鲈鱼 *** 高清大图,平锅鲈鱼 *** 高清大图

牵着乌龟去散步 广角镜 86
清蒸鲈鱼的绝味秘籍,成功 *** 我的胃

鲈鱼富含多种营养价值,是淡水鱼中含DHA量更高的,因此清蒸鲈鱼最补脑。选用一斤左右的鲈鱼,蒸的时间恰到火候,鱼肉刚熟,细嫩爽滑,鱼肉的鲜美完全的呈现。汤汁带着米酒的甜,豉油的香,吃到嘴里每一口都是享受。

By 豆粉美食分享

用料
  • 鲈鱼 750g
  • 小米辣 4个
  • 葱(绿色部分) 30g
  • 姜 10g
  • 料酒 1汤匙
  • 蒸鱼豉油 30g

做法步骤

1、两根葱段、四片酱,一勺料酒。

2、 *** 一下,腌十分钟。

3、切开鱼头、鱼尾。

4、中间段去骨

5、两侧切成条状

6、摆盘时,两侧条状鱼肉拧转90度。(如图)

7、摆好鱼头、鱼尾成整鱼形状,上蒸锅。

8、大火烧开转中火,蒸8分钟。

9、两侧摆好小米辣,鱼身放葱丝,淋上一层蒸鱼豉油。

10、热油浇香。

11、鲜香可口,可以开吃啦!

小贴士

蒸鱼时会产生汤汁,可以倒掉减少腥味。

鲈鱼的营养功效

鲈鱼味甘、 *** 平,入肝、脾、肾三经;具有健脾、补气、益肾、安胎之功效。

1.益肾安胎

鲈鱼能够益肾安胎、健脾补气,可治胎动不安、生产少乳等症。孕妈咪吃鲈鱼既容易消化,又能防治水肿、贫血头晕等症状。

2.维持神经 *** 的正常

鲈鱼图片高清大图,平锅鲈鱼图片高清大图-第1张图片-

铜能保护心脏,维持神经 *** 的正常功能,并参与数种物质代谢的关键酶的功能发挥。

3.补肝益脾

补 *** 、益脾胃、化痰止咳之效,对 *** 不足的人有很好的补益作用。

鲈鱼的饮食禁忌

根据前人经验,患有皮肤病疮肿者忌食。鲈鱼忌与 *** 油、奶酷和中 *** 荆芥同食。

做菜好吃都有技巧,我的每道菜都有小妙招,大家搜索“豆果”可以直接查看我的菜谱!

喜欢这个食谱记得收藏、关注哦!欢迎在下方留言分享您对这道美食的建议。

春天买鲈鱼,不是越大越好吃,这3种鲈鱼不建议买,肉质差远了

春天是吃鲈鱼的好季节,此时的鲈鱼丰腴可人,肉白如雪,细腻鲜香,无论清蒸、油炸都是一道绝美的佳肴。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就用一句“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道出了鲈鱼的鲜嫩肥美,而唐代诗豪刘禹锡则用“朱门漫临水,不可见鲈鱼”,写出了鲈鱼的珍贵,篇篇华章都展现着古人对鲈鱼的喜爱。 想要品尝到美味的鲈鱼,离不开食材的优秀,挑选鲈鱼时并不是越大越好吃,学会一些小窍门,连鱼贩子都夸你内行,次次买到好鲈鱼。

以下三种鲈鱼不建议购买

1、“老龄鱼”不要买

很多人认为鱼的个头越大,表示鱼肉越肥美,其实不然,正常的鲈鱼身长一般在30到40厘米之间,重量应该在1斤半左右,也就是一年的生长期,这种体型大小的鲈鱼最为活跃,肉质鲜美、恰到好处,而超过这个标准的大多都是“老龄鱼”,由于生长周期过长,这种鲈鱼的肉质相当粗糙,吃起来发硬发柴,口感非常不好。

如果碰到这样的“老龄鱼”,也可以用手测试一下,按压鱼身,如果刚放手鱼就很快还原,那么说明还是比较活跃的,相反,按下去没有太大反应而且鱼身会凹陷,弹 *** 下降,则更加确定这是一条“老龄鱼”。

