鲫鱼漂,鲫鱼漂什么形状更好

牵着乌龟去散步 学知识 19
「赚金币」钓鲫鱼该选用多少吃铅的浮漂?

1.野钓小鲫鱼水深大概1米到2米之间,拉饵,使用多大吃铅的浮漂,线组约1.0至1.2搭0.4至0.8。

鲫鱼漂,鲫鱼漂什么形状最好-第1张图片-

2.水库作钓3两至1斤的鲫鱼,水深一米五至二米五拉饵该使用多大吃铅的浮漂,又或者搓饵该使用多大吃铅的浮漂,线组约1.2至1.5搭0.6至0.8。

专业钓鲫二十年,不料这用漂“精髓”才最狠,一般高手不轻易外传

钓鱼到现在,已经有二十多年时间了,虽然我不是野钓高手,但经常听专业钓手说,要想利用台钓钓好鲫鱼,就必须学会用漂“精髓”。特别是热天,如果用漂不正确,打再好的窝子,用更好的饵料也是白搭!所以下面就跟大家来分享:夏季野钓鲫鱼时,一般高手不会说的一些用漂精髓。

野生大鲫鱼

浮钓与底钓时,所选浮漂也有所不同:

所谓“用漂”,无非就是选漂和调漂,而不同的鱼情,所选用的浮漂也不一样。

比如在夏季底钓鲫鱼时,由于气温较高,鲫鱼的吃口很大,所以应该选择一款稳定 *** 较强的细长身浮漂,而如果是因为温差大,发现鲫鱼有上浮的迹象时,就应该挑选一款灵敏度高,翻身速度较快的枣壳型浮漂进行浮钓。

浮漂选择

所钓水域不同,浮漂调钓目数也不一样:

当然选好漂之后,并不意味着可以高枕无忧的进行作钓鲫鱼了,一般情况下,初夏在静态水域作钓时,我觉得应该调低目钓低目,比如调个三四目,钓个两三目左右即可!

可是如果在水流不是很大的情况下,就应该加大铅皮,将浮漂的调目调高一些,比如调6到8目就很不错,至于钓目,我觉得还是要看当时钓的鱼情,不过刚开始作钓时,建议还是通过调几钓几的方式来找口。

浮漂调整

根据鱼情灵活调整,浮漂之间的灵与钝:

其实利用台钓来钓鲫鱼,大部分情况下都要根据鱼情来灵活调整浮漂。虽然调目之前已经设定好了,但鱼情并非一成不变,比如当天的温度高,杂鱼闹的很凶,这时就应该调钓的钝一些,必要时更换小号浮漂,然后在钓钝的前提下打跑铅。

当然如果在作钓鲫鱼过程中,发现有口总是钓不上鱼,这时就应该上推浮漂钓钝一些,而若是发现钓点处有鱼无口,也可下拉浮漂钓灵一些。

浮漂选择

以上跟钓友们讲述的正是:在夏季野钓鲫鱼的过程中,需要钓友牢牢记住的一些用漂精髓,当然钓无定律,如果你对此有不同的看法,还请多多指教与提醒。

钓鱼技巧:野钓轻口鲫鱼,选对浮漂是基础,这样调漂才是关键

鲫鱼在气温不高时才逐渐好钓,有点冷时才是收获大鲫鱼的旺季。随着气温逐渐下降,低水温就会造成鲫鱼的活 *** 不足,其实并非不进食,而是进食的力度变得比较轻微,这也是轻口鱼跟滑口鱼更大的区别。想要有较高的中鱼率,并且漂相幅度更大,选择浮漂和调漂都非常关键。

一、浮漂

不同种类、造型、吃铅量的浮漂,自身的灵钝会完全不同。当鱼的进食力度比较轻微时,需要选择合适的浮漂,把浮漂的漂相放大。吃铅量小的浮漂,自身灵敏度较高,更容易被鱼拉动。但是也不是越小越好,要确保能够精准抛竿,并且水线处于绷紧拉直的状态下。通常来说,0.8-1克吃铅量的浮漂就非常适合冬钓。浮漂造型可以选择细长身的浮漂,上下行的阻力更小,更利于漂相的传递。材质上可以选择芦苇浮漂,这种浮漂自重更轻,或者叫比重更小,体积小也有较大的吃铅量,灵敏度自然会更高一些。

浮漂的长短不同,自身的灵敏度也会有差异。浮漂越长,运动阻力就越大,也就是越稳定,所以钓轻口鱼时,可以选择总体不太长的浮漂。浮漂的漂尾粗细,也是灵敏度的来源。根据浮力的公式,我们可以知道,排水量越大浮漂的浮力就越大,对漂尾来说也是如此。所以粗尾的浮漂有更大的“吃铅量”,相同力度的吃钩动作,不同粗细的漂尾时,漂尾越细动作幅度就越大。所以要选择细尾的浮漂,但是也不是越细越好,要根据视力合理选择,看得清楚才是最基础的。

