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黑龙江一起家庭聚餐食用‘酸汤子’致多人死亡”一事,10月13日,黑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文称,经流行病学调查和疾控中心检测后,在玉米面中检出高浓度米酵菌酸,同时在患者胃液中亦有检出,初步定 *** 为由椰毒假单胞菌污染产生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10月5日,黑龙江省鸡西市鸡东县一家庭聚餐引发9人“酸汤子”中毒事件,目前事件已造成8人死亡。
黑龙江“酸汤子”事件并非今年以来之一起因食用米酵菌酸中毒死亡事件。澎湃新闻此前报道,7月28日中午,广东惠来县神泉镇11位顾客在“石头肠粉店”食用河粉后,先后出现呕吐、腹泻等疑似食物中毒症状,其中一人经医治无效死亡。8月3日,惠来县卫生健康局一名工作人员回应,省疾控专家初步确定事件由米酵菌酸中毒引起。
澎湃新闻检索发现,原国家 *** 曾于1996年10月发布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文件称,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食物中毒主要中毒食品为发酵玉米面制品、变质鲜银耳及其他变质淀粉(糯米、小米、高粱米和马铃薯粉等)制品。
此类中毒多发生在夏、秋季节,食品因潮湿、阴雨天气,贮存不当变质。中毒与进食量多少有关,未食用者不发病。此病发病急,潜伏期多数为2到24小时,主要症状为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重者呈咖啡色样物),轻微腹泻、头晕、全身无力,重者出现黄疸、肝肿大、皮下出血、呕血、血尿、少尿、意识不清、烦躁不安、惊厥、抽搐、休克。一般无发热。
原国家卫生 *** 办公厅2014发布的一份《关于加强夏秋季食源 *** 疾病防控相关工作的通知》显示,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是我国学者于1977年发现的一种高致死 *** 的食源 *** 致病菌。该菌产生的米酵菌酸是引起严重的中毒和死亡的主要原因,米酵菌酸是一种小分子脂肪酸,耐热 *** 极强,即使用100℃的开水煮沸或用高压锅蒸煮也不能 *** 其毒 *** ,进食后即可引起中毒,对 *** 的肝、肾、心、脑等重要 *** 均能产生严重损害。
此类中毒大部分与某些地方特色食品有关,如吊浆粑、酵米面等,它们的 *** 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都需要经过长时间发酵或浸泡,过程中一旦被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污染,就容易引起中毒。
该通知介绍,2014年6月,我国南方地区发生1起因进食家庭自制发酵米面制品“吊浆粑”引起的严重食源 *** 疾病事件,造成20人中毒,6人死亡。经当地疾控机构调查,确定该事件为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导致。2010年以来,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通过食源 *** 疾病暴发报告 *** 共收到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引发的中毒事件报告5起,患病人数47人,其中死亡16人,中毒食品主要是家庭自制发酵面米制品。随着社会和经济发展,我国由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引起的中毒事件已较少见,但在依然保持传统饮食习惯的地区仍时有发生,由于对米酵菌酸无特效解毒 *** 物,一旦中毒,病死率高达40%-100%。
该通知曾提示:
1.鉴于食用发酵米面食品容易引发米酵菌酸中毒,且中毒后无特效救治 *** 物,病死率高,建议谨慎 *** 和食用此类食品。
2.如一定要 *** 发酵米面食品,务必注意勤换水,保持卫生,保证食物无异味产生。如发现食品出现粉红、绿、黄绿、黑等各色霉斑,切记不能食用。
3.食用发酵米面食品后,一旦发生身体不适,要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尽早就近就医。
4.如发生中毒,应对患者及时催吐、洗胃、清肠,并根据症状的轻重予以对症治疗。吃过相同食品但未发病的人,也应尽早催吐、洗胃、清肠。
来源:澎湃新闻
“罪魁祸首”不是 *** *** !鸡西酸汤子中毒事件最新调查→10月5日,黑龙江鸡西一家庭成员聚餐,9人食用酸汤子(用玉米水磨发酵后做的一种粗面条样的主食)后出现食物中毒。记者从家属处获悉,在牡丹江红旗医院救治的62岁李女士11日晚上不幸去世。这起中毒事故 *** 升至8人。目前,9人中只剩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治疗的李红艳女士还在抢救中。
10月12日晚,黑龙江省卫健委旗下微信公众号“龙江卫生健康”发文表示,该事件初步定 *** 是由椰毒假单胞菌污染产生高浓度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中毒致死原因并非此前报道的 *** *** 超标。
玉米面及患者胃液中同时检出米酵菌酸