2、鱼尾发红的不要买

看鱼尾也能判断出鲈鱼的好坏,鲈鱼是天生的游泳健将,相比于其他的鱼类,鲈鱼的“活动量”会比较大,因此鲈鱼的肉质吃起来才会鲜嫩美味。但鱼尾中的毛细血管特别脆弱,这使“爱运动”鲈鱼易 *** , *** 后更大的特征就是鱼尾“发红”,不但鱼活跃度降低了,吃起来不够肥美,而且容易被水中的其他细菌感染,因此在购买鲈鱼时,看到红尾巴的鲈鱼就要谨慎一些了。

3、肚子特别鼓的不要买

正常的鲈鱼体型比较修长,但同时看起来又有些“圆润”,这样的鲈鱼口感比较好,但有时我们会看到有些鲈鱼身体比较扁,往下看肚子的部位却异常的鼓,这样的鱼就不要买了。这些身体扁但肚子鼓的鲈鱼,大多是渔贩为了增加重量,给鲈鱼喂了很多饲料造成的,这样的鱼油脂过多,味道也不够鲜美。

怎么挑选新鲜的鲈鱼

1、看鲈鱼的眼睛是否清澈饱满,眼球不突出, *** 清亮透明不带血丝的为佳。

2、新鲜的鲈鱼外观是青色的,看起来有光泽,扒开鱼鳃是鲜红色的。

3、正常的优质鲈鱼重量在一斤半左右,太大或者太小都不是更佳的。

鲈鱼最家常的做法就是清蒸,但很多人蒸出来的鲈鱼总是不够鲜嫩,分享给大家几个蒸鲈鱼时的实用小技巧,如鲈鱼上锅到底蒸几分钟,冷水还是热水,怎么蒸才没腥味等等。

清蒸鲈鱼

所需食材:鲈鱼1条,大葱1根,姜1小块,红椒1根,白酒少许,蒸鱼豉油适量。

1、鲈鱼处理干净后用刀在鲈鱼的脊骨处划开,鱼的肚子也顺着划开,能让鱼“立”在盘子上。

2、改好刀后,把姜片和葱段塞入鲈鱼的脊骨处,鱼腹部也同样塞入姜片葱段。

3、蒸锅上汽后,放入鲈鱼,蒸8分钟左右,时间一到关火,但不要揭盖,再焖2分钟。

4、淋入蒸鱼豉油,放入红椒丝、葱丝后用热油激香,一盘肉质细腻,鲜美 *** 的清蒸鲈鱼就做好了。

——老井说——

鲈鱼肉质细嫩,营养丰富,味道鲜且鱼刺少,除了烹饪技巧外,鲈鱼好吃的关键就在于一个“鲜”字,如果食材都不新鲜,再高的厨艺烹饪不出鲜美的鲈鱼,大家还有什么挑选鲈鱼的好 *** ,欢迎评论在下方。

我是市井觅食记,与世界交手多年,依然光彩依旧,兴致盎然!喜欢专注吃喝玩乐市井小事,每日更新菜谱和美食趣闻,关注我,享受美食不迷路。

开胃解腻重阳菜品一一清蒸鲈鱼,一盘可不够

鲈鱼是我们当地特产,江东水源地生长很多鲈鱼,因此岸边也诞生好多鲈鱼餐馆,小炒鱼片,炖鱼骨汤,红烧鱼头,一鱼三吃。今天采用清蒸的做法,肉质鲜嫩,少刺,原汁原味。 刚好重阳将至,特意为老人做的这道菜,低盐轻生活,清淡饮食,感谢爸妈无私的爱,九九重阳,长长久久,健康快乐!

By K一小灶

用料
  • 鲈鱼 1条(500g)
  • 六月鲜轻盐10g原汁酱油 10g
  • 生姜 8片
  • 青蒜 1根
  • 葱 2根
  • 麻油 10g
  • 料酒 4g

做法步骤

1、买了一头鲈鱼,按 *** 做个处理。

2、去除肚腩的鱼刺,这部分可用来煮鱼汤。

3、片成肉片,见 *** 。

4、完整版的鲈鱼如图,一片都不少。

5、整半个鱼头,铺上姜片。

6、放入鱼骨,倒入少量料酒,铺着姜丝。

7、码上鱼片,摆出一副神龙摆尾的造型。再倒入剩余料酒。

8、撒些葱段,青蒜,上汽蒸5分钟,刚好断生即可。

9、挑去蒜及葱段。

10、撕些葱尾备用。

11、淋上六月鲜轻盐10g原汁酱油,烧个热油。

12、另一半鱼头及肚腩煎熟,加入水熬煮。

13、一碗鲜美的鱼汤做好了。

14、摆摆盘,姿势够帅,肉质鲜嫩,好漂亮!

