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料群岛是如今的哪些国家,香料群岛是如今的哪些国家

牵着乌龟去散步 广角镜 34
地理视角下的印尼 *** ,从爪哇岛大都市雅加达到里曼丹岛

海潮地理学社:印度尼西亚近来刷了一波存在感,先是 *** 之后的 *** 统计时,有上百名选务人员死亡,上千名选务人员病倒,成了国际热点;而后,印尼官员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的 *** 决定,印尼总统佐科·维多多要将首都迁到其他地方,或将离开爪哇岛,但新首都的 *** 还没有确定,出现了许许多多的新都 *** 猜测。

印尼全称印度尼西亚 *** 国,拥有1万多座大小岛屿、岛礁,有名的岛屿6000来座,是世界更大的群岛国;拥有2.6亿人口,是世界第四大人口国;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石油可净出口,是个石油出口国。对于印尼,大家应该不太陌生,历史课本上的“万隆会议”之万隆,地理课本上的群岛国、旅游胜地巴厘岛,还有我国走出去、历经变故的高铁项目“雅万铁路”等等。

巴厘岛 *** 崖

印尼决定 *** 成为热点,在于印尼是东南亚经济体量和人口体量更大的国家,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作为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沟通咽喉、 *** 和大洋洲之间的“桥梁”,印尼 *** 可能会引起东南亚地缘格局发生巨变。

印尼五大岛屿

印尼有名在册的岛屿约6000多座,加里曼丹岛大部、苏门答腊岛全岛、伊里安岛西半部、苏拉威西岛全岛、爪哇岛全岛、马鲁古群岛、努沙登加拉群岛、帝汶岛西半部,就组成了印度尼西亚的主体,印尼目前的首都雅加达位于爪哇岛,而据传的新都候选 *** 在加里曼丹岛。

印尼是典型的热带之国,国土全部位于热带,赤道低压带控制下终年高温多雨,热带雨林气候十分明显,大部分岛屿都被葱郁的热带雨林覆盖;印尼所属于的马来群岛,处于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接处,地壳不稳定,多火山 *** ,岛弧和海沟共存。

印尼的五大岛屿,除了苏门答腊东北部和加里曼丹岛西南部为构造稳定区,其余均为构造不稳定区,火山多达400余座,活火山多达120座,其中爪哇岛就有112座火山,活火山为35座。

五大岛地形均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地势起伏较大、较为崎岖,平原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带,河流呈放射状入海,河流长度较短,流量丰沛。加里曼丹岛东北部、中部和西南部多山地,沿海多平原,南部的平原面积较大,但多为沼泽、湿地;苏门答腊岛靠近印度洋方向是山脉,山脉东北侧除了丘陵之外,就是沿海冲击平原,而东部的平原多沼泽、湿地;苏拉威西岛以山地为主,平原面积小、数量少;伊里安岛的西部,有印尼更高的山峰,平原分布在南部,面积较广,但密林广布、人烟稀少。

香料群岛是如今的哪些国家,香料群岛是如今的哪些国家-第1张图片-

爪哇岛是印尼耕作条件更好的岛屿,除了南部有熔岩高原和山地分布,其余地方均为平原或山间盆地,面积较为宽广。

加里曼丹岛分属三国,伊里安岛分属两国,只有苏门答腊岛、爪哇岛、苏拉威西岛为印尼独有,所以印尼前十五大人口城市中,爪哇岛拿下了9个名额,苏门答腊岛拿下4个名额,苏拉威西岛1个名额,苏门答腊岛东部寥内群岛的巴淡岛拿了1个名额。爪哇岛在印尼五大岛屿中面积排第五,却能集中印尼大部分人口,在于爪哇岛的优越的地理条件。

被偏爱的爪哇岛

印尼所有岛屿中,爪哇岛开发程度、发展水平更高,历史以来就是印尼人口最密集的岛屿,在印尼的300多个民族中,主体民族民族爪哇人占总人口45%左右,爪哇人是印尼历史活动的主体,他们最偏爱爪哇岛,也牢牢控制着爪哇岛。

终年高温多雨的马来群岛,要选择同时拥有适合耕作的平原和肥沃的耕作土壤的岛屿,爪哇岛肯定是要排在候选名单前列的,板块运动催生的爪哇岛,其实是一座火山岛,现在仍然有112座火山,活火山多达35座。

曾经火山的大喷发,在爪哇岛的平原、盆地之上,堆积了出了厚厚的火山灰土层,它们是肥力上等的土壤,便于农作物生长,便于人们进行农耕,爪哇人在这里创造了程度很高的农业文明,在岛上延续着人口的增长,维持着他们的文明。

当农业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商品交换、交易的行为,爪哇岛虽然不是 *** 前往印度洋的必经之地,却是中南半岛、苏门答腊岛及其他亚欧非地区前往马鲁古群岛的必经之地,因为马鲁古群岛盛产香料,素有“香料群岛”之称。

拥有这些地理优势,爪哇岛成了被爪哇人偏爱的岛屿,在往后的历史进程中,爪哇岛汇聚了越来越多的人,下南洋的部分华人来了,葡萄牙人来了,荷兰人、英国 *** 来了,爪哇岛也培育出了当今印尼许多排名前列的大城市,如雅加达、泗水、万隆、勿加泗、唐格朗等。

从小码头到大都市

相比爪哇岛拥有悠久的历史,雅加达建城史不过500来年。公元16世纪,由西欧不远 *** 而来的葡萄牙人,经过与当地 *** 者交涉后,在巴达维亚吉利翁河入海口的 *** 建设了一座小码头,它就是雅加达城市历史的起源,这座小码头如今也演变成了雅加达沿海地带的旅游胜地,名胜古迹遍布。

在葡萄牙人之后,曾经控制巴达维亚(雅加达)的有当地 *** 者、荷兰东印度公司、英国 *** 等,不过后来,英国 *** 选择了新加坡,荷兰 *** 选择了巴达维亚(雅加达),这座曾经的小码头,经过多方轮流控制、持续经营,到印尼 *** 之时,已经成了爪哇岛上更大的大都市了,城市建设、国际化程度在印尼已经有了压倒 *** 的地位。

雅加达的城市化,通过修建基础设施、进行工业化、创造就业机会、改善人居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吸引了大量的人口进入这里。印尼 *** 之后,雅加达开始了“印尼化”,雅加达再次迎来了大型基础设施建设时期,开启了“国家中心城市”之路,雅加达因此也成为了印尼人向往的大都市,但伴随这些动作,雅加达的地理风险开始显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雅加达的地理风险

雅加达作为沿海城市,地形为流水冲积作用形成,吉利翁河与其他十余条河流长年累月带来的泥沙沉积,虽然成为了陆地,但由于水系发达、地势低平,在葡萄牙人建立小码头之时,雅加达北部沿海仍是沼泽湿地,构造雅加达地质的物质主要泥沙,地质结构达不到稳定的程度,所以雅加达的地理风险很大。

首先,降水丰富、水系发达,容易发生洪涝灾害,大型洪水在雅加达是时常发生的;其次,地势低平,全球气候变暖,低于海平面的地方,面积多达240平方公里,容易发生海水倒灌,多年前雅加达就发生过灾难 *** 的海水倒灌;最后,以泥沙为基质的地质构造,容易发生地质沉降,据印尼相关统计,雅加达每年的地质沉降达到5-10㎝之多。

对于这些风险,印尼 *** 都心知肚明,为了应对雅加达的地理风险,以及化解越来越大的市政管理压力,他们认为最合适的 *** 是 *** ,印尼的总统们,都有 *** 的情结。1957年,印尼开国元首苏加诺认为日后的雅加达将人满为患、经济发展失去控制,提议 *** 到加里曼丹首府帕朗卡拉亚;而苏哈托则提议 *** 到距离雅加达40公里外的西爪哇省绒果尔;2008年,尤多约诺也成立 *** 研究团队,对 *** 一事进行研究。不过三位总统的提议,最后都不了了之。

因为在 *** 之外,他们做了其他尝试,如上世纪七十年代,印尼与荷兰合作,计划建设两条运河,以解决雅加达水患,可惜该计划至今都未完成;此外,又在荷兰的帮助下,印尼方面还启动了“雅加达巨型海堤”计划,以阻挡海水倒灌,海堤可以阻挡海水倒灌,但无法阻止地质沉降,还将影响城市污水排放,可能在海堤与城市之间形成污水带,造成环境恶化,所以该计划也不了了之。

地理风险只是雅加达问题的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城市化问题:人 *** 炸、环境污染、交通拥挤、社会秩序混乱等带来了很大的市政管理压力。当地理风险和市政管理压力两者相加,回过头来,可供印尼选择的选项似乎只有 *** 了,同时也进一步说明了 *** 的充分理由和必要 *** 。

迁出爪哇岛是更好选项吗

根据印尼官方的 *** 意向,新首都的候选 *** 都在加里曼丹岛,而在之前的印尼政坛中,这些城市有中加里曼丹省的首府帕朗卡拉亚、西加里曼丹省的首府坤甸(华人占三分之一,曾经建立兰芳 *** 国)、南加里曼丹省的首府马辰、东加里曼丹省的城市巴厘巴板等。

加里曼丹岛也叫婆罗洲,是世界第三大岛,大部分被热带雨林覆盖,山地从中部向东北、西南方向伸展,西北和南部多平原,地势起伏和缓,其中南部平原地势低平,拥有 *** 沼泽、湿地。

加里曼丹岛分属印尼、 *** 和文莱三国,印尼部分占全岛面积的73%,印尼公民占全岛人口约75%。与马来群岛其他岛屿相比,加里曼丹岛的地质构造相对稳定,特别是岛屿西南部是构造稳定区,上面就是中加里曼丹省,其首府就是当前印尼最中意的帕朗卡拉亚,印尼开国总统苏加诺就曾经提议 *** 到这里。

印尼偏向加里曼丹岛出于促进印尼均衡发展、减少地理风险、加强对该地控制等因素考虑,而帕朗卡拉亚成为最被中意的新首都候选地,原因如下:一是没有地质沉降和火山威胁, *** 发生概率小;二是该城人口不过25万人,开发程度低,土地面积大,后备城建土地充足,可以方便地在白纸上规划建设新都;三是地形条件良好、气候条件相对较好、基础资源充足、军事国防风险较小。

印尼方面还列举了哈萨克斯坦 *** 阿斯塔纳(已经更名为努尔苏丹)、巴西 *** 巴西利亚,来辅助证明 *** 的必要 *** 、正确 *** 。前者的 *** 有地形、环境、自然灾害等方面的原因,更多的是为了 *** ,让哈萨克族增强对哈萨克斯坦的控制;后者更多的考虑全国均衡发展,开发广阔的国土和丰富的资源。印尼的 *** ,有哈萨克斯坦和巴西 *** 理由的 *** 。

