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茶叶,黄山茶叶被淹

牵着乌龟去散步 生活 20
抢不到“酱香拿铁”?没关系!来黄山,尝一尝“高香祁红”!

火爆全网的“酱香拿铁”

你喝了吗?

这两天你的朋友圈

是不是这杯网红饮品刷屏了?

“美酒+咖啡”

一杯又一杯


抢不到怎么办?

别担心!咖啡界有“酱香拿铁”

我们黄山有

“高香祁红”

“高香祁红”是什么来头呢?

快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吧

见一叶落而知天下秋

饮一杯茶而明生态美

中国红茶之乡祁门县

地处神奇北纬30°

是世界黄金产茶区

绝佳的自然环境

诞生了享誉世界的祁门红茶

祁门红茶简称“祁红”

是中国传统十大名茶

世界三大高香红茶之一

祁红条索紧细秀长、锋苗秀丽

汤色红艳鲜亮,叶底软嫩红亮

从古穿越今

一缕茶香穿越百年

悠悠茶韵

泡一杯祁门红茶

既是品味生活的一种方式

也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一种追溯

祁门红茶香气“似花、似果、似蜜”

国际上命名为“祁门香”

祁红特绝群芳最

清誉高香不二门

祁门香的形成着实要归功于

其精细的传统 *** 技艺

2008年祁门红茶 *** 技艺

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所以“高香祁红”的味道

值得细细品味

祁门茶,世界香

逃离喧嚣,放下尘绊

寻一品茗室

泡上一杯高香祁红

喝出祁门山水酝酿出的精华

品味这天然之气

享受祁红诗意的茶旅生活


这一杯

黄山特有“高香祁红”

好看又好喝

快来黄山尝一尝吧!

四川与安徽头牌绿茶的较量?蒙顶甘露与黄山毛峰对冲评测来了

黄山毛峰为黄山茶的 *** 品种,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由清代光绪年间谢裕大茶庄所创制。新制茶叶白毫披身,芽尖锋芒,因而得名“黄山毛峰”

蒙顶甘露属历史名茶。主要产于蒙山山顶,故被称做“蒙顶茶”。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蒙顶甘露是中国最古老的名茶,被尊为茶中故旧,名茶先驱。时名山人吴理真亲手种七株茶于上清峰,“灵茗之种,植于五峰之中,高不盈尺,不生不灭,迥异寻常",吴理真也在宋代被封为甘露普慧妙济 *** 。这是中国人工种茶最早的文字记载。白居易在《琴茶》一诗众写道:“琴里知闻惟《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


四川与安徽都是中国主要的绿茶产区,分别属于西南茶区和江南及江北茶区,今天的绿茶联赛我们将对比四川与安徽的 *** *** 绿茶——蒙顶甘露与黄山毛峰。

本次选取品牌为1169的蒙顶甘露谢裕大的黄山毛峰, *** 在斤价1500左右的中级对冲。蒙顶甘露采摘时间为明前,等级为特级,合斤价为1500元。黄山毛峰采摘时间为明前,等级为特级,合斤价也为1500元。下面进入评测。

干茶

蒙顶甘露:条索花白,芽头较多,显毫,匀整度很不错,有清草味及毫香。

黄山毛峰:长条形,深绿灰白相间,显茶毫,香气为青草香。

相对而言黄山毛峰香气更清新一些,蒙顶甘露有些许熟甜香。


左为黄山毛峰,右为蒙顶甘露

之一泡

黄山毛峰:香气浓郁一般,花香明显,茶汤清冽,顺滑。滋味较协调。生津明显,回甘较好。整体口感偏淡。

蒙顶甘露:香气浓度一般化,栗香毫香为主,汤感清淡、甜感较好,微涩,喉韵较显,生津回甘一般。

两者在香气强度上基本类似,黄山毛峰偏清香也有花香,蒙顶甘露青味稍重,有竹香。而鲜爽度上明显黄山毛峰更好,蒙顶甘露生津回甘稍强。黄山毛峰口感更细腻。


第二泡

黄山毛峰:香气不变,花香明显弱化。汤感更甘醇,茶汤厚度较好,滋味较协调柔和,清新有余,鲜爽不足,生津回甘表现维持前泡。

蒙顶甘露:香色稍弱,甜香以及毫香,茶汤甘甜,仍有微涩,汤感较柔和,生津回甘较好,饮后口感滋润。。

黄山毛峰香气更好,蒙顶甘露香气有一定下降,此泡两款茶均有花香出现。在汤感上黄山毛峰更干净,蒙顶甘露涩感稍显影响汤质。滋味上黄山毛峰更利落。生津回甘上两者差别不大。


第三泡

黄山毛峰:香气滋味下降比较明显,汤质同步下降,甘爽感仍有,茶汤微甜。生津回甘向下了,滋味基本到底。

蒙顶甘露:香气继续弱化,涩感明显,余甜仍有一些,,汤质下降明显,生津四甘逐减。

两者耐泡度都一般化。蒙顶甘露醇厚度更好,黄山毛峰在甜感、香气与水路上更突出。蒙顶甘露涩感尤其明显。


茶底

黄山毛峰:一芽二叶为主,嫩度中等,匀整度一般化。

蒙顶甘露:芽头初展及一芽二叶为生,用料细嫩,均整度较好。


蒙顶甘露茶底


黄山毛峰茶底

主要口感指标对比


解析:香气上看两者起始浓度类似,此后黄山毛峰香气维持得更持久,两款茶都有一定花香。蒙顶甘露下降速度更快,总体浓郁程度黄山毛峰胜出。

汤感上,同样是黄山毛峰表现更佳,甘爽与甜感都要明显好于蒙顶甘露。蒙顶甘露的优势则在于厚度更显。滋味更有强度。

再看苦涩控制,黄山毛峰苦涩控制相对更好一点,蒙顶甘露在第三泡时涩感明显很多。

生津回甘上,两者不相上下,前段蒙顶甘露更强,尾水黄山毛峰则表现更佳。


综合评价

总体看,在这两种茶的口感对比上,同价位的黄山毛峰茶口感优势要更明显一点。这主要体现在口感协调 *** ,在对冲品饮中,香气、汤感、苦涩控制上蒙顶甘露都处于下风。

而相对于黄山毛峰鲜爽的口感,蒙顶甘露在茶汤厚度、滋味强度以及香气上有自己的特点,但在口感上清甜、净度均受到黄山毛峰的 *** 。

相对于与龙井对比蒙顶甘露还能在甜润上有所表现,但相对于黄山毛峰则优势不在了。可以看到以两款茶目前的价位,得分并不高,与口感对应关联较弱, *** 价比并不好。

本期绿茶对冲评测但此结束,我们下期再见。

安徽黄山毛峰对比浙江龙井谁更好喝?同价位入门对冲评测

#春日生活打卡季#

大家好,今天的绿茶对冲评测来到安徽,安徽属江南茶区,江南区在长江以南,大樟溪、雁石溪、梅江、连江以北,包括粤北、桂北、闽中北、湘、浙、赣、鄂、皖南和苏南等地。比较有意思的是安徽以长江为界分割成江南江北两个茶区,而到了湖北确以省界为划分茶区的依据,颇为让人难以明白。

