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在什么时候,重阳节在什么时候几月几日 - 广角镜 -

重阳节在什么时候,重阳节在什么时候几月几日

牵着乌龟去散步 广角镜 67
重阳节的前世今生

#讲好中国文化##重阳节

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日期在每年农历九月初九,蕴 *** 悠久而丰富的文化内涵。重阳节源自天象崇拜,起始于上古时期,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唐代以后。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在传承发展中,重阳节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节日。

“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九九归真,一元肇始,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

重阳节也和老人节并行,在历史发展演变中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民俗观念中“九”在数字中是更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 *** ,我国将农历九月初九正式定为“中国老人节”、“敬老节”,传统的重阳节同时成为一个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节日。2013年7月1日实施的《老年 *** 益保障法》明确规定,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为全国“老年节”。

重阳节还有很多别称,包括重九节、茱萸节、菊花节、登高节、敬老节等。这个节日和秋季息息相关,赏菊花、饮菊花酒、佩茱萸等习俗都是和这个季节息息相关的。总的来说,重阳节是一个重要的节日,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间习俗。

重阳节的由来和传说介绍 重阳节有什么起源为什么是九九重阳节

今年10月25日就是重阳节了,如今的重阳节已经是一个敬老节。在古代重阳节是一个重大的节日,那么重阳节的起源和传说有哪些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重阳节在什么时候,重阳节在什么时候几月几日-第1张图片-

东南网记者 叶伏国 摄

重阳节简介

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

庆祝重阳节的活动多彩浪漫,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 *** 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更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重阳佳节,寓意深远,人们对此节历来有着特殊的感情,唐诗宋词中有不少贺重阳,咏菊花的诗词佳作。

今天的重阳节,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在 *** ,我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全国各机关、团体、街道,往往都在此时组织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的老人们秋游赏景,或临水玩乐,或登山健体,让身心都沐浴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不少家庭的晚辈也会搀扶着年老的长辈到郊外活动或为老人准备一些可口的饮食。

东南网记者 叶伏国 摄

重阳节的起源

九九重阳,早在春秋战国时的《楚词》中已提到了。屈原的《远游》里写道:“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这里的“重阳”是指天,还不是指节日。三国时魏文帝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则已明确写出重阳的饮宴了:“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晋代文人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这里同时提到菊花和酒。大概在魏晋时期,重阳日已有了饮酒、赏菊的做法。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

到明代,九月重阳,皇宫上下要一起吃花糕以庆贺,皇帝要亲自到 *** 山登高,以畅秋志,此风俗一直流传到清代。

重阳节的传说

和大多数传统节日一样,重阳节也有古老的传说。

相传在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丧命,这一带的百姓受尽了瘟魔的 *** 。

一场瘟疫夺走了青年恒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因病差点儿丧了命。病愈之后,他辞别了心爱的妻子和父老乡亲,决心出去访仙学艺,为民除掉瘟魔。恒景四处访师寻道,访遍各地的名山高士,终于打听到在东方有一座最古老的山,山上有一个法力无边的仙长,恒景不畏艰险和路途的遥远,在仙鹤指引下,终于找到了那座高山,找到了那个有着神奇法力的仙长,仙长为他的精神所感动,终于收留了恒景,并且教给他降妖剑术,还赠他一把降妖宝剑。恒景废寝忘食苦练,终于练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艺。

这一天仙长把恒景叫到跟前说:“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作恶,你本领已经学成,应该回去为民除害了”。仙长送给恒景一包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并且密授避邪用法,让恒景骑着仙鹤赶回家去。

恒景回到家乡,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长的叮嘱把乡亲们领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准备。中午时分,随着几声怪叫,瘟魔冲出汝河,但是瘟魔刚扑到山下,突然闻到阵阵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气,便戛然止步,脸色突变,这时恒景手持降妖宝剑追下山来,几个回合就把温魔刺死剑下,从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风俗年复一年地流传下来。梁人吴均在他的《续齐谐记》一书里曾有此记载。

后来人们就把重阳节登高的风俗看作是免灾避祸的活动。另外,在中原人的传统观念中,双九还是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意思,所以后来重阳节被立为才老人节。

来源:闽南网综合中国网

重阳节的九个小知识:为何又叫登高节?

重阳节,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时间在农历九月初九,一直以来备受重视。

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程鹏认为,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此外,还有晒秋、放纸鸢、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重阳节的名字咋来的?

重阳节又叫登高节、重九节、菊花节等等,寓意平安、健康长寿。

对于重阳节节日名称的由来,程鹏说,在《易经》中,“九”数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所以称作“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

节日源头可追溯到何时?

据程鹏介绍,现存有关重阳节俗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吕氏春秋》之《季秋纪》,记载了古人在九月丰收祭飨天帝、祭祖的活动。

据考证,重阳节的源头可追溯到上古时代,古时有在季秋拜神祭祖礼俗活动。汉代时,重阳习俗进一步普及。

它是否与古代祭祀“大火”的仪式有关?

