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气温的升高,喜欢高温的鱼类开始变得好钓。在常见的鱼类中喜欢高温的鱼类主要就是草鱼和鲢鳙,虽然两种鱼类习 *** 上差别很大,但是有个相同的地方,就是对溶氧有极高要求。当气温升高,深水就会开始缺氧,草鱼或者鲢鳙就会主要在半水活动,所以高温季节钓草鱼或者钓鲢鳙,往往都是钓浮。凡是钓浮,找准水层就非常关键,这是保证渔获好的一大要点。
一、手竿钓鲢鳙的基本技巧
鲢鳙是非常好钓的一种鱼,胆子大得很,只要有吃的就不会离窝,但是窝点中没吃的就会很快离窝,所以钓鲢鳙非常注重抛竿频率,要保证窝点中始终有食物。不管手竿钓鲢鳙,还是其他钓法,原理上都是一样的。使用味道浓、雾化好、比重轻的饵料,形成较大的诱鱼带,只要水域中有鲢鳙就会很快进窝。手竿钓鲢鳙的核心技巧就是只在上钩挂饵,下钩中鱼。子线要求柔软,鱼钩大但是不能太重。
当上钩的饵料雾化慢慢下沉,下钩就会处于雾化带中,鲢鳙在喝水过滤悬浮颗粒时就会把鱼钩吃进去,所以子线的钩间距一般要达到5-10厘米。了解了这点,任何钓法钓鲢鳙就不在话下了,因为不管手竿钓浮、抛竿水怪、抛竿弹簧钩,其实利用的都是这个原理,鲢鳙是不会像其他鱼一样直接吃钩的。
二、找鱼层技巧
通常来说,气温越高水温肯定就越高,那水越深就容易缺氧。但是鲢鳙对水中溶氧有很高的要求,所以往往气温越高鲢鳙所在的水层就越浅。气温不高,所在水层就会深,毕竟深水中才会比较安全。所以最简单的原理就是气温高钓浅,从浅往深水找鱼层,气温低就钓深点,根据浮漂的动作来判断鱼层所在的位置。如果有漂相,甚至是黑漂较多,但是提竿不中鱼,甚至是出现锚鱼的情况,这种情况一般都是鱼蹭线造成的,说明鱼在浅水层,钓深了,改钓浅一些就行。
三、调漂和漂相问题
钓鲢鳙浮漂的选择就比较重要,首先吃铅肯定要大,因为鲢鳙的饵料虽然轻,但是个头大,对浮漂的吃铅还是有要求的。漂脚要长,这样的浮漂翻身较快,并且会比较稳定,更适合钓浮使用。漂尾可以长一些,钓浮的话漂尾长还是有好处的。可以使用碎 *** ,因为鲢鳙独特的进食特点,导致虽然鱼大但是漂相不大,这样会更利于看漂。调漂建议带饵调漂,钓低目,相当于一边调漂一边打窝。不过原理上来说,只要挂饵之后浮漂还有目数,都是没问题的,但是还是钓低目看漂会更清晰一些。
鲢鳙的漂相,本质上是动态中的漂相。饵料到位之后就会雾化变轻,钓目会慢慢增加,所以漂相都是动态中形成的。一般来说小顿口、停顿,这两种漂相中鱼率更高。最后要注意,浮钓鲢鳙要找深水,一般会选择大坝附近垂钓,或者是水比较深的下风口位置。敬请关注收藏点赞,每天准时更新,谢谢各位钓友!
抛竿钓鲢鳙钓1米还是2米?都不对,新手试试我这个办法上面这个照片里的钓点是我老家村里的一个小水库,这几天我一直在这里用抛竿钓鲢鳙。以前鱼蛮多,但去年重修大坝,把水抽干了、鱼抓完了。
前段时间我爸和我说村里人放了鲢鳙和鲤鱼,可以免费钓,要我去试试。对于这样的小水库,我兴趣不大,所以一直没去,前几天实在没地方可去,就去玩了一下。
听我们村几个玩抛竿的说,刚开始鲢鳙确实很多,但由于是免费,天天有人钓、手竿抛竿齐上阵,所以现在鱼所剩无几,钓一天都有可能空军。
两天前我之一次去钓,拿着2根抛竿,根据我的经验早上要钓浅,可是村里的老师傅说这里的鲢鳙要钓深才行,至少2米,有时候差一点都不上鱼。虽然我不太信,但转念一想人家天天在这玩,肯定比我有经验,于是我就撸到2米的深度。
结果钓一个多小时没口,他三根杆也没口。我实在忍不住了,就把漂撸回来钓1.5米,然后就上鱼了。那天除了我,还有三个打抛竿的、六七个钓手竿的,无一例外全部空军,而我钓了四条。
当然了,他们空军并非因为技术差,我想应该是多方面的,有一个钓友技术其实很高,他是因为钓的时间太短才没钓到鱼,另外他的水深也不对!鲢鳙是中上层鱼,也就是说它可能在水下一米活动,也可能在水下两米活动,所以说想钓到它,找对水层很重要,今天就和大家聊聊这个话题。
抛竿钓鲢鳙,能钓浅就钓浅
手竿钓鲢鳙一般是1.5米至2米,当然了也有例外,可能会受天气、温度、地型等影响,但常规就是这个范围。抛竿由于可以远投,而远处一定是比近处安静的,所以我觉得可以钓的更浅,三五十公分也是有人钓的。
那为什么说能钓浅就钓浅,要从浅开始钓呢?之一是因为鲢鳙本身就是中上层鱼,钓浅合情合理;第二,如果鲢鳙在深处,而我们钓浅,饵料从上往下雾化,它们感知到了并且想吃的话就会浮上来。如果它在浅水,而我们钓太深了,那雾化是往下的,它就没那么容易知道,这只是我的理解。
在天气热的夏秋季节,我们一般都是从浅往深找,在天气寒冷的冬季春季,那么你可以从深往浅找,因为天气冷鱼的活 *** 低,像鲢鳙这样比较喜欢水温高的鱼种,在天冷时就会躲在水温较为恒定的深水区。