二、调漂

选择合适的浮漂,首先是为了轻微漂相更好传递,其次是为了放大漂相,让漂相更容易被观察到。但是,合理的调漂 *** 才是其中的关键。调漂的本质是通过钓目的变化,让双饵在水底呈现出不同的状态效果来。这也是调漂比较矛盾的一点,越钝,底层鱼类进食阻力就越小,钩饵就越好入口,但是漂相传递就会不及时。越灵,漂相传递就越及时,漂线的损失也就越少,但是绷直拉紧的子线首先是挡口,其次钩饵会更难吸入口中,所以虽然漂相多但是中鱼率很低。

钓轻口鱼,不但要确保钩饵更好入口,还要确保漂相传递及时而且真实。所以比较常用的调漂 *** 就是钓N钓N+0.5,这个是有理论基础支持的。首先来说,凡是钓目比调目高,一定是在钓钝,这样能够确保钩饵比较容易被鱼吸入口中。而且鱼口轻的季节时,饵料一定也是使用的轻而且小,采用调低钓高的方式可以确保很轻的饵料也是到底。但是钓目只能比调目高一点点,根据无钩调漂的公式,钓目大于调目加双钩重量时,铅坠就触底了。此时鱼钩用的也是小而且轻,在综合考虑细尾浮漂之后,钓N+0.5目,不灵也不钝,铅坠一定不是触底的状态。

当鱼口好的季节时,杂鱼数量多,需要钓钝来过滤杂鱼的吃口;当鱼口变轻时,鱼进食力度比较轻微,需要钓钝确保鱼能轻松就饵。所以对野钓来说,几乎没有钓灵的必要。敬请关注收藏点赞,每天准时更新,谢谢各位钓友!

冬季钓鲫鱼,浮漂的选用原则,吃铅不是越小越好,漂尾越细越好

冬季气温低,几乎只有鲫鱼比较好钓。气温低的季节鱼口就会比较轻,浮漂的选用就需要注意,应该有较高的灵敏度,同时要有 *** 信号的小左,这样才能让轻微的漂相更加明显,有助于提升垂钓效率。浮漂的种类较多,造型各异,不过选择浮漂时最重要的两点是吃铅量的大小和浮漂的漂尾粗细长短,而且不光是在冬季,在任何季节都是如此。至于浮漂的造型、材质,其实并不是那么重要。

一、吃铅不是越小越好

从浮漂自身的角度来说,吃铅量越小的浮漂灵敏度越高,浮漂的漂相产生就会更容易一些。但是一定不能把浮漂自身的灵敏度当成整个钓组的灵敏度,因为浮漂只是钓组中的一个配件而已,对钓组的灵敏度高低有影响,但是绝对不是决定 *** 因为。冬季钓鲫鱼,钓组比较轻盈,浮漂的吃铅应该适中。首先要保证浮漂吃铅量的大小,可以确保正常抛竿,抛不出去自然无法钓鱼。鱼竿较长,钓点较远时,吃铅太小明显不合适。

其次是需要考虑到水深因素,因为钓点水越深时水线就会越长,如果浮漂的吃铅量不够的话水线会处于松弛的状态,这会影响到信号的传递。喜欢传统钓的钓友都知道,比较轻盈的七星漂钓组更适合钓深水,当水深超过2米时,钓组到位会很慢,而且信号传递也会出问题,提竿往往会错过时机,其中的原因就在于水线松弛时,信号传递慢了很多,提竿时鱼已经吐饵。所以说浮漂的吃铅量要适合,不是越小越好。通常来说,能够正常抛竿到钓点时,吃铅量应该就可以了。如果4.5的竿子,钓2米左右深度,浮漂吃铅0.8克-1.0克就比较合适。

从材质的角度来说,冬季比较适合使用巴尔衫木或者芦苇的浮漂,尤其是芦苇浮漂。浮漂的材质主要是芦苇、巴尔杉木、孔雀翎三大类,如果孔雀翎是没去壳的,那自重会是最重的。芦苇的自重最轻,灵敏度会更高一些。所以芦苇材质的浮漂是首选,体型稍小就能达到需要的吃铅量,这样的浮漂在水中运动起来阻力自然也会更小一些,有助于信号的传递。所以芦苇、瘦身、漂脚有锥度、漂尾不长而且比较细的浮漂,是冬钓鲫鱼的首选。