根据黑龙江省卫健委发布的最新信息,鸡西食物中毒事件经流行病学调查和疾控中心采样检测后,在玉米面中检出高浓度米酵菌酸,同时在患者胃液中亦有检出,初步定 *** 为由椰毒假单胞菌污染产生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否定了此前酸汤子致使多人中毒的疑似物质 *** 素。
据介绍,酵米面食物中毒是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食物中毒的简称。该菌产生的米酵菌酸是引起严重的食物中毒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其耐热 *** 极强,即使用100℃的开水煮沸或用高压锅蒸煮也不能 *** 其毒 *** ,进食后即可引起中毒,对 *** 的肝、肾、心、脑等重要 *** 均能产生严重损害。
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引起的中毒在黑龙江省时有发生,食品因天气炎热、潮湿,贮存不当而变质。引起中毒的主要食品为发酵玉米面制品、变质银耳及其他变质淀粉类(糯米、小米、高粱和马铃薯粉等)制品。
我国近几年发生的中毒大部分与某些地方特色食品有关,北方以酵米面 *** 的臭碴子、酸汤子、格格豆等为主,南方多以酵米面 *** 的汤圆和以糯米泡制后做成的吊浆粑、河粉等食品为主,这些食品的 *** 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需要经过长时间发酵或浸泡,一旦被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污染,稍不注意,就容易引起中毒,主要表现为上腹不适、恶心、呕吐、轻微腹泻,严重者可出现黄疸、肝肿大、呕血、意识不清、烦躁不安甚至休克死亡。
米酵菌酸尚无特效解毒 ***
近几年由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已很少发生,但在依然保持传统饮食习惯的地区,由发酵食品引起的中毒事件还时有发生,目前对米酵菌酸尚无特效解毒 *** 物,一旦中毒,病死率高达40%一100%。
为此,黑龙江省卫生健康 *** 会食品处提醒,预防酵米面食物中毒,要注意以下几点:
不制售、不食用酵米面、酸汤子等发酵面米食品;
制备发酵面米食品时要勤换水,保持卫生,要保证食物无异味产生,一旦发现粉红、绿、黄绿、黑等各色霉斑,就不能食用,磨浆后要及时晾晒或烘干成粉,贮藏要通风、防潮、防尘;
禁止 *** 、食用变质银耳,不要自行采食鲜银耳;
发生酵米面中毒后,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患者和吃过相同食品但未发病的人应及时就医,催吐、洗胃、清肠,并根据症状的轻重予以对症治疗。
来源:中国之声
“酸汤子”致死背后:米酵菌酸中毒无特效 *** 病死率四成以上澎湃新闻记者 朱雷 林珏瑶
针对“黑龙江一起家庭聚餐食用‘酸汤子’致多人死亡”一事,10月13日,黑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文称,经流行病学调查和疾控中心检测后,在玉米面中检出高浓度米酵菌酸,同时在患者胃液中亦有检出,初步定 *** 为由椰毒假单胞菌污染产生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10月5日,黑龙江省鸡西市鸡东县一家庭聚餐引发9人“酸汤子”中毒事件,目前事件已造成8人死亡。
黑龙江“酸汤子”事件并非今年以来之一起因食用米酵菌酸中毒死亡事件。澎湃新闻此前报道,7月28日中午,广东惠来县神泉镇11位顾客在“石头肠粉店”食用河粉后,先后出现呕吐、腹泻等疑似食物中毒症状,其中一人经医治无效死亡。8月3日,惠来县卫生健康局一名工作人员回应,省疾控专家初步确定事件由米酵菌酸中毒引起。
澎湃新闻检索发现,原国家 *** 曾于1996年10月发布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文件称,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食物中毒主要中毒食品为发酵玉米面制品、变质鲜银耳及其他变质淀粉(糯米、小米、高粱米和马铃薯粉等)制品。
此类中毒多发生在夏、秋季节,食品因潮湿、阴雨天气,贮存不当变质。中毒与进食量多少有关,未食用者不发病。此病发病急,潜伏期多数为2到24小时,主要症状为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重者呈咖啡色样物),轻微腹泻、头晕、全身无力,重者出现黄疸、肝肿大、皮下出血、呕血、血尿、少尿、意识不清、烦躁不安、惊厥、抽搐、休克。一般无发热。
原国家卫生 *** 办公厅2014发布的一份《关于加强夏秋季食源 *** 疾病防控相关工作的通知》显示,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是我国学者于1977年发现的一种高致死 *** 的食源 *** 致病菌。该菌产生的米酵菌酸是引起严重的中毒和死亡的主要原因,米酵菌酸是一种小分子脂肪酸,耐热 *** 极强,即使用100℃的开水煮沸或用高压锅蒸煮也不能 *** 其毒 *** ,进食后即可引起中毒,对 *** 的肝、肾、心、脑等重要 *** 均能产生严重损害。
此类中毒大部分与某些地方特色食品有关,如吊浆粑、酵米面等,它们的 *** 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都需要经过长时间发酵或浸泡,过程中一旦被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污染,就容易引起中毒。