抛竿钓鲢鳙,具体钓多深
一般情况下,我都是从50公分左右开始钓,如果是那些特别浅的小水库,你钓得更浅也行,我见过他们钓30公分依然连杆上鱼的。
要是钓50公分效果不好,那就往深了找,我习惯每次撸动浮漂50公分左右,也就是50公分钓不到就钓1米,1米钓不到就钓1.5米,每次调整都是50公分的幅度。如果水库总体就不深,你调整个几次就到底了,但还是没见鱼吃,那要么就是选一个你觉得靠谱的水深死磕,要么再从浅水开始找。
要注意一个问题,大家不要随意去换深度,有些钓友只是钓了一会儿没见到口就直接换水层了,这样就属于乱钓。就好比咱们用手竿钓鲢鳙,前期的工作就只是不断地抽竿,利用不断地雾化去吸引鱼,打抛竿不用频繁起竿,但也需要有个诱鱼过程,不要老调整。
我一般是在50公分至2米这段距离钓的最多,耗费的时间也最长,如果这个水深范围钓不到,我后面调整后钓的水深,倒不会钓太久。我一般钓鲢鳙都是三根杆或以上,那么在钓不到鱼时,三根竿就钓不同的水深,看哪个能中鱼。
抛竿钓鲢鳙在一天之中钓的水深也不一样
早上钓,我肯定是钓浅,钓50公分就是在这个时候,因为早上气 *** 较凉爽、太阳刚出来的时候也是水面温度较高一些,所以鲢鳙肯定会活跃在水表。
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十点以后,我就考虑要钓深了,大概一米或一米五,当然了,如果你钓50公分能一直中鱼,那可以一直钓,或者说到了 *** 点钟浅水就没口了,那咱们也能早点钓深,我的意思是如果我去的晚,比如十点才开钓,那可能直接就是从一米开钓了。
下午是最不好钓的,因为太阳辐射大、温度太高,虽然鲢鳙喜高温,但是天气太热、光照太强,它也会去阴凉处或深一点的地方。我要是下午开钓,刚开始也是钓一米左右,但不会停留太长时间,换个两次饵不吃马上就往深了找。
别人的建议要听,但不能全听
这种情况我已经遇到过好几次了,几年前去一个水库钓也是这样,我之一次去那个水库钓鲢鳙由于不熟悉环境鱼情,就向当地钓友请教,人家告诉我钓2米,结果我50公分就中鱼了,到了下午大家都没口,他们就死磕钓2米,而我则找水层、找鱼,找到四米多就中鱼了。
人家的建议要听,尤其是陌生水域,人家的经验肯定要比我们之一次去的人多,但也不能全信,我的几次经历,如果完全听他们的,那就和他们一样空军。
除非你是只带了一根鱼竿,但凡是2根及以上,那么可以拿出一二根来按照他们建议的水深钓,而其他的竿子就按照自己的思路,早上钓浅、中午钓深、下午钓更深!
有些钓友是觉得,只要我死磕某一个深度,多钓一会儿,饵料不断地雾化,哪怕鱼在深处它也会慢慢找上来。如果鱼活 *** 好、想吃食,它确实会找上来,那要是活 *** 不好呢?
如果水特别深,比如七八米,而鱼恰好又在底部或离底,那么你死磕50公分或1米肯定钓不好,饵料的雾化都达不到那个深度,早被水流冲散了。
像冬天,很多人都钓底或离底三五十公分,你钓浅水试试看有没有鱼愿意找上来。冬天是水温低,鱼活 *** 不好,夏天秋天水温是高,但水温高不 *** 鱼一定活跃吧,鱼的活 *** 不仅受温度影响,还受气压、溶氧等等影响!
结语:
我分享的这些只是我个人的观点和经验,如果大家有什么不同的意见可以在文章底部留言一起交流。对于老手来说,抛竿钓鲢鳙找水层不是难事,但对新手来说就比较困难了。
新手不知道该钓多深,不知道该如何调整,更为关键的是极易受他人影响,可能人家说钓2米他就一直钓2米,可能人家在3米碰巧中了个鱼,但新手看见了以为鱼就在3米位置,可能会马上改变,这些都是不理 *** 的,如果你实在弄不清楚,可以参考我的这个 *** 。
【作者简介】:小飞,一个90后钓鱼爱好者,希望用文字记录垂钓的美好、把心得留给需要帮助的人,欢迎渔友们关注。
鲢鳙还能这么钓?这种 *** 条数少但是个头特别大鲢鳙一种成长速度快提醒特别大的鱼,一般钓鱼人只要钓一两次都会爱上钓鲢鳙的感觉:拉力强、个头大、垂钓起来虽然累但是一点都不复杂。据科学研究,我们钓鱼人在中鱼博大物的时候,大脑里面的肽类(让你很兴奋)分泌大概有 *** 的四分之一的水平。
钓鲢鳙
也就是说钓鲢鳙很容易上瘾,不过也不用担心不可自拔,蓑笠哥曾经有一段时间特别喜欢钓鲢鳙,但是后面钓的就少了。我们人类大脑构造决定了我们喜新厌旧,这种自然获取 *** 的方式不会持续太久。
蓑笠哥之前分享过几篇关于钓鲢鳙的文章,基本都是稳扎稳打的 *** ,通用 *** 比较强。只能说是几篇很好的钓鲢鳙进阶攻略,今天要分享给大家的和之前的从基本概念上就有所不同:底钓鲢鳙。之前分享的都是浮钓,从30CM开始向下搜索鱼层。这种 *** 也是没有错的,但是很难钓到个头特别大的鲢鳙。
既然浮钓鲢鳙较好为什么要底钓?