二、漂尾越细越好

漂尾是浮漂的灵敏度来源,这涉及到漂相的大小以及看漂。首先来说细硬尾的“吃铅量”很小,当相同的力度作用在细硬尾时,浮漂的动作幅度会比粗尾大很多,这个就是细尾浮漂可以放大信号的原因。其次要注意,冬季鱼口怎么都是比较轻,漂相就算放大也未必很明显,所以漂尾一定要比较清晰。或者使用小碎目的浮漂,这对看漂也是有好处多。最后就是漂尾不宜太长,长尾稳定短尾跳脱,自然选择短尾浮漂,在水中运动的阻力比较小,信号传递会更加及时一些。

选用浮漂,材质、造型其实都不是最重要的,吃铅量和漂尾才是最应该考虑的。吃铅量大小要合适,夏秋季节讲究吃铅要大,冬季讲究抛得出去的情况下吃铅尽量小,漂尾粗细要以看得清楚作为基础。敬请关注收藏点赞,每天准时更新,谢谢各位钓友!

冬季钓鲫鱼浮漂的调漂常识与技巧

冬季钓鱼调漂时,大家首先要做的就是调整调目和设定钓目啦。通常冬钓时,我们在大都会采用典型的调4目钓2目模式来调整浮漂。因为这个台钓中最经典的调漂方式,它追求的是一种钩饵在水底最为灵敏的状态。但是对于冬季钓鱼来说,小编认为这个经典的调漂方式,在有些时候并不适用了。

通过实践,如今在冬季钓鱼时,我们会将浮漂调钓时的灵敏度降低一个档次(并非指浮漂质量,而是调目和钓目)。冬季垂钓时,建议尽量缩小调目和钓目之间的目数差,简言之比如是调5目钓4目半,调3目钓2目,甚至有时可以调2目钓1目。这种缩小调目和钓目之间距离的做法有何好处呢?下 *** 体说一说。

一、调整浮漂的调目和钓目

如何调2目钓1目,具体 *** 作 *** 如下:

首先、空钩半水调漂。将所组成后的钓组体系投入水体,通过加减铅坠的重量,使浮漂出水的目数值为2目,这就是“调2目”。

第二步、称量饵粒的重量。通常 *** 是在一钩上挂一粒饵食,将钓组体系投入水体,加减饵食重量后,令浮漂出水,数值为1目。这是防止挂饵的重量过大或过小会造成垂钓模式失真 *** 以保证垂钓模式的真实 *** 、正确 *** 。

第三步、双钓挂饵。将钓组体系投入水体,保持尾尖与水面平齐,这是再次保证饵食大小重量的一致 *** 。

最后、将钓组体系投入水体,会下钩饵接底,上钩饵悬浮水体,漂尖出水的目数值为1目。这就构成了“调2目钓1目”的冬钓垂钓模式。

二、根据鱼类摄食的习 *** 来调漂

鲫鱼的摄食习 *** 以低头翘尾、俯身向下,以倾斜的形态嘬吸钩饵时,钩饵受到嘬吸钩饵时,钩饵受到嘬吸作用力,将倾斜向上升起,形成脑线弯曲;另一端必将牵动着主线向下运动,将牵动原来为1目的钓目值下潜沉没于水体之内,形成下顿的漂相。随后,鲫鱼 *** 入嘴的钩饵,抬头落尾、平身上起。

此时钩饵被含在嘴内,所受重力将由鲫鱼所承担,转化为零。如前述,在鲫鱼以低头翘嘴嘬吸钩饵时,将牵动着原来浮漂出水为1目的钓目值下潜沉没于水体之内。此时漂尾受到浮力将引动着包括铅坠漂身平衡力系在内的钓组体系一起向上浮起,这将构成浮漂上浮出水为1目的漂相,通常称为上浮。

如此,综合上述两项情况,钓者能够看到鲫鱼摄食吸钩的全部过程。浮漂出现下顿、上浮的两项反应动作,非常醒目,能够为钓组及时地察知,从而获得鲫鱼摄食吸钩的信息。

这样在冬季钓鲫鱼的调整浮漂时采用“调2目钓1目”模式,非常及时灵敏地感知鲫鱼摄饵吸钩所发出的信息,所得的垂钓效果,非常明显。通过垂钓实践,我们发现确定钓组体系 *** 能的关键,主要是取决于钩饵所受到的重力与漂尾入水所受到的浮力所构成的平衡力,它是冬季调整浮漂的关键因素。

