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原文。早晨起来头条一个消息弹出,消失了20多年的黄河刀鱼又出现了!好消息,真是天大的好消息。因为今年以来很少听到好消息了。
但是“活着就要远行”君便开始担忧了。这真的是好消息么?
对于我们这个年纪的人,可能就没听过黄河刀鱼这个词。索 *** 百科里查了一下:
黄河刀鱼是生长在黄河下游的珍稀鱼类,因其形似利刀而得名。属于鳀科,又叫“茅刀鱼”,身薄色亮,细鳞小肚,吻短圆突,像一口尖刀。其脂肪丰厚,且肉质细嫩,烹调无需多少佐料,肉味香美。
整个百科,除了吃,美食, *** 用价值,就是吃。也有环境 *** 之类云云。但是下面还是配图“炸黄河刀鱼”
还是美食。除了美食,似乎消失了20年的濒危物种,与我们人类没有什么关系。
我们知道地球上每天有75个物种灭绝,每小时有3个物种灭绝。这里包括动物和植物。
物种的灭绝,很大一部分原因,由于人类的过度行为导致,环境恶化、过度开采、过度捕捞、过度的等等等。确实是,100年前,人类只有10亿人口,如今是80亿。人类要生存,要发展,要享受大自然的美好。
那么就得占用更多的自然资源。
今天的黄河刀鱼。我们看到了环境治理的一小点功效。但是随之而来的,又是一些不法的商家开始售卖、一些蹭热点的网红去直播,肯定还有人哗众取宠的大摇大摆的吃着黄河刀鱼......
刀鱼想了,我历尽千辛万苦,隐居几十年,到头来还是逃不过人类的口条。
既然是好消息。 *** 说了!那么相关的 *** 部门呢?是不是应该及时 *** ,严格法条。
如果发现捕捞、售卖、吃食黄河刀鱼等濒危物种的,一律终身拉入黑名单,接受最严格的法律制裁。
禁止捕捞的法律是关键啊。
好消息!黄河刀鱼二十年后再现身!法律说了,捕捞者 *** !
这样才是真的好消息!
否则那就是告诉诸多吃播、吃货、告诉诸多不法商家赶紧去捕捞吧!
一个环保主义者的发声。
看作者的环保生态说:
平顶山热又咋了?关我啥事!我是吃瓜群众,洗洗睡吧,梦里啥都有
送平顶山上热搜的 *** ,是地面真正下沉的现实。 *** 太残酷了...
我为什么写 *** ?人类到底把地球咋地啦?我们都是搬运工(醒醒)
关注活着就要远行,读原生态文学,看辩证历史,品生活哲学。
掉下的鱼鳞都堪比黄金!为啥个小刺多的刀鱼,能卖到上万元一斤这可能是最贵的淡水鱼了!
2012年的时候,张家港拍卖了一条长45.3厘米、重325克的长江“刀鱼王”,这条鱼最后以59000元人民币拍出,核算下来差不多是每克182元,与当年的黄金 *** 相当,真是掉下的鱼鳞都堪比黄金。
在禁捕之前,长江刀鱼根据体型的不同, *** 差异巨大,通常情况下二两以上的就能卖到3000元每斤,三两或者更重的 *** 会翻倍,而拍卖的这条超过了六两,即便不是拍卖,它的 *** 也会超过1万元每斤。
那么刀鱼到底是什么鱼,它凭什么能卖这么贵呢?
长江刀鱼的遭遇和小黄鱼特别像,最初刀鱼也是寻常老百姓餐桌上的常客,但是因为过度捕捞,现在刀鱼逐渐销声匿迹, *** 自然也是水涨船高。
从几毛到几千只用了30年
刀鱼即刀鲚,是长江洄游鱼类的一种,平时生活在海洋,并不会集群生活,但是每年的2-3月份是它们的繁殖季节,这时它们会在海口 *** ,一起溯江而上进行繁殖。
刀鱼的体型不大,但是每年的繁殖季节,种群数量都非常可观,所以从古至今,它们都是长江乃至整个沿海地区最常见的经济鱼类。
作为经济鱼类,根据产地的不同,刀鱼被分为好几种,有“江刀”,“湖刀”和“海刀”,分别是江里的、湖里的和海里的。
真正受欢迎的乃至卖到天价的就是特指长江的江刀,因为长江江刀的口感更佳,素有“长江之一鲜”的美誉,而它的口感其实和它们的洄游有关系。
与许多洄游鱼类一样,刀鱼在洄游产卵期间也是不会进食的,所以在洄游之前他们会囤积足够的脂肪来产卵,这是他口感好的原因所在。
也正因为味道鲜美,刀鱼是长江流域美食文化的一部分,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许多传统美食(如饺子、面等)都需要它的参与,许多诗词歌赋里都有它。
其实,洄游这种集体行为是物种为了降低被捕食的风险而进化的,因为数量越多,意味着种群中的每只个体被捕食的概率就会越低。
但是,这种行为碰到人类就是灾难,它可以大大增加我们的捕捉效率,面对人类,不想变成重要经济动物,分散开来发育是必要的。
在以前,刀鱼其没多少濒危风险,主要原因是商品需求小,它只在长江周围受欢迎而已,同时捕捞技术也有限。
而随着捕捞技术的发展,各地商品开始流通向全国,刀鱼的需求也开始暴涨,70年代是刀鱼捕捞的峰值。
根据中国新闻网2014年的报道(当年就已经基本捕捞不到刀鱼了),1973年长江刀鱼的全年产量达到3750吨,当时的刀鱼只要几毛钱一斤。
到了1983年,短短10年的时间,长江刀鱼的年产量下降到只有370吨,而进入20世纪之后就再也没有超过百吨了。
由于捕捞量骤降,刀鱼的 *** 开始飞升,到了2014年,在刀鱼捕捞的窗口期(3月),整个长江每天100斤都捞不到了,而这时候大的刀鱼 *** 已经达到几千上万每斤了。
到了2019年2月,这种曾经的长江之一鲜,已经几乎绝迹,不得不开始全面禁捕,开始恢复生态。
新安江捕获的刀鱼
为什么刀鱼卖这么贵?