但印尼 *** 到加里曼丹岛,与哈萨克斯坦 *** 处理两个民族的关系、人口比例不同,也与巴西利亚人口稀少、民族构成简单不同,加里曼丹岛的民族构成十分复杂,而印尼的主体民族爪哇人对国土的控制力,爪哇岛最强,其次是苏门答腊岛,再次才是加里曼丹岛,这里不仅有爪哇人、马都拉人和巽他人,还有与爪哇人关系冷淡的华人、马来人和土著民族,多年前在中加里曼丹省就发生过种族冲突,外来民族只得被疏散到其他地方躲避冲突。

此外,对于群岛国来说, *** 之后官员与在雅加达家庭的联系也是一个难题,总不能频频“漂洋过海来看你”吧。印尼想从城市开发程度较低的帕朗卡拉亚,快速推进新首都的建设,如同巴西在“白纸上画出新首都”,成本比预想中的要多很多,还面临着民族关系协调难题,因此印尼对 *** 一事还是保守的态度,并表示至少需要五到十年的时间。

综合这些成本和难题,印尼政坛上也有声音表示迁出爪哇岛并非是更好选项,只要在大雅加达 *** 建立卫星城,对雅加达进行功能分流就足以。留在爪哇岛,在大雅加达附近建新城的方案,源于前总统苏哈托,他的选择是在雅加达40公里外的绒果尔,这一方案在2017年也被人提及,将 *** 职能从雅加达分流到卫星城,建设便捷的交通联系,官员与在雅加达的家庭联系也不受影响。

不过再看现任总统对哈萨克斯坦和巴西 *** 的兴趣,新首都在加里曼丹岛的可能 *** 更大,留在爪哇岛的可能 *** 很小。阿斯塔纳(努尔苏丹)成为首都之前被称为“孤立的草原城”、“白色坟墓”,巴西利亚成为首都之前是一片荒野,可以方便地在白纸上规划建设新首都。

所以现在,加里曼丹岛是印尼最中意的选项,帕朗卡拉亚是最热门的选择,即使迁出爪哇岛并非是更好的选项,但在白地上建新首都被偏爱,可见人类的主动 *** 、创造力仍可以实现人类的一些 *** 。

参考文献:

《印度尼西亚历史》,作者:梅?加? *** 莱弗兵,1993.08

《印度尼西亚的心脏——爪哇岛》,作者:杜海晨,2000

《 *** 、印度尼西亚民族关系比较》,作者:廖小健,2004.01

《“火环”上的苏门答腊岛》,作者:黄承波,2005

《印度尼西亚经济社会地理》,作者:何政,2014

《印度尼西亚一半是火,一半是水》,出自:新民周刊,2014年第35期

《探秘婆罗洲》,作者:郑洋,张三,梁征,《中国国家旅游》2016年第3期

《印度尼西亚:赤道上的翡翠》,作者:罗澔、唐锦,2017

荷兰攫取“香料群岛”血泪史

香料,自公元前以来就是欧陆与近东地区极为珍贵的贸易商品,在埃及考古中曾经发现过古埃及的国王木乃伊使用胡椒填充其鼻部;

中世纪的欧洲畜 *** 较为发达,即使普通的农牧民一年中也能享用少量肉食,但由于欧洲特别西欧与北欧气候寒冷,不产出香料,他们只能通过腌制掩盖肉类腐坏的糟糕味道——即使皇室成员,对香料的追求也不是时时都能够满足的。

据说麦哲伦的船队实现环球航行后,尽管这位船长永远地留在了香料群岛某个不知名的荒郊野岭,但他的船员仅凭剩下的一艘船及装满的香料就足足获取了整个船队全部航行费用的14倍收益。

正如达伽马来到印度时的之一句话,欧洲人只为 *** 徒和香料来到东方——

我们不得不说,荷兰人对东方的掠夺确实比起他的南部邻居们慢了不止一步。

我们姑且不去讨论威尼斯和 *** 的航海邦国和北非 *** 国家在长达一 *** 的时间内对世界满意的掌控,在太平洋沿岸,15世纪的西葡两国率先开始了对世界的瓜分,然后英国的崛起同时在东西方吊打西葡,“继承”了两国的殖民“遗志”。

此时,荷兰才组建了自己的“东方公司”,亦步亦趋地来到东方。然而荷兰的目标却清晰明确,他们为“香料群岛”而来。

在被称为“香料群岛”的东南亚海域,有着早已形成的南洋商贸秩序,以中国商人和印度、 *** 甚至日本、琉球的商人在这里和平交易,友好往来,甚至后来到这里的葡萄牙和英国,也在积极进入这个秩序,按照东方规则作东方的买卖。

在叙述葡萄牙占领 *** 的过程,我们始终使用“骗占”一词,即葡萄牙通过欺诈、贿赂等等手段,利用中华王朝的 *** 缺口,一点点地攫取了 *** 的行 *** ——这就说明,葡国来到东方是以东方规矩在实现他的目标,当然,其中充满了欺骗。而荷兰则从一开始就想当“规矩的 *** 者”。

在许多国家所在的东南亚岛屿地区,挥发 *** 有机化合物的主要目标是获得香料。为了更大限度地控制香料业务,荷兰东印度公司不仅控制了香料的来源,还试图控制岛屿上的主要香料配送中心。

到1780年代,荷兰东印度公司在群岛上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商业垄断。

东南亚岛屿上更具吸引力的商品是香料, *** 分歧使外部势力垄断贸易成为可能。在整个16世纪和17世纪,香料是欧洲更受欢迎和最有利可图的东方商品。

除了印度的马拉巴尔海岸和锡兰岛之外,东南亚的岛屿是香料分布最广的地区。肉豆蔻生长在班达群岛, *** 种植得更广,但仍仅限于马鲁古群岛(摩鹿加群岛),胡椒主要生长在爪哇、苏门答腊、婆罗洲等地。

*** 通道中的岛国特别重视商业,以商业闻名的大国有毛里佛台、满洲和马六甲王国。

然而,自从葡萄牙摧毁马六甲王国以来,岛屿地区没有统一的权力,而是分散的国家。欧洲人渴望香料的独家贸易,而 *** *** 使他们更容易控制岛屿地区。

荷兰东印度公司是之一个控制香料群岛的国家,于1625年派遣探险队前往产 *** 的斯莱恩岛,并在击败当地抵抗后摧毁了约65000棵 *** 树。

*** 种植仅限于安汶岛。通过与当地签订垄断协议,挥发 *** 有机化合物能够进一步控制 *** 产区。

1650年,特尔纳特苏丹与荷兰东印度公司签署了一项条约,并被要求只与荷兰东印度公司合作,并摧毁荷兰控制之外安汶的所有 *** 树。

蒂多尔苏丹于1656年签署了一项类似的条约。这两个国家从荷兰东印度公司获得了大量的连根拔起的补贴,但失去了对 *** 生产的自 *** 。

*** 树花了12年的时间才结出果实,因此这两个地区的 *** 树被移除意味着挥发 *** 有机化合物垄断了 *** 。

班达斯是唯一种植肉豆蔻的地方,也处于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控制之下,荷兰东印度公司最初与班达 *** 者签署了一项排他 *** 商业条约,要求他们将所有肉豆蔻和肉豆蔻干皮 *** 给荷兰人。

然而,班达人并没有严格遵守条约,并经常与英国人、爪哇人进行私人贸易。班达人的商业习俗是用当地香料换取家庭用品,但荷兰东印度公司无法为班达斯提供足够的食物和布料来换取他们的肉豆蔻和豆蔻干皮。

荷兰东印度公司一再威胁要结束班达斯的跨境贸易,最终导致1621年班达斯大 *** 。1621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对班达人发动了大 *** 。大约15000名当地居民要么被杀害,要么成为奴隶,要么被孤立并饿死。

从那以后,班达不得不遵守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规则。17世纪中期,万丹是更大的辣椒出口中心。万丹不仅是更大的胡椒出口中心,也是重要的长途贸易中心。

万丹成为当地抵抗荷兰东印度公司贸易垄断的典范,与中国和印度商人以及英国东印度公司有着密切的商业关系。但1780年代万丹 *** 的权力斗争导致荷兰东印度公司进行干预,迫使其竞争对手苏丹 *** 法塔·阿贡投降。

班丹的 *** 只是在1683年之后才具有象征意义,当时班丹 *** 保证向荷兰东印度公司完全 *** 胡椒。望加锡不生产香料,但不仅生产大米,还是马鲁古香料贸易的中转站。

望加锡在长途贸易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向中国马尼拉 *** 印度棉布,以及整个印度尼西亚东部。1607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在曼加辛建立了一个贸易站,但在关系恶化后,荷兰东印度公司于1615年从曼加辛撤出。

因此,曼加辛成为荷兰东印度公司的目标。在荷兰东印度公司逐渐垄断香料群岛的香料后,曼加辛成为荷兰控制之外更大的香料市场。来自世界各地的商人前来购买荷兰垄断的 *** 、肉豆蔻和豆蔻皮。

据记录,1626年 *** 了300泰铢,1631年 *** 了400泰铢,1633年 *** 了3000泰铢,1635年从望加锡港 *** 了前所未有的1000泰铢 *** 。同年,荷兰东印度公司仅从安汶获得了约300泰铢的 *** 。

尽管Mangasin是荷兰东印度公司的眼中钉,但它的力量太大,荷兰无法长期 *** ***

1653年、1660年和1666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和曼加辛之间爆发了一场长期战争,荷兰东印度公司最终在1667年的关键战役中击败了曼加辛,迫使曼加辛签署了《潘加辛条约》。

根据该协议,曼加辛将驱逐葡萄牙人、英国人和其他欧洲人,并授予荷兰人贸易垄断权。

曼加辛结束了其作为东爪哇最后一个地方控制的商业中心的地位,成为荷兰东印度公司的一个分站。因为它也是一个香料中心,占碑成为了一个主要的贸易中心。

1 *** 2年,占碑苏丹 *** 同意给予荷兰东印度公司以低价购买胡椒和高价 *** 进口印度织物的特权。

1657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商船在占碑遭到袭击,公司成员被杀。1659年,荷兰东印度公司进攻,摧毁了港口,重建了荷兰商栈,并加强了荷兰在港口的垄断。

1687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派遣 *** 夺取了占碑,并任命了一位新国王,他在那里获得了胡椒的垄断权。

由于葡萄牙东部以果阿为中心,西班牙东部以马尼拉为中心,荷兰东印度公司计划将被占领的雅加达作为东部中心。

1610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在雅加达建立了一个贸易站和堡垒。自1611年雅加达港口 *** 以来,万丹担心失去其商业繁荣。1619年,万丹、雅加达和英国轮流进攻雅加达的荷兰东印度公司据点。

荷兰东印度公司将雅加达更名为巴达维亚,并使其成为荷兰东印度公司东方贸易帝国的总部。因此,荷兰东印度公司不仅获得了一个新的名称,而且获得了一种新的身份。

因此,荷兰东印度公司不仅获得了 *** 指挥权,还建立了货物交换和分销中心、疗养和供应仓库以及仓库,这为荷兰东印度公司的独家香料贸易经营 *** 贸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荷兰的商业扩张在印尼群岛的小国中表现强劲。17世纪中期,荷兰东印度公司完成了对香料群岛的商业垄断。