安徽是产茶大省,如大家都熟悉的黄山毛峰、六安瓜片、太平猴魁等茶叶就产于安徽。还有祁门红茶、屯溪绿茶、霍山黄芽、岳西翠兰、泾县特尖、涌溪火青、桐城小花等各类名茶。

今天我们对 *** 黄山毛峰为黄山茶的 *** 品种,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由清代光绪年间谢裕大茶庄所创制。新制茶叶白毫披身,芽尖锋芒,因而得名“黄山毛峰”。


产品介绍

本次选取品牌为艺福堂的龙井和谢裕大的黄山毛峰, *** 在斤价500左右的入门级口粮对冲。


干茶

龙井:条索黄绿扁平,用料均整度差,碎料也不少,整体处于二级料的水准,香气较浓郁。

黄山毛峰:条形略卷,深绿灰白相间,显茶毫,非常规条形,香气为青草香。



之一泡

龙井:豆香明显,涩感较重,且难化去,汤感受影响显粗砺。生津一般,但回甘较甜。

黄山毛峰:香气一般,豆香明显,尾显些许花香。汤感厚度不错,生津快回甘微甜。茶气较足。

龙井口感更厚香气更更浓,但是一种高温炒香,掩盖了原料上的不足,黄山毛峰更自然一点。


第二泡

龙井:香气稍弱,涩感仍存,汤感稍有好转,滋味偏甜,生津回甘比之一泡要好,茶气不错。

黄山毛峰:香气上升,豌豆香开始明显,汤感因涩感稍有下降,花香若隐若现,生津喉韵不错。

黄山毛峰的体感明显更强,茶气要更好,尤其是喉韵,龙井的生津回甘甜感更好一些。


第三泡

龙井:香气弱了下去,涩感依旧强烈。滋味继续弱化向下,唯有生津回甘尚好,味尽基本结束。

黄山毛峰:香气稍降,豌豆香依旧明显,但青味已现。苦涩变强,汤感稍粗。生津回甘变弱,但喉韵显好。

龙井已基本结束,黄山毛峰体感正浓,在内质上显出差距了。


尾水

黄山毛峰:香气已淡,汤感不变,茶气依旧强,滋味已尽,生津回甘偏弱。


主要指标图示

解析:曲线很清楚,黄山毛峰在各项指标上都有超出,香气更浓郁,汤感更稳定,苦涩更低,体感更强烈。

茶底

龙井:一芽二叶为主,碎梗比较多,用料非常一般。

黄山毛峰:一芽二叶为主、梗长,特三标准不到

龙井茶

黄山毛峰

黄山茶叶,黄山茶叶被淹-第1张图片-

综合评价

综合对比看,黄山毛峰在此价位上要明显超出龙井茶的表现,体现在各个方面全方位的 *** ,雨前的黄山毛峰和克价更高一点的,入门级明前龙井比较也不相上下。

在对比中我们同时也看到,龙井茶在这个价位多为上年度夏秋茶的原料,高火香非常明显,滋味并不自然。黄山毛峰这个传统条形也存在容易仿制,容易混杂的缺点。

但从工艺的角度,黄山毛峰显然做得得很成熟,比之前的信阳毛尖和崂山绿茶在杀青和烘干工艺处理得高明许多。也比龙井的高火工工艺出来的味道要自然和亲切。


黄山市春茶陆续开园采摘

日前,祁门县举办祁红采摘节。至此,黄山市黄山毛峰和祁门红茶均开园采摘。

受去年秋冬季干旱以及近期低温多雨天气的影响,黄山市今春茶叶生长缓慢,茶园开采比去年推迟一周左右,且初期茶叶产量普遍下降。

来自黄山市茶产业促进中心的数据显示:截至3月30日,该市茶叶产量591.3吨,同比减少10%;产值4.2亿元,同比增加4.1%;销售均价每公斤713.4元,同比增15.7%。

黄山市是中国名茶之都,现有茶园面积80万亩,有机、绿色和无公害茶园认证面积在98%以上,拥有10个中国驰名商标、7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其中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祁门红茶名列全国十大名茶,其 *** 技艺被列 *** 合国人类非遗保护名录。

从2020年起,该市率先推广全域茶园绿色防控,打造全国首个全域茶叶无农残城市,去年茶叶综合产值达230亿元。

另悉,黄山市太平猴魁预计4月15日前后开采。(记者 吴江海)

来源: 安徽日报

99%的黄山人都不知道有这么多种黄山茶

在黄山,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是名茶辈出的客观因素,但如果不是在徽州人手上,黄山茶肯定不会出现这么精彩纷呈的局面。

中国茶大致可以分为"绿、红、青、黄、白、黑"六大类,除了黄茶,其他类别的茶叶咱黄山都有。入选过"中国十大名茶"的黄山茶有四种: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祁红、屯绿,这种情况恐怕全世界也找不到第二例。

一、绿茶

黄山毛峰

首当其冲就是黄山毛峰,算得上黄山之一名茶,几乎每个版本的"中国十大名茶"中都有它。它的产地分布在黄山南麓的徽州区、歙县、黟县一带,主产区在富溪乡,属于烘青绿茶。

太平猴魁

太平猴魁主产地在黄山北麓的新明乡,属于烘青绿茶中的尖茶,壮硕的外形独一无二。它拿过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的金奖,也入选过中国十大名茶。

松萝茶

产于休宁的松萝茶,是炒青绿茶的老 *** ,当年,明朝开国的朱皇帝下令禁造团茶,推广散茶,松萝山上一个叫大方的和尚发明了炒青制法,广受追捧。后来传播推广,衍生 *** 屯绿"这个更加响亮的名茶。

屯绿(屯溪绿茶)

现在说起屯绿,好像大家都不太重视,认为是低档次的大路茶,但在清朝和近代,这可是一块响当当的金字招牌,尤其在海外,名声不下于祁红,它有专属的英文名字:Tw *** y Tea,老名牌的实力由此可见一斑。今天,它的出口量依然非常大,占到全国外销茶总量的十分之一。

顶谷大方

在黄山东边,清凉峰脚下,出产顶谷大方,又叫老竹大方。也是一位名叫大方的和尚创制的,它有一千多年历史,据考证是中国扁形茶的鼻祖。

黄山银钩(滴水香)

