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眼下正是陕西延安洛川县早熟苹果集中上市的时间,果农们忙着采摘、分拣、装筐,一派丰收繁忙的景象。
走进洛川县永乡镇堡子头村,果农杜民子家的苹果园热闹非凡。
村里采摘忙,村外交易旺。在永乡镇东井村苹果交易市场,一车车、一筐筐早熟苹果在进行交易。
记者了解到,今年,洛川县苹果总产量预计达到112万吨,其中,中早熟苹果产量约22万吨,目前中早熟苹果销售约70%。
来源:央视网
冰雹来袭,厚度达5厘米!已导致陕西部分地区苹果、玉米受损……陕西突发恶劣天气!
据央视新闻消息,8月24日下午,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区、甘泉县等地迎来冰雹天气。冰雹夹杂着雨点从空中落下,公路、农家院落、庄稼地很快被白色冰雹覆盖。
据目击者介绍,冰雹持续约10分钟,冰雹直径达到1厘米左右,厚度达5厘米左右。冰雹已导致苹果、玉米等部分农作物受损,具体损失正在统计当中。延安市气象台24日16时继续发布冰雹橙色预警,预计宝塔区、安塞区、志丹县、甘泉县、富县未来6小时内出现冰雹天气可能 *** 很大,并可能造成雹灾。
恶劣天气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更受到了苹果、玉米等农产品期货投资者的重视。恶劣天气会对相关品种市场 *** 形成重大影响吗?
据悉,2022年陕西省苹果果园面积达 *** 4.1万亩,产量达到了1302.71万吨。由于陕西省苹果在全国市场占有重要地位,因此,陕西省苹果主产区新季生产形势的好坏始终牵动着广大投资者的神经。
期货日报记者查阅陕西省及陕西省延安市、甘泉县、延安市安塞区、富县等地气象部门发布的信息发现,8月24日至25日,陕西省部分苹果主产区出现暴雨、冰雹天气的概率较大。其中,陕西省气象台8月24日17时30分发布暴雨蓝色预警:受西风槽和低涡切变共同影响,预计8月25日8时至26日8时,陕北中北部、陕南部分地方有大雨,强降水影响区域易出现山洪以及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地质灾害;延安市气象台8月24日15时13分继续发布冰雹橙色预警信号:预计延安市安塞区、志丹县、甘泉县、富县未来6小时内出现冰雹天气可能 *** 很大,并可能造成雹灾;志丹县气象台8月24日15时20分发布冰雹橙色预警信号:预计未来6小时内保安街道办,顺宁、杏河、双河、永宁、金丁、旦八、义正镇,吴堡、纸坊、侯市、张渠便民服务中心出现冰雹天气可能 *** 很大,并可能造成雹灾;延安市甘泉县气象台8月24日15时20分发布冰雹橙色预警信号:预计道镇、美水街道、劳山乡、石门镇、桥镇乡、下寺湾镇未来6小时内出现冰雹天气可能 *** 很大,并可能造成雹灾;延安市安塞区气象台8月24日15时36分继续发布冰雹橙色预警信号:预计高桥镇、砖窑湾镇、沿河湾镇、金明街道、真武洞街道、白坪街道、招安镇、建华镇、化子坪镇、镰刀湾镇、坪桥镇未来6小时内出现冰雹天气可能 *** 很大,并可能造成雹灾;吴起县气象台8月24日16时9分发布雷雨大风 *** 预警信号:未来6小时内长官庙镇、庙沟镇、吴起街道、吴仓堡镇、五谷城镇、铁边城镇、周湾镇、长城镇可能受雷雨大风影响,阵风可达7级或以上并伴有雷电,局地短时暴雨和冰雹,小时雨量可达10毫米以上;富县气象台8月24日17时32分发布冰雹橙色预警信号:预计寺仙镇、张村驿镇、羊泉镇、北道德乡、直罗镇、茶坊街道、牛武镇、张家湾镇未来6小时内出现冰雹天气可能 *** 很大,并可能造成雹灾。
“我们这里还没有出现冰雹、大雨、大风天气,但已有延安市安塞区、志丹县等地的朋友发来了下冰雹的 *** ,的确对当地农业生产造成了不利影响与损失。”富县诚鑫农牧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季双龙告诉记者,当前可能出现冰雹的苹果产区主要有延安市安塞区与宝塔区、富县等地。从这些地区苹果及其它农作物年产量分析,即便冰雹天气出现,造成的实质损失预计比较有限。
季双龙介绍,近年来,地方 *** 加大了农田防灾基础设施的建设,防雹网等得到了大面积推广。例如:富县北道德乡防雹网已经做到了全覆盖,今年地方 *** 又在牛武镇等地大力推广防雹网,一亩地补贴1000元,让当地70%左右的果园具有了防灾能力。此外,这些地区多丘陵、山地,产量在该省苹果总产量中占比较小。
陕西省白水县的一位苹果贸易商告诉记者,陕西省苹果产区集中在陕北和关中北部,重点产区为洛川县、礼泉县、淳化县、富县、白水县、宜川县、旬邑县、乾县、宝塔区、黄陵县、长武县、延长县、蒲城县、安塞区。近年来积极实施了老果园改造,重点做好了防灾减灾工作,陕西省苹果总产量较为稳定。