这些国家对贸易如此渴望,以至于他们对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海洋和商业力量毫无抵抗力,而他们唯一能对抗的 *** 就是不顾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垄断规定进行 *** 。

1650年至1685年间印尼国家的解体促进了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岛屿地区的扩张。然后,到17世纪70年代,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印尼的地位得到了加强。

就这样,“海上马车夫”化身“海上屠夫”,通过其荷兰东印度公司充当 *** ,不仅对东南亚土著邦国的 *** 侵略,即使对自己的欧洲对手也极度残忍。

据说航行在东南亚的英国商船极力避免与荷兰舰船遭遇,因为往往后后者俘虏后意味着残酷的 *** 。

随着在印度尼西亚的地位得到巩固,荷兰人开始将屠刀向着华人商贸体系高高举起,他们着手攻灭许多南洋华人自治社区,甚至灭亡了号称 *** 首个 *** 国的“兰芳大统制 *** 国”。

这样荷兰基本控制了“香料群岛”,并确立其 *** 一直到日本推进太平洋战争为止。

中国东南方的东印度群岛

东印度群岛介于 *** *** (东南)和澳大利亚(西北)之间,沿赤道伸展6100公里(3800英里)以上的宽阔地带。包括婆罗洲、西里伯斯、爪哇、新几内亚及苏门答腊几座主要岛屿。

*** 上包括文莱、印度尼西亚、 *** 三国,有时也包括巴布亚新几内亚和菲律宾。历史上,“东印度”的地域概念比较松散,既适用于印度尼西亚 *** 国(前荷属东印度),也可包括马来群岛(菲律宾属于本群岛),亦可延伸到整个东南亚和印度。东印度群岛(亦称香料群岛)是公元十五世纪前后欧洲国家对东南亚盛产香料的岛屿的泛名。它说明了当时欧洲人对东方香料的渴求,也是导致 *** (地理大发现)的一个直接原因。

15世纪,苏门答腊、爪哇和婆罗洲出现一些印度文化影响的王国,相续兴起和衰亡。14至15世纪, *** 教从中东和印度传入,马来亚的马六甲既是本地区转口贸易中心也是 *** 教的传播中心。16世纪欧洲人开始殖民 *** ,1511年葡萄牙人占领马六甲,然后被荷兰人驱逐。虽然英国人企图介入东印度群岛纷争,但终于落入荷兰人控制,葡萄牙人最后只剩下帝汶岛。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人取代了欧洲殖民者,这个时期激发了民族主义的成长和战后新国家的诞生:印度尼西亚(1949)、 *** (1963)、巴布亚新几内亚(1975)和文莱(1984)。

东印度群岛全部位于热带,在赤道两侧各10个纬度之间,气温高,年平均27℃(80℉)。年温差在赤道上只有几度,离赤道越远,温差逐渐增大。温度变化也受到附近海洋的影响和调节。

影响气候变化的因素是降水,年降雨量从苏门答腊和爪哇山地迎风坡的8,130毫米以上,到苏拉威西西部与小巽他群岛的雨影带不足500毫米。群岛大部分年平均2,000毫米以上,全年均匀分布,但从中爪哇往东到全部小巽他群岛,年降雨量逐步减少而干季拉长。另一个气候变化因素是台风,每年7ㄢ1月份,从西南太平洋上向西和向北吹来20多起台风。

在大部分东印度群岛上,大雨和高温导致植物全年快速生长,种群丰富。雨水充沛地区覆被著热带长绿雨林,比较 *** 的地区有半落叶季风林,包括柚木和桉树,这类森林主要呈季节 *** 生长。其他森林类型有海滨林(红树林、水椰子、露兜)、沼泽林及山地林。有150多种棕榈,包括椰子、糖棕、西谷棕、槟榔等。竹子分布于全区。 *** 自然林被人类农耕反覆清除,主要孳生着白茅。

东印度群岛的主要居民似乎是从东南亚及南亚 *** 移来的。在本地区的原始居民中有矮黑人,亦称尼格利陀人。他们被约在4,000年前开始从 *** *** 入境的原古马来人所取代或吸收,原古马来人带来水稻种植与家畜饲养技能。约在西元前3世纪从东南亚来的马来人接踵而至,散布到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各地,他们然后又被继来的民族如孟-高棉、泰、缅人挤出 *** *** (马来半岛除外)或吸收掉。

东印度群岛的马来族系后来又同 *** 人、印度人及中国人有小规模的混合。东印度群岛居民讲多种语言,属于马来-波里尼西亚语系,亦称澳斯特罗尼西亚诸语言。现代居民的多元文化主要是印度教、 *** 教与 *** 文化作用的结果。

链接全世界的味蕾,左右人类历史进程的海洋贸易——胡椒贸易


胡椒等香料

前两天无事,又抱着 *** 刷了一遍《长安十二时辰》。

和之前一样,对于元载这个奸佞小人,笔者依旧是恨得牙根痒痒。

《长安十二时辰》中由余皑磊饰演的元载

好在,看过几本历史书,知道历史上他的下场并不美好,这才老怀大慰。

“籍其家,钟乳五百两,诏分赐中书、门下台省官,胡椒至八百石,它物称是。”

这是《新唐书》之中对于抄没元载家时的一段描述,其 *** 意说明从他家中超出八百石胡椒,以显示元载为人贪吝。

“石”本事容积单位,但常常与质量单位混用,各朝各代“一石”所 *** 的质量也不大相同。在唐代,“一石”约为53千克,八百石胡椒,则相当于现在的42400千克,也即是42吨半左右。

家里存了如此之多的胡椒,称其富可敌国(公元7、8世纪)也不为过:

要知道,西哥特人领袖 *** 里克率领蛮族 *** 攻占了罗马,洗劫了罗马城内储藏大量香料的“胡椒粮仓”(horreapiperatari),同时勒索了城内贵族。

他离开罗 *** 时候才带走了3000磅(一吨出头)的胡椒,以及5000磅黄金、3万磅白银、4000匹丝绸、3000块上等红布、五十罐提尔紫染料。

罗马遭受西哥特 *** 洗劫时的场景

由此可见,胡椒很早就是成为了一种受到全世界广泛认可的“硬通货”,而这与起源自公元1世纪的海上胡椒贸易有着很大关系。

希腊人将其入 *** ,罗马人让其上桌

描绘古罗马宴会的艺术作品,其中大量烤制食物都会用到胡椒

“胡椒量少但用处大”——柏拉图

公元前4、5世纪的希腊人就很懂胡椒,名医希波拉克底(Hippocrates)曾建议将胡椒与各种草 *** 及其他成分混合,用以治疗发烧。一直到罗马帝国时代之前,胡椒一直扮演着如同现代 *** 的角色,人们普遍认为它是治疗各种疼痛及众多症状的“万能灵丹”。

当时如果有人咳嗽、发烧或遭受毒蛇咬伤,常见的疗法就是喝渗有少量胡椒的 *** 水或是擦胡椒 *** 膏。在罗马皇帝尼禄时代,希腊的另一位名医狄奥斯科里季斯(Dioscorides),曾经著有一本 *** 草指南,其中就包含了对于胡椒的 *** 用功能的介绍:

“各种胡椒都具有使人健康的作用,可以驱寒、利尿、促进消化、排气、缓解疲劳、明目……”

希腊人这种观点得益于同胡椒原产地文明的交流——马其顿国王 *** *** ,在陆地上打开了东西方交流的通道,胡椒就是在那个时候传入希腊。

而真正让胡椒登上西方人餐桌,进而开启了西方胡椒贸易的则是罗马人。

古罗马著名美食家阿皮基乌斯(Apicius)以贪吃、喜好精致的筵席以及对食物的着迷而著称,据说他曾经雇船到非洲沿岸去寻找超大对虾。在其留下的470余道食谱中,每一道都少不了胡椒。

而胡椒由 *** 材变成一种珍贵的食物调料,使用量大大增加,这着实 *** 到了罗马人的购买 *** ,胡椒贸易则应运而生。

在当时那个年代,地中海只是罗 *** 内海,而且他们还掌控着红海的出海口。借助这个便利条件,罗 *** 船只可以顺着季风与洋流,在40余日走出红海穿过印度洋抵达印度

罗 *** 船只带来了罗马金币、葡萄酒、染料、青铜器、地中海双耳细颈陶瓶——这些东西,至今还会在印度西岸附近不时被挖出。

同时启程返回罗 *** 时候,这些船只总会装满了黄金、珠宝、象牙以及各种香料。实话实说,胡椒在香料之中并非利润更高的(肉豆蔻与肉桂才是),但胜在罗马人喜爱,需求量在各种香料之中最多。

亚里亚海的女王,里斯本来的强盗

由于掌握了东方贸易,中世纪的威尼斯一度十分富有

“威尼斯不下于巴尔米拉(Palmyra,叙利亚古城)及佩特拉(Petra,约旦古城,纳巴泰王国香料贸易中心),是靠在东方贸易之中的特殊地位立足的,它也以此为傲,而当时东方贸易与香料几乎是同一个词汇。”——历史学家约翰·凯伊

到了公元5世纪,罗马落入蛮族之手,原本热络的胡椒贸易便消失了。直到 *** *** 时,中世纪的欧洲人才一睹 *** 令人钦羡的财富,也见识到了丝绒的柔细触感、糖的甜蜜,以及重拾了胡椒的独特味道。事实上在那个时代,胡椒很快就重新成为了昂贵的奢饰品调料。

中世纪的欧洲人最早能见到的胡椒,都与继承了罗马人贸易路线的威尼斯有关。这座有着“亚里亚海女王”之美誉的地中海城市,主宰着中世纪欧洲的香料贸易。

就如同上面引文之中说的那样,威尼斯同巴尔米拉、佩特拉一样,都是胡椒贸易沿途的重要集散地。这趟贸易路线非常复杂,要结合海路与陆路两种运输方式。

其中最常见的一条,也就是威尼斯人继承自罗马人的那条路,就是由 *** 和印度船只先将胡椒运送到红海,通常是在亚丁卸下货物,再经由陆运穿过埃及来到尼罗河。胡椒在此被装上小船,顺流而下来到 *** 港,在那里有成堆来自威尼斯或者是 *** 的商船在等着货物。

在中世纪,胡椒 *** 更高的时候,甚至要高于同等质量的黄金。胡椒还可以用来支付报酬,当时远航 *** 若是有命回来的水手可以选择两三英担(1英担约125磅)的胡椒,也就是不到200千克的胡椒,而靠这些胡椒,一名水手可以一生过得衣食无忧。

在15世纪,威尼斯达到全盛时期,经由威尼斯流入欧洲的胡椒占到所有流入西方香料的80%,威尼斯商人各个赚得盆满钵溢。

“勿再吹捧希腊人善战,或 *** 勇士的长途远征; *** 大帝及 *** ,对东方的 *** 已经听得够多;我要歌颂葡萄牙装饰,战神与海神均向他们致敬;扬弃一切受尊崇的古代思想,更崇高之荣耀准绳依然出现”——葡萄牙诗人人 *** ·德贾梅士《卢济塔尼亚人之歌》

