鲈鱼是哪个地方出产的,鲈鱼是哪个地方产的

牵着乌龟去散步 生活 60
吴兴这个世代养鱼的村子凭一条鲈鱼拿下全国金字招牌

59岁的沈柏根是吴兴区东林镇泉庆渔业特种水产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老沈这几天特别忙碌,因为合作社的“泉佳潭”牌鲈鱼前不久成为了国家级的特色农业品牌,他要和社员商量如何进一步打开产品市场。而另一头,村里老的鱼肉加工厂引入了新资本,正在扩容升级,刚建好的100吨容量大冷库需要调试,他几乎每天都要去看一眼。

“今年,泉庆村凭借鲈鱼入选全国第七批‘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在东林水乡的农业供给侧结构 *** *** 路上,泉庆成了生动示范。”该镇分管农业的副镇长王天柱告诉记者,泉庆是一个老牌渔业村,村里共有1650余亩的鱼塘,是该区水域养殖面积比重更高的村之一。近年来,泉庆这片“水晶宫”的面积没有增多,却因为产业升级而越来越大。

*** 来源于 ***

走在村里的现代渔业示范园区,记者看到间隔鱼塘的是一条条经纬纵横的柏油路。62岁的合作社社员姚水芳养了50亩特种水产,有白鱼和黄颡鱼,去年他靠卖鱼就赚了30万元。“过去这里都是老鱼塘,不敢养好的品种。”老姚说,园区1100亩鱼塘以前浅得像个盆子,遇到大水鱼就容易逃出来,而田埂细得像根棍子,鱼贩的水箱车开不进来,得划船来 *** 。

原来,泉庆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率先推行了鱼塘个人承包制,但由于一年一招标,易主频繁,所以无人肯在鱼塘的基础设施上砸钱。“老鱼塘改造势在必行,我们花了3年时间,终于将这里改造成1100亩标准鱼塘。”沈柏根说,随后村里又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实现了现代渔业的适度规模经营。

一样面积的水域,可效益却不一样了。老鱼塘改造后,合作社开始推动品种升级,由传统四大家鱼逐步升级到白鱼、黄颡鱼和鲈鱼等特种水产,改造后之一年的亩均利润就增加了2倍。这片老鱼塘过去单家独户经营需要近百户村民,而如今只需要20多户养殖大户就能搞定。

*** 来源于 ***

这次扩容让泉庆的水产养殖户兴奋不已。“后来合作社有了‘泉佳潭’牌,水产品开始销往全国各地,上海也有东林的鱼在卖。”社员费正华说,他当年还在上海养鱼,后来看到家乡的鱼越来越有名堂,便返乡加入合作社,在家门口创业了。

老鱼塘已经有了新生,但扩容仍未停歇。 4年前,合作社引入了一家名叫湖州农鑫食品有限公司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对合作社及农户所产的水产品进行深加工。沈柏根告诉记者,临近过年是厂里最忙碌的时候,生产各种鱼肉加工品,“一开始就做最普遍的青鱼干,后来我们还开发了爆鱼、醉鱼和糟鱼多个新产品,销售市场也增加了不少。”

加工后的鱼产品比活鱼的身价翻了一番,产业链的延伸让鱼塘产值倍增。“改造后的新加工厂还能加工白鱼和鲈鱼,而且能做冷链,我们的鱼销路就更加不用愁了。”姚水芳说。他口中的新厂是由来自湖北的规模企业投资改造的,项目也是通过合作社牵头入驻该村。项目负责人卢灯表示,该项目水产品加工采用急冻技术,并在泉庆建立仓储,预计年产值超1000万元。

(原标题《吴兴区东林镇泉庆村凭借一条鲈鱼,拿下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的金字招牌,近年来村里鱼塘虽没有增多,却因产业升级而越来越大》,原作者郑嵇平。编辑吴丽燕)

走投无路的太湖鲈鱼

周文翰

太湖的鲈鱼最为出名,西晋时江苏吴江人张翰在洛阳为官,秋风挂起来的时候,他想起家乡人正在享受的菰菜、莼羹、鲈鱼脍,就对朋友说:“人生贵在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这是辞职信的堂皇说法,后世有人猜测当时西晋政局叵测,张翰是以思念家乡为借口匆匆远离是非之地。果然,之后就是“八王之乱”,权贵内斗,部族冲突接踵而来,中原地区动荡了好些年。

这故事不仅关乎美食与乡愁,让人印象如此深刻的还在于张翰这样的人毕竟寥寥可数,更多的古代文人学者都在科举、出仕的路途上奔波,难得如此洒脱。张翰的这番举动让“莼鲈之思”成为思乡的典故,后来还有好事者冒名做了一首《秋风歌》:

秋风起兮佳景时,吴江水兮鲈鱼肥。

三千里兮家未归,恨难得兮仰天悲。

张翰的家乡吴江因为源出太湖的吴淞江得名,这在元代以前是一条长约二十里的大河,东注大海,自张翰以后吴江又以出产鲈鱼闻名史册。后来南朝人范晔写的《后汉书·左慈传》记载汉末有个叫左慈的道士精通魔术手法,据说有一天曹 *** 大宴宾客时说“今日群贤毕至,山珍海味大致齐备,可惜少了吴国淞江中的鲈鱼做的鱼末子”。左慈说这好办,他要人拿来一只铜盘装满水,用竹竿安上了鱼饵在盘中垂钓,一会儿竟然钓出一条鲈鱼,让众人惊讶不已。曹 *** 说一条鱼不够,左慈就又下饵钓鱼又钓出一条,都有三尺多长,活蹦乱跳,曹 *** 亲自上前去把它做成鱼末子,赐给宴席上的每个人吃。这显然是南北朝时新出现的传说故事,对淞江鲈鱼的推崇应该是从《世说新语》记载张翰的言论才开始的。

淞江鲈鱼是一种在海水中繁殖、孵化,在淡水中生长育肥的降海洄游型鱼类,栖息于近海,早春在咸淡水交界的河口产卵,然后溯黄浦江洄游到松江中,以鱼、虾等为食,有的可以长大半米长,此时味美而肉紧,最为好吃。其身呈纺锤形,口阔鳞细,头大而扁,看似有四鳃(实乃两鳃),所以后世也称作“四腮鲈鱼”。《南郡记》称隋炀帝炀下江南时,吴人曾献淞江四鳃鲈,炀帝品尝后赞道:“金荠玉脍,东南佳味也”,后世也有当地官员把 *** 月霜降之时的小鲈鱼做成“干鲙”进献皇宫,据说霜后的鲈鱼肉白如雪,没有腥味。

淞江鲈鱼( *** 来自 *** )

“张翰黄金句, *** 五百年!”唐代大诗人李白熟悉鲈鱼的典故,游历四方要前往吴地的时候特别声明“此行不为鲈鱼鲙,自爱名山入剡中”,是去名山大川修道 *** 而不是为了吃吃喝喝。而闲雅乐天的白居易就不讳言自己的口舌爱好,“犹有鲈鱼莼菜兴,来春或拟往江东”。

“莼鲈之思”的典故还传到了国外,唐代中期的日本国君嵯峨 *** 模拟张志和的《渔夫词》写道:

寒江春晓片云晴,两岸花飞夜更明。

鲈鱼脍,莼菜羹,餐罢酣歌带月行。

对鲈鱼的推崇在宋代达到一个高峰,这时候宋代文人士子以天下为己任、以诗文扬名声,喜欢在各地追怀名人故迹,他们不仅仅继续写诗,还开始把吴江塑造成一个“文化景点”。北宋时,吴江县城被吴淞江分隔,水面相当宽阔,开始只能靠渡船往来,后来庆历八年(1048年)当地缙绅募款修建了木制的“长桥”,因为“形如半月,长若垂虹”,也被称作垂虹桥,桥面建有垂虹亭,后在元代时改建为62孔连拱石桥。当时吴淞江是条大河,有诗人形容“垂虹五百步,太湖三万顷。除却岳阳楼,天下无此景。”

宋元时期不少诗人因莼鲈之思的典故,特地到吴江一游。品鲈脍,饮美酒之余更要登上垂虹桥赏秋色,如北宋著名书画家米芾曾作诗:

断云一片洞庭帆,玉破鲈鱼霜破柑。

好作新诗继桑苎,垂虹秋色满东南。

北宋龙图阁直学士陈尧佐也曾秋日乘舟游吴江,留下诗句“扁舟系岸不忍去,秋风斜日鲈鱼乡”,宋熙宁年间吴江知县林肇因此在县城东门外江边修建文化工程,筑了个“鲈乡亭”作为名胜。亭旁立石碑刻春秋时的范蠡、晋代张翰、唐代陆龟蒙三位吴江名人的画像,苏轼在此还写过《戏书吴江三贤画像》的诗,后来有好事者还给三位名人塑像,称呼此亭为“三高亭”。

到南宋时,首都临安的馆子里更是卖鲈鱼脍、撺鲈鱼清羹这样的菜品,让文人不用去太湖就能体会鲈鱼的美味。

可惜到明清时吴江长桥周边的湖泽河港多被填平变成了陆地农田,其他地段的吴淞江淤积严重,加上治理水道等因素,吴淞江变成了水流细微的小河,松江鲈鱼多无法洄游。所以明代人陈鉴记载当时淞江只有种“菜花小鲈,仅长四寸而四鳃”,宋代人见到的那种半米长的“松江鲈鱼”已经了无踪影。从上世纪70年代起,即便是小松江鲈鱼也已经在吴淞江以及附近水系濒于绝迹,21世纪以后靠人工养殖才重新出现在了人们的餐桌上。

除了松江“四腮鲈鱼”,现在还有几种鱼类也被许多人称作“鲈鱼”:北方超市最常见的是鲈鱼其实学名叫大口黑鲈,又名加州鲈,这是原产美国、墨西哥的淡水鱼,1980年代引进中国后得到广泛养殖,是非常主流的淡水养殖鱼, *** 也比较便宜,辨认标志是身体两侧中间各有一条黑色横纹,从头部一直延伸到尾鳍,因为鱼苗 *** 。这种鱼现在南北各地的江河湖泊中也有野生种群。