据季双龙介绍,今年富县等地苹果套袋量比去年增加,同时由于雨水充足,苹果长势较好,当前嘎啦果已陆续下树,果园收购价在4元/斤左右。此外,陕西省玉米整体长势良好,现阶段正处在灌浆期,市场陈玉米供应充足。
本文源自期货日报
陕西洛川:一颗苹果背后的“产业链”发展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宋莉 李若一
全国每9个苹果就有1个产自延安,延安每3个苹果就有1个来自洛川。“洛川苹果产业链 *** 了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方向”,洛川县县委 *** 张继东介绍,一颗“洛川苹果”背后有8条产业链。
延安市洛川县延刚果业智能分选车间。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宋莉/摄
9月10日,“高质量发展调研行”采访团来到陕西省延安市洛川县,在洛川延刚果业苹果智能分选车间的屏幕上,实时跳动更新的数字显示:9月10日下午2点,当日累计分选苹果87462个、当日累计选果重量23吨、实时分选速度每分钟300个……
“X光1秒可以拍摄21张照片,相当于给苹果做CT”,延刚果业公司总经理郝延刚告诉记者,经过扫描后的苹果,大小、光泽、糖度、以“瑕疵”等看得清清楚楚,“甚至肉眼看不到的都能检测出来”;而在“物流分选机”上,不同种类、大小、糖分的苹果也会被智能分选进行运输。
延刚果业的智能分选车间是“洛川苹果”分级分选产业链的一个缩影。
如今,洛川县90%的苹果通过数字化赋能实现分级分价、溢价增值,每斤苹果平均售价提高0.5-1.2元,带动果农增收4.8亿元。
2022年,“洛川苹果”综合产值130亿元,果农人均可支配收入16991元,全县 *** %的果农户收入在10万元以上,洛川县也被评为省级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典型县。
围绕全县现代化农业全产业链,洛川发展出8条苹果产业链。分别是科技研发链、矮化密植链、冷库储藏链、分级分选链、加工制造链、物流营销链、社会化服务链和果畜循环链。
“我们之前也只是想把苹果种好”,张继东说,洛川从“只想种好苹果”到“种出好苹果”,要从2015年的转型升级开始。
洛川县从2005年开始大面积种植苹果,随着时间推移,53万亩果树,25年树龄的苹果树占比50%,果农年龄也大多在45岁到65岁之间。果农、品种、树龄“老化”,生产力下降,产量上不去。基于这样的条件,“我们觉得要走转型升级的路子”。张继东说道。
洛川苹果现代产业园区种植基地。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宋莉/摄
遇到问题解决问题,果农、果树老化,那就让苹果树都变成“青壮年”。
为此,洛川县发展“矮化密植产业链”,截至2022年,洛川县已经让14.6万亩果园里25年以上树龄的苹果树矮化,苹果树焕发新的生机。这样不仅增加了面积,产量也可以上去。
到了丰收季,苹果采摘下来怎么储藏?“我们就要搞一个冷库储藏产业链”,张继东说,为方便群众就地入库、错峰销售,洛川把果库建在果园。目前,全县发展冷库203家,苹果冷藏能力达68.3万吨,仓储业成为新业态。
“如果没有科技研发,苹果无法进行转型”,洛川县便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科研团队和当地的“土专家”、农民技术员等,开展了老百姓最需要的芽变品种选育、防冻防雹、抗旱保墒、免套袋等实用技术研究,建成保留全世界3000多个品种的苹果种质资源圃。
研发、生产、储存有了保障,“洛川苹果”又形成了“加工制造链”,引进果业关联加工企业,实现8000人就近就地就业;建设“物流营销链”,建成了延安洛川苹果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和智慧分选中心,洛川2022年电商销售额突破12.5亿元,带动群众年增收4亿元;依托村集体经济,培育12家社会化服务组织,形成“社会化服务产业链”,使全县的34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50万元;“果畜循环产业链”使全县通过了国家绿色基地认证。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开始拆“快递”!陕西苹果收到了吗?@中国空间站!你有一箱陕西苹果请查收!