歙县大谷运,出产黄山银钩,取毛峰之嫩度,炒青之制法,香气清高,滋味鲜爽。黄山人更愿意称它"滴水香",因为它的原料取自当地特有的"滴水香"种茶树。

黄山绿牡丹

同样出产于大谷运的,还有一种造型工艺、茶,叫做黄山绿牡丹,是一位叫汪芳生的人发明的。他把杀青初制后的一小把茶芽捆扎起来, *** 成花朵状,烘干,有的还配有贡菊、茉莉等干花。冲泡时如鲜花缓缓绽开,给品茗的味觉享受增添了一份视觉趣味。

蜈蚣岭白茶

歙县南部的璜田乡,拥有黄山地区最壮观的石砌梯田,这里生长着一种十分罕见的变异茶树,嫩叶是浅黄偏白的,氨基酸等营养成分含量很高。成茶名叫蜈蚣岭白茶,虽然叫白茶,其实是按烘青工艺 *** 的,还是属于绿茶类。

新安源银毫

新安源银毫,产地在新安江源头的鹤城、流口一带,是黄山绿茶的后起之秀。采制要求很高,我们在核心产区右龙村看到,采茶只取中间细细的一芽,不要叶片,一斤干茶有5万多个芽头,当然,那是更高等级的标准。

二、红茶

祁门红茶

简称祁红,世界三大高香茶(祁门红茶、印度大吉岭茶、斯里兰卡乌伐茶)之首,也拿过巴拿马金奖,也有专属英文名:Keemun Black Tea,中国十大名茶中唯一的红茶。那个傲娇得看不起欧洲的英国,当年却是祁红的死忠粉,皇室追捧,贵族仿效,百姓跟风……

近年来,在祁红的生产工艺基础上,先后创制了黄山金毫、祁红香螺、祁红毛峰等名优茶,制法各有考究,品质都很优秀,但作为创新品种,尚待时间考验,就不一一展开了。

三、青茶

黄山乌龙茶

黄山乌龙茶,你没看错,黄山确实也产乌龙茶,而且就在中心城区屯溪。十多年前,屯溪实验茶场引进了 *** 种乌龙茶,如今乌龙茶园种植面积已发展到700多亩,成为全国更大的 *** 种乌龙茶种植基地。他们悄悄地干活,炒作的不要,所以黄山乌龙茶已经产销了十多年,却鲜为人知。

四、黑茶

古黟黑茶

古黟黑茶,这是一种紧压茶,成品茶造型花样繁多,有砖形、饼形、屏风形等等。

祁门安茶

真正黄山地区本土原产的黑茶是祁门安茶,主产地在祁门芦溪乡,历史悠久,命运跌宕,故事多多。有专家指出,安茶工艺很特殊,是 *** 于六大茶类之外的。我个人认为还是应该归于黑茶类,因为同样都是后发酵茶。不过,与一般黑茶工艺不同的是,安茶有一道独一无二的工序:承露,就是入秋后,将经过蒸晒的毛茶摊在户外过 *** ,吸收露水,然后装入垫有箬叶的小竹篓内压紧,烘干,存放三年以上才能上市。

五、白茶

黄山白茶

这是一种微发酵茶,采摘后,不杀青,不揉 *** ,只经过自然萎凋或晾晒、烘干加工成的茶。成品可以是散茶,也可以 *** 成饼,以便储存。有"一年茶、三年 *** 、七年宝"之说。

【寻味中华|饮食】早晚起云雾 黄山品毛峰

中新社安徽黄山5月2日电 题:早晚起云雾 黄山品毛峰

中新社记者 张俊

春日的安徽黄山,茶农们身披背篓,爬上一个个陡峭的山坡,在云雾和露水中采摘最新鲜的毛峰嫩芽。当天采当天制,制茶人双手从炒锅中捧起鲜叶,有节奏地将其缓缓抖落,手掌翻覆间,茶叶的醇厚香气被“锁”在一片片叶芽之中。

茶农在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富溪乡采茶。 樊成柱 摄

黄山毛峰是徽茶 *** ,也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清朝光绪年间,徽州漕溪人谢正安凭着多年种、采、制茶经验,带领家人摘取肥壮的嫩茶芽叶,以下锅炒(杀青)、轻滚转(揉 *** )、焙生坯(毛火)、盖上圆簸复老烘(足火)等一套技艺精心加工,制成形似雀嘴、汤色清澈、滋味醇甘的新茶叶。当时黄山毛峰被茶行运至上海,即受到在华英国茶商称赞,不仅名扬上海,而且出口英国,驰誉欧洲。

安徽省茶文化研究会副 *** 徐纪苗介绍,谢正安当年创制黄山毛峰时,在茶叶外形上与其他绿茶种类做了区别。黄山毛峰外形微卷,芽似雀舌,白细峰露,鱼叶金黄,世人常以“白毫披身,芽尖似峰”形容,故称之为“毛峰”。

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富溪乡茶园的黄山毛峰鲜叶。 樊成柱 摄

“晴时早晚遍地雾,阴雨成天满山云。”黄山毛峰的优良品质离不开其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据徐纪苗介绍,黄山毛峰的前身是黄山云雾茶。黄山峰峦叠嶂、溪涧遍布,茶树得以常年生长在云蒸霞蔚之中,营养物质积蓄丰富,成为制茶首选。清代江澄云《素壶便录》记述:“黄山有云雾茶,产高山绝顶,烟云荡漾,雾露滋培,其柯有历百年者,气息恬雅,芳香扑鼻,绝无俗味,当为茶品中之一。”

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 项目绿茶 *** 技艺(黄山毛峰) *** *** 传承人谢四十6岁起跟着父母采茶,14岁学制茶,与茶为伴已有近60年。

谢四十 *** 黄山毛峰有着自己的一套家传秘笈,那就是三道炒茶、三道揉茶、三道烘茶。炒茶要先后用高、中、低温,炒去茶鲜叶中的水分和青草气味,炒出茶叶香气。谢四十说,他初学炒茶时,手指经常被高温炒锅烫得全是泡,在父辈们手把手传授和自己耐心摸索下,才掌握了火候和要领。

黄山毛峰绿茶 *** 技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谢四十正在手工揉茶。 (黄山市徽州区委宣传部 供图)

揉茶同样有讲究,先要轻轻揉 *** 茶叶,再增加力道揉破茶叶的角质层,最后再放轻力道轻揉,让茶叶成型。谢四十说,在揉 *** 过程中,所需力度全凭个人经验感觉而定,要通过手掌与茶叶长时间接触,才能把握好一个度,将“封印”在茶叶角质层里的营养和香气激发出来。

