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最近也在追捧鰟鮍(páng pí)鱼,俗名牛粪鲫、红目鲫,西北地区俗称彩片,四川这边有的地方叫簸箕鱼,板凳鱼,菜板鱼。体长5-8cm,寿命为3-4年。眼有彩色光泽,背面淡绿色,略带蓝色的闪光,腹面银白色。繁殖期的雄鱼色泽艳丽。生活在淡水中,杂食 *** ,吃水生植物以及水生生物,卵产在活的河蚌里。
生活在农村的朋友都知道,小时候在小河里经常能抓住这样的鱼,不过那时候生活条件有限,有的拿回家喂 鸡 鸭 鹅,或者抓几条养瓶子里面,不过由于缺氧过一会就死了,那时候还好奇,怎么就会死了呢? 后来才知道原来是缺氧了,所以鳑鲏这类原生态观赏鱼对氧气要求高,缺一点氧就会死去。
分布区域
鳑鲏生长于整个欧亚 *** ,主要分布于 *** 的中国、 *** 、韩国、日本、 *** 、 *** 、 *** 等地。据《中国动物志鲤形目中卷》记载本亚科鱼类在中国有5属约20 种,大多为广布种。
适水温为14 - 28℃,对水质并不挑剔。此鱼 *** 温和,常成群游动觅食,喜好清洁而植有水草的水槽。
鰟鮍鱼的繁殖比较有意思,鰟鮍鱼和河蚌称得上是至爱亲朋,双方互为其后代的养母。到了产卵季节,他们常常雌雄相伴,在水中寻找河蚌的栖息场所。一旦发现河蚌,雌鱼就伸出产卵管, *** 河蚌的入水孔中,把卵产在河蚌的外套腔里。随后,雄鱼也在蚌的入水孔附近 *** ,使 *** 随水流入外套腔使卵 *** 。 *** 卵依附在河蚌腮瓣间进行发育。由于河蚌不断吸水,供给充足的氧气,加上贝壳的保护,鰟鮍鱼的 *** 卵在蚌壳内无忧无虑地生长发育,直到孵化成幼鱼。
河蚌在收养鰟鮍鱼后代的同时,也把自己的子女托付给了鰟鮍鱼抚养。当鰟鮍鱼从河蚌的身旁游过时,由于水的振动 *** 了蚌,它就把大量的钩介幼虫从出水孔排出来钩附在鱼体的鳃或鳍上。鱼体由于受到钩介幼虫的 *** ,便很快形成一个个被囊,把幼虫包裹起来。幼虫寄生在鱼体内以外套膜上皮吸取鱼的养分。经2一5周,形成幼蚌,破囊离鱼体,沉入水底生活。
湖里面捞的一些颜色靓丽的彩色小鳊鱼一样的,就是鳑鲏,不过鳑鲏被锦鲤吃了,那就没法,鳑鲏身上一些颜色,比锦鲤还要靓丽好看,那个背鳍上面有黑色 *** 的一般都是鳑鲏母的。公鳑鲏背鳍上面有些红色,公鳑鲏颜色更鲜艳,吸引母的 *** ,有的鳑鲏有须。颜色还有很多,网上有卖的,还可以去鱼塘,湖河,各种水里捞,有的人工湖都有。
好了,今天小编就讲到这里了
您养原生鳑鲏遇到什么趣事,或者你有养鳑鲏或者正想要养鳑鲏 欢迎在下方评论分享!
原生鱼之一期:鳑鲏鱼和中国斗鱼原生鱼的捕捞,往往是在河里能抓到的,但是,他们也有着绚丽的外表,放在鱼缸里也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热爱养鱼,但是又怕花了钱养不好,可以抓写些练练手,非常适合新手饲养。
鳑鲏鱼
鲤形目鲤科鳑鲏亚科的通称。为小型淡水鱼类,更大不过180毫米;体呈卵圆形或菱形;头短,口小;须1对或无;臀鳍始于背鳍基下方,背、臀鳍颇长,有或无硬刺;腹鳍腹位;尾鳍叉状;侧线鳞完全或不完全。
生活习 *** 鳑鲏平时生活于静水水体,水草茂盛的环境中,喜群游。杂食 *** ,食物为水草、高等植物的叶片、藻类、沉淀的有机物、浮游动物、水生昆虫和枝角类等。多数种类 *** 成熟年龄1龄,最长寿命为4-5龄。产卵期在4-6月,5月中旬最盛,分批产卵。
中华鰟鮍鱼身体极侧扁而高,卵圆形。头小,眼大,口端位,下颌稍短于上颌,无须。鳃耙短小,外侧枚。下咽齿1行,背鳍,超点在体中部。胸鳍末端超过腹鳍起点。腹鳍起点至胸鳍基距离小于至臀鳍起点距离。臀鳍基底长度大于尾柄长度。尾柄 *** 有一黑色纵带。臀鳍起点正上方后黑色纵纹更为显著。尾部上的纵纹比雄鱼为细。
中华鰟鮍体色鲜艳,尤其是每当 *** 季节, *** 成熟期的雄鱼体色鲜艳,臀鳍呈红色,有的边缘呈黑色,身体在眼光照耀下呈现出美丽的色彩,所以也是大家喜欢的原生观赏鱼。
中华鰟鮍鱼分布于海河、黄河、长江、瓯江、闽江、九龙江、晋江、珠江和西江等水系,尤其喜欢生活在淡水湖沼中的浅水处,有水草的地方,聚堆群居,摄食硅藻及其他藻类、碎屑,少量的枝角类和桡足类。到了产卵季节,雄鱼颤抖着展示自己的艳丽以吸引雌鱼。两条鱼会结伴同游,互相追嬉,在水中寻找河蚌的栖息场所。它的繁殖习 *** 十分奇特,必须要有河蚌才可以繁殖。中华鳑鲏鱼和河蚌称得上是至爱亲朋,双方互为其后代的养母。中华鳑鲏鱼1龄 *** 成熟,绝对 *** 力203—312粒。繁殖期的中华鰟鮍鱼有领地观念,会互相追逐争夺河蚌,但不会大鱼吃小鱼。一旦发现河蚌,雌鱼腹部垂下长长的产卵管,将卵产入蚌腮或外套膜内,中华鳑鲏鱼的 *** 卵在蚌壳内无忧无虑地生长发育,直到孵化成幼鱼。