11月12日,天舟五号货运飞船为中国空间站送去了超级“快递”,这其中就有来自陕西延安和宝鸡千阳的苹果,将为航天员在太空工作期间补给能量和营养。这已经是陕西苹果第四次进入太空。2021年6月,陕西延安苹果跟随神舟十二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打破了中国航天员只能吃冻干水果的历史。之后陕西苹果又相继 *** 完成了神舟十三、十四号飞船任务鲜食水果的保障任务。
来源:陕西日报 宝鸡日报
20吨!陕西早熟苹果首次“飞”往迪拜9月1日15时40分,随着MU705航班从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起飞,彬州市20吨早熟苹果通过空运出口迪拜。
据了解,这是陕西早熟苹果首次出口中东,“咸阳马栏红”苹果首次出口迪拜。这也是中阿携手高质量共建“ *** ”的有力举措,是陕西加快打造内陆 *** *** 新高地,深度融入共建“ *** ”大格局的具体实践。
彬州市地处黄土高原塬梁沟壑区,是全国更佳苹果优生区之一。该地种植的苹果个大形正、色泽鲜艳、酸甜适口、营养丰富,荣获“全国优质苹果金奖”。
近年来,彬州市坚持把苹果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持续扩规模、优品种、育龙头、提品质、畅营销、创品牌,“小苹果”成就了“大产业”。截至目前,彬州市苹果种植面积达32万亩,带动20多万从业人员增收致富。苹果已成为推动当地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金果果”。
“这批出口的苹果都是高端礼盒包装,主要满足中东地区中高端消费者需求。”承担此次早熟苹果出口的陕西恒安宁华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郑宗华告诉记者,苹果空运到迪拜后,将在迪拜中百超市上架销售。公司后续还将积极开拓“ *** ”沿线市场,搭建好陕西果品 *** 海外市场的“桥梁”。(记者 琚鹏飞 通讯员 杨西盈)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陕西延安:“小苹果”做成“大产业”陕西省延安市洛川县是全国著名的“苹果之乡”。近年来,洛川苹果现代产业园按照“围绕苹果、延伸链条、园区承载、集约发展”的思路,深入推进以分级分选、冷贮冷运、加工物流等为主的苹果产业发展,确保效益更大化。目前园区入驻企业360余家。
9月10日,在洛川苹果现代产业园,工作人员将苹果装箱。 新华社记者 张曼怡 摄
9月10日,在洛川苹果现代产业园,工作人员准备将装箱后的苹果运输上车。 新华社记者 张曼怡 摄
9月10日,工作人员在洛川苹果现代产业园直播推荐洛川苹果。 新华社记者 张曼怡 摄
9月10日,在洛川苹果现代产业园,工作人员将已装箱的苹果装车。 新华社记者 张曼怡 摄
一路向北的陕西苹果,经风雨见世面陕西南北狭长,陕北、关中、陕南三个地理板块气候差异巨大。有些季节,陕西区域内的人们可能在同一时段身着羽绒服和薄单衣,真可谓一半在塞上、一半似江南。
好山好水出好果。经过40年的快速发展,陕西苹果种植版图一路北扩,从最南端的宝鸡凤县,到最北端的榆林榆阳区,铺就了一条南北绵延800多公里、跨过五个纬度,从海拔800米到1500米,从暖温带山地气候穿越到中温带 *** *** 边缘季风气候的“脆甜之路”。
在气温、海拔、土壤、日照、降水等多个方面存在巨大差异的种植版图上,在一路北扩的路上,陕西苹果经历了哪些风雨?
科技让苹果迈过沟沟坎坎
“因为起步晚,陕北山地苹果标准高,能规避许多老产区走过的弯路,很多果园都是按照标准化建起来的,新产区像一张白纸,新技术、新品种都能更便捷地推广应用。”陕西省农业农村厅果业处处长秦云泽说。
但与渭北产区相比,陕北土壤瘠薄降雨少,农村劳动力又相对稀少,过去传统产区的很多务果经验,到了陕北就必须根据山地独特的条件来改良。
“山地苹果决不能一哄而上再一哄而下,为了让苹果产业更好与陕北自身资源禀赋相契合,我们在新品种推广、栽植模式转型、省力化轻简技术、肥水高效利用、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方面进行了集成创新。”延安市果业中心主任路树国介绍道。
在渭北产区大面积推广的矮化苹果,到了陕北山地之后,却因为根系较浅,对水肥要求较高而表现不佳。经过多年实验示范,形成了两种黄土高原矮化旱作栽培模式。
一种是用于乔砧的短枝型,由乔化 *** 播种后嫁接短枝型品种,如短枝红 *** ,可一定程度实现早丰产。另一种是用矮化中间砧栽培模式,应用较多的是新疆野苹果、海棠作 *** 形成基砧,高位嫁接矮化砧,再嫁接适宜品种,防治主干腐烂病。
“保住地下墒,集蓄天上水。”因为稀缺,所以珍贵。为了节水保水,果业中心的土专家们没少想办法。在山的更高处建集雨窖,让雨水顺势而下,自流灌溉。
