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元气森林发布致歉声明《一个迟来的升级》,声明中称在乳茶产品的产品标示和宣传中,没有说明“0蔗糖”与“0糖”的区别,容易引发误解。
元气森林表示,近期已对乳茶产品做了修正升级,即从2月4日起生产的大部分乳茶和3月18日起生产的全部乳茶,包装从原来的“0蔗糖低脂肪”改为“低糖低脂肪”。
在“高糖加速衰老、肥胖”的宣传认知下,“无糖”“0卡”“0脂肪”渐渐成为不少年轻人的追求。元气森林因为主打“无糖饮料”,迅速捕获了众多消费者的心。
事实上,“0蔗糖”并不等于“0糖”。那么,“0蔗糖”与“0糖”的区别是什么?
对此,国家高级食品检验师王思露表示,“无蔗糖”并不 *** “无糖”。一般来看,无蔗糖食品当中虽然没有蔗糖,但其中常会添加结晶果糖、海藻糖、麦芽糖浆等糖类物质,有些糖类物质的热量、升糖效应比蔗糖还要高。
而所谓的“无糖食品”,并不是字面意义上的“没有糖”,只是“不含葡萄糖、蔗糖等食糖”,是添加了甜味剂的“代糖”。按照国家市场监督管理 *** 对食品预包装的相关要求,营养素标注采取四舍五入法则,即固体或液体食品中每100g或100ml的含糖量不高于0.5g时标注为0,也就是我们通常所看到的“无糖”“零糖”食品。
对于元气森林的此次致歉,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 *** 蓬认为,元气森林就是“伪系包装+网红传播方式+打擦边球、吸睛的营销模式”,可以说是一家“互联网+饮料”公司,与普通快消品稳扎稳打,依靠渠道的增长方式不同,元气森林基本上是依靠不断的融资来迅速占领市场。另外国家市场监管 *** 已经明令禁止在饮品、食品上标注零添加、零糖等。而且元气森林所谓的零糖并不是真的零糖,元气森林还是含有代糖。因此元气森林的广告、宣传不仅欺骗欺诈消费者,而且有违规的风险。”
受健康概念之风的影响,不仅仅是元气森林,如今市场上打无糖概念的产品比比皆是。脉动、可口可乐、健力宝、雀巢、娃哈哈、农夫山泉、康师傅等都推出过无糖饮料,一直在市场上广受热捧。
“体重、颜值、健康管理已经贯穿于新生代消费者心中,‘0糖’的口号,在最初可以让品牌从高度同质化的行业中突出重围。可当下缺乏强制 *** 标准,食品标识自然乱象频发。” *** 蓬感慨,“待食品标识规范的正式文件 *** 后,希望打擦边球的忽悠用语被杜绝。”
至于无糖热是否会持续下去?深圳市思其晟公司CEO伍岱麒表示,其实“无糖”饮料是满足人们对“不发胖”的健康需求和口感兼具的这个矛盾的需求,是否能实现这个需求,就要看企业能否采取技术来实现和满足这个问题。“既然潜在需求已经被挖掘,需求还是会存在,只是目前技术能否实现的问题。”
对于其它以无糖为标语的饮品企业甚至代糖企业而言,元气森林事件无疑敲响了一记警钟。“在没有具体细化的规定出来之前,大家还是会去蹭这一块的风口;政策出来之后,大家都会去做整改。当然很多企业也通过此次事件,在未雨绸缪地进行布局。对于‘0糖’‘0脂肪’的宣传而言,元气森林事件有了比较好的一个警示以及震慑作用。” *** 蓬表示。
作者:■本报记者张粲
来源: 中华 *** 时报
为啥那些标着“无糖”的食品却还是可以很甜?来源:北京青年报
随着公众健康意识的提高和营养常识的普及,“吃糖过多不利于健康”的观念深入人心,“少糖”成了健康饮食的基本原则之一。“无糖食品”,也就成了健康饮食的一大方向。
不过,喜欢“甜蜜”是人类天生的口味偏好。很多人在口头上大谈健康,而在行动上却选择甜味。做出“无糖食品”并不难,但“无糖而甜”才是消费者真正的需求。
甜味剂从十九世纪就开始得到应用
十九世纪末,糖精面世以来,“有甜味而不是糖”的甜味剂就一直在批判和质疑中默默地赢得更多的拥趸。一百多年的发展,市场上有了很多种甜味剂——有合成的,有天然的;有甜度极高的,也有 *** 便宜量又足的;有“甜味纯正的”,也有“后味发苦”的……
对于饮料类食品,这些“高甜度、无热量”的甜味剂取得了巨大成功。但是在月饼等烘焙食品中,它们的空间就很有限。原因在于,糖在这些食品中的作用并不仅仅是提供甜味,还负责结合水分、增加稠度,甚至与氨基酸发生美拉德反应等等。高甜度甜味剂只能解决甜的问题,而对这些作用 *** 为力。如果使用它们,这些食品的口感就会大大受影响。
无糖月饼里面的麦芽糖醇到底是什么
近几年“无糖月饼”越来越多,而味道和口感似乎没有受到太大影响。从配料表和营养标签上可以看出,它们的确不含糖,而出现了诸如“麦芽糖醇”的东西。
这个麦芽糖醇,到底是什么东西呢?