小贴士

蒸鱼时间不要太长,5分钟刚好。 没难度的一道菜,好吃又好看哦。

鲈鱼的营养功效

鲈鱼味甘、 *** 平,入肝、脾、肾三经;具有健脾、补气、益肾、安胎之功效。

1.益肾安胎

鲈鱼能够益肾安胎、健脾补气,可治胎动不安、生产少乳等症。孕妈咪吃鲈鱼既容易消化,又能防治水肿、贫血头晕等症状。

2.维持神经 *** 的正常

铜能保护心脏,维持神经 *** 的正常功能,并参与数种物质代谢的关键酶的功能发挥。

3.补肝益脾

补 *** 、益脾胃、化痰止咳之效,对 *** 不足的人有很好的补益作用。

鲈鱼的饮食禁忌

根据前人经验,患有皮肤病疮肿者忌食。鲈鱼忌与 *** 油、奶酷和中 *** 荆芥同食。

做菜好吃都有技巧,我的每道菜都有小妙招,大家搜索“豆果”可以直接查看我的菜谱!

喜欢这个食谱记得收藏、关注哦!欢迎在下方留言分享您对这道美食的建议。

松江鲈的“原罪”:一度濒危20年,如今被炒到上千元?

松江鲈鱼是中国的“四大名鱼”之一,又名四鳃鲈,其肉质 *** ,口感丰腴,少刺无腥,令人回味无穷。在长江中下游地区,野生松江鲈更是被夸上了天,甚至还被誉为“江南之一名鱼”。

然而就是这样一条颇负盛誉的“名鱼”,差点儿在国内被捕到灭绝。

松江鲈鱼

松江鲈鱼的“原罪”

松江鲈鱼隶属于鲈形目杜父鱼科,头大而扁,体宽而圆,成年个体一般只有14~15公分,而且仅仅是头部就占到了整个体长的1/3。从产地来看,北到黄渤海,南到福建、厦门沿海的河口地区,均有松江鲈鱼的野生种群分布,其中最出名的就是松江所产的鲈鱼。

松江鲈鱼的分布范围

在历史上,松江曾是一条大河,现在一般是指吴淞江,该江全长125公里,平均河宽有40~50米。松江的源头是太湖,中途经过苏州和上海,最终汇入黄浦江。松江鲈是一种洄游 *** 鱼类,每年冬季会向河口地区洄游,春季产卵孵化,松江所产的四鳃鲈数量相当可观,因此名气也更大。

松江鲈鱼

在浙江、山东以及江苏一带,当地人将松江鲈鱼称为丑媳妇鱼——因为松江鲈鱼长得并不“标志”,甚至还有些丑陋。但即便是个体小,长得丑,松江鲈鱼也依然被视为难得的名贵海味,这一点从古至今都未改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 首先,松江鲈鱼是典型的肉食 *** 鱼类,肉质鲜美。松江鲈白天潜伏在水底,到了夜间才出来觅食,主要捕食对象就是小鱼小虾,因此松江鲈体内积累的鲜味物质也相当丰富。
  • 其次,野生的松江鲈数量稀少,能捕到一条并不容易。“物以稀为贵”,鲥鱼、野生大黄鱼、金钱鮸等珍稀鱼种同样也是如此。
  • 最后,松江鲈鱼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松江鲈历来就受到了达官显贵和文人墨客的颂扬,名扬天下已有将近2000年的时间,巨大的名气也是这种鱼身价暴涨的一个重要原因。

松江鲈鱼陷入危机

《上海鱼类志》中有相关资料记载,在上世纪60年代松江鲈鱼的产量还相当可观,一个捕捞大队在一个半月内就能捕获5000公斤以上的松江鲈鱼。在江边,上了年纪的老渔民几乎都曾品尝过松江鲈的味道,不难想象,当时的松江鲈资源是多么丰富。

但到了70年代,松江鲈鱼已经是“一鱼难求”。1972年,美国总统 *** 访问上海,由于当时没有现成的松江鲈,国内就派出了30多条渔船前去捕捞。渔民们花费了好大功夫,最终也只找到几尾。