有说法称,重阳节的原型之一是古代的祭祀“大火”的仪式。

程鹏说,“大火”(心宿二)是古人用以确定季节生产与季节生活标识的时间坐标。上古时代,人们根据日月星辰的运行轨迹和位置,把黄道附近的星象划分为二十八组,俗称“二十八宿”。

在东方的角、亢、氐、房、心、尾、箕组成一个完整的龙形星象(苍龙七宿)。在季秋“大火”退隐的时节,人们要举行相应的送行祭仪。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季节有了新的认识,九月祭火神的仪式逐步衰落。

重阳节的内蕴有多深厚?

重阳节是一个内蕴深厚的节日,在时间流逝的同时,其习俗也在不断丰富发展。

程鹏解释,“重阳节”这一名称的文字记载始见于三国时期,在魏晋时,节日气氛渐浓,并且有了赏菊、饮酒习俗的文字记载。

比如,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

唐朝时,重阳节被定为正式节日。从此以后,宫廷、民间一起庆祝重阳节,在节日期间举行各种各样的活动。宋代,重阳节更为热闹,《东京梦华录》曾记载了北宋时重阳节的盛况。

古人如何过重阳节?

重阳可以算是人们生活中秋冬交接的界标之一,节俗就围绕着人们这一时季的感受展开。

登高望远是这个传统节日的重要习俗。程鹏表示,重阳登高的习俗主要源于此时的气候特点以及古人对山岳的崇拜。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

清代,北京过重阳节的一个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

重阳糕有啥讲究?

重阳糕是此时的美食之一,它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程鹏说,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做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

有时候,人们还会在重阳糕上 *** 一面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并点蜡烛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

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菊花酒有何寓意?

除了各色糕点,菊花酒也颇受人们的欢迎。

程鹏介绍,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菊花酒是 *** 酒,味道微微有一点苦,饮后可使人明目醒脑,而且具有祛灾祈福的吉祥寓意。

为何要佩戴茱萸?

程鹏说,在重阳节的诸多习俗中, *** 茱萸的习俗相对来说较为广泛,主要流行于黄河中下游、淮河、长江流域等地。

*** 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据说茱萸香味浓,具有明目、醒脑等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

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登山 *** 茱萸,可以驱虫去湿、逐风邪。于是便把茱萸佩戴在手臂上或磨碎放在香袋里,还有 *** 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戴,有些地方男子也佩戴。

传统节日可以如何传承?

古人在重阳节这天有享宴祈寿的习俗,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而登高、放纸鸢等活动也反映了人们对健康长寿的祈盼。

程鹏说,现在重阳节亦是老年节,被赋予了敬老的内涵。节日的传承既要遵循古代礼俗的文化内核,又要与当代的价值观念相契合。

他认为,摆敬老宴、饮宴祈寿,或者适当带老人登高,赏菊、饮菊花茶或菊花酒、吃重阳糕等都是传承重阳习俗的重要形式。(记者 上官云)

来源:中国新闻网

九九重阳节,这 6 件事一定要叮嘱爸妈

九九重阳节是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19 *** 年我国 *** 更将每年农历九月初九定为“老人节”。今日重阳节,除了要叮嘱长辈们“注意身体”之外,还要多唠叨唠叨健康方面的知识,科普下健康的生活方式。

其中有 6 件关于老年人健康的事儿,一定要多叮嘱。特别是之一点和最后一点,提早就得开始预防了。

太长不看

骨质疏松危害大,老年人平时就要注意补钙预防。

注意补充优质蛋白、适当增加户外运动,延缓肌肉衰减。

老年人不是越瘦越好,BMI 要不低于 20 kg/㎡。

不要沉迷于保健品,它是食品不是 *** 品,不是万能的。

每天要足量饮水,白开水1500~1700 毫升。

预防老年痴呆,可以尝试地中海饮食。

01

预防骨质疏松

随着年龄增加,骨密度会逐渐降低,患骨质疏松的发生风险也会增加。骨质疏松后,摔倒就更容易骨折,而骨折后的卧床更会带来一些列并发症(如肺炎、下肢静脉血栓、压疮、尿路感染等),是导致老年人残疾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尤其是老年女 *** ,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会导致骨质流失,骨质疏松的风险更高。女 *** 骨折的风险会高达 30%~40%,而男 *** 只有 13%。

图库版权 *** ,不授权转载

要想远离骨质疏松带来的危害,那就得早点开始补钙和维生素 D。

对于没有骨质疏松的人群,推荐每天至少要吃够《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钙推荐摄入量,也就是800毫克/天,这个量,每天喝 1 包奶,吃几块豆腐,来半斤绿叶菜很容易就能达标。另外,每天建议补充15微克(600 IU)的维生素D,促进钙的吸收利用。

而对于已经患有骨质疏松的人群,推荐每天摄入 1200 毫克的钙<1>,尽可能选择含有天然钙的食物,比如豆制品、乳制品等。如果每天实在吃不到推荐量,可以补充一些钙补充剂,建议小剂量多次补充,比如含钙300毫克/片的就比较合适。

