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包装食品”已成为消费者日常生活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市场上琳琅满目的预包装食品,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预包装食品”标签的习惯呢?会不会看食品标签呢?
一、预包装食品是什么?
预先定量包装或者 *** 在包装材料和容器中的食品,包括预先定量包装以及预先定量 *** 在包装材料和容器中并且在一定量限范围内具有统一的质量或体积标识的食品。
二、食品标签是什么?
食品包装上的文字、图形、符号及一切说明物。
三、预包装食品标签十要素
参照GB7718-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预包装食品标签必须包括:
①食品名称
②生产者和(或)经销者的名称
③配料表
④ *** 和 ***
⑤净含量和规格
⑥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⑦贮存条件
⑧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
⑨产品标准代号
⑩其他需要标示的内容
前9项要素是预包装食品标签必须标示的,第10项要素是根据相关食品类别的要求必须标示的。如:转基因食品必须标示“转基因”,特殊膳食类食品必须标示“营养成分”等。
四、食品标签里的门道
1、食品名称
食品名称应标示在食品标签的醒目位置,清晰地反映食品的真实属 *** 。很多商家往往将表示食品真实属 *** 的汉字的字号标记的很小,让消费者产生混淆。此时,消费者就要关注一下产品配料表。
2、配料表
各种配料应按制造或加工食品时加入量的递减顺序一一排列;加入量不超过2%的配料可以不按递减顺序排列,也就是说之一个成分就是其主要成分。
3、净含量
顾客挑选同类产品,要想获得更大的 *** 价比,不仅要看包装的大小,更要看产品的净含量。
4、生产日期
生产日期是大家在挑选商品时,更先查看的内容,一定要挑选保质期内的食品。
5、储存条件
储存条件就是告诉消费者要如何保存食品,只有在包装中标示的储存条件下保存食品,才能保证食品的质量。(刘学涛)
小心食品标签里的那些“坑”!全麦面包里没有全麦?蟹 *** 里没有蟹肉?“无糖饮料”里也有糖?今天就来扒一扒,食品标签里的那些“坑”。
“小麦面包”伪装成“全麦面包”
全麦、全谷物面包在市场上走红后,就有商家钻起了空子。例如,某品牌山型全麦吐司,配料表中只有小麦,没有全麦,而包装上却赫然写着“全麦面包”,实际上还是“小麦面包”这样的精制谷物。消费者如何避免买到这样的“伪全谷物食品”呢?最重要的是仔细看配料表,列在之一位的食材必须是全谷类,如“全麦粉”(建议选择全麦粉含量>50%的产品)、“黑全麦粉”、“全玉米”等字样。按照国家法规要求,加工食品的各种原辅料和食品添加剂都必须在配料表中标示并按递减顺序一一排列(加入量少于2%的配料除外),即加入量更大的配料应当排在之一位,加入量少的配料排在后面。即使食品包装上写着“全麦面包”“五谷杂粮”“粗粮饼干”等字样,也并不一定是全谷物食品。包装上的产品名称不一定与配料表相符,消费者在选购时要仔细甄别。
某品牌“全麦吐司”配料表中只有小麦粉,没有全麦粉。
“蟹 *** ”里没蟹肉
绝大多数蟹 *** 、龙虾丸等产品的配料表显示,其中并不含螃蟹肉、龙虾肉。其主要成分是鱼肉糜和淀粉,有些还加入了大豆蛋白或蛋清,通过调味,呈现出螃蟹、龙虾等口味。而且即便使用鱼肉糜 *** ,也有品质区别。
某品牌“蟹棒”配料表中是鱼糜、淀粉等。
当产品风味仅来自所使用的食用香精香料时,就需用“XX味”来命名,严格来说,这类产品应该称为“蟹肉风味棒”“龙虾风味丸”。目前,国家有关部门已要求生产企业更准确地为这类产品命名,包括将“蟹 *** ”更新为“蟹味棒”“蟹味柳”,“龙虾丸”更新为“仿龙虾风味鱼丸”等,市场上有部分产品已更名。同理,仅使用草莓香精但是没有草莓成分的蛋糕,食品名称仅能标注为“草莓味蛋糕”,而不能标注为“草莓蛋糕”。消费者看到类似产品时,一定要仔细查看配料表中是否出现了相关原料。
目前已有商家将“蟹 *** ”更名为“蟹味棒”。
“无糖饮料”不是真无糖