为了开辟出新的航路,直布罗陀 *** 以外几座城市都在做着尝试。和地中海的城市相比,由于它们在大西洋有港口,因此更有可能发现如何以纯海路的方式进入印度洋,到达非洲东岸甚至是印度洋的另一端。(类似某种“ *** 式创新”)

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

1498年初,葡萄牙探险家达伽 *** 小规模船队绕过了好望角沿东非海岸朝北方向航行,穿过马达加斯加和飞舟 *** 之间的水道,然后在莫桑比克、蒙巴萨及附近的城镇马林迪等地补给完毕,然后航向印度洋,最后他的船队组中抵达了印度洋西南岸热闹非凡的胡椒港卡里卡特

这趟航行,被葡萄牙诗人 *** ·德贾梅士用一部篇幅长度堪比一本书的名作《卢济塔尼亚人之歌》记录下来,将达伽 *** 事迹永传后世。

不过艺术总是虚构的成分居多,达伽马本人的胆识和品格未必真的堪比古希腊人。实际上他更像是一个投机的商人——向葡萄牙国王叙功时,他列为首要的一条就是其返航的 *** 船只带回了12000磅胡椒(约4吨左右),相比投入,利润高达200%左右。

达伽马因为“谨慎”,所以派了一名罪犯之一个踏上印度的土地

甚至,达伽马还会客串海盗。在顶着“印度群岛将军”头衔第二次来印度西岸采购胡椒等香料时,他在半路上缴获了一艘由麦加返回卡里卡特的船,船上约有男女老少共计380余人。水手们进行完“不放过妇女贴身珠宝”式的洗劫后,达伽马亲自下令焚船,全船老幼全部罹难,无一幸免。

达伽马发现的可以直通印度胡椒港的新航路

达伽马发现的这条新航路,使得胡椒首次直接经由纯海路自印度输入欧洲,因此而受到了许多赞誉和嘉奖。葡萄牙国王曼努埃尔一世厚赐达伽马及其子孙,每年可得1000金币的津贴。

除了胡椒贸易之利,这位国王也从达伽 *** 远航之中获得了一长串颇有虚张声势意味的头衔:“海这边葡萄牙与阿尔加维(Algr *** es)及海那边非洲的国王,兼几内亚的君主,埃塞俄比亚、 *** 与印度的 *** 、航行暨商务君主。”

不过葡萄牙人确实赶上了个好时候——明仁宗朱高炽于1424年继位时,所下达的之一道敕令便是停止所有远洋航行,并立即遣送京城所有外国官员回国——在此之后,除了郑和在1436年第七次也是最后一次下南洋,中国再无官方组织的大规模远航行为。

郑和的船队突然撤离,似的印度洋东半部的贸易“裂开了巨大的口子”,孟加拉人、泰米尔人,甚至是在印度西岸做生意的古吉拉特人都蜂拥而至,迅速在填补了贸易链条之中的空缺。

“谁当上马六甲的主人,谁便扼住了威尼斯的咽喉。”——葡萄牙大使托梅·皮雷斯《东方简介》

只可惜这些这些势力无法与新闯入的葡萄牙“强盗”匹敌,为了垄断胡椒贸易,葡萄牙人于16世纪初期夺取了果阿,进而在阿方索·阿尔布尔克的指挥下 *** 了马六甲,并在此地 *** 奴工,兴建起了大规模的中世纪堡垒“法摩沙堡”(后被英国人炸毁,如今只剩一座名为圣地亚哥的城门,现为马六甲的象征)。

被称为“东方凯撒”的阿方索·阿尔布尔克,他一生都在试图将印度洋变成葡萄牙的内海

马六甲是当时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大海港,也是一座国际化大都市,在郑和1409年到访之后它就成为中国的藩属。在此地定居和做生意的有非洲人、古吉拉特人、泰米尔人、孟加拉人、中国人、爪哇人、波斯人和 *** 人。同时这里也是出货量超过卡里卡特的大型胡椒港口,更不要说与当时最为值钱的 *** 唯一产地摩鹿加非常近。

*** 和胡椒一样早就为西方人知晓——当然也是拜强盛的罗马人所赐——公元4世纪时, *** 、藏红花、胡椒等香料会被装在金银箱子里,献给罗 *** 主教。

关于 *** 的利润之高,葡萄牙商人方面的资料找到得很少(葡在海外探索方面以“藏私”出名,国王曼努埃尔一世曾于1504年颁布法令,所有海外探险信息均属于 *** ,不允许任何葡国商人泄露。)只是在一些文献上表明,麦哲伦绕行地球时就带着 *** ,以便向当地人说明他要找的是什么,在1521年麦哲伦回到里斯本时,仅剩的一艘船上就装载着53000磅(约24吨) *** ,获利高达 *** 0%。

“葡萄牙国王,即香料的主人,凭借其好恶为胡椒定 *** ,无论是何 *** ,无论多么昂贵,不多久就会售予德国人”——16世纪初纽伦堡市 ***

从上面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出,在16世纪初,葡萄牙人就已经打破了威尼斯对于欧洲香料的垄断,而实际上,当时的葡萄牙更加想要做的是将威尼斯排挤出局,建立自己的欧洲香料垄断体系(葡萄牙人无法与中国东南沿海大商贾竞争中国市场)

除了果阿马六甲,葡萄牙人在1515年还占据了波斯湾头的霍尔木兹,这里也是印度洋上重要的香料贸易港口,但是并未能攻下红海入海口的亚丁(连接黎凡特地区)。

事实上,直到16世纪中叶,欧洲几乎半数的胡椒仍旧是经由黎凡特地区的海陆联运,最终由威尼斯的商人进行终端销售。这其中的原因有三:

  1. 葡萄牙的海上运输线路要绕行好望角,这片非洲南部的海域每年只有很短暂的一段时间适合通行,即便以现在的航海技术,那片区域都十分危险,这无疑 *** 了葡萄牙船只的运力。
  2. 葡萄牙人没能控制住红海的各个港口,而香料群岛仅仅由马六甲无法完全 *** (其他国家的商船可以走巽他 *** 进入香料群岛),而且胡椒在东南亚地区种植广泛,很难从源头上加以控制,传统的海陆联运胡椒贸易路线依旧能产生作用。
  3. 中国也是胡椒消费大国,而且当时茶叶、瓷器、丝绸开始在欧洲兴起,很大一部分葡萄牙商人会选择运送胡椒至中国东南沿海(只能触及这里,当时 *** 地区的海上贸易是由中国东南沿海的的 *** 商人把控,葡萄牙人无力与其竞争),换回价值更高的茶叶、瓷器、丝绸运往欧洲。换而言之,葡萄牙船只向欧洲的运力并非全部局限于胡椒等香料上。

不过葡萄牙的垄断经营思路的确给了后来者以启发,同时其赚取的巨额收益(1515年前后,葡萄牙依靠香料贸易赚得100万金币,相当于黄金和各种金属贸易额的两倍)也让其他国家产生了介入胡椒贸易的原动力。

只可惜葡萄牙的好年景只维持了到了16世纪下半叶,1580年因皇室姻亲继承关系,曾被西班牙侵占,直到1 *** 0年才摆脱西班牙 *** 。进入17世纪之后,大量葡萄牙人 *** 巴西,对于印度洋贸易的掌控力度进一步削弱,葡萄牙的殖民地同时被荷兰人和英国人攻击。

英国东印度公司、联合(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建立

英国 *** 对于印度的殖民地,其实是从英国东印度公司解散时让度出来的

“那些岛,特尔纳特与蒂多雷,商人自那里带来香辛 *** ……”——英国诗人约翰·弥尔顿《失乐园》

16世纪下半叶,欧洲的胡椒需求突然增加,胡椒的 *** 暴涨为原来的两倍。葡萄牙人每艘运送胡椒的船只,利润从原来的80%-125%激增至 *** %以上。

为了平抑胡椒 *** ,或者说为了进口胡椒及分配其获利,史上之一家将所有权划分为股份的公司——英国东印度公司——诞生了。

1600年12月31日,也即进入17世纪之一年的最后一天,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授予该公司皇家许可状,给予它在印度贸易的特权(名义上只有21年垄断特权,但实际上却一直维持了接近300年)。

英国东印度公司标志

而促使女王下定决心开辟印度贸易的人,也正是为英国击败了西班牙无敌舰队的弗朗西斯·德雷克爵士(Sir Francis Drake)

1580年的时候,德雷克曾经环形世界一周,在此过程之中,这位伊丽莎白时代最伟大的航海家自然是顺便了解清楚了葡萄牙人在印度买卖胡椒的港口,也知道了例如苏门答腊这些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尚未拥有胡椒专买权的地区。

虽然德雷克在1596年病逝,但是他的这些发现均被收录到理查德· *** 卢特(Richard Hakluyt)所著的《英国的主要航行、交通及发现》(15 *** )一书之中,而 *** 卢特正是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主要创建人之一。

不过实话实说,英国东印度公司在胡椒贸易方面做得并不出色。虽然他们在苏门答腊岛南部建立了殖民地,并且迫使当地人沦为胡椒奴工,但因产量不足而从未获利(收购—贩卖还是有利可图的)。

17世纪上半叶的英国东印度公司,由于 *** 的原因根本竞争不过其对手——荷兰东印度公司,几乎出于“被按在地面摩擦”的境地,但好在其坚持了下来,而坚持往往意味着胜利。


由英国东印度公司控制的印度殖民地

相比于人尽皆知的尼德兰“海上马车夫”的称号,在胡椒贸易方面,英国人才是真正的“马车夫”,而荷兰人从一开始就想要做“大 *** 商”和“农场主”。

在1600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取得了伊丽莎白女王的特许状,仅隔两年,荷兰东印度公司也宣告成立(从1595年4月至1602年间,荷兰陆续成立了14家以东印度贸易为重点的公司,为了避免过度的商业竞争,这14 *** 司于是合并,成为一家“联合东印度公司”,也就是荷兰东印度公)。

荷兰东印度公司(全名应称为联合东印度公司,简称VOC)A *** 了阿姆斯特丹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尼德兰这个低地联合王国为了 *** 西班牙哈布斯堡家族的 *** ,一直与其进行着局部的战争,从1568年一直到1 *** 8年为止,打了共计80余年。可能因为一直饱受炮火洗礼的缘故,这个刚刚建立了20余年的商人国度,在对外竞争方面显得尤为强势。

荷兰东印度公司是之一个可以自组佣兵发行货币并被获准与其他国家定立正式条约,并对该地实行殖民与 *** 权力的公司(比最初的英国东印度公司权力大得多)。

“各位达人依经验应深知, *** 贸易需要由各位拥有的 *** 而加以保护与帮助,始得推动及维系,而 *** 必须以 *** 贸易的获利来支付,因为我们无法不作战只贸易,也无法不贸易只作战。”——荷兰同印度公司贸易总监科恩致十七人董事会,1614年,爪哇万丹