这两天有新闻报道,在新安江的安徽段有史以来之一次记录到了刀鱼,这个确实是禁捕的功劳,但是这个新安江的刀鱼和长江刀鱼不太一样。
这个属于钱塘江刀鱼,它是长江刀鱼的 *** ,长相上更像是海刀,还有一种黄河刀鱼,也和长江刀鱼是 *** 。
所有洄游的刀鱼遭遇都类似,都因为过度捕捞已经成为濒危物种禁止捕捞,不过海刀现在还可以捕捞,现在市面上流通的基本是这种。
海刀没有经历洄游繁殖,同时生活在海水里,口感上被认为会比江刀差很多,但是黄河江刀,和钱塘江的江刀应该和长江的江刀口感上是差不多才是,因为它们经历相同。
但是,只有长江刀鱼卖到了天价,钱塘江刀鱼因为外观和长江刀鱼颇为相似,经常只能被商家掺杂在长江刀鱼中高价售卖。
很明显,长江刀鱼的贵和它的口感应该是没有多大关系的,让它变得如此之贵的原因只能是人们另类的需求。
长江刀鱼有它的文化价值,而且越来越稀少,这些其实都是 *** 奢侈品的属 *** ,因此刀鱼卖得贵的原因也和奢侈品一样,吃刀鱼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实际上刀鱼肯定没有什么“神仙口感”,而且恰恰相反,它们个小肉少,对于现在年轻消费者来说很难谈得上喜欢。
但是只要它够贵、够稀有,它就会变得更贵、更稀有。
由于刀鱼生 *** 凶猛,当被渔网捕获的时候,它们会拼命挣扎,导致它们出水几分钟就会死亡,这也给养殖带来了麻烦。
直到这几年,刀鱼养殖才有所突破,但是养殖的刀鱼卖得比较便宜却少有人食用,甚至到了无人问津的地步,这也恰恰说明了它的市场并没有想象得大,年轻的消费者不喜欢买单,而那些希望用刀鱼彰显身份的,自然不能用养殖的来满足。
最后
现在刀鱼已经全面禁止了,但是由于它真的很贵,所以非法捕捞一直都存在,而且连小拇指大小的鱼苗都不放过,这给保护带来了许多困难。
不过好在这两年国家在这方面真的很努力,对非法捕捞的处罚相当严格,同时从2021年开始长江还实施了长达10年的禁捕。
长江是世界上物种最为丰富的淡水流域之一,但由于过去的过度捕捞,生态几近奔溃,希望10年禁捕能够让它恢复往日的繁荣!
黄河的危机:外来鱼种“虎视眈眈”,本土鱼类受到威胁黄河是我们北方的之一大河,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
黄河的简介:
黄河全长约54 *** 公里,其流域面积,《人民网》载:约752443平方公里 , *** 网站《黄河网》则记为:流域总面积79.5万平方公里(含内流区面积4.2万平方公里。流域冬长夏短,冬夏温差悬殊,季节气温变化分明。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约古宗列盆地,自西向东分别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 *** 、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自治区),最后流入渤海。流域降水量小,以旱地农业为主,冬干春旱,降水集中在夏秋七八月份。
黄河中上游以山地为主,中下游以平原、丘陵为主。由于河流中段流经中国黄土高原地区,因此夹带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称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但是在中国历史上,黄河下游的改道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黄河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中国人称其为“母亲河”。每年都会携带十六亿吨泥沙,其中有十二亿吨流入大海,剩下四亿吨长年留在黄河下游,形成冲积平原,有利于种植。
黄河本土鱼:
黄河的鱼类约有121种,纯淡水鱼有98种。上游的鱼类只有16种,主要是鲤科和鳅科的鱼,包含裂腹鱼、雅罗鱼、条鳅等。中游的鱼类有71种,常见的平原类鱼很少。下游的鱼有78种,基本上都是过河口鱼类,还有半咸水鱼。主要的鱼种有黄河鲤鱼、黄河鸽子鱼、黄河 *** 裂 *** 鱼等。
1、黄河鲤鱼:鲤鱼是黄河中游的主要鱼类,它的体态丰满,肉质肥厚,是中下层的杂食 *** 鱼类。产自这里的鱼鳞片为金 *** ,鱼鳍的尖部鲜红,内脏少且骨骼小,同时还有清香的气味。
2、黄河鸽子鱼:黄河鸽子鱼主要产自宁夏的中卫、中宁境内,由于用网将其捕获的时候,外形很像树上的鸽子,所以由此得名。这种鱼的学名叫北方铜鱼,体形比较长,而且很粗壮。一般栖息在河湾等水流缓慢的地方,通常会成群活动,冬季潜伏在深水处,开春后会溯游产卵。
3、黄河 *** 裂 *** 鱼:这种鱼又叫小嘴湟鱼,主要生活在黄河的上游干支以及湖泊中,多以植物为食,也可以吃水生昆虫。它有一定的 *** 用价值,目前数量也比较少。
4、黄河刀鱼:黄河刀鱼主要生活在黄河口一带,外形很像利刀。身体比较薄,而且色泽光亮。这种鱼在繁殖期会逆流洄游,产卵后又随河水入海,因此数量比较丰富。
黄河本土鱼的危机:
根据最近的一次调查,黄河的鱼类仅剩82种了,种群的数量整整减少了一半不止,黄河本地鱼类,黄河的铜鱼、河鲤、罗雅鱼都陷入了严重的生存危机。
综合调查显示,在黄河中上游的外来鱼类高达21种,其中有17种外来鱼类已经可以自然地繁殖,而在同一河段,黄河本土鱼类却只有16种,种种调查现实,目前外来鱼类已经反超了本土鱼类。
大部分的外来鱼种最初的目的是作为养殖品种引进国内的,就是我们说的经济鱼类,不可否认的是当初引进的时候是给各省的渔业发展做出了不小的贡献,但是当这些经济鱼类 *** 到野生环境中,那带来的危害也不是一星半点。
我们最常见的有罗非鱼、德国镜鲤、大口黑鲈等等,德国镜鲤与黄河鲤鱼属于 *** ,关系较近,很容易发生杂交现象。
早在前几年,渔业有关专家就已经证实了,德国镜鲤与黄河鲤鱼的杂交后代已经出现在黄河的中游、下游,这直接是基因的改变,影响长久。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是国外引进的一些 *** 格霸道、体型巨大、繁殖能力强的鱼种,这些鱼种可以在自然水域中抢夺资源,有些还吞噬其他鱼类的鱼卵,这都是给本土鱼类带来了相当大的影响。
总结:
引来外来物种并不是儿戏,尽管当初的初衷是好的,但是带来的影响也是需要考虑到的,随着禁渔期的实行,希望也能关注到外来物种的这一方面。
我是渔者灵魂,点个关注,分享更多有趣的 *** 图文。
恢复生物多样化 让珍稀“鱼宝宝”重回母亲河怀抱河南省依托省水产科学研究院成立了水产种质资源库,开展水产种质资源 *** 、标本、细胞和基因等遗传材料的收集、保存、利用。目前已保存黄河鲤鱼、黄河鲇鱼、拟鲿、黄尾鲴等水产种质资源33种、种质材料2万份。