繁殖期为春季到夏季。卵产于蚌壳中。到了产卵季节,鳑鲏常常雌雄相伴,在水中寻找河蚌的栖息场所。一旦发现河蚌,雌鱼就伸出产卵管, *** 河蚌的入水孔中,把卵产在河蚌的外套腔里。鳑鲏鱼的 *** 卵在蚌壳内无忧无虑地生长发育,直到1个月后孵化成幼鱼。
饲养时要注意水温不要太热,更好不要超过30度。它的食 *** 很广,可以刮食藻类、水草,以及人工饲喂的米饭、面条、蛋黄、面包屑也吃;最有营养的吃食当然是鲜活的红虫、小蚯蚓、面包虫(撕开后获取虫浆)。单独的一只中华鰟鮍鱼置入鱼缸,它会感到孤单恐惧,乱闯乱撞,但成群的则胆大的多,可以来回巡游。它们 *** 格温顺,能够和各种鱼混养。中华鳑鲏鱼的繁殖是饲养其最棘手的问题,由于其特殊的 *** 习 *** ,必须在其 *** 期间要养一只河蚌在缸中。
中国斗鱼
中国斗鱼,又名:叉尾斗鱼、兔子鱼、天堂鱼等等,龙岩人叫“呯朋”,也叫“三斑”。以前在我国南方的野外溪流、河沟、稻田到处可见,因为它的分布地带属于 *** 带地区,因而中国斗鱼可以0℃以上的低水温环境中良好生存,在14℃以上的水温中它可以很好地生长,是著名的观赏鱼品种。
中国野生斗鱼有四种
1.叉尾斗鱼(中国斗鱼、天堂鱼、唐金皮、丝线拖、旁皮闪) Macropodus opercularis (L.), 1758 - 广布于华南(包括 *** )、 *** 、 *** ,一般称之为普叉。
2.圆尾斗鱼(中国斗鱼) Macropodus ocellatus Cantor, 1842 - 分布于华北(上海及长江以北省区)
3. *** 黑叉尾斗鱼(越黑) Macropodus spechti Schreitmuller, 1936- 分布于 *** 、广西壮族自治区边境
4. *** 黑叉尾斗鱼(HK)Macropodus hongkongensis Freyhof & Herder, 2002 - 分布于 *** 、福建、广东省、广西东部。
体型习 *** 鱼体长可达5~10厘米。叉尾斗鱼对水质要求不严,在水温20~25度的脏水中,生长良好。喜食昆虫幼体和鱼虫,也食干饵料。 *** 好斗,不仅互斗,又能吞食别的热带鱼小鱼,不宜混养。养时在水中多植水草和多放些石块,为其设置藏身隐蔽之处。要用大型水族箱饲养,环境光线要暗些。不能与别的鱼混养。属夜行 *** 鱼类,白天也摄食,夜间比较活跃,能跃出水面。
饲养水质斗鱼对温度的要求并不苛刻,一般4~31℃之内都能成活,水温处于24~27℃时最适宜其生长;水的酸碱度以中 *** 水为宜,pH值为6.5~7.2;在人工饲养条件下溶氧量更好保持在5mg/l。除此以外,还应注意控制水质中的一些 *** 的含量,以残留氯0mg/l、亚硝酸盐0mg/l、硝酸盐5mg/l、氨0mg/l、磷酸盐0mg/l为标准来检验您的饲养水质是否符合鱼只的需要,并做及时的调整,为斗鱼提供适宜的水质环境。
各位鱼友有没有常在河边发现里面有一种喜欢成群结队游泳的一种小鱼,捞起来一看有点像我们吃的鲳鱼,只不过体型不一样,并且这种小鱼发色了以后非常漂亮,他也是原生鱼家族中的一员,名为“鳑鲏鱼”(pang 第二声,pi第二声)。这种小时候经常可以在池塘和溪流抓到的原生小鱼,甚至是拿来喂鸡鸭,如今已经成为原生观赏鱼里面人气非常高的一个大家族。
原生玩家多多少少应该都接触过鳑鲏鱼,公鱼发色了以后非常的漂亮!而且还很皮实好养!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如何养好鳑鲏鱼。
环境布置
鳑鲏鱼一般都栖息在水草多的地方,所以要养好他一定不能没有水草。水草可以供鳑鲏鱼躲藏,增加他的安全感,这对发色是很有好处的。养鳑鲏更好增加底砂,鳑鲏有蹭底砂的习惯。鱼缸里面的水体一定不能太小了,如果太小的话可能会导致鳑鲏跳缸。而且水体大了,密度跟着大,鳑鲏鱼群游起来是很壮观的,视觉效果爆棚!
鳑鲏鱼爱丝藻
鳑鲏鱼属于杂食 *** 鱼类,什么都爱吃,不过主要以藻类喂食。我们可以给他提供饲料,或者鱼缸光照时间增加,慢慢长藻了鳑鲏会去啃的,是除丝藻的一把好手!但是鳑鲏鱼不可以和一些高等植物混养,因为他的嘴也比较贱,堪比虎皮,时不时会去啃那些植物的嫩尖,对植物生长非常不利!
鳑鲏鱼喜欢有水流的环境
鳑鲏鱼原生地就在小溪里面,所以我们可以为他提供适当的水流,增加他的活动量。死水虽然可以养鳑鲏鱼,但是死水养出来的效果没有活水养出来的好,这一点是肯定的。不过水流太急也不行,这样对鳑鲏鱼反而不好!水流要适当,但是千万不能太急。
鳑鲏鱼可以混养吗?