在化学上讲,“糖”是指“多羟基的醛或者酮”。醛和酮的特征基团是一个羰基,可以加上一个氢原子而变成“醇”。这样来自于糖的“醇”就被称为“糖醇”。
麦芽糖醇就是麦芽糖加氢还原而得到。在生产中,它是把淀粉水解成麦芽糖浆,然后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与氢气反应,就得到了麦芽糖醇。
催化加氢是个“化学反应”,所以糖醇跟传统的“天然产物”就有了不同的出身;但它们毕竟来源于淀粉,跟糖精、阿斯巴甜、甜蜜素等纯粹的“化学合成产物”也有明显的不同。如果非要给其“天然”还是“合成”的标签,也就会争得不可开交。
麦芽糖醇有甜味,比麦芽糖还要甜一些,不过不如蔗糖那么甜。糖对健康的不利影响,主要源于消化吸收之后引发的胰岛素变化等一系列生理反应。麦芽糖醇被吸收的比例很低,对血糖的影响比蔗糖要小得多,所以美国糖尿病协会指出,糖醇食品对于控制血糖是有利的。它们也不会被口腔中细菌所发酵,也就不会导致 *** 。
除了消化吸收率低,被吸收的糖醇在代谢之后产生的热量也比相同量或者相同甜度的糖要低得多。中国的国家标准规定,糖醇的热量值按“10千焦/克”来计算——这个热量值,稍高于纤维“8千焦/克”,大大低于糖和淀粉的“17千焦/克”。而比较特殊的赤藓糖醇,则是按照0热量来计算。跟糖相比,糖醇在满足人们的口腹之欲时,对于控制体重就会友好一些。
虽然已经不是糖,但是在食物中,它还是能有保水、增稠和填充的作用。这些特 *** ,使得糖醇可以在糕点、冰激凌之类的食品中很好地代替糖。
“糖醇”本身的热量不可忽视
需要强调的是,糖醇并不像其他的那些高效甜味剂一样“无热量”。因为甜度不高,它们在食品中的用量比较大,产生的热量也还是不可忽略的。换句话说,它们在热量和影响血糖方面,只是“比蔗糖要好很多”,而不是“没有影响”。此外,大量食用糖醇可能导致腹泻——好在这个“大量”的数值也确实有点大,对于成年 *** 约是每天90克麦芽糖醇。正常情况下,人们可能也不会吃到这么多。
麦芽糖醇只是糖醇的一种。把不同的糖加氢还原,可以得到不同的糖醇,现在常用的还有木糖醇、山梨糖醇、甘露糖醇、赤藓糖醇等等。跟麦芽糖醇一样,它们不会导致 *** ,对血糖的影响很小,相同甜度下热量比糖要少得多,摄入量过高可能导致腹泻。不过不同的糖醇在具体特 *** 上有所不同,比如木糖醇的甜度比蔗糖还要高一些,而“安全摄入量”要低一些, *** 推荐控制量是每天50克,而儿童是每天20克——这个量也不算少,但如果不加以节制的吃,也还是可能超过的。
只要买非油炸、非转基因、无反式脂肪酸就高枕无忧?都是伪健康
很多人都知道油炸食品不健康,
于是,商家另辟蹊径大打“非油炸,更健康”的旗号,
推出一系列所谓的“非油炸”食物,效果也是棒棒哒
不少人一度以为非油炸=健康
敞开肚皮吃多少都没事
然而,事实打脸的速度简直堪比光速
所谓的健康也只是伪健康
类似这样的事不胜枚举
日常生活中,还有多少伪健康的事在欺骗你呢?
张老师来给您细数一二
那些日常生活中的伪健康
1.无反式脂肪酸的饼干点心
反式脂肪酸是所有含有反式双键的不饱和脂肪酸的总称,分为人工合成与自然合成两种。对机体多不饱和脂肪酸代谢的干扰、对血脂和脂蛋白的影响及对胎儿生长发育的抑 *** 用。
虽然研究证明反式脂肪酸会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和肥胖,但所有脂肪都有令人长胖的能力,特别是富含饱和脂肪酸的油脂,如果多吃,同样会肥胖、血脂升高。
2.非转基因食用油
转基因油是指移动大豆、菜籽的基因并加以改变,制造出具备新特征的油。
非转基因油是指通过自然方式正常培育出的大豆、菜籽榨出的油。
二者在功能上并没有什么差别,只是上 *** 上有所区别,转基因油对 *** 的伤害尚未明确。
凡是油脂,脂肪含量都高达99.9%。无论是不是转基因的烹调油脂,在增加食物热量、令人长胖方面差异都不大。
3.无添加蔗糖麦片
市面上很多宣称“无添加蔗糖”甚至“无糖”的麦片只是“麦芽糖浆”替代蔗糖做成的产品,或者是糊精+甜味剂的组合。
市面上的很多“无添加蔗糖麦片”在升高血糖方面比蔗糖只会更猛,而营养素含量方面也完全没有任何健康优势。
4.天然健康果蔬干
以果蔬种类多闻名的云南,对于果蔬的吃法可是超级多的,想怎么吃就怎么吃。吃不完的新鲜蔬果怎么办,当然是做成美味的果蔬 *** ,好吃还营养,重点是纯天然的,非常健康。
但不少果蔬干其实是低温油炸产品。在油炸的过程中,使水分蒸发,同时油脂渗入到食品中,所以在降低含水量而使食品干燥的同时,也会大幅度提高脂肪含量。
5.非油炸食品
油炸食品不健康,几乎每个人都知道。于是商家便推出“非油炸食品”,还大肆鼓吹“非油炸更健康”。
果然,一大堆人信以为真,争相购买“非油炸”食品。不止如此,还敞开肚皮大吃特吃,开心的时候吃,不开心的时候也吃......根本停不下来。
“油炸”与“非油炸”是指两种不同的加工工艺,即使是通过焙烤方式加工的食品,依然需要在表面涂些油。
所以与油炸食品相比,非油炸食品的含油量并不少。非油炸食物≠低油无油。
来源:半月谈
时下,高糖摄入的危害日益引发关注,无糖食品成为食品界新宠。然而,在商家宣传之下,大众对无糖食品的认知存在误区。
无糖食品,食界新宠
在位于重庆渝北区金开大道的一家超市内,一组货架上整齐摆放着无糖饼干、无糖燕麦片、无糖芝麻糊等食品,货架旁的指示牌清楚标明 “无糖食品专区”。
工作人员指着食品包装上的“无糖”“0糖”“不含糖”字样向记者强调:“无糖食品,就是没有添加任何糖分的食品。”
“没查过,无糖应该是完全不含糖吧。”汪先生从今年3月开始减肥,每晚只吃无糖燕麦片,目前体重还没有明显变化,但他依然坚持购买无糖食品。
记者随机走访6家大型综合超市,这些超市都设有无糖食品专区。其中,销量更高的无糖可乐甚至独自成区,“无糖,畅享美味”的广告语远远就能望见。
“这是给家里患糖尿病的老人买的,糖尿病人要控制血糖,我们只能选无糖食品了。”正在超市挑选无糖饼干的戴 *** 说,家中老人每3到5天就能吃完一包无糖饼干,因为“无糖”,子 *** 就放心让老人食用。
无糖食品,当真“无糖”?