3月是黄河雅罗鱼的繁殖期。4月15日,科技日报记者获悉,河南省水产科学研究院二级教授、河南省水产种质资源库负责人赵道全刚刚带领团队完成了该珍稀鱼种的繁育工作。
近年来,黄河珍稀鱼类的保护和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改善日益受到重视。
今年2月起,黄河中下游迎来史上最长禁渔期。黄河河源区及上游重点水域从2022年4月1日起至2025年12月31日实行全年禁渔;黄河宁夏段至入海口禁渔期延长一个月,由4月1日至6月30日延长至7月31日。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 *** 说:“调整黄河禁渔 *** ,为保护黄河珍稀鱼类资源开了一个好头。要统筹治渔与治污,努力恢复黄河水生生物多样 *** ,多方共同推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给珍稀鱼种一个“家”
据统计,20世纪80年代,黄河流域栖息的鱼种数达190多个,不乏黄河刀鱼、北方铜鱼、黄河鲤鱼等知名鱼种。2007年,黄河干流及主要支流的鱼种数下降到78种,超过一半的鱼种消失不见。2016年发布的《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显示,24种黄河土著鱼处境堪忧,其中4种被评为极危,10种被评为濒危。
保护黄河珍稀鱼类,恢复生物多样 *** 已刻不容缓。
遗传多样 *** 是生物多样 *** 的重要组成部分。2015年,河南省依托省水产科学研究院成立了水产种质资源库,开展水产种质资源 *** 、标本、细胞和基因等遗传材料的收集、保存、利用。目前已保存黄河鲤鱼、黄河鲇鱼、拟鲿、黄尾鲴等水产种质资源33种、种质材料2万份。
在河南省水产科学研究院二层标本室,8个标本陈列柜上1400个瓶瓶罐罐静静地矗立着。“看,这瓶里装的标本就是北方铜鱼。”河南省水产科学研究院科研科科长王延晖介绍说,它肚子大,隆起的脊背很高,胸鳍较大,远远望去就像一只鸽子,所以又被称为“鸽子鱼”。
提起北方铜鱼,赵道全也充满惋惜,这种鱼在上世纪60年代以前是黄河中游的主要经济鱼类,后来由于过度捕捞、黄河水质污染和水利工程建设等原因,数量逐渐减少。“假如当时我们就有种质资源 *** 库,把珍稀物种保藏起来,通过人工繁育和扩繁的手段扩大种群,或许今天在黄河流域还能看到它的身影。可惜的是,当时没有种质资源库,北方铜鱼目前已经灭绝了。”赵道全说。
大鲵、中华鲟、淇河鲫、暗纹东方鲀……在河南省水产科学研究院标本室,目前珍藏了黄河、长江、淮河和海河四大流域鱼类标本135种。“这个标本室是河南省水产种质资源库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的大部分标本都在国家水产种质资源平台上进行了登记。”王延晖表示,目前标本室主要用于展示珍稀鱼种的形貌,也保藏了一些珍稀鱼种的组织,待将来技术成熟可以做进一步科学研究。
“有了种质资源库,通过人工扩繁手段可以增殖放流,增加野生资源,恢复生物多样 *** 。”围绕种质资源保护,赵道全和他的团队已经争取到“黄河中下游稀有水产种质资源挖掘及生态修复”省科技攻关项目,在科技的“加持”下,未来会有更多的珍稀鱼类在黄河里现身。
“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水生生物原生态生存空间日益萎缩,种群和数量不断减少,有些品种濒临灭绝。在此背景下,建立河南省水产种质资源库意义重大。”河南省水产科学研究院 *** 康福平说,河南省水产科学研究院将为河南省鱼类种质生产和良种选育提供更多优质资源,为黄河流域水生态修复和保护作出贡献。
守护母亲河中的万千生命
为了母亲河中稀有鱼类不再绝迹,赵道全多年来一直守候在黄河滩区的河南省水产种质资源库和豫西山区的河南省黄河流域伊洛河水生生物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开展黄河流域的水生生物养护和水生态修复工作,守护着母亲河中的千千万万生命。
拟鲿是黄河稀有鱼类,曾广泛分布在黄河流域,但由于上游大型水库修建和水质污染等问题,自上世纪90年代起资源量严重下降,已处于濒危境地。幸运的是,一次偶然的机会,赵道全发现了它。
为了人工繁殖成功,赵道全带领研究团队开展繁殖技术研究。但是,之一年仅仅繁殖出几百尾鱼苗。总结原因,研究团队发现要想增加繁殖量,突破“人工 *** ”配制技术是关键。随后他们用了10天时间进行了8次调整,依然不见效果。赵道全着急地说:“这一技术攻不破,下一步无法开展,繁殖季节不等人,要想办法攻克,必须攻克。”此后,研究团队再次集智攻关,终于试验成功。
当年,赵道全带领团队收获黄河拟鲿鱼苗15万尾。他们又将2万尾优质拟鲿鱼种人工放流到黄河主支流上的故县水库,河南 *** 垣县、卢氏县,以及安徽、湖北等地,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初步显现。
万事开头难。在此之后,赵道全又带领团队连续成功繁育了黄河雅罗鱼等稀有鱼类。黄河雅罗鱼原本在黄河流域分布较广,但近十几年逐步减少。为了拯救这一稀有物种,今年春节一过,他就带领团队和 *** 入驻野外工作站,克服种种困难,终于赶在这个春天的繁殖季成功孵化出黄河雅罗鱼苗。
黄河生态保护任重道远
赵道全介绍,近年来,受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天然水域水产种质资源锐减,一些鱼类品种濒临灭绝。而缺乏种质资源保护意识的养殖生产过程造成无序的苗种交流,污染了物种天然基因库,许多经济物种种质遗传背景和遗传结构混淆不清, *** 繁殖亦导致种质退化。“所以能入选种质资源库的必须是原生土著品种和少量具经济价值的引进种。”赵道全说。
要收集原生品种并不容易。这些年,赵道全和他的团队跑遍了河南省四大水系及其支流。
辛苦之余也有收获。去年6月,赵道全在黄河下游长垣段采样时发现了3条鳗鲡。“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鳗鲡每年在黄河黄海之间洄游,上世纪90年代后,由于黄河经常断流及环境变化,鳗鲡多年不见踪影。现在鳗鲡重新出现,说明黄河生态环境正在逐步改善。”赵道全欣慰地说。
“河南省水产种质资源库近年来连续开展的黄河生态生物多样 *** 增殖放流活动,是保护黄河水生态 *** 、维护生物种类多样 *** 的一项重要举措。”河南省科技厅一位负责人说。