该通知介绍,2014年6月,我国南方地区发生1起因进食家庭自制发酵米面制品“吊浆粑”引起的严重食源 *** 疾病事件,造成20人中毒,6人死亡。经当地疾控机构调查,确定该事件为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导致。2010年以来,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通过食源 *** 疾病暴发报告 *** 共收到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引发的中毒事件报告5起,患病人数47人,其中死亡16人,中毒食品主要是家庭自制发酵面米制品。随着社会和经济发展,我国由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引起的中毒事件已较少见,但在依然保持传统饮食习惯的地区仍时有发生,由于对米酵菌酸无特效解毒 *** 物,一旦中毒,病死率高达40%-100%。
该通知曾提示:
1.鉴于食用发酵米面食品容易引发米酵菌酸中毒,且中毒后无特效救治 *** 物,病死率高,建议谨慎 *** 和食用此类食品。
2.如一定要 *** 发酵米面食品,务必注意勤换水,保持卫生,保证食物无异味产生。如发现食品出现粉红、绿、黄绿、黑等各色霉斑,切记不能食用。
3.食用发酵米面食品后,一旦发生身体不适,要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尽早就近就医。
4.如发生中毒,应对患者及时催吐、洗胃、清肠,并根据症状的轻重予以对症治疗。吃过相同食品但未发病的人,也应尽早催吐、洗胃、清肠。
来源: 澎湃新闻
警惕!米酵菌酸中毒后无特效 *** 夏秋交替之际易发来源:中国消费者报
记者 李建
近日,《中国消费者报》针对260位消费者进行了一次网上微调查,得出的数据显示,当遇到泡发后的银耳或木耳耳片黏软无韧 *** 、有异味等情况后,86%的人会选择将其丢弃,但这些人中有93.3%的受访者并不知道这可能与一种名叫椰酵假单胞菌的细菌有关。
事实上,这种很多人都很陌生的椰酵假单胞菌十分可怕:2020年10月黑龙江省鸡西县发生的9人食用酸汤子后中毒的事件,“元凶”就是它。
夏秋季节,椰酵假单胞菌到底会影响到哪些食物,日常生活中又该如何避免误食它后中毒?本期,我们请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名誉副理事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刘秀梅研究员权威揭秘。
治疗椰酵假单胞菌食物中毒没有特效 ***
土灶里的柴火劈啪作响,一口大锅里翻滚着的水热气腾腾,慈祥的老妈妈手指上套着特制的汤子套,两手交握,把柔韧顺滑的汤子面团挤到锅里。
老妈 *** 动作如行云流水,一条浅 *** 的汤条在沸水中缠绕漂浮。待到汤条颜色由淡黄变成金黄,用笊篱捞出来,配上鸡蛋酱和老虎菜,一碗吃起来有酸酸香气的玉米面粗条子就开始搅动起你的味蕾和心头淡淡的乡愁。
这种做法和味道都很有特色的美食,就是酸汤子——一种曾一度流行于辽宁东部、吉林东南部以及黑龙江东部一带的满族特色小吃。
2010年10月5日,黑龙江鸡西一家12人聚餐,9人食用酸汤子后相继死亡。据悉,该事件是由椰酵假单胞菌污染后产生高浓度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然而,对于椰酵假单胞菌和米酵菌酸这两个十分专业的名称,大多数人还是很陌生的。调查显示:虽然32.69%的受访者听说过或看过相关报道,但80.38%的人只听说过中毒,并不知道或没在意其具体原因, *** .31%的人至今仍不知道米酵菌酸是由椰酵假单胞菌污染产生的。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刘秀梅研究员是国内最早发现这一食源 *** 致病菌的专家,并对酵米面食物中毒进行过 *** 的研究。
刘秀梅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时说,酵米面食物中毒是椰酵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食物中毒的简称,该菌产生的米酵菌酸是引起严重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米酵菌酸是一种小分子脂肪酸,耐热 *** 极强,即使用100℃的开水煮沸或用高压锅蒸煮也不能 *** 其毒 *** 。进食后即可引起中毒,对 *** 的肝、肾、脑等重要 *** 均能产生严重损害。
权威文献显示,椰酵假单胞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发病急,潜伏期一般为半个小时至12小时,少数情况可长达一两天。主要表现为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轻微腹泻、头晕、全身无力,重者可能出现黄疸、肝肿大、皮下出血、呕血、血尿、少尿、意识不清、烦燥不安、惊厥、抽搐、休克甚至死亡,一般无发热症状。需要说明的是,该食物中毒后并无特效解毒 *** 物。一旦中毒,病死率则高达40%-100%。病死率和愈后情况均与摄入 *** 的量密切相关。
食物中的椰酵假单胞菌从哪儿来
那么,椰酵假单胞菌是如何污染食物的呢?