经过揉 *** 的黄山毛峰还要经过三道烘茶,才能“大功告成”。谢四十表示,烘茶要先高温快烘,再中温复烘,最后低温提香。烘茶用的炉子,要通过划 *** 拨灰调温,需要跟着父辈反复观摩练习。

“过去手工 *** 的茶叶数量有限,无法向市场大规模推广。”回顾黄山毛峰茶叶壮大发展的历程,谢四十认为离不开现代加工技术的引入。1987年,经过圆筛、抖筛、风选、机拣等工艺加工成的黄山毛峰精制茶,被批量推向市场。1994年,谢四十开始发动茶农大量采摘鲜芽叶,实行产业化生产。

谢四十的儿子谢锋,如今也继承 *** 衣钵,并尝试 *** 直播“带货”。“传统非遗和文化要想‘出圈’,必须在各领域内不断创新,才能获得更多消费者认可。”谢锋说。

百余年前,谢正安创办“谢裕大茶行”,并始创黄山毛峰。如今,谢四十和广大制茶人一次次创新升级茶叶产业链,在保留传统制茶技艺的同时,采用数字化、智能化的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生产加工,不仅保证了产量,还全面提升了品质。

制茶犹如做人,历经艰辛,方得好茶。品黄山毛峰,亦似品味人生,滋味甘醇,韵味深长。徐纪苗表示,无论是拜师、婚嫁、祭祖,茶都以一种端庄隆重的形式贯穿始终。茶文化以茶道、茶德、茶诗、茶学等形式深刻融入中国人的骨子里,希望以黄山毛峰为 *** ,挖掘出更多茶文化内涵,并代代传承下去。(完)

(中国新闻网)

黄山茶的高光时刻,可不仅是入选 *** 人类非遗项目

11月29日,在摩洛哥首都拉巴特召开的 *** 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 间 *** 会第17届会议宣布,将“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 作名录》,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祁门红茶 *** 技艺成功入选。

这是黄山茶走向世界的高光时刻

而这样的高光时刻

却不止此刻

清代起,屯绿、祁红大量出口,徽州茶商开创了300多年的中国茶叶经济辉煌。清朝至 *** 时期,徽州成为中国重要的茶贸易和茶文化中心。而今作为“中国名茶之都”,十大名茶占其三,太平猴魁2021荣获世界绿茶评比会更高金奖,祁门红茶在第26届世界食品博览会上获金奖,以黄山为名、与黄山齐名的黄山毛峰在1986年就被 *** 定为招待外宾用茶和礼品茶……历经 *** 岁月洗礼,黄山茶的那一抹香,正在历久弥新里,辉映人间日月长。

看徽茶“茗”片礼遇世界

以茶会友,是特属于中国人的“外交之道”。

作为标志 *** 的文化符号和与外界搭建交流之桥的重要载体,黄山茶成了一张闪耀着 *** 的靓丽名片,在外交场合发挥着尤为积极的作用。

2022年春天, *** 先后在黄山成功举办三个阶段74场国家主场外交活动,并发表了“屯溪倡议”。中方作为东道主,选择沏一杯黄山好茶,与八方来客共商国际局势、共谋和平与发展。这场“春季外交”延续了中国人“以茶会友”的传统,让黄山茶,这片神奇而古老的东方树叶,再度在国家重要外交场合飘香,于“润物细无声”中,将独具特色的东方韵味展示给世界。

茶,以草木之微承载着黄山与世界的对白。近年来,黄山市不断擦亮这张徽“茗”片,结合全域旅游发展,挖掘整合茶叶元素,相继建成高标准茶旅结合观光园22处、茶叶博物馆7家,打造全国精品茶旅线路7条,黄山茶正以新的时代光彩,在不同层次、更大范围担当起对外合作交流的“友好使者”。

徽茶扬帆香飘“新丝路”

18世纪,称雄一时的晋商开辟了一条起于福建、集于武汉、通过俄蒙边境口岸恰克图通往 *** 及中西亚各国的“ *** 茶道”,这条繁荣了两个多世纪的“世纪动脉”是传承了“丝绸之路”精神的茶叶出口贸易交通线。祁红便是从阊江入鄱阳湖到汉口,踏上 *** 茶道,远销德、英、美、俄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光绪十年,祁红已占据汉口茶市红茶之一把交椅,汉口茶庄中有近三分之一经营祁红,1915年祁红更是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获得金奖。

2021年, *** 茶道联合申遗办宣布,安徽成为 *** 茶道联合申遗的第九个省份,祁门县加入 *** 茶道申遗城市联盟,是安徽省的唯一 *** 。申遗办认为,祁门红茶在 *** 茶道贸易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加入 *** 茶道申遗具有重要意义。

一缕茶香飘 *** ,世纪动脉历千秋。 *** 茶道上的“徽茶”名片经岁月流转,但翻开新的章节,辉煌不变。

新时代,更多的“徽茶”名片搭乘“ *** ”的东风,再次出发飘香世界。2021年,39个集装箱装载着来自黄山超800吨,货值超118万美元的中国绿茶,一路向西奔赴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这趟黄山—合肥—塔什干的“茶叶专列”也是安徽首趟茶叶专列。截至今年9月底,黄山市已先后组织开行此“茶叶专列”8趟,使“茶叶专列”运行常态化。

我们逐页翻看黄山“茶出口”的历史长卷,从1745年,我市最早的外销茶——休宁松萝茶与丝绸、瓷器等随瑞典船“哥德堡号”出海,演绎黄山茶叶的海上贸易传奇;到素有 “绿色金子”之称的“屯绿”在上世纪70年代远销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中国出口量更大的茶叶品种;再到祁门红茶踏上 *** 茶道畅销中亚欧美几个世纪;如今的“茶叶专列”打通了黄山茶出口的“陆上丝路”……这片神奇的东方树叶,刻画着对外 *** 的清晰纹路,仍在书写香飘四海的崭新画卷。数据显示,目前黄山市茶叶产量、产值均居全省之一,出口额分别占全国11%、全省87.1%。

高品质茶的“黄山样板”

得益于北纬30度神秘线的独特生态气候,黄山茶从“出生”便赢在起跑线上。但黄山市深知,若要给世界留下珍贵的那一抹舌尖茗香,就离不开好品质、好口碑。

2020年,黄山市以刀刃向内的决心和勇气,启动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从当年在39个重点产茶乡镇、239个村和6个企业基地先行先试,推进茶园绿色防控面积40万亩,配送和 *** 放黄板1605万张,到2021年实施全域茶园绿色防控, *** 放黄板2800余万张,实现全域覆盖。这场“ *** ”折射出黄山人坚守茶品质的初心和底气。今年,黄山市以“打造全国首个全域茶叶无农残城市”为目标,通过全面巩固提升“诱虫黄板+生物 *** +生态农艺”防控模式,创新推出茶叶绿色防控专项保险,开展茶叶农残常态化监测抽查,加强茶树种质资源保护,加大良种繁育和推广,全面禁止化学 *** 进入茶园等,实现茶园生态环境全面改善,茶叶产品质量全面提升。在全国做高品质茶叶的领头羊,任务艰巨,但黄山市用行动书写着步履铿锵。