“当前,水产种质资源库还面临的一些问题。一是就地保藏支持不够,保藏能力弱;二是一些濒危鱼类 *** 很难捕获,如大鼻吻鮈,最近两年资源量急剧下降,已很难在黄河中发现……”赵道全不无担忧地说,除了大鼻吻鮈,黄河鲇、黄尾鲴、红鳍原鲌、尖头大吻鱥等也在河南省水产种质资源库的“拯救名单”上,还有十余个种类的“黄河鱼家族”成员亟待拯救。
“今年,黄河禁渔从3个月调整为4个月,这是保护黄河珍稀鱼类迈出的一大步。保护黄河珍稀鱼类任重道远,既非一朝一夕,也非一人一力所能及,黄河生态环境保护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赵道全说。
(科技日报)
黄河入海口生物多样 *** 显著改善山东省济南生态环境监测中心近期在山东黄河入海口开展的水生态调查显示,黄河入海口生物多样 *** 有显著改善,几近绝迹的黄河刀鱼(刀鲚)、江豚重新被发现。
图为调查队员采集到的一条野生黄河刀鱼。(山东省济南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供图)
“我们仅撒网三次,就在其中一网发现野生黄河刀鱼3条,最长的体长达34厘米,是近年采集到的更大样本。”山东省济南生态环境监测中心高级工程师郑琳琳介绍,黄河刀鱼属于洄游 *** 鱼类,每年农历三月中旬陆续由黄河入海口逆流而上,到东平湖产卵、孵化。20世纪90年代以来,受黄河径流断流以及人工捕捞影响,黄河刀鱼资源日趋减少,几近绝迹。此次采样结果反映,黄河刀鱼种群恢复比较好。
调查组还拍摄到国家濒危二级野生水生保护动物 *** 江豚活动的照片。郑琳琳介绍,江豚生态位处于食物链顶端,属于生态 *** 中的指示物种。江豚的出现能反映生态 *** 相对健康。
图为调查队员在黄河入海口拍摄到的江豚。(山东省济南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供图)
她说,江豚喜欢生活在近岸浅水域及咸淡水交汇水域,渤海湾黄河三角洲海域历来就是 *** 江豚的固定繁衍场所,但前些年江豚数量一直在减少。随着黄河国家战略的实施,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工作的持续深入,黄河入海口区域海洋生态得到修复,昔日“ *** 翻滚跃渔船”的景象频频再现黄河口。
山东省济南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主任潘光介绍,这次调查由山东省生态环境厅组织实施。调查结果表明,黄河与近岸海域水质稳定向好,生物多样 *** 保护卓有成效,生态保护与修复扎实有效,完善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绿色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建设深入推进。(新华社记者 陈灏)
来源: 新华社
吃货们更爱的三种鱼,吃过两种是富豪,全吃过的家里可能有矿吃货们更爱的三种鱼,吃过两种是富豪,全吃过的家里可能有矿
正是因为黄河刀鱼的味道太过于鲜美,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它遭到了过度的捕捞,而且 *** 也曾经被炒到了天价。因为人们的疯狂捕捞,导致了黄河刀鱼消失了很多年的时间。一直到2000年的时候,这种鱼竟然奇迹般地又重新出现,并且成为了国家珍稀鱼种。现在大家能够吃到的,市面上的黄河刀鱼都是人工养殖的。那种野生的黄河刀鱼已经很难出现在市面上,属于有价无市的一种鱼类。
正是因为黄河刀鱼的味道太过于鲜美,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它遭到了过度的捕捞,而且 *** 也曾经被炒到了天价。因为人们的疯狂捕捞,导致了黄河刀鱼消失了很多年的时间。一直到2000年的时候,这种鱼竟然奇迹般地又重新出现,并且成为了国家珍稀鱼种。现在大家能够吃到的,市面上的黄河刀鱼都是人工养殖的。那种野生的黄河刀鱼已经很难出现在市面上,属于有价无市的一种鱼类。
正是因为黄河刀鱼的味道太过于鲜美,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它遭到了过度的捕捞,而且 *** 也曾经被炒到了天价。因为人们的疯狂捕捞,导致了黄河刀鱼消失了很多年的时间。一直到2000年的时候,这种鱼竟然奇迹般地又重新出现,并且成为了国家珍稀鱼种。现在大家能够吃到的,市面上的黄河刀鱼都是人工养殖的。那种野生的黄河刀鱼已经很难出现在市面上,属于有价无市的一种鱼类。
正是因为黄河刀鱼的味道太过于鲜美,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它遭到了过度的捕捞,而且 *** 也曾经被炒到了天价。因为人们的疯狂捕捞,导致了黄河刀鱼消失了很多年的时间。一直到2000年的时候,这种鱼竟然奇迹般地又重新出现,并且成为了国家珍稀鱼种。现在大家能够吃到的,市面上的黄河刀鱼都是人工养殖的。那种野生的黄河刀鱼已经很难出现在市面上,属于有价无市的一种鱼类。
正是因为黄河刀鱼的味道太过于鲜美,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它遭到了过度的捕捞,而且 *** 也曾经被炒到了天价。因为人们的疯狂捕捞,导致了黄河刀鱼消失了很多年的时间。一直到2000年的时候,这种鱼竟然奇迹般地又重新出现,并且成为了国家珍稀鱼种。现在大家能够吃到的,市面上的黄河刀鱼都是人工养殖的。那种野生的黄河刀鱼已经很难出现在市面上,属于有价无市的一种鱼类。
正是因为黄河刀鱼的味道太过于鲜美,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它遭到了过度的捕捞,而且 *** 也曾经被炒到了天价。因为人们的疯狂捕捞,导致了黄河刀鱼消失了很多年的时间。一直到2000年的时候,这种鱼竟然奇迹般地又重新出现,并且成为了国家珍稀鱼种。现在大家能够吃到的,市面上的黄河刀鱼都是人工养殖的。那种野生的黄河刀鱼已经很难出现在市面上,属于有价无市的一种鱼类。
山东东营市,位于黄河入海口,这里既有河海交汇处黄蓝分明的神奇景观,也有碧海蓝天的海滨特色。附近海洋生物品种繁多,盛产黄河口刀鱼、东方对虾、文蛤、虾皮、梭子蟹、鲈鱼等名优海产品,素有“百鱼之乡”的美誉。
今天先给大家介绍黄河口刀鱼,刀鱼的学名叫刀鲚鱼,又叫"茅刀鱼"。其身薄色亮,细鳞小肚,吻短圆突,像一口尖刀。其脂肪丰厚,且肉质细嫩,烹调无需多少佐料, *** 而味美。
下面介绍黄河刀鱼的几种吃法,看您喜欢哪一个?