鳑鲏鱼可不可以和别的鱼混养呢?那要看是什么鱼了。鳑鲏鱼平时也比较温顺,但是他嘴贱。可以和吸鳅,小鲃,虾虎鱼等其他原生鱼混养,原因是:
1.他们尾巴比较短,不会襟飘带舞的,鳑鲏会啃。
2.他们都是冷水鱼,不会相克。
同时,不可以和一些尾巴很长的鱼混养,比如斗鱼或者是神仙鱼。原因是:
1.他们的鱼鳍很长会被啄坏。
2.鳑鲏鱼是冷水鱼,他们是热带鱼,没法兼容。所以混养也有讲究,不可以乱养。
鳑鲏鱼爱高氧
原生鱼一般非常不耐低氧,他们喜欢高氧的环境,而且温度不能高,只能在26-28度左右,高了容易出事情。所以我们应该在水里面增加一个增氧泵并且尽量避免阳光直射,水温过高的现象。
注意以上这几点,你也可以养好他们并且使他们发色。公鱼颜色很多,不同环境呈现不同颜色,但他们都一样很艳丽。不过母鱼是没有什么颜色的,所以在花鸟市场买鱼可以尽量挑选已经发色了的。
鳑鲏鱼繁殖
鳑鲏鱼繁殖的时候需要河蚌,而且要5厘米以上更好。当要繁殖的时候,母鱼将肚子底下的输卵管伸进河蚌的进水口里面,然后进行产卵。公鱼在旁边排精,进行 *** 。河蚌的进水口一直有水循环并且有充足的氧气,鱼卵们很快就会发育。过几周小鱼孵化就会脱离河蚌,自行生活。而河蚌会将他们的崽子散落在小鱼鱼鳃上,然后等到发育成型才脱离鳑鲏鱼,所以他们也算是一种共生关系。
鳑鲏鱼品种很多,不过一般别的品种养护难度都比较高,以后我们慢慢普及其他品种和其他品种的饲养 *** 。
这里是养鱼说,如果你也喜欢饲养观赏鱼,不妨动动手指点个关注,所有养鱼所要知道的都在这。
我国地大物博虽然水资源相对于其他国家来说没有那么丰富,但是也孕育出各种鱼类,据统计我国大约有3000多种鱼类,其中淡水鱼类有1000多种。
在这1000多种淡水鱼类中,鲤形目鱼类最多大约有630多种,鲶形目鱼类共84种,鲈形目鱼类有56种,鲑形目鱼类共22种,鲟形目则只有7种。
这个数字一直在刷新中,根据2022年发布的《中国生物物种名录》中记载,新发现鱼类品种有15种。在这1000多种淡水鱼类中,有些已经濒危,比如:光唇鱼。
*** 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副研究员张志明介绍,我国首次实现长鳍光唇鱼的人工繁育。据了解,长鳍光唇鱼在国内仅分布于红水河干支流,因其体侧有5条橙红色垂直横带,色彩艳丽,在观赏鱼市场颇受人们喜爱。
光唇鱼估计大家都很陌生,甚至都没听说过这种鱼类的名字,这种鱼类也属于鲤形目,为鲤科、鲃亚科、光唇鱼属,是红水河特有和重要经济鱼类。
光唇鱼俗称淡水石斑鱼、溪石斑等,栖息于石砾底质、水清流急之河溪中,常以下颌发达的角质层铲食石块上的苔藓及藻类为食。个体为中型鱼类,体重可达1公斤,每年6-8月在浅水急流中产卵。
红水河的溪流中光唇鱼的密度比较大,由于生长环境以及水质的 *** ,早就光唇鱼的肉质非常好,所以才有“淡水石斑鱼”的美誉。
但是这种鱼类却是一种有毒鱼类,光唇鱼的鱼卵有毒,误食会引起腹泻、腹痛、头晕、呕吐等中毒症状。小型动物比如:猫、鸡等动物食鱼卵会引起死亡。食用光唇鱼的时候,不要食用它的内脏以及鱼卵,要清洗干净,防止中毒。
那么问题来了,这种中体型有毒鱼类为什么要历尽千辛万苦驯化呢?为什么要进行人工繁殖呢?我觉得有3个原因。
1、任何水生生物都有存在的价值
任何水生本土生物都有存在的价值,也就是说,只要是本地生长生活的水生物种,都有一定的价值,因为它们是一个完整的生态链,就拿常见的河蚌来说,河蚌也是水生生态中重要的一环。
河蚌通过摄食底栖生物和悬浮物,将能量转化为自身生长和繁殖所需的营养,还能净化水质。同时河蚌也是其他动物的食物来源,如水鸟、鱼类和一些底栖动物等。并且河蚌和鱼类也是共生关系,就拿常见的鳑鲏鱼来说,它与河蚌相依相存。
在繁殖期的鳑鲏鱼寻找开口的河蚌,雌鳑鲏将产卵管 *** 河蚌的入水管中,将卵产到河蚌的鳃腔内。借助河蚌作为它们繁殖的温床,3-4周后幼鱼会离开河蚌,独自生活,这可不是鳑鲏鱼利用河蚌产卵。
因为鳑鲏鱼和河蚌的产卵差不多同时进行,在鳑鲏鱼产卵的时候,河蚌也会 *** 出大量的钩介幼虫,这是河蚌的幼虫,钩介幼虫会寄生到鳑鲏鱼鳃盖上或者鱼鳍上,然后发育成熟后,就会脱离鳑鲏鱼然后在水底生活。
这就是鳑鲏鱼和河蚌的共生关系,如今在农村很多地方随着水质的变化,河蚌的密度大大降低,而鳑鲏鱼的种群也在减少,甚至已经消失。在我们看来有些水生生物的存在没有多大意义,其实它们都是生态链中的一环,而光唇鱼也例外,这种溪流中的精灵,对于环境的要求更高,一不小心种群就会消失。
2、光唇鱼是生态环境中的一环
我国鱼类品种虽然有3000余种,淡水鱼类有1000余种,但是相对于这么大的国土面积来说,品种并不多。很多鱼类都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各种鱼类在一起组成一个完美的生态链,而光唇鱼也是生态链中的一环。
光唇鱼的生长需要吞食大量苔藓及藻类,能够抑制这些水生植物的生长,从而起到生态平衡的作用。如果少了光唇鱼那么生态环境也就缺失了一环,对于生态环境的长期发展不利。
记得前几天有一个 *** ,三峡大坝下密密麻麻的鲢鳙和巨型鱤鱼同游,由此引出讨论。有些网友说:十年禁渔鱤鱼的密度太大了,捕食大量的鱼类,鱤鱼应该不在禁渔行列。我觉得这种言论太过于偏激!