刘秀梅介绍说,椰酵假单胞菌来源于土壤,但在偏远地区的农村家庭和一些小作坊自制的特色食品过程中,原料有时会被加工环境中的椰酵假单胞菌污染,这种细菌附着在食物上繁殖代谢,就会产生米酵菌酸。而且,越是湿热的环境,就越有利于它的繁殖。酸汤子等食品的加工过程,恰恰很容易给这种细菌以可乘之机。
作为民族传统美食,酸汤子又叫勤快饭,意思是只有勤劳的人家才能吃上。它的 *** 过程极为复杂:先是把玉米加工成大米查子,放到缸里用清水浸泡,每隔四五天换水一次,浸泡一个月左右。泡好后的米查子用水磨加工,用细布过滤出粗粒,然后将米浆再放入缸中发酵至微有酸味,就成了汤子面。
除了酸汤子,北方以酵米面 *** 的臭米查子、格格豆,南方以酵米面 *** 的汤圆和以糯米泡制后做成的吊浆粑、河粉、糯玉米汤圆粉、发酵糯小米、糍粑、醋凉粉等,加工 *** 过程中,都有一个长时间发酵或浸泡的过程,这时,食物原料一旦被椰酵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污染,就很容易引起中毒。
刘秀梅告诉记者,椰酵假单胞菌食物中毒大多发生在夏、秋季。需要引起警惕的是,容易被椰酵假单胞菌污染的并不仅是这些“小众”“冷门”的特色食品。生活中有三类食品如果被环境中的微生物污染,容易发生椰酵假单胞菌中毒:一是上面提到的谷类发酵制品;二是家庭或小作坊 *** 的薯类制品如马铃薯粉条、甘薯面、山芋淀粉等;三是变质银耳、木耳,以及未经晾晒加工的鲜银耳。
调查显示,68.46%的受访者并不知道这些特色鲜明的地方美食或农副产品可能会受到椰酵假单胞菌的污染并存在中毒隐患。认为需要对鲜银耳、木耳保持必要警惕的受访者,仅有28.4%。
预防椰酵假单胞菌中毒需要从“头”做起
事实上,随着社会和经济发展,我国由椰酵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已经很少,但在保持传统饮食习惯的地区,由发酵食品引起的中毒事件还会时有发生。
刘秀梅强调说,预防椰酵假单胞菌中毒,更好的办法是从源头抓起,尽量不制售、不食用酵米面、吊浆粑等自制发酵面米食品。但如果实在要加工 *** 谷类发酵食品,那就特别要从家庭加工环节注意四点事项。
之一,不可使用霉变的玉米等原料;
第二,谷类浸泡时要勤换水,保持卫生、无异味。一旦发现发酵中的米面出现粉红、绿、黄绿、黑等各色霉斑,就不要继续 *** 了,不能食用;
第三,谷类磨浆后要及时晾晒或烘干成粉;
第四,贮藏环境要通风防潮,不要直接接触土壤,以防污染。
秋干物燥,正是木耳和银耳“益气清肠、滋阴润肺”的时节,刘秀梅提醒消费者食用时一定要注意以下问题:
首先将木耳银耳的表面清洗干净,然后使用干净的容器和水泡发,一次不宜泡发过多,泡发好后要及时食用;如需过夜,应放在冰箱冷藏室;泡发后如果发现耳片发黏、软、无韧 *** 或有异味,务必丢弃。
食用泡发好的木耳或银耳前,要彻底清洗干净后再烹调。如需要凉拌,也要在选好食材的基础上,用开水焯熟,并适当添加大蒜、醋等。
不要食用自采鲜银耳或鲜木耳。特别是已变质的鲜银耳或木耳,引起中毒的风险极高,千万不可食用。
不提倡消费者从农贸市场等场所购买木耳菌种后随意自行栽培、食用。大多数消费者由于缺乏栽培知识,无法科学控制木耳的培养环境(如温度、湿度等),存在椰酵假单胞菌污染及产生 *** 的风险。
最后要强调的是,食用上述食品后一旦出现身体不适,应立即停止食用,并及时就医。对中毒患者应及时催吐、洗胃、清肠,并根据症状的轻重予以对症治疗。吃过相同食品但未发病的人,也应尽早催吐、洗胃、清肠。
为什么“酸汤子”会引发米酵菌酸中毒?来源:北京青年报
图集
黑龙江一家人聚餐吃酸汤子致多人死亡 罪魁祸首终于找到了
为什么“酸汤子”会引发米酵菌酸中毒?
10月5日,黑龙江鸡东县一家9人在家中聚餐时疑似食物中毒,截至10月12日晚,已有8人死亡,1人还在ICU抢救。
10月12日,黑龙江卫健委发布的最新消息证实,“鸡西食物中毒事件经流行病学调查和疾控中心采样检测后,在玉米面中检出高浓度米酵菌酸,同时在患者胃液中亦有检出,初步定 *** 为由椰毒假单胞菌污染产生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其实,最开始说“ *** *** ”导致死亡是非常不合理的。当时我就觉得这个事情比较诡异。
“ *** *** ”是 *** 霉菌产生的 *** 。而 *** 酸汤子是要用玉米面加水浸泡发酵的,这个条件可并不适合 *** 生长,也并不容易增殖产毒。所以, *** *** 并不是 *** “酸汤子”的时候产生的。检出了 *** *** ,只能说明这家人的玉米或玉米面此前储藏不当,早就污染了 *** *** ,然后用这种带 *** 的玉米来 *** 了酸汤子。
而且,即使有 *** *** ,一般也不会使人导致急 *** 中毒死亡。 *** *** 有苦味,如果达到导致急 *** 中毒的致死量,会很苦,可能就被发现了。 *** *** 导致死亡的案例非常罕见,而且死亡率也不会这么高。
什么是椰毒假单胞菌?为什么会这么毒?今天就来给大家聊聊这个可怕的细菌。
椰毒假单胞菌是什么?
“椰毒假单胞”最早是荷兰科学家在印尼爪哇岛的食物中毒事件中发现的,那种食物叫“tempe *** krek”,是以大豆和椰子粉发酵 *** 的,这就是“椰毒”的来源。
这种细菌本身并不致命,但它能产生两种致命 *** ,分别叫“米酵菌酸”和“毒黄素”,这两种 *** 才比较致命,一旦发生中毒,潜伏期一般为30分钟-12小时,最长可以达3天。
米酵菌酸作用的靶 *** 是肝、脑、肾等主要实质 *** 脏器。因此,中毒的主要症状表现为消化 *** 、泌尿 *** 和神经 *** 的损伤,如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重者呈咖啡色样物)、轻微腹泻等;重症病人多呈肝 *** , 中枢神经 *** ,并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而且,它还没有特效 *** ,病情及愈后情况与摄入的 *** 量有关,一般来说,摄入的 *** 越多,症状就会越严重。由于没有特效 *** ,中毒病例的死亡率也很高,可以高达50%!