1干炸黄河刀鱼
①.将刀鱼从口中用两木筷 *** ,旋转筷子取出内脏,去鳃洗净,加绍酒、精盐腌渍入味。
②.炒锅内多放点花生油,将刀鱼均匀地沾上一层精白面粉,油锅烧至六成热(约150℃)时,把鱼放入油锅中炸至微 *** 捞出,待油温升高至 *** 热(约220℃)时,投入已炸过的刀鱼,炸呈金 *** 时捞出装盘,撒上椒盐即成
干炸黄河刀鱼色泽金黄,外香脆,里鲜嫩,用椒盐更是点睛之笔,滋味更加出众。是豪爽的山东大汉下酒之利器。
2盐烤黄河刀鱼
配料:精盐、黑胡椒粉、大蒜粉、生姜粉、白芝麻、葱花、柠檬
①烧烤架里放碳生火。
②秋刀鱼去除内脏鱼鳃,洗净擦干。每条鱼 *** 两根竹签。
③用盐抹秋刀鱼,并撒上黑胡椒、生姜粉和大蒜粉腌20分钟左右。
④将腌制好的刀鱼排放在烤架上。将鱼翻转烤制,鱼身可刷一点油。烤至焦香酥脆,撒白芝麻、葱花,挤几滴柠檬汁即可下酒了。
除了上边的做法,还有香煎刀鱼、麻辣刀鱼、清蒸刀鱼。你喜欢哪种吃法呢?
黄河汇入渤海后,盐度急剧升高,里面的鱼到底去哪了?黄河是中国的第二大河,发源于青海的巴颜喀拉山,共流经青海、四川、甘肃等9个省区,穿越黄土高原和黄淮海大平原,最后向东汇入渤海。
黄河干流全长54 *** 公里,先后跨越了 *** 地理阶梯,水面落差高达4480米,流域总面积79.5万平方公里。由于水面广阔,支流众多,黄河流域的渔业资源也极为丰富,在国内的大江大河中排在第三位(前两位分别是长江和珠江)。
黄河源
在上世纪80年代的资源调查中,国内专家共发现了147种黄河鱼类,隶属于32个不同的科,堪称“鱼类宝库”。其中,比较名气比较大的鱼类有黄河鸽子鱼、黄河鲤鱼以及黄河刀鱼。
由于黄河水源源不断地注入渤海,于是便有人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黄河在抵达渤海后,盐度会急剧升高,里面的淡水鱼都到哪里去了?会不会被河水冲进海洋?
首先要弄明白,黄河里的鱼真的会“随波逐流”吗?
需要说明的是,黄河中的淡水鱼并不会单纯地随波逐流,有很多鱼类反而还会逆流而上,从下游洄游到上游(比如黄河刀鱼、花鳗鲡等)。因此,黄河水的流向并不 *** 淡水鱼的流向,即便黄河水持续注入渤海,里面的淡水鱼依然生活在原先的生境中。
黄河口卫星图
从生态学角度来看,很多黄河土著鱼都是定居型的,始终生活在固定的河段中。比如上面提到的黄河鸽子鱼,其学名是北方铜鱼,目前的野生数量非常少,主要分布在甘肃至宁夏约200公里的河段内。顺便多说一句,目前的黄河鸽子鱼已经处于濒危的生存状态,在多次科考调查中都没有被发现,是一种极为珍稀的黄河土著鱼。
极为罕见的黄河鸽子鱼
再比如黄河刀鱼。在上世纪70年代,黄河刀鱼曾有过150多万公斤的捕捞产量,一斤只卖一毛多。如今,由海入河的洄游型刀鱼已经非常少见,这和黄河长期的断流以及闸坝的兴建有很大关系,二者直接阻断了刀鱼的洄游与繁殖路径,导致野生群体大幅减少。
东平湖
庆幸的是,黄河刀鱼并没有因此绝迹。在黄河下游的东平湖中,还存在着数量丰富的定居型刀鱼,这些刀鱼终生生活在湖中,生活区域非常固定。同样,定居在黄河干流、支流以及其他湖泊中的鱼类也是同样如此,并不会随着黄河水的流动而被排入渤海。
刀鱼、鳗鲡等少数鱼种,确实能在海水中生活
大家都知道,淡水鱼和海水鱼对盐度的耐受能力是不同的,强行把淡水鱼投放到海水中会引发强烈的应激甚至死亡。如果盐度进一步升高,那么即便是海水鱼也会受到威胁。比如在以色列、巴勒斯坦以及约旦交界处的死海,其盐度超过280,是海水盐度的8倍之多,地球上的任何鱼类都难以在此处生存。
死海
不同的水环境,盐度也大有不同。全球海水的平均盐度为35,我国近海的平均盐度为28~32。在黄河入海口,咸淡水在此交汇,盐度一般为3~16,淡水河流的盐度一般都不超过3。在黄河流域,有两种特殊的鱼有着很强的耐盐能力,之一种是生活在河口地区的广盐 *** 鱼类,另一种则是过河口的洄游 *** 鱼类。
首先说一说广盐 *** 鱼类,比较有 *** *** 的就是花鲈。花鲈在国内也被称为海鲈、白花鲈、七星鲈、鲈鱼等,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典型的肉食 *** 鱼类。在长江、黄河、珠江等河流的入海口处,经常可以见到花鲈的身影。
花鲈
研究表明,海鲈最适宜的盐度为16左右,这正好对应入海口处的盐度,相比于黄河鲤鱼、黄河鲶等淡水鱼,海鲈的耐盐能力明显更高一筹。至于在黄河口生活的花鲈,到底是属于淡水鱼还是海水鱼,这一点大家就仁者见仁了。
第二种就是洄游 *** 鱼类,鳗鲡是典型 *** 。鳗鲡在海洋中产卵,幼苗孵化后会成群结队 *** 到入海口,逆流而上,在淡水中生长肥育。等到发育成熟,新一批的鳗鲡便会返回海洋中繁殖后代。因此,鳗鲡也能够适应高盐度的海水环境,比如花鳗鲡、日本鳗鲡等。
鳗鲡
问题来了,黄河口的鱼类是如何适应盐度变化的?
