蘑菇是可食用大型真菌的总称,包括蘑菇、香菇、金针菇、鸡腿菇等,其营养丰富,含有氨基酸、纤维素、维生素C等。此外,蘑菇能促进 *** 新陈代谢,提高机体免疫力等作用。但关于蘑菇的传言也不绝于耳,其中一个就是:蘑菇能富集重金属(如砷、铅、汞、隔等),而 *** 却没有排出重金属的机制,重金属就会在肾小管内 *** ,严重时甚至会引起肾小管坏死,所以蘑菇不能吃。真的,是这样吗?下面我们来了解下蘑菇和重金属的那些事。
蘑菇中为什么重金属含量会很高呢?
和绿色植物相比,蘑菇富集重金属的能力确实较强。但是,蘑菇中重金属富集的程度主要取决于土壤的污染程度。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的专家指出,国内外都有一些研究,报道过特定地区、特定种类的蘑菇中的重金属含量超标的例子,这可能与该地区是重要的工业基地,土壤、水源被污染有关,但蘑菇富集重金属只是蘑菇对 *** 生长环境的一种自我保护,并不是蘑菇生长的必然结果。重金属也并不是蘑菇的必须元素,对蘑菇生长并无益处。那么,重金属是从何而来?其实,蘑菇中重金属含量高的原因是蘑菇会产生一些能和重金属络合的蛋白,通过与重金属络合生成无毒的络合体来解毒,从而让蘑菇“不怕”重金属;而在环境中,尤其是污染环境中,往往存在大量重金属,蘑菇就把这些重金属“不小心”吃下,日积月累,越来越多。
人工种植的蘑菇重金属含量也很高?
在大家的潜意识里,野生的就是更好的,总认为野生蘑菇天然绿色无污染。但其实,野生蘑菇受生长环境、气候环境、生长期等影响,更易富含重金属。很多抽检结果也证实,野生蘑菇重金属超标比例更高。一般说来,野生蘑菇生长条件不受 *** ,其重金属含量远比人工种植的重金属含量要高,需要覆土栽培的蘑菇如双孢蘑菇、鸡腿菇、姬菇等,容易受到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因此,在土壤污染地区,我们不能随便吃野生蘑菇。相对而言,人工种植的蘑菇长在棉籽壳、秸秆、木段等 *** 的培养基上,不接触污染的土壤,所以食用起来更安全。此外,因为重金属既不是蘑菇生长的必需养分,也不能促进蘑菇的生长,所以在种植中也不会有“不法商贩”人为添加重金属。对于人工种植的蘑菇,只要做好管理和 *** ,就可以把重金属含量控制到安全标准之内。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中早就对各种菌类食品都做出了详细的重金属 *** 规定。
*** 没有排出重金属的机制吗?
*** 对重金属并不是“零容忍”,对重金属有独特的排出机制。比如蘑菇会通过合成络合蛋白来处理吸收来的重金属,类似功能的金属硫蛋白在 *** 内也存在,并且如果体内重金属的量增大会诱导产生更多的金属硫蛋白,提高解毒能力。此外,肝脏里的谷胱甘肽也能与重金属离子结合,并进一步通过消化道排出,起到解毒作用。对于 *** 而言,除非一次大量或者长期持续超出剂量地摄入有毒重金属,否则 *** 自身代谢重金属的能力足够使我们免于重金属的毒 *** 危害。何况人工种植的食用菌中重金属含量甚微,在正常食用的情况下, *** 有足够能力应对其中的重金属。
最后总结如下: 蘑菇本身不会凭空产生重金属元素,但可吸收砷、铅、汞、隔等有害重金属,确实有重金属超标的可能 *** ,但这与培养基或土壤是否含有大量重金属有关。也就是说,环境好的地方,蘑菇也比较安全。大家只要不私自采摘和食用蘑菇,通过正规渠道购买的蘑菇都是可以放心食用的。
作者丨五次方
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
再也没能忘掉你容颜~
表误会,我说的是它——
这蘑菇的独特气质让人一眼难忘。其外表暗黑冷峻,形似矮胖新削的铅笔,又如厚重锈蚀的箭镞,集呆萌炫酷于一身。旁边标牌上写的明白,此为黑皮鸡枞,售价不菲,80元一斤。