品质,同样离不开指尖匠心的传承。在此次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祁门红茶 *** 技艺成功入选之前,黄山市已有国家级非遗 *** *** 项目24项,其中3项为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祁门红茶 *** 技艺;省级非遗 *** *** 项目78项,茶叶 *** 技艺类项目就有屯绿、松萝茶、安茶、顶谷大方、珠兰花茶、石墨茶、紫霞、云雾等8项。国家级非遗 *** *** 传承人33人,制茶技艺的就有3人;省级非遗 *** *** 传承人154人,制茶技艺的有17人,市级制茶技艺有67人。数字,见证的是黄山茶始终坚持以品质为先的决心,和守护舌尖春意的一腔诚意。

黄山茶,以高品质为基底,浓缩着中国传统文化与精神内核,在时间的长河里,不断走出国门,香飘世界。在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祁门红茶 *** 技艺入选 *** 人类非遗项目之际,我们相信,黄山茶,送给人类的那一抹香,必将更加韵味悠长,福荫人类、香飘世界!

李晓洁

黄山市十大文物主题游径(四)精雕细琢的徽州邀您吃茶来!

读万卷书,行 *** 路

趁着初夏微风

来黄山

奔赴一场了解人文历史

汲取文化滋养的“吃茶之旅”吧!

01

推荐线路

线路一:徽州雕刻研学主题文物游径

徽州雕刻是徽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是建筑与雕刻装饰艺术中的珍品,在黄山市广泛留存。徽州三雕艺术在宋代就已形成,在明清两代长盛不衰,内容丰富、精雕细琢,亭台楼榭、山水树木、人物花鸟和虫鱼鸟兽,各式景色层次分明、栩栩如生,是民间艺术与文人情趣的完美结合。

行程亮点:安徽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徽州区呈坎(国保单位:呈坎古建筑群,罗东舒祠)—→黄山市徽州雕刻博物馆—→西溪南(国保单位:老屋阁及绿绕亭)—→歙县徽州古城(国保单位:许国石坊;省保单位:徽州古城墙、南谯楼)—→屯溪区大学士徽雕—→程氏三宅(国保单位)—→屯溪老街(中国历史文化街区)—→黟县宏村(国保单位:宏村古建筑群)—→黄山区博物馆—→黄山徽字号雕刻文化有限公司

安徽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

位于黄山市屯溪迎宾大道50号,占地面积157亩,建筑面积14000平方米,展厅面积6000平方米,非遗展示区域3600平方米,是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首批国家级“徽州三雕”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单位。

徽州区呈坎景区

(国保单位:呈坎村古建筑群,罗东舒祠)

呈坎村古建筑群位于黄山市徽州区呈坎村,是至今保存着明清时期具有很高历史研究价值的古建筑群体,包括祠堂、社屋、门楼、口水井等48处古建筑。古村落以其独特的村落布局、建筑特色以及雕刻艺术,为研究古村落布局、建筑工艺等方面提供了实物资料和实践基地。2001年6月被 *** 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罗东舒祠位于徽州区呈坎村北首,潨川河流经祠前,照墙、棂门间辟券门连接村内道路。建于明嘉靖、万历年间,保存至今。祠前有照墙及祠坦,轴线上依次为:照墙、祠坦、棂星门、前庭及碑亭、仪门、院及廊庑、享堂、天井、寝楼,“则内”和神厨分置祠后部南北两侧。其寝楼两层,额“宝纶阁”,底层为嘉靖年间木构,梁架绘满彩画。寝底层彩画保存完好,有包袱、米字格、箍头、松文等图案,创造出祠堂庄严肃穆又温暖明快的特有气氛。建筑庄严雄伟、气势恢弘,堪称上乘之作。1996年11月被 *** 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黄山市徽州雕刻博物馆

位于黄山市徽州区迎宾大道126号,占地面积16亩,建筑面积10437平方米。设有雕刻、木作、古琴、漆器4大工坊及徽文化体验传习所。博物馆从雕刻艺术的角度体现了光彩夺目的徽州历史和文化,成为展示徽州雕刻精湛技艺窗口和传承弘扬博大精深徽雕文化载体。2021年12月被省文化和旅游厅认定为2022—2024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

西溪南

(国保单位:老屋阁及绿绕亭)

西溪南村位于黄山市徽州区西部,因傍丰乐河南岸,故又称丰溪、丰南、溪南。该村由后唐始建,经五代、两宋鼎盛于明清,有1200年历史,素有“歙邑首富”之称。

老屋阁位于西溪南村西南,座西北朝南,前后三进五天井三开间二层楼屋,梭柱、覆盆础,月梁,丁字拱拱眼内雕花,一板一栨,芦苇墙装修,保持着古徽州典型的明代建筑特色。1996年被 *** 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绿绕亭位于老屋阁东南,为路亭,北临渔翁塘。始建于南宋,现存为明重建、清重修,单开间,深四椽,分心三柱,平面近方形。柱有收分、侧脚,柱头铺作用 *** 栱。梁架用料虽不大,但卷杀还保存着宋法式做法。形制颇为罕见。1996年被 *** 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徽州古城

(国保单位:许国石坊;省保单位:徽州古城墙、南谯楼)

徽州古城位于安徽省黄山市歙县,总占地面积24.7平方公里。始建于秦朝,自唐代以来,一直是徽郡、州、府治所在地,故县治与府治同在一座城内,形成了城套城的独特风格。徽州古城是保存完好的中国四大古城之一,1986年被 *** 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南谯楼、徽州府衙、古城墙相继被省 *** 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许国石坊位于歙县徽州古城内,又名大学士坊,俗称八角牌楼。建于明万历十二年(1584)。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11.5米,东西宽6.77米,高11.5米。四面八柱,各联梁枋,整座牌坊由前后两座三间四柱三楼和左右两座单间双柱(前后两坊合用)三楼的石牌坊组合而成。许国石坊独特的造型和高超建筑艺术,全国罕见。1988年被 *** 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徽州古城墙,为徽州古城城墙,由府城和府城子城城墙、县城城墙组成,现完整保存墙体约2000多米,包括潮水门及其月城、德胜门、临溪门、新安门、问政门等城门5座、月城1座。扬之水顺城墙东北向西汇入练江,环绕城墙东南隅而下歙浦,以作护城河。2019年3月被省 *** 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南谯楼为徽州府城城门,是隋义宁年间(617-618)汪华所筑子城的正门楼,州治、汪华吴王府皆在子城内。南谯楼筑台为楼,台虚其中,形成过街楼形式,前后通间开窗。三重三开间,砖木结构,高脊重檐,悬山顶,二层副阶周匝。门楼高约20米,占地面积210平方米。 *** 5月被省 *** 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黄山市大学士徽雕有限公司