大口黑鲈( *** 来自 *** )

另外还有一种“海鲈鱼”学名是“日本真鲈”(Lateolabrax Japonicas),又称花鲈、七星鲈、鲈鲛,主要分布于中国、 *** 及日本的近岸浅海及河口海水淡水交汇处,以前东海舟山群岛、黄海胶东半岛海域出产较多,是常见的食用鱼类,但是1990年代以来因为河口和近海污染严重,加上捕捞过度和筑拦河坝等原因,已经很少见到大批野生种群,现在人们吃的主要是海水养殖所得, *** 也不贵。

日本真鲈( *** 来自 *** )

在西班牙、意大利旅行时我吃过当地的煎鲈鱼之类的菜,他们吃的主要是河鲈(学名:Perca Fluviatilis)和欧洲舌齿鲈(学名:Dicentrarchus Labrax)。河鲈原产欧亚 *** 北部,中国新疆的河流中也有分布。河鲈是意大利常见的淡水鱼,中北部湖泊里出产,当地人通常是切片后裹在面粉后油炸食用,也有炖、烤、煎的。南欧 *** 常吃欧洲舌齿鲈,这是种肉质细腻鲜美的海鱼,可以盐覆盖后烘熟吃,也可以煎、煮、蒸,意大利有些地方还特别讲究吃它的肝脏,野生的主要捕捞自地中海和黑海。因为需求量大,二战后成为了欧洲商业化养殖的之一个非鲑科海水鱼类,目前主要是南欧和土耳其人工养殖。

河鲈( *** 来自 *** )

本文摘自周文翰著《不止美食:餐桌上的文化史》(商务印书馆2020年5月版),澎湃新闻经授权刊载。

本期编辑 邢潭

台山鳗鱼:广东侨乡畅销中外的鱼中珍品

豉汁盘龙鳝 李晓春 摄

豉汁盘龙鳝 李晓春 摄

中新网江门7月23日电 题:台山鳗鱼:广东侨乡畅销中外的鱼中珍品

作者 李晓春 郭军

日本每年农历春季“土用丑日”是一年一度的鳗鱼节,家家户户都喜欢吃鳗鱼。日本虽产鳗鱼,但当地的产量早已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每年需从国外进口大量的鳗鱼,其中有部分来自中国广东台山。

台山烤鳗 李晓春 摄

据了解,鳗鱼有十多个品种,其中广布于日本北海道至菲律宾西太平洋水域的日本鳗鲡,在台山被称为白鳝。因台山地处低纬度的广东省南部沿海,自然环境得天独厚,有充足的水源和光照,稳定的水体、水质,适合的土壤酸碱度,在同等养殖条件下,鳗鱼的产量比其他地方要高。台山鳗鱼在2011年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实施保护的产地范围限定为斗山镇、四九镇、端芬镇、海宴镇、赤溪镇、都斛镇、汶村镇、冲蒌镇、广海镇、深井镇10个镇现辖行政区域。

姜葱焖白鳝 李晓春 摄

近日记者在广东台山采访时,在端芬镇广东远宏水产集团有限公司的 *** 内,见到连片规整的鱼塘水波荡漾,上万亩鱼塘里养殖的便是鳗鱼。

“在鳗鱼产业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世界鳗业 *** ,中国鳗业看广东,广东鳗业看台山’。台山的鳗鱼养殖量,大概占全中国的80%。”据广东远宏水产集团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徐爱宁介绍,该公司旗下三家子公司覆盖了鳗鱼养殖、加工、出口全过程,是台山鳗鱼现代农业产业园的牵头实施主体,2017年被评为“广东省龙头企业”,出口产品有活鳗和冷冻烤鳗,2019年销往日本、韩国及欧美等多个国家的鳗鱼就达1600多吨。

萝卜仔焖白鳝 李晓春 摄

除了外销出口之外,鳗鱼在台山菜市场也是四季常见的鲜活食材,当地百姓烹饪白鳝颇有心得。

“今天的白鳝好靓啊,台 *** 地的,肉质好、够肥美,蒸、焖都可以,小的1公斤左右,大的近2公斤。前段时间售价每公斤曾高达150元(人民币,下同),目前回落到120元,非常抵食!你看中哪条就告诉我,我帮你捉。”台城富城市场一鱼档的老板娘招揽客人时说。

鳗鱼炒饭 李晓春 摄

在台山经营海鲜的茶楼餐厅里,海鲜鱼池中多数备有鲜活的白鳝,当地食客有喜欢到鱼池旁边察看新鲜食材边下单点菜的习惯。“咱餐厅今天白鳝有特价,可选择切片豉汁蒸、切块姜蒜焖、切块焖冬瓜、切块焖菜果、起肉炒鳝片、蒜香煎鳝片、蒸豉汁盘龙鳝等烹饪方式,本地白鳝肉质紧实,无论选择哪种方式烹制,口感都能保持得比较好。”台城乐兴海鲜餐厅的服务员在鱼池旁为客人点菜时介绍。