在黄河口,上游的有机质源源不断地输送到近海,浮游植物异常丰富,由此也吸引来了众多的掠食 *** 鱼类。据统计,黄河口附近共有600多种海洋生物,有些鱼类甚至还形成了一定的捕捞规模,比如黑鲷鱼、鲈鱼、鲻鱼等等。正是因为物种繁多,黄河口也赢得了“黄金海岸”和“百鱼之乡”的美誉。
黄河入海口,东营渔港
在河口地区,鱼类对外界外界盐度的变化非常敏感,只要盐度变化0.2个单位就能引发应激反应。这在当中,鱼类的侧线神经 *** 起着盐度监测与感知的作用。
海水鱼和淡水鱼调节自身盐度的机制是不同的。淡水鱼会积极从外界摄入盐分,并通过皮肤扩散、鳃部扩散以及排尿等途径将多余的盐分排出体外,海水鱼则相反。
对于洄游 *** 的鱼类,由海入河或者由河入海时体内的激素含量也会发生显著变化。比如生长激素含量增加,会导致鱼鳃中氯细胞的数量和体积增加,调节盐分的能力增强;再比如,肾上腺素的分泌量增加,氯细胞对钠离子、氯离子的排放量将明显减少,从而影响渗透压调节。
另一种广盐 *** 鱼类:鲻鱼
得益于这种适应 *** ,花鲈、鲻鱼等鱼类可以通过人为的移植驯化,逐渐降低水体的盐度,使其逐渐适应淡水环境。利用淡化技术,人们培育出了很多淡化品种,南美白对虾就是典型的案例。苗种淡化技术的应用,使得之前只能在近海养殖的鱼虾品种在内陆地区也得以推广和普及,极大地拓展了养殖范围,提高了经济效益。
结语
在2002~2008年的黄河渔业资源调查中,研究人员发现黄河上游的鱼类有44种,中游的鱼类有100种,下游的鱼类有101种,其中有些鱼类的活动范围很广,有些则很狭窄。
黄河民众捕鱼
即便是在调水调沙期间,小浪底水库下游水位暴涨、流速加快,但下游的鱼类并不会因此减少——由于流速加快,大坝下游的鱼类形成了逆流而上的应激反应,同一河段的鱼类由之前的26种反而增加到了35种(2011年的调查)。这也从侧面表明,大多数鱼类都生活在干流、支流以及湖泊中,并不会随黄河水流入渤海。
黄河流域示意图
总之,黄河中的鱼类绝大部分都始终生活在黄河流域,只有刀鱼、鳗鲡等洄游 *** 鱼类才能跨河入海,在两种生境中生存。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罕见!新安江黄山段首次发现刀鱼,长江禁渔成效:安徽鱼群染黑水大家都知道,自从我国实施长江禁渔之后,我们看到不少的生物种群在恢复,并且鱼儿的恢复状态可能是更好的。
例如,在2022年的时候,安徽池州市黄湓大桥黄湓闸下,出现了鱼儿翻滚的现象。
从 *** 的画面我们可以看到,整个区域的鱼儿多到水面都被染黑了。
当地村民表示:在长江边上生活60多年了,从未见过这么多鱼,真的是60年一遇了,所以,是一件极其罕见的事情。
这不,在2023年7月,安徽又迎来一件好事情,那就是——“新安江外来水生物入侵调查团队”在黄山市新安江中发现名贵鱼类,并且也是首次发现。
这也再次证明了,黄山市积极落实“长江十年禁捕”政策及科学修建过鱼通道,为洄游 *** 鱼类提供了优良的栖息环境,为维护生物多样 *** 及美好生态环境作出突出贡献,水生生物资源在快速恢复中。
那这一次到底是发现了有多罕见的鱼类呢?下面我们就一步一步来看看。
安徽资源变好——新安江只是一部分
没错,安徽是我国生物资源较为丰富的区域之一,而且也是长江流域生物资源最为主要的分布区域之一。
在2022年,安徽发布了每5年一次的生物多样 *** 综合评估报告,明确说明了——到2025年,将构建以国 *** 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含风景名胜区)占全省陆域国土面积的8%,森林覆盖率不低于31%,湿地保护率达到53%。
国家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植物物种数保护率达到95%,国家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物种数保护率达到90%,95%的陆地生态 *** 类型得到有效保护,长江(安徽段)水生生物完整 *** 指数有所改善,生物遗传资源收集保藏水平稳步提高。
这说明了,安徽的生态系大转变在持续之中,所以,生物资源变多就是其中的一部分,上面的鱼群事件,就是一次保护的成效。
而新安江虽然与长江没有什么大的体系,它属于钱塘江水系干流上游段,但是,在安徽内,也是属于长江禁渔的政策之下。所以,近生态 *** 的维护,也少不了这个区域。
没错,新安江也是安徽资源丰富的区域,水源极其丰富,根据记载数据显示,整个新安江干流长373公里,流域面积1.1万多平方公里,是钱塘江的正源。
而由于它的河系非常地发达,所以河网密度大,亦居全省首位,在汇入新安江的各级支流中,河流长度在10公里以上有57条,在10公里以下达586条。
这样的条件,也为更多的生物种群提供了生存基础,所以,我们看到非常多的稀缺生物出现在新安江,这也完全没有什么问题。
那这次发现的罕见鱼类,名贵鱼类到底是什么呢?
