱼的生长规律,在长江中设置的鳗苗定置网阻断了长江刀鱼的生长洄游之路,往往将还是“幼儿”的刀鱼一网打尽,必须坚决取缔。
根据 *** 的最新部署,到2020年,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将实现常年禁捕。农业农村部2018年底也发布通告明确,自2019年2月1日起,停止发放刀鲚(长江刀鱼)、凤鲚(凤尾鱼)、中华绒螯蟹(河蟹)专项捕捞许可证,禁止上述三种天然资源的生产 *** 捕捞。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在长江口,渔民把网具用竹竿、锚等定置在水中,渔船只要过一段时间取走渔获物即可。治理行动往往只是清理网具,难以现场处理船、人。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文化与法律学院院长唐议建议,对于违法捕捞,应采取部门协同区域联动治理,加强陆上源头管控,对非法船只、所涉人员、相关利益链条的连带人员一并打击,不能仅仅将监管和执法停留于水面。
农业农村部长江办副主任赵依民说:“过度捕捞、食用对刀鱼这个物种乃至长江生态造成 *** 。为了长江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大家应该对买卖、食用长江刀鱼说‘不’。”(记者王辰阳、吴宝澍、潘旭、岑志连)
“长江之一鲜”将面临全面禁捕 专家: 保护刀鱼须保护它们的家来源/东方IC
“春潮迷雾出刀鱼”,在众多春季美食里,鲜嫩的刀鱼无疑排名靠前。“三月天,刀鱼鲜”的 *** 也在老饕之间流传。不少申城市民都难忘这道舌尖上的美味,“上海人讲起来,鲜得眉毛也掉下来。”
刀鱼又称刀鲚、毛鲚,体形狭长似尖刀,银白色,肉质细嫩,与河豚、鲥鱼并称为“长江三鲜”。眼下,又到了刀鱼洄游长江的时节。三月,长江刀鱼开捕,个头不大,但 *** 高得吓人。是什么让刀鱼成为“稀缺品”,保护刀鱼,又该做点什么?
市民:看不懂 ***
进入3月,申城一家老字号饭店在醒目位置打出刀鱼汁面的海报,每天都吸引不少食客来尝鲜。不需要加任何浇头,这碗浓汤配面堪称最美味的光面。相较于动辄数百甚至上千元的刀鱼 *** ,一碗三十多元的刀鱼汁面显得亲民不少。味道浓郁,又稠又鲜的味道让前来品尝的市民大呼过瘾。
图说:刀鱼浓汤光面 新民晚报首席记者 王蔚 摄
刀鱼是一种洄游 *** 的鱼类,每年2至3月由海入江,并溯江而上 *** 洄游。刀鱼会沿长江进入湖泊、支流或就在长江干流产卵。洄游到江中产卵的刀鱼,称为江刀;就此定居在通 *** 泊中的刀鱼,则被称为湖刀;还有一部分刀鱼,因多种因素影响,到了近海便不再洄游,被称为海刀。与江刀相比,因为不存在洄游,湖刀和海刀脂肪不如江刀肥厚,比不上江刀鲜美。
刀鱼肉味鲜美,肥而不腻,兼有微香。清明后,刀鱼肉质变老,俗称“老刀”,有着“清明前细骨软如棉,清明后细骨硬如针”的说法。因此,只有清明前夕的江刀,才对得起它“黄金鱼”的身价。
“70后”市民朱女士告诉记者,自己记不清上一次买刀鱼是什么时候了。“就像秋天吃大闸蟹一样,小时候在清明节前吃刀鱼是一个固定项目,那时候还会嫌刺多。”她回忆,那时候的刀鱼虽然比一般鱼 *** 贵,但大家都还负担得起。对于现在刀鱼的高价,她连说“看不懂”,“现在对刀鱼的趋之若鹜显然不仅仅只有喜好美食这一层面了。”
渔民:收获只有去年三成
崇明渔民徐玉林昨天刚刚回港,作为有着40多年捕鱼经验的老手,他早已对刀鱼出没时间、行踪了如指掌。即便如此,在横沙岛以东水域劳作一周,收获却并不能让他满意。“2两以上的捕到了4公斤,小一点的大概6公斤。”这是他今年第二次捕江刀了,上一次情况还好些,“最值钱的大刀鱼有10斤多。”在老一代渔人的记忆中,每到刀鱼季,一条小渔船一网就能打上数百斤,一天能打好几网;现在打一季,还不到过去一网的总量。
今年的刀鱼 *** 再创新高,2两以上刀鱼的收购价每斤3500元,3两以上超过5000元。2两以下的,也有800元至1500元不等的 *** ,到了零售市场, *** 还要再高出不少。然而由于产量有限,渔民的收入并没有增加。“今年的产量只有去年的三分之一,这几年每年都在下降。”徐玉林说,“每次捕鱼的成本在五六千元,这一次出去大概能赚四五千元吧。”而在十几年前,刀鱼每斤收购价在50元至60元,徐玉林一个“刀鱼季”能有10万元的收成。
捕鱼也是个“看天吃饭”的活,刀鱼捕捞是像徐玉林一样的渔民一年的主要收入来源,这一年过得如何,全看这一个半月的收获。
水产市场:江刀要预约才有
在上海江阳水产市场,不少摊贩都挂出了刀鱼 *** 的横幅。见有人来询问,摊贩们都很热情,“2两以上的1500元一斤,要是你要的多,给你个 *** 价,1200元(一斤)吧。”