宝塔山万花镇毛堡则村标准果园坑施肥水技术全覆盖
2010年,宝塔区果业技术推广和营销服务中心总园艺师姚杰引进改良了坑施肥水一体化技术,最初是想把无效降雨变成有效的农业用水,达到保墒蓄水的效果。
在两棵果树中间挖一个方坑,填入一层秸秆、一层果树枝条、一层有机肥,直至将坑填满。最后,以塑料管为中心,踩实土壤,使其四面稍高,中间略低,并将地膜套在坑面上,四周压土盖严,在塑料管中心上方流出一个直径为一厘米的小孔。
“这项技术更大的好处是,通过两到三年的生长,坑底部周围的果树根系会非常发达,根系越多,肥的利用率就越高。”姚杰说,坑施肥水 *** 作 *** 简单,果树缺什么营养,只要从预留的塑料管口灌进去就能直达根系,让果树快速有效地吸收,且使用周期可达15至20年。
“用了这个技术后,冬剪果树枝条和农作物秸秆都有用了,还降低了我们的劳动强度和投入成本,产量和苹果个头都上来了,果面也亮,效果相当明显。”宝塔区万花镇毛堡则村果农董元宁提起坑施肥水一体化技术赞不绝口。
“原来可能在土壤里施入十斤的肥,利用率只有30%。现在只需要施四斤的肥,吸收利用率提高了,果农成本降下来了,也加强了对土壤的保护。”路树国说。
坑施肥水一体化技术效用得到印证后,很快在各地推广开来。从2012年至今,延安市各县累计推广应用5.73万亩,增加经济效益1.3亿元以上。还先后获得发明专利两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获得2019年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019年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等多项奖项。
为了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延安市果业中心结合黄土高原实际研发了“果园绿肥豆菜轮茬增肥技术”,此成果获得了陕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此后,与延安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国家绿肥产业技术体系延安综合试验站共同推广。
“苹果花与油菜花同步 *** ,吸引大量的蝴蝶和蜜蜂,能够提高授粉率。油菜和黄豆在结荚期割到覆盖树盘下,可以起到保墒保湿、防治水土流失的作用,也可直接翻入园地,腐烂增加有机质含量。”路树国说。
“果园绿肥豆菜轮茬增肥技术”能解决果园有机肥投入不足问题,提高坐果率,减少果园除草。还能固氮、增强肥力,增加土壤通透 *** ,调节果园小气候、减少水分蒸发。目前,已在延安累计推广种植450万亩。成为国家农业农村部2019年全国农业主推技术之一,也是当年由陕西省推荐唯一入选的农业主推技术。
“后整理”带来风生水起
放眼全国苹果市场,各地苹果产业发展迅猛,竞争日益激烈。除了传统产区山东外,近年来甘肃苹果产业也发展得如火如荼。区域竞争开始从大众转向高端,从国内转向国外,陕西果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已刻不容缓。
“近年来,苹果市场供大于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涨,果农收入增长触到天花板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对陕北山地苹果产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延安市副 *** 魏延安认为,苹果产业发展的基础和根基在前端,潜力和空间在后端。
让苹果产业健康长远、高质量发展,不是把果树种好就完了。经过反复研判,延安提出了“苹果产业后整理”的决策,用工业化的理念经营谋划苹果产业,着力在分级分拣、冷藏冷链、品牌营销、精深加工等环节上下功夫,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让果农在全产业链增收。
工作人员将冷藏的苹果拉出冷库 新华社供图
延安向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是陕北首家研发苗木脱毒组培的公司,研发总监王新宁是地地道道的山东人,毕业于山东农业大学。从苹果传统产区山东,到苹果新产区延安,她看中的是陕北山地苹果的苗木市场空白,更是陕北山地苹果发展的潜力。
“陕北山地苹果已成气候,但却一直没有自己的脱毒组培苗木供应源头,无论从苗木安全还是果农的生产成本来说,都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王新宁说,过去陕北果农都要从外地运苗子回来,运输过程长导致成活率低,还容易侵染 *** ,还存在品种不纯及与当地气候契合不紧的问题。
