鲢鳙是我比较喜欢作钓的鱼种,这两种鱼(鲢鱼和鳙鱼)冲劲大、手感好,除了高频的抽竿比较累人之外,总体还是十分 *** 的;同时钓这两种鱼对鱼竿也是一种考验,两年前我就说过,如果你想测试自己的鱼竿够不够结实,就去拉两条鲢鳙试试吧。我喜欢钓鲢鳙,相关的文章也写过不少,包括调漂、开饵、选位等等问题都有说过,眼下温度一天比一天高,手杆钓鲢鳙的机会是越来越多,像一些小水面、比较浅的水域,在天晴风小的日子里,手竿可以钓得很不错,但也有人反映出一些问题,比如为什么浮漂出不了顿口,有时在浮漂刚到位的时候会有轻微的上顶下顿,但起杆却不能中鱼;再比如能够钓到鱼,但大部分都是靠锚上来的,正口少之又少。下面我就针对这两个问题,来说说自己的看法。
不过在文章开始之前,我希望大家能够了解:
浮漂有动作却出不了顿口,起杆不中鱼和总是锚鱼是两个问题,我们想解决必须要分析内在的原因
不要过多地在线组、浮漂、调钓上纠结,包括饵料的配方也是一样,钓鲢鳙最重要的是找鱼层、饵料雾化的效果和快慢
补充:大家都知道钓鲢鳙饵料的味道很大、雾化很好,而这两点恰恰是最招小鱼的,所以经常会有人问万一闹小鱼咋办?我倒认为,鲢鳙是唯一一个用商品饵作钓但却不怕小鱼闹窝的鱼种,首先钓鲢鳙的线组粗、浮漂大、钩子大,小鱼吞不进钩、杂乱信号能够被过滤一些;其次鲢鳙饵没什么拉丝又多用搓饵作钓,小鱼过来吃能够轻易的扯下,不像其他带有拉丝的饵料,扯一块饵能拉动钩子导致浮漂出现夸张信号;第三钓鲢鳙频率快,不管有没有小鱼,十几秒至一两分钟也基本提杆了。综上所述,钓鲢鳙完全无需惧怕小鱼,该怎么钓就怎么钓,千万不要加入拉丝粉!
鲢鳙饵
回到正题,我们先要明白自己面对的问题,即什么叫做“总抓不到口”以及“老是锚鱼”
偶尔抓不到口、偶尔锚鱼是非常正常的现象,不论你钓什么鱼都是不能避免的,也就是说只有等这两种情况反复出现时,咱们才能判定是鱼情、饵料或是钓法出了问题。
另一方面则涉及到你的基本功,就是看漂抓口的基本功,像鲫鱼吃钩一般是稍微点动或是轻微上顶后接一个顿口,像鲤鱼的话和鲫鱼大同小异,可能只是“试探”的时间会稍微长点,然后出口更加有力,钓目低甚至能够直接拉黑浮漂。但鲢鳙不太一样,它是一种滤食 *** 鱼种,也就是在一呼一吸中才误把鱼钩吞入嘴里的,加上咱们钓鲢鳙的饵料雾化通常比较好,所以鲢鳙进窝后不太会直接吃饵、给你来个 *** 大顿口,通常都是要墨迹好久,体现在浮漂上的信号就是不断地上下点动。此时一定要耐住 *** 子,不要着急去起杆,哪怕饵料快化完了,浮漂开始匀速地上顶,你也不要急于提杆换饵,这个时候其实也能中鱼的。
小结:不管你是新手还是老手,当遇到抓不到口或锚鱼的情况时,一定要尝试在不同的时机起杆,不能一见浮漂有信号就抓口,要多等多放口主要抓小而有力的下顿。只有在不同时机起杆均钓不到鱼,或者没有在之一时间刺到鱼时,咱们才选择从其他地方入手调整。
为什么会出现抓不到口、锚鱼的情况?
文章开头就说了这是两个问题,其实仔细想想也不难想通,像出现锚鱼的情况时我们至少可以肯定鱼就在钩子附近或者钩子的上方,因为如果它在你钩子的下方时,不管你怎么起杆都是锚不到的。而针对抓不到口,我们至少可以得出鱼肯定是触碰了饵料或是线组,要是没有碰到,浮漂就不会产生信号。
抓不到口的原因:
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原因是你没有把握好提杆时机,说白了就是抓口有问题,鲢鳙它是靠吸食的,是在一呼一吸中误把钩饵吸入嘴里的,那么如果它吸了一口,使饵料发生了位移从而扯动线组使得浮漂出现顿口,但钩子又没有完全进入嘴中,你起杆必定就中不了鱼。
第二个原因也很重要,比如说咱们的饵料雾化相当好,很快把鲢鳙给诱过来了,但是呢也正因为饵料雾化过快,所以导致鲢鳙在比较靠下的地方吸食,可能在下钩附近也可能在下钩的下面。如果是在下钩偏下的地方吸食,肯定就没机会吞入钩子,最多就是水流被搅动,浮漂出现细微的信号,但起杆啥也没有。另一种情况是它在下钩的附近吸食,这时是有可能把钩子吸入进去的,但饵料雾化过快也有可能导致,钩子还未入嘴,就被浮漂拉上去了。(通常咱们钓鲢鳙都是带饵调漂,就算你调三四目,那也是因为双饵压下了大量的目数,去掉双饵浮漂可能在漂身位置,那么如果饵料溶散过快,用不了多久就会压不住浮漂,浮漂就会带动鱼钩离开原有的水层)
鲢鳙饵料雾化的状态
总是锚鱼的原因:
锚鱼多半是鱼在钩饵的上方蹭线,可能是在上钩的上方,也可能是在下钩的上方,如果你能够把锚到的鱼钓起来或者把鳞片钩起来,不妨看一下是哪个钩子中的鱼。如果是下钩中的鱼,说明鱼就在这一层,只是没等他把饵料吃进嘴,就被你钩住了;如果是上钩中的鱼,那可能鱼不在这一水层,还在上面,尤其是那种起杆瞬间没有钩住东西,但提到一半却挂到了鱼的情况,这种现象出现, *** 鱼所在的水层和你钓的水层相差比较大!偶尔这样锚到,并不能说明鱼是冲着饵料来的,可能只是路过;老是这样锚到, *** 鱼对饵料有兴趣,但你钓得有点深了。
例:我在黑坑钓鲫鱼的时候就经常会锚起来鲢鳙,为什么明明钓的是底却能锚起来鲢鳙呢?主要问题还是在于散炮,散炮的雾化好、量又大,就很容易把鲢鳙招来,尤其是当咱们开了浮散,饵料一入水就炸开,整个窝点都是柱状的烟雾,有些麸类的饵就在半水飘着,这样鲢鳙进窝后就会吸食那些悬浮着的碎饵,一起竿就特别容易锚到。
同理,有些人在浮钓鲢鳙时,嫌鱼来的不够快不够多,可能就一边钓一边投诱饵,当你这个诱饵雾化比较好,在水的表层形成雾化区而钓饵则在较深的位置时,鲢鳙就会待在钓饵之上,吸食你投喂的诱饵,在撞到钓组、浮漂产生信号后,你提杆就是锚鱼。
锚鱼的情况
针对抓不到口、锚鱼,我们需要从钓的水层、饵料雾化入手调整
咱们说得简单一点,比如说现在刚开始作钓,那么一般情况下就先以钓浅为主,不管多深的水正常情况下我就先钓一浮漂深,可以从五六十公分钓起。饵料方面不论你什么配方,之一点就是不要加粘粉、拉丝粉,也不要过度地 *** ,入水后前期保持十几秒就要它化完。
如果你发现饵料捏不上钩、一抛就掉、入水后没多久浮漂“嗖”一下整个上来了,那么可以抓一小块饵料,捏两下然后用大拇指、食指和中指将它压成一个有棱有角的接近圆球的形状,然后把钩子嵌进去,要从饵料底部开始嵌,嵌进去后稍微提一下子线,然后再用手压实、捏紧。像一抛就掉、入水大块掉落的情况,原因就是你的钩子没有正好处于饵料中心!