无糖饮料里往往只是没有蔗糖,而不是真的没有糖。例如,在某款广受年轻人青睐的饮料包装上,印有“0糖0脂0卡”的字样,但其配料表中却清楚标明含有赤藓糖醇和三氯蔗糖。该饮料正是用代糖来替代传统糖类,并不是真正的无糖。如糖精、阿斯巴甜、安赛蜜、三氯蔗糖等都叫做“代糖”,在食品和饮料中被广泛用于替代蔗糖、葡萄糖、果糖等传统甜味剂。而大多数甜味剂不止比蔗糖更甜,还有可能干扰胰岛素的分泌。想获得健康需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自觉远离甜食,用甜味剂来代替蔗糖只不过是自欺欺人。
“无糖饮料”里没有蔗糖,但有代糖。
“含乳饮料”不是“乳制品”而是“饮料”
市场上五花八门的牛奶味饮料、活 *** 乳酸菌饮品、酸奶冻干块等“含乳饮料”都是饮料,而不是真正的乳制品。虽然配料表中含有发酵乳、乳清粉、脱脂奶粉、乳杆菌、双歧杆菌等配料,但“含乳饮料”的本质是饮料,不是乳制品,不可与牛奶、酸奶相比。
某品牌“酸奶冻干块”也是饮料,而不是乳制品。
含乳饮料执行的是国家标准GB/T 21732;而牛奶的执行标准是GB 19 *** 5;酸奶的执行标准则是GB 19302。此外牛奶和酸奶还有以Q打头的行业标准等。细心一点的消费者,可以通过查看包装上的执行标准来区分含乳饮料和真正的乳制品。
看到“反式脂肪”要多检查
反式脂肪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氢化/部分氢化”“人造黄油/酥油”“人造奶油”“代可可脂”“植脂末”都是反式脂肪的别名。
“植脂末”是一种反式脂肪。
“代可可脂”也是反式脂肪。
可有些食品包装上明明配料表 *** 现了上述原料,但在营养成分表上的反式脂肪一栏却标注为0。这是因为目前植物油氢化工艺不断改善,氢化油中反式脂肪酸的含量也在逐步降低,一些完全氢化的植物油中反式脂肪酸含量几乎检测不出来,因此,部分预包装食品中虽然使用了氢化油,但反式脂肪酸含量很低,甚至为“0”。国家标准规定,如果100克食品中的反式脂肪酸含量低于0.3克,可以标示为“0”或“0.0”。敢标“0”,是食品企业为消费者做出的承诺,但到底有没有反式脂肪?有多少反式脂肪?还需要市场监管局的抽检和老百姓的口碑来检验。
因此,配料表中但凡出现上述原料,购买时就要多留个心眼。不仅要检查配料表还要检查营养成分表,查看是否含有反式脂肪。消费者应尽量从正规渠道选购大企业的产品,避免被广告和营销忽悠买错产品。
栏目主编:任翀 文字编辑:任翀 题图来源:图虫 *** 编辑:笪曦
来源:作者:白璐
食品标签与营养标签的含义不管是以前还是现在我们对于吃的东西,总是格外的上心,对食品的保质期和营养成分也是非常的关心的。所以呢就诞生出了食品标签和营养标签。这样呢我们在购买食品的时候就可以清楚的知道食品的营养成分含有那些了。
食品营养标签包括:营养成分、营养信息或营养声明和健康声明, 它是显示食品组成成分,食品的特征和 *** 能,向消费者传递食品营养信息的主要手段,也是向公众进行营养教育,指导选择健康膳食的一个指南。
近年来,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商品流通的日益国际化,食品营养标签的内容和形式在进行公平交易:引导、促进消费、保护消费者的权益和身体健康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食物标签从以保护消费者免受经济损失为主, 逐渐过渡到以保护消费者免于健康损害的危险因素为主。食品标签“营养化”“健康化”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一种追求和趋势, 也标志着食品工业现代化和人类的文明进步。
小提示:
一般 *** 的食品标签和营养标签都是使用标签 *** 软件进行设计和 *** 的。在标签 *** 软件中批量 *** 食品标签的步骤可以参考文章:自己如何 *** 生鲜食品标签;在标签 *** 软件中怎么将 *** 好营养标签进行打印,可以参考文章:标签软件如何打印食品的营养成分表。
从某种意义上面来说的话食品标签就是食品的一张“ *** ”,是向消费者提供食物营养特 *** 的一种描述,我们可以根据食品标签来了解食品的营养成分和营养特 *** ,相关营养知识的重要途径。
综上所述就是食品标签的意义了。标签 *** 软件完全满足了 *** 食品标签的要求,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下载软件动手设计。
小心!食品标签里的那些“坑”你知道吗?
很多人爱吃的鸡蛋面,其实里面没有鸡蛋!
火遍全网的燕麦奶,其实里面没有牛奶!