最可怕的一点是,这种 *** 非常耐热,就算做熟了吃, *** 还是没法完全去掉,依然会使人中毒。
为何“酸汤子”会发生椰毒假单胞菌中毒?
椰毒假单胞菌在土壤中广泛存在,如果食品加工场所卫生条件差,就可能使食品被椰毒假单胞菌污染。这种细菌的生长和产毒喜爱温暖潮湿的环境,所以由其导致的中毒多发于夏秋季节。
“酸汤子”是一种发酵玉米制品,是用玉米等谷物加水浸泡,然后发酵做成。但是在 *** 过程中,如果杀菌不彻底,就很容易被杂菌污染,椰毒假单胞菌就是一种。因此,也提醒大家还是不要随便自制酸汤子了。
实际上,从我国这些年发生的中毒案例来看,发生这种菌污染导致的中毒大多都是农村家庭自制发酵食品、个体食品加工者,原因也是因为缺乏食品安全知识。
哪些食物容易被污染?
椰毒假单胞菌食物中毒多发生在夏、秋季节,食品因潮湿、阴雨天气,贮存不当变质,从而引发中毒。
容易被污染而导致中毒的食品主要有三类:
谷类发酵制品(发酵玉米面、糯玉米汤圆粉、玉米淀粉、发酵糯小米、吊浆粑、糍粑、醋凉粉等);
薯类制品(马铃薯粉条、甘薯面、山芋淀粉等);
变质木耳、银耳。
怎样预防中毒?
1.尽量不要自制发酵米面制品。
比如,家庭自制发酵米面时需要经过十几天以上的浸泡,很容易造成污染,因此不建议自制该类食品。
除此之外,也提醒大家,各种自制发酵食品都可能存在杂菌污染的风险,建议大家还是不要随便自己做了。
2.要自制,先学食品安全。
实在要自制的话,应保持环境清洁卫生、通风干燥,不要用霉变的玉米等原料制备发酵米面制品;谷类浸泡时要勤换水,保持卫生、无异味;磨浆后要及时晾晒或烘干成粉;贮藏环境要通风防潮,不要直接接触土壤,防止污染。
3.不要购买和食用鲜银耳。
4.发泡干木耳和银耳要注意卫生。
干银耳或木耳一次不要泡发太多,泡发前先洗净,泡发过程中勤换水,更好不过夜。如需过夜,应放在冰箱的冷藏室内。
冷冻食品还能吃吗?
还有很多人看到新闻里说是吃了“冷冻一年”的酸汤子,才中毒的。就只看到“冷冻一年”,就认为冷冻时间久的食品都不能吃。
其实,这就大错特错了。
实际上,冷冻的时候,温度在-18℃低温下,微生物并不能生长繁殖,也不会产生 *** ,放个一年半载问题都不大,很多食品其实冷冻期都在一年左右。冷冻因为低温能抑制细菌,反而有助于保障食品安全呢,可千万不要误会了。
责任编辑: 徐宙超
吃货小心!一旦中毒病死率超过50%!夏季来临,“嗦粉”也有风险?武汉市疾控中心食品安全与营养卫生所副主任医师伍雅婷提醒,河粉、肠粉、粿条、凉皮等湿米粉以及泡发的银耳、木耳等食品,在高温潮湿的天气下容易受椰毒假单胞菌污染而产生米酵菌酸 *** 。这种 *** 到底有着什么样的 *** 力?日常生活如何预防米酵菌酸中毒?来看疾控专家详解。
01
米酵菌酸 *** 是怎样产生的
“米酵菌酸 *** 是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产生的,这种细菌在自然界普遍存在,尤其喜欢气温25℃~37℃、偏酸(PH值5—7)的环境。”伍雅婷介绍,高温潮湿的夏、秋季非常适宜这类细菌繁殖,潮湿不透气的厨房、生产车间则是滋生此类细菌的温床。
引起米酵菌酸中毒的食品在 *** 过程中有个共同点,要经过长时间发酵或泡发。日常生活中,大家接触比较多的食物主要有谷物发酵制品、薯类制品、木耳和银耳。
其中,谷物发酵食品包括河粉、肠粉、酸汤子、吊浆粑、年糕、玉米淀粉等。薯类制品包括粉条、甘薯面、宽粉、红薯淀粉等。米、粉类食物在 *** 过程中,如果环境不卫生、原料变质、存储不当,如泡发过久、存储环境潮湿都有可能被污染。
需要注意的是,泡发后的银耳、木耳没有及时食用,长时间放置在高温潮湿环境中,细菌严重滋生,也会导致米酵菌酸 *** 中毒发生。
02
米酵菌酸 *** 中毒有哪些症状
米酵菌酸中毒发病急,潜伏期一般为30分钟至12小时,少数为1至2天,主要表现为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轻微腹泻、头晕、全身无力。重者出现黄疸、肝肿大、皮下出血、呕血、血尿、少尿、意识不清、烦躁不安、惊厥、抽搐、休克甚至死亡,一般无发热。
专家提醒,米酵菌酸中毒病死率超过50%,怀疑发生米酵菌酸中毒,应之一时间用筷子或手指 *** 咽喉部催吐,将刚吃进去的食物呕出。
用干净容器或薄膜袋装呕吐物或高度怀疑剩余的剩余食物,更好放置有保温功能的带有冰袋的泡沫箱中盖好备查。及时转至医疗机构就诊,告诉医生有进食米酵菌酸 *** 中毒的高危食物史。
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应及时对患者进行洗胃,同时注意保存洗胃液。将洗胃液、呕吐物、剩余食物及患者全血送至专业机构,定量检测米酵菌酸定量含量。明确诊断后,可结合临床症状对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并根据病情轻重予以对症治疗。
03
怎样预防米酵菌酸中毒
伍雅婷介绍,米酵菌酸的耐热 *** 强,100℃开水煮沸和高压蒸煮(120℃)均不能被 *** ,进食后即可引起中毒。因此,预防米酵菌酸中毒务必把牢“入口关”。