切块豉汁蒸白鳝. 李晓春 摄

用白鳝烹饪的菜式还经常会出现在台山的宴席上。“近年来,在台山煮肴办酒席,尤其是婚嫁、寿宴、小孩弥月、新居入伙等喜庆,菜肴中多数会有一道鱼的菜式,寓意着年年有余。普通酒席一般会选用桂花鱼、鲈鱼、鲩鱼、多宝鱼等,稍微上档次的会选用龙趸、石斑、泥鱼或白鳝。蒸盘龙鳝、焖白鳝是宴席普遍采用的烹饪方式。”据台山人黄学军透露,海产食材的选择有助于提升酒席的档次。

台山菜市场销售的白鳝 李晓春 摄

随着台山鳗鱼的名气越来越大后,台山辖区的寿司店、咖啡店、西餐厅也陆续重点推出鳗鱼系列的产品,如鳗鱼寿司、鳗鱼小卷、蒲烧鳗鱼、芝士鳗鱼反卷、鳗鱼炸虾卷、鳗鱼拉面、鳗鱼炒饭等。侨乡台山是中外饮食文化交汇融合的一个缩影,日韩口味的烤鳗产品,如今在台山已赢得众多年轻人的青睐。(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一条鱼,致富一个村

来源:台海网

台海网8月30日讯 据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报道 夏日傍晚,漳州江东桥,凉风习习,古江东桥上 *** 如织,岸边排满垂钓的市民。边上的鲈鱼餐馆也开始热闹起来了。

九龙江的干流主要由北溪和西溪组成,在漳州市东郊10余公里处的江东汇合。这里有闻名中外的江东古桥,有怡人的风景。江东鲈 鱼产于龙海市江东桥一带水域。因生长于海水与淡水交汇的地方,江东鲈鱼鲜嫩肥美,具有海鲈鱼的硬质肉,却没有海鲈鱼的腥气, 有淡水鲈的清甜,但无淡水鲈鱼肉质软烂的 *** ,与上海松江鲈鱼一起名满天下。

*** *** 以来,当地农民走出村子,沿着江东的324 国道开起了大大小小数十家鲈鱼馆,形成远近闻名的“江东鲈鱼一条街”,鲈鱼馆相关产业也成为当地农民发家致富的重要途径。

鲈鱼馆生意的火爆也助推了鲈鱼养殖业的快速发展,鲈鱼已成为漳州市水产养殖的“六条鱼”之一。去年,漳州市鲈鱼养殖面积 1.5万亩,产量1.35万吨,产值6.3亿元,养殖规模名列全省前列。(记者 白志强)

福建福鼎:鲈鱼打开新财路!带动农户人均年收入增加近8万元!

(央视财经《生财有道》)依山傍海的福鼎市位于福建省东北部 ,东南濒东海,东北、西北与浙江省相邻,陆地面积1461.7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4959.7平方公里,海岸线长432.7公里。福鼎市海域共有大小岛屿81个,属 *** 带季风气候区,海洋 *** 气候特征显著。

福鼎有中国鲈鱼之乡的美誉,桐江被福鼎人称为母亲河,自古盛产鲈鱼,以其个大肥美,肉嫩味鲜,在明代时就与太湖银鱼、黄河鲤鱼、长江鲥鱼同为我国四大名鱼,名扬天下。而鲈鱼之美,天下皆知, *** 岁月,无数文人 *** 客赋诗题词,以寄鲈鱼情思。福鼎,山海相连,丘陵起伏,境内大小溪流纵横密布,咸淡水交汇处的海域,是最适合鲈鱼的生长。

偶然的转行养殖让方秀遇到的问题接踵而来,但他越战越勇,成立了一家海洋经济鱼类育苗、养殖、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现代渔业公司,养殖面积八十亩,生产3500吨商品鱼,年加工两百吨休闲食品,年产值上亿元。带动了福鼎沿海1200户渔民从事鲈鱼养殖,基地规模达到一万口网箱,带动农户人均年收入增加六到八万元。

海鲜一条街在福鼎的石湖小区附近, 除了好吃、海鲜多的特点外,还有一个特点是大家喜欢,也是福鼎市 *** 一直努力引导的,那就是让海鲜大排档由地摊进包房,所以海鲜一条街,虽然是大排挡,但全部都是明档点餐,包间就餐。菜品也是海鲜大餐,排挡 *** ,星级餐厅的享受,味道又十分鲜美,让这条街在网上及现实生活中都有着极好的口碑,有序可持续的发展,让在这里经营的商家也是挣的盆满钵满。不过,在十多年前,这里只是一条普通的临河小街,在这里摆摊的也只有零星的两三个摊位。谊荣美食园的陈梅就是最早在这开排挡的人,