其实就是我们说的“刀鱼”,没错,这种鱼是真得非常稀缺,它学 *** 鲚,属江河洄游 *** 鱼类,每年6-7月从东海上溯进入钱塘江中上游产卵,产后亲鱼即返回沿海生活,幼鱼在江中生长到3cm-5cm进入海洋生长。
而这一次发现当然是属于不同类别的刀鱼。按照分类来说,主要分为两个群体。
之一、长江刀鱼,体色呈银白色,背部一般分为青灰、淡黄和青黄交杂3种,渔民称它们为“青背”、“黄背”和“花背”。
第二、钱塘江刀鱼、黄河刀鱼和定居型刀鱼(湖鲚),无“青背”、“黄背”和“花背”之分。
而这一次,由于是属于钱塘江水系区域,所以,必然是钱塘江刀鱼。当然,要是从规格上面来讲,其实这两种刀鱼是非常相似的,一般 *** 很难分辨出来。但是,同样是刀鱼,因其味美鲜嫩,长期处于过度捕捞状态,资源几近枯竭。
所以,在长江禁渔实施前,其实我们也很少看到刀鱼的出现,而这一次发现的钱塘江刀鱼,也并不容易。虽然在历史记载之中,钱塘江刀鱼最远上溯至浙江常山县产卵。
但是在,这一次发现钱塘江刀鱼在安徽新安江,却是首次记录,刀鱼首次进入新安江安徽水域,这说明什么?属于极其罕见的事情,要是没有生态 *** 的保护,这个首次可能也难以见到,所以,这的确是好事情。
然而,对于钱塘江刀鱼来说,的确也是非常名贵。
在2023年7月——钱塘江开渔时段,为期4个月的钱塘江禁渔期正式解封之后,也出现了不少的刀鱼,来自杨公社区渔政负责人傅金金说,今年雨水偏少,开渔前渔民们还担心鱼可能会少。“没想到都是大丰收,总的渔获量在8000斤左右,基本上都是满载而归,大家都很开心!”,
其中刀鱼、鲈鱼、花鲢等鱼类都有,然而还是刀鱼的 *** 最吸引大家的眼球。
根据报告显示,以市价较贵的刀鱼为例,1.8-2.4两的是200元/斤,2.5-2.9两是300元/斤,3两以上则要卖到500多元一斤。便宜一些的,有60元/斤的白条鱼,40元/斤的鲻鱼,以及15元/斤的包头鱼和5元/斤的花鲢等。
看到没?刀鱼都可以卖到500多元一斤,这真的是天花板的鱼类了。
当然,如果真的要以整个刀鱼为群体的话,其实长江刀鱼还真的有贵得离谱的时候,在2017年的时候,长江刀鱼卖出天价,一位渔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长江刀鱼更高峰能卖7800元一斤!可以想一下,真的是有钱未必能够吃得到。真的是“物以稀为贵”了。
所以,综合 *** 来讲,这一次在新安江黄山段首次发现刀鱼,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未来可能还会在保护之下,看到更多的钱塘江刀鱼出现,真的在 *** 所有的“禁渔”之后,那大家可能也都能够尝鲜了。
总结
综合 *** 来讲,我国长江禁渔是持续10年的时间,虽然我们看到不少的鱼儿在长江禁渔之后出现了,这的确反映了生态 *** 变化。
但是这里我们需要说明的是,就算是10年结束了,希望也科学,合理的进行对长江的 *** ,要是全面 *** 的话,我们可能看到十年长江禁渔的成果,在一年之中就没有了。
当然,也有可能在这一个10年之后,还有下一个10年出现,就看未来如何转变了,但是,一定要合理保护才行,因为生态 *** 是根本,这就是大概的情况。
「深度」老渔民讲述羊口新“三宝”:期待华美归来大众网潍坊·海报新闻11月19日讯(记者 于明效)一条小清河联接,寿光羊口从来都有“济南府后花园”的说法。因此,顺河逆流而上,寿光、淄博一直到济南,沿河老人们都熟悉这句家喻户晓的顺口溜——东北有三宝,人参、貂皮、乌拉草;羊口有三宝,臭鱼、烂虾、螃蟹爪(音zhao三声)。伴随着时代、经济发展,已被几代 *** 传的“羊口三宝”,如今也已有了崭新的 *** 与诠释。
臭鱼,学名鳓鱼,羊口当地人称为“快鱼”,霉变后经过蒸、煎口味极佳;烂虾,指的是虾酱,用特制木槌将毛虾捣烂发酵,香味独特,可称一绝;螃蟹爪,将大郎蟹螯蒸、煮后晾干,或做酒肴、或作零吃食用,其味美至极,不可言喻。“那是羊口老三宝,现在新三宝是亲虾、老蟹、河刀梢。”羊口镇老渔民孙效宝向记者介绍,而他口中的新三宝,现已成为海洋珍惜资源。
羊口老三宝:永远不变的记忆与味道
寿光市羊口镇地理位置特殊,物产丰富,多条河流交汇后的小清河入海口因独特的气候与水质条件,繁衍大量适合生长的海洋特产,鳓鱼(白鳞鱼)便是其中之一。早先海产品捕捞缺少现代保鲜措施及设备,炸、煮、腌成为最常见的储存方式,以便销售。旺季因腌制不完,部分咸鱼出现变质、发霉等现象,渔民在食用时却偶然发现,霉变后的咸鱼反而较鲜鱼口味更加独特,便开始尝试程序化加工,继而衍生出了独到的羊口美食——臭鱼。
听老人们讲,起初渔民们都用囫囵毛虾腌制虾酱、提取虾油,偶然机会发现,毛虾被碾碎后腌制,味道奇香,因此之后在生产时专门加入一道工序,用特制木槌将毛虾捣烂,等彻底霉变、发酵后再开缸食用,远远便能闻到一股异香扑鼻而来。或蒸、或炒、或拌,甚至生吃,都能使人唇齿留香、回味无穷。就这羊口“烂虾”,可谓畅销全国,在多个大城市都享有盛誉,但凡到羊口旅行的游客,顺便带回几瓶送亲朋好友是常有的事。
“林潇湘魁夺菊花诗,薛蘅芜讽和螃螯咏”、“螯封嫩玉双双满,壳凸红脂块块香”,《红楼梦》中,曹雪芹把食蟹美味描写的淋漓极致,食蟹 *** 深知,蟹螯肉之鲜美,鲜有可比。而说到蟹螯的食法,羊口人则更胜一筹。旧时渔民们在捕捞到大郎蟹时,因其价值较低,遂将其蒸、煮后晾晒至干,当做酒肴或零食食用,而晾干后的蟹螯,便成为佳品。如今,羊口蟹螯 *** 工艺又增添了许多,市场上流通食用成品的至少有四、五种口味。
羊口新三宝:从产量颇丰到海洋珍惜资源