这个其实很简单,浮钓鲢鳙很难钓到特别大型(15+)的鲢鳙,除非是在一些散养塘里面食物匮乏的地方。在江河湖泊,鲢鳙的水层分的很清楚:上层是白鲢,然后再下一点是个头不大的鳙鱼(3+左右),大鲢鳙和大白鲢基本都在水稍微深一点的地方。所以,我们浮钓可以钓到鲢鳙,但是不容易钓到大的,只有钓底才能有10+、20+乃至30+的大鲢鳙钓。
钓鲢鳙
底钓鲢鳙的钓位选择
由于底钓的时候不像浮钓饵料雾化的那么快,底部相对平静所以底部的水也相对稳定,我们在选择钓位选择上面就没有浮钓那么宽泛。总的来说,底钓鲢鳙下面的几个钓位不错:
比较深的下风口
这一点很多水库的大堤都满足这一个条件,而且大堤也是非常棒的底钓鲢鳙钓点。一来呢,下风口水面的水流和水底是相反的。你看到水浪一个接一个的打到岸边,但是这些水会随着河岸流入水底回到水库里面。这样一来水底的水就会带动我们雾化的饵料流向大水面,增加雾化速度增大雾化面积,从而能更快速的诱鱼,而且诱鱼的面积也会大增。二来呢,因为鲢鳙是上层鱼类,一般水库的大堤都会很深,我们钓的低差不多也就是上层鲢鳙的上层了。毕竟3米水深的上层和10米水深的上层分界点完全不一样。
钓鲢鳙
回水湾附近的坎位
鲢鳙喜欢待在江河的回水湾,除了产卵期要 *** *** 腺发育之外基本都是待在这些地方。回水湾的水流不急,它不需要消耗太多的体力。回水湾里面水质一般也比较肥里面微生物比较多,这些是它们爱吃的食物。
如果是玩海竿其实江河的回水湾基本任何地方丢可以钓鲢鳙,只要不是特别浅。但是如果我们要手竿钓大鲢鳙的话只能找比较深的坎位。坎位的意思就是比较陡峭的地方,那种地方的水一般都比较深。
大小水面的入水口
这里说的入水口不是说水库的主入水口,很多湖泊因为修路等其他原因会 *** 出一些小水面,这些小水面的向大水面的入水口是很棒的鲢鳙钓位,一般这种地方水都比较深。小水面一般涞水水质肥沃而且温度较高会产生大量的藻类流入大水面。鲢鳙也喜欢 *** 在这种地方觅食,这种地方水的底部也会有轻微的走水,这是钓鲢鳙雾化饵料相当有利的条件。
总结一下就是钓大鲢鳙的一定要足够深,而且还要相对比较安静。除了上面说的这些地方,在网箱养殖的的附近、大入水口旁边的坎位都是比较不错的守大鲢鳙的钓点。
钓鲢鳙
底钓鲢鳙的饵料
其实鲢鳙的饵料不需要特别精贵,只要满足两点即可:量要大、味要重!基本这些年蓑笠哥钓鲢鳙的经验来看,越是臭的饵料鲢鳙越是喜欢!比如: *** 蛋、豆腐乳、蒜粉、发酵的韭菜汁、小米醋等等很多我们觉得臭不可闻的东西用来钓鲢鳙那是一绝!
基本现在市面上的商品饵料都能满足钓鲢鳙的要求,蓑笠哥这些年都是哪个便宜买哪种。买回来之后加一些添加剂就可以了,就像上面说到的那些,鳙鱼加:蒜粉、豆腐乳;白鲢加:海藻粉、白醋、草莓香精等等。
值得留意的是,如果我们是底钓大鲢鳙,饵料要比浮钓雾化要小一点点。底钓比浮钓多一段行程,如果雾化太好可能在半途就雾化完了。正常的鲢鳙饵料按照说明的水比开饵之后多揉一会儿就会比较黏一点没有那么容易雾化。更好是做成湿散,到底之后通过抽的动作来完成雾化。
分享一个钓鲢鳙的饵料配方:
大蒜汁300g、轻麸2000g、糖300g(红白糖都可以)、豆沙1000g(或者莲蓉)、大豆粉炒香2000g、白醋一瓶、鸡蛋3个(更好是寡鸡蛋)。这个配方可以打窝,也可以用手竿钓,有一点就是,如果你是用手竿钓的话,莲蓉要放少一点,现在市面上卖的莲蓉都很黏,放太多了雾化不会太好的。当然这个也可以装填海竿,想要雾化慢就多件莲蓉,雾化快就少放一点。
钓大鲢鳙窝料
原则上讲,手竿钓鲢鳙是不需要窝料的,只要疯狂的抽窝即可。但是现在天气热,而且有的钓鱼人年纪大疯狂的抽窝肯定会体力不支,那么也是可以打窝的。而且底钓鲢鳙打窝的话留鱼的效果要好一些。
钓鲢鳙的窝料其实也很简单,买点儿豆渣拿回家用塑料袋密封然后在阳台上放3-5天就可以直接拿去打窝了。钓底的话可以打窝的时候和一点儿面粉,捏成团这样才好沉底。和其他鱼不一样的是,鲢鳙更好打窝一次 *** 打完,然后后面靠抽窝来补。如果中途捏大坨打窝很有可能会惊鱼。
钓鲢鳙
关于底钓鲢鳙的装备
杆子;准备同样长度的两根,一个轻一点抽窝阶段用,线组不用太粗。另外一根大物杆,等窝子里面来鱼之后(有很大的泡泡起来,2-5个左右)换大物杆钓。
线组;推荐5.0的线起,更好用碳线,尼龙线也没有问题。