……
这些背后全是食品标签里的“秘密”!
什么是食品标签
食品标签是向消费者传递信息,展示食品特征和 *** 能的一种形式。根据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7718-2011)中的定义,食品标签是指食品包装上的文字、图形、符号及一切说明物。
食品标签主要包含哪些要素
一般标示的内容主要有食品名称、配料表、净含量和规格、生产者和(或)经销者的名称、 *** 和 *** 、生产日期、保质期、储存条件、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产品标准代号等;推荐标示的内容主要有食用 *** 、致敏物质等。
小心食品标签里的那些“坑”
鸡蛋面里并没有鸡蛋,目前市场上绝大多数销售的鸡蛋面,实际添加的 *** 全蛋粉,而非鲜鸡蛋。
“含乳饮料”是“饮料”不是“乳制品”。
“素肉”不是“肉制品”,大部分是豆制品。
无蔗糖食品不等于无糖,“无糖”不是“0糖”,例如无蔗糖黑芝麻糊往往是添加了果糖。
非油炸食品≠能量低,诸如薯片、锅巴、方便面等非油炸食品,往往都是淋上油烤的。
日本豆腐≠豆腐,日本虽然声称是“豆腐”,但大多数产品并不存在大豆成分。
“果蔬汁”和“果蔬汁饮料”质量指标不同。
虾片里没有虾。虾片又称玉片,传统生产 *** 是用虾汁加淀粉制成。市面上大多数虾片、虾条属于油炸膨化食品,其主要原料是小麦粉加上各种虾味调料。
多数蟹味棒里没有螃蟹,其大多属于海洋仿生食品,也就是“人造食品”。蟹味棒的主要成分是鱼肉糜和淀粉,有些还加入了大豆蛋白或蛋清。
燕麦奶里没有牛奶。市面上的燕麦奶其外包装大多印有植物蛋白饮料、谷物饮料、燕麦谷物浓浆等字样,且配料表排在前两位的为水和燕麦或燕麦浓浆,所以是以水和燕麦为主要原料的纯植物蛋白饮料。
如何通过食品标签,辨识出有利于健康的食品
1、看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了解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以免买到过期的食物。
2、看食品名称:
例如蛋糕,当产品风味仅来自于所使用的食用香精香料时,就需用“XX味”来命名,如仅使用草莓香精但是没有使用草莓成分的蛋糕,食品名称仅能标注为“草莓味蛋糕”,不能标注为“草莓蛋糕”。
3、看配料表:
按照国家法规要求,加工食品的各种原辅料和食品添加剂都必须在配料表中标示并按递减顺序一一排列(加入量少于2%的配料除外),即加入量更大的配料应当排在之一位,加入量少的配料排在后面。例如,市面上很多全麦面包、粗粮饼干等食品,其主要配料是小麦粉和植物油,之后才是全麦粉。大家在选购时一定要仔细查看!
4、看营养成分表:
即“营养标签”,也就是我们常说的“1+4”:1指能量;4指的是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钠这4种营养素。
这里需要特别关注“钠”,《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指出,成年人每天摄入食盐不超过5克。长期盐(钠含量)摄入超标,不仅会增加高血压风险,还会对心脏、 *** 、心血管等身体健康方面产生不利影响。
5、看过敏原信息:对少数过敏体质的人群来说,如误食含有过敏成分的食品,可能引起严重过敏反应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在选购食品时,一定不要忘记看配料表中是否含有可能引起过敏的物质。
注意以上信息,不仅可以避免买错产品,也能避免被广告和营销忽悠,选到有利于健康的食品!
一分钟看懂食品标签!新技能get起来进入超市后
面对琳琅满目的预包装食品
你是如何选择的?
是看谁的包装好看?
还是就选择知名品牌?
让我们一起读懂食品标签
让自己吃得安全
吃得营养,吃得健康!
01
什么是食品标签?
根据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7718-2011)(下称GB 7718-2011)的定义,食品标签是指“食品包装上的文字、图形、符号及一切说明物”,食品标签的主要用途是向消费者提供食品的组成、特征等各种相关信息,包括与食品安全和营养相关的信息。
02
食品标签应当标示哪些信息?
根据GB7718-2011的要求,食品标签主要应当标示以下基本信息:食品名称、配料表、净含量和规格、生产者和(或)经营者的名称、 *** 和 *** 、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贮存条件、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产品标准代号等。
通过这些信息的标识,可以告知消费者所购食品与食品安全有关的信息,如配料表可以帮助消费者清楚自己所吃的食物由哪些配料构成,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可以提醒消费者所购食品的食用期限,贮存条件可以帮助消费者掌握正确的食品保藏方式,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也很重要,可以帮助消费者了解该食品是否是合法生产的。
03
什么是营养标签?