图说:江阳水产市场里的刀鱼摊位 新民晚报见习记者 郜阳 摄
为何水产市场的刀鱼 *** 价相比收购价不升反降,江阳水产市场副总经理徐凯道出了一个公开的秘密:摊贩摆出来的大多是“海刀”。虽然刀鱼 *** 一天一变化,但“海刀” *** 确实比“江刀”便宜不少。据介绍,该市场近几日2两以上“海刀” *** 在1600元左右一斤,3两以上的约3300元。
若要区分海刀和江刀,倒也不难,海刀的脊背是青色的,而江刀的脊背则为淡 *** 。此外,江刀下腭处呈尖刺状,长度超过鱼鳃很多。长江刀鱼的鳞片也比海刀厚。不过,一般摊主并不明确告知是海刀还是江刀,遇上分不大清的消费者,摊主面对有没有刀鱼的询问,往往一指放在冰上的刀鱼,“你看那不是吗?”面对识货的买主,老板就会一个劲地劝,海刀也很鲜的,而且还便宜。
“一般江刀要提前和摊主约好,摊主才会去订货。”徐凯表示,“买主一般也都是摊贩的老客户,多卖给饭店或是做刀鱼礼盒的。‘买的人不吃,吃的人不买’。”
据介绍,江阳水产市场今年销量相比往年有近两成下降,卖得好的摊主一天能出20斤,没生意的有时候一斤都卖不出。“不过,无论 *** 多高,总会有人买。有的人就是好这一口,‘长江之一鲜’的市场需求没变过。”
图说:市民挑选刀鱼 新民晚报记者 陈梦泽 摄
禁捕:两年内成为现实
*** 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每年发文核定捕捞额度,本着发证数量只减不增、避开保护区发证等管理要求,上海今年实际发放刀鲚(捕捞)证115张,低于发放上限。此外,对渔具最小网目也有相关规定。记者在《 *** 关于长江干流实施捕捞准用渔具和过渡渔具最小网目尺寸 *** 的通告(试行)》中看到,从去年7月1日起, *** 在长江流域全面实行准用渔具、过渡渔具最小网目尺寸及禁用渔具 *** 。其中,对围网类渔具,最小网目尺寸不得低于30毫米。“我们今年接到的要求是不得小于4.2厘米。”徐玉林告诉记者。
“今年是刀鱼捕捞的最后一年”,这一说法已经持续了很久,每次刀鱼捕捞,也都像“最后的狂欢”。不过,刀鱼全面禁捕的传言将在两年内成为现实。从今年1月1日开始,长江流域内332处水生生物保护区率先逐步实施禁捕,逐步施行全面禁捕,其中包括53个水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和279个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在公布名录后,新建立的长江流域水生生物保护区自行纳入名录,均施行全面禁捕,这意味着长江流域全面禁捕工作启动。去年底, *** 发布通告,向社会公布了率先全面禁捕长江流域水生生物保护区名录。其中上海 *** 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长江刀鲚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名列其中。
*** 争取在2年内使长江流域水生生物保护区捕捞渔民全部退出捕捞,实现长江流域水生生物保护区范围内永久全年禁止生产 *** 捕捞作业。对此,徐玉林并不意外,“我们很早就知道了相关政策,也都有准备了。禁捕之后,渔船会报废,国家会给我们一定补偿。”徐玉林说,自己年纪大了,如果禁捕,会选择退休安享晚年。“我们村里有1700多人,从事捕捞的有500人左右,像我这样上了岁数的大概占三成。剩下那些人除了捕鱼也没别的一技之长,若果真不能捕刀鱼了,他们没想好之后如何养家糊口。”
图说:海警严控违法捕捞刀鱼 新民晚报记者 张龙摄
专家:保护刀鱼须先保护生态
刀鱼的数量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经历了断崖式的骤降,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统计,1973年长江流域沿岸长江刀鱼产量3750吨,到1983年约370吨,2002年其后产量不足百吨,到了2011年产量仅为区区的12吨。
滥捕是刀鱼数量锐减的重要原因。一些贪心的渔民使用渔政部门所禁止的渔具,这些网网眼极密,从江底拉到江面,连小鱼也不放过。此外,长江生态环境的恶化也是刀鱼数量锐减的重要原因。“捕鱼的时候,鱼没捞上来,塑料瓶、马夹袋倒网上来不少。”徐玉林向记者吐槽。