不要 *** 、食用酸汤子等发酵面米的高危食品,银耳、木耳应即泡即用,不食用浸泡过久的 *** 或银耳,保持食物材料新鲜。
从正规渠道购买食物,购买河粉、粿粉后应及时食用,建议当天吃完。
谷物食品储藏于阴凉通风环境,注意防潮、防霉变。
有不适症状要及时停止食用可疑食物,尽快催吐,及时就医,洗胃和护肝等临床治疗措施。
新闻链接:
2020年,黑龙江鸡西居民王某某及亲属9人在家中聚餐,食用自制“酸汤子”(用玉米水磨发酵后做的一种粗面条样的主食),引发食物中毒,造成8人死亡。检测显示,在玉米面中检出高浓度米酵菌酸,患者胃液中亦检出米酵菌酸。该事件初步定 *** 为由椰毒假单胞菌污染产生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小编提醒
◆综合长江日报微信、央视财经微信、央视新闻官方平台
来源: 长春晚报
“罪魁祸首”不是 *** *** !鸡西酸汤子中毒事件最新调查→来源: *** 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10月5日,黑龙江鸡西一家庭成员聚餐,9人食用酸汤子(用玉米水磨发酵后做的一种粗面条样的主食)后出现食物中毒。记者从家属处获悉,在牡丹江红旗医院救治的62岁李女士11日晚上不幸去世。这起中毒事故 *** 升至8人。目前,9人中只剩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治疗的李红艳女士还在抢救中。
10月12日晚,黑龙江省卫健委旗下微信公众号“龙江卫生健康”发文表示,该事件初步定 *** 是由椰毒假单胞菌污染产生高浓度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中毒致死原因并非此前报道的 *** *** 超标。
玉米面及患者胃液中同时检出米酵菌酸
根据黑龙江省卫健委发布的最新信息,鸡西食物中毒事件经流行病学调查和疾控中心采样检测后,在玉米面中检出高浓度米酵菌酸,同时在患者胃液中亦有检出,初步定 *** 为由椰毒假单胞菌污染产生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否定了此前酸汤子致使多人中毒的疑似物质 *** 素。
据介绍,酵米面食物中毒是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食物中毒的简称。该菌产生的米酵菌酸是引起严重的食物中毒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其耐热 *** 极强,即使用100℃的开水煮沸或用高压锅蒸煮也不能 *** 其毒 *** ,进食后即可引起中毒,对 *** 的肝、肾、心、脑等重要 *** 均能产生严重损害。
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引起的中毒在黑龙江省时有发生,食品因天气炎热、潮湿,贮存不当而变质。引起中毒的主要食品为发酵玉米面制品、变质银耳及其他变质淀粉类(糯米、小米、高粱和马铃薯粉等)制品。
我国近几年发生的中毒大部分与某些地方特色食品有关,北方以酵米面 *** 的臭碴子、酸汤子、格格豆等为主,南方多以酵米面 *** 的汤圆和以糯米泡制后做成的吊浆粑、河粉等食品为主,这些食品的 *** 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需要经过长时间发酵或浸泡,一旦被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污染,稍不注意,就容易引起中毒,主要表现为上腹不适、恶心、呕吐、轻微腹泻,严重者可出现黄疸、肝肿大、呕血、意识不清、烦躁不安甚至休克死亡。
米酵菌酸尚无特效解毒 ***
近几年由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已很少发生,但在依然保持传统饮食习惯的地区,由发酵食品引起的中毒事件还时有发生,目前对米酵菌酸尚无特效解毒 *** 物,一旦中毒,病死率高达40%一100%。
为此,黑龙江省卫生健康 *** 会食品处提醒,预防酵米面食物中毒,要注意以下几点:
- 不制售、不食用酵米面、酸汤子等发酵面米食品;
- 制备发酵面米食品时要勤换水,保持卫生,要保证食物无异味产生,一旦发现粉红、绿、黄绿、黑等各色霉斑,就不能食用,磨浆后要及时晾晒或烘干成粉,贮藏要通风、防潮、防尘;
- 禁止 *** 、食用变质银耳,不要自行采食鲜银耳;
- 发生酵米面中毒后,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患者和吃过相同食品但未发病的人应及时就医,催吐、洗胃、清肠,并根据症状的轻重予以对症治疗。
来源: *** 广电总台中国之声综合自央视新闻客户端、龙江卫生健康、龙视新闻在线等