子线;钓鲢鳙更好用的子线是PE,柔软容易入嘴。
钩子;12#伊势尼起!一般正常情况下钓大鲢鳙都是要15#伊势尼,但是普通伊势尼的钩子重,更好买钛合金的。
浮漂;更好特粗尾小短漂,尾巴粗细至少要有1平的电线粗才行。浮漂短一点的话雾化的路径就短,要不然随着浮漂上浮下面的钩子也会上移,可能会移出鲢鳙所在区域。
底钓鲢鳙的概念和调漂
其实这里说的底钓鲢鳙并非是真正的让饵料躺底或只是铅皮躺底。底钓鲢鳙的意思是说钓底部的鲢鳙,我们在实践作钓的过程中还是要离底30-50CM左右。正常情况下,我们空钩调八目(粗尾的只要四目足够),然后挂饵料或者铅皮找底。找到底之后撸30-50CM出来,然后上饵调到2目左右即可。钓鲢鳙用粗尾漂优势很大,如果可以的话尽量选择粗尾的小短漂。
下面我开门见山,直接把钓鲢鳙的五个技法分享给大家。
钓鲢鳙的之一个技法:抽窝打频率。尤其是开竿后的半个小时,一定要勤抛快抽,大约十几秒就需要抬竿换饵一次。也就是说,抛竿后浮漂一到位,稍等片刻浮漂没有动作就提竿换饵。直到浮漂出现动作,哪怕是浮漂有晃动的现象,就可以减小抽竿频率了,按每分钟两到三次的抛竿频率,让浮漂在到位后停留的时间稍长一些,观察是否有入口动作。一旦开始有口上鱼了,就保持每分钟两到三次这样一个常态的抛竿换饵频率。保证后续边钓边诱不断上鱼的节奏。
钓鲢鳙的第二个技法:开饵不能开得太硬,尽量开得偏软一些,只要抛竿过程中不散落,饵球能完好的附在钩上就可以。更好按照钓鲢鳙的商品饵标识的水比进行开饵 *** 作。这样不会出现大的失误,可以做一些微调,但不要超出标识的水比太多就没有问题。
上饵时用手指和手心捏成一个小核桃大小的饵球,然后把钩压进饵球中间,再用力把饵球捏紧,捏实在,就可以抛竿了。这样饵球入水后逐渐雾化变小,加上饵球偏软,鲢鳙就不会因为饵球过硬而噌饵,而是在吸食粉渣的过程中,把钩吸入嘴里。浮漂的动作就会出现干脆有力的下顿漂相。看到这样的漂相,提竿种鱼的概率就很大,空竿和锚鱼的情现象就会减少。
钓鲢鳙的第三个技法:钩距不要太大,两到三个钩长的距离就是比较理想的。因为钩距太大,有鱼口提竿时,一旦上钩没有进口,下钩很容易锚鱼。钩距小一些,这种猫鱼的现象就会减少很多。
钓鲢鳙的第四个技法:挂饵球只挂上钩,下钩让它空着不挂饵。这是因为鲢鳙吃饵的特 *** 决定的。应为鲢鳙是以吸食水中的微生物为主,所以他们看到雾化的食物是以大口吸食的方式吃饵的。因此我们只在上钩挂饵,鲢鳙往往会在上钩饵球的下方吸食雾化的饵料,在吸食的过程中,很容易就把空着的下钩吸入嘴里,这时漂上有动作提竿就会中鱼。因为是下钩刺鱼,就避免了锚鱼的现象。当然,许多时候鱼是把上钩钩饵吸入嘴里了,提竿中鱼了,下钩也就不会有锚鱼的情况了。因此用上钩挂饵下钩空着的 *** ,不仅锚鱼少了,中鱼率也提高了。
钓鲢鳙的第五个技法:试探鲢鳙所在的水层。之所以是试探,不是固定钓一个水层,是因为鲢鳙呆的水层会因为气温、水温、气压的变化而变化的,不是固定的。所以我们在钓鲢鳙时,先凭经验确定一个水层,比如先确定一米五的水层,试钓以后没有截口,说明一米五以上的水层不是当下鲢鳙喜欢呆的水层。如果一米五的水层鱼口比较稀少,可以考虑再钓的深一些,做一个试探。如果在钓的水层经常出现截口,而且当下气温、水温在升高,那就说明鱼层在变化,就可以把水层调整的更浅一些。
总之,通过一些现象和试探,来确定钓鲢鳙的水层,而不要死守一个水层不变。因为水层确定准确了,不但可以减少锚鱼的现象,而且还一定会多钓鱼,提高鱼获量。
浅谈钓鲢鳙的水层和钩距,及时调整改善明显,比别人钓得多哦!这两天钓友问钓鲢鳙方面问题比较多,而钓鲢鳙这件事情也确实需要很多经验积累,因为很多细节以及经验,你通过 *** 或者文字你是很难变得精通,最多知道有这么一回事情。所以今天还是想努力一下详细的讲讲这个问题,尽量能解答疑惑搞清楚这两个问题。
需要提前说明一点的就是:钓鲢鳙没有一个什么极为理想的钩距也没有一个保证能钓得到鱼的黄金水层。原因很简单:不同的天气、气压、个体、密度、水深、走水速度、饵料雾化快慢这两者的要求都是不同的。这并非是蓑笠哥故弄玄虚,因为你在野钓密度不高的情况下,每一点都能提升上鱼概率,资源好了,上面所说的这几点都不是问题!鲢鳙多的地方你打个重窝只要钓点不是很极端,随便钓钓都能钓得起来,什么钩距、水层都是虚的。
野钓鲢鳙
关于钓鲢鳙的水层寻找