她的公司建立了采穗圃,从源头上解决品种纯度和果业安全的问题,同时根据市场的新需求,快速扩繁脱毒苗木。今年4月,王新宁被授予“陕西省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苹果北扩后,北边县区一手抓基地建设,一手抓产业链建设,从开始的水土不服到“风生水起”,仅用了几年时间。
站在延安市安塞区高桥镇南沟村放眼四望,只见大大小小的群山皆披上了厚厚的绿装。蓝天白云下,硕果累累的苹果园,各色花海美如画,沙地摩托车,连栋温室大棚,油菜花基地……如今的南沟生态示范园,已成为延安人必去的网红打卡地。
“南沟的蜕变,就是从这1060亩矮化密植苹果示范园开始的。”已经在南沟村包村11年的安塞区高桥镇一级主任科员张光红颇为感慨地说,漫山遍野苹果红时,果香在山山峁峁、沟沟坎坎流动,醉煞人的心脾,大家之一次觉得南沟这么美,吸引了大批城里人来旅游体验。
就这样,南沟从一个苹果采摘园,慢慢发展为一个大生态旅游景区。园区内提供就业岗位2 *** 个,真正让南沟村实现了户户有产业、人人有活干、收入有保障。
“坐在门口卖苹果,家家都有小汽车。一到苹果采摘季,我们南沟村娃娃大人齐摘苹果,忙得不亦乐乎。”安塞区高桥镇南沟生态农业示范园员工白兆清说,为了让好苹果卖出好价钱,南沟大力推广果树认养,客户只需花500元,就能获得一棵果树当年的采摘权和管理权。
“我在延 *** 沟有一颗苹果树”的果树认养活动,最早是张光红想出的点子。他认为,认养是采摘的升级,能让果农提前锁定利润,省去好多人工费和运输费,规避一些市场的风险,还能让认养者一年内几次来南沟管理果园、带动消费。
南沟生态农业示范园农艺师吴延生说:“认养名单上,有北京、上海、天津、广州、 *** 等地的客户,还有很多西班牙、德国、新加坡、乌拉圭等20多个国家的国际友人,国内三天之内就能寄到认养者手上。”
南沟生态园区自正式开园以来已累计接待游客150万人次,实现产值9500余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4年的4653元增加到2021年的17500元。
2021年,南沟成为全国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综合实践基地。在劳动教育中,农民成为农艺师,参与中小学劳动教育全过程。高桥镇南沟村果农赵永东说,“在栽果树之前,村上没有产业,就靠种地一直受穷,果树挂果后,我的收入就逐年往上涨,去年我光靠苹果就收入将近12万元, *** 娃娃还来找我拜师,我当上了农艺师,真的感觉苹果改变了我们村的命运。”
如今,南沟村1000多亩山地苹果全部通过了有机认证。张光红说,下一步南沟将开发三年、五年、八年的长期认养模式,配备智慧果园,让认养者在 *** APP上就能实时观看到他所认养的这棵树的管理情况。
而像南沟一样,用苹果产业串联起自身特色的县区越来越多,玩法也越来越进阶多样。
山上花果山,山下米粮川
在南部县区果农致富样本的带动下,陕北北边县区的一些老百姓开始试栽苹果。与水肥条件优越的渭北平原相比,苹果到了陕北一怕冻,二怕旱,三怕冰雹打烂果。
路树国坦言,虽然气候变化给陕北发展山地苹果提供了自然基础和理论上的可能 *** ,但在发展山地苹果上,延安还是非常理 *** 的,是在积累了非常厚实的群众基础和技术基础后,才开始一步一步助推苹果北扩的。
在试种之初,一些老百姓甚至不惜把沟底的好地,腾出来给经济价值更高的果树,但这样的忍痛割爱并没有换来他们所期盼的结果。年年防冻年年冻,冷空气下沉到沟底散不出去,看似更好的耕地却成了苹果的冻灾区,而山上反倒因为海拔高,果树物候期晚,加之风大,冷空气一吹就散,不容易发生冻害。
做生意靠码头,种苹果在地形。苹果园从沟底建到半山腰,再到山顶,陕北老百姓在不断试错中总结经验。在摸索了几年后,陕北的果园越建越高,果树越栽越北。
“现在海拔800米以下的果园基本已经没了,老百姓建园选址的标准已经完全不同于过去了,避风向阳的山顶成了建果园的好地方。”延安市安塞区果树站站长张治海介绍,安塞最北边果园的花期比最南边晚了八天,刚好避开冻灾,经实践检验,花期越晚的果园越不容易受冻。
山上花果山,山下米粮川,坡是绿草坡,沟是 *** 沟,是陕北山地的科学之选。山上果树少挨冻,品质好。山下地肥粮油丰,瓜菜香。反之,果不成,粮难保。在对产业发展规律认识不断更新后,延安的粮果关系越来越和谐。
果农挑选装筐电商订单苹果,从田间地头直接寄往客户手中
当苹果在漫漫北寻路上找到适生土壤后,生态反应出奇的好。延安北部山地土层深厚,苹果发展时间短,土壤未被化肥和 *** 污染,还是洁净的 *** 地。山高风大病虫害少,更高的海拔带来更充足的光照,也更加远离污染源,这让山地苹果着色鲜艳,糖、酸、维生素C等含量增加,果面洁净。