当时的陈梅并没有想到他们这十几年的坚持,会换来现在年营业额一千万元的局面,她现在最喜欢讲他们不断创新的菜品,原料有多么新鲜, *** 又多么亲民。其实,在海鲜一条街上,几乎每家的菜品都是新鲜与平价。 那各家拼的就是菜品和服务了。

鲈鱼是福鼎人的一个骄傲,现在福鼎市 *** 把海鲜一条街也真正打造成了福鼎的又一张名片。

如果到福鼎旅游,你以为只有海,那可错了,福鼎背山面海,旅游资源丰富, 2017年9月29日,第七届宁德世界地质公园文化旅游节暨第十届太姥山文化旅游节在桐山溪畔盛大开幕!茶山摄影之旅,绿水生态茶旅都使得福鼎有别于其他沿海城市,亲近青山绿水,品味福鼎白茶,近年来,在福鼎市委市 *** 的领导下,福鼎白茶产业快速发展,知名度不断提升。

随着太姥文化的推广,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和喜欢上了福鼎的白茶。而白茶的兴起其实还离不开那些认真种茶制茶的茶农们,王传意,就出生在这样一个世代种茶制茶的家庭里。

王传意生在白茶的故乡,家里世代为茶。

2006年王传意家族的所有人都不做茶了,危难之时接手茶厂的王传意,也恰恰赶上了 *** 打造白茶的这股春风。他想多方面的挖掘白茶的资源。王传意给自己定下了一个规矩,所有生产的茶叶全部是卖一半,存一半。

福鼎市这些年一直实行按照 *** 奖补、信贷优惠、项目扶持、科技服务、技术指导的帮扶机制,积极培育一批省市县级重点茶业龙头企业,赶上春风的鼎白茶叶,率先建起了国内更大的福鼎白茶日晒场。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现在鼎白茶业的年生产量达到三百到五百吨,营业额七、八千万元,累计荣获六十个茶叶赛事的奖项。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央视财经频道《生财有道》122618:55分播出。

白蕉海鲈产业综合产值已过百亿,将会迎来这些政策扶持

*** 将推出一些政策扶持海鲈产业的进一步发展,这些政策你得提前了解!

文/图 水产前沿 吴佳辉

近几年,特种鱼养殖受到重点关注,而海鲈作为海水特种鱼中的一种,其产量位居全国海水养殖鱼类之首。随着这些年的发展,海鲈养殖又以白蕉镇作为全国更大的海鲈生产基地,年产量约占全国的47%。目前,白蕉海鲈平均亩产量在8000斤以上,小部分塘口的产量甚至能够过万斤。由于这些年白蕉镇海鲈养殖不断发展,“白蕉海鲈”也成为了白蕉镇的一张名片。

2009年白蕉海鲈获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011年斗门区获得“中国海鲈之乡”称号,2016年,白蕉海鲈荣获更具影响力水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成为珠江流域四大名鱼之首,“白蕉海鲈优势区”获批2017年 *** 之一批 *** 农产品优势区。目前白蕉海鲈已成功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无公害农产品证书。

虽然这一路上,白蕉海鲈收获了诸多掌声,但养殖者还是慨叹:“白蕉海鲈声名远播,但养殖户还是难以获得稳定收益。遇到鱼价‘寒冬’,养殖亏损者不在少数。”该如何引导和推动白蕉海鲈的进一步发展,保障养殖户的基本利润?白蕉镇 *** 认为延长、衍生、完善白蕉海鲈产业链是有效的措施。因此, *** 通过规划和打造珠海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以下简称“园区”)的方式,配套水、电、路、田等基础设施、创新金融产品、引入优秀企业、引进全国标杆 *** 科研机构、鼓励扶持技术研发、建立规范化标准等。力争经过3-5年的时间,将园区打造成为:珠海市现代渔业产业示范园、珠三角特色农业发展示范区、全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典范。

白蕉海鲈产业综合产值已过百亿

斗门区从20世纪80年 *** 始人工养殖海鲈,在此后的30多年间,斗门区以白蕉镇为主要的海鲈养殖区,并逐渐发展成为全国更大的海鲈生产基地。目前,白蕉镇海鲈养殖面积2.98万亩,产量11.9万吨,年产量约占全国的47%,产值达到20.5亿元,其中一产产值为16.60亿元,其一二三产综合产值已过百亿。

注释:白蕉海鲈近年产量及产值数据

斗门区规划60000多亩土地发展白蕉海鲈

白蕉海鲈不仅产值之一,白蕉海鲈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对其产品质量也有着严格的要求。鲜活鱼、海鲈鱼生、冻品、鱼片、调料鱼、即食海鲈等,都已远销国内外,并获得广泛的认可。

然而,白蕉海鲈产业建立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需要有完善的产业链以及优质产品质量保证。因此,珠海市斗门区人民 *** 拟定《斗门区白蕉海鲈现代农业产业园规划(2018-2022)》,为产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注释:白蕉海鲈产业布局