水层的寻找其实也有原则,是我个人近十年钓鲢鳙总结,但是还没有精炼:个体小钓浅个体大钓深、鳙鱼比白鲢水层深、气压高、水流动可钓深气压低特别热钓浅、频繁锚鱼是钓深了有鱼星或者有小阴口而钓不到鱼就是钓浅了、有碰线就是钓深了、有鱼星不碰线也没口就是钓浅了。
不过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原则:抽鲢鳙,只要你坚持1.5-2米的水层一直抽,不管是你钓浅了或者深了,只要你一直抽,那么鱼层迟早会到你所钓的水层来。这一点不包括有流水的地方,有流水的地方鲢鳙进窝水层会比较乱,虽然最终可能会吃口但是时间会延后很多且有流动的地方它进窝之后你没有把它钓起来它可能会走。还有就是,即使是水不怎么流动的地方,钓鲢鳙的人多了,你水层没有找对进窝的鱼会被别人钓走。
情况不一样每次调整的距离不太相同,比如有鱼星没有口的时候,你需要每次向上撸10-20CM左右,有蹭线的情况需要每次向上撸20CM左右,或者干脆就撸齐漂深之后再慢慢向下找。而且鱼星分为鳙鱼和白鲢,如果是白鲢的话每次调整10CM足矣,但是如果是鳙鱼星一次向下调整50CM是比较好的选择。
还有另外一种情况是小幅度调整,这种一般在鲢鳙水层比较固定或者天气比较冷的时候需要这么做:如果你发现频繁有小阴口有时候还会小顶一下,但是打不到鱼。这种情况基本就是白鲢直接在饵料边上吸,你钓浅5CM一般就能很快上鱼,但如果不调整多几次可能会挂下巴。还有一种需要微调的是:浮漂一直有节奏的起伏比较缓慢,这种可能是钩子重了吸不进去也可能是鱼儿在钩子下面吸,你向下调整5CM即可。
另:上面的这些调整都是我这么多年自己进行验证,但不确保百分百准确,因为小鱼闹窝、水流(回水地方钓)也可能会出现这话情况。你多尝试、多钓几次就能分清楚了。
水层推荐:夏季清晨白鲢1米以内、中午及下午1.5米左右鳙鱼都是2-3米,冬季白鲢和鳙鱼都是钓离底,不管水有多深。原则基本上就是浅抽窝、深钓鱼,因为浅出抽窝它会向下传播下去,但是如果你深抽窝的话就不能到浅出来了,除非是你所钓的地方确定只有大鲢鳙,那确实可以从2-3米抽窝。比如今年我基本上都是从两米开始抽窝(一节半,浮漂70CM),因为所钓的地方都是十来斤起步的个体,大的30+的都有,太浅抽窝效果不太好的。
水层其实也不太重要
关于钓鲢鳙的钩距
钩距对钓鲢鳙也很重要,不对的钩距会让你老是有口打不到鱼也会让你经常锚到鱼,我们抽鲢鳙都是想要正口而且是12点钟方向,这并非仅仅只是为了证明我们的水平,而还有:我们钓鱼是让它心甘情愿的吃我们的钩子,然后我们堂堂正正的钓起来,如果是把它锚起来虽然我们也是用正紧手段,但总感觉哪里有点儿不对,成就感就没有那么强!
影响钩距更大的因素就是:天气变化影响鱼儿食欲是不同的,有时候鱼儿追着饵团攻击贴着吸,那么钩距就需要小一点、有时候天气不稳定气压低或者太冷的情况下鱼儿嘴巴开口幅度不大不会主动追饵索饵的情况它会在饵料下方有一点儿距离吸,这种情况你就需要把钩距调大一点。之前看过有钓友说钓鳙鱼钩距要大,因为它嘴巴大什么的,其实大可不必,鳙鱼吃饵都很贪婪的有时候直接吞饵,所以不用过大。
遛鱼
通常钩距我个人建议是:4厘米,不用太精确,因为也不可能带尺子过去测量,所以你可以用你的手指来测量,一般两根手指高度就差不多(稍微有点儿差别问题不大)。但如果有节奏的阴口打不到鱼那么钩距就稍微大一点(2CM),如果浮漂幅度起伏比较大但是又不像小鱼的口那么就把钩距缩小一点点。
经常锚到下巴就是钩距大了的表现,这一点我今年体会尤深,重新调整钩距之后很快就能正口上鱼。不过今年钓况和以往不太一样,还有上钩正口钓起白鲢的情况,以前从来没有遇到过,不过这条白鲢20+。
所以,对于这种情况,我们每次都调整钩距比较费子线,那么我们可以自己绑钩——很多时候我都是根据现场的情况临时绑钩。或者用快速八字环,多准备几副不同钩距的钩子,需要的时候直接替换就是了(买强力一点儿的)。
网上还有一种在八字环上面安装弹簧的线组,这种也是不错的选择,有两个钩子,就不需要太频繁的调整钩距,因为容错率很高。但这种带弹簧的线组抓口不太友好,感觉比上下钩的要顿一些,尤其是白鲢食欲不强的时候抓口真的是特别的困难。上下钩强烈推荐,能对你的技术有很大的提升,且弹簧钩子不能兼钓到鲤鱼和草鱼,但是上下钩可以!
钓鲢鳙很过瘾!
我是蓑笠哥,希望你野钓爆护!