“长江上游河道数量减少,江河填埋情况严重,江岸化工厂污染及船舶排污等因素使得刀鱼的排卵地减少,它排的卵也不一定能生存下来,这样对刀鱼的数量影响很大。”在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水产品保藏与加工工程系主任陈舜胜看来,保护刀鱼,最重要的还是保护生态。陈舜胜表示:“现在我们能做的就是把环境保护好,越天然越好。为了刀鱼更好的生长,可以在上游适当地开通一下河段,让刀鱼能够产卵,生长。”
同为“长江三鲜”之一的河豚,如今已实现人工养殖。但对于人工养殖刀鱼,陈舜胜并不看好。“如果进行人工养殖刀鱼的话,它就不能洄游了,生活条件改变,食 *** 也就改变了,从而肉质就改变了。”刀鱼在觅食过程中可以 *** 选择自己的食物,而人工养殖无法给它提供这些营养,它的运动量也会减少。“刀鱼如果养殖的话应该也会和大黄鱼一样,吃得只长肉。”
新民晚报见习记者 郜阳 首席记者 范洁
为贯彻《 *** 办公厅关于加强长江水生生物保护工作的意见》,落实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工作部署,保护长江流域水生生物资源,根据《中华人民 *** 国渔业法》有关规定,对长江流域专项捕捞管理 *** 进行调整,现通告如下。
自2019年2月1日起,停止发放刀鲚(长江刀鱼)、凤鲚(凤尾鱼)、中华绒螯蟹(河蟹)专项捕捞许可证,禁止上述三种天然资源的生产 *** 捕捞。
原 *** 2002年2月8日发布的《长江刀鲚凤鲚专项管理暂行规定》(农渔发﹝2002﹞3号)同时废止。未来上述资源的利用,根据资源状况另行规定。
农业农村部回应长江刀鱼将正式禁捕:已严重过度捕捞近期,农业农村部发布通告,从2019年2月1日起停止发放刀鲚、凤鲚和中华绒螯蟹的专项捕捞许可证。对此,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主任马毅今天表示,上述资源已经严重的过度捕捞,相关的专项捕捞 *** 亟需进行调整完善。
资料图:长江刀鱼。张亨伟 摄
21日,农业农村部举行新闻发布会,有记者问:最近有媒体报道长江刀鱼将正式禁捕,为何会从专项捕捞到全面实施禁捕这样的政策 *** 转变?
马毅表示,2003年长江流域开始实行禁渔期 *** ,为了维护渔业生产秩序,保护和合理利用长江渔业资源,农业农村部决定在禁渔期间对刀鲚(俗称刀鱼)、凤鲚(俗称凤尾鱼)和中华绒螯蟹(俗称大闸蟹)三个物种的捕捞实行专项管理,应该说专项捕捞 *** 是长江禁渔期 *** 的一项配套措施,对促进长江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马毅称,近年来受水域污染、生态环境 *** 等多种人类活动的影响,特别是长江刀鲚、凤鲚、中华绒螯蟹等特许捕捞物种的竞争 *** 捕捞影响,刀鲚从更高产4142吨下降到目前年均不足100吨,凤鲚捕捞产量从更高3252吨下降到不足10吨,中华绒螯蟹捕捞产量也已不足100吨。上述资源的开发利用量已经超过了物种资源的承载量,相关的专项捕捞 *** 亟需进行调整完善。停止发放刀鲚、凤鲚和中华绒螯蟹的专项捕捞许可证,是落实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全面禁捕政策的需要。
马毅强调,随着长江生态环境的治理改善,以及禁捕效果的逐步呈现,长江的渔业资源也将在一定时期之后实现恢复 *** 增长,届时农业农村部将根据资源状况和监测情况采取禁渔区、禁渔期、专项特许捕捞等多种方式,组织实施好长江渔业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切实留住长江水清岸绿的美好生态环境和水美鱼肥的饮食文化传承。
(中国新闻网)
长江刀鱼禁捕了,火了几十年的老半斋刀鱼汁面今年还有吗?每到春季,被誉为“长江之一鲜”的刀鱼总会勾起不少食客的味蕾,不过近年来,随着长江刀鱼的数量急剧下降,全面禁捕的消息不绝于耳。2月1号,靴子落地,农业农村部发布通告,长江刀鱼禁捕令正式生效,江刀将“一刀难求”。这也就意味着:今年长江刀鱼肯定是吃不到了。
农业农村部通告说,为落实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工作部署,保护长江流域水生生物资源,根据《中华人民 *** 国渔业法》有关规定,对长江流域专项捕捞管理 *** 进行调整,自2019年2月1日起,停止发放刀鲚(长江刀鱼)、凤鲚(凤尾鱼)、中华绒螯蟹(河蟹)专项捕捞许可证,禁止上述三种天然资源的生产 *** 捕捞。原 *** 2002年2月8日发布的《长江刀鲚凤鲚专项管理暂行规定》同时废止。未来上述资源的利用,根据资源状况另行规定。
那以长江刀鱼为主料、红了几十年、号称“天下之一光面”的老字号老半斋的刀鱼汁面,今年还有吃吗?