到了80年代,松江鲈鱼几乎已经绝迹,就连有多年打鱼经验的老渔民也已多年没见过松江鲈鱼——从盛极一时到濒临灭绝,前后也只不过是20多年的时间。

导致松江鲈鱼濒临灭绝的原因有很多,渔民的过度捕捞有不可推脱的责任。为了追逐利益,渔民之间展开了恶 *** 竞争,纷纷增加捕捞强度,甚至在鱼群的产卵季节将繁殖群体一网打尽,严重影响了整个种群的繁殖。

松江鲈幼鱼

另外,从上世纪50年 *** 始,国内主要内流河道开始兴建水利大坝,这导致松江鲈鱼的洄游路线被切断,幼鱼资源也因此持续减少。作为底栖鱼类,松江鲈鱼洄游的能力本身就弱,水电闸坝的阻隔无异于直接斩断了这一物种的“繁殖后路”。

与此同时,随着上海、浙江等地化工企业和人口数量的增加,周边水域的工业污染、生活废水污染日益加剧,松江鲈鱼的天然产卵场也受到了严重 *** 。

2014年6月,上海苏州河爆发绿萍

随着松江鲈的濒危等级越来越高,我国在1988年将其列为了国家二级保护水生动物。然而在过去的20年里,江苏、上海以及福建等地再也没有出现过野生松江鲈鱼的踪迹——不可否认,松江鲈鱼这一伟大物种的生存状况已经亮起了红灯。

拯救松江鲈鱼

为了保护松江鲈鱼这一古老物种,国内老一辈的水产专家对其进行了长期的研究,最早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959年。此后,关于松江鲈的生长、发育、繁殖等相关的研究就一直没有间断过。

松江鲈鱼的胚胎发育模式图

拯救一个濒危物种,最快的方式就是攻克人工繁殖技术。但要想实现人工繁殖,前提就是要找到足够数量的野生亲本,这一“门槛”成了更大的拦路虎——在70年代以后,想找到一条松江鲈鱼已经很不容易了,就更不用说是发育成熟的繁殖群体了。

幸运的是,国内的专家历经周折,最终如愿获得了一定数量的野生亲本。1988年,复旦大学的研究人员成功繁殖了之一批松江鲈鱼,但当时并没有推广开,最后也就不了了之了。直到2003年,松江鲈鱼的人工繁殖课题再次重启,在多部门的联合攻关下,这一次的繁殖试验大获成功,还创下了16.3万尾的繁殖纪录。

野生的松江鲈繁殖亲本

在2009年,国内已经有养殖企业获得了松江鲈鱼的生产经营许可证,此时,昔日的濒危物种也暂时告别了灭绝之虞。然而由于产量低、养殖成本太高,松江鲈鱼的市场 *** 也相当惊人,一公斤就能卖到几千元,平均下来一尾就要好几百元,这让很多消费者都难以接受。

然而,松江鲈的“物种保卫战”还没有彻底结束——人工繁殖的难题解决了,下一个任务就是送松江鲈鱼“回家”。

上海及周边水环境图

很不幸,现阶段上海近岸的水质污染已经相当严重,杭州湾和长江口的生态已经不再适合松江鲈的大规模繁殖。要想使这一物种重新在野外建立起种群,就必须多部门 *** ,改善水质条件,为松江鲈提供环境优良的产卵场——而这,又是一个新的难题。

松江鲈的未来:重新走上餐桌?

同样是属于中国“四大名鱼”,黄河鲤鱼、松花江鳜以及兴凯湖鲌都已经走上了人们的餐桌,每年的产量还相当可观。那么问题来了,曾经一度濒危的松江鲈鱼是否也会走上同样的道路呢?