尽量避免选择钙含量高的补充剂,因为一次 *** 补充太多反而会影响钙的吸收利用。需要强调的是:每天钙的摄入量不要超过2000毫克,因为过高的钙摄入量会增加肾结石和心肌梗死的风险。

除了补钙,预防骨质疏松还要注意戒烟限酒。有研究显示长期大量饮酒、吸烟会影响骨量,甚至易导致骨质疏松<2,3>。从另一方面来说, *** 和酒精无论是对骨骼还是心血管健康都是有伤害的,能戒掉更好。

02

延缓肌肉衰减

肌肉衰减综合征(肌少症)是一种随着年龄增加而逐渐发生的疾病,主要是骨骼肌质量的下降,伴有肌肉力量的减少和肌肉功能的衰退。它到底有啥危害呢?老年人肌少症可导致跌倒、失能、生活质量降低以及代谢紊乱、住院率/病死率增加。

图库版权 *** ,不授权转载

老年人不注意饮食和锻炼,容易出现肌肉衰减,为了减少肌肉流失,老年人要注意以下几点<4>:

首先是“吃”。应当多选择蛋、奶、豆、肉等优质蛋白质,平均分配到三餐中,比如早上鸡蛋、中午畜禽肉/水产品、晚上豆制品,这有助于肌肉的合成和维持。此外可以摄入一些富含 n-3 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三文鱼、凤尾鱼、鲱鱼等深海鱼,或者亚麻籽油、紫苏油等。而西兰花、油菜、胡萝卜、西红柿以及其他绿叶蔬菜,具有抗氧化、延缓衰老的作用,加入日常饮食有助于减少肌肉的氧化应激损伤。

然后是“补”。老人可适当增加海鱼、动物肝脏、蛋黄等维生素D含量较高食物的摄入,也可以直接服用维生素 D 补充剂,这有助于维持肌肉的力量与功能。对于已经有肌少症的老人,建议维生素 D 的补充剂量为 15~20 μg/d(600~800 IU/d)。此外,可选择富含必需氨基酸或亮氨酸的蛋白质的营养补充剂,每天在餐间/时或者锻炼后补充两次,每次 15~20 克。

最后就是“动”。增加户外活动不仅能改善肌肉力量和身体功能,还有助于提高老年人血清维生素 D 水平,预防肌肉衰减综合征。建议每周3天,每次累计 40~60 分钟中、 *** 度运动,比如快走、慢跑、打球、广场舞等,其中要包括抗阻运动 20~30 分钟,比如哑铃、弹力带等。

图库版权 *** ,不授权转载

03

保持适宜体重

传言说:千金难买老来瘦。其实,老年人可不是越瘦越好的哦,太瘦的老人营养 *** 以及死亡风险都会增加,有数据显示:低体重可使老年人的全因死亡风险增加 48%<1>。建议老年人的 BMI 不低于 20kg/㎡( BMI=体重(kg)÷身高(m)2),只要老年人的血脂没有异常,BMI的上限控制在26.9 kg/㎡以下就可以<1>。

04

不要沉迷于保健品

很多老年人都注重“养生”,买了好多保健品,结果身体有点毛病,都去指望保健品来“治愈”。我们一定要叮嘱爸妈,保健品全称为保健食品,只是食品而已,可不是 *** 品,身体出现了不适症状可不能靠保健品,还是首先要到正规医院就医,以免耽误了正规治疗。如果在饮食上不能每天做到均衡饮食,倒是可以准备一些营养补充剂,比如钙片、复合维生素、维生素D制剂、蛋 *** 等。

05

喝水要足

有研究显示:老年人长期慢 *** 水摄入不足与很多疾病都有相关 *** ,比如心血管疾病、死亡、摔倒、骨折、压疮、伤口不愈合、便秘、尿路感染、肾结石等<1>。

水摄入不足会严重危害健康,并且很多疾病还会增加身体水分的消耗。老年人对缺水的耐受 *** 下降,但对“口渴”的感觉不如年轻的时候明显,很多时候身体已经开始缺水了,却并没有感觉到口渴。

所以,老年人更要养成主动饮水的习惯,建议每天饮用白开水达到 1500~1700 毫升,少量多次饮用,不要一次喝太多。如果运动量增加或天气炎热导致排汗增加,饮水量也需要增加一些。

图库版权 *** ,不授权转载

06

预防阿尔兹海默症

阿尔兹海默症(AD)属于退行 *** 疾病的一种,患上这种疾病的老人记忆会出现障碍、语言功能受损、不认识身边的人、甚至不记得回家的路……

这种病并不罕见,截至 2019 年,中国有 1000 多万 AD 患者,是全球患者数量最多的国家。有研究对阿尔茨海默病流行病学研究结果进行 meta 分析,预测 2050 年,我国阿尔兹海默症患者将达到 3003 万人<5>。

对于阿尔兹海默症目前并没有 *** 物可以预防、逆转和阻断,但有一种饮食对预防 AD 具有一定的作用,那就是地中海饮食。<6>那么,地中海饮食该怎么吃呢?