钓鲢鳙的上饵手法
钓了一段时间,发现浮漂有动作了,开始频繁地上下点动了,那则说明鲢鳙已经来了,此时必须要控制饵料溶散度,不能一味地追求雾化。控制饵料雾化速度的 *** ,最简单的是用手多捏几下、然后把饵尽量搓圆,如果你还是觉得溶散太快或者有风浪、有轻微走水,那么适当加一点粘粉,一点点即可,主要还是配合手法。
在调整饵料溶散度以后,还是有口打不到,可以尝试钓得深一点,水总体不深每次就将浮漂推20公分左右,水特别深那每次就撸一个浮漂的长度。如果你不怕麻烦也可以在前面加入粘粉的时候加些的轻麸,这样可以减轻饵料总体的比重,但饵料比重下降了意味着浮漂就得重新调整,当然了你要是一开始就将饵料比重调轻、让饵料不去过多地压下浮漂,那就省时省力。如果在作钓中老是出现锚鱼的情况,就钓浅一些,同理每次将浮漂推动20公分左右。
最后是关于线组方面的补充
垂钓鲢鳙基本是以粗线大钩、大浮漂为主,子线甚至可以用到大力马,具体多粗根据鱼的个体大小来定,一般我出去垂钓鲢鳙基本都是3+2起步,要么0.6的大力马,不过钩距要拉大一些,大概七八公分以上吧。垂钓鲢鳙时我们一般会在上钩挂饵下钩不挂饵,这是最基本的,如果想增加雾化范围,可以在线组上加装弹簧或者干脆用“毛刷钓组”,这些在以前的文章都分享过。
【作者简介】:小飞,一个90后钓鱼爱好者,希望用文字记录垂钓的美好、把心得留给需要帮助的人,欢迎渔友们关注
一款合格的鲢鳙饵料,雾化是关键,比重要合理,最后味型也很重要鲢鱼和鳙鱼作为四大家鱼中比较重要的两种鱼,在我国的养殖历史上由来已久。以其肉质鲜美,生长速度快,能够净化水质的特点深受好评。又因其体力出众,爆发力强,喜爱 *** 的特点成为了钓鱼人垂钓的目标鱼种,并且鲢鳙喜欢高温,温度越高活 *** 就越高,常常在夏季是钓获鲢鳙的好时节。
鲢鳙是什么?
垂钓鲢鳙用什么饵料?
在垂钓鲢鳙之前还需要对鲢鳙鱼有着足够的认识,熟悉鲢鳙的生活习 *** 和活动特点才会更容易去钓获它。并且在垂钓鲢鳙的饵料上,也有着较为明显的讲究。
什么是鲢鳙
这里需要区分开来的是鲢鳙并不是指的一种鱼,而是两种鱼鲢鱼和鳙鱼,又称为白鲢和花鲢。鲢鱼全身通白,头部相比鳙鱼较小,所生活水层普遍浅于同体型鳙鱼。鳙鱼全身有着黑白相间的斑点,头部比鲢鱼大,这也是作为剁椒鱼头主材的原因,所生活水层偏深。
两种鱼虽然有这些许不同,但是两种鱼的习 *** 基本一致。在夏季高温时节会大大增加摄食量,并时常跳跃出水面,冬季低温时节由于温度的原因大都会悬停在深水不进行活动。在活动水层上,两种鱼也大都会在水的中上层活动,尤其是在2米左右的水层,摄食方式为滤食。
垂钓鲢鳙的饵料
在垂钓鲢鳙饵料的选择上,相比较拉饵来说,搓饵会更加的符合这种大体型鱼的要求。搓饵也更加容易掌握。
在搓饵和拉饵的区别就在于饵料是否含有拉丝粉上面,在鲢鱼和鳙鱼同属于滤食 *** 的摄食习 *** 下,拉饵在钩子上形成的残留会很大程度上给垂钓带来困扰。又因为鲢鳙不是直接吞食钩饵的原因,会很容易出现锚鱼现象。
除了拉饵钩子上的残留会给垂钓带来困扰之外,拉饵里面由于大量添加拉丝粉的原因,会相比较搓饵来说失去一部分的诱鱼能力。而这部分的诱鱼能力,对于垂钓大个体鲢鳙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
钓鲢鳙的 *** 有哪些?
钓鲢鳙要注意什么?
钓鲢鳙的 *** 不比其他鱼种复杂,以往常用的也都是哪几种常见的 *** 。但是垂钓起鲢鳙来,有些地方还需要特别注意。
钓鲢鳙的 ***
常用的垂钓鲢鳙的 *** 中,手竿钓浮是大众钓友最容易接触到的。所使用的钓具也都是平常条件下的钓具,只不过在调钓要求上发生了改变。在用手竿浮钓鲢鳙时,往往都会采取两个钩子带着饵料调漂,一般也都会选择调整到3目为主这样去浮钓鲢鳙。
除了浮钓鲢鳙意外,还有抛竿垂钓鲢鳙的 *** ,这种 *** 所垂钓的鲢鳙也多为大个体的为主。所使用的的器具,也都是经过厂家专业制造而成的那种饵笼搭配 *** 钩为主,然后配上相应的铅坠,利用抛竿打进水里进行垂钓。所用的浮漂也都是那种塑料空心浮漂,当出现浮漂斜拉或者拖跑后就说明中鱼了。
钓鲢鳙该注意的点
鲢鳙属于大个体鱼类,无论是想要捕获还是钓获,都需要使用合适的器具和 *** 。在垂钓时除了使用拉力强悍的钓竿和钓线外,以下这两点同样需要注意。
鲢鳙鱼在中钩后,会利用其体型大,游速快的特点,瞬间的冲向较远的地方,若这时没能有效的控制住鲢鳙的冲刺,就会造成拔河现象。所以在垂钓时,一定要注意的点就是尽量不要抛满杆,在命中时一定要尽力的把杆子顶起来,如果说顶不起来的话,这条鱼十有 *** 就会切线跑掉。
另一个需要注意的就是由于鲢鳙鱼的习 *** 造成的,鲢鳙鱼的摄食习惯是滤食并且喜欢成群 *** 。在垂钓的时候就会造成,分不清浮漂哪些动作是进口动作,哪些动作是被鱼吹跑的动作,哪些动作是蹭线的动作,容易造成锚鱼的现象。因为这种现象的存在,就一定要注意区分真正的入口信号,做到有着十足的把握时再提竿刺鱼。
鲢鳙对饵料雾化有什么要求?
如何做出合适的雾化状态?