按照一般规律,解决了特种水产的人工养殖,下一步就是规模化推广,把产量提高上去,但这一过程并不容易。松江鲈鱼和其他养殖品种有所不同,养殖成本很高,只有具备一定经济和科研实力的企业才敢尝试。再退一步说,即便养殖成功,销路也是个问题——毕竟市场 *** 太高,对消费者的经济实力也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人工养殖的松江鲈鱼

在基础研究方面,相关的饲料生产、病害防治以及育苗技术都不是特别成熟,推广养殖的风险很大。对大多数养殖户而言,高风险高投入的养殖项目并不是更优选择,与其冒着风险养殖松江鲈鱼,还不如集中精力养好加州鲈、黄颡鱼等当红品种。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松江鲈的外形和塘鳢鱼非常相似,肉质和口感也很相近,国内就有不少地方就开始用塘鳢鱼来冒充松江鲈鱼。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之一道热菜就是莼菜塘鳢鱼,其实就是受了古人“莼鲈之思”的启发——只不过,菜品的主角从松江鲈鱼变成了塘鳢鱼。

八珍四鳃鲈(四鳃鲈即松江鲈)

其实单纯从味道上来讲,野生的塘鳢口感肉质并不差,甚至不逊色于人工养殖的松江鲈鱼,但两者的 *** 却相去甚远。至于是否值得花大价钱品尝一道“ *** 菜”,大家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总之,松江鲈鱼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走上人们的餐桌,而且大概率会走高端路线,星级酒店、高档餐厅会是首选市场——对大多数人来说,这依然是一条“高攀不起”的名贵鱼。

买鲈鱼时,挑“大肚子”还是“小肚子”的?差别很大,搞懂了再买

#头条创作挑战赛#

俗话说“无鱼不成席”,鲈鱼因为味道鲜美肉多刺少成为很多家庭,过年过节的首选但是市面上的鲈鱼,不但分淡水鲈鱼和海水鲈鱼两个品种,也有“大肚子”和“小肚子”两种体型,品质和口感也有明显的优劣一不小心就容易花大价钱买到差鲈鱼!

到底怎样才能挑选到品质高的好鲈鱼呢?下面,我就给大家做一个详细讲解鲈鱼不要专挑“肥”的买掌握好以下技巧弄懂再买品质高味道鲜不花冤枉钱

买鲈鱼,挑“肚子大”的还是“肚子小”的?

鲈鱼生活在河流下层,平时以小鱼小虾为食,是生 *** 比较凶猛的鱼类,因为需要掠食,运动量多、活动量大,所以动作迅速身形修长,即便肥也是全身圆润不会只有肚子鼓、肚子大

市场上经常出现的“大肚子”鲈鱼大多是人工喂养的,为了加速生长,大量喂食,吃得多运动少肉质不紧实脂肪也较多,难吃口感差,大家在购买时,尽量买“小肚子”的,避开“大肚子”鲈鱼

三种鲈鱼不要买:

1.超过一斤半的不要买,肉不鲜、还发柴;

2.尾部发红的不要买,大多是 *** 鱼、容易感染细菌;

3.眼睛浑浊的不要买,将死没死、不新鲜。

学会了鲈鱼的挑选 *** ,下面,给大家分享几种鲈鱼的好吃做法优质蛋白高,冬天常吃强身健体

一、浇汁鲈鱼

1.处理好的鲈鱼,先从中间切一刀,再分别往鱼头和鱼尾两个方向把鱼肉片开,姜丝、葱段摆放在盘中垫底,把鲈鱼放在上面,摆成翘头翘尾的造型。

2.锅内烧水,大火烧开以后把鲈鱼放进去,旺火蒸8分钟就熟了,然后取出来,控掉盘底的汁水。

3.小米椒切成圈,红线椒破开切成粒,香菜切成小段,生姜切成末,小葱切成葱花全部放在一起,加入白糖、生抽、东古酱油、蒸鱼豉油、少许清水稀释一下搅拌均匀。把料汁均匀浇在鲈鱼上,再激上200度的热油激发出料汁的香味、美味即成。

二、番茄鲈

1.鲈鱼宰杀干净后洗净血水,把鱼肉片下来,鱼头和鱼骨斩成段,分别抓洗干净;在鱼片中加入食盐1克,胡椒粉1克,料酒3克去腥,用手抓匀给鱼片码味,打入一个蛋清增加滑嫩感,放入一小撮淀粉锁住水分,拌匀腌制10分钟。