“羊口三宝,家喻户晓,很多人自小都是唱着顺口溜长大的,更多的食对羊口悠久饮食文化和地域情怀的一种寄托。然而,更能 *** 羊口现代渔业的美食,非羊口珍稀‘三宝’莫属。”老渔民孙效宝口中的珍惜三宝,就是渔民们所说的“羊口新三宝”——亲虾、老蟹、河刀梢。“不仅是羊口美食,更是当之无愧的海洋珍稀资源。”
滨海小城羊口,小清河、黄河、弥河、旺河、白浪河等诸多河流在这里交汇入海,淡咸水的融合,给羊口海域造就了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也为历代耕海牧渔的羊口人带来了丰厚的收获。丰富的水生浮游生物让这里变成天然海洋牧场,各类品质优良、口感独特的珍稀海洋特产也应运而生。“当今的羊口镇,拥有山东省规模更大、效益更高的捕捞船队,渔业捕捞产量更为同行业翘楚。也正是在这样的地方,才能孕育于海之精品——羊口新‘三宝’。”
“在今天的海产品市场上,尽管海参、鱼翅、 *** 、干贝、乌贼等琳琅满目、名目繁多,但是,海虾(养虾)之于亲虾,螃蟹(海蟹、河蟹、南海蟹、养殖蟹)之于老蟹,刀鲚鱼(分江刀,河刀,海刀等)之于河刀梢,前者之比后者,真可谓是小巫见大巫。不识羊口新三宝,不能称之为精通海鲜美食;没尝过亲虾、老蟹、河刀梢,不能称之为有口福的吃货。”孙效宝介绍。
亲虾:海产八珍之一 国际上久负盛名
羊口沿海所产对虾为东方对虾,又称中国对虾或明虾,繁殖虾苗的陈年大母虾便是“亲虾”。小清河入海口是良好的亲虾繁殖、生长场所,每年提供的幼对虾资源量占渤海总量40%左右。当海水温度降至10°C以下时,虾群开始越冬泅游,自莱州湾经渤海 *** 至黄海南部深水区;翌年三月返回渤海的亲虾,分赴渤海三湾各河口附近产卵。对虾春汛在四月上旬至五月上旬,秋汛在八月中旬至十二月上旬。
名列海产“八珍”之一的亲虾,在国际市场上很早就享有盛誉,是羊口传统的出口商品之一,用其 *** 的鲁系菜,如“清蒸大虾”、“烹虾段”、“炸虾段”、“红烧大虾”等,均久负盛名。亲虾不仅具有个大体肥、头里有黄、肉色晶莹、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等特点,更具有较高的 *** 用价值,富含蛋白质为虾类之冠。随着海洋资源的枯竭,近年来,对虾产量锐减,野生中国亲虾更是近乎灭绝,只是在海上作业时偶尔见到。
老蟹:螯封嫩玉双双满,壳凸红脂块块香
市场上常见的海螃蟹统称梭子蟹。其头胸甲前缘左右两侧备有九枚锯齿,最后一齿最为长大,横向侧方突出,使头胸甲中部宽大,两侧尖细,形似织布用的梭子,故而得名。小清河口梭子蟹是一种地方 *** 水产资源,每年只在春秋两季作短距离的洄游。莱州湾海域是它的主要索饵场,黄河以北的深水区则是它的越冬场。怀卵的大螃蟹便是“老蟹”,也叫“石榴黄”,体大、爪特长,有“高个长不过三老蟹”一说。
莱州湾小清河口盛产的老蟹,是当地最有名的海产品之一,它以个大、膘肥、味道鲜美的特点居海鲜之首。每到春秋季节,当地人招待客人都少不了螃蟹,吃蟹场面更是令人难忘:一盆煮熟的海蟹,里白外红,打开蟹盖,一股香喷喷的气味扑鼻而来,又白又嫩的蟹肉,橙红的蟹黄,令人口舌生津。羊口人的“吃了螃蟹啥都没味”的说法毫不夸张,所以,在羊口待客,餐桌上上菜的程序也与外地有所不同:先上别菜,最后上蟹,是为待客之道。
河刀梢:麦稍黄刀梢长 几近灭绝的珍品
河刀梢的学名叫刀鲚鱼,为名贵经济鱼类。又叫“茅刀鱼”,也叫“倒鱼”, 羊口人则管它叫做“刀梢鱼”,体长为20至40厘米,肚脊宽约6厘米,厚约2厘米。生活于河海交汇处,怀卵量2至10万,每年春季产浮 *** 卵,当年孵化后的幼鱼3年成熟,在小清河口旺河浅海生长和越冬,这种鱼 *** 激昂,游如飞梭,离水即死。每年的4月初到麦熟前,刀梢从黄河口逆流而上洄游。因此小清河入海口有句渔谚:“麦稍黄,刀梢长。”
彼时捕捞的鱼类极品河刀梢,多油,脂肪丰富,肉质细嫩、多刺,无论是烹炸煎炒,都可以制成美味佳肴。常见的吃法是将整鱼洗净,除去内脏,粘一些鸡蛋糊或面糊,放在油锅里炸成金 *** ,做成“干炸刀鱼”。河刀梢不仅肉质细嫩,鲜味特奇,并可防治多种疾病,此鱼 *** 甘平,有健脾、益胃、益气养血之功效,是幼儿、老年人和肾病患者的有益补品。老人们介绍,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前小清河刀梢产量尚可,但此后,由于海域受污染以及其他自然环境严重影响,几近灭绝,捕获量极少。
期待:渔业转型不断升级 翘首以盼三宝归来
民以食为天,中国饮食文化丰富多彩,各地的特色风味层出不穷。羊口,作为一座既有舟楫之便,又具渔盐之利的历史名镇,所拥有的特色美食更是数不胜数。传统羊口“三宝”是历史的产物,价廉味香;羊口新“三宝”,则是当之无愧的海洋珍稀资源,乃上千种羊口海鲜美食中的上乘珍品,羊口以外的人知之甚少,甚至就单一品种见者不多,食者更是寥若晨星,能见“三宝”聚一席者,可谓是大福之人!
文章叙说的羊口传统“三宝”与羊口新“三宝”,只是羊口大渔业、大渔乡、大资源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羊口镇按照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不断增强渔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将传统渔业向生态化、规模化、组织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进一步完善了海洋的综合管控能力和现代渔业的转型升级。相信不久的将来,随着海洋环境的不断改善,羊口新“三宝”将再次华美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