然而鸡枞生 *** 乖戾,需要和白蚁巢“共生”才能正常生长。如此苛刻的生活条件,人工尚难以模拟,所以并无养殖鸡枞上市。所谓“黑皮鸡枞”,其实是长根菇属的卵孢长根菇,学名Oude *** nsiella raphanipes。因与鸡枞略形似,故冒其名。
虽系假货,但据说其口感鲜嫩,味道醇香,为食用菌之上品。要不是一时囊中羞涩,我当场就买了。等到我痛定思痛之后,翌日决定去买点儿尝尝鲜时,摊主居然卷铺盖走人了。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没有伪鸡枞不要紧,还可以买伪松茸。上图是所谓“赤松茸”,实为大球盖菇,学名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正版松茸一般指口蘑科口蘑属的松口蘑及其近缘种,大球盖菇则属于球盖菇科球盖菇属。二者虽均系伞菌目,但同目不同科,如同猫和狗一样相去甚远(那“黑皮鸡枞”倒属于口蘑科)。另,大球盖菇的商业化种植非常成熟,而松茸们却和鸡枞一样,都是桀骜不驯的主儿,至今仍啸聚山林,未受招安。然后我还是没有买,我最终买的是伪“口蘑”——必须是伪的,真正的口蘑没这么便宜......市面上那些常见的、洁白的、圆润的、也挺好吃的“口蘑”,其正名为双孢蘑菇,学名Agaricus bisporus,伞菌目蘑菇科蘑菇属,和口蘑也根本不是一个科。本非同根生,冒名何太急呢?其中缘由不得而知,反正大家都这么叫。
这一小撮“口蘑”,品相不佳,实物则比照片更逊。这不是我喜欢的颜,我要的是“阆苑仙葩,美玉无瑕”。埋汰成这样,怎么对得起1 *** 6年那一次伟大的突变?话说原生的双孢蘑菇也是灰不溜秋的模样,直到那一年,一丛洁白无瑕的异类在宾夕法尼亚州的某个蘑菇地里闪亮登场。此后,白色双孢蘑菇迅速攻城略地,最终全 *** 沦陷了......
金针菇(正名毛柄金线菌,学名Flammulina velutiper (Fr.) Sing,伞菌目白蘑科)也有类似的黑历史。野生的金针菇,曾经是个矮矬穷,几经选育和突变,才蜕变成了现在这种白瘦美人。使之成为白色的突变,迟至上个世纪80年代才出现。
一白遮百丑,外貌确实重要。不过蘑菇之所以受人们青睐,最关键的还得是好吃,不然开头提到的“黑厮”也不能那么贵。蘑菇的更大特点就是一个字:鲜。我们的祖先进化出“鲜”这种味觉(没错,鲜是酸甜苦咸之后的第五种味觉),确实是“为了”追求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但蘑菇却欺骗了我们。蘑菇中含有游离的氨基酸,如谷氨酸天门冬氨酸之流,以及一些呈味核苷酸,正是这些零碎儿赋予了蘑菇鲜味儿。
很遗憾,这些东西的作用仅仅也就是鲜而已,于人没有多大用处。鲜品蘑菇的蛋白质含量仅是3%,而牛肉则高达26%。 *** 就是蘑菇的营养成分很有限,其主要成分真菌多糖,对于 *** 来说只是匆匆过客,不能消化吸收,吃多少排多少(这句话我用过很多次了)......所以,金针菇的绰号是“See you tomorrow”,you understand?
其实蘑菇的 *** 并不仅是营养匮乏。因为有鲜味儿,蘑菇尤为素食者们追捧,“素高汤”也往往少不了蘑菇作为原材料。但蘑菇真的能算“素”么?也很难说。在早期的分类 *** 中,真菌当仁不让地属于植物界。不过科学的发展会适时地 *** 人们的常识,如今真菌不仅不算植物,甚至从“亲缘关系”上来看,它们和动物更为接近。
“若无演化之光,生物学毫无道理”。所有的生物均由共同祖先演化而来,真菌当然不例外。通俗点说吧,就是在很久很久很久(N个)以前,原始的(真核)生物演化成了两支,一支是单鞭毛类,一支是双鞭毛类,植物和藻类起源于后者,而真菌和动物则是前者的后裔。如果说真菌和动物是亲兄弟,植物顶多算表姐。
明白了这么一层隐秘的关系,我们还能理直气壮地说蘑菇是素菜吗?