食品除了按照GB 7718-2011标示以上基本信息,有的食品还应当向消费者提供该食品与营养有关的信息和特 *** ,这就是营养标签。
为了加强对营养标签的监督管理,国家卫生健康委(原国家 *** )发布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 28050-2011)(下称GB 28050-2011)。
04
营养标签应当标示哪些信息?
营养标签主要标示两类与食品营养有关的信息:
一是营养成分表,是标有食品营养成分名称、含量和占营养素参考值(NRV)百分 *** 规范 *** 表格。如下表所示。
营养成分表
项目 | 每100ml | NRV% |
能量 | 284kJ | 3% |
蛋白质 | 3.1g | 5% |
脂肪 | 3.7g | 6% |
碳水化合物 | 4.8g | 2% |
钠 | 62mg | 3% |
二是营养声称和营养成分功能声称。营养声称是对食品营养特 *** 的描述和声明,如能量水平、蛋白质含量水平;营养成分功能声称是对营养成分生理功能等作用的描述,如说“钙有助于骨骼和牙齿更健康”,这就属于营养成分功能声称。
05
营养标签中必须要标示出来的营养物质有哪些?
我们现在看到的营养成分表中,“1+4”不能少。这里说的“1+4”是指营养成分表中必须要标示的一些内容。
“1”指的是能量,在食品营养标签必须要标食品的能量值,以及占能量NRV的百分比。“4”是指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钠等四个核心营养素的含量以及分别占每个核心营养素NRV的百分比。这四个核心营养素与 *** 健康密切相关,摄入过少可造成营养 *** ,影响生长发育和身体健康,但若长期摄入过量,则易引致肥胖、高血压等慢 *** 疾病的发生。
06
什么是NRV?如何看懂和使用NRV?
营养素参考值(NRV)是一组专用于营养标签中,表示一天中应摄入的营养素量的参考值,通过计算预包装食品中所含的营养素量占营养素参考值的比值,可以了解该营养素能够满足每天需要的程度,以利于膳食搭配,促进膳食平衡。
以脂肪为例,比如某一个食品,营养成分表中的脂肪含量为30克/100克,这里的“30克”对于我们来说是高了还是低了,消费者无法知道,但如果用NRV%来表示,则很好理解。吃100克这种食品,大概能满足我们一天所需脂肪的50%,其他含脂肪多的食物就不要多吃,或者这种食品少吃,保证每日食物营养成分的摄入平衡。
07
营养标签中营养成分标示“低”、“高”、“富含”的依据是什么?
营养标签可以对食品中能量和营养成分的含量水平高低进行含量声称,当含量水平超过或低于设置的参考值时,即可以使用“含有”、“高”、“低”或“无”等进行标示,例如“高钙奶粉”,“无糖”、“低钠”、“富含维生素C”等食品。此时消费者可以根据这些营养标签信息合理选择适合自身健康需要的食品。
08
哪些食品可以不标示营养标签?
根据GB 28050-2011规定,有些预包装食品可以被豁免强制标识营养标签:
一是食品的营养素含量波动大的,如生鲜食品;
二是包装小,不能满足营养标签内容的,如包装总表面积≤100cm2或更大表面面积≤20cm2的预包装食品;
三是食用量小、对机体营养素的摄入贡献较小的预包装食品,如饮料酒类、包装饮用水、每日食用量≤10g或10mL的。
但符合以上条件的预包装食品,如果有以下情形,则应当按照GB 28050-2011的要求,强制标注营养标签:例如,企业自愿选择标识营养标签的;标签中有任何营养信息(如“蛋白质≥3.3%”等)的;或标签中有营养声称或营养成分功能声称的。
09
标签和营养标签的作用
当消费者选择和购买食品时,标签和营养标签起到很大的作用,之一是保障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当你购买食物时,不仅知道它的生产日期、生产厂家等信息,也了解了所含有的成分有哪些,由此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科学合理选择食品。
第二是指导消费者合理选择食品,比如糖尿病人在选择食物时,可以参考营养标签中糖、碳水化合物等指标,选择含糖低或无糖的食品;而高血压病人要特别关注“钠”的含量,可以选择标示“低钠”的食品。
你看懂了吗?
转发周知!
来源:健康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食品司(版权归原创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江苏城市频道
读懂食品标签,做个明明白白的“吃货”5月15日-21日迎来了第八届全民营养周,今年营养周的传播主题是“会烹会选,会看标签”,标识图形为一辆载满各种食物的购物车,传递了营养健康的消费理念。
今天,我院营养科结合本届营养周的主题分享几个有关食品标签的小知识,教您读懂标签,选购健康食物,做个明明白白的“吃货”。
什么是食品标签?