从调整浮漂的理论上看,垂钓时,当将钓组体系投入水体,钩饵所受重力与漂尾所受浮力是属于平衡的,处于静止的状态。当鱼儿摄饵吸钩时,鱼儿的嘬吸作用力使钓组体系的平衡 *** 能遭到 *** ,漂尾所受到的浮力引动着包括铅坠重力与漂身所受浮力构成平衡的力,将随着整个钓组体系出现下沉、上浮的动态,从而形成漂尾出现下顿、上浮的动作,使钓者能够及时、快速地获知鱼儿摄饵吸钩动作的信息,为能及时提竿准确中鱼提供了时机。

三、不要过分追求“灵”和“钝”

通过垂钓实践,我们有过追灵,采取轻柔小的饵食挂钩,采取“调1目钓0.5目”模式进行垂钓的实践。当鱼儿摄饵吸钩,漂尾出现的动作,只有半目的动作,很是轻微,令钓者识漂费力,常常使钓者误认为鱼儿在试探品尝。鱼在钩上嘬吸钩饵的准确信息被错过,失去提竿中鱼的时机。什么叫灵?按照我们的理解,应该解读为:鱼儿“嘬吸钩饵”。钓者能够获得鱼儿摄饵吸钩时,浮漂所发出来的及时准确信息,这才叫“灵”。如果相反,不能获得及时准确的信息,耽误了提竿中鱼的时机,那就叫“钝”。由此可知,过分装轻饵施行“调1目钓0.5目”垂钓模式并不是一种冬季钓灵的好模式。

有关冬季钓鱼的调漂技巧,今天就先给大家介绍到这里,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以多年的垂钓经验来看,冬季钓鱼时使用红虫饵要比其它饵料都有优势,因为红虫特有的腥味和高蛋白含量正是鱼儿最需要的食物和能量。

钓无定律,适者为宜,各位钓友仅供参考

冬天钓鲫鱼浮漂选择与调漂,对应钓况渔获更好

冬天的鱼儿口轻,所以我们野钓的时候需要线组和调漂“精细”一点,就连传统钓的老哥在天气冷的时候也会放下其他季节对于大钩粗线不跑鱼的执着。一来冬天确实没有什么大鱼上钩,二来“精细”一点渔获确实会多一点。

最近收到好多钓友私信问冬季野钓鲫鱼用什么浮漂和如何调漂的问题,如果是其他季节我会告诉他:奔放一点,你钓不到鱼和调漂线组的没有太大关系,主要是窝子里面没有鱼。但是在冬天不一样,即使是在窝子里面有鱼的情况下,你浮漂没有选择好、漂没有调好的话渔获也不会太多,当然窝子里面有鱼你肯定不会走空就是了。


冬季野钓调漂很重要

冬季野钓浮漂的选择

冬季野钓鲫鱼和鲤鱼居多,即使有诸如鳑鲏、大鳍鱊这些咬钩估计很多钓友也没有太大兴趣,所以我们对此不做考虑。蓑笠哥推荐你在冬天选用:长脚、枣核、长尾、加粗尾浮漂,这种浮漂在冬季真的很好用,有以下优点:

长竿也看得清晰;如果不用加粗尾的话用6.3以上的在应天就不太容易看得清漂相,即使有很明显的顿口你也看不太清晰。况且冬季野钓一寸长一寸强,除非在小溪或堰塘,水库和江河推荐你至少6.3以上。

枣核漂出口清晰;枣核漂很容易出顿口而且出来的顿口很清晰,只要鲫鱼轻轻一吸,那么一个漂亮的小顿口就出现了,只要吃到最里面一动一个缓慢的下沉或者缓慢的顶漂就出现了,鱼儿给这些动作根本毫不费力。

到底迅速;冬季鱼儿很少有在半水层截口的(黑坑会有,晴天钓草洞会有),所以快速到底我们能增加效率。

枣核漂弊端:小鱼太多的话浮漂会跳舞,鲫鱼给漂相不用费力小鱼同样如此,解决 *** 就是调钝一点。


鲫鱼口很清晰

至于具体选用什么品牌什么价位其实关系不大,我自己一般使用十来块钱一只的浮漂,一只不切线被拖走的话可以用个一两年。纳米浮漂十来块钱的即使被挤压变形一点也没有关系,但是芦苇漂的话哪怕破了一点点小口子都不能用了。

浮漂的吃铅你可以根据竿长来选择,一般:4.5推荐吃铅1.2g、5.4推荐吃铅1.8g、6.3推荐吃铅2.4g、7.2推荐吃铅3.2g,这只是一个推荐,多点点少点点没有太大关系。最重要的是:如果有风的话就不要拘泥于吃铅重量,一定要以能抛投出去为准。铅皮加重会影响灵敏度,在有必要的情况下可以甩大鞭。