因为鱤鱼和其它鱼类在长江内共存不知道多少万年,十年禁渔鱤鱼就太多了?这是直接把大自然的自然进化给否定了!还是那句话,任何鱼类的存在都有一定的道理,从远古进化到现在,不知道经过多少轮淘汰,如今能够存活,都是佼佼者。
你看到的只是鱤鱼吞食鱼类,而看不到鱤鱼的存在鞭策着其他鱼类,让它们有忧患意识,基因经过一代代的筛选,生存下来才是最完美的。而光唇鱼也是同样的道理,在生态环境中每种鱼类都有自己的位置,都有自己的价值,都是生态中的一环。
3、光唇鱼有一定食用价值
光唇鱼的肉质比较好,人工繁育有可能为了以后大规模养殖的需要,但是需要注意2点,一是光唇鱼有一定的毒 *** ,食用的时候需要注意,我们常见鱼类有些也有一定的毒 *** ,比如:
昂刺鱼、昂刺鱼的背鳍棘和胸鳍棘的外表皮膜内有毒腺组织,含有少量 *** ;鳜鱼、鳜鱼身上的12根背鳍刺、3根臀鳍刺、2根腹鳍刺均有毒腺分布;鮰鱼、鮰鱼的背鳍和胸鳍上有鱼刺,这上面有毒,而且还是淡水鱼中毒 *** 比较强的。
光唇鱼的鱼卵有毒,不要食用它的鱼卵,如果食用得当是没有问题的。二是光唇鱼的肉质,自然环境下,光唇鱼对于生活环境要求比较高,需要流水的环境,在这种环境食物是比较少的。
食物的稀少光唇鱼为了寻找食物,就需要再流水的环境下大量运动,造成光唇鱼的肉质也就比较好,然而养殖环境下很难达到这种效果,只会食用大量饲料,缩短养殖时间,从而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光唇鱼的肉质也就不会太好。
就拿鲫鱼来说,如今市场上售卖的都是高科技鲫鱼,虽然有鲫鱼的体形,但是没有鲫鱼的味道,希望光唇鱼如果能走进市场的话,能够保留它的肉质,保留它的鲜美。
不仅仅是光唇鱼由于生存环境的变化,很多种类的鱼类面临生存问题,而光唇鱼被繁育成功,它是幸运的。希望那些面临生存危机的鱼类都能够繁育成功,随着环境保护意识深入人心,希望这些鱼类能够一代代生存下去。
为什么有人认为鳑鲏鱼很难饲养?掌握以下几点,就可以把它们养好参考资料:
《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2版发布
《 *** 中国科学院》水生态所国内首次人工繁殖成功长鳍光唇鱼
《光唇鱼》百科
各位鱼友大家好,我是养鱼老道,更多观赏鱼饲养、繁育实践知识,敬请大家关注!
今天养鱼老道遇到了多年前的一位老朋友,看到我鱼缸里竟然饲养有鳑鲏鱼,突然想起了一段往事,说的是,想当年我在鱼店里曾经饲养过鳑鲏,当时我就说它们是高氧鱼,极难饲养,事实证明,最后饲养的结果也不是很美丽,为什么现在反而把它们养的很好了?
是啊,仔细回想起来当时确实如此,为什么这位鱼友能想起来这段往事呢?那是因为我的鳑鲏鱼都是他供应的,他是我们本地的钓鱼冠军,没事就钓到很多的鳑鲏鱼,然后不管我要还是不要,就往我鱼店里的闲置鱼缸里扔……
为什么以前认为鳑鲏鱼很难饲养,很多鱼友目前仍然饲养不好呢?
一、从心理上就不待见它们
现在回想起来,以前之所以饲养不好,首先一点就是先入为主了,当时看到了网上的一些介绍,本身就认为这个东西是高氧鱼,而且又是原生鱼,野 *** 难驯,那个时候,这些小杂鱼根本也上不了台面,因此,从心里就不待见它们,这属于心态上的问题。
二、钓取的小鱼 *** 严重,数量太多
因为这个哥们是钓鱼能手,所以说,每次钓取的鳑鲏鱼就是数以百计,呼啦啦一下子给我那么多,基本上体表全部带伤,更不用说钓钩所带来的伤害了,再加上饲养密度不合理,一个鱼缸里饲养几百条,而且还在不断增加。
所以最后的结果就是,即使氧气供应着,还是有不断翻肚阵亡的。
不过,养鱼都有这么一种心得体会,当我们拥有的多了,鱼缸里持续出现死鱼现象,这个心态就开始起变化了,打心底认为这个东西不好养,也不爱再去管理,任由其自然淘汰去了。
当然了,最后剩下来的都是精英,还是能够活的很好的。
这就充分说明了,根本不是难养不难养的问题,很多东西完全在于我们自己。
那么,现在为什么感觉鳑鲏鱼如此容易饲养了呢?
为什么现在的鳑鲏鱼,感觉如此容易饲养了呢?
一、难得才是首要因素,身价上来了,欣赏水平和心态也有了变化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不要去过于抬高自己,事实就是如此,目前在我们这里,野外能够捞取到几条鳑鲏鱼,那就美死了,物以稀为贵,自然而然,就不是想当年的那种爱答不理的心态,这一点很重要。
二、捞取的数量少,没有外伤,饲养密度低、水体环境好
自己捞取的鳑鲏鱼,本身 *** 情况极轻,几乎没有什么体表外伤,再加上适度注意捞取容器内的存贮密度,以及入缸时间及时,因此,它们的状态基本没有什么改观。
再者就是鱼缸内的造景和水质,相对来讲,比起当年鱼店的条件要强得多,那个时候,只知道 *** 缸饲养,数量又很多,即使跳缸了,根本也不看一眼,死了也就死了,丝毫不懂得珍惜。
因此来说,现在饲养起来,这个难度也就迅速降下来了。
掌握以下几点,都可以把鳑鲏鱼饲养的很好
一、喜群居、水体大、成群饲养为佳
鳑鲏鱼喜群居,更为喜欢比较开阔的水域,这就要求我们更好是使用至少60厘米及以上的鱼缸饲养,饲养数量上至少十条以上,而且需要一定的配鱼为好,比如说小麦穗,或者与鳑鲏同属的其他品种,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鱊。