-完-
什么蘑菇长在秸秆上?有图有 *** | 一线调研录什么蘑菇长在秸秆上?有图有 *** | 一线调研录
王珊 中国环境 2023-05-11 08:03 发表于北京
收录于合集#一线调研录3个
如果你打开盒马等生鲜电商下单一份双孢蘑菇(口蘑),大概率会发现它上面的标签写着“裕灌白蘑菇”。
它的产地正是江苏裕灌。
种蘑菇
为什么这么厉害?
双孢蘑菇的营养价值是蔬菜和水果的4—12倍,加上口感细腻,所以又有“植物肉”之称。 *** 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都将其纳入人类更佳饮食结构。因此,双孢蘑菇成为世界上栽培地域最广、生产规模更大、产量最多的一种食用菌。
除了高营养价值,双孢蘑菇在国内“出圈”还在于《山海情》的热播。在电视剧里,专家帮助村民们在贫瘠的 *** 滩上种出了白白胖胖的双孢蘑菇,从此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双孢蘑菇因此更加受到消费者欢迎。
记者近日来到江苏裕灌,走进封闭管理的菌菇种植车间前,需要经过戴上头套、洗净手部、鞋底消毒一系列严格的流程,才能看到一层层长势喜人的“小胖菇”。
“菇房温度常年保持在16—18摄氏度,通过自动化控制 *** ,精准控温、控湿,进行气候调节、水质净化,为双孢蘑菇生长创造适合的环境。”江苏裕灌副总裁兼生产事业部总经理路则通告诉中国环境报记者。
精细化、数字化、智能化的管理,让裕灌双孢蘑菇实现了全年不间断生产,每平方米培养料鲜菇产量高达35公斤。三期项目建成后,将实现年产双孢蘑菇8万吨,产值10亿元,罐头产品10万吨,带动就业2000人以上。
那么,裕灌的“小胖菇”为什么能种得那么好,背后有什么秘诀?
好基料
养出好蘑菇
“在灌南县,农民都知道秸秆不能烧掉,因为它们可是抢手的‘香饽饽’,还没开始收割,就被预订走了。”灌南县生态环境局局长戚建民介绍说。
原来,秸秆可以用来作为生产食用菌的优质基料,在欧美国家,秸秆种蘑菇一直是循环农业的重要一环。仅江苏裕灌一期和二期年利用麦秸秆就达11万吨,三期项目投产后秸秆整体需求量会达到16.5万吨,不仅实现对灌南县的整体麦秸秆循环利用全覆盖,还通过外采分担了周边县市的秸秆难题。
“农作物秸秆富含食用菌所必需的碳源、氮源、矿物质等营养物质,以其为原料结合畜禽粪肥,根据生产配方进行3次发酵即可制成食用菌培养基。生产全程不使用任何 *** (杀虫剂、杀菌剂)和化肥,这样长出来的双孢蘑菇可以生吃。”路则通一边说着,一边摘下一颗双孢蘑菇送进嘴里。
双孢蘑菇种植过程中产生的菌渣同样可以再利用,可作为有机肥用于土壤改良,提高土壤保肥能力,实现变废为宝、无废生产。
此外,江苏裕灌近年来还累计投入超过5000万元,力争在环保和循环经济方面打造标杆 *** 企业,引领行业在环保友好型方向上健康发展。
实际上,双孢菇种养过程产生的废渣、废液都实现了全循环,需要治理的部分仅有在培养基发酵过程产生的废气。
“通过从荷兰引进的世界更先进的多段式废气处理设备以及对发酵车间进行全封闭,同时将剩余零星无组织气味散发点进行点对点封闭收集,目前发酵工序产生的废气已经做到了全回收和动态 *** 。”江苏裕灌安环总监许超说。
“未来,灌南将继续依托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持续做大规模、做强龙头、做好融合,推进现代农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秸秆高效综合利用。”灌南县农业农村局 *** 委 *** 嵇东表示。
为了让读者们更清晰地了解双孢蘑菇是如何在秸秆基料中“茁壮成长”的,调研组 *** 了一张长图予以展示——
作者:王珊
天下谁人不识“菌”今天是第29个国际生物多样 *** 日
你知道什么是大型真菌吗?