无糖并非“零含糖”。记者查询相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发现,只要固体或液体食品中每100克或100毫升的含糖量不高于0.5克,就可以标注为无糖食品。这意味着,希望严格控制糖分摄入的无糖食品消费者,吃这类食品如果缺乏节制,或许事与愿违。
业内人士指出,无糖食品长期食用同样会增加能量摄入,反而容易引起肥胖。值得注意的是,无糖食品尤其无糖饮料中往往不缺 *** ,容易让人“上瘾”。
“我越来越喜欢吃甜的,别人觉得很甜的食物在我嘴里就是刚刚好的甜度。”食用代糖食品一年多的贾女士说。
“无蔗糖”不等于无糖。记者拿了一袋无蔗糖沙琪玛询问超市的销售人员,该销售人员认为,无蔗糖就是无糖的意思,二者没有区别。
但稍一查看配料表便明白,这种沙琪玛的主要原料是麦芽糖浆,麦芽糖也属于糖类。“无蔗糖”仅意味着不添加蔗糖,但完全可以添加葡萄糖、麦芽糖等糖类,不能等同于“无糖”。
无糖可能有代糖。在几款无糖酸奶的配料表中,记者虽未发现糖类,却发现了木糖醇、三聚蔗糖等代糖的名字。专业人士解释,无糖食品虽不能加入蔗糖和来自淀粉水解物的糖,但必须含有相应于糖的替代物,一般采用糖醇或低聚糖等不升高血糖的甜味剂。须引起注意的是,代糖不易吸收,摄入过多易引发腹痛、腹泻。
无糖食品,谨慎食用
该如何食用无糖食品?专家概括了一句话——只能少量食用聊以满足口感,食用的同时应相应减少主食。
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营养科医师朱文艺认为,眼下不少商家宣传“无糖食品”简单夸张,这种 *** 倾向要尽快纠正,消费者也应对无糖食品常识有所了解,免遭误导。
“我喝粥时会食用无糖食品,一般一周两次,一次25克左右。”蒋女士修读过食品安全与健康课程,知道无糖食品中含有少量糖分,会精确计算其中的糖分含量,绝不多吃。
业内人士建议,在挑选无糖食品时,认真查看食物成分表,优先选择含有低聚糖和糖醇的产品,尽量少选择含有“阿斯巴甜”“甜蜜素”“安塞蜜”等甜味剂的产品。
“不能盲目追求无糖食品,要了解其中的原理。”蒋女士说,如一些无糖饼干虽不含糖,但淀粉含量大得惊人,淀粉进入胃肠道后很快分解为葡萄糖,会提升血糖。
朱文艺表示,近年来号称可以“控糖减脂”的食品层出不穷,但控糖没有捷径:“糖尿病患者和减肥人士应该控制总的食物摄入量,多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少吃水果,不喝饮料,适当运动,才是最有效控糖的 *** 。”
来源:《半月谈》2022年第12期
半月谈记者:陈渡归 赵宇飞 | 编辑:范钟秀
想控糖,无糖食品莫乱尝时下,高糖摄入的危害日益引发关注,无糖食品成为食品界新宠。然而,在商家宣传之下,大众对无糖食品的认知存在误区。
无糖食品,食界新宠
在位于重庆渝北区金开大道的一家超市内,一组货架上整齐摆放着无糖饼干、无糖燕麦片、无糖芝麻糊等食品,货架旁的指示牌清楚标明 “无糖食品专区”。
工作人员指着食品包装上的“无糖”“0糖”“不含糖”字样向记者强调:“无糖食品,就是没有添加任何糖分的食品。”
“没查过,无糖应该是完全不含糖吧。”汪先生从今年3月开始减肥,每晚只吃无糖燕麦片,目前体重还没有明显变化,但他依然坚持购买无糖食品。
记者随机走访6家大型综合超市,这些超市都设有无糖食品专区。其中,销量更高的无糖可乐甚至独自成区,“无糖,畅享美味”的广告语远远就能望见。
“这是给家里患糖尿病的老人买的,糖尿病人要控制血糖,我们只能选无糖食品了。”正在超市挑选无糖饼干的戴 *** 说,家中老人每3到5天就能吃完一包无糖饼干,因为“无糖”,子 *** 就放心让老人食用。
无糖食品,当真“无糖”?
无糖并非“零含糖”。记者查询相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发现,只要固体或液体食品中每100克或100毫升的含糖量不高于0.5克,就可以标注为无糖食品。这意味着,希望严格控制糖分摄入的无糖食品消费者,吃这类食品如果缺乏节制,或许事与愿违。
业内人士指出,无糖食品长期食用同样会增加能量摄入,反而容易引起肥胖。值得注意的是,无糖食品尤其无糖饮料中往往不缺 *** ,容易让人“上瘾”。
“我越来越喜欢吃甜的,别人觉得很甜的食物在我嘴里就是刚刚好的甜度。”食用代糖食品一年多的贾女士说。
“无蔗糖”不等于无糖。记者拿了一袋无蔗糖沙琪玛询问超市的销售人员,该销售人员认为,无蔗糖就是无糖的意思,二者没有区别。
但稍一查看配料表便明白,这种沙琪玛的主要原料是麦芽糖浆,麦芽糖也属于糖类。“无蔗糖”仅意味着不添加蔗糖,但完全可以添加葡萄糖、麦芽糖等糖类,不能等同于“无糖”。
无糖可能有代糖。在几款无糖酸奶的配料表中,记者虽未发现糖类,却发现了木糖醇、三聚蔗糖等代糖的名字。专业人士解释,无糖食品虽不能加入蔗糖和来自淀粉水解物的糖,但必须含有相应于糖的替代物,一般采用糖醇或低聚糖等不升高血糖的甜味剂。须引起注意的是,代糖不易吸收,摄入过多易引发腹痛、腹泻。
无糖食品,谨慎食用
该如何食用无糖食品?专家概括了一句话——只能少量食用聊以满足口感,食用的同时应相应减少主食。
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营养科医师朱文艺认为,眼下不少商家宣传“无糖食品”简单夸张,这种 *** 倾向要尽快纠正,消费者也应对无糖食品常识有所了解,免遭误导。
“我喝粥时会食用无糖食品,一般一周两次,一次25克左右。”蒋女士修读过食品安全与健康课程,知道无糖食品中含有少量糖分,会精确计算其中的糖分含量,绝不多吃。
业内人士建议,在挑选无糖食品时,认真查看食物成分表,优先选择含有低聚糖和糖醇的产品,尽量少选择含有“阿斯巴甜”“甜蜜素”“安塞蜜”等甜味剂的产品。
“不能盲目追求无糖食品,要了解其中的原理。”蒋女士说,如一些无糖饼干虽不含糖,但淀粉含量大得惊人,淀粉进入胃肠道后很快分解为葡萄糖,会提升血糖。
朱文艺表示,近年来号称可以“控糖减脂”的食品层出不穷,但控糖没有捷径:“糖尿病患者和减肥人士应该控制总的食物摄入量,多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少吃水果,不喝饮料,适当运动,才是最有效控糖的 *** 。”
来源:半月谈
麦芽糖醇VS木糖醇有啥不同?哪种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麦芽糖在古代叫饴糖,是一种来源于淀粉的糖类,它的出现其实很有科技含量,麦芽糖是碳水化合物的一种由含淀粉酶的麦芽作用于淀粉而制,得用作营养剂也供配制,培养基用,是一种中国传统怀教的小零食。
麦芽糖是淀粉糖、原糖精等大分子多糖类物质,在淀粉酶催化下,主要的水解产物,在经麦芽糖酶催化,被分解成两个葡萄糖分子,麦芽糖是时用饴糖的主要成分,这就是以淀粉为原料,麦芽糖也叫关东糖,有些粘牙、但很有嚼头,在麦芽中的淀粉酶作用下,可得含麦芽糖为主的产物。
01
什么是麦芽糖醇?