曾经有日本专家听说山地苹果甜度高后,心存疑虑,特意带着测量仪来到延安市宝塔区柳林镇新茂台村,测量后大吃一惊:衡量苹果质量的重要参数可溶 *** 固形物为17.5%,而其他产区的优质苹果,此数值仅有14%。
苹果到陕北山地后,还有一个表现就是果面蜡质层增厚,果实致密、硬度大,耐贮运。而耐贮运 *** 能是苹果实现季产年销、延长货架期、开拓国际市场和提高附加值的重要前提。
据测定,山地苹果采收时的硬度为9.7千克/平方厘米,贮藏5个月后为7.3千克/平方厘米,明显高于其他地区所产的苹果。同等条件下,山地苹果贮藏期比塬区苹果长一两个月。
山地众,能种苹果之地亦众,但适宜种山地苹果的山地却少之又少。“山地苹果只有中国有,而能生产山地苹果的地方很少,虽然河南、甘肃、山西都有,但量少。目前全国还没有形成像陕北这么大种植规模的。”陕西省苹果产业体系首席专家赵政阳认为,陕西最有特色的是山地苹果,陕北是山地苹果更具发展潜力的地区。
(当代陕西)
农高会30年 | “国字号”苹果破茧记年年农高会,届届有不同。细数农高会上琳琅满目的展品,苹果总有一席之位。而说起农高会上的苹果新品种,绕不开陕西省苹果产业体系首席专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赵政阳带领团队选育的“瑞阳”“瑞雪”“瑞香红”“三瑞”系列品种。
近几年,在农高会上大大小小的展位上,但凡种植“三瑞”系列品种的地区,都会把其作为拳头产品展示给参会群众。“三瑞”系列品种也借助农高会平台,受到了广大种植户、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的青睐。
自上世纪80年代我国引进日本红 *** 苹果后,红 *** 逐渐成为我国苹果的之一大主栽品种。长期被一个日本品种占据国内苹果种植更大的面积和市场,赵政阳心里很不是滋味。
赵政阳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让中国人吃上自主培育的“国字号”好苹果。为了这个目标,他一干就是20多年。
从1997年起,赵政阳带领团队开始苹果新品种选育、引进及优质果品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工作,先后选育出“瑞阳”“瑞雪”“瑞香红”等8个苹果新品种,引进推广新品种10余个。
2019年,由赵政阳团队培育的两个优质晚熟苹果新品种“瑞阳”和“瑞雪”正式通过国家审定,成为陕西省首次通过国审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苹果品种。2022年,“瑞香红”通过国家审定。
在第27届杨凌农高会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以1100万元的 *** ,将赵政阳选育的“瑞香红”苹果的苗木生产经营权许可给了木美土里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这也刷新了此前由山东“鲁丽”苹果新品种所创造的1000万元的全国更高纪录。
2019年至今,“三瑞”系列品种目前已在陕西、甘肃、宁夏、山西等十余个苹果主产区推广种植面积已达30万亩以上,因其具有好吃、好看、耐贮、易栽培、抗 *** 强等特点,广受果业种植户和销售方好评,种植户的经济效益节节攀升。
“每年农高会,全国各地群众都会来参会,了解我们的产品,对于我们宣传推广苹果新品种、推广种植新技术作用非常大。此外,我们的种植户、合作社和龙头企业也都会在这里展示成果,农高会搭建的这个双向平台,大大加快了新品种的推广步伐。”赵政阳说。
据赵政阳介绍,随着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三瑞”苹果已经深受果农认可,广受市场欢迎。在今年的农高会上,来自各地的种植大户和 *** 展团将会带着果品、苗木来参展参会,进一步扩大品牌影响力,让“小苹果”催生出乡村振兴富民的“大产业”。
记者:行波
编辑:翁瑞
山东苹果,凭什么是中国苹果之神?不吃山东苹果,你永远不知道苹果有多好吃。
前两天看到一条微博,一位网友开车到烟台姑姑家探亲,临走时,车里被姑姑塞了一整个后备箱的大苹果,几百斤,多到车门关不上:
你以为这是好客山东的自我修养?是齐鲁大地疼小辈儿的优良传统?抑或是中国菜篮子地大物博的无声炫耀?
不,都不是。是这个季节,山东苹果实在是太太太太多了。
山东人对苹果的情感很复杂。
一方面因为物产的丰富,在莱阳梨、烟台樱桃、威海无花果、蒙阴桃子的夹击下,让他们觉得,从小吃到大的苹果好像也没什么特别的。
另一方面,每次听到别人说同样的话,说“苹果好像也没什么特别的”时,又会忍不住炫耀说,我们山东苹果又大又脆又甜,你觉得苹果难吃,那是你没吃过我们山东大苹果!
甜有新疆阿克苏,香有昭通丑苹果,中国苹果产地那么多,山东凭什么如此自信?