在园区规划中,灯一村、灯笼村、灯三村、昭信村、新马墩村将划分出15000亩土地作为白蕉海鲈高标准高效 *** 、30000亩规模化 *** ,以及1200亩海鲈精深加工区域。并且,在斗门港周边将建立白蕉海鲈产业科技城,建设有海鲈 *** 、海鲈育苗基地(产卵池、集卵池、孵化槽、孵化环道)、海鲈营养研究实验室、海鲈病害研究生物防治实验室、海鲈深加工实验室、海鲈养殖技术规范 *** 作实验室等,共12540亩土地面积。

4月11日,笔者在斗门港周边溜达了一圈,珠海绿兴冷链物流有限公司、珠海诚丰优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珠海市国通之山实业有限公司、珠海强竞供应链管理集团有限公司等多家水产品加工物流企业已进驻园区。 *** 人员表示,白蕉海鲈需要从“散装散卖”到“高端品牌”转变,园区的规划有助于通过消费升级拉动供给端“品质 *** ”,打造白蕉海鲈精品品牌。

通过消费端需求拉动供给端“品质 *** ”

*** 引导、市场主导、龙头企业带动、小农户深度参与的“公司+农户”运营机制模式已初步形成。通过企业的检测和指导,要求养殖户提供质量合格的产品,同时,企业也会向养殖户提供保底 *** 和服务。通过这种相互“督促”的方式,白蕉海鲈的加工、流通、冷链物流等产品销售渠道都获得了较大发展,养殖户也得到保障。

目前,白蕉海鲈克服了长途运输技术,运输时间控制在40h以内能够保证鱼的存活率。运输距离从珠三角扩大到粤港澳,再扩展到华东、华北、西北等地区;而“互联网+”更是使白蕉海鲈遍及全国和东南亚市场,即食海鲈的网上销售量一天可达500斤,在东南亚市场也能见到白蕉海鲈的身影。此外,越来越多的著名商超向白蕉海鲈伸出合作之手,之山公司的主打品牌“鱼葉情”与永辉超市合作,产品销售 *** 遍布全国;“仙泉湖”通过华润万家超市覆盖广东市场……产品的多元化彻底打破了过去只有冷冻鱼的局限,促使终端销售有更多的产品去进一步拓宽、延伸销售渠道,白蕉海鲈产业也因此更加繁荣。

当然,产业的发展不止依赖于产业链各环节的相互合作,农业科技的引进,也使得产业结构得到调整和补充。目前,产业园拥有研发平台3个,研发投入超过1亿元,研发成果81项,成果转化24项。

海鲈活鱼的长途运输技术的突破是其中一项科研成果,为养殖户创造了更高的利润空间。众所周知,当前市场上,鲜活鱼的 *** 都比冰鲜鱼高,鲜活海鲈的 *** 甚至比冰鲜海鲈的 *** 高出一倍。前文中也提起活鱼运输技术的突破,下面笔者就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介绍。

河口渔业研究所研发的适于海鲈活鱼的长途运输 *** :运输前停喂3天,海鲈起捕后,经过冰水镇静处理、弓鱼(福建省建瓯市的地方传统工艺,用于保证海鲈在有限的时间内保持活 *** ,并去除鱼肉的污泥味),将弓后的海鲈按一定的密度放置于运输箱水体中,长途运输过程中车厢内温度控制在15-20℃,运输时间控制在40h以内,将运输至目的地的海鲈解开,放置于水体中暂养代售。

鲈鱼是哪个地方出产的,鲈鱼是哪个地方产的-第1张图片-

白蕉海鲈活鱼运输技术(斗门区河口渔业研究所,2016.6)

而可以预见的是,港珠澳大桥成功通车,珠海无疑成为港澳的菜篮子基地。海鲈活鱼长途运输技术的突破,也意味着白蕉海鲈的销售途径将更加便捷与开阔,也为打造供港澳绿色食品重点示范区提供巨大的优势。

*** 打造产业园区,为成员提供福利和多项保障

毫无疑问,白蕉海鲈在地理位置和产业链上都具有优势。如何保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则需要“ *** 引导、科技引领、企业运作、社会参与、农民受益”各环节相互配合。为了产业园区建设启动和良 *** 发展, *** 部门将提供多项福利和保障,负责园区规划工作和园区水、电、路、田等基础设施“四网”配套,制定 *** 土地、科技、人才、金融等优惠政策,帮助企业、业主落实基地建设用地,引进龙头企业、科研院所、养殖者入园,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目前也取得了一些成果。

科研成果

1.联合中国海洋大学、中国水科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等高校、科研院所、以区河口渔业研究所及本地种苗企业为载体,重点突破白蕉海鲈繁育与选育核心制约环节,已经形成具有规模效益的本地良种繁育体系。

2.依托斗门区河口渔业研究所,与中国海洋大学、北京师范大学- *** 浸会大学国际学院(UIC)、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鱼病室、遵义医学院珠海校区、广东海洋大学、通威集团,之山水产公司,嘉宜水产公司,天香苑公司和易泰水产公司等进行产学研合作。针对海鲈开展的研究方向包括亲鱼驯养、人工繁育、河口区淡化育苗、海鲈绿色健康养殖技术、海鲈活鱼商业化运输技术、海鲈病害防治技术和海鲈质量安全体系构建。