关于鱊和鳑鲏的不同以及相似之处,在我其他的文章中曾有过介绍,在此不再详述。
二、适度造景,尽量模拟野外环境
几乎所有的原生鱼进入鱼缸后,都会不自觉地跳缸,那是因为它们在环境突变时,所出现的一种应激反应,说白了就是极度恐惧。
所以说,我们必须尽可能的营造一种类似它们野生的环境,比如,底砂可以选用原生地的底砂,更好是褐色或者其他深色,我的鱼缸里之所以选用陶粒,那是因为家中本来就有剩余,而且底色很深。
再者可以适度增加石块和水草造景,这样会在很大程度上稳定它们的情绪,再加上陪伴鱼的衬托,它们的胆量才会加大,这样就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适应鱼缸的环境。
三、并不喜欢强大的水流冲击,也不必爆氧、不喜欢过于明亮的背景和灯光
鳑鲏鱼大多数是生活在比较静谧的池塘中,并不喜欢强大的水流冲击,其实呢,只要是饲养密度合适,水体较大,它们根本不会缺氧的,正如我60厘米的小鱼缸,饲养有50多条原生鱼,仅有一个小 *** 在控制着,它们也活的很好。
如果有可能的话,鱼缸的三面更好用暗色背景纸围起来,只留一面观赏,暗色调的水体环境,它们的发色会更好,因为我的鱼缸没有三面背景纸,因此培养了缸壁上的丝藻。
再者就是,鳑鲏比较喜欢清洁的环境,我们也可以饲养几条底栖鱼、工具鱼,保持水体清洁,如果不是为了繁殖,无需饲养河蚌。
其实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在野外环境中,即使是阳光明媚,这个池塘也不可能完全透光的,鳑鲏鱼也不是绝对生活在水体上层的小型鱼,大部分在中底层游动,因此,这个光线的亮度根本不需要很强,过亮的灯光不可能利于它们发色的。
四、如果想要繁殖,可以饲养一个小河蚌,雌雄适度搭配
鳑鲏鱼在繁殖期的发色会更为艳丽,雄鱼为了争夺配偶才会出现更为夸张的体色,如果我们想要繁殖,可以在鱼缸里饲养一到两只小河蚌,不必饲养过多,否则有可能污染水质,如果说我们掌握不住饲养河蚌的要领,那还不如不养。
即使是在平时的饲养中,鳑鲏鱼也是要雌雄适度搭配的,至于说雌雄鉴别,其实并不难,看体色即可,不必看什么 *** 器,鳑鲏鱼的体色,雌雄鱼差别还是很大的,仔细观察,很容易分辨,更何况到了繁殖期,雌鱼还会有长长的产卵管出现在体外。
鳑鲏鱼属于杂食 *** ,几乎什么都吃,鱼饲料、小鱼虫、红虫、丰年虾等皆可摄食,它们都可以生长的很好。
只要是水体稳定,环境稳定,食物稳定,在饲养了一个阶段以后,想要它们很好的发色,其实并不难,只是需要我们去等待即可。
我是养鱼老道,更多观赏鱼问题敬请关注,谢谢!
这种小原生鱼的繁殖 *** 很奇特,饲养它们还要在鱼缸里养河蚌!图文/养鱼老道 原创
今天看到一位鱼友的评论,竟然在鱼缸里把这种小型鱼繁殖出来了,养鱼老道也是看的眼热了,因为这种小型鱼我们这里现在也有,不过已经是不多见了,十几年前我的一位朋友钓了很多送给了我,我就在鱼店里把它们当成热带鱼来卖。
我记得当时是卖三块钱一条,但是我们这里城市太小了,很多人在乡下都见过这种鱼,我们这叫做方鱼,所以人家根本不买我的账,最终也没有卖出几条去。
然后我这哥们又听说了方鱼可以在河蚌中产卵,于是乎给我整来了三四个能有三十公分大的河蚌,随手就扔到了招财猫的鱼缸里,我把倒缸这事给忘了。
结果可想而知了,没有几天的光景,鱼缸中就传来了浓郁的香气,我的招财猫和河蚌们就一起归西了,最终我自己把这些小方鱼养了大半年,剩下的都送人了。
唉,我的小小发财梦又破灭了,还搭上了一缸招财猫,哈哈,这就是我当年养殖鳑鲏鱼的经历。
不过这个鳑鲏鱼发色的时候确实是漂亮,就是野生鱼不耐低氧,刚入缸的时候比较容易缺氧。鳑鲏鱼也是属于鲤科类的小型观赏鱼,属于杂食 *** ,喜欢栖息在缓流或者静水区,游动迅速,活泼可爱。
我国的鳑鲏鱼品种很多,据说有12种,还分为中华鳑鲏和圆体鳑鲏,一般的体长在5-10厘米,适应水温和水质都很广泛,寿命在4-5年,以前它们还曾经以观赏鱼的身份出口到欧洲和日本,是我国很有价值的原生观赏鱼。
鳑鲏鱼最为奇特的就是它们的繁殖 *** 了,它们的产卵期在4-6月之间,雌雄鳑鲏鱼会结伴而行在水中寻找河蚌的身影,只要是找到开口的河蚌,雌鱼便会将鱼卵产在河蚌的鳃腔内,随后雄鱼 *** 。
然后鳑鲏鱼卵就在河蚌的鳃瓣中发育成长,由于河蚌的呼吸作用,使得鳑鲏鱼卵得到足够的氧气而又能够对它们有很好的保护作用,所以说这些鱼卵的孵化率也会很高,三到四周后,幼鱼才会离开河蚌 *** 生活。
而且更为奇特的是,鳑鲏鱼在产卵的时候,河蚌也会把它们的 *** 卵散在鳑鲏鱼的身上,任它们自行孵化,所以说它们算是生物中的一种共生关系了,上辈子可能是亲家吧。
不过关于如何能在鱼缸里养活河蚌,养鱼老道就不知道了,听鱼友们说必须要绿水养殖,才能够为河蚌提供适宜的环境和营养,如果是饲养鳑鲏鱼想要它们顺利繁殖的话,就要在饲养它们的鱼缸里养上一两只小河蚌了。
大家千万不要像养鱼老道当年一样,直接整上那么大个的河蚌,鱼缸水很快就臭了。
?我是养鱼老道,更多观赏鱼问题敬请关注,谢谢!
关注养鱼老道,关注更多观赏鱼实践知识,让我们简单养水、轻松养鱼!