说明一下:我个人一年四季都用枣核浮漂,都是便宜的纳米,只是漂尾加粗与否、空心尾与否、脚和尾的长短与否,一旦你习惯某种浮漂次数使用多之后你就会积累很多经验从而能应对很多复杂的钓况。

枣核浮漂出口清晰

冬季野钓调漂两个极端

这两个极端很简单:要么调极灵抓口,要么调钝等死口,这两种调漂 *** 用对了钓况都有很好的表现,并没有说哪个好或者哪个比哪个好,下面详细说说以及适用的钓况。

调极灵;就是调六钓二或者调八钓二(细尾的才好这样调),这种调漂 *** 出口清晰反应灵敏所以被台钓钓友钟爱。一般来说冬天升温或者鱼口比较重的时候适合用这个 *** 抓口提高上鱼频率。但是它的弊端也很明显,就是随着饵料雾化浮漂会上移顺便带动饵料上移,这样在底部觅食的鱼儿可能不会跟着饵料跑。如果你用活饵就不用由此担心,调四目之后管它钓几目,保证活饵到底就行了。


冬季也可以抓口

调钝;这里所说的调钝并不是特别钝,而是在灵顿之间的不带钩调平水钓两目法(带不带钩都可以,只是抓口时机不同),这样的话铅皮是轻触底,子线和钩子是躺在底部,鱼儿口轻的时候它要吸几次才能吸到嘴里,这样一来前几次没有吸进去的口我们不会误判杨竿,也让它吸得更为方便。

调钝的 *** 更好用0.2的PE子线4编8编都没有什么问题,子线最长不要超过8CM,要不然即使是死口直口浮漂可能都没有什么太大反应。如果是铅皮在2g以内,你可以采用滑铅钓法(铅皮的太空豆不要锁死),但是超过2g又是加粗尾的话更好不要钓滑铅,因为需要更大的力气才能拖动浮漂给出动作。滑铅的意义就是:有口就很明显,口和小口没反应,也能过滤小鱼(配合重铅躺底效果更好)。因为滑铅的话鱼儿吃口有动作首先要抵消浮漂的浮力,如果锁死的话铅皮能抵消一部分浮力,所以如果吃口力量没有超过浮漂浮力的话是不会有什么动作,但是目标鱼吃到嘴巴里面之后肯定会超过,大部分时候是缓慢黑漂。

我是蓑笠哥,愿各位钓友大鲫大鲤!

钓鲫鱼用什么浮漂好?(推荐)

鲫鱼是一种常见的淡水鱼,

我们野钓的时候,经常把鲫鱼作为目标鱼。

钓鲫鱼除了钓位和饵料要选对之外,

其实浮漂的选择也是非常关键的。

那么钓鲫鱼用什么浮漂好呢?

接下来我就说一下自己的看法吧。

钓鲫鱼用什么浮漂好?

一、底钓

鲫鱼是底层鱼,所以我们经常都会选择钓底,

如果钓底的话,更好是选择细长漂身的浮漂,

比如凯作A724这种的,就非常适合底钓鲫鱼。

这种浮漂在水中的阻力小,可以快速到底。

尤其是应对小鱼闹窝的时候,

可以快速穿过小杂鱼活动的中上层,直接到底。

让钩上有足够的饵料留给鲫鱼吃钩。

如果鱼口轻的时候,建议选择1号漂,

1号漂吃铅小,灵敏度更高。

如果杂鱼闹窝严重的话,建议选择3号漂。

3号漂吃铅大,下沉速度更快。


二、钓行程

在气压低,鱼不怎开口的时候,

我们一般都会选择钓行程,

利用饵料缓慢下沉的这种动态,来吸引鲫鱼咬钩,

而在浮漂的选择方面,建议选狐眼A1901这种枣核型的浮漂,

这种浮漂跟底钓漂相反,它的漂身比较大,

在水中的阻力会更大,所以下沉速度也就更慢了。

钓行程的话,建议选择它的2号漂,

吃铅1克左右,比较轻,下沉速度很慢,行程也很长,

可以有更多时间吸引鲫鱼咬钩。

如果吃铅太小的话,就不好抛竿了,

而吃铅太大,下沉速度就会加快。

所以狐眼A1901的2号漂是最适合钓行程的。


以上就是钓鲫鱼的浮漂推荐,

如果找不到上面2款浮漂的,可以问我。

钓鲫鱼选漂有讲究,抓住这几个重点,不管去哪钓都不会选错

#头条创作挑战赛#

选浮漂其实不难,总体来说就是小鱼用小漂、大鱼用大漂,但是鲫鱼除外。钓鲫鱼选漂是比较麻烦的,因为这种鱼虽然是小体型鱼,但有时候也得用大漂。

主要原因是鲫鱼一年四季都能钓,只不过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水温,选择的水深不一样、用到的装备不一样,而这两点一变,势必就影响浮漂的选择。

不过大家也不需要纠结,按照本文说的 *** ,大部分情况都可以轻松应对!如果你对选漂不是很了解,这篇文章请仔细看。

钓鲫鱼选漂的基础原则:首先考虑小漂

多小的漂算小漂?