一款合格的鲢鳙饵料雾化是这款饵料的灵魂,如果饵料雾化不好的话,就无法符合鲢鳙滤食 *** 的摄食特点。垂钓难度也自然加大,不过幸好还有这几种调整雾化的 *** 。
鲢鳙饵料的雾化要求
在垂钓鲢鳙时饵料雾化的要求一定是那种微粉状的细腻雾化,并不是那种只要有雾化就行。这两种雾化是有本质上的区别的,微粉状的细腻雾化与水的接触面积广,本身更轻容易悬浮在水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在特定水层持续一段时间,而其他的雾化形式却达不到这样的效果。
除了微粉状的细腻雾化外,鲢鳙饵料的雾化过程中还不能够有较大的粒状物和絮状物。较大的粒状物会因为本身的特点,在入水之后会持续的沉落到水底,从而容易把鱼带到更深的水层去,增加垂钓难度。饵料中的絮状物是极为容易影响饵料雾化的,这也是很多鲢鳙饵料为了方便上饵所添加的东西,这里就需要进行一定的筛选。
调整饵料雾化状态
在调整饵料雾化状态的 *** 上,基本上是采用的这三种,一种是控制水比,一种是控制揉打次数,一种是通过添加状态饵料来调整。
在利用控制水 *** *** 上,一般的规律是加水多了饵料雾化就会慢一点,加水少了就会雾化的快一点,在使用的时候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水 *** 控制就可以。在揉打次数上也是同样的规律,揉打次数越多雾化越慢,揉打次数越少雾化快。
除了以上两种调整雾化状态外,适量的添加状态饵料更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状态饵料的选择上,尽量选择雪花粉,尺上不带其他成分的状态饵料,尽量避免选择像散炮伴侣, *** 季等类似的复合型状态饵去使用。在状态饵料的添加量上,也是多加雾化快,少加雾化慢的这么一个规律。
鲢鳙对饵料比重有什么要求?
如何调整鲢鳙饵料的比重?
鲢鳙饵料的比重是能否钓获鲢鳙可行 *** 的关键,饵料比重过重则容易沉入水底,饵料比重过轻则容易浮出水面,怎样合理的调整饵料比重就显得尤为重要。
鲢鳙饵料的比重要求
鲢鳙饵料不同于其他形式的饵料,鲢鳙饵料需要能够在一定时间内悬停在水中的,当饵料有了足够的悬停时间后,才更有利于垂钓鲢鳙,这就是对鲢鳙饵料比重最为重要的一个要求。
调整饵料比重的 ***
在鲢鳙饵料要求能够悬停在水中这么高的要求时,饵料比重的调节就会非常重要。而在调节饵料比重之前,需要明白比重是什么。关于比重一词的解释为“相比较的重量”也就是说“饵料对 *** 重量”。
如果想要饵料能够悬停在水中,除了调钓的帮助外。把饵料调整的轻一点也是不错的 *** ,在调整的时候,可以在原有饵料的基础上,添加类似轻麸这类非常轻又不影响饵料雾化的状态饵。所添加量的多少,也完全是由钓鱼人自身对饵料轻重的要求所决定。
鲢鳙对饵料味型有什么要求?
如何调整出鲢鳙喜欢的味型?
可能很多朋友觉得味型对垂钓鲢鳙来说不是那么重要,但是依据我自己垂钓鲢鳙的经验来说,在垂钓鲢鳙上面,味型是能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的。
鲢鳙饵料的味型要求
鲢鳙对饵料味型的要求一个是在饵料本身味道的浓度,一个是饵料所发散出来的味道种类。这两点是垂钓鲢鳙味型的主要要求内容。
在饵料本身味道的浓度上,鲢鳙会对味道大的浓的饵料感兴趣。如果你饵料味道小了一是鲢鳙对饵料不感兴趣,二是诱不来成群的鲢鳙鱼群,三是诱鱼速度太慢,从而影响垂钓效率,导致垂钓鱼获降低和减少,所以在垂钓鲢鳙鱼的味道浓度上,可以尽可能的加大。
除了味道浓度以外,味道本身的种类也非常关键。根据我自己的垂钓经验来说,腥味绝对是鲢鳙鱼类最为喜欢的一种味道,接下来就是发酵味,那种类似啤酒的味道是对鲢鳙有着加好的诱鱼能力的,最后才是常见的果味,臭味,酸味等。
调整鲢鳙饵料味型的 ***
在调整鲢鳙饵料味型上面有两种,一种是自然添加。比如像果味,臭味,酸味这些味道,都可以通过使用类似的钓鱼添加剂来调整饵料味道,并且浓度还要大一点尽可能的多加一点。除了这些味道外,饵料腥味的添加则可以通过添加虾粉来完成。
另外一种是天然发酵,而发酵需要一定的时间。比方说在使用 *** 作为窝料时,就需要提前几天把 *** 进行发酵,让 *** 充分的把发酵香和酸味扩散出来。如果没有时间进行发酵的话,还可以利用麦麸搭配啤酒的方式来加快发酵,把麦麸和啤酒混合均匀静置半天即可,垂钓时直接打窝就会有一定效果。
最后几句总结
垂钓鲢鳙鱼是惊险又 *** 的,那鲢鳙鱼一次次的冲刺,钓鱼人一次次的拉回,顿时有着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感觉。同时也希望,更多有着丰富垂钓鲢鳙经验的朋友,进行留言探讨,总结交流。
我是书岳钓鱼,一位热爱钓鱼,喜爱分享,有点二但却真实的钓鱼人!
鲢鳙不会钓?这些才是连竿的关键,学会了爆护都不是问题进入盛夏之后,鱼情也开始变差,这时候在钓鱼的时候就要注意鱼情的转变,特别是因为高温影响,鱼口也会有所下降。
这时候可以选择耐高温的鱼种进行作钓,鲢鳙就是夏季比较热门的鱼种,因为鲢鳙耐热 *** 比较强,天气越热,鱼口越好。
但钓鲢鳙也是要有一些技巧的,鲢鳙都是群体活动的,只要掌握方式,鲢鳙也能钓到爆护。
一、鲢鳙的习 ***
鲢鳙其实是鲢鱼和鳙鱼两种鱼的总称,因为两种鱼的习 *** 比较相似,在钓鱼的时候经常会两种鱼一起上,所以被统称为鲢鳙。
鲢鳙属于滤食 *** 鱼类,主要都是吃一些水中的浮游生物或者水藻,夏季的时候光照比较强,水中的藻类会比较多。
这时候也是鲢鳙主要的活动时间,所以在夏季的时候,天气越热,鲢鳙就会越活跃。
二、钓位选择
在钓鲢鳙的时候,钓位也是比较重要的,鲢鳙属于中上层鱼种,因为主要是滤食水中的一些藻类,所以没有比较固定的鱼道。
所以在钓鲢鳙的时候,更好是选择大水面的水域,越是靠近水中心越好,另外就是要注意风向以及水深的影响。
如果是有风的时候,就要选择下风口的位置进行作钓,鲢鳙也不会在浅水域活动,夏季的时候可以选择大小水面的交界处或者水腰处。因为鲢鳙在洄游的时候会经常经过这种地形。
三、钓组搭配
鲢鳙属于体型比较大的鱼种,所以在选择钓组的时候,尽量选择长一些的鱼竿,最少也要在6.4米,然后线组的话可以选择3+2的搭配。
钓鲢鳙,更好是选择双钩的线组,上饵挂食,下钩挂空,这样可以更好地被鱼吸入口中。然后就是选择鱼漂的时候可以选择吃铅大一些的浮漂。
四、饵料选择
鲢鳙的活动的时候也是比较谨慎的,所以在选择钓点之后,可以先选择手抛一些饵料形成雾化区,这样也可以更快地提高诱鱼的效果。
因为鲢鳙属于虑食 *** 鱼种,所以在选择饵料的时候一定要选择雾化比较高的,不然也不会有什么鱼口。
鲢鳙比较喜欢吃腥香味或者酸臭味的食物,虽然鲢鳙没有比较固定的鱼窝,但是嗅觉特别灵敏,在选择饵料的时候,可以直接选择雾化高一些的鲢鳙商品饵。
也可以选择自制饵,在开饵的的时候,可以加入一些 *** 鲢鳙开口的诱饵,可以倒入3-5滴垂心者的圆鱼之梦,含有比较丰富的诱鱼因子(LODC素),可以更快的 *** 鱼出现饥饿的感觉,提高咬钩率。
垂心者也是采用多种天然材料 *** 而成的诱饵,不仅不会 *** 饵料原有的味型,还可以提高饵料的扩散 *** ,提高诱鱼范围。
不论是开饵还是打窝,都可以倒入一些垂心者,针对不同的鱼种还有着多种味型可以使用,大多数淡水鱼都可以选择。
五、作钓技巧
在钓鲢鳙的时候,前期千万不能着急,要耐心地抽窝子诱鱼,在上饵的时候,可以在上饵挂饵,打散炮的形式。
这样鲢鳙在进食的时候就会将没有东西的下钩吸入口中,所以在调钓方面就要钝一些,鲢鳙吃口几乎都是大顿口或者黑漂。
最后就是在中鱼之后,一定要上提拉线,提竿溜鱼,因为鲢鳙的力气很大,溜鱼手法如果不对的话,很容易出现跑鱼的情况,也要注意失手绳的选择。
结语:
在夏季钓鱼的时候,不仅要注意鱼情的变化,还要根据不同的水域灵活使用各种钓法,特别是野钓的时候,也会有更多的自然因素。
很多水库、鱼塘不让钓鲢鳙,是不是真的?这是为什么呢?什么是鲢鳙
鲢鳙是我国四大鱼类之一,但是它所指的并不是一种鱼。鲢普遍叫作白鲢,体色白而且头较鳙要小。鳙又叫黑鲢、花鲢、包头鱼、胖头鱼等。花鲢身体颜色发黑、有花纹。知道这些我们足以区别这两类鱼。
前两天去西海闲逛,看见很多人钓鱼,岸边的牌子上写着收费标准和注意事项,里面有一条是“禁止钓鲢鱼”。这是为什么呢?