饮食中主要摄入:未经过精加工的谷物、新鲜蔬果、坚果、鱼肉、豆类,烹调油以橄榄油为主, *** 食用红肉、加工肉类和糖果,适量饮用红酒(如果平时没有每天喝红酒的习惯,更建议不喝)。

*** 来源:Oldways

07

总结

要想父母更健康,常回家看看的同时也要多叮嘱。多聊聊有用靠谱的科普知识,让父母养成关注健康的好习惯,父母的健康才是人生更大的财富。

参考文献:

<1> 杨月欣,葛可佑.中国营养科学全书第2版(下册).人民卫生出版社,2019

<2> 邢晓莉,王燕,黄少祥. 吸烟对健康者血清1,25(OH)2D3、钙磷代谢的影响观察. 2016:207-207.

<3> 徐秀兰, 魏莉莉, 沙玉芳. 慢 *** 饮酒、吸烟与骨质疏松的相关 *** 研究. 临床内科 *** , 2013, 30(007):478-480.

<4> 肌肉衰减综合征营养与运动干预中国专家 *** (节录)

<5> 王英全,梁景宏,贾瑞霞,等. 2020-2050年中国阿尔茨海默病患病情况预测研究. 阿尔茨海默病及相关病,2019,2(1):2 *** -298.DOI:10.3969/j.issn.2096-5516.2019.01.012.

<6> 卢梅,于晓琳,单培彦. 地中海饮食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作用. 中华老年医学 *** ,2019,38(6):703-707.DOI:10.3760/c *** .j.issn.0254-9026.2019.06.026.

作者|薛庆鑫 中国营养学会会员注册营养 *** 健康管理师 公共营养师

审核|宋爽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副研究员

(科学辟谣)

九首诗词,说尽了重阳,说尽了人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农历九月九日,是中国人的重阳节。

在《易经》中,“九”为阳数,双九便为重阳。

在重阳节这一天,人们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 *** 茱萸、饮菊花酒,这些精彩的习俗活动,使得重阳节拥有了经久不衰的魅力。

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在重阳节这天写下了无数诗歌。

有豪迈,有孤寂,有苦闷,有洒脱。

重阳佳节,洞见君精选九首,与你一起品读重阳诗里的人生滋味。

01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 *** 茱萸少一人。

译文:

一个人独自在他乡作客,每逢节日加倍思念远方的亲人。

遥想兄弟们今日登高望远时,头上 *** 满茱萸只少我一人。

这是关于重阳节最著名的诗词,说出了所有人在重阳节时思念家乡与亲人的感情。

王维富有新意的诉说了自己想象的场景,只有他一人不在,通过大家对他的想念,反而加深了自己对家人的深切思念,令人感同身受,更添心酸。

而诗中的登高、 *** 茱萸也是重阳节的古老传统习俗,让后人通过一首诗永远记住了这样的习俗。

02

《定风波·重阳》

宋·苏轼

与客携壶上翠微,江涵秋影雁初飞,

尘世难逢开口笑,

年少,菊花须 *** 满头归。

酩酊但酬佳节了,

云峤,登临不用怨斜晖。

古往今来谁不老,多少,牛山何必更沾衣。

译文:

同客人带酒登山,长江水倒映着秋天景物的影子,大雁刚刚从这里飞过。

人活在世上难遇一次开心欢笑的时候,趁年轻时头 *** 满菊花玩个痛快回来。

以大醉来酬谢重阳节日之景,朝着高耸入云的山登高,用不着去怨太阳快落山了。

古往今来有谁不老不死,数不清啊,没有必要像齐景公登牛山触景生情而哭泣。

“古往今来谁不老,多少,牛山何必更沾衣。”

诗人“口无遮拦”,直言百年人生,谁能不死。

这是自然规律,谁也无法改变。

但是苏轼却不消沉,不伤感,充满了恬淡达观的情怀。

03

《醉花阴》

宋·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 ***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译文:

薄雾弥漫,云层浓密,日子过得郁闷愁烦,龙脑香在金兽香炉中缭袅。

又到了重阳佳节,卧在玉枕纱帐中,半夜的凉气刚将全身浸透。

在东篱边饮酒直到黄昏以后,淡淡的 *** 清香溢满双袖。

此时此地怎么能不令人伤感呢?风乍起,卷帘而入,帘内的人儿因过度思念身形竟比那黄花还要瘦弱。

这首词是作者婚后所作,通过描述作者重阳节把酒赏菊的情景,烘托了一种凄凉寂寥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思念丈夫的孤独与寂寞的心情。

传说李清照将此词寄给赵明诚后,惹得明诚比试之心大起,遂三夜未眼,作词数阕,然终未胜过清照的这首《醉花阴》。

04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唐·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 *** 开。

译文:

勉强地想要按照习俗去登高饮酒,可惜再没有像王弘那样的人把酒送来。

怜惜远方长安故园中的菊花,这时应正寂寞地在 *** 旁边盛开。

长安城中战火纷飞,血染天街,断墙残壁间,一丛丛菊花依然寂寞地 *** 着。

字里行间,都是诗人对早日结束战乱的渴望。

诗人既思故园,更思帝都,既伤心,更感慨。

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关切让这首诗的境界上了一个台阶。

05

《九日登高》

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译文:

重阳节登高眺望家乡,异乡的别宴上喝着送客的酒,只感无限烦愁。

心中已经厌倦了南方客居的各种愁苦,无法归去,鸿雁又为何还要从北方来。

重阳节,作者在玄武山宴饮,送别即将远行的客人。

可是作者本身也身在异乡,无法与家人团圆。

看到鸿雁从北方而来,作者埋怨道:

“我已经厌倦了南方客居的苦楚,北归不得,你为何却要从北方回来?”