老半斋的店门口,刀鱼汁面、清蒸刀鱼上市的海报已赫然张贴,但与往年所不同的是,海报里没有使用“长江之一鲜”的说法。
那今年的刀鱼汁面,究竟用的是什么刀鱼呢?老半斋总经理顾 *** 说,由于禁捕令的发布,他们把用了几十年的原材料长江刀鱼换成了不在禁捕范围内的“崇明刀鱼”和“浙江刀鱼”。
据悉,刀鱼有洄游和不洄游两种生态型。平时在海洋中生活,繁殖季沿江逆流而上产卵,当洄游到长江中就被称为“江刀”,品质更佳。而“崇明刀鱼”则是在长江口江海交界处捕捞的刀鱼,是“海刀”的一种,俗称“明刀”,不在禁捕范围内。
走入店内,食客众多,几乎每桌前都有客人在等位。据几位老食客说,上周刀鱼汁面已悄然上市。
年过六旬的张先生告诉记者,他连续十几年都到老半斋来吃刀鱼汁面,是这碗“光面”的忠实爱好者,这两年新闻里说了好多次长江刀鱼要禁捕,今年终于成真了,他想来看看老半斋的刀鱼汁面会有什么变化。在与店员的交流中,张先生了解到原材料换成了“崇明刀鱼”和“浙江刀鱼”,但他表示吃下来的感觉依然非常鲜美,基本与往年无异。
张先生的说法,也得到周围不少食客的认同。不少人表示,这碗刀鱼汁面,还是记忆中的味道。
“江刀”变“明刀”,为何食客们觉得味道没有变化。这其中的奥秘,就要在老半斋 *** 刀鱼面的百年技艺中寻找 *** 了。今年,因为刀鱼的调整,老半斋的 *** 团队在上市之前经过多次调试,最终将烹饪刀鱼汁面使用的鱼松增加了1/3,和 *** 鸡、蹄髈一起熬成刀鱼汁,一锅汤要熬煮4个小时,这样一来,味道与以往使用“江刀”无异。“刀鱼汁面”的 *** 为2两36元、3两39元,与去年持平。
很多老饕在吃刀鱼汁面的时候,不会在面里加任何浇头,就是要好好品尝“天下之一光面”的美味。不过如果一碗面感觉吃不饱,可以在刀鱼汁面中捂上一块肴肉,既不会混了汤味,待肉冻慢慢融化,又能添一份鲜美。
没有吃到长江刀鱼做的刀鱼汁面,的确有点可惜。但是长江禁捕刀鱼,也是为了让刀鱼休养生息,恢复种群数量,今后不至于彻底灭绝。与长远的生态益处相比,损失的这点口感完全可以接受,况且这里的刀鱼汁依然鲜美,基本吃不出有太大的变化。
顾 *** 介绍说,和“江刀”相比,“明刀”与“浙刀”的鲜味其实差不多,但口感稍逊一筹,肉质不够肥厚紧实。因此,清蒸刀鱼的口味受到一定影响,老半斋连日来经过多番尝试,通过烹饪手艺弥补原材料品质下降的影响,尽量使清蒸刀鱼的味道接近往年的“江刀”。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老半斋还将全新推出刀鱼馄饨,这里面可是实实在在有刀鱼肉的,一碗10只,售价40块出头。
所谓“明前鱼骨软如绵,明后鱼骨硬如铁”,清明节后,鱼骨会从软变硬,成为“老刀”。因此,今年能品尝到刀鱼的时候其实并不长,可要抓紧尝鲜了!