1、鲢鱼并不是稀有鱼啊
2、钓鲢鱼的 *** 也比较普通并没有危害 ***
那么,垂钓爱好者或者专业人士能解释一下为什么不能钓鲢鱼吗?
一、很多鱼塘都是以养鲢鳙为主,其他的鱼种要么稍带,要么干脆是野鱼。鲢鱼长得比一般的鱼快,一般肥水塘当年鱼花就能长到七八两,三年左右能有3斤出头,但对于鲢鱼来说,这种体重真的是 *** 。鲢鱼要到七八斤-十来斤才上得了台面,所以其实养殖周期不算短。特别是专卖鱼头的鳙鱼,卖的价钱比钓的高很多。所以鱼塘老板不让钓鲢鳙。
二、鲢鱼是洄游鱼类, *** 成熟后亲鱼要洄游到出生地,一般在大江大河的发源地,激流浅滩中受流水 *** ,才会产卵,所以对很多相对风平浪静的小型水域来说,鲢鱼基本上繁殖很困难。在没有放鱼苗的情况下,鲢鳙钓一条少一条,不像其他的鲤、鲫,钓了又繁殖了,不影响大局。
三、鲢鳙是靠吃浮游生物为生的,可以净化水质,有水中清道夫的美称。浮游植物是鲢的天然饵料,鳙鱼终生都滤食浮游动物,所以鲢鱼又有绰号叫 *** 鲢鱼。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是水体中两个重要的生物种群,对水体调节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当浮游植物大量繁殖时会形成“水华”,影响水质,如果放置适量的鲢鱼,就可以控制藻类的过度繁殖,从而达到调节水质的作用。
四、鲢鱼太傻太容易钓,很多钓鱼人特别喜欢在夏天钓鲢鱼玩,冲劲大,特别 *** ,而且一来来一窝,高手甚至能把塘里的鲢鱼都清掉。我见过最恶心是,一个朋友运了一车猪粪打窝,排一队海竿浮钓,一天钓过百都很正常。记得十多年前,广州附近的水库都不 *** 钓鲢鳙,没几个月就基本钓绝,老板都亏本跑路。
五、赌塘不让钓,鲢鱼只要钓法得当,鱼获那是相当惊人的。曾经堵塘一日五百元人民币钓鲢鱼把塘主钓哭。论天收费的塘主一般不会傻到这份上任人钓鲢鱼的。更不要说一些无良钓鱼人采用锚鱼的方式作钓对被锚在身上的鲢鱼造成巨大伤害了。所以,一般水域都不允许钓鲢鱼(包括鳙鱼,俗称花鲢)。
钓鱼人到底该不该钓鲢鳙,依然是存在争议的话题。
1、鲢鱼对水质很重要。但从没听说过,鲫鱼,鲤鱼,鲶鱼,黑鱼等其它鱼类对水质有没有关系,这只是看到水面活动的鲢鱼群一样,也只看到了浅表的一面而胡乱推理的极片面理论而已。细心的钓鱼人会发现,很多野钓的地方岸边有一层沉底后腐烂很厚的鱼食带。那就是钓鱼 *** 量打窝和抛食的杰作。在这样的水域里洗澡身上就会起红疙瘩,这样的情况就算有大群的鲢鱼也是 *** 为力保持水质的清洁。
2、我们还要钓鱼,面对水质污染,也不是没有一点办法,少用些化学制成的饵料;不打大窝子;钓大放小;鲫鱼,鲤鱼,鲶鱼,黑鱼等鱼类均钓;发现有一种鱼类少了就手下留情或不钓等等。但,这也不是一两个钓鱼人所能办到的。更重要的是在自然水域和河流,在一点微不足道利益的驱使下大量电鱼,网鱼,大小通杀的现象泛滥而不能制止才是最危险的。
3、人们都说,人们都讲;钓鱼能修身养 *** 。咱没有那么高的境界,但至少还有一些最简单而又最简朴的目的与追求——远离噪音,摆脱污染,抛掉杂念,忘记烦恼.。
该不该钓鲢鳙呢?
哪里让钓咱就到哪里钓,不让钓也就别到处伸鱼竿;更不要在禁钓的水库,在静养坑钓不让钓的那些鱼种;而后再大谈特谈不光彩的渔获!
鱼长胡子是因为鱼岁数大了?变老了?在鱼中,许多鱼都有胡子。他们的胡子不仅长度、短、厚、薄、平、圆,而且数量也不一样。那么,长胡子的鱼生活在水里有什么用呢?