2.鱼骨中加入食盐1克、胡椒粉1克、料酒5克去腥,颠盆拌匀后腌制10分钟;两个番茄、切成小块;再切点葱段、姜片、小葱花备用。

3.热锅凉油,放入鱼块小火煎炒1分钟,鱼块煎香以后倒出控油。

4.锅内再烧油,放入葱姜爆香,加入番茄酱30克、倒入番茄一起炒出红汁,然后倒入半锅清水,加入料酒5克去腥,白糖少许,食盐2克,鸡精1克,胡椒粉1克调味,倒入煎好的鱼骨大火炖煮2分钟,然后捞出放在盘中垫底。

5.继续把锅中的汤烧开,放入鱼片小火煮30秒左右,鱼片煮熟变白后捞出和鱼骨放入同一个盆中,淋上汤汁、撒上葱花美味即成。

三、红烧鲈鱼

1.新鲜的鲈鱼一条,去除内脏鱼鳃,在鱼身两侧改上花刀,然后清洗干净,加入食盐2克,胡椒粉1克,料酒5克去腥,涂抹均匀腌制10分钟;大蒜切成小块,葱白切成马蹄片,生姜切成菱形片,泡椒两根剁碎备用。

2.锅内烧油,把鱼身上的料汁控干,薄薄的撒上一层淀粉,吸干水分防止溅油,油温5成热时转小火,把鲈鱼放入锅中炸3分钟,经常把热油浇在鱼身上让鱼均匀受热,鱼身两面都炸成金 *** 时捞出控油。

3.锅内留底油,撒入一小把花椒爆出香味,倒入切好的小料炒香,加入豆瓣酱10克,豆豉5克增鲜,炒出豆瓣酱的红油。

4.然后加入适量的清水,放入鸡粉1克,胡椒粉1克,白糖少许提鲜,生抽10克,陈醋6克搅拌均匀,把炸好的鲈鱼放入锅中开小火煮5分钟,不停的把料汁浇在鱼身上,这样鱼才能均匀吸收料汁入味成熟度保持一致。

5.5分钟以后轻轻地捞出鲈鱼摆放在盘中,把剩余的汤汁均匀淋在鱼身上、美味即成。

之一美食编辑:小雅

走投无路的太湖鲈鱼

周文翰

太湖的鲈鱼最为出名,西晋时江苏吴江人张翰在洛阳为官,秋风挂起来的时候,他想起家乡人正在享受的菰菜、莼羹、鲈鱼脍,就对朋友说:“人生贵在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这是辞职信的堂皇说法,后世有人猜测当时西晋政局叵测,张翰是以思念家乡为借口匆匆远离是非之地。果然,之后就是“八王之乱”,权贵内斗,部族冲突接踵而来,中原地区动荡了好些年。

这故事不仅关乎美食与乡愁,让人印象如此深刻的还在于张翰这样的人毕竟寥寥可数,更多的古代文人学者都在科举、出仕的路途上奔波,难得如此洒脱。张翰的这番举动让“莼鲈之思”成为思乡的典故,后来还有好事者冒名做了一首《秋风歌》:

秋风起兮佳景时,吴江水兮鲈鱼肥。

三千里兮家未归,恨难得兮仰天悲。

张翰的家乡吴江因为源出太湖的吴淞江得名,这在元代以前是一条长约二十里的大河,东注大海,自张翰以后吴江又以出产鲈鱼闻名史册。后来南朝人范晔写的《后汉书·左慈传》记载汉末有个叫左慈的道士精通魔术手法,据说有一天曹 *** 大宴宾客时说“今日群贤毕至,山珍海味大致齐备,可惜少了吴国淞江中的鲈鱼做的鱼末子”。左慈说这好办,他要人拿来一只铜盘装满水,用竹竿安上了鱼饵在盘中垂钓,一会儿竟然钓出一条鲈鱼,让众人惊讶不已。曹 *** 说一条鱼不够,左慈就又下饵钓鱼又钓出一条,都有三尺多长,活蹦乱跳,曹 *** 亲自上前去把它做成鱼末子,赐给宴席上的每个人吃。这显然是南北朝时新出现的传说故事,对淞江鲈鱼的推崇应该是从《世说新语》记载张翰的言论才开始的。