“我相信别处在再也看不到到跟厉害的小偷。”——英国海盗丹皮尔指荷兰水手,1685年

这位科恩顶着“贸易总监”的名头,但实际上却是不扣的刽子手——他为了与英国人争地盘,尔虞我诈,为扫荡违抗者,一次 *** *** 过上万名香料群岛的居民(其中也包括许多欧洲来的商人)。在1619年攻占雅加达,胁迫当地国王去万丹为 *** ,可谓“声名”远播。

而后雅加达就被改名为“巴达维亚”,成为了荷兰东印度公司的 *** 总部所在地,而在1619年,这位贸易总监科恩就晋升为“总督”,总领荷兰东印度公司在 *** 的全部业务。

一直到19世纪之前,巴达维亚港口一直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港口,曾被成为“东方女王”(和15世纪左右的威尼斯“亚里亚海女王”相呼应)。

它以“不受恶劣天气影响的停泊地”而闻名,同时由于距离香料群岛的位置不足50海里,控制了这里的荷兰人几乎全部接收了葡萄牙人对于 *** 和肉豆蔻的专买权。(黑胡椒很难垄断,而像香料群岛的特产则因为要规避“过于激烈”的武装斗争,分出1/3左右作为英国人的配额)

为了尽力垄断香料贸易,荷兰在印度尼西亚势力稳固之后,便积极谋取印度地区的权力,当地的 *** 者甚至 *** 无奈与英国人合作,将其港口划分给英国人才得以逃脱被荷兰控制的命运。

这是因为荷兰人的 *** 实在太过恐怖:依旧是为了垄断经营的缘故,除了 *** 夺取优良港口,荷兰东印度公司还人为地将香料群岛上的香料植物移栽至受其管理的岛屿种植,而对于岛屿上的 *** 则为了防止其与其它国家商人交易,通常是虏为“胡椒奴隶”,或者是直接灭绝了之……

据统计,从1600年到1 *** 0年(17世纪上半叶)荷兰东印度公司共派出655艘船只到 *** ,而英国只有286艘。1615年时,荷兰东印度公司便从东方进口了600万磅胡椒。而英国东印度公司在1603年到1 *** 0年之间,更高的一年(1 *** 6年)才堪堪进口了300万磅,在这37年里,年进口量超过100万磅的共计12次而已。

由此可见,在17-18世纪,荷兰人的海上贸易角色绝非“马车夫”那么简单,他们一直谋求的是“大 *** 商”与“农场主”的角色。而他们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有两个重要原因:

  1. 随着葡萄牙、西班牙、英国对于新 *** 的殖民热情高涨,当时这三个海洋大国有很大一部分精力放在了争夺大西洋的航路上而无暇东顾,即便是像英国东印度公司这样的庞然大物,在自 *** 与军事力量方面也无法与荷兰东印度公司媲美。
  2. 荷兰人掌握了当时 *** 内部贸易——由于明末清兴,东南沿海世家大族全面衰退,一直被中国商人掌握的 *** 海洋贸易 *** 被荷兰人截取,通过对印度尼西亚(香料)、印度(棉布)、中国(茶叶、瓷器)的循环贩卖,再加上从日本获得的贵金属作为支撑,荷兰人的买卖做得比之前葡萄牙人还要“红火”几分。

为了让更多本国商人加入与英国人的竞争,当时荷兰东印度公司在阿姆斯特丹出版的《香料群岛地图》

到17世纪中叶,荷兰东印度公司已经拥有15000个分支机构,贸易额占到全世界总贸易额的一半。悬挂着荷兰三色旗的10000多艘商船游弋在世界的五大洋之上:当时,全世界共有2万艘船,荷兰有1.5万艘。比英,法,德诸国船只的总数还多。

而胡椒为荷兰积累这些财富,至少做了一半的贡献。直到1650年的时候,胡椒单项的贸易量仍旧占据荷兰东印度公司贸易总量的一半以上。

不过正应了那句话“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17世纪后期,荷兰先后与英国、法国交战,在海上荷兰败于英国,在陆地荷兰败于法国,从而衰落下来。

进入18世纪后,荷兰更是一度被并入了法国,其海外殖民体系惨遭 *** ,在 *** 经营的荷兰东印度公司自然也受到了影响。

而且自17世纪下半叶(1662年),郑成功 *** ,荷兰东印度公司就陷入了反殖民地战争的泥潭,接连爆发的战争,再加上国内也遭受战争的荼毒,公司的业务受到了极大损失,但凭着“家大业大”,这 *** 司 *** 了100年,在进入19世纪的之前的最后一天(1799年12月31日)宣布解散。

自此,香料贸易就变成了由英国人主导,法、美、荷等国掺乎其中的新局面。

不过由于17世纪荷兰人疯狂向欧洲进口,胡椒的 *** 已经被降至与现今差不多的水平,一度暴利的胡椒生意也开始变得正常起来,所以唯利是图的商人们也开始将目光聚焦到一种尤为罪恶的商品上。

胡椒贸易的历史意义

那些改变了世界的香料

笔者非常喜爱的科幻小说《沙丘》中有这样一段话:

“香料(美琅脂)联通了整个宇宙,它是财富、是能源、是一种永恒的追求。”

在弗兰克·赫伯特所著的《沙丘》系列中,将一切故事贯穿,以及隐藏在所有阴谋背后的诉求都与其笔下的一种名为“香料”的资源有关。

这是对欧洲15世纪到18世纪历史进程的写照,在那整整四个世纪之久的时间里,欧洲所有国家历史也是被“香料”所左右,而“香料”在某种意义上讲,可以用胡椒一言以盖之。

如果说文艺复兴运动与 *** , *** 这中世纪的结束,那么胡椒绝对是其中的催化剂。

古罗马人与古希腊人都推崇香料,而中世纪的贵族阶级与教廷也都正视胡椒的价值,所以文艺复兴运动这种打着复兴古典文化的思想运动,一开始就对胡椒这种商品有着天然的好感。

随着进入 *** ,人类地理大发现的开始,以打破威尼斯对传统胡椒贸易垄断为出发点的远航一海里一海里地走向了成功。在意大利城邦以外的地方,欧洲的大规模商业贸易开始兴起,商人阶级的势力逐步增强,直接为日后的资本主义 *** 奠定了基础。

小小一粒胡椒,链通了全世界的味蕾,其特有的辛辣味在人类的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


参考资料:

1.Spice and Silk: Aspects of World Trade in First S *** n Cent *** ies of Christian Era

2.The Spice Route: A History

3.The Portuguese Empire,1415-1808: A World on the Move

4.Between East and West: The Moluccas and the Traffic in Spice Up to the Arrival of E *** opeans

5.Tastes of Paradise: A Social History of Spices

6.The Global History of Pepper: Wealth,A *** ent *** e and Colonization



沉香产区|世界香料群岛印尼摩鹿加沉香




摩鹿加是印度尼西亚东北部岛屿的一组群岛。属马鲁古省,有哈马黑拉、塞兰、布鲁等岛。西临西里伯斯(Celebes,印度尼西亚语称苏拉维西)与摩鹿加海,东界新几内亚与塞兰海,南濒 *** 弗拉海(Araf *** a Sea)及帝汶海(Timor Sea),北界菲律宾、菲律宾海与太平洋。这里是东(巴布亚人)、西(马来人)两人种区过渡带,加之和荷兰人、葡萄牙人、爪哇人通婚,人口种族成分复杂。沿海居 *** 要 *** *** 教和 *** 教,内地大部分居民 *** 有灵论。


古时即以盛产 *** 、豆蔻、胡椒闻名于世,被早期印度、中国和 *** 商人称为香料群岛。香料生产和贸易繁荣到16世纪。欧洲殖民 *** 者占领后被摧残殆尽,仅有少量生产。

早在欧洲人听说“香料群岛”之前,马鲁古北部的 *** 及中部岛屿的肉豆蔻已在 *** 交易。1511年葡萄牙人到达此地。由此引发了往后百十年的争端。<1>首先是葡萄牙人与特尔纳特及蒂多雷苏丹的冲突,随后是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英国人和荷兰人之间的冲突,最后荷兰人获胜。这期间争夺该地区控制权的斗争使很多人丧生。得胜的荷兰人赢得了巨大利润。但到18世纪末叶,香料贸易大幅衰落,摩鹿加经济变成死水一潭。


摩鹿加沉香一般色泽偏浅咖啡色,沉香纹理并不像星洲其他产区明显,特别是土沉,香韵浓郁,不过草 *** 味比较重,新料湿料味道不是很好闻,老料味道还不错。

其油脂纹路不是很清晰,与达拉干、文莱的沉香纹路有截然不同,弯曲而不笔直,疏密相间,油脂呈细小斑点状或细线状分布,虽然产量较小,但部乏大料,鹰木树种,大多质地坚硬,香气与加里曼丹沉香略微有点相似,竹叶香 青草 *** 味道带点果香的甘甜韵香,上炉煎 *** 香带熏有苦味,不宜品鉴。

极少数的上品沉香,颜色深味道浓,带有海洋的味道,香味独特,后味留香持久深远,富有韵味,闻之舒畅,颇具渲染力。

(伽罗印象原创文章 转载请注明出处)

除了英国,还有哪些国家在印度有殖民地?其实葡、法、荷、丹都有

如果我问一个问题:印度 *** 之前是哪国的殖民地?

估计绝大多数人都会回答是英国,这当然没错,而且可能很多人还知道,英属印度不仅仅包含了现在的印度,还包括了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也就是几乎整个南亚次 *** ,甚至还包括了一部分的 *** 。

但是还有一个知识就少有人知了:其实印度并不是全境都在英国人手里,葡萄牙 *** 在印度有地盘。

这是咋回事?