有些鱼有胡子,确切地说叫做胡须。嘴一定是鱼类的形态特征之一,也是分类学上不可忽视的依据。有胡须的鱼多为淡水鱼,多生活在中低层水域。目前发现的鱼的嘴须从1对到5对不等。两对比较常见,比如鲟鱼,鲤鱼,鲶鱼。泥鳅,5对,胡须最多。口腔的大部分部位生在上颌骨、和嘴角,比较常见的是对称生在嘴角,也有分别生在上颌骨和下颌骨的,比如鲶鱼、泥鳅。胡须的长度各不相同。一般来说,胡须的长度与鱼的重量(或体长)成正比。嘴巴必须以肌肉结构为主,充满丰富的血管和神经。它是特定地方皮肤的衍生物。
许多鱼都有胡子。鱼的胡须不是像人一样的体毛,而是鱼的一种感觉 *** ,充满丰富的神经,触觉极其灵敏。众所周知,水中的环境极其复杂,单靠眼睛是不可能准确判断周围环境的,所以需要“胡须”来辅助,这就解释了大部分的胡须鱼都是生活在水底的视力不好的鱼。这个时候,与其叫“胡子”,不如叫“触须”。
鱼的胡须既不是年龄的标志,也不是 *** 别的特征。因为大胡子鱼,不分雌雄,不幼不老。那么鱼胡子有什么妙用呢?原来鱼一定是鱼的触觉 *** ,具有重要的触觉功能。大胡子鱼多为底栖鱼,视力较差,依靠触须在水下寻找和选择食物。胡须还可以帮助它们感受猎物发出的微弱电流并将其捕获。比如鲟鱼在进食时,先用嘴把泥挖出来,水就变浑浊了。这时,它的一双小眼睛已经不起作用了,所以它不得不依靠胡须的触摸来进食。
深海鱼类的胡须,其中一些可以在顶部发光。这些发光的胡须不仅起到触角的作用,还能起到照明的作用。
生活在水下的鱼经常依靠胡须来感知周围环境。同时,一些鱼的胡须还有其他奇妙的用途。有些鱼进一步增强了“胡须”的触觉,让它能感知到周围其他鱼体内的微弱电流。还有一些鱼生长在深海里,它们的胡子可以发光。这些发光的胡须不仅能感知周围环境,还能照亮、吸引猎物。也有一些鱼胡子进化出了味觉,可以提前“品尝”一些东西,不管好不好吃。
所以总体来说,鱼的“胡须”更像人的鼻子、舌头或者敏感的手指,帮助鱼更好地适应水下环境。
小伙伴们,你们明白了吗?
如何区分鲢鱼和鳙鱼,又该如何垂钓此鱼呢?附上自制饵料配方如何区分鲢鱼和鳙鱼
很多人虽然钓过此鱼却分不清哪个是鲢鱼,哪个是鳙鱼,在我看来更大的区别,就是鱼头了,鲢鱼的头小,鳙鱼的头大,几乎占整条鱼的三分之一长度,因此又有大头鱼、胖头鱼之称:而鲢鱼就不同了,它头小、身扁而长。另外 *** 明显是鲢鱼更便宜,鳙鱼的头单买,比较贵,但身体就比较便宜了。
具体来说:鲢鱼叫白鲢,全身银白色个头肥大,体厚侧扁,腹下呈尖锐的棱状,鳞片细小,一般有红色润斑。鳙鱼又称花鲢、大头鱼、胖头鱼等,其头部特大,鳞片细小,体色背部及两侧青黑色,有不规则的深色斑块,腹部灰白,腹棱不完整。
鳙鱼
总得来说它们的头和口腔都较大,主食是水中植物 *** 的浮游藻类,有时也吃牛和草鱼的粪便。都是以水生浮游生物为主要食物的大型淡水鱼,更大个体可达30千克.。由于鲢鱼和鳙鱼的食物和生活特点基本相同,垂钓 *** 也大体一样。
鲢鱼
如何垂钓鲢鳙
1、钓鲢鳙的水层
鲢鳙是滤食 *** 鱼类,深水和浮游生物多的水域是首选钓点。另外鲢鳙属中层鱼,一般4级以下风力钓下风问题不大,大风天气还是选择避风深水的钓点较好。随着气温、水温的高低变化,鲢鳙所在的泳层也会随之上下浮动。作钓水层一般都是1米到2米之间。但,凡事无绝对,鲢鳙绝对存在于任何一个水层,至于在哪个水层作钓要取决于当时的作钓环境。例如大热天的,温度很高,那么这个时候的作钓水层一定要控制在1.5米以内;若是温度不高,或是阴雨天气,那么钓鲢鳙可以钓两米到三米之间,甚至可以钓底。所以事无绝对,因地制宜。
2、钓鲢鳙的饵料
这个步骤是关键的步骤。非常值得注意。我用的饵料 *** *** 简单,上鱼效果显著,众所周知,鲢鱼喜欢酸食,鳙鱼喜欢酸臭。现在把 *** 介绍给大家:
原料:面粉、红糖、醋、蒜头、食用油
*** 作 *** :
1、将面粉倒入炒锅中小火翻炒,炒至微黄或咖啡色即可出锅,让其自然 *** 。加入蒜粉或者用蒜头要拍成碎末。
2、锅中倒入食用油加热,去掉生油味后,将红糖倒入锅中加热,成糊状后加入香醋,大火熬开。
3、将红糖、醋水混合物直接加入炒过的面粉中,用勺子或是手迅速搅拌,把干饵拌匀。
4、根据面粉的量,适当的加入糖,醋水混合物,饵料做的尽量干硬一点,不要以钓鲤鱼的状态开饵,因为,你是抛竿。这样就做好了!用的时候,直接捏成乒乓球大小,装上 *** 钩就行。
评价:这款饵料不用发酵,现做现用,充分利用红糖的粘 *** ,以及油水分离的原理,来控制饵料雾化时间(1-2小时没问题),利用面粉的香味,醋的酸味,红糖的甜味,蒜的臭味,以及杀菌消毒的功效,实现了对鲢鳙的诱和留。
3、钓鲢鳙的 ***
钓鳙鱼和鲢鱼更好是用海竿定点钓。这是一种钓鳙鱼、鲢鱼的独特钓法。因鳙鱼、鲢鱼个体较大,小的有二、三斤,大的十几二十斤。所以选用海竿就要注意一定要选些竿尾比较粗些,钓线更好以4#至5#的海钓线为佳,砣一般用50克通心活砣。钓鳙鱼、鲢鱼上钓饵的 *** 比较特殊,所以更好用10#至12#的 *** 钩。同时更好用4~6根海竿,一支中鱼或是换饵,另一支续窝,在一定水层形成雾化区,鲢鳙属于滤食 *** 鱼类,通过雾化区的吸引,它们会成群结队地聚拢过来吸食。落点更好在一条线上,竿与竿间距最少2米,防止中鱼串窝缠线。
以上是我钓鲢鳙的一点粗浅认识,不妥之处请大家指正。
阅读本文前,请点击红色“关注”按钮,不仅方便您讨论和分享,还能给您带来不同的参与感。谢谢您的支持!
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每年春节,每个家庭都会买一些鲢鱼,有时还会买鲢鱼。它不仅便宜而且美味。如果我不能吃,我会把它做成干培根鱼。我可以吃很长时间。想想美味。
然而,不知不觉中,没有人吃鲢鱼,很少有人在蔬菜市场上卖鲢鱼。它们被草鱼、鲤鱼、青鱼等鱼类所取代。
鲢鱼是四大鱼(鲢鱼、草鱼、鳙鱼、青鱼)之一,味道鲜美, *** 低廉。为什么现在很多人都远离它?