我个人认为正常在1.5克以下,如果是新手、针对的鲫鱼比较大,那要求可以放宽点,2克以下。

为什么首先考虑小漂?三个原因:

1、鲫鱼是小体型鱼,钓小鱼理论上就该用小漂。

2、鲫鱼一般都是用短竿,通常是4.5米及以下,所以浮漂不需要太大。

3、钓鲫鱼大多选择浅水,以1~2米为主,这样一来也不需要很大的漂。

我始终觉得不论钓什么鱼,浮漂的吃铅量都是更先考虑的,其次是漂尾粗细,第三是材质,第四是漂型。当然这只是我的个人想法,不 *** 一定正确。

水深影响吃铅量的选择

以上说的是基础选法,可实际上我们选漂需要考虑到众多因素,比如水深就是一个无法绕开的话题。

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你不可能选择一样的深度作钓,像春天肯定钓浅滩对吧,钓浅了咱们只要按照基础选法,吃铅小一点就行了。但是到了冬天,咱们可能会选择二三米甚至更深的水域作钓,这个时候你再用一克的浮漂,显然就不合适了。

水越深、浮漂的吃铅量应该越大,当然这还得和鱼竿长度、风阻、主线的粗细等因素结合起来,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只看水深,那么我的建议是这样。

2米以下,你就用2克以下的漂,哪怕1克都没啥问题,如果是2~4米,那么浮漂建议用二三克的漂,要是超过4米,那么浮漂建议3克以上。注意,这是在只考虑水深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前提下。

鱼竿长度、风阻以及视力对选漂的影响

鱼竿越长、风阻越大,自然得选择大漂,至于具体多大,这就因人而异了,能保证顺利抛投、抛准就行,当然了,基本功还是建议练一练,不能一味加大浮漂。

正常来说4.5米以下的鱼竿,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前提下,我个人建议吃铅一克多的浮漂就行了。

4.5~5.4米的鱼竿,建议选择1.5~2克的漂,稍微再大点也没事。

6.3米及以上,浮漂肯定是需要3克以上的,个别比较轻、比较挺拔的高碳竿可能抛投 *** 会好一些,用小漂也能抛出去,这个时候你就得看水深了。如果水深就一米多、两米的样子,加 *** 又能准确抛投,那么小漂自然好。

视力影响的是浮漂漂尾的选择,浮漂的漂尾越细就越灵敏,越粗就越钝。所以说如果你用的是长竿或者钓的是深水,理论上咱们肯定要选吃铅大一点的漂对吧,可如果你的视力很好,那么就选漂尾细一点的大漂。

如果你的视力不好,那肯定就得选漂尾粗一些的,甚至超级加粗尾,哪怕用短竿钓浅水,也得用加粗尾,这个是没得商量的,毕竟如果连漂都看不清,完全没了作钓体验,上鱼又有啥意思?

个人的选漂 *** :

只考虑一二个因素没啥问题,但又要考虑水深、又要考虑竿长、还得考虑风阻、鱼体大小、自己的视力,有些钓友可能就头大了,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那我来说说我的办法吧,首先看鱼竿长度,因为这个直接决定了“能不能钓”,你要是打算用7.2米的鱼竿,那么一二克的浮漂还需要考虑吗?

鱼竿超过5.4米,你就应该首先考虑能否顺利抛投的问题了,像7.2米直接可以选择3克的。而3克的漂,大部分水深都能应对了,所以水深问题就不需要考虑了,稍微有点风也没啥影响,剩下的就是看自己的视力,决定是否要用加粗尾。

如果你用的是5.4米以下的竿,鱼竿不长,比较好抛,那么抛投 *** 就不再是之一考虑因素,而是应该看水深,只有一二米的水深尽量考虑小漂,当然了小漂肯定要配小钩细线。如果是三四米的水深,那就考虑2~3克的漂。

如果鱼竿不长、水也不深,那首先考虑什么呢?这时就看鲫鱼的密度、开口情况以及小杂鱼的干扰。理论上肯定是小漂更好,能体现更多信号、很微弱的口也能捕捉到,但如果鲫鱼密度很高、给口很猛、或者小杂鱼特别多,那就可以放心用大漂。

最后补充:

既然说到漂了,就顺便提一下浮漂的其他几个参数吧,材质方面 *** 价比更高的是纳米,没这个得说,这两年我也一直推荐大家买纳米漂,省钱又好用。

漂型方面,如果你常年野钓为主,专攻鲫鱼兼顾鲤鱼等底层鱼,细长身是更好的,包括天冷鱼口弱,也是细长身给出的信号更大。玩野钓、也玩黑坑,或者平常会去一些鱼塘作钓,可以考虑枣核漂。

长度方面,水深普遍低于1米,浮漂越短越好;水深1~2米,30公分左右的漂就够了;水深2~4米,40公分左右即可,不玩黑坑没必要用太长的浮漂。浮漂不是越长越好,黑坑用很长的漂只是因为限竿,浮漂长点能够远一点。

至于调钓,说了很多次了,今天就不说了,如果大家想知道什么请在评论区留言,感谢各位阅读。

鲫鱼的几种常见抓口漂相,分享给新手钓友

现在爱好钓鱼的人越来越多了,但是现在的鱼资源越来越少了,主要原因是很多环境受到污染,更大的原因是电鱼,网鱼,毒鱼等对渔业资源造成毁灭 *** 的 *** 。使我们爱好钓鱼的人很难找到理想的垂钓环境和好的收获。尤其是野钓,除了以上几点对环境的 *** ,再加上钓鱼人自己的环境保护意识差,垂钓时垃圾到处仍,也造成了许多野钓环境受到污染影响。加上农村到处开发 *** 等工业园项目开发,也填埋了许多原有的农村野塘,野河等有水资源的地方。造成城市周边二三十公里以内的区域无鱼可钓,或有水不能钓的局面(污染)。现在出门钓一次鱼是真心不容易,少则跑个三五十公里,多则一两百公里都属于正常。鲫鱼是大多数喜欢野钓的钓鱼人的更爱。一年四季均可以垂钓。那么鲫鱼吃饵时,经常出现的抓口漂相在这里分享一下我的个人经验,希望能让新手钓友少走一点弯路。

垂钓鲫鱼的钓友们特别喜欢鲫鱼的吃饵漂相和抓口乐趣。之一种漂相“停"当钩饵入水时,浮漂出现点动后上顶的动作时,然后停住了,此时提竿刺鱼,钓获鲫鱼的概率很高。这是因为鲫鱼吃饵后抬头游走时,会出现一个浮漂上顶的动作,然后短暂的停,此时提竿上钩率高。

第二种“横”在水中的漂相,当抛杆入水后,浮漂应该垂直慢慢的下沉,浮漂站立后,并没有下沉,此时浮漂象受了特殊力一样,却出现了歪斜中心力一样,横在水面,此时不能犹豫,立即提竿刺鱼。中鱼概率不小。这种机会稍纵即逝,要眼明手快。这是因为浮漂站立后,钩饵和线组还没有呈直线垂直度时,水中的中上层鱼吃饵截口了。导致浮漂失去下牵力而横在水面,往往这种漂相对于新手来说,不那么容易辨别。这种漂相不会停留时间过长,很快会消失。对于抓口的钓鱼人要求就是要提竿快,稍慢半拍,鱼已吐钩了。

第三种“移漂"现象,当钩饵抛杆入水后,浮漂出现缓慢的点动后,紧接着开始出现移动浮漂向一侧或缓慢的下沉移动漂相时,恭喜你,中大鱼了,或大板鲫。动作越慢鱼越大。这是鲫鱼吃饵后,基本上是死口,开始游动准备逃窜时的漂相。此时提竿刺鱼的同时应该考虑是大鱼,准备遛鱼的动作。不是大鱼上钩,也是大板鲫的概率高。

第四种“黑漂"现象。当抛杆入水后,浮漂出现非常不明显的浮漂晃动或缓慢的小口漂相时,应适当的放口,这是大鱼入窝蹭线或滑鱼涮饵的漂相,此时出现一个有力的下顿口,注意是有力下顿,然后接着黑漂,此时应冷静,不要急着提竿,默数三个数,提竿刺鱼,手感会顺间下沉,力道很大。大鱼的概率相当大。此时就看你的遛鱼技术了。但是大板鲫也会出现此漂相。小杂鱼出现的黑漂漂相完全与大鱼上钩的漂相不一样,小杂鱼的黑漂相浮燥,大鱼的黑漂相稳重而有力。