鸡西家庭聚餐中毒致死原因非 *** *** 实则米酵菌酸引发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根据黑龙江省卫生健康 *** 会发布的最新信息,鸡西食物中毒事件经流行病学调查和疾控中心采样检测后,在玉米面中检出高浓度米酵菌酸,同时在患者胃液中亦有检出,初步定 *** 为由椰毒假单胞菌污染产生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否定了此前酸汤子致使多人中毒的疑似物质 *** 素。
据介绍,酵米面食物中毒是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食物中毒的简称。该菌产生的米酵菌酸是引起严重的食物中毒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其耐热 *** 极强,即使用100℃的开水煮沸或用高压锅蒸煮也不能 *** 其毒 *** ,进食后即可引起中毒,对 *** 的肝、肾、心、脑等重要 *** 均能产生严重损害。
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引起的中毒在黑龙江省时有发生,食品因天气炎热、潮湿,贮存不当而变质。引起中毒的主要食品为发酵玉米面制品、变质银耳及其他变质淀粉类(糯米、小米、高粱和马铃薯粉等)制品。我国近几年发生的中毒大部分与某些地方特色食品有关,北方以酵米面 *** 的臭碴子、酸汤子、格格豆等为主,南方多以酵米面 *** 的汤圆和以糯米泡制后做成的吊浆粑、河粉等食品为主,这些食品的 *** 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需要经过长时间发酵或浸泡,一旦被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污染,稍不注意,就容易引起中毒,主要表现为上腹不适、恶心、呕吐、轻微腹泻,严重者可出现黄疸、肝肿大、呕血、意识不清、烦躁不安甚至休克死亡。
近几年由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已很少发生,但在依然保持传统饮食习惯的地区,由发酵食品引起的中毒事件还时有发生,目前对米酵菌酸尚无特效解毒 *** 物,一旦中毒,病死率高达40%一100%。
为此,黑龙江省卫生健康 *** 会食品处提醒,秋冬季预防食物中毒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预防酵米面食物中毒。不制售、不食用酵米面、酸汤子等发酵面米食品;制备发酵面米食品时要勤换水,保持卫生,要保证食物无异味产生,一旦发现粉红、绿、黄绿、黑等各色霉斑,就不能食用,磨浆后要及时晾晒或烘干成粉,贮藏要通风、防潮、防尘;禁止 *** 、食用变质银耳,不要自行采食鲜银耳;发生酵米面中毒后,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患者和吃过相同食品但未发病的人应及时就医,催吐、洗胃、清肠,并根据症状的轻重予以对症治疗。
二、预防蘑菇食物中毒。不要自行采摘、食用野生蘑菇;采购食用菌必须到正规市场;一旦出现中毒症状,应当尽快催吐,同时尽快送到医院治疗;患者如能携带吃剩的蘑菇,可以辅助医生的诊断和治疗。
三、预防扁豆(豆角)食物中毒。要把扁豆煮熟焖透, *** 其 *** ,需水焯至扁豆失去原有的绿色、生硬感和豆腥味;炒扁豆时,应勤翻动,使其均匀受热,煸炒后应加适量水焖至熟透后食用;购买时要挑选嫩扁豆,不买、不吃老扁豆。
四、预防诺如 *** 传播。由于目前尚未有 *** 可以预防诺如 *** ,预防诺如 *** 的传播应注意保持食物和饮用水清洁,饭前便后要用肥皂和水仔细清洗双手,要及时清洗饮食用具;做到生熟分开;食品要完全煮熟,生食的水果和蔬菜要彻底清洗;正确储存食品,食前重新加热。
五、预防自酿葡萄酒中毒。秋冬季大量葡萄上市,很多人喜欢自制葡萄酒,但自酿过程如果处理不当,会产生甲醇等有害的副产物。应尽量选择饮用正规商场 *** 的葡萄酒;自酿葡萄酒应选择酿酒用葡萄,控制好发酵温度,温度越高、浸渍时间越长、果胶酶用量越大,甲醇产生就越多;葡萄酒不宜长时间存放,酿好后应尽快饮用。(总台央视记者 郭晓光 彭海龙)
9人家庭聚餐8人中毒死亡,“凶手”终于找到了黑龙江鸡西9人聚餐,因食用变质食物致集体中毒事件,最新消息传来,目前 *** 已升至8人,目前还有一人正在抢救之中。 据了解,10月5日早上,该家庭成员亲属共12人参加了聚餐,家里长辈9人全部食用了酸汤子,3个年轻人因不喜欢这种口味没有食用。到了中午,9位食用了酸汤子的长辈陆续出现身体不适,已造成8人抢救无效身亡。目前,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治疗的李某还在抢救中。 酸汤子是用玉米水磨发酵后做成的一种粗面条,当地称之为酸汤子。 经当地警方调查得知,该酸汤子食材为该家庭成员自制,且在冰箱中冷冻近一年时间,疑似该食材引发食物中毒。经当地 *** 机关刑事技术部门现场提取物检测,排除人为投毒可能。根据黑龙江省卫健委食品处发布的消息,鸡西食物中毒事件经流行病学调查和疾控中心采样检测后,在玉米面中检出高浓度米酵菌酸,同时在患者胃液中亦有检出,初步定 *** 为由椰毒假单胞菌污染产生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至此,中毒致死原因由此前报道的 *** *** 超标“变更”为米酵菌酸引起的中毒。