1、提高生活水平
因为鲢鱼生长快,没有病害,养殖成本低很多, *** 一直都很便宜。小时候手头没钱,鲢鱼 *** 价比高。很多人会选择每斤5元左右的鲢鱼。
如今,随着经济和交通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始追求青鱼、鲟鱼、甲鱼、多宝鱼等珍贵美味的鱼类。对于便宜的鲢鱼,很多人觉得 *** 比较低,不愿意再买了。
2、鱼刺太多了
与其他鱼类相比,鲢鱼的刺可以说是最多的。许多人应该被鲢鱼刺卡住。一旦卡在喉咙里,就会非常不舒服和危险。就在去年春节期间,救护车突然来到村里。最后,我知道我的喉咙卡住了,因为我吃家鱼(通常被称为当地鱼)。用馒头和醋不容易。最后,我真的不能去医院。
因为鲢鱼有很多小刺,吃的时候要特别小心。以前人们把鲢鱼做成腊鱼,这样鱼刺的问题就可以解决了。
3、个头太大
一般来说,鲢鱼的大小超过10公斤,大的甚至可以长到几百公斤。过去,家里只有四五个孩子。买鲢鱼会上瘾的。但现在人们不再喜欢买大鱼了。他们都喜欢选择小个子。此外,家里孩子很少,家里只有1~2个孩子。如果他们买得太多,他们根本吃不完。
如果买小鲢鱼,鱼刺会多一些,至少7斤的鲢鱼刺会少一些。所以现在的人干脆直接买鲈鱼、草鱼、鲤鱼等小鱼。
4、鲢鱼是发物
鲢鱼是一种头发,在很多人中流传。据说慢 *** 人、老人和一个孩子不能吃。他们吃得不好。慢慢地,当他们听说是鲢鱼时,他们不敢吃,无论是宴会还是探亲。
事实上,许多海鲜鱼,包括蚌肉、鲫鱼和螃蟹,都是头发制品。适量食用不会对身体造成任何伤害。你可以放心吃。
5、育种方式的变化
鲢鱼本身有很重的土腥味,尤其是不新鲜的鲢鱼。正因为如此,鲢鱼的加工和 *** 更加麻烦。如果不好吃,味道会很差。
上次爸爸买了一条鲢鱼,最后炖了。不知道是处理不好还是什么原因。味道腥,肉松,只好在家喂狗。
过去,传统的育种是自然育种。虽然育种速度相对较慢,但味道仍然很好。但现在育种是饲料,生长速度快,但味道差,鱼腥味重。
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在养?
既然买鲢鱼吃鲢鱼的人越来越少,农民还在大量养殖。这样,农民会赔钱吗?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事实上,与大家想象的完全相反,农民不但没有亏损,而且还能获得很高的利润。
首先,鲢鱼是一种生活在水上的上层鱼。草鱼、鲤鱼、青鱼等鱼类生活在下层,可以充分利用鱼塘空间。
此外,鲢鱼主要吃浮游生物和其他鱼类粪便和未完成的饲料残渣,这不仅可以浪费其他额外的饲料,还有助于保持水质,保证其他鱼类的氧气(吃浮游生物和水生植物)。即使鲢鱼的 *** 很低,这也是两全其美。
其次,鲢鱼对水质的要求相对较高。一旦水质发生变化,可以在之一时间发现并跳出水面,使农民能够及时处理,防止大量其他鱼类死亡,减少损失。
最后,虽然鲢鱼 *** 低廉,加上管理部门的管理问题,市场质量参差不齐,买家少,市场少,但鲢鱼可以加工成熟食品或 *** 鱼糜。作为宠物饲料的原料,市场仍然非常丰富。
结语虽然吃鲢鱼的人越来越少,但农民仍然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获得收入。如果你想吃鲢鱼,你可以在水库或野外钓一些野生鲢鱼。味道还是很好的。
说了这么多,你认为越来越多的人不吃鲢鱼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分享一下,看看和小编不一样!
最后,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之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农村一种鱼个头大生长快,一条十几斤,却喜食粪便,如今鲜有人爱前几天,文文给大家讲了四大家鱼中的青鱼,为他养殖的时间太长了,所以已经有很少的人养殖了,而今天咱们介绍四大家鱼中的另一种鱼,它喜欢吃粪便一条长得快又大,随便便捞出来一条都能买上十几斤,但是现在却很少有人喜欢了,你知道它是谁吗?
它就是鲢鱼也是一种。这种鱼不论是南方还是北方都有分布,并且吃的饲料也特别简单,价钱也不贵。在以前,很多人都会将它买来炖汤喝,就是在酒席上鲢鱼也是必不可少的。
很多养殖鲤鱼鲫鱼的池塘中也会放入一些鲢鱼,因为这种鲢鱼处于被服从的地位,所以就很好养殖,它对水质要求也远远低于是完全一致的。民间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鲢鱼要吃大的。就是说鲶鱼如果长得越大,那就越好吃也确实是这个样子的,只是现在这种环境情况大,鲢鱼已经越来越少了。市场上的 *** 也是越来越低,有的时候一斤直接卖到两三块钱。
可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在以前人们喜欢吃鲢鱼,是因为它便宜条件不允许,但是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人们只喜欢那些稀奇古怪没有品尝过的食物了。
再就是鲢鱼的肉质,不是很好吃小吃特别多,对于小孩子的话是更好不要吃的。油脂一般,如果做不好就会和豆腐一样,也十分考验厨师的手艺。
因此,它的的 *** 也就越来越低,逐渐的沦为了低档鱼,但是这并不能说明这种鱼不好,实际上它也是有营养价值的。
鲢鱼之所以吃粪便或者是一些浮油的物,是因为它能够净化水质。所以它的肉质自然没有那些吃饲料或者是食肉类的鱼肉质鲜美,带着它的蛋白质含量非常高,脂肪含量很低,并且含有 *** 所需要的氨基酸和矿物质。
其实厨艺好,也是能够将鲢鱼做好的。你喜欢吃鲶鱼吗?你们那里的鲢鱼一斤要多少钱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四大家鱼”的鲢鱼更大能长到多大?它长到100斤需要多少年?导读:野生的鲢鱼更大能长到多大?它长到100斤需要多少年?
鲢鱼是我国家喻户晓的一种淡水鱼,它也是“四大家鱼”之一。而且这种鱼的年产量也是仅次于草鱼的。
在过去每到过年的时候,几乎家家户户都会购买鲢鱼,而且一买就是好几条。就是因为在当时,鲢鱼是更便宜的一种淡水鱼了。
而现在鲢鱼虽然不如之前受欢迎了,但它也是养殖范围最广的一种鱼,主要是和其他的鱼类混养。
因为这样不仅可以合理地利用养殖水域的上层空间,同时鲢鱼和其他的鱼类混养,还可以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养过鱼的都知道,鲢鱼是名副其实的水中“清道夫”。
再加上鲢鱼的养殖较为简单,生长快,个头也大的特点,所以它也成为了我国最主要的经济鱼类之一。那鲢鱼更大能长到多大呢?它长到100斤需要多少年的时间呢?我们就一起来简单了解一下吧!
鲢鱼也分白鲢和花鲢
提起鲢鱼,不同的人想到的是不同的鱼类。这是因为鲢鱼其实也是分为白鲢鱼和花鲢鱼的。在南方很多地方鲢鱼一般是指白鲢鱼,而在北方有些地方把花鲢鱼也称为鲢鱼。
其实准确地来说,鲢鱼就是指白鲢鱼,它是鲤科、鲢属的鱼类,在民间多叫它鲢子,或者是边鱼。因为这种鱼的身体较为扁平,就如同是鞋底一样。
鲢鱼作为一种典型的浮游生物食 *** 的鱼类,它主要是在江河、湖泊等水体的上层。并且这种鱼还非常的活泼,非常善于跳跃,因此在民间也给它取了个外号“急躁白鲢”。
白鲢鱼在幼鱼阶段的时候主要是以浮游动物为食,而长大了就以滤食浮游植物(藻类)为生。也是由于它的这个习 *** ,所以被多个国家引进养殖,就是为了用它来净化水质,吃掉水中的一些多余的浮游植物。
值得一提的是花鲢和白鲢长得虽然很像,但是它们却是两种不同的鱼。花鲢的学名叫鳙鱼,同样是“四大家鱼”之一。而且花鲢鱼的头部要比白鲢大很多,所以有些地方也叫它大头鱼、胖头鱼。
同时,白鲢的身上基本都是白色的鳞片,而花鲢则有很多黑色的斑点,这也是它叫花鲢的原因。
最后还有一点,就是 *** 方面相差较大,花鲢的 *** 往往要比白鲢贵两三倍,这是由于花鲢的肉质比白鲢更鲜美。
野生的鲢鱼更大能长到多大?