食品标签指的是食品包装上的文字、图形、符号及一切说明物,其中与营养密切相关的包括产品类型、配料表、适用人群、营养成分表等信息,购买食品时,我们要注意阅读这些内容,帮助比较和选择更适合自己的食物。
怎样阅读食品标签?
1. 看产品类型
产品类型是国家许可的规范名称,能够反映食物的真实本质,所有预包装食品都必须标注,例如在选购酸奶时,若产品类型是“含乳饮料”,那么这款产品并不是酸奶而是饮料,进一步查看配料表会发现排在之一位的往往并不是生牛乳而是水,因此营养价值大打折扣,产品类型是“发酵乳”或“酸牛乳”才是我们真正想要的酸奶。
2. 看配料表
产品类型帮助我们确定了选购食物的大致方向,而配料表是了解食品的主要原料、鉴别食品组成的最重要途径。配料表一般按照“用料量递减”的原则,按配料用量高低依次列出食品原料、辅料、食品添加剂等。例如在选购全麦面包时,要确保排在配料表之一位的是“全麦粉”而不是“小麦粉”,千万不要被华丽外包装上的商品名称迷惑喔。
通过查看食品配料,那些含有对健康有害成分的食物我们也要避免或尽量少吃,例如过量摄入反式脂肪酸可升高低密度脂蛋白,从而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反式脂肪酸一般会以“氢化植物油”“精炼植物油”“植物奶油”“植物黄油”“人造奶油”“人造黄油”“植脂末”“起酥油”等名称出现在配料表里。
又比如一些产品声称不含蔗糖,但配料表里会有“果葡糖浆”,这种甜味剂由于 *** 低廉且甜度高,受到许多商家的青睐,但过量摄入可增加肥胖、脂肪肝、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的风险,因此含有这种原料食物我们也要尽量避开。
另外,配料表越短,往往 *** 食品的加工程度越低,虽然按照国家规定的品种和剂量使用食品添加剂是安全的,但是从健康角度考虑,我们更鼓励大家选择接近天然的食物。
3. 看营养成分表
营养成分表是营养标签的核心部分,一般是在一个表格里,由项目(包括能量及营养素)、每100g/100mL或每份食物可食部分营养素含量、NRV%三列组成。根据我国《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项目必须遵循“1+4”的标准,其中“1”是指项目中的能量,“4”指的是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钠这4种营养素含量。“NRV%”是营养素参考值%的英文缩写,可以理解为每100g或100mL或每份食物提供的能量和营养素占健康成年人每日所需的百分比。
营养成分表可以帮助我们选择高蛋白、低能量密度、低糖、低脂、低钠的健康食品。例如在挑选酸奶时,建议优选蛋白质含量高于2.9g/100g,同时碳水化合物含量低于12g/100g的产品。
再比如某品牌薯片每份30g含脂肪10.1g,占到健康 *** 每天脂肪推荐摄入量的17%,那么吃掉一整盒100g薯片就相当于摄入了全天脂肪需要量的一半,而蛋白质仅占到全天推荐量的6%左右,这种高脂肪低蛋白的食物显然是不推荐的。
概括地说,在等量食物的前提下,建议肥胖人群选择能量NRV%更低的食物,糖尿病人群选择碳水化合物NRV%更低的食物,血脂异常人群选择脂肪NRV%更低的食物,高血压和肾功能异常人群选择钠NRV%更低的食物,一般钠超过30%NRV的食物建议少购买。
4. 利用营养声称选购食品
营养标签上的营养声称包括含量声称和比较声称两部分,这些声称要符合相关法规要求,并不是随便做的。例如,当糖含量≤5g/100g(固体)或100mL(液体)才能够声称“低糖”;与同类食物比较钠含量减少25%以上才可以声称“减少钠(盐)”。部分含量声称的举例如下表所示。作为消费者,我们可以利用如高钙、低脂、无糖、与同类食品相比增加了膳食纤维,或减少了盐用量等营养声称选择更加健康的食品。
营养成分含量声称举例
掌握了以上几点小知识,相信您在面对食品标签的时候不再感到迷茫,并逐步养成标签阅读的好习惯,借助标签信息挑选出更加健康的食物,将合理膳食的理念更好地融入生活中。
参考资料
1. 中国营养学会.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
2. GB28050-2011, 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
作者简介:
文、图:梁玉竹(营养科)
审稿:王云
食品标签标识标注内容应清晰准确为督促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加强食品相关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国家市场监管 *** 近日发布《食品相关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暂行办法》,自2023年3月1日起施行。