位于黄山市高新区徽文化产业园内,有文物保护工程施工二级资质,以古建筑文物修缮、徽派园林、古建材料生产和施工为一体的综合 *** 企业,建有徽雕作品展示广场、 *** 工作室、徽雕展示馆等。2021年12月被省文化和旅游厅认定为2022—2024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

程氏三宅

(国保单位)

位于黄山市屯溪区昱中街道商业步行街,由程氏六号、七号、二十八号三幢明代民居组成,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它是最典型的明代南方居住建筑,是徽派建筑发展鼎盛时期的遗物,集徽州的砖雕、木雕、石雕艺术为一身,是研究明代徽派建筑重要的标准物,古建筑专家傅熹年称之为“明代民居之瑰宝”。2001年6月被 *** 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宏村

(国保单位:宏村古建筑群)

国保单位 宏村古建筑群

宏村始建于南宋绍熙年间(公元1190—1194年),原为汪姓聚居之地,绵延至今已有800余年。古宏村人规划、建造的牛形村落和人工水系,是当今“建筑史上一大奇观”:全村现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有99幢,祠堂3幢,包括承志堂、敬修堂、乐贤堂等,反映了悠久历史所留下的广博深邃的文化底蕴。2001年被 *** 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国保单位 宏村古建筑群——承志堂石雕漏窗

黄山区博物馆

位于黄山市黄山区城区太平东路20号,建筑面积2200余平方米,陈列展厅面积1100平方米,主体建筑坐北面南,融入了中国传统的徽式建筑风貌。主要陈列“黄山区明清三雕陈列”,由黄山区地域内遗存的明清时期古建筑构件(木雕、石雕、砖雕)及紫檀、红木等家具组成,展示了黄山北麓明清时期建筑形制和雕刻美学,反映了长江文化向徽州文化渐变的过程。国家 *** 馆,省、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黄山区博物馆 明清三雕展

黄山徽字号雕刻文化有限公司

位于黄山市高新技术开发区梅林大道88号,总建筑面积9170平方米。以“保护徽雕文物,传承徽雕技艺,弘扬徽州文化”为宗旨,集中展示砖木竹石“徽雕四绝”文物和艺术品,是一座全面体现徽雕文化主题的展示场馆;展示馆由徽国书院、艺术品展示大厅、 *** 工作室、研学体验大厅等部分组成,集中展现了徽州建筑文化、书院文化、雕刻文化等内容,具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徽雕文化交流、徽雕技艺传承等功能。2021年12月被省文化和旅游厅认定为2022—2024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

线路二:黄山茶文化主题文物游径

清代起,屯绿、祁红大量出口,徽州茶商开创了300多年的中国茶叶经济辉煌。清朝至 *** 时期,徽州成为中国重要的茶贸易和茶文化中心,十大名茶黄山占其三,祁门红茶在第26届世界食品博览会上获金奖,黄山毛峰在1986年被 *** 定为招待外宾用茶和礼品茶……历经 *** 岁月洗礼,黄山茶的那一抹香,正在历久弥新里,辉映人间日月长。

行程亮点:黄山松萝茶文化博览园—→黟县石墨茶品牌文化中心—→黄山区东黄山国际小镇(省保单位:上海茶林场旧址)—→徽州区富溪村(“黄山毛峰”之父谢正安的旧宅)—→谢裕大茶文化博物馆—→歙县渔梁古街(国保单位渔梁坝;古代徽商茶叶贸易中的重要集散地)—→黄山太平猴魁博物馆—→屯溪老街—→祁门县历口镇西塘村祁红生态观光园—→平里镇祁门茶业改良场—→祁门红茶博物馆

黄山松萝茶文化博览园

位于黄山市休宁县经开区,是集松萝茶文化博物馆、松萝茶非遗工作室、茶叶质量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良种茶园采摘体验区、古法茶艺DIY体验区等十大版块,投资约3200万元全力打造的一处集茶文化历史研究、体验、参观、娱乐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国家AAA旅游景区和省中小 *** 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黟县石墨茶品牌文化中心

位于黄山市黟县茶城。是拥有黟县石墨茶展厅、茶室、培训室、茶窖等,集石墨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于一体的品牌文化中心。黟县石墨茶先后获得国家地标农产品、中国茶叶博物馆馆藏茶样、世界绿茶评比“金赏”奖等60多项荣誉, *** 技艺被列入省级非遗项目。

黄山区东黄山国际小镇

(省保单位:上海市黄山茶林场场部大楼)

上海市黄山茶林场场部大楼位于谭家桥东黄山村茶林场街北侧,原上海市黄山茶林场场部。1960年原省地方国营黄山茶林场(隶属 *** 厅)建设,为3层红砖红瓦砖木仿苏建筑,当时作为 *** 厅疗养院,后上海市黄山茶林场(知青农场)作为场部办公大楼使用至2009年。该建筑是黄山地区知青文化、海派文化主要载体之一,极具价值。2019年3月被省 *** 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徽州区富溪村

(区保单位:“黄山毛峰”之父谢正安的旧宅)

谢正安宅位于徽州区富溪乡富溪村28号(2组),清代民居,建筑面积248平方米。砖木结构四合院楼房,前廊门厅明间为大门通道,两边为厢房,中为天井,东庑有楼梯上前厅,梯上有门通东边二房家屋,西庑有门通西边老屋。2008年被徽州区 *** 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谢裕大茶文化博物馆

位于黄山市徽州区潜口镇谢裕大东路99号,总面积3500平方米。分为茶史溯源、徽茶之光、茗香天成三个版块十二个单元,详细的展示中国茶叶及安徽茶叶的历史和文化、谢裕大的百年传承与发展。博物馆内还配有品茶室多媒体教室、学术报告厅和临时展区。

歙县渔梁古街

(国保单位渔梁坝;古代徽商茶叶贸易中的重要集散地)

渔梁古街位于歙县徽城镇,在唐代已形成街市,渔梁形如鲤鱼,东西向主街为“鱼脊”,南北向巷弄为“鱼鳍”,鹅卵石街面为“鱼鳞”,故名渔梁。渔梁号称古徽州将茶叶、木材运往杭州的之一水码头。渔梁村主街道长约1000米,街道狭窄、曲折,卵石路面,俗称“鱼鳞街”。渔梁村是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012年公布为之一批中国传统村落。