大型真菌是指具有显著子实体,容易用肉眼轻松识别的一类真菌,多数归属于担子菌门,少数属于子囊菌门。其广泛分布于自然界,是一类丰富的生物资源,很多大型真菌具有食用和 *** 用价值,同时也是重要的分解者,在维持生态 *** 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生物多样 *** 重要组成部分。
大型真菌在青海广泛分布于森林及草原生态 *** 中,森林生态 *** 中的大型真菌多样 *** 要远高于草原生态 *** 。
近年来,相关科研团队对祁连山国 *** 园、黄南麦秀林场、大通县等区域进行了大型真菌调查,据不完全统计:共发现大型真菌260多种,隶属于2门5纲14目42科,可食用真菌52种,占总数的33.3% 。其中草原生态 *** 中 *** *** 大型真菌(分布广泛、生物量较大)有黄绿卷毛菇(俗称黄蘑菇)、双孢蘑菇、冬虫夏草等,森林生态 *** 中 *** *** 大型真菌有云芝栓孔菌、紫红丝膜菌等。
根据《中国生物多样 *** 红色名录—大型真菌卷》对大型真菌的受威胁状况进行评估,发现离生枝瑚菌中国特有种1种、为近危种,其他大型真菌中易危1种、无危真菌93种、未收录真菌34种、其他种数据不足。
青海省分布的大型真菌有哪些?
一起来看看吧!
你知道的大型真菌都有什么?
来源: 央广网
林草科普|浅谈食用菌的由来*** 来源: ***
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说起美食,自然是少不了的。今天,让我们聊聊平时爱吃常吃的这些食用菌究竟是怎么来的。
中国人从什么时候开始吃上蘑菇的?据考证,我们中国人吃蘑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000年到公元前3000年的仰韶文化时期。目前,最早的文字记载“味之美者,越骆之菌”则出自《吕氏春秋·本味篇》(约完成于公元前239年),距今也有2200多年了。而这被古人视为美味珍馐的越骆之菌,便是我们现在餐桌上常见的香菇。
关于如何种植蘑菇,最早的记载可以追溯到唐代韩鄂所著的《四时纂要》,其中有这样一段描述:“畦中下烂粪,取构木可长六七尺,截断磓碎。如种菜法,于畦中匀布,土盖。水浇长令润。如初有小菌子,仰杷推之,明旦又出,亦推之。三度后,出者甚大,即收食之。”这段描述虽只有寥寥数十字,却涵盖了现代食用菌栽培技术的全部基本要素——栽培基质、菌种和温湿度控制,足可见古人之高明。经著名农学史家石声汉先生考证认为,从这一培植 *** 来看,文中所指的应是金针菇。由此可想,在唐朝的盛世长安,你要在永兴坊里吃饭,不仅能吃上水盆羊肉,吃个菌汤火锅应该也是没问题的。
西方最早栽培蘑菇的国家是法国。在 *** 十四时期,法国人开始在巴黎种植双孢蘑菇。而有关种植 *** ,则是法国学者To *** nefort于1707年发表的。相比之下,享誉世界的法国大餐里的蘑菇,比我们中国餐桌上的晚出现了将近1000年。
在浩如烟海、物种多达数以百万计的真菌世界中,找到能吃的好吃的蘑菇,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远古时代,人类对蘑菇的利用完全来自野生环境的采集。经历几 *** 对蘑菇形态、生境、习 *** 的仔细观察,我们才开始了将其从野生到可食用的驯化栽培,这其中付出的艰辛和代价难以估量。据统计,目前我国已知的大型真菌大约有1.6万种,其中可使用的约1000余种,而目前被广泛食用的大约200余种。
以时间线来看,我国食用菌发展的早期主要是公元10世纪之前,受技术条件和科学认知的 *** ,当时主要的栽培品种只有木耳、茯苓等有限的几种,而且栽培地域也仅限于中原和淮北地区。到了宋代,随着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食用菌生产的重心也由中原向南迁移。而香菇的栽培就是起源于800年前我国浙江庆元、景宁、龙泉一带。相传是浙江龙泉人吴三公发明了砍花栽培法,随之又发明了“敲木惊蕈”促菇技术。因此,浙西的香菇自古就是珍馐佳品。到了明代以后,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和 *** 业的进一步繁荣,食用菌栽培也得到了快速发展,草菇、银耳、平菇等栽培新品种相继出现,其生产基地主要分布在南方各省。