办法对食品生产全过程监督检查 *** 做了有针对 *** 地补充完善,建立涵盖生产、贮存、包装等关键环节食品产品生产全过程控制 *** 。要求生产者建立原辅料管理、生产关键点控制、出厂检验控制、形成相应的记录等管理措施;要求生产者实现食品相关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保证从原辅料和添加剂采购到产品销售所有环节均可进行有效控制,及时排查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风险隐患。
市场监管 *** 质量监督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对企业和监管层面的要求应该以“四个最严”为主线,全面贯彻落实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强化涵盖生产、销售、贮存、包装等关键环节的食品相关产品生产全过程控制。
办法还对食品产品的标签标识提出严格的规范要求,要求食品生产者名称、 *** 、 *** 等标注内容要清晰、真实、准确,不得欺骗、误导消费者,要便于消费者根据生产者的情况进行选择,出现问题时方便消费者联系,方便监管者实施有效监管。比如,保质期可以反映食品相关产品的安全程度;材质、产品标准代号是反映安全 *** 特 *** 的全方位的安全要求;法律法规或者食品安全标准规定标明的其他事项是强制 *** 要求,必须进行标明等。(记者万静)
来源: 法治日报
扩散!教你如何快速读懂食品标签,科学选购健康食品!*** 源于广西疾控
在追求健康的时代,人们对食品安全越来越重视。而作为普通的消费者,面对商场里琳琅满目的预包装食品,如何选购到放心、安全、健康且适合自己的食品,已然成为消费者广泛关注的问题。其实只要学会读懂食品标签,并养成看食品标签的习惯,就能做个聪明的选购人。
那么日常选购食品
如何快速读懂食品标签呢
别着急
我们接着来看
01
查看食品标签标识内容是否齐全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7718-2011)要求,直接向消费者提供的预包装食品标签标示应包括食品名称、配料表、净含量和规格、生产者和 (或)经销者的名称、 *** 和 *** 、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贮存条件、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产品标准代号及其他需要标示的内容。
*** 源于新华社
02
查看配料表标注
食品的营养价值,本质上取决于它的原料及其比例,配料表包含食品众多关键信息。《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7718-2011)规定:各种配料应按制造或加工食品时加入量的递减顺序一一排列;加入量不超过 2%的配料可以不按递减顺序排列。
例如:你看到一份酸奶主要配料表写着生牛乳、白砂糖、乳清蛋 *** ……证明它含量更大的原料是生牛乳,其次是白砂糖。
*** 源于中国检疫科学院
03
查看营养成分表
预包装食品应当在标签上强制标示四种营养成分和能量(“4+1”)含量值及其占营养素参考值(NRV)百分比,“4”是指核心营养素,即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钠,“1”是指能量。“营养素参考值%(NRV%)”表示食品中所含营养成分占全天应摄入量的百分比。
*** 源于中国检疫科学院
营养成分表是用来帮助消费者合理选择食品、均衡饮食,从而降低多种慢病风险。在阅读时一定要注意营养成分含量值是按照每100克(毫升)食物给出的,还是按每份食物给出的。对着营养成分表,可以拿起计算器来算一算。先看看一个包装或一份食品的重量,然后和营养成分表中的含量数据相乘,就可以知道吃了这种食品后,我们究竟摄入了多少能量和营养成分以及其占营养素参考值的百分比。
举个例子:如果一袋100毫升牛奶营养成分表中蛋白质的NRV是100%(每100毫升),就说明喝完这100毫升牛奶,我一天的蛋白质摄入就满足了。
食品标签是消费者
对本食品了解的一个重要渠道
是引导、指导消费者选购
既健康又安全的食品的指向标
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
养成看食品标签的习惯
能根据自身的需求
更好的科学选购食品
也不会被一些广告噱头欺骗
来源: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评价所、广西疾控
经常误导消费者的12种食品标签,你中招没?食品包装上的文字、图形等说明物,可能是厂商最常用的误导 *** 小花招之一。当你在超市里放下一盒普通食品,转而拿起另一个标有“无脂肪”或“全天然”的盒子时,你可能已经上当了。
按规定,食品标签上不得出现错误的、引起误解的或欺骗 *** 的描述或介绍,但厂商经常打出漂亮的擦边球。毕竟,消费者对食品标签存有不少误解。