野钓鲢鳙钓位、漂相原来这么简单,剁椒鱼头天天吃不完钓友们现在天气温度越来越高,估计很多钓友已经按耐不住钓大鱼的心情了,对于很多钓友来说,在大河、水库、湖泊钓鲢鳙是个很不错的选择,有些人钓友可能会说鲢鳙不好钓,不会找钓位,看不懂漂相,其实野钓鲢鳙没那么难,今天呢,咱们聊一聊钓鲢鳙选位和调漂的问题,有说的不对的地方,钓友们多多指出。咱们一起进步。
一、钓位
首先我们野钓鲢鳙更好去大水面,小水面鲢鳙较少,个体也小,小水面鲢鳙长不大就没了!大水面野钓鲢鳙的时候尽量远靠近有树或者有草的地方,由于野外鲢鳙没人喂养,食物较少,它们会在靠近水草边或者树下活动。由于夏季温度较高,鲢鳙又属于中层鱼类,它们也喜欢在树荫下纳凉。如果在在大水面无树木或杂草的情况下尽量找水深的地方作钓。
鲢鳙的更佳时间当然是炎热的夏天,如果水面能见度不高钓鲢鳙时的水深大概在一多就可以了,如果水很清的时候就需要钓深些,根据水的浑浊度找钓点。还有一个 *** 是如果发现鲢鳙经常炸水。如果用长竿我们可以适当钓浅些,短竿的话是不行的,它们不敢靠边。
二、钓鲢鳙调漂
鲢鳙的调漂也很简单,由于鲢鳙是吸食,所以口较轻,最多也就一两目,一般也就两三口就没有了。不像鲫鱼鲤鱼吃饵后形成了大黑漂好抓口。
钓鲢鳙靠的是饵料的雾化,饵料雾化好吸几口钩子上就没有附着的饵料了,为了更好的抓口在调漂时尽量调四钓二,或者调三钓一。这样出现顿口会明显很多,调一两目的时候出现钝口和黑漂很多。在抓口时尽量不要错过第二口的大顿口,错过钩子上面饵料有可能就没了
如果出现打不中鱼的时候,或者中鱼后逃跑太多,有可能是钩子过小,或者饵料太大,饵料雾化不好。
其实野钓鲢鳙很简单,水上层、中层、下层都有鲢鳙的身影。我们平时钓鲤鱼、鲫鱼也会时常碰到鲢鳙,想钓鲢鳙主要靠雾化,由于鲢鳙都是成群活动,吃钩的时候还是很快的,并且不是一条。光头鱼司令也碰到过好多次,钓鲤鱼的时候打窝,窝料里面有菜籽饼,打窝后发现窝子附近有鲢鳙水花,和冒泡,立马换拉饵钓底,一会就钓了好几条。有时候钓鱼多一个变通就多一份希望。
鲢鳙属中上层鱼类,垂钓只能钓浮。浮钓鲢鳙最难、也是最关键的环节,就是寻找鲢鳙所在的水层了 。水层找准了,鲢鳙非常好钓,并且经常连杆;否则的话,真的会让人感到无所适从。
下面,鱼乐就介绍一下搜寻鲢鳙所在水层的三种 *** ,以供钓友们参考借鉴。
白鲢
之一种 *** :浮钓定层
浮钓定层,这是以不变应万变之策,有点懒人做法,不是人找鱼层,而是要把鲢鳙诱到某个水层。
1、确定抽窝水层。按照约三分之一的水深,确定起初抽窝的水层,一直持续地抽窝,打出较快的频率,尽快把鱼诱过来。比如水深3米,就在1米深处抽窝;水深6米,就在2米深处抽窝。
2、微调作钓水层。经过一段时间抽窝聚鱼,如果多次有鱼撞线,或者出现锚鱼的情况,那就说明鱼在上面,就要钓得稍浅一些;如果几次有口都打不到,那就说明鱼在下面,吸饵时吸不到鱼钩,就要钓得稍深一些。
经过微调水层,正口中鱼后,该水层就是当前鲢鳙所在的水层。
花鲢
第二种 *** :自上而下搜寻水层
这种 *** ,比较适合温度较高、容氧较好的天气,这时鲢鱼和鳙鱼喜欢呆在相对较浅的水层。
1、确定抽窝水层。按照约三分之一的水深,确定起初抽窝的水层,一直持续地抽窝,打出较快的频率,尽快形成一定区域的雾化带。
2、向下搜寻水层。经过一段时间抽窝聚鱼,如果一直没有鱼口、浮漂也没有动作,那就开始向下寻找水层,上拉浮漂20-30厘米,继续抽窝诱鱼;10多竿之后,如果还是没口就再次上拉浮漂,直至出现鱼口漂像。
每次上拉浮漂的距离,钓友们可以根据钓点的水深自己确定,不一定非得20或30厘米,水浅每次10厘米,水深每次40厘米,也都是可以的。
3、微调作钓水层。同之一种 *** 的第2个步骤。经过微调水层,正口中鱼后,该水层就是鲢鳙所在的水层。
面向大水面作钓鲢鳙
第三种 *** :自下而上搜寻水层
这种 *** ,比较适合温度较低、容氧稍差的天气,这时鲢鳙喜欢呆在相对较深的水层。
1、确定抽窝水层。按照约三分之二的水深,确定起初抽窝的水层,一直持续地抽窝,打出较快的频率,形成一定区域的雾化带。比如水深3米,就在2米深处抽窝;水深6米,就在4米深处抽窝。
2、向上搜寻水层。经过一段时间抽窝聚鱼,如果一直没有鱼口,就开始向上寻找水层,下拉浮漂20-30厘米,继续抽窝诱鱼;如果10多竿后还是没口,就再次下拉浮漂,直至出现鱼口漂像。
3、微调作钓水层。同之一种 *** 的第2个步骤。正口中鱼后,该水层就是鲢鳙所在的水层。
发酵的 *** 是很好的鲢鳙窝料
以上寻找鲢鳙所在水层的三种 *** ,分别适应于不同的情形。其实鲢鳙是不会永远呆在一个水层的,它会随着气温、风向、风力等的变化,而不断地变化所在的水层。因此,无论以上哪一种 *** ,在作钓一段时间之后,都应该根据实际作钓的情况,微调浮钓的目标水层。