麦芽糖醇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具有保健功效的食品中的一种原料,具有独特的功能 *** ,产品有液体状态和结晶状态,两种都是以麦芽糖作为原料,氢化后而成的麦芽糖,含量达到60%以上的纯制品。
麦芽糖是由米、大麦的粮食,经发酵制成的糖类食品,因此吃起来麦芽糖口感比较好,有很多人都比较爱吃麦芽糖,同时麦芽糖 *** 味与水溶解后,会化成葡萄糖,很容易被 *** 吸收。
所以大家选择麦芽糖和补充能量,这时葡萄糖在 *** 内转化为血糖,也因此麦芽糖血糖生成指数很高,属于高指数食物,麦芽糖醇在体内是难以消化的,麦芽糖醇又叫氢化麦芽糖,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糖味食品加工中的新型甜味剂。
麦芽糖醇的甜度约为蔗糖的0.9倍,甜度较高,但几乎完全不会被唾液小肠膜酶,胃液等吸收分解,麦芽糖醇被摄入体内后,约10%会在小肠内被分解吸收,其余的90%会在大肠细菌的作用下被分解。
麦芽糖醇是一种可以被糖尿病病人食用的甜味剂,由于难以吸收,所以几乎不会对 *** 的血糖值产生影响,但是在计算糖尿病病人的每日允许摄入糖量时,必须将麦芽糖醇计算在内。
02
麦芽糖醇VS木糖醇有啥不同?哪种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
1、定义不同:麦芽糖醇是一种新型的功能 *** 甜味剂,由于其具有低热量,非 *** *** 、难消化, *** 促进钙的吸收等多种生理特 *** ,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木糖醇原产于芬兰,是从白桦树,橡树,玉米芯,甘蔗渣等植物原料中提取出来的一种天然甜味剂,在自然界中木糖醇的分布范围很广,广泛存在于各种水果、蔬菜、谷类之中,但含量很低。
2、 *** 能不同:麦芽糖醇的甜度为蔗糖的85%~95%,具有耐热 *** ,耐酸 *** ,保湿 *** 和非发酵 *** 等特点,基本上不起美拉德反应,在体内不被消化吸收,热值仅为蔗糖的5%,不会使血糖升高、不会增加胆固醇,为疗效食品的理想甜味剂。
木糖醇甜度与蔗糖相当溶水时,可吸收大量热量是所有糖醇甜味剂中热量值更大的一种,所以以固体形式食用时,会在口中产生愉快的清凉感,木糖醇不制取,且有防 *** 的作用,代谢不受胰岛素调节,在 *** 内代谢完全,热值为16.72kJ/g,可作为糖尿病人的热能源。
3、用途不同:麦芽糖醇用于糖果、巧克力的生产,由于麦芽糖醇的风味口感好,具有良好的保湿 *** 和非结晶 *** ,可用来制造各种糖果,包括发泡的棉花糖、硬糖,透明软糖等。
木糖醇可代替糖,按正常生产需要用于糕点、饮料当中,实际生产中,木糖醇可作为甜味剂、润滑剂使用, *** 需要有褐变的糕点师,可添加少许果糖,木糖醇能抑制酵母的生长和发酵活 *** ,所以不适宜用于发酵食品。
03
木糖醇和麦芽糖醇哪种适合糖尿病来服用?
糖尿病患者是可以吃木糖醇和麦芽糖醇的,但是糖尿病患者一般不建议吃果糖,葡萄糖,蔗糖等单糖或者双糖类的食物,因为进食后会使血糖快速升高,不利于血糖的控制。
木糖醇不经过胰岛素代谢,所以糖尿病患者可以进食麦芽糖醇属于低热量的甜味剂,所以糖尿病患者也可以禁食,除此以外,FDA还批准5种无营养 *** 的甜味剂,包括乙酰磺胺酸钾、阿斯巴甜、纽甜、糖精、三氯蔗糖。
减肥豆浆粉,说无糖却有糖?一人食豆浆破壁机,现打现喝才更香你一定听过这样一句话:想要减肥,首先就要断糖。
那么断糖为啥能够减肥呢?这是因为当糖分摄入过多后,多余的糖分会在3天左右的时间转变成中 *** 脂肪,当糖分持续堆积后,就会导致脂肪堆积,让你越来越胖。因此对于减肥的人来说,糖分是大敌。
大美人范冰冰就多次安利过自己的断糖减肥法,用这个 *** ,她真的瘦了下来!
因为大家的健康意识在不断提高,市面上也出现了不少“无糖食品”,就比如很适合减肥期间饮用的豆浆粉。
豆浆本身热量很低,它里面的大豆蛋白能够促进 *** 基础代谢,加快脂肪燃烧,同时还利尿利汗去水肿,里面的不饱和脂肪酸还能够促进脂质代谢,阻碍皮下脂肪堆积,是很不错的减肥饮品。
薄荷热量建议
但很遗憾的是,有些豆浆粉虽然号称“无糖”,但其实它含有 *** 糖。
有博主盘点了市面上9种比较常见的豆浆粉,发现其中2款无糖豆浆粉,说了无糖却有糖!