下面列出了12种最常见和更具误导 *** 的字眼,以供大家参考。
“全天然”
不要被这个词愚弄,它并不意味着其中所有东西都来自大自然。“全天然”是商家推出的宣传用语,并非国家权威机构的认证标志。像美国食品 *** 品管理局就完全没有给“全天然”下过具体定义,只要食品中添加的着色剂、人工香料或合成物质是合格的,食品制造商就不会惹来麻烦。
一些标注‘全天然’的产品里有高果糖玉米糖浆,而食品制造商会争辩说,它们都是玉米里的成分,是健康的。这可不正确。
杂粮
喜欢购买健康面包和饼干的消费者,会比较留意标签上是否写着“全麦”“100%全麦”。全麦比精制粮食含有更多的纤维和其他营养成分,因为粮食在精制过程中被去掉的部分,很多对健康有益。不过,并不是所有颜色较深的面包、饼干都意味着健康。它们中有些是用焦糖着色的,并非全部由全麦 *** ,比高度精制的白面包优质不到哪儿去。真正的全麦面包中有很多小粒麦麸,肉眼就能看到,口感粗糙。
如果遇上口感细腻的“杂粮”面包,你就得看看成分表上更多的内容了。
未添加糖分
对特殊人群来说,这个标签很有意义。比如需要特殊饮食的糖尿病患者,就会优先选择这类产品。但是这并不 *** 没有糖。包括水果、牛奶、谷物和蔬菜在内的食品中天然就有糖分,因此,就算这些商品中没有人为添加糖分,它们仍含有天然糖。
另外,不加糖的产品中仍可能有其他玄机,比如含有麦芽糊精。这种碳水化合物也会提高血糖。
无糖
无糖并不意味着这一产品含有更少的热量,其实它的热量可能反而更多。每100克或100毫升液体食品中,只要糖含量小于0.5克,即可称为“无糖”,而它们可能还包 *** 其他形式的热量和碳水化合物。
这类产品往往含有糖醇,它虽然热量低(每克含有约2卡路里热量,是糖的一半),但能引起腹泻,久坐时可不要吃下太多糖醇。
无反式脂肪酸
反式脂肪酸对心脏不好,理想的摄入量是零。“实际上,号称不含反式脂肪酸的产品其实不是零含量,而是每100克或100毫升产品中含量小于0.5克。”“而如果消费者吃下两份产品,则会得到累计的效果。
仔细看看配料表,如果出现“氢化油”这个词,那就意味着反式脂肪酸仍然存在。
增强免疫力
这是制造商爱用的误导 *** 词汇之一。只要产品中含有一定量的维生素,制造商就会使用这样的字眼,来给商品扣上一个“健康产品”的光环。事实上这是一种打擦边球的方式,因为如果厂商更明确地指出产品有医疗或 *** 理作用,就会触发美国食品 *** 品管理局、联邦贸易 *** 会这类机构的严格 *** 。
2008年曾有一宗围绕维生素产品的诉讼,最终以厂商支付2330万美元调解费收场。原因是该产品的标签写着“可以增强免疫 *** 功能”,并且作为防感冒 *** 销售,结果又没有足够证据表明自己有效。
放养
那些在标签里声称是 *** 放养的鸡,真的靠谱吗?你吃的真的是在农民的粮仓周围溜达着长大的禽类吗?以美国 *** 的定义为例,其中对“放养”的规定并不严格,家禽在户外溜达的时长、范围、运动量都是“ *** 心证”。
“放养一词让你以为吃了在野地里长大的家禽,但真正的含义只是它们曾经接触过户外活动。”
不含脂肪
这是一个臭名昭著的误导 *** 标签。自从人们认识到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的危害以来,市场上就开始充斥着这类吹捧“不含脂肪”的产品。实际上呢?有时所谓的无脂肪和全脂肪几乎含有同样多的热量。“不要以为自己可以随意吃,因为包装上号称不含脂肪的,可能有大量的糖;号称无糖的,可能有大量脂肪。”所以,还是检查标签上的卡路里含量比较保险。
源自真正水果
这类产品的包装上,往往印满了花花绿绿的各色水果。不过就算是标注“用真正的水果制成”的产品,也不意味着含有包装上的所有水果种类。制造商都会列出商品所包含的一系列成分,比如脂肪和胆固醇,但不见得会透露水果和谷物的比例。美国加州有一名女子对某公司公司提起了诉讼,因为其产品是由“梨浓缩”制成,其中却有草莓味,可又不含草莓成分。
不含胆固醇
不要从字面意义上看待这个词。它并不意味着“丝毫没有”胆固醇,而是每100克或100毫升产品中含量少于2毫克;相对地,低胆固醇产品中则应该少于20毫克。胆固醇由肝脏产生,说明只有动物产品如肉类、奶类、蛋类和黄油中才可能含它。而有些以植物为基础的产品(如玉米油),也高调宣称其不含胆固醇,这就纯粹是凑热闹了。因为其他植物制品也都不含胆固醇。
美国心脏协会建议,每天摄入的胆固醇应少于300毫克。
有机
“有机”,听起来多么令人心旷神怡的一个词,它有着“全天然”的味道。不过它的“含金量”往往只是在培育过程中没有或极少使用化肥、杀虫剂,而并不是健康的同义词。有机食品也同样有高脂肪、高热量和高糖分的风险。
分量
制造商们很懂得拿捏分量。为了使产品看起来低脂肪、低热量,他们列出的成分信息,可能只是以一个微小得不实用的商品分量为计量单位。这又是一个障眼法。
例如,一些冰淇淋的成分表以一小勺为计量单位,但大多数人吃冰淇淋都远多于这个分量。如果你每次都吃好几勺,那就要把标签上标注的热量乘以2,甚至是3或4。
你知道吗?