编辑:祝越
转载自上海黄浦官方微信
长江刀鱼禁止生产 *** 捕捞:产量急剧下降,野生每斤 *** 逾万元2018年12月29日,农业农村部发布通告,自2019年2月1日起,停止发放刀鲚(长江刀鱼)、凤鲚(凤尾鱼)、中华绒螯蟹(河蟹)专项捕捞许可证,禁止对这三种天然资源的生产 *** 捕捞。
在此之前,刀鲚和凤鲚采取专项捕捞 *** ,即根据资源和生产情况限额发放《渔业捕捞许可证(专项) 》,获得该许可的市场主体才可以进行相关的捕捞活动。然而,由于过度捕捞和长江污染等原因,刀鲚、凤鲚等长江鱼类的产量急剧下降,长江的濒危鱼类已达 *** 种。2018年10月, *** 发布《关于加强长江水生生物保护工作的意见》,明确到2020年,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将实现常年禁捕。
年产量急剧下降,刀鲚每斤 *** 破万
由于长江污染日趋严重以及滥捕滥捞的行为,不少长江水生生物的产量逐年下降。
研究显示,自1974年达到历史高点的5282吨以后,长江口凤鲚捕捞量总体呈波动下降趋势并持续至今。2003年~2011年年凤鲚捕捞量持续大幅下降,其中2009年~2011年捕捞量均值仅为107.6吨,已经几乎形不成规模产量。
凤鲚(凤尾鱼)
作为长江中下游曾经的主要的捕捞种类,在20世纪70年代,长江下游的四省一市的中华绒螯蟹年均捕捞量高达300吨~500吨,21世纪初这四省的蟹汛已逐渐消失,仅上海市尚有不足1吨的年均捕捞量。但随着中华绒螯蟹人工繁育技术的成熟,人工蟹苗已成为了河蟹养殖主要的苗种来源。
捕捞中华绒螯蟹 资料图
2003年后刀鲚的捕捞量也从上世纪70年代的3000多吨降至50吨左右,近两年更是降至低点,但与中华绒螯蟹不同,目前刀鲚尚未形成更成熟的规模化养殖,市场 *** 一度破万。刀鲚属洄游 *** 鱼类,平时生活在海里,每年2月~3月由海入江,沿长江进入湖泊、支流或就在长江干流进行 *** 洄游。
刀鲚(长江刀鱼)
从2002年开始,长江以及淮河干流开始实行为期3个月的春季禁渔期 *** 。由于刀鲚、凤鲚等鱼类洄游入江的季节亦为春季,同年中国对刀鲚和凤鲚的捕捞采取专项捕捞 *** 。2002年2月,原 *** 发布《长江刀鲚凤鲚专项管理暂行规定》指出,2002年长江刀鲚专项证的总数不超过2240张,其中上海市220张、江苏省1020张、安徽省1000张;凤鲚专项证不超过300张,其中上海市 *** 张、江苏省50张。2003年以后,每年专项证的数量不得超过2002年的数量。
然而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此前的研究显示,1973年长江沿线刀鱼产量为3750吨;到1983年,10年间,减至约370吨左右;到2002年,已不足百吨。2013年,上海、江苏、安徽三地的刀鲚被列入国家保护范围。2018年4月,安徽、江苏 *** 江刀鲚专项(特许)渔业捕捞许可证各不超过710张,上海市不超过125张。
刀鲚和鲥鱼、河豚并称为“长江三鲜”。值得注意的是,自上世纪80年代起,就没有在长江发现过野生鲥鱼的踪迹,说明这三鲜中的“一鲜”可能已经绝迹。对刀鲚来说,与产量急速下降相对的,便是 *** 的飞速攀升,2018年刀鲚的 *** 更高时已突破了10000元/斤。
江苏中洋集团总裁办副主任林春芳告诉澎湃新闻( *** the *** *** )记者,禁止刀鲚的生产 *** 捕捞,对人工养殖的刀鲚销售无疑是个好消息。
江苏中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于1995年在江苏省南通市成立,主要从事海、淡水养殖,畜禽产品、农副产品等。
几年前,驯养刀鲚相当困难,成本也相当高。刀鱼虽然体型不大,却是一种凶猛的肉食鱼类,游速极快,刚捕捞上来时往往触网即挣扎而死。此外其对摄食的生物饵料也非常挑剔,加之肉食鱼类有捕猎小鱼虾的习 *** ,对浮在水面或沉到池底的饵料都不予理会。这些问题一一攻克之后,林春芳表示,由于刀鲚离水即死,因此目前主要的难点在于繁殖技术。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 *** 产养殖研究室主任徐钢春表示,刀鱼的商品鱼规格通常是二两以上,但现在企业规模化人工繁育的刀鱼商品率不到20%,企业的养殖成本几乎与长江里捕捞的刀鱼 *** 不相上下。
“通过几代的驯养,刀鱼的应激反应水平会明显降低,家化程度会提高,这些都会大大提高刀鱼人工养殖的存活率和商品率,降低养殖成本。”徐钢春认为,再进行两代的优良品种培育,养殖两周年,商品率可以稳定在70%以上。
林春芳告诉记者,目前中洋集团养殖的刀鲚已经商品化,目前已向大型餐饮场所供应。
在中洋副集团总裁朱永祥看来,未来刀鱼上市后售价主要取决于人工养殖刀鱼投入市场的数量,将有可能降至在100元-200元左右。
长江濒危鱼类达 *** 种,2020年将实现常年禁捕