别说,在苹果这件事上,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味道、品种还是产量,山东都属于碾压级别。
01
山东人是真能处啊,给你送苹果就是把你当亲人
你可能会说,山东苹果那么厉害,为何一直以来山东朋友送我的都是大樱桃,而不是大苹果?
这时我可能要鼓励你一句:没事,你俩关系还有进步空间,可以再处处!
正如开头的新闻所说,在烟台人心中,只有外地人才会花钱买苹果,本地人,吃各种亲戚送的都吃不过来。
所以如何判断一个烟台人把你当成什么朋友?看他是在夏天送你樱桃,还是冬天送你苹果。
送你樱桃是把你看做很重要的朋友,而送你苹果,纯粹是把你当自家人了。因为苹果,就是他们家常的,只与家人共享的水果。
当你收到苹果后,你的之一反应是大,怎么会有这么大的苹果?大到需要用两个手捧,大到需要两个人分食。
但只有咬下去那一瞬间,你才会知道烟台苹果的本质是脆和甜,那种脆是像山东人一样利落的清脆,那种甜,是像山东姑娘一样的带有韵味的苹果甜。
也因为苹果多,所以吃苹果的 *** 也不仅仅是生吃。在炉子上烤苹果,是山东人冬季的浪漫。
和莱阳的梨一起炖苹果汤,是地大物博的山东水果精华合集。
在自己家烤果脯,虽然电费比苹果贵,但是家里的苹果实在太多了......
02
“中国之一个苹果,烟台苹果”
但山东苹果之所以碾压全国,绝不仅仅是因为好吃。
“中国之一个苹果,烟台苹果。”这句话是2015年,烟台 *** 委托浙江大学出的《烟台苹果品牌战略规划》里,为烟台苹果品牌定下的品牌口号。
其实,这句话说的不完整。
因为2017年,世界著名学术期刊《自然·通讯》 *** 上发表了一项中国团队的研究成果:世界栽培苹果起源于新疆野苹果(塞威氏苹果)。也就是说,中国之一个苹果,来自新疆。
但是烟台 *** 为什么又将“中国之一个苹果”这句话作为口号?
因为新疆野苹果作为原始品种,口感并不是很好,很少作为日常水果来食用。我们现在吃的都是现代栽培苹果,也叫“西洋苹果”,而中国的之一颗西洋苹果,就要从一个不远 *** 来到烟台的传教士倪维斯说起。
19世纪末,烟台开埠,22岁的倪维斯和他的新婚妻子来到烟台,不仅创立了中国之一所女子学校,还引进了美国的16种苹果与烟台本地苹果嫁接。也是因此次嫁接,后续才诞生了中国人十分熟悉的“红香蕉”和“青香蕉”两个品种。自此,脆甜的西洋苹果在烟台这片肥沃的土地上落地生根,也同时拉开了中国人吃苹果的大门。
所以“中国之一个苹果,烟台苹果”的完整版应该是:中国之一个西洋苹果,烟台苹果。
03
你能吃到便宜又好吃的苹果,都要感谢山东人
山东苹果不仅仅只是落地早,山东苹果、甚至中国苹果发展成现在这个样子,更离不开一代代山东人的努力。在繁育出“红香蕉”和“青香蕉”之后,山东苹果开始稳步发展,陆续种植国光、金帅、元帅等苹果,丰富了中国人的苹果选择。
直到一种叫红 *** 的苹果出现,山东苹果才真正开启了它的开挂生涯。
*** 这个品种是日本在1939年,以国光为母本,元帅为父本杂交出的品种,特点是大、红、圆、甜、脆。中国于1966年开始引进 *** 苹果,之后通过嫁接培植,培育出属于中国的红 *** 苹果。红 *** 的引进之路并没有那么顺利,从引进到大规模种植,有将近20年的时间,一直因不开花、不结果、腐烂病等困难而处于停滞状态。但好在,有许多果树专家的努力,让红 *** 成功在山东生根。
在山东成功之后,农业大省山东就开始了造福全国之路,比如在全国之一个建成0.67万公顷红 *** 基地的招远,就在取得成功经验之后,陆续给甘肃、河北、山西等地派出专业技术人员。1984年,给甘肃派出3名专业技术人员,为当地培育红 *** 苗木783万株,为1988年,庆阳地区建成了大西北之一个0.67万公顷红 *** 苹果基地打下基础。仅在1986到1990年间,招远就为全国提供纯正红 *** 苗木4000多万株。
虽然现在苹果产量更高的省份头衔已经易主为陕西,但中国人能吃上这么多、这么便宜的苹果,都要感谢山东人,感谢山东人的成功培育,感谢山东人的无私推广。
04
中国苹果看山东,山东苹果看烟台
山东苹果的厉害之处,也不仅仅在于历史。单说两个数据,就足以见得山东苹果有多能打。
2020年,山东苹果产量为953.63万吨,占山东这个农业大省全省园林水果产量的52.12%,远超梨、大樱桃、桃、葡萄等。同时这个产量也占了全国苹果总产量的21.6%,已有五分之一出头。
虽然这些年山东的种植面积和产量都被陕西超过,但是山东却用陕西41%的苹果树种植面积,种出陕西80%的苹果产量,几乎两倍的单产水平,远高于陕西省。
山东苹果不仅仅是在省内、在国内出名,中国是全球重要的苹果出口国之一,2021年山东苹果出口额完成83407.26万美元,占全国苹果出口总额的58.25%,也就是说,山东虽然只占全国苹果产量的1/5,出口创汇却占了全国创汇总额的近3/5,全国排名之一。
其中位于烟台的栖霞苹果 *** 市场,是 *** 更大的苹果交易中心,这里出口的苹果遍布全球,尤其是东盟,一直是我国苹果出口的主要地区市场。再比如南亚地区的孟加拉国,近年来,我国一直位居孟加拉国苹果进口市场榜首,个别年份占比甚至在七成以上。
而在山东苹果里最为拔尖的,毋庸置疑,一定是烟台苹果。2020年,烟台苹果种植总面积280万亩,总产量606万吨,占全省苹果面积和产量的72%和63%,占全国总面积和总产量的9%和14%。可以说,烟台苹果以一己之力,承包了山东苹果的大半壁 *** 。
但你以为山东苹果就止步于此了?