在市面上常见到的鲢鱼,个头一般都是不大的。小一点的是三四斤一条,一些大一些的可能有七八斤重,但是较为少见。
而在近些年,喜欢钓鱼的人越来越多了,有时候就有钓友钓到一些大号的鲢鱼,像十几斤,二十斤的也有。笔者之前就在网上看到有钓友,钓到了一条30多斤重的大鲢鱼,这真的是刷新了我对鲢鱼的认知。
后来我把这个 *** 分享给了村里的一些老人,他们告诉我说这个不算什么,他们当年在外面修建水库的时候,见到过比这大很多的鲢鱼。记得有一年把水库的水放干了,就见到了好多超大号的鱼类,青鱼有上百斤一条,而七八十斤一条的白鲢鱼也有好多条。
但是在当时由于没有相机,也没有人把它登报来报道,毕竟当时的人都认为这样大的鲢鱼、青鱼并不稀奇,所以现在也就没有什么证据了。
不过可以肯定的一点就是野外的一些大型水库、河流里面的鲢鱼要比养殖的大很多。因为养殖的鱼类,一般都是一两年就全部捕捞上来了,然后就卖掉了。
其实这样的鲢鱼根本就还没有成年,像鲢鱼一般都至少要三年才能达到 *** 成熟,可是养殖的鱼类往往两年不到就捕捞销售了。
关于更大的鲢鱼有多大,在 *** 上的记载是成年的鲢鱼规格一般为60~100公分,而更大个体能长到140公分,体重接近100斤左右。但是在农村有些上了年纪的老人都表示,在过去超过一百斤的鲢鱼也是有的,只是在后来非常罕见了。
其实在天然的河流中,鲢鱼完全是可以长到60-80斤的,如果比较幸运,有些鲢鱼比较长寿,体重超过100斤也不足为奇。
鲢鱼多久能长到100斤?
关于鲢鱼多久能长到一百斤,其实这个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因素,一个是食物是否充足,另外一个就是看它是否长寿。
因为鱼类和绝大多数的动物不同,像猪、牛、羊等动物,一般成年了以后就不会继续生长了,往往长的话也是发胖,体长和身高不会有变化了。
但是鱼类则不同,它们成年以后也会继续生长,只是到了后期的时候生长缓慢一些。在民间有一句俗语:猪大三百斤,鱼大无秤称,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而白鲢鱼虽然不如青鱼、花鲢鱼那样能成长为上百斤的“大货”,但是它的生长速度也很快,并且寿命也是比较长的。
从鲢鱼的生长曲线来看,一条20斤重的鲢鱼需要5年左右的生长时间,30斤重的鲢鱼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60斤重的大鲢鱼需要20年左右的时间。
所以如果按照这生长比例来算,一条鲢鱼要长到100斤重,至少需要五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因为在后期的生长速度非常的缓慢了,尤其是到了25年以后生长速度尤其缓慢。
但如果食物比较充足的话,并且一直很幸运没有被人捕捞到,它们生长到100斤还是很有可能的。在国外就有人捕捞到了超过100斤重的超大鲢鱼。
就是因为国外没有人吃白鲢鱼,而且食物也是比较充足。但同时也有另外一个问题,就是鲢鱼普遍活不了这么长的时间,像四十年的鲢鱼就极其罕见了。
总结
其实鲢鱼要想长这么大,是非常不容易的。因为鲢鱼是上层的鱼类,而且它们又很活泼,喜欢跳跃,一条几十斤重的大鲢鱼在水里面活动,很容易被人发现,或者是把它当成水怪的,因此就很容易把它捕捞上来。
这也是为什么在野外的一些水域中,几十斤重的大青鱼、草鱼都很常见,可是白鲢鱼却极为罕见的原因,就是因为它们很容易被捕捞、垂钓了。而在过去比较多,一来是环境好,二来是当时捕鱼的方式没有今天先进。
各位朋友,你们见过更大的鲢鱼有多大呢?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四大家鱼”更大能长多大?超越你的想象!鱼类的生长极限在哪?老话讲“鱼之大,铁锅装不下”,意思是:鱼儿的个体能长到很大,即使是最普通的“四大家鱼”,也能形成巨大个体,煮鱼的时候铁锅都装不下。
“四大家鱼”我们都很熟悉,指的是青鱼、草鱼、鲢鱼、鳙鱼,这几种鱼在菜市场比较常见,青鱼一般是 *** 咸鱼或者鱼丸,草鱼的吃法一般水煮鱼、糊辣鱼,鲢鱼和鳙鱼一般是 *** 酸菜鱼或者剁椒鱼。
它们的个体也不一样大,青鱼个体一般10几斤,草鱼个体一般在5斤左右,鲢鱼、鳙鱼的个体一般在3-5斤,其实这么大的鱼,不过是小鱼罢了,很多人并不清楚它们到底能长多大,那么它们到底能长多大?
青鱼
以前有位同事,他家住在长江沿岸,渔民非常多,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他说:“听老人讲,以前捕捞到的青鱼个体超大,百斤青鱼常见,甚至几百斤的大青鱼每年也能遇到,随着捕捞方式的升级,青鱼的个体越来越小,并且越来越少,都被捞光了!”
有记载的更大的青鱼标本,是南京 *** 金牛湖水库里面的2条青鱼,一条是在2004年9月19日,被钓鱼人钓获,重量达到106公斤,标本由南京水产所制成。另一条于2005年7月13日,在同一地点捕获,重量达到114公斤,标本由上海专家 *** 。
但是这两条并非更大的青鱼,2005年长江中捕获400多斤的青鱼,而2015年又有人捕获了一条重300多斤的青鱼,并且这条青鱼就是在三峡水库附近捕获,虽然没有标本记录,但也不是空穴来风。
青鱼是四大家鱼之中,体格最为大的一种淡水鱼,在自然水域的水域内,百十来斤的大青经常可以看到。研究表明:一条体长1.86米、体重218斤的野生青鱼,经过鳞片鉴定之后,这条青鱼大约有约四十岁。
那么青鱼的寿命究竟有多长,这个并没有具体说法,只是大约估计在40年左右,不仅仅是青鱼,草鱼和鲢鳙的寿命其实我们也是一知半解!可查询的资料显示,它们的更大寿命只有10几年,这是不可能的!