尽管银耳在中国有1000多年的食用历史,但直到清代才在四川通江、湖北房县一代有大规模人工栽培的记录。因为野生银耳采集困难、数量有限,所以一直是物以稀为贵。据史料记载,清末时二两重的银耳干货价值近百两白银,大约相当于五吨普通大米的市价。也难怪清宫剧里,老爷太太们动不动就要来一碗银耳莲子羹补一补身子。
纵观古今,小到一个物种的驯化,大到一个产业的发展,始终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尽管我们栽培食用菌的历史比西方国家早了1000多年,但是我国的食用菌产业直到20世纪60年代以后才开始逐渐复苏。二战以来的70多年间,全球食用菌产量一直持续增长,从未出现过减产。而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增长主要来自我国。1978年我国的产量仅占全球总产量的5.7%,1994年占53.8%,目前已占全球总产量的75%以上。而且,相比原先单一的草腐菌类和木腐菌类,越来越多原本只能靠野生采摘的高附加值品种如松露(块菌)、牛肝菌、鸡枞、羊肚菌等也已经实现了半人工栽培和集约化生产。食用菌产业快速发展,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为集中连片深度贫困地区的百姓脱贫致富作出了重要贡献。
尽管近年来我国的食用菌产业发展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是与日本、荷兰、美国等食用菌技术强国相比,我们依然存在不小的差距。因此,要为食用菌产业的技术创新提供科学基础,为产业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动力,我们还需要继续加倍努力。(作者 生态毒理学博士李勃 编辑 *** )
“这些又白又大的蘑菇,应该很好吃吧?”最近到上海辰山植物园内游玩的游客,当看到园内很多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蘑菇时也许会如此发问。“一定不要被它们的外表迷惑了,它们看似十分美味,有一些却是有毒的!”园方工作人员郗旺提醒道。
“近期园内最常见的蘑菇当数大青褶伞。”郗旺介绍说,大青褶伞刚长出时伞盖呈半球形,随着生长而逐渐展开,直径更大可达20厘米,白色圆形的菌盖上面点缀着少量灰褐色鳞片,背面层的菌褶则呈现淡青色,这也是其名称的来历,它的外貌非常符合人们对于蘑菇的一般印象。大青褶伞喜好肥沃的土壤,常在夏初和夏末季节出现。园内栽培土含有丰富的腐殖质,很适合大青褶伞地下菌丝的生长,但前段时间的高温对其生长有一定的抑制。而目前回落的气温和降雨则给予了它良好的生长环境,因此纷纷破土而出。
尽管看上去大而肥美,但大青褶伞是不折不扣的“毒物”。其体内含有一种名为“青褶伞素”的毒 *** 蛋白, *** 误食后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胃肠炎症状,严重时会出现胃肠道出血及抽搐。由于其分布广泛,幼年期和可食用的双孢蘑菇有些类似,容易混淆,因此成为我国引起毒蘑菇中毒最多的物种之一。
据了解,目前,辰山植物园内移植有大型真菌6目、11科、21种,而包括大青褶伞在内的毒蘑菇有6种,其中不乏如肉褐鳞环柄菇等 *** 蘑菇。“肉褐鳞环柄菇含有的鹅膏肽及酷似香菇的外貌,使其成为长三角地区毒蘑菇中毒死亡事件的重要元凶之一。”郗旺再次提醒广大游客,当看到各种野生蘑菇时,一定要“只可远观,不可采食”,保障自身的健康及安全。
文字:王颖斐
*** :通讯员 郗旺
编辑:沈莉娜 张友明李翔
这种蘑菇 长在便便上,经常用来煮汤说几个冷知识:
1.口蘑是蒙古草原上的白色菌属野生蘑菇,一般长在羊骨或羊粪的地方,产量稀少,所以 *** 昂贵,市面上常见的口蘑 基本都是人工种植的双孢蘑菇, *** 较低,味道鲜美!