人工养殖的方式能保住人们的餐桌供应,但长江生态的恶化并不止于此。由于过度捕捞,包括使用绝户网、电捕鱼等行为,导致鱼越捞越少、越捞越小。交通运输、工业污染导致的鱼类产卵场所被 *** 等,加剧了渔业资源的衰退。根据2017年原 *** 发布的数据,作为淡水养殖产业支柱的“四大家鱼”,已从1980年代占渔获物的80%降至14%,产卵量从300亿尾降至不足10亿尾,仅为原来的3%。四大家鱼指的是青鱼、草鱼、鲢鱼和鳙鱼,是中国淡水养鱼的主体鱼。
据统计,长江流域分布的水生生物有4300多种。当前,长江流域水生生物中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的濒危鱼类物种达到了 *** 种,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附录的物种已经将近接近300种,白鱀豚、白鲟等珍稀动物已多年未见踪迹,长江江豚数量急剧下降,中华鲟野生群体急剧减少。
2016年起,禁渔时间从3个月延长至4个月。2017年开始,随着“ *** 1号文件”强调,要“率先在长江流域水生生物保护区实现全面禁捕”,推进全面禁捕的行动一步步展开。
捕捞作业现场 资料图 徐绍荣 摄
2017年2月,原 *** 发布的《关于推动落实长江流域水生生物保护区全面禁捕工作的意见》提出,在长江流域水生生物保护区实施全面禁捕,争取在2年的时间内使长江流域水生生物保护区捕捞渔民全部退出捕捞,实现长江流域水生生物保护区范围内永久全年禁止生产 *** 捕捞作业。
2017年11月,原 *** 发布《关于公布率先全面禁捕长江流域水生生物保护区名录的通告》,从2018年1月1日起率先在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332个水生生物保护区逐步施行全面禁捕。
2018年10月, *** 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加强长江水生生物保护工作的意见》明确,到2020年,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实现常年禁捕,基本遏制水域生态环境恶化和水生生物多样 *** 下降趋势。到2035年,水生生物资源显著增长,水域生态功能有效恢复。
“我们说的长江禁捕就是指整个长江流域,包括长江的干流、长江的支流,还有通江的湖泊等区域。”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于康震此前在公开场合,对长江全面禁捕范围这样阐释。
长江刀鱼禁捕已两年,“湖刀”、“海刀”唱主角据江苏公共·新闻频道《新闻空间站》报道:每到春季,鲜嫩可口的“长江之一鲜”刀鱼总是能勾起无数人的味蕾。自从长江刀鱼禁捕之后,野生的本地“江刀”成了过去式。近日,记者从南通市区更大的海鲜 *** 零售点端平桥菜市场了解到,现在早就没有长江刀鱼 *** ,取而代之的是湖刀鱼和海刀鱼。
上午,记者在南通一家市场水产品区看到,各家店已将刀鱼摆在了显眼的位。摊主介绍说,这些刀鱼基本上都是海刀,市场 *** 约两三百元一斤,比起往年动辄几千元一斤的长江刀鱼要便宜很多。
刀鱼摊贩张树清告诉记者,现在一两八的刀鱼, *** 在两百六到两百八,两百也能卖,这主要看鱼的品质。大刀鱼进货 *** 就要八百一斤。
据了解,刀鱼每年春天会随潮流从海洋涌向长江产卵,在此过程中,洄游至长江生长的就是江刀,也是禁捕的鱼种;未进入长江的就是海刀,而长期生活在湖泊中的是湖刀。海刀和湖刀的味道都次于江刀,但胜在 *** 相对便宜。
如何辨别“湖刀”和“海刀”?张树清支招:湖刀眼睛大,尾巴全部是发黄的,海刀尾巴全部发黑的。
根据预计,随着临近清明,刀鱼品质达到更优, *** 也会有所上涨。
禁捕之后,买卖江刀都属于违法行为,大家一旦发现这种行为,可以向监管部门举报。
江苏台/黄元 胡超 南通台/冯铮炜 孙超
(本条新闻版权归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长江中下游禁捕3年,刀鱼数量明显增多,禁渔效果有多显著?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红色的“关注”按钮,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 lovable
编辑| 小江
长江作为我国的母亲河,更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其生物多样 *** ,和物种的稀有 *** ,位屈全球前几。
在古代,长江为我们的祖先提供了丰富的生物资源,今天的主角,刀鱼,便是其中之一。
但是如今,长江经过人们大肆捕捞和随意取获之后,鱼类资源骤降,随着国家实行禁渔政策,情况有所好转。
刀鱼究竟经历了什么历程,以至于它从最初的几毛钱一斤,到如今的上万元一斤?
我们能不能以此判断,禁渔政策取得了明显成就?