这9款豆浆粉中,维*和永*豆浆粉中是伪无糖豆浆粉,里面虽然没有添加蔗糖,但是含有 *** 糖——麦芽糖浆,它和果葡糖浆都是减肥大敌,个个比蔗糖有过之而无不及。
所以,你以为的无糖,有可能只是无蔗糖而已~
其它7种豆浆粉虽然是无糖的,但口感远远比不上现磨的。
比如小练之前买过的冰*豆浆粉,闻着很香喝着没啥味,而且很难泡开。我个人偏爱口感醇厚的豆浆,香香浓浓的,喝一口,感觉一整天都充满了干劲,非常幸福!
早餐店也有现磨豆浆,但不少都加了糖,喝着也不放心。想喝卫生又无糖的现磨豆浆,不如买个豆浆机!
说到豆浆机,我就忍不住想要夸夸我自己正在用的mokkom全自动破壁豆浆机,耐看颜值高,便携静音,一键清理超省心,关键是无需提前泡豆,打出来的豆浆醇厚香浓,无需过滤直接喝!
在一众豆浆机中,我之一眼就看中它了,带点灰调的粉色十分耐看,机身设计简单大方,线条流畅,摆在餐桌上,感觉自己生活品质都提高了。
豆浆机,光好看有啥用,最重要的还是其功能 *** !它不单单是豆浆机,还是迷你破壁机,搭载千元级别破壁机高级配置,不管是黄豆、黑豆还是什么豆,都可以轻松打成汁!
内里使用食品接触级别的304不锈钢材质,经久耐用,不易生锈。
无机头一体化设计,4叶立体刀片藏在内胆里,转速高达27200 转/分钟,而普通豆浆机的转速只有13500转/min,动力足足是普通豆浆机的2倍!
按下按钮后,外面风平浪静,内里豆子和刀片之间正在激烈碰撞,瞬间被刀片粉碎。这样打出来的豆浆,无需过滤就已经足够丝滑绵密,连挑剔的小孩子也嚷着要喝~
虽然它的转速很快,但搭载了直流纯铜电机的mokkom,运行时声音低至69db,不会打扰你学习工作,睡眠质量好的朋友,甚至听不到声音!
另外3条立体扰流筋让搅拌更加充分,保证整杯豆浆从上到下细腻均匀,口感更好!
破壁机高级配置使之与普通豆浆机区分开来。使用前无需提前泡豆,23分钟即可打好一杯醇厚香浓的豆浆。350ml容量适中,1-2人喝不浪费!
除了豆浆,我有时还会用它来打果汁,草莓、梨、香蕉、番茄,你想吃的水果都可以放进去,再加入牛奶/酸奶,不到2分钟就能做好一杯饮品店里二十块的果饮,健康又划算!
家里有小宝宝的还可以用它来做辅食,把各种豆子小米放进去,25分钟左右就能打出一杯粘稠细腻的五谷糊糊了,养胃又好吃。
豆浆机最怕难清洗,为此它配置了一键清洗功能,将清水倒进去后按下清洗按钮即可,担心清洁不干净还可以用它送的刷子手动清理!(反正我是没刷过~)
为了保证它的安全 *** ,mokkom在细节上很用心,没对准没关盖机器不会启动,豆浆打好后无需开盖直接倒,防止粗心大意的人贸然开盖被蒸汽烫伤,非常人 *** 化的设计哦~
mokkom全自动破壁豆浆机=豆浆机+辅食机+榨汁机+破壁机,我买的时候还是399,现在换季优惠只需299就能到手,也太便宜了吧,给我盘它!点击下方商品卡购买↓↓↓
自从用了它,我基本天天早上都会来一杯豆浆,因为足够醇厚,不加糖就已经很好喝了,爱喝豆浆以及减肥的你真的很需要一个!
始于颜值,终于内里。mokkom全自动破壁豆浆机,让你减肥期间喝到真正无糖又醇厚的新鲜豆浆~(分享一个食谱,拿走不谢!)
半月谈丨想控糖,无糖食品莫乱尝想控糖,无糖食品莫乱尝
半月谈记者 陈渡归 赵宇飞
时下,高糖摄入的危害日益引发关注,无糖食品成为食品界新宠。然而,在商家宣传之下,大众对无糖食品的认知存在误区。
无糖食品,食界新宠
在位于重庆渝北区金开大道的一家超市内,一组货架上整齐摆放着无糖饼干、无糖燕麦片、无糖芝麻糊等食品,货架旁的指示牌清楚标明 “无糖食品专区”。
工作人员指着食品包装上的“无糖”“0糖”“不含糖”字样向记者强调:“无糖食品,就是没有添加任何糖分的食品。”
“没查过,无糖应该是完全不含糖吧。”汪先生从今年3月开始减肥,每晚只吃无糖燕麦片,目前体重还没有明显变化,但他依然坚持购买无糖食品。
记者随机走访6家大型综合超市,这些超市都设有无糖食品专区。其中,销量更高的无糖可乐甚至独自成区,“无糖,畅享美味”的广告语远远就能望见。
“这是给家里患糖尿病的老人买的,糖尿病人要控制血糖,我们只能选无糖食品了。”正在超市挑选无糖饼干的戴 *** 说,家中老人每3到5天就能吃完一包无糖饼干,因为“无糖”,子 *** 就放心让老人食用。
无糖食品,当真“无糖”?