重阳佳节,是感恩敬老的日子,在外的游子要在这天回家,一起和家人朋友登高宴饮。

这样的日子里,别人都是家人团圆热热闹闹,自己却孤身一人,客居他乡。

怎能不孤单感慨,思念亲人家乡。

06

《九日齐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 *** 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译文:

盛开的菊花江水倒映秋影大雁刚刚南飞, 与朋友带上美酒一起登高望远。

尘世烦扰平生难逢让人开口一笑的事,满山盛开的菊花我定要 *** 满头才归。

只应 *** 痛饮酬答重阳佳节, 不必怀忧登临叹恨落日余晖。

人生短暂古往今来皆是如此,不必像齐景公那般对着牛山独自流泪。

唐会昌五年,杜牧被排挤到池州当 *** ,张祜来拜访他。

二人同命相怜,在重阳节一起登山游玩。

“尘世难逢开口笑”,人生就是这样,不如意的事情总是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今日既然来此游玩,就一定要玩个痛快。

何必学齐景公,一登高望远,就满怀唏嘘,感叹落泪呢?

古往今来,不如意的人有太多太多。

命运又不是单单针对你我二人,所以不必耿耿于怀。

登高畅饮,作者既是在开解朋友,也是在开解自己。

既然无法逆转人生,何不洒脱一点,转身放下呢?

07

《九日蓝田崔氏庄》

唐·杜甫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译文:

人老了,又面对着悲凉萧瑟的秋色,只好勉强宽慰自己了。

今日恰逢重阳佳节,我也来了兴致,和大家在一起尽情欢乐。

惭愧的是,我的头发稀稀落落,因担心帽子被风吹走,笑请旁人把我的帽子扶正。

蓝溪的水远远地从千条溪涧中流过来,玉山高耸冷峻,两峰并峙,千古不变。

明年我们再相聚时,谁还健在呢?不如多饮几杯酒,拿起茱萸好好看看,期望明年再相会。

洞见君说:

秋山秋水,山河无恙。

自己却已经衰老,世事难料,自己又能再留恋多久呢?

心情沉重,却又心存旷达。

慷慨旷放却又凄楚悲凉。

拿着茱萸,诗人不置一言,却胜过万语千言。

08

《采桑子·重阳》

近现代· ***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 *** 。

胜似 *** ,寥廓江天 *** 霜。

译文:

人的一生容易衰老而苍天却不老,重阳节年年都会来到。今天又逢重阳, *** 上的菊花是那样的芬芳。

一年又一年秋风刚劲地吹送,这景色不如春天的光景那样明媚。却比春天的光景更为壮美,如宇宙般广阔的江面天空泛着白霜。

古人悲秋,这首词却一扫衰颓萧瑟之气。

以壮阔绚丽的诗境、昂 *** 奋的豪情,唤起人们为理想而奋斗的英雄气概和高尚情 *** 。

其中旷达豪迈,让后人心折。

09

《重阳席上赋白菊》

唐·白居易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译文:

一满园的菊花好似郁金黄,中间有一丛却雪白似霜。

这就像今天的歌舞酒席,我老人家进了少年去的地方。

一群黄花里夹杂着一朵白花。

一群少年人中多了自己这个老头子。

自己不仅不觉得苍老,反而觉得自己依然充满青春活力。

诗人一反重阳思乡悲客的忧伤之情,以花喻人,饶有情趣。

人到佳节,情最长。

在古人九首诗词里,我们读懂了山海隔不断的思念,见证了千里重逢的喜悦,也明白了旷达的处世之道。

诗句看似写的重阳,实则说的是人生。

值此重阳佳节,愿你有人想,有人盼,愿你心怀阳光,所愿皆所得。

在秋风送爽的重阳日,为想念的人送上最真挚的祝福。


来源:儒风大家

作者:儒风君

编辑:邓汝濛

【声明:本号为“全民阅读推广”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重阳节的九个小知识:为何又叫登高节

重阳节,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时间在农历九月初九,一直以来备受重视。

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程鹏认为,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此外,还有晒秋、放纸鸢、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重阳节的名字咋来的?

重阳节又叫登高节、重九节、菊花节等等,寓意平安、健康长寿。

资料图:重阳佳节。民众来到位于江西南昌的滕王阁旅游区,登高祈福。中新社记者 姜涛 摄

对于重阳节节日名称的由来,程鹏说,在《易经》中,“九”数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所以称作“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

节日源头可追溯到何时?