2.榴莲成熟后 会从树上掉下来,但是 很少会砸到人,因为榴莲掉落的时间都是凌晨的0点到3点,避开了人类的活动高峰期。
3.黄花菜 又叫 忘忧草,金针菜,是萱草属植物的一种,除了黄花菜以外,大多的萱草属植物都只能观赏,不能食用。
4.巴西松子产地不在巴西 在巴基斯坦西部地区,巴西龟也不产自巴西,而是来自美国密西西比河,而巴西木则产自非洲热带雨林。
5.洒水车的音乐一般都是固定的,主要是让人们产生条件反射,及时避让,如果经常更换音乐,就起不到提示作用了!下雨天洒水也并不会浪费水资源,道路的灰尘被雨水打湿后会变成泥浆,车辆行驶容易打滑,洒水车冲刷后 可以降低车辆打滑的概率。同时 下雨天洒水也可以对泥浆起到一个冲刷的作用。
警惕!金山这里发现毒蘑菇!千万小心辨别,避免误食!你喜欢吃蘑菇吗?
菌子虽美味
但不少品种可是有毒的!
近期,在廊下蘑菇种植基地周边发现野生蘑菇,形状像野生的双孢蘑菇。
经过农科院食用菌所科研人员鉴定,这是一种学名为铅青褶伞的子实体,具有毒 *** 。
请大家广而告之,避免误食!
野生蘑菇由于营养价值高、味道鲜美,作为一种天然食品一直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但是由于老百姓区分不清食用蘑菇和有毒蘑菇,世界各地每年因误采误食毒蘑菇而导致中毒的事件屡见不鲜,误食毒蘑菇而导致中毒一直被认为是一个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的全球 *** 问题。
在我国,根据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 *** 2004~2014 年上报的毒蘑菇中毒事件统计,11 年间共上报蘑菇中毒事件576 起,累计报告中毒病例3701 例,死亡786 例,病死率为21.24%。毒蘑菇中毒 *** 占整个食物中毒 *** 的比例达35.57%。毒蘑菇中毒已成为我国食物中毒事件中导致死亡的最主要原因。我国有毒蘑菇初步统计有435 种。
前阵子七八月的时候
云南朋友们的“季节 *** 花样中毒”
一度在朋友圈刷屏
↓↓↓
不仅有看见“小精灵”的,
还有和“小人人” *** 的、
看到泳衣 *** 的、
小人跳舞的......
虽然这样看上去很好玩,
但是!!!
这绝对不是开玩笑的,
千万千万千万不能随便食用不认识的野生菌。
每年因为毒蘑菇进医院的人不在少数
洗胃、输液、住院都是小事了,
一言不合就闹出人命的事件也时有发生,
这可没有挽回的余地。
菌种虽多,可食用的只占少数,
很多菌类长得相似,
即便经验丰富的 *** 会搞错!
赶快收下这份“毒蘑菇辨别指南”!
毒蘑菇的几种类型
●急 *** 肝脏损害型
●急 *** 肾损害型
●胃肠炎型
●神经精神型
●溶血型
●横纹肌溶解型
●光过敏 *** 皮炎型
●混合型
“识别毒蘑菇的 *** ” 误区
谬传① “颜色鲜艳的,或外观好看的蘑菇有毒”。
——事实上色彩不艳、长相并不好看的肉褐鳞小伞、秋盔孢伞等毒伞却极毒。 *** 很漂亮,它的确很毒;但同样很漂亮的橙盖鹅膏,却是非常著名的食用菌。
谬传② “不生蛆、虫子不吃、味苦、腥臭的有毒” 。
——事实上不少有毒种类可以生蛆,著名豹斑毒伞常被蛞蝓摄食。
谬传③ “与银器、大蒜、米饭反应变黑色的有毒”
——实际上蘑菇 *** 不会与银器等发生反应,这实为臆测的谬传。
谬传④“ *** 变色、流汁液者有毒”。
——其实也不尽然,只是部分有毒。但象松乳菇、红汁乳菇 *** 处及乳汁均变蓝绿色,却是味道鲜美的食用菌。
其他谬传:有的说菌盖上有疣、柄上有环和具菌托的有毒
——这类菌有毒种类的比例较大,但也并非具如此特征的都有毒。许多毒菌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特征,象外观很平常的毒粉褶蕈就很毒。
各类毒蘑菇
据统计,截至2016年,上海有毒蘑菇有24种,用途不明种类48种。
(内容由廊下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提供)
就算你真能辨别,但也还是要注意!