首先在历史上大家知道,搞大航海和殖民掠夺,葡萄牙人可是英国人的先辈,早在1498年5月20日,首位抵达印度的葡萄牙人是 *** 科·达·伽马就在在卡利卡特(即现今的科泽科德) *** ,之后葡萄牙人一直把这个地方当成殖民据点。

发现者纪念碑纪念15至16世纪航海时代的航海家、导航员、传教士等葡萄牙人。

葡萄牙人的目的是啥呢?开辟航路,因为当时印度至欧洲的传统陆上香料贸易路线被奥斯曼帝国所中断,所以葡萄牙人只能从海上想新办法,他们希望在印度建立一个殖民地,并以此垄断印度至欧洲的海上香料贸易。

这是欧洲殖民印度的先锋。 *** 科?达?伽马开辟了之一条由欧洲通往印度的航线,这使得葡萄牙人获取了大量的贸易利益。

之后,葡萄牙人凭借海军在印度半岛的海岸四处出击,占领了不少地方。

阿方索·德·阿尔布克尔克(葡萄牙语:Afonso de Albuquerque,1453年-1515年12月16日),被誉为“东方凯撒”、“海上雄狮”和“葡萄牙战神”,是一位葡萄牙贵族,海军将领,其军事和 *** 活动形成了在印度洋的葡萄牙殖民帝国。是一个依靠合适的策略建立殖民帝国的军事天才,为葡萄牙人在印度开疆拓土做出巨大贡献。

1510年,葡萄牙的舰队司令阿尔布克尔克击败对当地土官首领提玛亚拥有 *** 的印度旁遮普土王,占领了果阿旧城。而且葡萄牙人对这里很重视,不像其它占领区随随便便管一管,葡萄牙人在果阿屯兵,还期许将果阿建设成一处殖民地及海军基地。

葡萄牙人在这里强推 *** 教,造成当地人民极大困扰,很多不愿皈依的百姓为了避免被葡萄牙人设立的果阿 *** 裁判所找麻烦,纷纷逃往到邻近地区;葡萄牙人还鼓励本国人 *** 果阿,和当地人通婚,以加强自身 *** ,一直到现在果阿地区都拥有相当数量的欧亚混血儿人口,而且葡萄牙人还不断扩大占领区,18世纪中叶,占领范围扩展至今日果阿大概的管辖范围。

1502–1961年间葡萄牙在印度的领地 (红色)

16世纪,葡萄牙大致垄断欧洲香料市场的结果(虽然主要是垄断便宜香料的市场,昂贵香料仍在东南亚以 *** 方式,通过土耳其─威尼斯输入欧洲),让葡萄牙暴富崛起,一度跻升为欧洲的一流大国。

然而,葡萄牙人好日子没过多久,后来其它欧洲列强也到了印度,所以葡萄牙人不断被排挤,大部分葡萄牙的属地被英国和荷兰取得。葡萄牙在印度的属地只剩下沿着印度西海岸少数几个飞地,1661年,葡萄牙还给予英国孟买和丹吉尔两地作为两国联姻的嫁妆,于是,葡萄牙人在印度的地盘中,果阿是更大的一个,1947年印度 *** 时,葡萄牙于印度的殖民地包括位于其西岸的果阿、达曼-第乌,以及位于达曼内陆的达德拉-纳加尔哈维利。

印度 *** 后,根本不鸟葡萄牙,直接就派 *** 开过去了,1954年,印度人民占据了达德拉-纳加尔哈维利。葡萄牙要求印度允许葡国部队穿越印度国土进入这块辖地恢复管治,但印度拒绝。1961年8月,印度正式占领该地,成为印度的一个联邦属地。1961年12月12日,印度向果阿、达曼及第乌发动进军,经过26小时的交火,成功占领该三处地方,将其纳入印度版图。

印度 *** 开进果阿

这场战争印度称为“胜利作战”,葡萄牙人则称为“侵略果阿”,印度 *** 22人阵亡,54人 *** ,打死葡军30人,打伤57人,俘虏了3668人(印度当局在审问后,直接将俘虏遣返回葡萄牙。 葡萄牙在此之后断交,终止任何与印度的外交关系。),葡萄牙 *** 一直拒绝承认印度的兼并,直至1974年康乃馨 *** 后,新 *** 上台方承认印度对果阿的 *** 和控制。

葡萄牙人被扫地出门。

那荷兰人呢?荷兰 *** 没强大多久,在十八世纪,荷兰东印度公司越来越失去了影响力,联省 *** 国执政威廉五世把所有荷兰殖民地放弃到英国,以防止他们被法国人占领。1825年中期,荷兰人失去了他们在印度的最后一个据点。

那法国呢?法国在印度也有殖民据点,而且鼎盛时期还很厉害,比如下图。

1741–1754年间法国在印度的领地 (紫色) 和势力范围 (蓝色)

然而,之后由于受到英国的排挤,所以法国人在印度的地盘也不断缩水,印度 *** 前,法属印度面积只有203平方公里,包括“补给地”也只有526平方公里,如下所示,可以说已经是聊胜于无了。

1815年 *** 战争后法属印度的领地 (白色)

1947年10月,印度取回位于默吉利伯德讷姆、科泽科德及苏拉特的补给地lodges的 *** 。其后法国与印度于1948年达成协议,由法属印度各地人民 *** 公决其归属前途,1954年11月1日,其余四个法属印度地区由印度接管。

除了法国其实还有丹麦这个小国在印度有殖民地,不过他们只在泰米尔纳德的特兰奎巴建立了一个贸易根据地,然而此贸易站一直无足轻重,并于1845年卖了给英国。此外尼科巴群岛也曾于1755-1868年成为丹麦殖民地,最后被售予英国。

作者:云帆

1975年科摩罗 *** ,为何马约特岛却成为了法国第101个省?

科摩罗,一个长期被忽略的非洲 *** 国家。

一个国家向中国捐款100欧元,这是侮辱还是敬意?

2020年2月,一则向中国进行抗疫捐款的推文引爆了全网。在推文的配图中,科摩罗中国友好协会 *** 穆萨同中国驻科摩罗大使共持两张50欧元的 *** 一同合影。

为什么科摩罗只捐赠了100欧元(约合人民币761元)呢?这是因为科摩罗实在太穷了,即便是这100欧元的捐赠也是相当不容易的,相当于一个科摩罗人两个月的收入。

科摩罗群岛位于非洲东南部,莫桑比克 *** 北端,距离非洲 *** 约为500公里,是一个由大科摩罗、昂儒昂、莫埃利、马约特四个“西印度洋上的明珠”组成的群岛。不过尴尬的是,在2011年,马约特岛正式成为了法国的海外省,即第101个省,而昂儒昂岛则哭喊着要加入法国,甚至为此发动 *** 。

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个奇葩的非洲国家。

1975年, *** 之前:

科摩罗群岛,位于马达加斯加岛和非洲 *** 之间,在公元1世纪之前,一直是马达加斯加的主体民族马尔加什人聚居地。公元1世纪, *** 商团发现了科摩罗群岛,这是一座没有什么矿产的群岛,但岛上有一种名为香水树的植物,至今都是世界上最名贵的天然香料,科摩罗群岛生产的这种香料,占据了世界80%的产量。在古代那个香料贵如黄金的时代,科摩罗的价值可想而知。

科摩罗被 *** 商团发现后,在岛上开始建立贸易据点,将岛上的香料贩运到世界各地,随着 *** 帝国的崛起,科摩罗群岛被纳入了 *** 世界,这也是为什么1978年,科摩罗 *** 国改名科摩罗 *** 联邦 *** 国的原因。

在被欧洲人发现之前,科摩罗群岛上居住着东非沿海的班图人,马达加斯加人、以及来自东南亚各岛屿和澳大利亚出海探险的人(今天科摩罗居民中约有20%的澳大利亚 *** 基因),由于香料的原因,科摩罗群岛比旁边大他几百倍的马达加斯加群岛更受欢迎,然而欧洲人的到来打破了这一切。

1497年7月,达伽马带着葡萄牙曼努埃尔一世和国内 *** 业阶层的期望,从里斯本扬帆起航,并在1498年1月抵达了非洲东岸的莫桑比克海域,并在5月20日抵达了印度西南部的卡利卡特,这是欧洲人之一次从大西洋直航印度洋。1503年,葡萄牙人首先发现了马约特岛。

从地图上可以看到,科摩罗群岛位于大西洋至印度洋航线上的必经之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自然被欧洲殖民帝国所觊觎。早在16世纪之初,葡萄牙人就入侵了科摩罗,建立贸易据点,企图建立殖民地,但是葡萄牙作为一个欧洲小国,人口不过几百万,实力有限,由于当地居民的反抗,未能建立殖民地。

葡萄牙人的离去后,英国人在1591年登上了科摩罗群岛,不知为何英国人没有占据这个战略价值极为重要的群岛。19世纪之前,科摩罗群岛一直被昂儒昂岛上的苏丹 *** 。

该来的总是会来的,法国人看中了非洲东南部马达加斯加、毛里求斯、留尼汪以及科摩罗群岛的战略地位,决心将他们弄到手。法国人是一个好面子的国家,就算侵略别国也要找一个“合理”的借口,经过法国人的一番 *** 作,1841年,昂儒昂岛苏丹决定将科摩罗群岛中的马约特岛“卖”给法国人。1843年,法国国王 *** ·菲利普经过再 *** 让终于接受了昂儒昂岛苏丹的美意,马约特岛正式成为了法国的殖民地。

随着马达加斯加、留尼汪都成为了法国的殖民地,科摩罗群岛中剩余的三岛也不能幸免,1886年,法国吃下了整个科摩罗群岛,并在1912年正式沦为法国殖民地。

两次世界大战,打碎了英法两大殖民帝国的殖民体系,民族 *** 成为时尚潮流。为了留住科摩罗群岛的心和身,法国于1946年给予了科摩罗“海外领地”的地位,并在1961年同意科摩罗实行内部自治,但这并不能阻止科摩罗对 *** 的向往,一直在闹腾 *** ,并搞起了武装斗争。20世纪,欧洲各国总归是要一些脸的,并且随着苏伊士运河的开通,科摩罗的价值不再那么高,所以法国同意了科摩罗群岛在1974年举行 *** *** 。

你独,我不独,继续跟着法国混:

对于1974年科摩罗群岛的 *** *** ,大科摩罗、昂儒昂、莫埃利三座岛95%的居民选择了 *** ,而最早被法国人殖民 *** 的马约特岛,亲法势力多,“法化”较深,最终以63.8%的票数,拒绝 *** 。

法国借此机会要求关于马约特岛的 *** 问题必须重新 *** ,科摩罗急于摆脱法国 *** 争取 *** ,不得不同意法国人的条件,结果1975年科摩罗群岛中的大科摩罗、昂儒昂、莫埃利率先 *** ,而马约特岛在1976年12月的第二次 *** 中竟然以99.4%的得票率选择留在法国体制内。

尽管科摩罗自治 *** 在1975年7月,就宣布马约特岛的 *** “自古以来”就归属科摩罗, *** 也在11月通过决议承认科摩罗是由大科摩罗、昂儒昂、莫埃利和马约特四岛组成,但这对于法国人来说并没有什么用,即便闹到了 *** 法国也是来了一个一票否决。

为什么马约特岛选择留在法国体制内?还不是因为一个字:钱。

被法国殖民 *** 后,岛上各种经济作物种植园纷纷建立,毕竟这个更赚钱嘛,但这也导致了科摩罗的经济单一 *** , *** 经济以农业为主,工业基础脆弱,严重依赖外援。现在科摩罗选择同法国断绝“父子关系”,法国自然不可能继续对科摩罗进行援助了,每年1800万美元的补助立马断绝。这对科摩罗的经济打击是致命的,1974年,科摩罗的国内生产总值还有168亿非洲法郎,1975年直接减少到150亿,1976年减少到128亿。在这种情况下马约特岛怎么可能选择同科摩罗走到一起呢?