据程鹏介绍,现存有关重阳节俗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吕氏春秋》之《季秋纪》,记载了古人在九月丰收祭飨天帝、祭祖的活动。

据考证,重阳节的源头可追溯到上古时代,古时有在季秋拜神祭祖礼俗活动。汉代时,重阳习俗进一步普及。

它是否与古代祭祀“大火”的仪式有关?

有说法称,重阳节的原型之一是古代的祭祀“大火”的仪式。

程鹏说,“大火”(心宿二)是古人用以确定季节生产与季节生活标识的时间坐标。上古时代,人们根据日月星辰的运行轨迹和位置,把黄道附近的星象划分为二十八组,俗称“二十八宿”。

在东方的角、亢、氐、房、心、尾、箕组成一个完整的龙形星象(苍龙七宿)。在季秋“大火”退隐的时节,人们要举行相应的送行祭仪。

资料图:图为民众依秦礼,仿古制,行中华传统礼仪来表达重阳节的祝福。中新社记者 张添福 摄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季节有了新的认识,九月祭火神的仪式逐步衰落。

重阳节的内蕴有多深厚?

重阳节是一个内蕴深厚的节日,在时间流逝的同时,其习俗也在不断丰富发展。

程鹏解释,“重阳节”这一名称的文字记载始见于三国时期,在魏晋时,节日气氛渐浓,并且有了赏菊、饮酒习俗的文字记载。

比如,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

唐朝时,重阳节被定为正式节日。从此以后,宫廷、民间一起庆祝重阳节,在节日期间举行各种各样的活动。宋代,重阳节更为热闹,《东京梦华录》曾记载了北宋时重阳节的盛况。

古人如何过重阳节?

重阳可以算是人们生活中秋冬交接的界标之一,节俗就围绕着人们这一时季的感受展开。

资料图:着汉服少女重阳节放风筝。刘可耕 摄

登高望远是这个传统节日的重要习俗。程鹏表示,重阳登高的习俗主要源于此时的气候特点以及古人对山岳的崇拜。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

清代,北京过重阳节的一个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

重阳糕有啥讲究?

重阳糕是此时的美食之一,它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程鹏说,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做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

有时候,人们还会在重阳糕上 *** 一面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并点蜡烛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

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菊花酒有何寓意?

除了各色糕点,菊花酒也颇受人们的欢迎。

资料图:小朋友与老人共做重阳糕。孟德龙 摄

程鹏介绍,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菊花酒是 *** 酒,味道微微有一点苦,饮后可使人明目醒脑,而且具有祛灾祈福的吉祥寓意。

为何要佩戴茱萸?

程鹏说,在重阳节的诸多习俗中, *** 茱萸的习俗相对来说较为广泛,主要流行于黄河中下游、淮河、长江流域等地。

*** 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据说茱萸香味浓,具有明目、醒脑等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

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登山 *** 茱萸,可以驱虫去湿、逐风邪。于是便把茱萸佩戴在手臂上或磨碎放在香袋里,还有 *** 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戴,有些地方男子也佩戴。

传统节日可以如何传承?

古人在重阳节这天有享宴祈寿的习俗,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而登高、放纸鸢等活动也反映了人们对健康长寿的祈盼。

程鹏说,现在重阳节亦是老年节,被赋予了敬老的内涵。节日的传承既要遵循古代礼俗的文化内核,又要与当代的价值观念相契合。

他认为,摆敬老宴、饮宴祈寿,或者适当带老人登高,赏菊、饮菊花茶或菊花酒、吃重阳糕等都是传承重阳习俗的重要形式。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

重阳节的九个小知识:为何又叫登高节?

重阳节,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时间在农历九月初九,一直以来备受重视。

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程鹏认为,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此外,还有晒秋、放纸鸢、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重阳节的名字咋来的?

重阳节又叫登高节、重九节、菊花节等等,寓意平安、健康长寿。

对于重阳节节日名称的由来,程鹏说,在《易经》中,“九”数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所以称作“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

节日源头可追溯到何时?

据程鹏介绍,现存有关重阳节俗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吕氏春秋》之《季秋纪》,记载了古人在九月丰收祭飨天帝、祭祖的活动。

据考证,重阳节的源头可追溯到上古时代,古时有在季秋拜神祭祖礼俗活动。汉代时,重阳习俗进一步普及。

它是否与古代祭祀“大火”的仪式有关?

有说法称,重阳节的原型之一是古代的祭祀“大火”的仪式。

程鹏说,“大火”(心宿二)是古人用以确定季节生产与季节生活标识的时间坐标。上古时代,人们根据日月星辰的运行轨迹和位置,把黄道附近的星象划分为二十八组,俗称“二十八宿”。

在东方的角、亢、氐、房、心、尾、箕组成一个完整的龙形星象(苍龙七宿)。在季秋“大火”退隐的时节,人们要举行相应的送行祭仪。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季节有了新的认识,九月祭火神的仪式逐步衰落。

重阳节的内蕴有多深厚?