无糖并非“零含糖”。记者查询相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发现,只要固体或液体食品中每100克或100毫升的含糖量不高于0.5克,就可以标注为无糖食品。这意味着,希望严格控制糖分摄入的无糖食品消费者,吃这类食品如果缺乏节制,或许事与愿违。
业内人士指出,无糖食品长期食用同样会增加能量摄入,反而容易引起肥胖。值得注意的是,无糖食品尤其无糖饮料中往往不缺 *** ,容易让人“上瘾”。
“我越来越喜欢吃甜的,别人觉得很甜的食物在我嘴里就是刚刚好的甜度。”食用代糖食品一年多的贾女士说。
“无蔗糖”不等于无糖。记者拿了一袋无蔗糖沙琪玛询问超市的销售人员,该销售人员认为,无蔗糖就是无糖的意思,二者没有区别。
但稍一查看配料表便明白,这种沙琪玛的主要原料是麦芽糖浆,麦芽糖也属于糖类。“无蔗糖”仅意味着不添加蔗糖,但完全可以添加葡萄糖、麦芽糖等糖类,不能等同于“无糖”。
无糖可能有代糖。在几款无糖酸奶的配料表中,记者虽未发现糖类,却发现了木糖醇、三聚蔗糖等代糖的名字。专业人士解释,无糖食品虽不能加入蔗糖和来自淀粉水解物的糖,但必须含有相应于糖的替代物,一般采用糖醇或低聚糖等不升高血糖的甜味剂。须引起注意的是,代糖不易吸收,摄入过多易引发腹痛、腹泻。
无糖食品,谨慎食用
该如何食用无糖食品?专家概括了一句话——只能少量食用聊以满足口感,食用的同时应相应减少主食。
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营养科医师朱文艺认为,眼下不少商家宣传“无糖食品”简单夸张,这种 *** 倾向要尽快纠正,消费者也应对无糖食品常识有所了解,免遭误导。
“我喝粥时会食用无糖食品,一般一周两次,一次25克左右。”蒋女士修读过食品安全与健康课程,知道无糖食品中含有少量糖分,会精确计算其中的糖分含量,绝不多吃。
业内人士建议,在挑选无糖食品时,认真查看食物成分表,优先选择含有低聚糖和糖醇的产品,尽量少选择含有“阿斯巴甜”“甜蜜素”“安塞蜜”等甜味剂的产品。
“不能盲目追求无糖食品,要了解其中的原理。”蒋女士说,如一些无糖饼干虽不含糖,但淀粉含量大得惊人,淀粉进入胃肠道后很快分解为葡萄糖,会提升血糖。
朱文艺表示,近年来号称可以“控糖减脂”的食品层出不穷,但控糖没有捷径:“糖尿病患者和减肥人士应该控制总的食物摄入量,多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少吃水果,不喝饮料,适当运动,才是最有效控糖的 *** 。”
(刊于《半月谈》2022年第12期)
纯忽悠!警惕那些“食品”健康新概念无反式脂肪酸饼干和点心
虽然研究证明反式脂肪酸会促进心脑血管疾病和肥胖,但所有脂肪都有令人长胖的能力,特别是富含饱和脂肪酸的油脂,如果多吃,同样会肥胖、血脂升高。
非转基因食用油
凡是油脂,都是除了脂肪和维生素e之外几乎不含其他营养素的东西,而且脂肪含量都高达99.9%。无论是不是转基因的烹调油脂,在增加食物热量、令人长胖方面差异都不大。
无添加蔗糖麦片
市面上很多号称“无添加蔗糖”甚至“无糖”的麦片只是“麦芽糖浆”替代蔗糖做成的产品,或者是糊精+甜味剂的组合,在升高血糖方面比蔗糖只会更猛,而营养素含量方面也完全没有任何健康优势。
天然健康果蔬干
综合果蔬干实际上是低温油炸产品。在油炸的过程中,让水分沸腾而除去,同时油脂渗入到食品当中,所以在降低含水量而使食品干燥的同时,也会大幅度提高脂肪含量。
儿童专用食品
很多食品上标明“儿童”二字,什么儿童酱油、儿童牛奶之类。其实国家并没有相关的儿童型食品的标准要求,此类产品除了瓶子小了点,在营养方面几乎没发现任何优势。
抗霾食物
从营养学角度说,没有“抗雾霾食物”一说,任何一种食物都无法清除或者减轻空气中的粉尘污染物对肺的影响,所谓的“抗PM2.5食物”“抗雾霾食品”,不过是噱头而已。
竹炭食品
商家宣传的排毒养颜的功效其实只是个噱头,竹炭实际是不能够被 *** 吸收的,到不了血液更到不了身体其他组织,排毒功效无从说起。
富氧弱碱 *** 水
所谓的富氧水只是通过一些手技术手段增加了水中氧气的含量,到底对 *** 有多大益处,没有权威证据证明。氧气是把 *** 剑,吸入氧气需要把握度,过度呼吸对 *** 并无益处。
粗粮饼干
很多“粗粮饼干”只是在精细米面中加入麦麸,其中的膳食纤维含量很少。对于多数人来说含3%的粗纤维食品就很扎嗓子了。粗而不糙的原因无非就是油脂在里面起到润滑作用。
非油炸食物
“油炸”与“非油炸”是指两种不同的加工工艺,即使是通过焙烤方式加工的食品,依然需要在表面涂些油,所以与油炸食品相比,非油炸食品的总能量相差并不大,非油炸食物=低油无油。
细谈麦芽糖浆麦芽糖浆
麦芽糖浆
麦芽糖是由两个葡萄糖基通过α-1,4-葡糖基连接而成的二糖。它具有温和的甜度,其甜度不到蔗糖的一半;良好的热稳定 *** ,熬糖温度可达160℃;较强的保湿 *** ;较低的热量等。这些独特的功能,令麦芽糖以各种形式在食品和医 *** 领域广泛应用,特别是在食品工业上,如酿酒、烘焙、果蔬加工、软饮料等。
麦芽糖的生产历史悠久,早在古代,人们就已经学会利用大麦芽和大米熬制麦芽糖了。近年来随着酶制剂行业的不断发展,新型酶制剂的大量涌现,使麦芽糖的生产水平大幅度提高,而且提高了产品品质。近来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GB/T 2347—1997也被GB/T 20883—2007代替。实际上旧标准GB/T 2347—1997只是麦芽饴糖的标准,其中只有DE、DS和熬糖温度等;按产品形态,分液体、粉末和结晶,同时包含感官、理化和卫生指标等指标。
GB/T 20883—2007标准中,以麦芽糖的含量来分类:麦芽糖饴(<50%)、麦芽糖浆(≥50%)、高麦芽糖浆(≥70%)和结晶麦芽糖(≥95%)。熬糖温度,前三者分别要求不低于115℃、140℃和150℃。详细信息见下表。
麦芽糖理化要求
除了标准中提到的麦芽糖DP2,表中给出了葡萄糖(DP1)和长链糖的范围。
麦芽糖浆的分类(按含量) %
下面来谈谈酶制剂在这三大类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应用。
麦芽糖浆的生产?