关于马约特岛问题,科摩罗同法国在 *** 打了几十年的官司,尽管 *** *** 5个常任理事国和10个非常任理事国,都支持科摩罗的 *** 要求,但奈何法国是五常之一,法国一票否决,决议未能通过。这是法国1976年以来唯一一次单独动用否决权,可见法国对马约特岛的决心,而在1995年以后, *** 再也未讨论过马约特岛的 *** 归属问题,当然科摩罗至今也没有放弃 *** 要求。

马约特岛留在法国,虽然 *** 经济仍是以农业为主,但是靠着法国的羊毛,马约特岛建成了一个连接了主要城镇的公路网,2008年,马约特岛GDP就高达9.03亿美元,人均GDP约为5859美元。对比科摩罗,人口、国土面积是马约特岛的数倍,但直到2020年GDP总计不过12亿美元,人均1440美元。

靠着法国有羊毛薅,这让科摩罗居民对马约特岛十分向往,由于同科摩罗其他三岛距离很近大量的科摩罗人民非法 *** 到马约特岛。在2002年的人口普查中,16万的马约特居民中,超过28%的居民是科摩罗 *** 。

尽管马约特岛居民收入是邻居科摩罗的数倍之多,但是相对于法国本土仍然是低收入的贫困户,即便连同属法国的留尼汪也不如,这让马约特人民很不满。经过不懈努力,2009年,马约特岛通过全民 *** ,以95%的赞成率升级成为法国第五个海外省,即法国第101个省,马约特岛居民也将获得更多的法国补贴,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动荡的科摩罗:

科摩罗有“月亮国”之称,但是它却总是残缺,一点也不美丽, *** 之后的几十年里发生了数十次次 *** ,几乎每两年就有一次。让人惊讶的是作为科摩罗的首任总统,上任不到一个月就被 *** 赶下了台,而作为三个主力岛中的莫埃利岛、昂儒昂岛因为向往马约特岛的幸福生活,竟然纷纷宣布 *** ,这是怎么回事?

1975年7月6日,科摩罗正式 *** ,作为原科摩罗自治 *** 首席部长的艾哈迈德·阿卜杜拉·阿卜杜拉曼当选首任总统。但是科摩罗的 *** 让身为五常的法国很不爽,于是法国派来了号称“法国之一雇佣兵”的鲍勃·德纳尔来到了科摩罗。就科摩罗 *** 的那仨瓜俩枣根本不是德纳尔这群雇佣兵的对手,阿卜杜拉 *** 不到一个月就被 *** 。

不过由于 *** 后的科摩罗被法国断绝了援助,并在1976年爆发了粮食危机,加上1977年科摩罗火山爆发,科摩罗 *** 入不敷出,人民怨声载道,这给了首任总统阿卜杜拉机会。阿卜杜拉在三年后卷土重来,跟 *** 自己的雇佣兵德纳尔勾搭到一起,合伙 *** 了科摩罗的现任 *** 。

这让世界各国都很惊讶,这不是因为 *** 惊讶,而是因为竟然是同一个雇佣兵密谋实施的 *** 。

不过这还没有结束, *** 阿卜杜拉被刺杀在自己的办公室中,这让国际社会怀疑是德纳尔的杰作,为此法国 *** 甚至出动3000士兵打算拘捕德纳尔。

德纳尔似乎对科摩罗十分钟情,1995年他带着30名雇佣兵再次 *** 科摩罗, *** 了科摩罗现任 *** ,俘虏了科摩罗总统,幸好法国出兵,解救了总统。

科摩罗的社会动荡,经济落后,与留在法国体制内的马约特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让昂儒昂岛和莫埃利岛对马约特岛上人民生活十分向往,1997年10月,昂儒昂岛宣布 *** ,并表示希望加入法国大家庭。当然在现代国际秩序之下,法国哪好意思冒天下之大不韪,接受昂儒昂岛的效忠呢。法国表示还是希望大家坐下来好好谈,结果谈了10年,2007年6月,昂儒昂岛的实际控制者巴卡尔上校私自举行了 *** ,并自行宣布当选昂儒昂岛 *** *** ,成立“昂儒昂国”。这让科摩罗 *** 再也忍不下去了,本来就是自治了,现在明目张胆地 *** 。科摩罗在坦桑尼亚和苏丹 *** 的协助下,动用 *** “平叛”共计出动了千余名士兵,2008年3月25日成功收复昂儒昂岛。

对科摩罗不满的不仅有昂儒昂岛,还有莫埃利岛,莫埃利岛居民对 *** 的 *** *** 深恶痛绝,认为只有“重回法国怀抱”,才能实现社会发展,得到良好的医疗与教育水平,毕竟科摩罗平均每人每天只有2法郎的援助,而马约特岛却能够得到法国100法郎的援助。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科摩罗政局动荡,但是对于中国还是“一往情深”,1975年,科摩罗 *** 的消息传到中国后, *** *** 当即决定发去贺电,并同科摩罗建立了外交关系。半个世纪来两国一直友好相处,2008年 *** *** ,科摩罗将5月22日定为全国 *** 日,2020年 *** 爆发,科摩罗曾想捐赠中国一批口罩、 *** 品,但是物资全靠进口的科摩罗根本凑不到一箱口罩,为了表示科摩罗的情谊,决定捐赠100欧元支持中国抗疫。

用科摩罗首任总统阿卜杜拉的话说:“科摩罗是个小国,没有什么可以向中国出口的,我们只能出口友谊。”

进口出口都热闹 广州曾是香料集散中心

***

曾在中国人日常生活中占据了重要位置的“香”近年加速复归。且不说各种香道体验馆、香道课程等四处开花,仅就更能为平常人士所了解和接受的香熏保健而言,不仅有大量的专营门店,也进入了许多私人住宅。

人有逐香的天 *** 。古诗云“踏花归去马蹄香”,金榜题名之后的快乐心境与花香交融,飘然若仙。从世界范围来看,无论东西方,香料在历史上都是重要的商品。许多上乘的香料,产于东南亚、南亚,非泛舟浮海不可得。当年鉴真东渡,在广州的珠江港口中看到海外巨舶中香 *** 堆积如山,那是属于弄潮儿们的财富传奇,是开拓、冒险的恢弘往事。

“沉檀龙麝”四大香 很多都是从海上来的

与众多外来商品一样,香料输入中国非海路一途。但海路因运量大、距离产区近等因素,较之陆路似乎更为重要。一般来说,海外香料经“海上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南方沿海地区,进而传入中原。如今大家熟知南越国已有从海外输入香料和燃香习俗,有众多熏香香炉等遗物为证。如古代熏炉,就目前发现,其使用时间也呈从南向北推后的大态势,说明这种用香之法,与南方,与海外,应该有着较为深刻的联系。

当然,中国古代早已有使用本土香草的传统。《楚辞》《诗经》中都有不少歌咏香草的诗句;古人并常以香草喻美人,或比喻高洁不尘的品德。当中一些香草,如艾草、茱萸,今天人们日常中也仍在使用。但多数本土的香料与上佳的舶来品相比,香气较不持久,耐燃时间也比较短,使用起来没那么方便。于是在西亚、东南亚等地的香料大量输入中国以后,许多本土香料就从生活中慢慢退出了。

在古代,产自东南亚的龙脑香曾充斥广州市场。广州最早的一家化工厂——黄埔化工厂的前身,即是从加工龙脑冰片的华侨工厂发展而来,不能不说与历史传统和地利之便有相当大的关系。但海外输入广州的香料种类繁多,每一大类又分众多品种;每一品种又分众多品级。这是一个香气缭绕的梦幻世界,也是一个极考眼力的专业领域。

海外诸香中,神秘色彩最盛者,当属龙涎香。据说公元前18世纪巴比伦、波斯的一些生活仪式中所用的香料已经有龙涎。古人最早认为,这种散发着强烈香气的物质,是龙的唾液。今天我们知道,它实际是由抹香鲸的消化 *** 分泌物形成的。唐时称为“阿末香”。不过很快“龙涎”这个词也有了,比如杜牧就有诗“沙虚留虎迹,水滑带龙涎。”晚唐段成式《酉阳杂俎》记载:“拨拔力国(一般认为即今非洲索马里北部亚丁湾南岸的柏培拉一带),在西南海中,不食五谷,食肉而已……土地唯有象牙及阿末香,波斯商 *** 入此国,团集数千,赉彩布,没老幼共刺血立誓,乃市其物。”宋人周去非在《岭外代答》中写他在番禺,也就是今天的广州看到龙涎香,“不薰不莸,似浮石而轻也”。元人汪大渊《岛夷志略》记载从中国南海西行,有叫做“龙涎屿”的岛,大概在今苏门答腊北部。这一系列记载,都反映龙涎香是经由波斯等国商人通过海路贩运至中国的。

海上贸易规模太大

沉香多得可以建亭子

由于香料在海上贸易中占比很高,所以有些学者也把海上丝绸之路称作“香料之路”。产于 *** 半岛、南亚、东非和东南亚的香料通过这条路线西传欧洲,东传至中国。杜牧诗云:“烧香翠羽帐,看舞郁金裙。”这里燃的香料,用来染裙子的郁金,都是舶来品。李商隐诗“江陵从种橘,交广合投香”,也反映出唐代时岭南地区用香之盛。

当时被认为品格更高的香是沉香,它居“沉檀龙麝”四大名香之首。中国南方如海南岛等地,自产沉香木,但更多的货源来自进口,主要是印度、印度尼西亚、 *** 、 *** 等地。沉香的用量非常大,因为不仅作为熏香之用,还拿来作建筑材料和装饰。唐玄宗有沉香亭,李白酒后在此赋诗“解得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来描绘杨贵妃的美貌,杨贵妃很高兴。这种亭子不止一座,唐穆宗时,波斯大商李苏沙也用贩运到中国的沉香,造了一座亭子。当时广州“江中多婆罗门、波斯、昆仑等舶不知其数,并载香 *** 、珠宝、积载如山”“外国之货日至,珠香、象犀、玳瑁,奇物溢于中国,不可胜用”。

檀香是更为一般人所熟知的香。今天国内无论大小景点,纪念品中多半都有“檀香扇”,闻起香气扑鼻,有些是用了人工香精熏染。

实际檀香的香气,沉静优雅。檀香木原产印尼、澳大利亚、夏威夷与其他太平洋岛屿,用作香料的是木心部分。明代时,与中国进行檀香木贸易最重要的地区是帝汶,而夏威夷则在清前期后来居上,生生造出一座名叫“檀香山”的城市。

在传统医学体系中,香料往往具有医 *** 价值,所以很多时候,香料和 *** 材混在一起。其中有很多变成了国人餐桌上的调料,比如胡椒、肉桂、豆蔻、 *** 。很多人认为,到东方去寻找香料,是促成所谓“地理大发现”的主要推动力。其实这只是其中一个因素,但也说明香料确实承载了人们许多的想象。

真正的肉桂仅产于斯里兰卡,而近似的桂皮则产于中国和 *** ;豆蔻核仁产自印度尼西亚的班达海诸岛;胡椒产自印度。 *** 则相对复杂。 *** 属植物,约有27种,中国有约22种,其 *** 有种18种。中国人工栽培 *** 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宋朝。而欧洲最早栽培 *** 的奥地利,也要到1563年,比我国晚480年,北美更是迟至19世纪末才有 *** 引种,晚于我国800多年。不过中国栽培 *** 虽早,品种却并不算多,很长一段时间里栽培较多的仅是华北紫 *** 等几种,其余大多处于野生状态。而汉代的文献《汉官仪》中,有关于“尚书郎”与皇帝对话前需要含 *** 以保持口气清新的记载。这里的 *** 并非中国土产,而是从东南亚输入的。