重阳节是一个内蕴深厚的节日,在时间流逝的同时,其习俗也在不断丰富发展。

程鹏解释,“重阳节”这一名称的文字记载始见于三国时期,在魏晋时,节日气氛渐浓,并且有了赏菊、饮酒习俗的文字记载。

比如,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

唐朝时,重阳节被定为正式节日。从此以后,宫廷、民间一起庆祝重阳节,在节日期间举行各种各样的活动。宋代,重阳节更为热闹,《东京梦华录》曾记载了北宋时重阳节的盛况。

古人如何过重阳节?

重阳可以算是人们生活中秋冬交接的界标之一,节俗就围绕着人们这一时季的感受展开。

登高望远是这个传统节日的重要习俗。程鹏表示,重阳登高的习俗主要源于此时的气候特点以及古人对山岳的崇拜。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

清代,北京过重阳节的一个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

重阳糕有啥讲究?

重阳糕是此时的美食之一,它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程鹏说,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做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

有时候,人们还会在重阳糕上 *** 一面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并点蜡烛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

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菊花酒有何寓意?

除了各色糕点,菊花酒也颇受人们的欢迎。

程鹏介绍,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菊花酒是 *** 酒,味道微微有一点苦,饮后可使人明目醒脑,而且具有祛灾祈福的吉祥寓意。

为何要佩戴茱萸?

程鹏说,在重阳节的诸多习俗中, *** 茱萸的习俗相对来说较为广泛,主要流行于黄河中下游、淮河、长江流域等地。

*** 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据说茱萸香味浓,具有明目、醒脑等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

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登山 *** 茱萸,可以驱虫去湿、逐风邪。于是便把茱萸佩戴在手臂上或磨碎放在香袋里,还有 *** 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戴,有些地方男子也佩戴。

传统节日可以如何传承?

古人在重阳节这天有享宴祈寿的习俗,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而登高、放纸鸢等活动也反映了人们对健康长寿的祈盼。

程鹏说,现在重阳节亦是老年节,被赋予了敬老的内涵。节日的传承既要遵循古代礼俗的文化内核,又要与当代的价值观念相契合。

他认为,摆敬老宴、饮宴祈寿,或者适当带老人登高,赏菊、饮菊花茶或菊花酒、吃重阳糕等都是传承重阳习俗的重要形式。(记者 上官云)

传统节日,九九重阳节风俗

九月九日重阳节风俗:

重阳节也叫菊花节,菊是长寿之花,是文人们赞美凌霜不屈的象征,在重阳节的时候,民间经常会举办一些大型的菊花展,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观。

重阳节又叫“登高节”。每年重阳节的时候,人们都会去登高,登高所到之处,没有统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当然人们登高也不单是攀登而已,还可以一边欣赏山上的美景,一边吃着美食。

喝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所以重阳节一直保留着饮菊花酒的习俗,许多人都非常喜欢在重阳节的时候喝菊花酒。


*** 茱萸,重阳节有佩茱萸的风俗,茱萸是一种中草 *** ,和艾草一样具有消毒的作用。有许多人会在重阳节的时候将茱萸戴在身上,不过大多数都是一些妇女儿童,也有一些地方男子也会 *** 茱萸。

重阳节的九个小知识:为何又叫登高节?

中新网北京10月4日电(记者 上官云)重阳节,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时间在农历九月初九,一直以来备受重视。

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程鹏认为,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此外,还有晒秋、放纸鸢、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重阳节的名字咋来的?

重阳节又叫登高节、重九节、菊花节等等,寓意平安、健康长寿。

资料图:重阳佳节。民众来到位于江西南昌的滕王阁旅游区,登高祈福。中新社记者 姜涛 摄

对于重阳节节日名称的由来,程鹏说,在《易经》中,“九”数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所以称作“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

节日源头可追溯到何时?

据程鹏介绍,现存有关重阳节俗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吕氏春秋》之《季秋纪》,记载了古人在九月丰收祭飨天帝、祭祖的活动。

据考证,重阳节的源头可追溯到上古时代,古时有在季秋拜神祭祖礼俗活动。汉代时,重阳习俗进一步普及。

它是否与古代祭祀“大火”的仪式有关?

有说法称,重阳节的原型之一是古代的祭祀“大火”的仪式。

程鹏说,“大火”(心宿二)是古人用以确定季节生产与季节生活标识的时间坐标。上古时代,人们根据日月星辰的运行轨迹和位置,把黄道附近的星象划分为二十八组,俗称“二十八宿”。

在东方的角、亢、氐、房、心、尾、箕组成一个完整的龙形星象(苍龙七宿)。在季秋“大火”退隐的时节,人们要举行相应的送行祭仪。

资料图:图为民众依秦礼,仿古制,行中华传统礼仪来表达重阳节的祝福。中新社记者 张添福 摄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季节有了新的认识,九月祭火神的仪式逐步衰落。

重阳节的内蕴有多深厚?