草鱼
你见过更大的草鱼有多大?一般草鱼能生长到50斤左右的个体,已经算是很大了,因为这种中上层鱼类很容易被捕捞,形成巨型鱼类的几率太小了,我在一个水库钓鱼的时候,见过别人钓获40多斤草鱼,这个个体相对于草鱼来说并不算大。
有句老话讲:“猪大三百斤,鱼大无秤称”,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家养的猪也就300斤左右,而鱼大的话,可以大到没有称可以称动!记得小时候夏季暴雨涨水后,水库内放水,冲刷下来的草鱼有门板那么大,可惜那时候没有 *** 。
有记录的草鱼年龄在休宁县的梓坞村,有一条草鱼35公斤,体长1.4米,截止到2017年已经活了49年,因为当地有个习俗,自家有孩子后,要在鱼塘内放生几条鱼苗,让它陪孩子长大,而自己的孩子已经49岁了,可见这条草鱼已经49岁。
而养殖草鱼的水塘为山泉水,并且面积比较小,只是靠投喂青草, *** 了草鱼的生长,如果在自然水域内草鱼能活49年的话,肯定不止35公斤。记得小时候爷爷说:“在水库内捕到过100多斤的草鱼,并且还不是更大的”。
考古学家在三峡一处遗址中(卜庄河遗址),发现一条雄 *** 草鱼的椎骨,椎骨长达51厘米,推测这条草鱼长度超过2米,经鉴定这条草鱼生活在距今3000多年的商代,古代三峡地区受到人为的干扰比较少,可以长成巨大个体,也证明我国古代人民捕捞能力很强。
鲢鱼
在 *** 上,鲢鱼的成年规格一般为60~100公分,更大个体能长到140公分,更大体重为100斤左右。这样的数据并非夸大其词,也并非凭空捏造,而是有事实依据的。
2017年8月3日奉节渔民在梅溪河流域撒网捕鱼,却意外收获了一条48斤重的鲢鱼。据知情者介绍,禁渔期以后,首次捕到这么大的鱼,经过初步测量鱼的长度大约有1.2米,重48斤。
2021年6月26至27日,淮滨县连降暴雨,(6月29日)清晨,淮河干流王家岗乡流域一位村民,发现河湾里面有一条白色大鱼搁浅在河畔,走近一看是一条巨型鲢鱼,该村民喊来家人将鲢鱼抬回家中,经过测量:鲢鱼体长115厘米、重达52斤有余。
前段时间在淮北塌陷区,钓鱼人钓获过70斤的白鲢鱼,但是从体型上来看,是否达到70斤存疑。关于白鲢鱼的记载比较少,几乎查询不到,可见这种鱼类成为巨型鱼类是比较少的,几乎没有资料,你见过多大的鲢鱼?
鳙鱼
鳙鱼也就是花鲢,我们在菜市场经常见到的花鲢一般在5斤左右,这个个体相对于花鲢来说,很小!因为这种鱼类也能形成巨大的个体。湖北的一个人工湖里,出现了一尾花鲢王,体长和成年人差不多,体宽超过普通成年人,据目击者称“重量应该超过100斤了”。
这条花鲢发现的时候已经死了,经工作人员检查,体表无伤,应该是“寿终正寝”。前段时间在美国,也发现一条花鲢,重量达到惊人的114斤,推测寿命超过20年,那么鳙鱼到底能长多大?
媒体2014年7月16日报道:云阳龙缸景区的石笋河里发现了神秘“水怪”,许多人都亲眼看到,平静的石笋河河面上,突然涌起巨大的波浪,一条体型庞大的不明水生物,在快速翻滚游动,一瞬间又消失在水面之下。关于“重庆水怪”的消息在网上传出后,引来众人的关注。那么巨型生物究竟是什么呢?难道真的是水怪吗?
根据数次看到“水怪”的村民推测,应该是鳙鱼,因为鳙鱼很容易辨认,只是这么大的鳙鱼没有见过。它曾游到大约2.5米长的竹竿旁边,这条鱼比竹竿还长,是一条巨型鳙鱼,体重在300斤左右。
2013年10月19日,张家界市慈利县的江垭水库淡水鱼养殖场,一条重达100斤左右的鳙鱼被打捞上岸送往长沙。据悉,著名湘菜 *** 许菊云将带领团队用这条100多斤重的“鳙鱼王”,现场宰杀烹制成“双色双味剁椒鱼头”,但这条鳙鱼还不是更大的鳙鱼。
南京一位渔民在长江内,捕捞到一条重达150斤的鳙鱼引起轰动(2018年),从钓鱼人拍摄的 *** 和照片来看,这条鱼的长度和宽度均超过一个成年人,附近的渔民表示非常罕见,这些年长江鱼资源每况愈下,没想到还有这么大的野生鳙鱼!而这条鱼被以2000元的 *** ,卖给当地鱼贩。
鳙鱼也有形成巨大个体的潜质,有记录的百斤鳙鱼并不罕见,但是这种鱼类想要长成巨型鱼类太难了!因为它们是中层鱼类,极易被捕捞。不像底层鱼类在被捕捞的时候,躲入水底凸凹处,能够逃脱 *** ,鳙鱼能够长大太难了。
从这里不难看出,“四大家鱼”都有形成巨型个体的潜质,我们在菜市场购买的鱼类,不过是鱼苗罢了,那么为什么我们经常见到的那么小?影响它们长大的因素是什么?很简单主要是寿命,只要寿命长,即使白条鱼也能形成半斤重的巨大个体,而“四大家鱼”,只要活得久,就有成为巨型鱼类的可能,影响鱼类寿命的因素主要有3点。
1、过渡捕捞、在小时候村内有好几家渔民,主要靠捕鱼生活,他们的生活条件都很好,随着捕捞方式的升级,已经不满足下丝网,或者鸬鹚捕鱼,转而高科技捕鱼。如今河内鱼儿的密度很小,但是捕鱼的传统没有丢掉,还在下 *** 阵,捕捞小鱼小虾,真正是一边说河内没有鱼,一边灭绝 *** 捕捞。
主要是捕鱼的利润太大了,几乎没有投入,就能有收获。这只是水域内的一个缩影,很多自然水域内的鱼类几乎已经没有密度可言,不要说能长大,未成年的鱼类都被捕捞上岸。捕捞严重是造成水域内鱼类越来越少,鱼儿长不大的一个原因。
2、水污染、记得在上世纪90年代,甚至2000年左右,每当夏季傍晚来临,河边或者村内的池塘边,总有下水洗澡的人们,80后出生的朋友很多人有这个经历,那时候河水的水质还比较好,现在现在呢?河水不要说洗澡,有些河道已经被严重污染。
鱼类虽然有一定的耐污 *** ,但是在污染的水域内生存,寿命大大减少,甚至出现大规模死亡的现象,如果河道内被污染,那么鱼类长大的几率也就大大减少,因为寿命短,怎么可能会长成巨型鱼类?
3、活动面积减小、鱼类的活动面积在一天天的减少,在一些水库、湖泊、大河或者其他大水面,鱼类的活动范围不受 *** ,但是在一些中型水面,小河道内,鱼类的活动范围大大受到影响,因为这些河道有可能被承包出去,被渔网 *** ,活动受到 *** 想要长大也就比较困难。
鱼类想要长大,食物和活动面积必不可少,如果某一片水域内的食物不能满足它们的需求,或者水位下降,它们就会迁移到另外一片水域内,而活动面积减小,也就 *** 了它们的迁移范围。
最后:我们在菜市场购买的“四大家鱼”不过是未成年的幼鱼罢了,雌 *** 青鱼5-7岁成熟,体重在10公斤左右开始产卵;鲢鱼在3岁达到成熟,体重在3公斤左右产卵;草鱼在3-4岁成熟,体重在5公斤左右产卵,鳙鱼的成熟年龄为4-5岁,长江干流内一般5岁成熟,成熟后平均体重为8.5公斤。我们菜市场购买的都不过是鱼苗罢了!鱼类的生长极限超出我们的想象,你见到过多大的鱼类,或者听到过捕捞的鱼类有多大?
这些普通的鱼类,在自然状态下并非不能长大,都有形成巨型个体的可能,主要是我们不让它们长大!滥捕滥捞、水污染等, *** 了它们的寿命,也就长不大。如果水域内大型鱼类比较多,也就证明水域内的环境比较良好,希望以后水域内的大型鱼类越来越多,希望山清水秀、鱼虾成群的景色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