说道最为常见的几种原生鱼,众所周知的应该有鳑鲏鱼、黑鱼、白云金丝鱼、胭脂鱼、中国斗鱼、虾虎鱼等等了,当然了泥鳅鱼也是属于原生鱼。
虽然养鱼老道生活在北方,按理说很多南方的原生鱼是看不到的,除了在水族店以外,但是有些原生鱼小时候在我们当地的河流中还是能够看到的,比如说鳑鲏鱼、黑鱼和泥鳅,以及部分虾虎鱼。
一、鳑鲏鱼以前最常见
养鱼老道倒是不喜欢钓鱼,但是也认识一些爱好钓鱼的朋友,早在十年前在他们钓鱼的时候,经常会见到成群的鳑鲏鱼,我们当地管它们叫做方鱼。
现在我才知道原来鳑鲏鱼是有很多很多品种的,它们也是鲤科鱼类,在亚科上是属于鱊亚科的小型鱼类,养鱼老道也不知道我国原生鱼的名字,为什么大多数都是使用这些生僻字,鱊这个字念作玉,很多喜欢原生鱼的鱼友都被这些生僻字搞得晕头转向。
我们比如说宽鳍鱲,后面那个字念烈,为什么这里我们要提到鱊亚科,因为这个亚科的很多观赏鱼和鳑鲏鱼看起来非常的相似,大约也有个十五到二十种吧,在习 *** 上、身形上它们都基本形似。
鳑鲏鱼的体长大约在四、五厘米左右,体色非常艳丽,游动非常迅速,属于生龙活虎的品种,喜欢在清澈、平静、水草茂盛的环境中生活,它们是属于杂食 *** 小型原生鱼,各种藻类、浮游生物和水生昆虫、小鱼虫等等它们都可以摄食。
鳑鲏鱼的寿命一般在四到五年,产卵期为每年的4到6月,关于它们的繁殖 *** 以前养鱼老道也介绍过,它们是和河蚌共生的鱼类,需要把鱼卵产在河蚌里,让河蚌自行孵化。
鳑鲏鱼的适应水温在14到26度之间, *** 格温顺,有一定的群游 *** ,对于水质也并不挑剔,不过它们喜欢高氧,如果氧气供应不足,它们很快就会缺氧而死。
如果我们想要繁殖鳑鲏鱼,就需要在鱼缸里饲养河蚌,如果不想去繁殖,它们是可以和很多的小型观赏鱼混养的,不过它们抢食也是比较迅猛的。
常见的鳑鲏鱼品种有中华鳑鲏鱼、高体鳑鲏鱼、石台鳑鲏鱼、黑龙江鳑鲏鱼等等,在这个鱊亚科里,还有一些与鳑鲏鱼非常类似的品种,比如说大口鱊、斜方鱊、须鱊、 *** 鱊等等。
养鱼老道也不知道它们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奇奇怪怪的名字,只不过这些小型鱼与鳑鲏鱼的主要区别是嘴巴上大多数带有口须一对,分布范围也很广,数量庞大。
二、黑鱼是最易饲养的原生鱼了
黑鱼是属于鳢科类的观赏鱼,和很多的雷龙鱼同科,也别叫做乌鱼、蛇鱼等,别称乌鳢,这个字念理,黑鱼本来是我国最为常见的一种食用鱼,经济价值极高,据说还有一定的 *** 效和很高的营养价值。
和雷龙鱼的 *** 格相同,黑鱼可是一种 *** 格非常凶猛的鱼类,我的一位朋友在一次捕捉黑鱼的过程中,还被它咬伤过,可见其凶猛程度,不过越是这样凶猛的鱼类,我们的饲养难度反而很小,因为它们的体质强健。
黑鱼属于底栖 *** 鱼类,对于水温和水质也根本不做挑剔,还不惧怕水体缺氧,因为它们可以直接到鱼缸的水面呼吸,此鱼通常栖息于水草丛生和底泥比较细软的静水中,生存温度相当广泛,从0度到36度左右都没有什么问题。
不过饲养黑鱼主要有两点需要注意,一个是它们的跳跃能力太强,初入新环境太容易跳缸,所以我们必须添加缸盖,再就是它们很容易自相残杀,如果饲养水体过小,我们尽量不要多条饲养或者把黑鱼和其他观赏鱼混养。
黑鱼虽然摄食能力旺盛,但是初入新环境也会惊缸和害怕,所以我们要给它们营造可以适当躲避的环境,也就是说鱼缸里需要适当造景,这个饲养 *** 和雷龙鱼一样,再就是因为大多数都是野生货,它们的驯食较难,更好先是使用活鱼投喂,然后缓慢换食,如果想要培养它们摄食鱼饲料,还是需要很长时间和很大的耐心的。
黑鱼虽然 *** 凶猛,但是也有两大好处,一个是饲养时间长了,它们是认识主人的,甚至于可以和主人互动。
再一个就是黑鱼的护幼行为更为强烈,其实大家也可以发现,凡是 *** 格较为凶猛的观赏鱼,一般的都会有很强的护幼行为。
一般的黑鱼体长在25厘米以上,鱼龄在一年以上就可以达到 *** 成熟了,这个与原生地区的不同会有一定的差异,一般的都是在6月繁殖,水温在20度到28度之间。
黑鱼会在产卵前自行选择产卵场所,一般会选择在水草茂密的浅滩区,雌雄双鱼也是会并肩游动的,这个特点和很多的慈鲷科观赏鱼一样,但是不同的是,它们还会自己使用水草和植物碎屑构筑鱼巢,根据自己的个体大小来建造巢穴,将鱼卵产在自己建造的巢穴中。
黑鱼父母会严格的守护着自己的孩子,任何想要靠近巢穴的生物都是它们的攻击对象,前几年 *** 上曾经流传一个一群幼鱼救助亲鱼的 *** ,是因为一位钓鱼爱好者钓取到了一尾黑鱼,正好赶在了黑鱼的繁殖期,所以这条亲鱼的身后就跟随了一群小鱼,看起来像是小鱼苗们要救助自己的父母。
实际上这是它们的本能,黑鱼苗在小的时候都是跟随在父母的身后集体游动,成群看来体色稍红,待它们长到了四、五厘米以后,鱼苗的体色就会和父母相近,这个时候它们就会各奔东西了。
如果是饲养和繁殖过热带观赏鱼的鱼友,包括了燕鱼、七彩、迷你鹦鹉等,都可以看到这样的景象,并不是说什么小鱼还会救助自己的父母,这只是它们的本能所在罢了。
由于很多鱼友对于原生鱼比较喜欢,所以养鱼老道以后会陆续的介绍很多的原生鱼品种给大家,今天就先介绍这两种最为常见的品种,喜欢繁殖的鱼友不是不可以尝试,只是黑鱼的配对会很难,需要很大的饲养空间和水体环境。
不过黑鱼的人工饲养和繁殖已经很成熟了,网上也会有很多的黑鱼繁育知识,我们可以先拿黑鱼练手,估计雷龙鱼的繁殖应该和黑鱼大同小异。
我是养鱼老道,更多观赏鱼问题敬请关注,谢谢!