重阳节是一个内蕴深厚的节日,在时间流逝的同时,其习俗也在不断丰富发展。

程鹏解释,“重阳节”这一名称的文字记载始见于三国时期,在魏晋时,节日气氛渐浓,并且有了赏菊、饮酒习俗的文字记载。

比如,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

唐朝时,重阳节被定为正式节日。从此以后,宫廷、民间一起庆祝重阳节,在节日期间举行各种各样的活动。宋代,重阳节更为热闹,《东京梦华录》曾记载了北宋时重阳节的盛况。

古人如何过重阳节?

重阳可以算是人们生活中秋冬交接的界标之一,节俗就围绕着人们这一时季的感受展开。

资料图:着汉服少女重阳节放风筝。 刘可耕 摄

登高望远是这个传统节日的重要习俗。程鹏表示,重阳登高的习俗主要源于此时的气候特点以及古人对山岳的崇拜。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

清代,北京过重阳节的一个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

重阳糕有啥讲究?

重阳糕是此时的美食之一,它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程鹏说,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做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

有时候,人们还会在重阳糕上 *** 一面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并点蜡烛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

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菊花酒有何寓意?

除了各色糕点,菊花酒也颇受人们的欢迎。

资料图:小朋友与老人共做重阳糕。 孟德龙 摄

程鹏介绍,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菊花酒是 *** 酒,味道微微有一点苦,饮后可使人明目醒脑,而且具有祛灾祈福的吉祥寓意。

为何要佩戴茱萸?

程鹏说,在重阳节的诸多习俗中, *** 茱萸的习俗相对来说较为广泛,主要流行于黄河中下游、淮河、长江流域等地。

*** 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据说茱萸香味浓,具有明目、醒脑等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

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登山 *** 茱萸,可以驱虫去湿、逐风邪。于是便把茱萸佩戴在手臂上或磨碎放在香袋里,还有 *** 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戴,有些地方男子也佩戴。

传统节日可以如何传承?

古人在重阳节这天有享宴祈寿的习俗,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而登高、放纸鸢等活动也反映了人们对健康长寿的祈盼。

程鹏说,现在重阳节亦是老年节,被赋予了敬老的内涵。节日的传承既要遵循古代礼俗的文化内核,又要与当代的价值观念相契合。

他认为,摆敬老宴、饮宴祈寿,或者适当带老人登高,赏菊、饮菊花茶或菊花酒、吃重阳糕等都是传承重阳习俗的重要形式。(完)

你知道吗?九九重阳节,天空能看到老人星

海报 *** :冯娟

10月4日将迎来重阳节,也称老人节、敬老节、老年节。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天上有颗象征吉祥如意、健康长寿的“老人星”。天文科普专家表示,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的公众过重阳节的时候,可在4日的日出前尝试寻找和观测这颗亮星。

广西天文爱好者罗弘扬2022年2月12日在海南三亚角头湾拍摄的天狼星和老人星。(本人供图)

提起老人星,很多北方人并不熟悉,因为它是一颗南方“专属”亮星。中国天文学会会员、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修立鹏介绍,老人星指的是船底座α星,它是全天第二亮的恒星,亮度达-0.72等,仅次于-1.4等的天狼星。

漫画 *** :天文科普漫画博主EasyNight

“由于老人星的位置太偏南,理论上讲只有在北纬37度以南的地区才能看到,但老人星要在地平线上一定的高度才会比较明显,所以越往南越容易看到,因此人们也常将它称作‘南极老人星’‘南极仙翁’。”修立鹏说。

天津市天文爱好者刘东宇2016年2月23日在 *** 山南市浪卡子县羊卓雍措拍制的老人星。(本人供图)

天文资料显示,过去老人星属于全天更大的星座南船座。南船座于18世纪被分割成四个星座:船底座、船尾座、船帆座和罗盘座,老人星被划分在了船底座,成了船底座α星。由于船底座、船尾座和船帆座共用一套命名法,所以其他两个星座没有α星。

“老人星距离地球大约有310光年(1光年约等于9.46万亿千米),而天狼星距离地球只有大约8.6光年,却只比老人星亮了不到1个星等,这说明老人星的实际亮度比天狼星高太多了。实际上,天狼星现在是全天最亮恒星只是‘恰逢其时’,等到几十万年后,天狼星离我们远去,夜空中最亮的恒星就是老人星了。”修立鹏说。

我 *** 间认为,老人星是吉星、福星、寿星,象征吉祥如意、幸福美满、健康长寿。那么,在重阳节这一天,如何才能观赏到老人星?

“如果天气晴好,当日日出前的两个小时内,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的公众可寻找一个南方地平线附近没遮挡的高处,就能很容易看到明亮又闪烁的天狼星;然后再向下看,在地平线上方不远处就可以找到老人星。当然,观赏老人星不限于重阳节当天,整个秋季和冬季都可以看到,且越往南,老人星的地平高度越高,也越利于观测。”修立鹏说。

栏目主编:顾万全 文字编辑:曹飞 题图来源:图虫 *** 编辑:苏唯

来源:作者:新华社

标签: 重阳节 时候 什么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