渔梁坝位于渔梁古街畔,是歙县古代更大的水利工程,据考证,早在唐宋年代,人们就曾在此垒石为坝,现在的古坝为明代重建,有明万历三十三年修坝记事碑可考。坝长138米,底宽27米,顶宽4米,全部用青一色的坚石垒砌而成,每块石头重达吨余。2001年6月被 *** 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黄山太平猴魁博物馆


位于黄山市屯溪区延安路3号,总面积约800平方米。博物馆集太平猴魁的发展史、生长环境展示、 *** 工艺展示、历史荣耀、茶道表演、品茗为一体,收藏了历史上各种品茶器具和珍贵历史照片,展现了太平猴魁茶文化的悠久历史,是太平猴魁和中国茶文化宣传的重要载体。

屯溪老街

位于黄山市中心城区,新安江、横江、率水三江交汇处。街区依山临水,蜿蜒伸展,西起镇海桥,东至青春巷,全长1273米,核心地段长832米,一条正街,三条横街,十八条小巷,呈鱼骨式结构分布。屯溪老街因商开埠、因茶繁盛,历经六百余年兴衰,既保持和延续明清时期徽州传统商业步行街风貌,又汇集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誉为“活动的清明上河图”。屯溪老街2009年成为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街”,2015年又入选之一批“中国历史文化街区”。

祁门县平里镇祁门茶业改良场

位于祁门县平里镇平里村,是农商部于1915年4月设立最早的中国茶叶技术改良机关。2017年8月列为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祁门红茶博物馆

位于黄山市祁门县祁山镇,建筑面积达4500多平方米,整个博物馆采用新徽派建筑风格,中空天井部分采用的是日式“枯山水”园林点缀,禅意十足。博物馆建筑面积达4500多平方米,7大主题展厅( *** 一叶厅、神奇茶境厅、精工细作厅、风云际会厅、蜚声四海厅、红色梦想厅、品饮时尚厅)从不同的维度立体呈现了祁门红茶的前世今生。2021年12月被省文化和旅游厅认定为2022—2024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

02

推荐美食

黄山毛峰汪丫鱼

石耳炖土鸡

徽州馄饨

昱城冬瓜饺

蟹壳黄烧饼

顶市酥

徽墨酥

冻米糖

干笋烧肉

徽州腌笃鲜

黟县五黑

03

推荐餐厅

老妈土菜馆

*** :0559-2340088

*** :屯溪区滨江西路30号

金家农庄

*** :188-5598-7888

*** :徽州区西溪南镇东红村松明山6-1

首府饭庄

*** :0559-3588788

*** :徽州区岩寺古镇美食街4栋3-6号楼

奇墅湖仙境大酒店

*** :0559-55238 ***

*** :黟县宏村镇奇墅村

04

推荐住宿

黄山国际大酒店

*** :0559-2565598

*** :屯溪区华山路31号

既下山·文郁堂

*** :139-5606- *** 26

*** :徽州区呈坎镇呈坎村钟英街9号

诗莉莉漫戈塔·天榕庄酒店

*** :158-5559-6680

*** :徽州区潜口镇紫霞大道 *** 号

未晞园

*** :136-8559-4496

*** :黟县渔亭镇未晞园度假区

帐篷客

*** :152-2299-5953

*** :黟县碧阳镇关麓村西屏路25号

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祁门红茶,黄山三大名茶成功入选人类非遗 *** 作

新民晚报讯 (通讯员 黄晓萱 记者 吕倩雯)北京时间11月29日,在摩洛哥首都拉巴特召开的 *** 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 间 *** 会第17届会议宣布,将“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 作名录》。黄山市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祁门红茶 *** 技艺成功入选。至此,加上徽派传统民居营造技艺和程大位珠算法,黄山市已拥有人类非遗 *** 作名录5项,位居安徽省之一位。

图说:黄山市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祁门红茶 *** 技艺成功入选 黄山供图(下同)

黄山市作为“中国名茶之都”,十大名茶有其三。茶叶种植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茶叶种类丰富特色突出,汉末三国就有种茶记载,距今约1800多年。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中提有“歙州茶”,明朝中叶以后,随着徽商的崛起,开始引领全国茶叶市场。凭借优良的品质,祁门红茶和太平猴魁在1915年获得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祁门红茶在鲁塞尔第26届世界食品博览会上获金奖。

黄山市茶叶类非遗项目数量众多,国家级非遗 *** *** 项目24项,其中3项为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祁门红茶 *** 技艺;省级非遗 *** *** 项目78项,茶叶 *** 技艺类项目就有屯绿、松萝茶、安茶、顶谷大方、珠兰花茶、石墨茶、紫霞、云雾等8项。国家级非遗 *** *** 传承人33人,制茶技艺的就有3人;省级非遗 *** *** 传承人154人,制茶技艺的有17人,市级制茶技艺有67人。

图说:黄山毛峰

黄山毛峰属绿茶烘青类,原产地为黄山市徽州区富溪乡等地。每年清明谷雨,选摘初展肥壮鲜嫩芽叶,经采摘、杀青、轻揉、烘焙等工序精心 *** 而成。该茶外形微卷,状似雀舌,色如象牙,峰显毫露,因“白毫披身、芽尖似峰”,故取名“毛峰”。入杯冲泡汤色清澈微黄,滋味醇甘,香气如兰,韵味深长,被誉为茶中珍品。2008年,黄山毛峰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 项目名录。

图说:太平猴魁

太平猴魁产自黄山市黄山区,创制于清代光绪年间,太平猴魁 *** 技艺包括采摘、拣尖、摊放、杀青、整形、烘焙等六道工序。太平猴魁外形扁展挺拨,色泽苍绿匀润,遍身白毫,主脉呈暗红色,入杯冲泡后,芽叶缓慢舒展,并竖立成朵,宛如兰花,汤色嫩绿明澈,香气鲜灵高爽,滋味醇厚持久。2008年,太平猴魁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 项目名录。

图说:祁门红茶

祁门红茶为世界三大高香红茶之一,清代光绪年间,祁门红茶创制成功。祁门红制茶过程分为初制和精制两大部分,其中初制有萎凋、揉 *** 、发酵、干燥等工序,精制有筛分、切断、风选、拣剔、复火、匀堆等工序。传统祁红质量,全取决于手上功夫,所以祁红又叫“祁门功夫红茶”。成品祁红,外表色泽乌润,条索紧细,汤色红艳透明。清香持久,独树一帜,被誉为“祁门香”。2008年,祁门红茶 *** 技艺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 项目名录。