○湖广渔夫·趣说方言○
鳑鲏,又称钢片,石光皮,这种鱼有苦味,以前人们不吃它。但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追求生活情趣,玩赏花鸟虫鱼,鳑鲏成为玩赏鱼新宠!
?子、 *** 愣(麦穗鱼)、鳑鲏,为湖北水域三大小杂鱼。
鳑鲏扁身缩首,形状像鳊鱼。但鳑鲏长不大,一般几厘米长。
鳑鲏是学名。在湖北水域有三种鳑鲏,即中华鳑鲏、高体鳑鲏、大鳍刺鳑鲏,外形上有一定的区别。
中华鳑鲏是鲤科、鳑鲏属,体侧面观呈长卵圆形,侧扁。
但高体鳑鲏更为侧扁,雄鱼背部浅蓝,瞳孔周围红色,尾柄 *** 则有数条红色纵带,鳃盖后方另有一红色斑。因颜色鲜艳,体极扁,高体鳑鲏在方言里也称为“火片子”。
大鳍刺鳑鲏,为体形更大的鳑鮍鱼类,大者体长十多厘米,半斤重。这种鳑鲏,也称大鳍鱊yù,常被误认成鳊鱼。其背、臀鳍均具硬刺。有地方称“猪耳鳑鲏”。猪耳,说明这种鱼又扁又大。
鳑鲏有很多别名,如鄂东人称它“屎光皮”,因为鳑鲏肚子特大,肉少,只有一张皮。
以前人们虽然食物不足,也不吃鳑鲏。鳑鲏个子小,肉少而味苦,多用来喂猫狗了。
也有人不嫌麻烦,耐心地把鳑鲏内脏去干净,油炸着吃。内脏清干净了,就没有苦味。据说是下酒好菜!
鳑鲏形状扁圆,色泽艳丽,也有钢片、四方片、石光皮、镜鱼、彩圆儿等别称。
鳑鲏在以前很常见,近些年突然少了。这是因为, *** 、化肥大量使用,水体受到了污染,河蚌少了,而鳑鲏繁殖离不开河蚌。
鳑鲏繁殖很奇特。繁殖期雌鱼产卵管延长,掉出体外,呈粉红色。
雌鱼将产卵管 *** 河蚌,产卵于蚌类的鳃瓣中,雄鱼接着在蚌的入水孔附近 *** 。
*** 卵附着在河蚌内进行发育,直到孵出的幼鱼长到可以 *** 活动。依靠河蚌,鳑鲏产卵繁育成活率很高。没有河蚌,鳑鲏无法完成繁殖。
鳑鲏与河蚌是一种互利关系,在鳑鲏鱼产卵活动之时,河蚌也把 *** 卵散在鳑鲏鱼身上,借鳑鲏把蚌卵扩散出去。
江汉平原还有一种“火烧鳑鲏”,实为圆尾斗鱼。关于斗鱼,湖广渔夫下回再说。
(本文配图来自 *** )
点关注,看湖广渔夫趣说杂谈
此鱼繁殖与河蚌共生,曾因个小味苦遭嫌弃,如今咸鱼翻身10元一条在农村长大的孩子,或多或少都有摸鱼抓虾的经历,对于一些小鱼小虾都比较熟悉。通常抓鱼的乐趣要大于吃鱼的乐趣,大人们常说:“鱼头有火”,现在想来就是“钓胜于鱼”的感觉,至今令人难忘。
在众多河鲜中,其中有一种小杂鱼令人印象深刻,因为当初在所以的小杂鱼中,唯独它最 *** 肋!因为这种鱼不仅个头小,而且不像别的小杂鱼烹饪后食用起来美味,而带有一股苦味。因此,在当时渔业资源相对丰富的情况下,这种看似“无用”的小杂鱼 *** 到后遭人嫌弃,要不就是喂鸭子,要不随手丢弃了,没人稀罕。
没成想曾经遭人嫌弃的小杂鱼,应了老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如今身价倍增,10元一条都不止,为什么?
一、犁铧面儿
犁铧面儿是我们当地对这种小杂鱼的俗称。因为这种鱼体表的鱼鳞,在阳光的照射下,随着角度变换,会发出不同的七彩光芒。
这种情况与犁地用的犁铧,因长期与土壤摩擦得油光发亮,在太阳的照射下发出的光芒类似,所以这种鱼在我们当地得出这个比较另类的称呼。
由于这种鱼的体形与武昌鱼的鱼苗很像,所以在我们当地它还有“小武昌七彩鱼”之称。这种小杂鱼在不同地区有不少别称,比如:四方皮、镜鱼、彩圆儿,苦扁屎、苦死片等等,统一的学名叫鳑鲏!
这种长不大的鳑鲏鱼,是杂食 *** 鱼类,主要以水藻、浮游生物、碎屑等为食,栖息在缓慢流动或静止的淡水水域,所以无污染的池塘、沟渠和小河里比较常见。
雄 *** 鳑鲏鱼继承了动物界以靓丽外表的特 *** ,带有珠星。因为星珠与繁殖活动有关,所以又称婚配结。所以我们在自然水域见到色彩斑斓的鳑鲏鱼,通常是雄 *** 产生婚姻色,这种现象在4~6月份鳑鲏鱼的繁殖时尤为明显!
这个时候的雌鱼的特点是出现产卵管,看着就是鳑鲏鱼 *** 处拖着一节拉屎的肠子!这也许是其得到“屎鱼”称呼的由来吧?实际上那是雌 *** 鳑鲏鱼的产卵管,通常在繁殖期才会出现的一种生理特征!
二、繁殖与河蚌共生
上面说到雌 *** 鳑鲏鱼在繁殖期体外会露出一节产卵管,好似鱼肠子漏了出来,有点另类,其实这与鳑鲏鱼特殊的繁殖方式有关。
因为鳑鲏鱼属于小杂鱼,个头小繁殖能力比较弱,保护后代的能力也比较差。为了更好的繁衍生息,鳑鲏鱼在大自然的进化中,进化出一种特殊的繁殖方式,就是与河蚌共生。利用河蚌坚硬的外壳保护自己繁衍的 *** 卵,提高后代的孵化成活率!
所以,每到繁殖季节的时候,鳑鲏鱼与河蚌合作分批产卵才能生育后代。一旦雌 *** 鳑鲏鱼找到开口的河蚌,会把露在体外的产卵管 *** 蚌的入水管中,将长圆形的卵产到蚌的鳃腔内。这就是为什么每到繁殖期,雌 *** 鳑鲏鱼体外拖着一节看似像肠子一样的产卵管!