在野外,各种蘑菇混生,无毒的蘑菇也可能染有毒蘑菇的菌丝。即便你慧眼识毒,采了无毒的品种来吃,也会有中毒的风险。
野菇诚美味,生命价更高
再次提醒小伙伴们:
千万不要采食野菇!!!
1 END
END
*部分 *** 资料来自 ***
资料:廊下生活
编辑丨沈彦菲(见习)
责编丨翁羽
双孢蘑菇有什么不同?它的常规栽培 *** 应该怎样 *** 作?本文系作者一直勇往直前不放弃原创,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双孢蘑菇又名蘑菇、白蘑菇、洋蘑菇等,隶属真菌界担子菌门、伞菌纲、伞菌目、蘑菇属,因其担子上通常仅着生2个担孢子而得名。野生双孢蘑菇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中亚、北非和大洋洲。双孢蘑菇营养丰富、肉质肥厚、味道鲜美。据测定,每100g干品含蛋白质23.9~34.8g、脂肪1.7~8.0g、粗纤维8.0~10.4g、灰分7.7~12g特别是蛋白质含量与牛奶相当,可消化率达70%~90%氨基酸含量较高,富含 *** 必需的8种氨基酸。
新鲜的双孢蘑菇
双孢蘑菇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有栽培,是欧美国家最主要的人工栽培食用菌。目前荷兰、美国等国家采用床式或箱式多区栽培 *** ,实现了菌种、培养料和覆土的专业化分工生产,堆肥 *** 、菌丝培养和出菇管理均置于自动化控制环境,送料、播种、覆土、采菇等均采用机械装置,实现了双孢蘑菇工厂化生产。我国双孢蘑菇栽培始于20世纪20~30年代,70~80年代发展较快。进入21世纪以来,双孢蘑菇在全国各地广泛栽培,部分企业开始了工厂化生产。本文介绍多数地区采用的常规栽培方式。
双孢蘑菇栽培
一、生物学特 ***
(一)形态特征:1.菌丝体菌丝灰白色至白色,絮状,细长,有隔膜,无锁状联合。线状菌丝多而发达。根据培养基表面菌丝体的不同特征,可将双孢蘑菇菌株分为气生型、贴生型、半气生型3种类型。贴生型菌株抗杂、抗逆 *** 较强,菇体商品 *** 状稍差。气生型菌株菇体商品 *** 状好,抗杂、抗逆 *** 稍差。半气生型菌株特 *** 介于二者之间。
2.子实体菌盖初期球形或半球形,成熟后展开呈伞状,表面光滑,白色至淡 *** ,边缘初期内卷,后期平展。菌肉白色、肥厚, *** 处变为淡红色。表皮光滑,干燥时有纤维状鳞片;菌柄中生,白色,圆柱状,中心为疏松的髓部。表面光滑,肉质丰满,成熟后基部稍膨大;菌盖与菌柄之间有一层薄的菌膜相连。随着子实体成熟度的增加,菌膜逐渐展开变薄,成熟后破裂;菌膜破裂后在菌柄上留下的一圈环状物,称为菌环、菌环单层,膜质,白色,生于菌柄中部,易脱落;菌褶密集、离生、窄、不等长,初为白色,逐渐变为淡粉红色,开伞后暗褐色。子实层着生在菌褶两面,担子棒状,绝大多数担子顶端着生2个担孢子;担孢子褐色,椭圆形,光滑,一端稍尖,长6.0~8.5μm、宽5~6.0um。孢子印深褐色。
双孢蘑菇栽培
(二)生活史:双孢蘑菇生活史通常属于次级同宗结合类型,偶尔出现异宗结合的情形。担子中2个不同 *** 型的细胞核经核配和减数 *** ,形成4个子核,它们通常进入到2个担孢子,即1个担子上产生2个担孢子,每个担孢子中含有2个属于不同 *** 型的细胞核,担孢子萌发形成的异核体菌丝可以生长发育形成子实体。但有时1个担子中核配和减数 *** 形成的4个子核,分别进入3个或4个担孢子中,此时会出现单核担孢子,不同 *** 型的单核担孢子萌发的菌丝之间可以相互 *** ,形成异核体菌丝,这是双孢蘑菇杂交育种的理论基础。