图1
什么是刀鱼
整个长江水系,加上其所附属的淡水湖泊,面积十分之大,以至于长江拥有350种鱼类。
其种类和数量远远超过了我国其它江河湖泊的鱼种类,刀鱼,便是其中之一。
刀鱼,顾名思义,其身形神似一把 *** ,所以它的外号也叫“刀鲚”,是鲱形目鳀科鲚属鱼类。
刀鱼的整体颜色是偏向银白色的,外观非常的好看,其背面的颜色比较深,青色,金 *** 和青 *** ,是最常见的。
需要注意的一点则是,在相同的年龄之下,成年的雄 *** 刀鱼身体长度和体重一般比雌 *** 的要大。也因此,雄 *** 刀鱼的捕获数量。是最多的。
刀鱼身价为何如此之“贵”
刀鱼由于产地的不同,也被分为了“江刀”,“湖刀”,“海刀”。顾名思义,江里的,湖里的,海里的。与四大家鱼等,同属于经济型鱼类。
图2
经济型鱼类更大的问题,便在于它是以庞大的数量为基础,靠量来获取利润。但生物资源不是无穷无尽的,总会有消耗殆尽的一天。
禁捕令发布之前,长江刀鱼根据体型的规格, *** 已经差异巨大,通常情况下来讲,二两以上的长江刀鱼,就能卖到3000元一斤了。
二两以上的重量, *** 更是翻倍的增长。
于是,在2012年张家港的一场拍卖会上,一条长度45.3厘米,重量为325克的长江“刀鱼王”,以59000元的高价拍出。
这只是一条鱼而已,而且当年黄金的 *** 也只是在180元左右浮动。这条长江“刀鱼王”算下来,一克肉或者一克鱼鳞,都要182元,吃的时候相当于把金子吃进了肚子里,极尽奢华。
早在三十年前,长江刀鱼和浙江小黄鱼一样。都是随处可见,四处可以捕捞的。
图3
那时候长江刀鱼的 *** 甚至只是几毛钱每斤。在70年代的时候,刀鱼数量之庞大,可以说根本捞不完。
1973年的时候长江刀鱼全年产量达到3750吨,数量庞大到以至于当时的刀鱼只需要几毛钱一斤,是沿江老百姓餐桌上最常见的食物之一。
技术的发展究竟给鱼类带来了什么
随着捕捞技术的发展,各种捕捞先进设备层出不穷,手段更加高明。而且最重要的是,物流行业的高速发展,以至于让我国各地人民都有机会了解和吃到了长江刀鱼的机会。
也因此,刀鱼的需求开始暴涨,也是在70年代,刀鱼的捕获达到了巅峰,年产几千吨。
那一年,沿江以捕捞刀鱼为主的,都狠狠发了一笔。
根据历史新闻报道记载,从1973年到1983年这十年之间,刀鱼的年捕捞量从3750吨一路下降到了只有370吨。
图4
进入20世纪以来,年捕捞量更是没有超过百吨,也因此,刀鱼的 *** ,再次水涨船高。
凡是体积大的,每斤的 *** ,已经卖到几千上万元了。
人们宴请客人,想借此彰显自己的身份和地位价值,所以濒临灭绝的刀鱼,仍然在在劫难逃。
2019年2月,曾经的长江之一鲜,几乎绝迹。
刀鱼如此之高的评价从何而来
长江三鲜,指的是刀鱼,鲥鱼,以及河豚。每样生物突然能在餐桌上“爆火”,必然离不开它自身的历史因素和当代社会对于它的取决看法。
刀鱼因出现最早,且口感鲜美无比,被列在了长江三鲜之首。早在南宋时期,诗人刘宰就已经以设刀鱼宴的形式来款待和饯别友人了。
诗人的一生,自然无时无刻都带有诗香之气。
图5
因此,他便给刀鱼赋了一句诗“芼以姜桂椒,未熟香浮鼻”,赞美刀鱼的味道,鲜美无比。
刀鱼味鲜美只是其中一点,关键在于其鱼肉的质感细腻,软滑,爽口,并且肥而不腻。
在今天科学技术的加持下,检测出其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磷脂和维生素,在鱼类里面,能同时做到这些点,也还是少数。
所以吃刀鱼,不仅仅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同时也能满足一部分人养生的需要。
李时珍作为古代著名的医师,其所著的《本草纲目》流传至今,到现在也是中医必看书目之一。
里面蕴含了我国上 *** 的医术传承,里面就有记载,古代就有用刀鱼来治疗痔瘘和补气的记载。
市井民间因买不起高额的补气血之物,也将刀鱼当作益气活血之物来用。
图6
如何对刀鱼以及整个长江流域实行物种保护
由于上个世纪对长江鱼类资源的过度开发捕捞,整个长江流域,包括刀鱼在内的大量鱼类品种,现存数量已经岌岌可危。
必须得采取严格的政策来对待,于是乎,在2002年的时候,我国开启了长江刀鱼的保护。
长江春季期间禁渔3个月,中下游的禁渔时间为第4到6月。
由于效果不显著,鱼类数目不符合预期标准,在2015年的时候又调整为了第3到6月,这非常有效的保护了刀鱼的繁殖期。
但这并不能改变人 *** 贪婪的本质,只要鱼类还存活一天,禁渔时间一过,必然会有人出江重新大肆捕捞。
如此一来,之前的禁渔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改变不了我国目前鱼类资源日渐衰退的问题。
所以,从2019年2月1日开始,我国停止发放刀鲚(长江刀鱼)的专项捕捞许可证。