01生产高麦芽糖浆的关键环节包括依产品中麦芽糖的含量来选择酶的种类、决定反应底物的浓度、是否需要两次 *** 、液化和糖化反应的时间以及过程的染菌控制等。
① 麦芽糖酶的选择
生产高麦芽糖浆可以选择真菌淀粉酶,也可以选择β-淀粉酶。由于作用方式的不同,所产生的麦芽糖浆在组分上有所差异。真菌淀粉酶是一种内切酶,在产生麦芽糖的同时,会有少量的葡萄糖产生。而β-淀粉酶是一种外切酶,它水解糊精是有序地成对切下,所以在产生麦芽糖的同时,很少会产生葡萄糖,但有界限糊精产生。
生产普通的麦芽糖浆,选择两种酶都是可以的,麦芽糖的质量不会有太大的差别。但如果生产麦芽糖含量更高的糖浆,还是选择β-淀粉酶更好,如果配合普鲁兰酶则麦芽糖含量更高。
② 液化过程的控制
液化过程是麦芽糖生产的起始和重要一环,是糖化的基础,因此,对液化过程应该给予高度的重视,它将影响到麦芽糖的质量。
液化酶应该选择新型的低钙、低pH值的高效耐高温α-淀粉酶,如诺维信公司的Supra系列、lphera系列或者杰能科公司的GC262 SP等。新型高效能高温淀粉酶 *** 能优越、稳定 *** 好、 *** 作容易控制、生产过程平稳、受pH等工艺参数波动的影响小,特别是在夏季温度高时,浸泡及磨浆过程淀粉易发酸,调浆过程pH很难控制,如果使用普通高温淀粉酶,液化很难控制,液化效果往往不理想,酶的消耗量也很大。对于一段液化工艺来说, *** 温度往往偏高,这对酶的热稳定 *** 也造成一定影响,使用新型淀粉酶就可以满足工艺的要求。麦芽糖的糖化pH一般控制在5.0~5.5,使用新型高温淀粉酶可以将液化pH值控制在6.0以下,接近糖化pH,可以减少酸碱的用量,给麦芽糖的精制减轻负担。因此,对麦芽糖生产企业来说,选择好液化酶将会给生产带来许多好处,对控制整个生产成本有很大帮助。
液化过程的典型工艺条件如下:
pH优化值:5.5~5.8;
*** 温度优化值:105~108℃;
底物浓度:30%~35%DS(对绝干淀粉而言,超高麦芽糖浆干物在25%左右);
钙离子:视原料和当地水质的硬度而定,可不添加;
加酶量:0.03%~0.06%(对原料DS);
连续 *** 液化:105~108℃,5~7min;
闪蒸后95℃以上维持90~120min;
液化DE:10%~15%,碘试验呈棕红色。
液化DE与麦芽糖的含量关系很大,随着液化水解程度的提高,DE值不断升高,糊精的分子量变得越来越小,这对麦芽糖的糖化来说,意味着产生葡萄糖的概率变大,相应地导致麦芽糖含量降低,也会增加酶水解液化淀粉的难度。
因此,制定和控制适宜的液化工艺十分重要。液化DE值过低,黏度过大,碘试验反应不易合格, *** 作困难;而DE值过高,往往会降低最终麦芽糖的含量。因此液化DE值与 *** 作、设备、技术等诸因素有关。一般来说,液化DE值越低,所产生的麦芽糖含量越高。DE值的高低可以通过控制加酶量、 *** 温度、液化维持时间以及液化方式等因素来调节。
为了控制好液化DE值,在液化结束后尽可能通过各种途径进行灭酶很重要。灭酶的 *** 有很多,对于耐高温α-淀粉酶来说,最常用的 *** 是采用高温灭酶和向下调节pH。有厂家在高温维持90~120min后,进行二次 *** ,也就是通过一次液化以后,使液化淀粉达到所要求DE值后,即进行二次 *** ,温度在125~130℃,再进行闪蒸。高温灭酶可以将耐高温淀粉酶的活力全部杀灭,可以消除残余酶活对糖化的干扰。通过高温作用也可进一步将极少量难溶 *** 淀粉继续补充糊化和液化。
③ 糖化方式的选择
糖化方式的选择包括许多方面,例如糖化罐的设计、加酶方式、糖化时间的控制、加酶量的确定等。如今,许多工厂从降低设备造价的角度考虑,糖化罐省掉了搅拌装置,采取罐外循环的方式进行料液混合。由于工厂担心糖化时经常循环会将已凝聚的蛋白质打碎,影响后面的过滤,所以在糖化的中后期不再进行循环。这样做的缺点是酶制剂只能在糖化开始时一次 *** 加入,而许多工厂为了降低麦芽糖酶的用量,会添加少量的糖化酶。如果糖化酶在糖化将要结束时加入,当然对最终麦芽糖的含量没有影响,但是如果在开始时和麦芽糖酶一起加入,就会干扰麦芽糖酶的作用。两种酶竞争的结果是麦芽糖的含量降低,而葡萄糖的含量升高。
麦芽糖的糖化虽然没有像葡萄糖那样有明显的可逆反应和复合反应,但是在糖化过程中染菌的概率却大大提高了。因此,要合理地控制麦芽糖的糖化时间,不要将糖化时间安排得过长。一般普通麦芽糖浆的糖化时间控制在12h以内,而高麦芽糖浆和超高麦芽糖浆的糖化时间更好在24h左右,最长也不要超过48h。根据糖化时间确定合理的加酶量,配合少量的普鲁兰酶可以帮助麦芽糖酶更好地水解糊精,可以有效缩短糖化时间。另外,温度控制也很重要,一般应控制在55~60℃的范围内,但乳酸菌等杂菌在55~58℃的条件下易繁殖,生产上常将温度控制在58~60℃的范围内。
④ 如何控制染菌
麦芽糖在糖化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是染菌问题。由于pH接近中 *** ,加上糖化温度还没有达到巴斯德消毒的温度,所以一些较为耐热和耐酸的微生物可以生长,如嗜热的乳酸杆菌。这些菌在糖化时消耗掉已经产生的糖,大量生长繁殖,并且大量产酸,使糖化的pH值很快下降到酶的有效范围以外,使酶无 *** 常发挥作用,对麦芽糖的生产危害很大。
要控制杂菌的污染,除了做好消毒灭菌工作外,还应该从改变糖化的工艺条件出发,适当升高糖化温度或降低糖化pH值,以抑制杂菌的生长。β-淀粉酶的热稳定高于真菌淀粉酶,有效pH值范围也较宽,因此选择β-淀粉酶糖化是一个好的办法。如果生产成本允许,采用溶菌酶防止杂菌污染也是有效的。必要时,要缩短糖化时间,尽可能在糖化大面积发生杂菌污染之前结束糖化。