刚立秋,鲢鳙鱼就难钓?这钓法宁可背熟也不能忘,知道的人不简单虽然才刚刚立秋,水温和气温并没下降的意思,可不少钓友始终战斗在一线,所以在此向这些敬业的钓鱼人敬礼!可要说初秋时期什么鱼更好钓,相信80%的人都会选择鲢鳙,因为它耐高温,是一种中上层的滤食 *** 鱼类,不过据我所知,以下这些钓法技巧才是狂拉鲢鳙鱼的更佳方式,所以宁可背熟也不能忘,知道的 *** 绝不简单。
鲢鳙鱼
结合天气选更好的钓点:
经验丰富的钓鱼人都知道,其实不管钓鲢鳙还是钓其他鱼,除了要有好的天气之外,钓点的好与坏也决定了最后的鱼获量。
在通常情况下,夏末初秋时期钓鲢鳙,一般都会选择深水域进行垂钓,另外在有风的天气下,如果风不是很大,尽量要选择下风口作钓,因为在有风的天气里,水中的溶氧量较为充足,由上风口漂来的浮游生物也比较多,所以很多鲢鳙鱼也很乐意待在此处。
鲢鳙鱼
前期快速诱鱼的 *** :
虽然鲢鳙鱼是一种滤食 *** 鱼类,特别喜欢雾化较大的饵料,所以前期根本不需要打重窝,一般情况下,作钓前期可以挂雾化好的大饵团,只要保持较快的抛竿频率,照样可以诱来大批鲢鳙。
但为了提高诱鱼效果,更好在前期打下少量粉质窝料,因为鲢鳙的嗅觉相对其他鱼类都要发达。
鲢鳙鱼
配饵时的三大原则:
另外在钓鲢鳙鱼的过程中,配制钓饵一定遵从三个原则,首先之一个就是要雾化大,因为只有雾化大的饵料才能引诱更多的鱼进窝。第二个就是钓饵的比重要轻不宜重,鲢鳙鱼进食的方式通常都是靠吸,为了能够鱼儿一吸饵就无法吞钩,更好在配饵时,加入少量轻质状态饵。
最后就是在饵料气味方面,如果是垂钓个体偏大的鲢鱼,就应该以草莓味为主,而如果是主攻鳙鱼,就可以用一些酸臭味的饵料。
浮漂选择
浮漂挑选与调钓目数:
虽然很多钓鱼人认为,垂钓鲢鳙鱼并没有钓底层鱼那么 *** ,这个确实如此,不过用手竿进行垂钓,里边还真的很有讲究,就比如拿调漂来讲,由于鲢鳙以浮钓为主,所以首先就需要选择一支吃铅大的浮漂,这样才能让比较大的鲢鳙饵团悬浮在水中。
至于调几钓几,正常情况下,可以空钩调八目,然后挂饵或者铅皮找底。找到底后下拉浮漂三十到五十公分,最后上饵调钓2目左右即可。当然钓的目数并不是特别重要,但最为关键的还是要学会看漂相来打鱼口。
鲢鳙鱼
综上所讲述的正是:在立秋之后,户外垂钓鲢鳙鱼的一些基本钓法技巧,当然钓无定律,若是你对此有不同的观点与看法,也还请多多指教!
钓友问:9月浮钓鲢鳙多深好?其实它没有一个准确的钓层深度,主要是根据天气、气温、时间决定的!
一、晴天时作钓水深的选择
9月的晴天选择鲢鳙钓层,主要以早上钓浅,中午略深,晚上看气温、风浪决定!
早上可以钓0.5至1米左右,更好不超1.5米!中午可以钓的深一些,以1至2米更佳,更好不超2.5米!晚上可以根据气温、风浪决定,气温高、无风浪可适当钓浅,气温低、有风浪可适当钓深。
为什么说9月钓鲢鳙,钓层要如上选择呢?这主要和9月的天气、气温、作钓时间有关!
虽然9月的天气主要以晴天为主,很少再出现阴雨天,但是9月毕竟已经是仲秋季节!钓友们可以感觉到气温已经有了明显下降,并且早中晚三个时段温差较大。
尽管晴天的早上气温偏低,但当太阳出来后气温会快速回升,如此也就带动水域表面的水温回升,使水的表层温度高于底层。鲢鳙鱼属喜高温鱼类,当水表层温度高时,它们便会游至此处觅食,所以早上要钓浅一些。
到了中午受光照影响,水域表层温度上升过快,鲢鳙鱼一时难适应较大的水温差,便会游至水温略低的深水层,所以中午钓的深一些。
至于晚上气温高、无风浪时,水表层温度下降不明显,并且略高于水底,所于钓的浅一些。而气温低、有风浪时,水表层温度下降明显,并且略低于水中层,所以钓的深一些。
二、阴雨天时作钓水深的选择
虽然9月的阴雨天较少,但还是会有!一般阴天或小雨天,气温下降不明显时,可以适当钓浅一些,一般以1米左右为佳!
原因是:阴天或小雨天,气温下降不明显,并且降雨对水表层温度影响不大,鲢鳙还多在水层觅食,所以要钓浅一些。
当降雨较大时,气温会有明显下降,可以适当钓深一些,一般队2米左右为佳。
原因是:降雨较大时气温下降明显,并且秋雨的温度较低,两者都会给水表层带来明显降温,所以作钓时要钓深一些。
以上就是9月浮钓鲢鳙,根据天气、气温、时间3方面,对钓层水深的一个分析,希望对钓友们有帮助!
最后,在此呼吁钓友们:小鱼、母鱼、籽鱼请放流!如需带走,仅取一餐便足矣!为以后有鱼可钓,切不可多贪!
我是大王的钓鱼日记,原创手写不易!如果您看完觉得有点意思,烦请加个关注。更多更好的钓鱼问题及 *** ,期待与您探讨分享!