第五“顶漂"现象。当抛杆入水后。钩饵到底后,浮漂出现了缓慢的往上顶的漂相时,一直顶到漂肚位置时,动作越缓,越稳的漂相一般都是个体较大的鱼类。此时提竿十有 *** 会中钩。这个大多是鲫鱼吃饵后钩子已挂牢,并准备抬头游动时的漂相,但是也会有鳊鱼或小草鱼吃饵与此同样的漂相,具体怎么区分,就要根据当时的垂钓水域或鱼情来具体区分对待。经验多了,自然就能区分的凊楚了。说句真心话,钓鱼这一行,水太深,想照搬任何 *** 的垂钓经验或钓技钓法,都是不可取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每个人垂钓的环境,钓点,水域,天气,气压等等都不会一样,那照搬 *** 们的经验也不可能绝对就会有好的钓获。鱼类对这些温度的变化和其它因素都是非常敏感的。所以我认为所有的钓鱼 *** 的经验都只能作为你垂钓中的参考见意,不可照搬,为什么会有钓无定律一说呢?我就不在此啰嗦了。谢谢各位 *** 踊跃发言,指教。谢谢,总结不够全面。望各位指点。感谢钓鱼之家平台给予的机会。让我能在平台中与 *** 们共同交流钓技钓法。使自己的钓技得到提升,再次感谢钓鱼之家!

冬钓鲫鱼,浮漂满足这4个特点,漂相会放大数倍,是轻口鱼的克星

在鱼情好的季节野钓,选用浮漂往往是不需要太注重细节的,因为鱼的进食状况正常,就算用小瓶子做浮漂也能钓到鱼。通常来说只讲究吃铅量的大小,能轻松抛竿并且看清楚漂尾就行。到了冬季,气温变低会导致鱼口轻,鱼的进食动作变得轻微,那对浮漂的选用就有要求了,否则鱼吃钩都察觉不到漂相。

一、细长身

从浮漂的造型来说,在冬季比较适合使用细长身的浮漂,此类浮漂的横截面积更小,在水中上行或者下行阻力更小,漂相传递会更顺畅一些。漂身的造型会影响到浮漂的翻身速度,比如枣核造型的浮漂翻身速度往往比较快,细长身的浮漂翻身会比较慢,但是经验告诉我们,在冬季是不必追求翻身速度的。从漂身的材质来说,芦苇浮漂效果更好,因为芦苇的自重比较轻,相同吃铅量的浮漂体积会更小一些。

二、吃铅量适中

冬钓,讲究小坠小漂,但是多大吃铅量的浮漂合适,其实并没有一个标准。不过总体来说,吃铅量并非越小越好。需要考虑到钓点的深浅和远近,钓点比较深,吃铅就不能太小,否则信号传递会出问题,甚至漂相传递不出来,因为水线较长时,绷紧的状况不会。钓点比较远吃铅也不能太小,否则抛竿做不到精准。当然从浮漂自身的角度来说,吃铅量越小越灵敏,但是钓组是一个整体,传递信号的能力跟水线是否垂直、是否绷紧也有一定关系,不能用浮漂来衡量钓组整体的灵敏度。通常来说,钓2米左右浅水,0.8克就行,钓深水一般不超过1.2克。

三、漂尾要细,更好短

有钓友说,浮漂的漂尾才是浮漂灵敏度的来源,信号的大小就是靠漂尾的粗细来实现的。漂尾一定要选择细尾的浮漂,前提是看得清楚漂相。其实原理比较简单,比如在空钩半水调漂时,挂相同的饵团,细尾被压下的目数更多,这就说明力度相同时,细尾的动作幅度明显会大很多,这低于钓轻口鱼明显是有利的。那为何短呢?漂尾长,信号更真实,也更稳定,换句话来说就是钝,所以细短尾比较合适。但是如果风力较大,还是用长细尾的浮漂。

四、漂脚要细

浮漂的漂脚也是有粗细之分的,很多漂脚还有“锥度”,目的在于下沉更顺畅一些,有“破水阻力”的效果,所以漂脚要选择细一些的,这种浮漂也比较利于小顿口的出现,冬钓鲫鱼时小顿口是主抓的漂相。漂脚的长短,其实也会影响到浮漂的翻身速度,在开始已经说过了,冬季不追求翻身速度。但是漂脚长,稳定 *** 会更好一些,如果有风更好用长脚的浮漂,无风或者微风用短脚的,这样灵敏度会更高一些。

最后介绍下软尾浮漂,相同的漂尾粗细时,软尾的自重更轻,相当于浮漂有更大的吃铅量,在吃口时漂相会不那么明显。但是不少钓友还是喜欢冬季用软尾,因为不管是半目的口,或者是以黑线的口,都能中鱼,因为软尾的漂相是最真实的,但是不善于抓小动作的钓友,更好还是使用细硬尾。敬请关注收藏点赞,每天准时更新,谢谢各位钓友!

标签: 鲫鱼 形状 更好 什么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