由于地位特殊 香料也当过“硬通货”

古人云:“汉唐以来, 言香者,必取南海之产。”古代经广州港进口的主要香料不下十余种。根据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年)的统计,广州港进口的乳香多达17.4万公斤。当时全国包括广州、明州(今宁波)、杭州的三个主要港口在内,总共才进口乳香17.7万公斤,广州占到了98%以上。因其对国家财政收入来说特别重要,唐朝 *** 把香料划归“禁榷”物资之列,由国家统制;宋代也规定凡载有香料的船舶进港,“非出于官库者不得私相市易”。

由于国家在很大程度上掌握了香料的流通与储备,所以香料在各种商品中,金融属 *** 比较突出。在中世纪的欧洲,香料成为与丝绸、黄金类似的奢侈品,甚至可以当作一般等价物流通,特别是其中的胡椒在中世纪的欧洲常被作为借贷和纳税的媒介,故而有“贵如胡椒”之说。而在中国,香料也曾经具有过货币属 *** 。北宋曾以国家的香料储备为基础,发行过多次“香 *** 钞”,即一种纸币。有学者估算,北宋末年, *** 从香料中获得的收入,加上用香料进行直接支付及用香 *** 钞间接进行支付的金额,可能多达300~500万贯/年。南宋虽然对发行香 *** 钞不热心,但有资料显示,当时香料的进出口额占了整个国家额度的四分之一。宋代宫廷中还设有“香 *** 库”,负责官员为“香 *** 库使”,约为正四品官员。明代也曾以香 *** 充抵官员工资。

实际上,广州进口香料并不只是供国内使用。商人们的转口贸易也做得不亦乐乎。一些研究者指出,16~19世纪初,中国是世界上更大的香料市场,东南亚大部分香料都销往了中国。荷兰、英国、美国等国还从广州运载中国香料回国。由于广州特殊的地理和商业位置,令它在很长一段时间中成为东南亚、 *** 地区的香料集散中心之一。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卜松竹

打通香料之路:从印度到东印度

在开普敦半岛的好望角,我看到山坡上有两座纪念碑,一个是迪亚士纪念碑,它相对的另一端,是达伽马纪念碑。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迪亚士发现好望角10年后,达伽马才率葡萄牙船队经过此地驶往印度?

因为,当时葡萄牙已占领了大西洋上的马德拉群岛、亚速尔群岛和佛得角群岛;还分别开发了几内亚湾、刚果等海岸,其财富多得“开发”不过来,所以,不急于吃这个到了手的果子。只是后来发生了那个 *** 的大事变——14 *** 年 *** 率领西班牙船队横跨大西洋发现了“印度”(实际上是美洲 *** )——这才迫使葡萄牙不得不马上启动绕行非洲去印度的计划。如果说,迪亚士是站在第奥古的肩膀上发现了好望角,那还不能算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那么达伽马绕行好望角到达印度,则一定借助了巨人的肩膀,因为那个肩膀是迪亚士的。迪亚士不仅为达伽马提供了自己绘制的好望角航海图,而且还为他设计了用于此次探险的三桅帆船。

1497年7月8日达伽马船队从里斯本起航,1498年4月14日到了麻林地(今肯尼亚马林迪)。在这里达伽马结识了 *** 航海家艾哈迈德·伊本·马吉德。正是这个马吉德的引领,达伽 *** 船队才乘着印度洋的季风,一帆风顺地从东非横渡浩瀚的印度洋,于1498年5月20日到达印度的西南商港卡利卡特(中国古籍称:古里,郑和死在这里,后来,达伽马也死在这里),完成了避开 *** 陆路开辟海上商路抵达印度的任务。

这是葡萄牙里斯本国家古代艺术博物馆收藏的一幅不知名艺术家的“名画”。它的名气来自画中人物—— *** 科·达·伽马。然而,令人困惑的是专家也无法确定画中人物就一定是,或一定不是 *** 科·达·伽马,所以,只好严肃认真地标明这幅画为:PORTRAIT PRESUMED TO BE OF VASCO DA GAMA(推测是 *** 科·达·伽马肖像)。它的创作时间也是推测的,约为1524年,这个时间刚好与达·伽马去世的时间1524年12月24日相吻合。也就是说,它是在画中的主人公刚刚离世后才创作的,或许是这个原因,画面才选取了主人公的晚年形象。其他达·伽马画像都是19世纪之后的作品。这些作品中最出名的,也最多为人们引用的,即葡萄牙画家达·丰塞卡(da Fonseca)的《达·伽马肖像》。我曾在英国海事博物馆中见到这幅名作,同馆还展出着库克的画像。

西方世界迫切需要“发现”印度航路,与打开印度贸易有关,但更为迫切的是通过印度进一步开辟东印度市场。这个任务后来由葡萄牙航海家阿方索·德·阿尔布克尔克完成,1511年已当上印度总督阿尔布克尔克攻克了马六甲,当年葡萄牙的船队就开进了西方世界朝思暮想的摩鹿加(今马鲁古Maluku)群岛。

葡萄牙并没能独占香料群岛,不久荷兰船队也来了,后来西班牙船队也来了,列强在南太平洋展开了一场新的争夺,也画出了各自的南太平洋航海图。

达伽玛

英海事博物馆收藏的达伽玛肖像

葡萄牙占领香料群岛抓住了世界的钱袋子

香料的“价值”是奇妙地建立起来的,但道理却很简单——物以稀为贵。千百年来,西方世界的香料全靠东方“供给”。这不仅使进入西方的香料非常昂贵,也意味着东方一旦断其货源,整个西方将食不甘味。今天,没有人会将调味瓶里的细小 *** 、树叶和树皮视为“财富”了,但在500年前的西方世界,香料等同于黄金。

大航海的先锋葡萄牙,绕过非洲 *** 、占领印度、攻克马六甲……急不可耐地冲入南太平洋,其目的就是要拿下东印度,占有香料群岛。

“香料群岛”这个词是 *** 人和印度人创造的,它具体地理指向即摩鹿加群岛,也就是今天印度尼西亚东部的马鲁古群岛。由于气候与位置的与众不同,还有其独特的火山土壤,使得这里特别适合那些香料植物生长,遂使这里的 *** 、肉豆蔻、胡椒等成为香料中的极品。在西方人侵入东南 *** 之前,摩鹿加群岛的 *** 、肉豆蔻就已在 *** 进行交易,并在西亚地区形成贸易中心。正是这些不起眼的植物贸易,促成了西方人的地理大发现,引发了跨越地球的大航海与大海战——

1511年7月1日,葡萄牙印度总督阿尔布克尔克率领一支由18艘舰船、1200名葡萄牙士兵及200多名马尔巴拉援兵组成的舰队,从印度来到马六甲。当时,马六甲已是一个10万人口的大城市,由3万马来人和爪哇人守卫着。当地苏丹拒绝了葡萄牙人的要求。7月24日和8月10日,阿尔布克尔克组织了两次攻击。苏丹及其王子派出20头大象企图阻上葡人的攻势,但最终还是在8月24日丢下富甲一方的马六甲城,逃往巴莪从,事复国的运动,他的后裔偏安柔佛,后来建立了柔佛王国,继续马六甲的王统。

占领了进入南太平洋的要冲马六甲之后,当年葡萄牙航海家阿布雷乌就率领3艘船登上了西方世界朝思暮想的摩鹿加(今马鲁古)群岛。1521年,葡萄牙人通过与 *** 着周围70多个岛屿的德那地(中译,特尔纳特)苏丹建立了一段“友谊(苏丹借葡萄牙人之力加强自己的 *** )”之后,葡萄牙人在香料群岛核心区德那地岛修建了控制该岛的炮台。不久,葡萄牙人就完全控制了香料群岛。

就在葡萄牙人摩鹿加建立香料 *** 王国的同时, *** 西班牙环球寻找香料群岛的葡萄牙人船海家麦哲伦的船队进入了香料群岛海区。但他们到达到了吕宋的南部的小岛,1521年4月27日,麦哲伦带领船员参与岛屿间首领的内斗,被 *** 在海滩上。麦哲伦死后,他的同伴们继续航行。1521年11月8日,他们终于登上了摩鹿加群岛的蒂多雷小岛。这个小岛前些年我曾登岛考察,今天这里也不是个热闹的地方。但这里是一个香料天堂。麦哲伦的船队在这里以廉价的物品换取了大批香料,如 *** 、豆蔻、肉桂等堆满了船仓,船队开始一路向西,踏上归途。

随船记录的皮加费塔在《麦哲伦环球航行日记第2卷》中,记录了船队在香料群岛的活动,并绘制了《长满了 *** 树的五个香料岛地图》,此图很不标准,但它却是最早的香料群岛地图之一。

不知为什么最早的香料群岛的航海图不是葡萄牙人画的,或许,最早的一定是葡萄牙人画的,也一定是他们严格保密,以至后世没能留下他们画的早期此类地图。葡萄牙垄断 *** 香料和奢侈品贸易足足一百年。

所以,最精美、最为著名的香料群岛地图,不是葡萄牙人的作品,也不是西班牙人的作品,而是,后来居上的荷兰人杰作。

15 *** 年彼德?普兰修(Petrus Plancius)在阿姆斯特丹印刷出版的《香料群岛地图航海图》。此图西端(最左边)的马六甲 *** 上面,标示着暹罗湾、东京湾、以及珍珠河的出海口。 *** 岛(左边最上方)被误绘成三个小岛连成的群岛,但位置很准确。菲律宾( *** 岛下面)的绘制也有很大的改善,尽管巴拉望岛的面积显得过大了。在南部(左边最下方),爪哇岛和传说中庞大的南极 *** 是分开的,但新几内亚岛似乎和南极连在一起。摩鹿加群岛的斯兰岛和新几内亚岛(右方)有待进一步的探索。

此图不仅从航海的角度,准确地描述了通往香料群岛核心区的航线,还准确地绘出了有赤道穿过的三叶草形的摩鹿加群岛;同时,它还是一个收集香料的指南,作者在图的下方精细地绘制了香料的样貌,从左向右是:肉豆寇的枝和果实,而后是 *** 的枝与叶,再后是三种檀香木,即黄檀、红檀和白檀。檀香不仅用于香包或香袋,而且在碾碎后,还是香水的原料之一。

此图的装饰 *** 极强,在还没有彩印的时代,它华美的色彩是靠手工上色来完成的,所以更显珍贵;据说此图仅有10幅传世,其中8幅分别藏于美、英、法等国的博物馆里,两幅由荷兰收藏家个人收藏。其中的一幅,我在2009年的 *** 际古书展上见过,拍卖价为75万港元。

据信,正是阿姆斯特丹出版的“香料群岛图”,引发了荷兰人的东印度之行。

《长满 *** 树的五个香料岛地图》皮加费塔(1521年)

阿姆斯特丹出版的“香料群岛”专图(15 *** 年)

标签: 群岛 香料 如今 哪些 国家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