不是。
山东在创造了“之一个西洋苹果”和“红 *** ”的辉煌之后并没有止步,近几十年间,山东一直在引进欧美、日系苹果种植繁育,比如现在大家耳熟能详的王林、维纳斯、青森等。要知道,在山东大批量种植之前,一箱日本产王林就要好几百,而现在,只需要花不到50元左右,就能吃到同款。
不由得让人感谢山东,把苹果 *** 打下来,让中国人吃到这么便宜,这么好吃的大苹果。(姜姜)
编辑 李佳蓉
陕西洛川:早熟苹果迎丰收 果农田间采摘忙中新网陕西洛川9月1日电 题:陕西洛川:早熟苹果迎丰收 果农田间采摘忙
作者 李一璠 李进
初秋时节,苹果种植大省陕西的数百万亩苹果陆续成熟,该省久负盛名的果乡洛川县的早熟苹果近日集中上市。
图为果农正在采摘苹果。李进 摄
记者走进洛川县永乡镇堡子头村,连片的苹果树郁郁葱葱、枝繁叶茂,空气中弥漫着清甜的果香。果农杜民子家中的苹果园里早就热闹起来,果农们忙着采摘苹果,来来往往、穿梭不断,工人们也一刻不停地进行着选果、装筐。
“这是2016年春季建的一块10亩地的嘎啦示范园,到今年是第八年。今年每亩套袋27000袋,预计能产六七万斤苹果,收入三万元左右。”杜民子介绍道。
图为洛川苹果。李进 摄
在洛川县永乡镇东井村的苹果物流交易市场内亦是热闹非凡,一车车、一筐筐早熟苹果“启程”前往全国各地。
“为保证苹果口感,每年都会根据苹果成熟度适时进行分批采收,今年我种的嘎拉苹果分三批采收,近两天就能全部采收完毕。”正在市场上 *** 苹果的村民李春虎告诉记者,秋天对于洛川县的万千果农来说是更好的季节,今年他套了3万袋的嘎啦苹果,果品较好, *** 可观。
图为果农正在选果。李进 摄
“因洛川苹果口感较好、品质稳定,在市场上备受客户青睐,销路完全不用愁。我常年在洛川收苹果,因为洛川苹果脆甜可口,现在已经收购了30吨的嘎啦,发往市场以后客户反响不错,决定再收60吨的嘎啦。”来自河南的客商史永浩说道,他长期在全国各地收购苹果,今年8月中旬他就来洛川县各乡镇寻找优质苹果,目前他与20多名工人分工协作,在旧县、永乡、槐柏等5个乡镇同时开班装货。
近年来,洛川县坚持把果业作为农业首位产业发展,该县苹果种植面积稳定在53万亩,今年苹果总产量预计112.78万吨,其中以嘎啦为主的早中熟苹果约22.08万吨,晚熟 *** 90.7万吨。目前,早中熟苹果销路顺畅, *** 稳定,销售收入约12亿元。
图为果农正在采摘苹果。李进 摄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强化信息宣传指导工作,收集整理苹果产销的市场信息,指导果农做好后期苹果销售工作;加大外部市场宣传力度,组织县域内果业企业积极参加各类农产品节会,提升洛川苹果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联合相关部门加大洛川苹果品牌保护力度,有力维护好‘洛川苹果’金字招牌。”洛川县苹果营销服务中心副主任王文宏说道。(完)
【编辑: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