下面来说说不同麦芽糖浆的生产工艺。
02
普通麦芽糖浆 普通麦芽糖浆的典型组成见下表。
普通麦芽糖浆的典型组成
普通麦芽糖浆的糖分组成
55℃,pH 5.5,
DS 32%,液化DE 9.3
这种普通麦芽糖浆的麦芽糖含量不高,使用一种麦芽糖糖化酶就可以生产,一般多使用真菌淀粉酶进行糖化。真菌淀粉酶(EC 3.2.1.1,α-D-葡聚糖水解酶)源自米曲霉,可以迅速水解胶凝淀粉,任意切断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α-1,4-葡糖苷键,产生可溶 *** 糊精以及少量的葡萄糖与麦芽糖。如果用此酶水解反应时间过长,就会产生含较高麦芽糖以及少量葡萄糖的糖浆。该酶也能水解麦芽三糖,产生葡萄糖和麦芽糖。
真菌淀粉酶对淀粉的水解度在40%~50%,因此产生的麦芽糖一般在50%左右。一般工厂在糖化过程中控制糖化DE值达到45%~48%,即可结束糖化反应。也有工厂在DE值达到45%后,添加少量糖化酶,使DE值达到50%以上。糖化温度控制在55~58℃,适当提高糖化温度可以抑制杂菌的污染,但是不要超过60℃,否则会影响真菌淀粉酶的热稳定 *** ,导致酶活力下降。糖化pH控制在5.0~5.5之间,选择耐酸型的高温淀粉酶,控制液化pH值低一些,可以省略糖化时再调节pH值的麻烦。糖化时间控制在12h以内,太长会增加染菌的危险。终止糖化反应可通过升温到80℃,并维持10~20min,或降低pH值低于4,使CLARASE L失去活力停止继续反应。
03
高麦芽糖浆 高麦芽糖浆的典型组成见下表。
高麦芽糖浆的典型组成
真菌淀粉酶,由于是内切酶,因此选择 *** 不是太高,在产生大量麦芽糖的时候,由于其也可以水解麦芽三糖,所以也同时产生一定量的葡萄糖,从而影响到麦芽糖含量的进一进一步提高。因此要生产更高含量的麦芽糖,就要选择水解方式与真菌淀粉酶有所不同的酶,以降低葡萄糖的含量,通常选择从植物来源的选择 *** 高的外切β-淀粉酶。
β-淀粉酶(1,4-α-D-葡萄糖麦芽水解酶,EC3.2.1.2)是由大豆、大麦麦芽、麸皮及其他来源中提取的,以大麦β-淀粉酶更好。β-淀粉酶是一种外切酶,它能够从液化淀粉的非还原 *** 末端依次切断α-1,4-葡糖苷键,产生一个双糖(麦芽糖),但遇到淀粉的支点(α-1,6-葡糖苷键)水解即停止,所以会残留较多的β-极限糊精,葡萄糖少于1%。
从图可以看出,生产高麦芽糖浆单独使用β-淀粉酶,麦芽糖的含量不会超过60%,必须配合普鲁兰酶的作用来打开支点,使β-淀粉酶继续作用。普鲁兰酶(E C 3.2.1.41)是一种脱支酶,催化支链淀粉和糊精中的α-1,6-D-葡糖苷键产生包含α-1,4-键的线 *** 低聚糖。普鲁兰酶通常与糖化酶及β-淀粉酶共同使用来生产高葡萄糖浆和高麦芽糖浆。
大麦β-淀粉酶添加量对麦芽糖生产的影响0.1L/t BBA;0.3L/t BBA;0.9L/t BBA;2.70L/t BBA条件:55℃,DS 32%,pH 5.0
β-淀粉酶和普鲁兰酶的最适温度非常匹配,都可以在60℃下进行糖化,如果要抑制杂菌污染,糖化温度可以提高到62℃。在糖化pH上,普鲁兰酶更耐酸一些,最适pH比β-淀粉酶低一些,所以,使用这两种酶糖化时,pH值控制在5.0~5.2比较合适。
04
超高麦芽糖浆(>75%麦芽糖) 超高麦芽糖浆的典型组成见表。
超高麦芽糖浆的典型组成
据预测,世界上对超高麦芽糖浆(>80%麦芽糖)的需求将会大大增加。含麦芽糖60%及葡萄糖少于1%的高麦芽糖浆,可只用大麦β-淀粉酶(OPTIMALT BBA)来制得。β-淀粉酶既不能水解,也不能超越支链淀粉的α-1,6-D-葡糖键。如果添加脱支酶,如普鲁兰酶(E C 3.2.1.41)和异淀粉酶(E C 3.2.1.68),就有可能生产含70%~90%的麦芽糖浆。添加麦芽三糖酶的话,更高可以达到98%的麦芽糖浆。由酶法得到麦芽糖浆的麦芽糖量还取决于反应条件,如干物量、液化DE值及酶添加量等。进一步可纯化到95%以上,通常使用的纯化 *** 有碳色谱、溶剂沉淀、膜分离及模拟移动床。
采用酶法生产超高麦芽糖浆时,对淀粉液化程度的控制非常关键,它直接影响到最终麦芽糖含量的高低。β-淀粉酶是一种外切酶,它能依次从直链淀粉的非还原 *** 末端切下双糖(麦芽糖)。理论上,如果直链淀粉是由偶数个葡萄糖单元组成,则切下的都是双糖,不产生单糖(葡萄糖)。同样,如果直链淀粉是由奇数个葡萄糖单元组成,则将产生一个单糖。
可以想象,如果淀粉链的长度越长,则切下的单糖的概率就越少,反之,切下单糖的可能 *** 就越大。
因此,控制淀粉的液化程度,就是要使淀粉链的长度控制在尽可能低的合理范围,使糖化最终产物中的葡萄糖含量尽可能地降低,也就能够产生更多的麦芽糖。
在实际生产中,选择 *** 能优良的高压 *** 器,适当提高 *** 温度,控制好酶的添加量和整个液化过程的时间,将DE值更好控制在3%~5%之间,这些都是生产控制的关键。由于液化的DE值偏低会使淀粉黏度增加,当 *** 到一定温度后,淀粉会因为凝沉作用而产生老化现象,造成糊化淀粉非还原 *** 再结晶,影响β-淀粉酶的水解效果。因此,淀粉乳的浓度可适当降低。液化后的灭酶也同样重要,否则,残余的淀粉酶会在糖化时增加葡萄糖的含量,从而降低麦芽糖的含量。残余淀粉酶对DP2形成的影响见图。
残余淀粉酶活力对麦芽糖产率的影响
综上所述,这里给出不同类型的麦芽糖浆的生产 *** 。
酶与 *** 作参数对麦芽糖浆糖谱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