成员福利与保障

1.通过平台型(科技+生产+服务+流通)、龙头型(科技+服务+加工+流通)、全产业链型(科技+生产+服务+加工+流通)的生产流通模式,引进农业科技,为斗门区内养殖企业和养殖户提供海鲈病害检测服务。通过养殖户与企业合作的模式,开展鱼价保底的措施,服务农户,扶持困难养殖等措施实施促使斗门白蕉海鲈的 *** 平稳上扬。

2. *** *** 斗门区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和 *** 斗门区农产品质量认证、农业品牌名牌、种养标准和荣誉称号奖励、发展农业龙头企业等系列政策,探索“龙头企业+基地+农户”、“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产业化经营模式。

3.完善农业园政策激励机制,制定相应的土地、科技、人才、金融及生态保育等政策,强化政策保障机制。对于符合条件的土地、人才、资金等,将获得一定程度的扶持和保障。

鲈鱼,自古以来就广受食客的喜爱。海鲈作为美味的高端水产品,自然也获得当代众多“吃货”的追捧。然而,市场 *** 波动大,甚至有时跌破 *** 令养殖者苦不堪言。白蕉海鲈产业通过建立园区的方式,延长和完善产业链是否能够真正形成稳定的 *** 体系,为养殖户提供保障?我们拭目以待!

南宁江南区:科技赋能 鳜鲈繁育新突破

中新网广西新闻8月7日电(杨敏卓)盛夏时节,万物葱茏。在广西南宁市江南区苏圩镇联英村的水产良种繁育基地,随着十多名工人熟练地拉网、收网、起网,一大群肥美的鳜鱼被赶进长长的吊池内,待鱼群休息约1小时后,一筐筐鳜鱼便被娴熟的抓起、挑选、上车……

“我们基地占地约300余亩,累积投资超过1500万元,高标准建成亲本培育区、鱼苗培育区、网箱育苗区、车间育苗区、名优鱼养殖区并投入使用。” *** 由驻村企业广西安桂水产养殖有限公司运营,负责人欧阳贤华介绍到。

图为水产良种繁育基地。邓国华 摄

在水产养殖领域,鳜鱼和鲈鱼的养殖一直存在着育苗难、鱼苗成活率不高、病害严重等难题。

乡村振兴产业旺,人才团队是关键。为进一步攻克难关,在江南区 *** 的指导下,一支包括高级工程师、研究生等数十人的鳜鲈鱼繁育科研团队在村里成立了。有的队员是“科班生”,具备大学水产专业知识,有的人积累了二十多年的水产养殖经验。经过反复试验,创新探索成鱼养殖塘、亲本塘套养鳜鱼、鳜鱼主养模式,同时,严格规范鳜鱼亲本培育、人工繁殖、开口、标粗、驯化人工饲料、防病等各个环节,逐步提高鱼苗成活率。

三年来,该基地先后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无锡淡水渔业研究中心、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广西水产科学研究院、广西水产引育种中心、广西大学、广西民族大学等科研单位开展长期产学研的合作。专家和基地专业人员、技术骨干一路攻关,快速地突破了鳜鱼、鲈鱼种苗繁育的一系列技术瓶颈,找到了提高养殖成活率的窍门。

“虽然难,但在育种、养殖科技的帮助下,我们鲈鱼鱼苗培育的成活率已经达到30%-50%,鳜鱼鱼苗成活率已达约30%左右,这在业界也算相当不错的成绩了。”欧阳贤华说。

近年来,江南区持续运用科技赋能,推动乡村振兴产业提质升级。在水产养殖领域,以广西安桂水产养殖有限公司等为龙头的一批驻村企业,打造智慧渔业平台,推动数字水产项目正式投入使用,实现溶氧、水温同步监测、增氧机智能化 *** 控制、全方位 *** 、pH监测等多种功能。水温、水质、供氧量、鱼儿生长形态的监测等,都能从智慧渔业平台上直观了解,在 *** 上就可以全程观看监测。不仅如此,养殖户在 *** 上还能完成远程监测和 *** 控,实现投饵、增氧等养鱼 *** 作,极大地提高了养殖鳜鱼、鲈鱼等品种的生产效率,同时也节约了人工投入成本,养殖效益实现更大化。

目前,该基地运营仅三年,鲈鱼规格苗年育苗能力达200多万尾,鳜鱼规格苗年育苗能力达400余万尾,年产值近800万元,带动周边30余名农户灵活就业,每月人均收入 *** 0-4500元不等,助力群众增收致富,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完)