图7
从2020年开始,我国发布并正式实施了长达10年的长江禁渔政策,目的便是通过暂停渔业活动,停止人们乱捕乱捞的行为。
给长江10年的缓冲期,让其中的各种生物资源得到缓冲,休养生息的机会。
相信在我国英明政策的指导下,长江流域的生物资源多样 *** 恢复正常,会现上个世纪大量鱼类涌出水面跃龙门的场景,让人们再次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
长江刀鱼全面禁捕,“禁捕令”刚下,“海刀”每斤两百多元却“卖得飞起”说了好些年,长江刀鱼终于禁捕了。“刀鱼圈”内,前不久早就传“文件要下来了”,12月27日农业农村部通告,自自2019年2月1日起,停止发放刀鲚(长江刀鱼)、凤鲚(凤尾鱼)、中华绒螯蟹(河蟹)专项捕捞许可证,禁止上述三种天然资源的生产 *** 捕捞。原 *** 2002年2月8日发布的《长江刀鲚凤鲚专项管理暂行规定》同时废止。
有人拍手称好,江阴河豚渔村的老板郑金良为“全面禁捕”呼吁了很多年。他在长江边的饭店和养殖场经营了多年,招牌菜就是长江刀鱼,多年前他曾多次朔江而上 *** 刀鱼,并突破了刀鱼养殖技术,在苏沪的“刀鱼界”有点 *** 地位。相比刀鱼的生意,他更看重长江上的乡愁,他曾拉记者到饭店旁的江岸上看,40多年前,他小的时候,这里满是芦苇荡,滩涂里挖点小虾小蟹,小刀鱼也在其中。如今再看,有汽渡码头与工厂多了,滩涂少了,潮水声渐成拍堤声。多少年来,长江刀鱼都是这一代人舌尖上的乡愁,前些年竟已吃不起了,动则数百上千元;郑金良饭店里的一桌刀鱼宴,不是“土豪”未必敢来。
“长江刀鱼应该被保护。”郑金良说,“禁捕令”来了是好事,可管住了“捕”,能否也管住市场上的“嘴”?郑金良觉得,或许未来吃长江刀鱼应该也成为一个“道德”问题,比如为了保护野生动物,人们呼吁勿吃鱼翅和熊掌,已成为一种 *** 。但显然,吃不吃刀鱼尚未上升到这个“高度”,记者从南通、江阴与靖江等地多个市场得知,近日“海刀”已经上市,每斤约两三百元,生意挺好,“卖得飞起”。奇妙的刀鱼,冬天在海里吃饱长大,春天开始逆长江而上,到安徽、湖北等地的湖泊滩涂中产卵,小鱼稍长,又顺着长江出海,周而复始。刀鱼沿长江逆流而上时被捕获,是为“江刀”,清明节前,厚实有肉,年年被饕客追捧;在海里并不洄游或尚未洄游的,称为“海刀”;“湖刀”不少人看不上,是定居在长江中小游湖泊,不再往海里去的刀鱼。三种刀鱼,样子、 *** 与味道大不同,可日渐凋零后,人们竟也开始分不清楚,甚至认为“只要是刀鱼,都是好的”。
已有在行业内浸 *** 多年的“刀鱼经纪人”告诉记者,有空子可钻——禁止捕捞的不过是“长江刀鱼”,“海刀”与“湖刀”照捕照吃不误,饭店里、筷子下那刀鱼,谁又知道是那种“刀”?饭店管不住,市场有需求,便不排除有人铤而走险,无证捕捞长江刀鱼。毕竟,对江苏等地的长江渔民而言,“长江里的东西不多了”,每年清明前一两个月的刀鱼捕捞季,几乎是一年间的主要收入。记者曾随刀鱼老板的快艇出海入江“收购刀鱼”,那些小船与“浮板”,究竟有没有捕捞许可证,“圈内人”心知肚明。于是,近日有“刀鱼经纪人”直接了当地告诉记者:“每年都说禁捕,生意还不是照旧。”等过段时间,他计划重 *** 旧业,“他说他的, *** 我的”。也有人谨慎,说要等今年二三月长江刀鱼来了再观望:“动了真格,肯定有人要‘触霉头’。”
不过,“刀鱼圈”内不少人认为,在禁捕这件事上,执法有难度,这么多港口、船只、大小市场与饭店,怎么管得过来?为了一条鱼,能投入多少监督与执法的力量?有人对此心存侥幸。一条长江刀鱼的保护与存亡,命运的根子在岸上,比如安徽、湖北等地的长江沿岸的湖泊滩涂,不少已被堤坝替代,有学者反问记者:“防汛重要还是刀鱼重要?”还比如,江苏与上海长江沿岸的渔民们,对这一批最后的长江捕鱼人来说,刀鱼是重要的收入来源,缺了不行,接下来该如何安置他们?有江阴人说,当地不过一二十条船,渔民上岸安置,应该不难。可也有经济相对欠发达的地方,为安置渔民的补贴与经费发愁。更为关键的是,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更需全力以赴、齐心协力。
日前,江苏省南通市渔政支队负责人陆建新表示,这几年长江刀鱼产量产量少、个头小,已呈下降趋势。今年从禁捕期开始,他们将出动渔政执法船对长江进行 *** ,打击非法捕捞江刀的船只。郑金良的饭店,招牌菜已从长江刀鱼换做养殖的河豚;一位“刀鱼经纪人”说,今年刀鱼不做了,转做鳗鱼苗……为了刀鱼,也为了长江。
栏目主编:孔令君 文字编辑:孔令君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 编辑:雍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