米酵菌酸存在于发酵玉米面制品、变质鲜银耳木耳及其它变质淀粉类制品中,是引起严重的食物中毒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其耐热 *** 极强,即使用100℃的开水煮沸或用高压锅蒸煮也不能 *** 其毒 *** ,进食后即可引起中毒,对 *** 的肝、肾、心、脑等重要 *** 均能产生严重损害。目前对米酵菌酸尚无特效解毒 *** 物,一旦中毒,病死率高达40%-100%。 我国近几年发生的中毒大部分与某些地方特色食品有关,北方以酵米面 *** 的臭碴子、酸汤子、格格豆等为主,南方多以酵米面 *** 的汤圆和以糯米泡制后做成的吊浆粑、河粉等食品为主。 网传山西运城一中学数十 *** 食物中毒校方:确有 *** 送往医院,病因暂不清楚 另据最新消息,10月13日,网传山西运城康杰中学也发生一起食物中毒事件,数十人出现拉肚子和发烧症状,据说是吃了学校第二超市卖的嫩牛五方馅饼。校方和教育局均向记者表示确实有 *** 拉肚子的情况,目前 *** 正在医院治疗,具体人数和病因现在还不清楚。目前情况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文章来源:文汇网)
广东一肠粉店发生疑似食物中毒已致1死:初判系米酵菌酸中毒来源:澎湃新闻
针对“惠来县一肠粉店疑似发生食品中毒事件”一事,8月3日下午,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卫生健康局一名工作人员告诉澎湃新闻,省疾控专家初步确定前述事件由米酵菌酸中毒引起。
同日下午,惠来县市场监督管理局一名工作人员告诉澎湃新闻,在前述事件 *** 现疑似食物中毒症状的11名顾客中有未成年人,市监局正在调查前述事件。
8月2日凌晨,惠来县人民 *** 官网发布通报,7月28日,惠来县神泉镇发生一起疑似食物中毒事件。经初步调查,28日中午,神泉镇11位顾客在“石头肠粉店”食用河粉(俗称“粿条”)后,先后出现呕吐、腹泻等疑似食物中毒症状。目前,已有5人送医治疗(其中1人经全力抢救、医治无效去世,2人病情较重,2人病情稳定),另有6人因症状较轻,在居住地治疗观察,病情稳定。
疑似食品中毒事件造成1人死亡4人送医治疗 惠来县人民 *** 官网 图
前述通报称,目前涉事肠粉店店主和河粉(粿条)供应商均被县 *** 机关控制,正在协助开展事件调查。该批河粉(粿条)生产厂家为汕头市潮阳区群利食品厂,已于8月1日被查封。同日晚,省疾控专家组到达惠来县,指导协助惠来县持续全力做好疑似食物中毒人员救治和后续排查,查明事件原因,加强涉事食材 *** 溯源等工作。惠来县已启动IV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响应,事件处置工作正在紧张有序进行中。
2日17时许,惠来县委宣传部官方公众号发布《食品安全消费提示》。前述文章称,涉事肠粉店“石头肠粉店”所 *** 的涉事河粉(粿条)全部来源于神泉镇供电所附近路段的一家粿条、薯粉条供应商(经营者方某见)。7月27日,方某见从汕头市潮阳区群利食品厂购买粿条并于7月28日至31日在当地进行销售,初步查明已大部分售出。如有商家或个人在该时间段从方某见处购买河粉(粿条)但未分销、未食用的,应立即封存食材,并向所在村(社区)报告;如有消费者在7月28日至31日期间,在“石头肠粉店”食用河粉(粿条),或者直接从方某见处购买且食用河粉(粿条),出现呕吐、头晕、腹泻等症状的,要及时就医,并向所在村(社区)报告。
此前,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官方公众号曾于8月1日发布文章《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消费提醒:慎防米酵菌酸 *** 中毒》。文章称,近期,广东省进入高温潮湿天气,河粉、肠粉(卷粉)、陈村粉、粿条、米线(米粉)、濑粉等湿米粉、银耳和木耳等容易受椰毒假单胞菌污染而产生米酵菌酸 *** 。椰毒假单胞菌在自然界普遍存在,若上述食品未及时冷藏保存或超过保质期,食用引发米酵菌酸 *** 中毒的风险增大。为预防米酵菌酸 *** 中毒,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提醒,消费者选购湿米粉等食品时要选择正规渠道,家庭 *** 要注意冷藏储存和及时食用。如果怀疑发生疑似中毒,应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尽快催吐,排出胃内容物,以减少 *** 的吸收和对机体的损伤,并及时送医院救治,对症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