“江上渔者”的江是哪条江

中饭吃太饱,又不用搬砖,就来学习小学语文书上的古诗。小学二年级有一首范仲淹的“江上渔者”,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这首诗很好理解,说是江岸上的食客们只知道鲈鱼的鲜美,却不知在江面上捕鱼人的艰辛。鲈鱼美不美我不想谈,想推测一下诗人说的:江上往来人的“江上”是指哪条江,在网上查了一下,范仲淹创作此诗约为北宋景祐元年(1034年),任苏州知州,当时的苏州府是在吴县,也就是现在的苏州市吴江区。吴江西临太湖,内河渠纵横交叉,有一条连接太湖到上海东江入海的主要的河流是松江,也就是现在的吴淞江。松江很长时间内,宽处在10千米以上,江面宽阔,气势澎湃。而鲈鱼主要包含四种,分别是海鲈鱼、松江鲈鱼、七星鲈鱼、加州鲈鱼。很显然当时诗人所说的是鲈鱼应该是松江鲈鱼,而诗中的江上肯定就是吴江,也就是现在的吴淞江了。我们小区门前也有一条江,她就是吴淞江

福鼎——鲈鱼

福鼎三面环山,东临大海,二条碧水穿城而过。在梅溪与石湖桥一带与东海交汇。这里正是淡水与海水相交的地方,最适合鲈鱼产卵,生长,觅食。这里的鲈鱼肉质细嫩,洁白如雪,所产的鲈鱼营养价值高,口感鲜美。梅溪与石湖桥一带素来风景优美,福鼎八景就占了两景,有“曾坪渔 ”石湖春钓“的美誉,这里两岸青竹与翠柏相互摇曳,湖光山色与当空皓月互辉映,尤其在寂静的月夜,但见江面银光点点,一条条肥硕的鲈鱼匆匆跃出水面。这里渔民常常江上乘月泛舟捕鱼,乡客。江风,月影,美食,此时此景,实在令人浮想连翩。

福鼎鲈鱼享誉闽东,浙南,最出名有“清蒸鲈鱼”,“煲鲈鱼”“红烧鲈鱼”

元代诗人张庸在《秋水系舟图》中这样写道:“老树含风黄叶飞,何人泊舟秋色里,钓得鲈鱼三尺肥。”秋天寒潮将至,福鼎人素有进补的习惯,所以把鲈鱼配上当归,枸杞,香菇,酒煲成汤,作为滋补美味,此汤色泽奶白,上浮点点胭红,色香味俱全,此时的鲈鱼最为肥美,富含蛋白质,维生素A、B、钙、镁、锌、等营养元素,具有补 *** 益脾胃之效。

鲈鱼也可清蒸,将鲈鱼却除内脏,码上姜片,葱丝,水发香菇,倒入酱油料酒。撒上盐晶,大火蒸8-10分钟,拣出葱丝、姜片,将烧开的鸡汤浇倒在鱼身上,饰以香菜,口感嫩滑。

红烧鲈鱼,去除鲈鱼内脏,裹上淀粉,油炸,外酥内嫩,在油锅内留点油,加盐、糖、醋、料酒,少许水,勾成汁,浇在鱼身上,饰以香菜。清代乾隆皇帝下江南,曾经赞道:芽姜紫醋灸鲈鱼,雪碗擎来三尺余,尚有桃花春气在,此中风味胜莼鲈“鲈鱼三美,历代诗人称赞有余。范仲淹一首“江上往来人”,更是使鲈鱼一举闻名天下知,其实,早在汉代,鲈鱼就被列为宴席上的珍品《后汉书,左慈传》有载:“ *** 从容顾从曰”今日高会,珍馐略备,所少鲈鱼鱼耳就是曹 *** 也深为缺少鲈鱼待客而深为遗憾。

来源:福鼎新闻网

ND1904

罕见!漳州一渔民捕获一条27斤重野生鲈鱼

台海网1月22日讯( *** 导报记者 王龙祥 通讯员 林志祥 文/图)昨日上午,一渔民在九龙江江东水域,捕获一条长1.2米、宽43厘米、重达27斤的野生鲈鱼。当天中午,导报记者在龙海市榜山镇万松关休闲山庄见到了这条鱼。

巨大的鲈鱼躺在冰堆里,嘴巴张着,里面可以容下一个 *** 的拳头。身上的鱼鳍,犹如利剑一般,倒 *** 在鱼身上。从鱼腹到鱼背,颜色由浅到深,鱼背处还分布着不规则的小 *** ,瞪着双眼。从鱼鳃的颜色判断,这条鱼的死亡时间并不久。

“这么大的野生鲈鱼,我也是之一次见到。”万松关休闲山庄总经理吴惠溪说,这是当地渔民从九龙江北引闸岸边捕到的,“得到消息后,我立即赶了过去,以80元一斤的 *** 买了下来。当时这条鲈鱼已经死了。”

江东桥下附近一带水域,属九龙江北溪流域,江深水清,淡水长流,所产鲈鱼,远近驰名,得名“江东鲈鱼”。其特征为:嘴阔、身长,鳞细小,色银白,背有不规则小 *** ,黑白清晰分明。

据了解,野生鲈鱼达到10斤已经少见,而这条野生鲈鱼竟然有27斤重,实属罕见。

标签: 鲈鱼 哪个 地方 出产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