很多人爱吃的鸡蛋面
其实里面没有鸡蛋
火遍全网的燕麦奶
其实里面没有牛奶
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
食品标签里的“秘密”
什么是食品标签
食品标签是向消费者传递信息,展示食品特征和 *** 能的一种形式。根据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7718-2011)中的定义,食品标签是指食品包装上的文字、图形、符号及一切说明物。
食品标签主要包含哪些要素
食品标签主要包括一般标示的内容和推荐标示的内容。一般标示的内容主要有食品名称、配料表、净含量和规格、生产者和(或)经销者的名称、 *** 和 *** 、生产日期、保质期、储存条件、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产品标准代号等;推荐标示的内容主要有食用 *** 、致敏物质等。
小心食品标签里的那些“坑”
鸡蛋面里并没有鸡蛋,目前市场上绝大多数销售的鸡蛋面,实际添加的 *** 全蛋粉,而非鲜鸡蛋。
“含乳饮料”是“饮料”不是“乳制品”。
“素肉”不是“肉制品”,大部分是豆制品。
无蔗糖食品不等于无糖,“无糖”不是“0糖”,例如无蔗糖黑芝麻糊往往是添加了果糖。
非油炸食品≠能量低,诸如薯片、锅巴、方便面等非油炸食品,往往都是淋上油烤的。
日本豆腐≠豆腐,日本虽然声称是“豆腐”,但大多数产品并不存在大豆成分。
“果蔬汁”和“果蔬汁饮料”质量指标不同。
虾片里没有虾。虾片又称玉片,传统生产 *** 是用虾汁加淀粉制成。市面上大多数虾片、虾条属于油炸膨化食品,其主要原料是小麦粉加上各种虾味调料。
多数蟹味棒里没有螃蟹,其大多属于海洋仿生食品,也就是“人造食品”。蟹味棒的主要成分是鱼肉糜和淀粉,有些还加入了大豆蛋白或蛋清。
燕麦奶里没有牛奶。市面上的燕麦奶其外包装大多印有植物蛋白饮料、谷物饮料、燕麦谷物浓浆等字样,且配料表排在前两位的为水和燕麦或燕麦浓浆,所以是以水和燕麦为主要原料的纯植物蛋白饮料。
如何通过食品标签
辨识出有利于健康的食品
1
看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了解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以免买到过期的食物。
2
看食品名称
例如蛋糕,当产品风味仅来自于所使用的食用香精香料时,就需用“XX味”来命名,如仅使用草莓香精但是没有使用草莓成分的蛋糕,食品名称仅能标注为“草莓味蛋糕”,不能标注为“草莓蛋糕”。
3
看配料表
按照国家法规要求,加工食品的各种原辅料和食品添加剂都必须在配料表中标示并按递减顺序一一排列(加入量少于2%的配料除外),即加入量更大的配料应当排在之一位,加入量少的配料排在后面。例如,市面上很多全麦面包、粗粮饼干等食品,其主要配料是小麦粉和植物油,之后才是全麦粉。大家在选购时一定要仔细查看!
4
看营养成分表
即“营养标签”,也就是我们常说的“1+4”:1指能量;4指的是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钠这4种营养素。
这里需要特别关注“钠”,《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指出,成年人每天摄入食盐不超过5克。长期盐(钠含量)摄入超标,不仅会增加高血压风险,还会对心脏、 *** 、心血管等身体健康方面产生不利影响。
5
看过敏原信息
对少数过敏体质的人群来说,如误食含有过敏成分的食品,可能引起严重过敏反应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在选购食品时,一定不要忘记看配料表中是否含有可能引起过敏的物质。
注意以上信息
不仅可以避免买错产品
也能避免被广告和营销忽悠
选到有利于健康的食品哦
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
转自:中国消费者报
来源: 黑龙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