钓鲢鳙不会调漂的看过来! *** 式的调漂 *** ,新手也能一看就会天热了可以钓大鱼了,其中鲢鳙是钓友们选择最多的“大鱼”之一,有好些个钓友反映钓鲢鳙不会调漂,今天就写篇文章分享一下。
钓鲢鳙调漂是最简单的,可以说是 *** 式调漂,如果实在不会,我再教各位两个小技巧,一个是选漂,一个是通过调整饵料状态来让调漂更简单。
由于调漂 *** 太过简单,所以我顺便把看漂抓口这个事也放在一起讲,喜欢钓鲢鳙又不太会的钓友们请仔细看文章。
钓鲢鳙带饵调漂,调几目就钓几目
鲢鳙是中上层鱼种,所以需要钓浮,而钓浮的话就直接选择带饵调漂好了。不过即使是钓浮,调漂之前也还是需要找底。
找完底,把浮漂往下拉,直接挂上饵料开始调漂,当然了,你也可以先不挂饵,调个大概出来。鲢鳙饵轻,不过上饵量比较大,所以通常都是调全目,就是让整个漂尾都露出水面,吃铅小一点的直接调到漂肚子那边。
调的差不多了,再挂上饵料微调,调到个四五目就行,如有你的浮漂是加粗尾,那么加粗几目就调几目。我个人建议浮漂选择三四目加粗的,而不要选择一二目加粗的。
钓鲢鳙的浮漂怎么选?
正常钓鲢鳙都是上面那种调法,但有钓友就说了:自己技术不行,导致每次饵料搓的都不一样大,搓小一点浮漂就露出好几目,搓大一点浮漂就没了,咋办?
这个很正常,咱们可以通过饵料和浮漂来弥补技术的不足。浮漂首先选择吃铅大一点的漂,无论你是钓二三斤的小鲢鳙,还是十几斤的大鲢鳙,浮漂吃铅都不能太小,四五克起步吧!因为钓鲢鳙你最起码用5.4米以上的竿吧,加上饵料又搓那么大,小漂是玩不好的。
除了吃铅量之外,漂型建议选择大肚的、稍微短一点的漂,不需要用四五十公分长的,还有漂尾要粗。常规钓鲢鳙的浮漂都是选择漂尾最后几目加粗的,那种当然可以用,但我个人认为不是更佳,更佳的是整个漂尾加粗的,如下图这种。
很多人说钓鲢鳙抓口抓不好,抛开你的技术经验的问题,还有可能是浮漂选择不当,吃铅太小、漂尾太细就太灵敏,小信号被放大,导致你判断失误!
别怕浮漂大了、漂尾粗了信号出不来,鲢鳙不是鲫鱼,没那么讲究,太小的漂倒反而不好。看过人家抛竿钓鲢鳙吧,那个阿波漂那么大,不是照样直接拉黑吗!
钓鲢鳙之饵料的调整
一般情况下你只要浮漂选的大一点,漂尾粗一点,那就没啥问题了,但如果还是玩不好,那就还有最后一招,就是调整饵料的状态。
鲢鳙饵料比重本身是比较轻的,但就是因为上饵量有点大,所以稍微控制不好就会影响漂目,那调整饵料状态的原理就是减轻饵料比重,不让饵料过多的影响浮漂。
减轻饵料比重更好的 *** 是加轻麸,轻麸加的越多饵料就越轻、也就不会那么影响漂目了,同时加了轻麸还能增加雾化。
不过也有坏处,那就是轻麸太散了,会导致饵料附钩 *** 变差,又因为轻麸没味道,加多了会冲淡饵料的味型。所以加轻麸的同时咱们还要加粘粉和添加剂。
调整饵料状态这个事就比较麻烦,等于说要加三种东西,所以这一招能不用咱就不用。
钓鲢鳙如何抓口
这也是问的比较多的一个问题,说难也不难,我说一百遍一千遍,还不如大家多钓几遍,这是熟能生巧的东西,只要钓的多了,自然就会了。
钓鲢鳙抓口和钓鲫鱼鲤鱼是一样的,就是抓顿口黑漂。很多人不会,那是因为鲢鳙饵料味道大、雾化好,比较招杂鱼,杂鱼一闹浮漂出现各种信号影响了你的判断。
所以首先浮漂要选的大、漂尾要粗,这样就能过滤一部分杂乱信号,其次就是作钓前期你不要刻意的去等口、去分辨哪个是鲢鳙给的口哪个是小鱼的口,就算鲢鳙进窝,前期如果只有一二条鱼,口也是很墨迹的。
你只要保持好抽竿频率,一直抽、一直抽,窝子里的鲢鳙就会越聚越多,鱼多了口也会多、而且口会变得干脆起来。
要是在密度不高的水域怎么办?可能咱们无法诱来更多的鲢鳙,钓一天最多也就几条鱼,这种水域作钓,那需要改变战术。
前期还是抽抽抽,抽到后面你突然发现小鱼不怎么闹了,浮漂变得安静下来,然后又开始上上下下晃悠,这就 *** 鲢鳙进窝了。此时饵料搓小一点,装上钩以后多捏几下,增加附钩 *** ,然后主抓小而有力的顿口即可,当然了黑漂肯定要抓,无论是蹭线还是小鱼闹,都是要起竿的。
最后温馨提示
钓鲢鳙要面向大水面,然后找深的地方下杆,注意不是钓得深,而是说这个位置要深,这样的位置才有鱼、鱼才多。
还有,很多人都说钓鲢鳙要找鱼层,有的时候确实需要,但我想说的是很多人钓不好也恰恰是因为太喜欢找鱼层,钓了几竿没口就怀疑钓的深度不对,一直撸漂,可能整场作钓都在找鱼层~
只要天气合适、鲢鳙愿意开口,你就固定一个深度钓就完事了,大概是钓1.5~2.5这个区间吧,我一般都是钓2米左右,老是撸浮漂换水层,鱼可能进窝都找不到你的饵料!
标签: 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