黄山茶历久弥新,是黄山乃至全省、全国靓丽的名片。在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祁门红茶 *** 技艺入选 *** 人类非遗项目之际,黄山将继续深度融合茶与文旅,放大“中国名茶之都”的核心影响力,积极面对“ *** ”倡议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加大力度开拓国内国际市场,黄山茶业的发展必将更加熠熠生辉。

黄山最霸气绿茶来了!五百里黄山,六百里猴魁

01 太平猴魁产地

太平猴魁 ,产于安徽省黄山市北麓的黄山区(原太平县)新明一带。这里山岭纵横,峰峦起伏,茶乡多依山伴湖而建,徽派建筑的村庄穿 *** 着小块农田和菜地,青山、碧水、翠竹、白墙、黛瓦巧妙结合,形成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太平猴魁素有“绿茶茶王”之美誉,1915年,它与茅台同时获得“国际巴拿马万博汇金奖”,是中国十大传统名茶之一。

太平猴魁主产区位于新明乡三门村的猴坑、猴岗、颜家一带。尤以猴坑高山茶园所采制的尖茶品质更优。这里气候湿润,晴时早晚遍地雾,阴雨成天满山云。漫射光照时间长,更适宜茶叶的生长;同时这里的土壤是变质页岩风化的乌沙土,土壤深厚肥沃,有机层厚,含有茶树生长必需的微量元素。

02 太平猴魁特征

被誉为“绿茶之王”“尖茶之极品”的太平猴魁,每年四月中旬正式开园采摘,一直到立夏前结束,历时二十多天。

看到猴魁,我们的之一印象是它的外形——区别于大多数秀气的茶叶,猴魁显得颇为“粗犷”,扁平、挺直、阔大。为什么这么特别?“猴魁两头尖、不散不翘不卷边”。猴魁和黄山南麓的毛峰有天壤之别,首先是因为茶种不一样——毛峰用的是黄山大叶种,猴魁用的是柿大茶种。柿大茶种吐芽时间晚,却生得挺拔高大,长成的叶片大、叶型椭圆,猴魁成茶以7公分为标准。

太平猴魁更大的特征是两叶抱一芽,外形扁平挺拔,魁伟壮实,色泽苍绿匀润,遍身白毫,含而不露。入杯冲泡后,杯中旗枪傲然 *** ,满杯葱绿。茶汤杏绿清亮、兰香四溢,幽情雅意便自杯底悠然而生。

03 太平猴魁 *** 工艺

太平猴魁选用柿大茶为原料,经采摘、拣尖、杀青、造型、毛烘、足烘、复焙而成。

采摘。清晨蒙雾上山采,雾退收工回家摊。采摘奉行“四拣八不要”:一拣山(拣高山、阴山、云雾笼罩的茶山)、二拣丛(拣树势茂盛的茶丛)、三拣枝(拣粗壮、挺直的嫩枝)、四拣尖(采回的鲜叶要进行“拣尖”);八不要:芽叶过大、过小、瘦弱、弯曲、色淡、紫芽、对夹叶、病虫叶都不要。

杀青:燃料选用硬木炭,锅温保持一百一;每锅投叶仅二两,轻带净捞抖得散。翻炒要求“带得轻、捞得净、抖得开”,历时2—3分钟。杀青叶要求毫尖完整,梗叶相连,自然挺直,叶面舒展。

理条。理条是一道很繁琐的工序,需要将每根杀青过后的太平猴魁一根一根捋直后穿过一个特制的小孔,茶叶便基本定了型,捋直后的茶叶被均匀整齐地铺放在纱网上,这时给它们盖上白布,再经由太平猴魁特有的工具轻度 *** 。

初烘:四烘笼一口锅,四笼温度依次降;边烘边捺边做形,七成干时出笼摊。复烘:一次烘半斤,火温七十度;棉垫轻捺拍,干至 *** 摊。提香:每笼投叶约两斤,笼温控制六十度;轻翻勿捺防碎片,出笼趁热装铁桶;筒内铺垫竹箬叶,毛茶凉透才上盖。

04 真假太平猴魁的鉴别

外形:太平猴魁扁平挺直,魁伟重实,简单地说,就是其个头比较大,两叶一芽,叶片长达5至7厘米,这是独特的自然环境使其鲜叶持嫩 *** 较好的结果,这是太平猴魁独一无二的特征,其他茶叶很难鱼目混珠。冲泡后,芽叶成朵肥壮,有若含苞欲放的白兰花。此乃极品的显著特征,其他级别形状相差甚远,则要从色、香、味仔细辨识。

颜色:太平猴魁苍绿匀润,阴暗处看绿得发乌,阳光下更是绿得好看,绝无微黄的现象。冲泡之后,叶底嫩绿明亮。

香气:香气高爽持久,太平猴魁比一般的地方名茶更耐泡,“三泡四泡幽香犹存”,一般都具有兰花香。

滋味:太平猴魁滋味鲜爽醇厚,回味甘甜,泡茶时即使放茶过量,也不苦不涩。不精茶者饮用时常感清淡无味,有人云其“甘香如兰,幽而不冽,啜之淡然,似乎无味。饮用后,觉有一种太和之气,弥沦于齿颊之间,此无味之味,乃至味也”。

05太平猴魁的冲泡

但显然,猴魁之好,绝非只在于“外貌”,古往今来,多少茶客对其趋之若鹜,所追求的,更在于它的“内质”。想要喝到一杯猴魁,冲泡 *** 也很重要,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太平猴魁的具体冲泡步骤:

1、冲泡茶具上可以选择一个直形的玻璃杯,这样在冲泡过程中就可以欣赏到茶叶在水中舒展的过程。

2、从包装袋中取出三至五克的茶叶放入杯中,可以将茶叶的根部朝下进行放置。

3、冲入90摄氏度左右的开水,之一次冲泡时不要加的太满,到差不多快一半的时候就可以了,等茶叶慢慢的舒展开来。

4、茶叶舒展的差不多时加入第二次开水,等几分钟,等到茶汤温度差不多时就可以进行品饮了。在品饮时不要一次 *** 全部都喝掉,剩下三分之一左右,以便于后面的冲泡。

入杯冲泡后,芽叶便会缓慢舒展,并竖立成朵,宛如兰花,汤色嫩绿鲜亮,香气鲜灵高爽。头泡高香,二泡味浓,三泡四泡幽香犹存。一喝难忘,香若空谷幽兰,鲜如春水拍岸。

雨霁千峰翠展眉,灵猱先占更高枝。太平世界劳瞻望,雾隐天都月上迟。微凉初夏,走,一起喝茶去~

来源:黄山

标签: 黄山 山茶 茶叶 叶被淹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