当雌 *** 鳑鲏鱼在河蚌内产卵后,雄 *** 鳑鲏鱼会把握住时机,在河蚌的吸水口附近 *** ,蚌呼吸时就会把把附近排有雄鳑鲏 *** 的水流吸入鳃腔,精卵得以结合。在以后大约20~30天时间里,鳑鲏鱼的 *** 卵与河蚌共生,一直到鳑鲏的幼鱼自行离开生活!
当然了,大自然万物讲究互惠互利,合作共赢!鳑鲏鱼与河蚌也不例外。当鳑鲏鱼利用河蚌繁殖孵化后代的过程中,河蚌也会不失时机地利用鳑鲏鱼产活动时,把自己 *** 卵散播在鳑鲏鱼身上,让鳑鲏鱼帮着自己扩散子孙后代的势力范围。
也就是说鳑鲏鱼和河蚌是生物中的一种共生关系。特别是鳑鲏鱼的繁衍生息,离不开河蚌帮助!
三、为何身价倍增10元一条?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发现鳑鲏鱼有着极高的观赏价值和 *** 用价值,这是鳑鲏鱼咸鱼翻身,从被人嫌弃,到华丽转身身价倍增的主要原因!
鳑鲏鱼从过去不被人待见,喂鸭子的命,到现在成为观赏鱼市场的新宠,每条10元以上,比普通的小型观赏鱼都要贵不少,可见多么被鱼类饲养爱好者青睐了!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发现了这种鱼的观赏价值。这种鱼虽然个体不大,但是体态优美、色彩斑斓,有着不错的观赏价值。作为我国原生观赏鱼类,被称作中国彩虹,深受国内外观赏鱼爱好者的喜爱。
随着人们对鳑鲏鱼重新认识发现,这种鱼还有着不错的 *** 用价值。在《 *** 本草》中记载:煮食(鳑鲏)令人下元有益。添精补髓,补三焦之火。在《医林篡要》中记载:善发疮,可用以起痘毒。可见鳑鲏鱼有着具有补气健脾的功效。可补气健脾、解毒,对身体虚弱和治疗痘疮之毒亦有极好功效。 *** 用时请遵医嘱。
另外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这种以前不被人待见,常常被喂鸭子的小杂鱼,如今也成为了餐桌上的美食,这或许是人们发现了其食用价值有关。虽然这种鱼口味略苦,但是 *** 平,肌肉含蛋白质,肽类,氨基酸,脂肪,以及多种 *** 所需的微量元素,所以现在这种小杂鱼,也算得上一种美味佳肴!
综合来看,鳑鲏鱼如今能够“咸鱼翻身”,身价倍增10元一条,与这种鱼的观赏 *** 、 *** 用以及食用价值被人开发利用有关。这是别类小杂鱼无可比拟的优势,也不知道对于鳑鲏鱼来说是福是祸!
各位网友们,您家乡鳑鲏鱼多吗?遇到了请珍惜,可别再喂鸭子了!
农村两种长大不的鱼,繁殖方式奇特,大人说是石头里“蹦”出来的请您阅读文章前点击右上方【关注】,这样每天都能免费收到《农夫也疯狂》分享的关于农村大小事。
马上就要迎来十一 *** 放假了,估计很多人早已经把十一小长假的计划安排得满满的了,你打算十一去哪玩呢?如果您的老家在农村的话,不妨带领孩子们去农村里体验一下儿时的乐趣吧。
对于很多80后在农村长大的人来说,童年最快乐的时光之一应该就是去钓鱼、抓鱼了。那个时候,虽然很多人喜欢抓鱼,却很少吃鱼,多半是为了享受抓鱼过程中的乐趣。说起童年时的抓鱼经历,那其中的故事真的是几天几夜也说不完。不过,相信在全国各地的农村里,有两种小鱼都是十分常见的,不少人曾经还把它们当做“宠物”用脸盆饲养过吧。
这两种小鱼一般都不大,也非常好抓。只要用一个可乐瓶,在里面放一些剩饭剩菜,在瓶口系一根绳子,然后直接扔到水塘里面,过一会拉上来,里面就会有几条小鱼。而其中一种就是麦穗鱼,另外一种是鳑鲏鱼,长大以后才知道这个名字。
这两种小鱼也非常奇怪,一般都长不大,基本上都是手指头那么大小。小时候,大人就和我们说,麦穗鱼和鳑鲏鱼的繁殖方式很奇特,和孙悟空一样是石头里面蹦出来的。
当时还都不相信,而村里一些年龄大一些的小孩子,就比较较真。他们会特意去一小河、池塘里把一些有沾满粘液的石头拿回家里放在水缸里面,真的过一段时间之后,在水缸里面就会出现密密麻麻的小鱼。从那以后,我们也相信了麦穗鱼、鳑鲏鱼和孙悟空一样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了!
长大以后才知道,原来是这两种鱼的繁殖方式都非常的奇特,它们都是在每年的4~6月期间产卵,所产的卵还被大量的黏液包围着。而且它们都喜欢把卵成串地粘附于石头、蚌壳等物体上,给人的感觉就好像它们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一样。
小时候经常去水里捞鱼、抓鱼的应该对这两种小鱼的习 *** 是非常了解的,麦穗鱼分布极广且生命力也比较顽强,几乎所有淡水水域都有它的踪迹。而鳑鲏鱼虽然颜值很高,但却比较脆弱,只要捞上来不一会就“爆肚而亡”了。
小时候抓到这两种鱼了,一般都会把麦穗鱼油炸着吃,而鳑鲏鱼由于长得好看,所以多半会养着。有经验的 *** 很清楚,一般在静水水域和水的透明度不高的水域麦穗鱼较多,而水流较急又深的水域则比较少。和它是生活习 *** 相反,五彩斑斓的鳑鲏鱼对水质要求比较高,只要稍微有点污染,就无法生存。也是因为这方面的原因,现在鳑鲏鱼在很多的地方都快要绝迹了,而麦穗鱼却还是像往常一样多。
其实,近年来农村的环境也远不如从前了,有很多的小动物都和鳑鲏鱼一样,愈来愈少见了。在您的家乡鳑鲏鱼还多吗?关于童年抓鱼的经历,你还记得哪些让你印象深刻的事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