(三)生长发育条件:1.营养条件、(1)碳源双孢蘑菇直接利用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等大分子物质的能力很差,这些大分子物质必须经过堆制发酵,通过高温微生物将大分子物质降解为单糖或双糖等小分子物质及复杂的中间产物“木质素-腐殖质复合体”,才能被双孢蘑菇菌丝吸收利用含有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等成分的作物秸秆及农产品加工下脚料均可为双孢蘑菇生长提供碳源,但必须先进行堆制发酵。
双孢蘑菇栽培
(2)氮源双孢蘑菇可利用蛋白胨、氨基酸、 *** 铵等多种氮源,特别是禽畜粪便、油菜饼、大豆饼、尿素等有机氮。双孢蘑菇虽然不能直接利用蛋白质,但能很好地利用其水解产物—氨基酸、蛋白胨。双孢蘑菇虽不能利用硝态氮,但能利用尿素和 *** 铵。但尿素和 *** 铵施用量不能过高,以免产生过多氨气,影响双孢蘑菇菌丝生长。在配制双孢蘑菇培养料时,原料配方中碳氮比应为(30~33):1。在培养料发酵期间,微生物碳素营养消耗量大于氮素营养,培养料堆制发酵后碳氮比逐步下降到(17~18):1,此时最适宜双孢蘑菇菌丝体生长发育。
(3)矿质元素钙元素能促进菌丝体生长和子实体形成,还能改善堆肥的物理 *** 状,稳定堆肥pH,生产上常用1%~3%的过磷酸钙、石膏、碳酸钙、石灰等补充钙元素。培养料中秸秆类物质含有丰富的钾,能为双孢蘑菇生长提供丰富的钾元素。(4)生长素双孢蘑菇生长发育还需维生素等生长素类,堆肥中生长素含量丰富,不需要另外添加。
双孢蘑菇栽培
2.环境条件、(1)温度双孢蘑菇孢子产生和释放最适温度范围为18~20℃,孢子萌发最适温度约为24℃;菌丝体生长温度范围为5~33℃,最适温度为22~26℃;双孢蘑菇是变温结实 *** 菇类,即子实体形成需要一定范围的温差变化 *** 。子实体分化发育温度在8~22℃之间,最适温度为13~18℃。子实体生长期间温度偏低时,菌柄较短,菌盖肥厚,组织致密,质量较好。(2)水分和空气相对湿度菌丝体生长阶段培养料适宜含水量为60%~65%。含水量低于50%时,菌丝生长缓慢,绒毛菌丝多而纤细,不易形成绳索状菌丝和子实体;含水量高于75%时,容易造成通气 *** ,易感染杂菌。在菌丝培养期间,菇房空气相对湿度以75%左右为宜。
子实体发育阶段培养料最适含水量60%~65%,空气相对湿度以85%~90%为宜。若空气相对湿度超过90%,且通风 *** ,子实体容易发生病害。覆土层含水率是覆土材料风干至恒重后,占覆土风干前总质量的百分率。依据覆土材料种类不同,含水量亦有差异,一般以无游离水从覆土材料中滴出为限。
双孢蘑菇栽培
(3)空气双孢蘑菇是好气 *** 菌类,生长发育需要大量的氧气。菌丝生长期二氧化碳浓度不能超过0.5%,子实体生长发育阶段二氧化碳浓度应在0.1%以下。当出菇期二氧化碳浓度超过0.1%时,菌盖变小,菌柄细长。(4)光线在黑暗条件下双孢蘑菇能正常完成生活史,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发育过程均可以不需要光线。双孢蘑菇在黑暗条件下能正常形成子实体,且菇体洁白、菇肉肥厚细嫩、朵形圆整、品质优良。光线过强,菌盖表面硬化,发黄,菌柄弯曲,菌盖歪斜。(5)酸碱度菌丝生长pH范围为5.5~8.5,最适pH为6.5~7.0。双孢蘑菇菌丝生长过程中不断产生各种有机酸,加之培养料中氨气蒸发使培养料逐渐呈酸 *** 。因此,需在培养料中添加1%~2%石灰粉,将pH适当上调,使培养料呈弱碱 *** 。播种时培养料pH应调节至7.5左右,覆土层pH应调节至7.5~8.0。
《山海情》里说的菌草究竟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