淞江鲈鱼是一种在海水中繁殖、孵化,在淡水中生长育肥的降海洄游型鱼类,栖息于近海,早春在咸淡水交界的河口产卵,然后溯黄浦江洄游到松江中,以鱼、虾等为食,有的可以长大半米长,此时味美而肉紧,最为好吃。其身呈纺锤形,口阔鳞细,头大而扁,看似有四鳃(实乃两鳃),所以后世也称作“四腮鲈鱼”。《南郡记》称隋炀帝炀下江南时,吴人曾献淞江四鳃鲈,炀帝品尝后赞道:“金荠玉脍,东南佳味也”,后世也有当地官员把 *** 月霜降之时的小鲈鱼做成“干鲙”进献皇宫,据说霜后的鲈鱼肉白如雪,没有腥味。

淞江鲈鱼( *** 来自 *** )

“张翰黄金句, *** 五百年!”唐代大诗人李白熟悉鲈鱼的典故,游历四方要前往吴地的时候特别声明“此行不为鲈鱼鲙,自爱名山入剡中”,是去名山大川修道 *** 而不是为了吃吃喝喝。而闲雅乐天的白居易就不讳言自己的口舌爱好,“犹有鲈鱼莼菜兴,来春或拟往江东”。

“莼鲈之思”的典故还传到了国外,唐代中期的日本国君嵯峨 *** 模拟张志和的《渔夫词》写道:

寒江春晓片云晴,两岸花飞夜更明。

鲈鱼脍,莼菜羹,餐罢酣歌带月行。

对鲈鱼的推崇在宋代达到一个高峰,这时候宋代文人士子以天下为己任、以诗文扬名声,喜欢在各地追怀名人故迹,他们不仅仅继续写诗,还开始把吴江塑造成一个“文化景点”。北宋时,吴江县城被吴淞江分隔,水面相当宽阔,开始只能靠渡船往来,后来庆历八年(1048年)当地缙绅募款修建了木制的“长桥”,因为“形如半月,长若垂虹”,也被称作垂虹桥,桥面建有垂虹亭,后在元代时改建为62孔连拱石桥。当时吴淞江是条大河,有诗人形容“垂虹五百步,太湖三万顷。除却岳阳楼,天下无此景。”

宋元时期不少诗人因莼鲈之思的典故,特地到吴江一游。品鲈脍,饮美酒之余更要登上垂虹桥赏秋色,如北宋著名书画家米芾曾作诗:

断云一片洞庭帆,玉破鲈鱼霜破柑。

好作新诗继桑苎,垂虹秋色满东南。

北宋龙图阁直学士陈尧佐也曾秋日乘舟游吴江,留下诗句“扁舟系岸不忍去,秋风斜日鲈鱼乡”,宋熙宁年间吴江知县林肇因此在县城东门外江边修建文化工程,筑了个“鲈乡亭”作为名胜。亭旁立石碑刻春秋时的范蠡、晋代张翰、唐代陆龟蒙三位吴江名人的画像,苏轼在此还写过《戏书吴江三贤画像》的诗,后来有好事者还给三位名人塑像,称呼此亭为“三高亭”。

到南宋时,首都临安的馆子里更是卖鲈鱼脍、撺鲈鱼清羹这样的菜品,让文人不用去太湖就能体会鲈鱼的美味。

可惜到明清时吴江长桥周边的湖泽河港多被填平变成了陆地农田,其他地段的吴淞江淤积严重,加上治理水道等因素,吴淞江变成了水流细微的小河,松江鲈鱼多无法洄游。所以明代人陈鉴记载当时淞江只有种“菜花小鲈,仅长四寸而四鳃”,宋代人见到的那种半米长的“松江鲈鱼”已经了无踪影。从上世纪70年代起,即便是小松江鲈鱼也已经在吴淞江以及附近水系濒于绝迹,21世纪以后靠人工养殖才重新出现在了人们的餐桌上。

除了松江“四腮鲈鱼”,现在还有几种鱼类也被许多人称作“鲈鱼”:北方超市最常见的是鲈鱼其实学名叫大口黑鲈,又名加州鲈,这是原产美国、墨西哥的淡水鱼,1980年代引进中国后得到广泛养殖,是非常主流的淡水养殖鱼, *** 也比较便宜,辨认标志是身体两侧中间各有一条黑色横纹,从头部一直延伸到尾鳍,因为鱼苗 *** 。这种鱼现在南北各地的江河湖泊中也有野生种群。

大口黑鲈( *** 来自 *** )

另外还有一种“海鲈鱼”学名是“日本真鲈”(Lateolabrax Japonicas),又称花鲈、七星鲈、鲈鲛,主要分布于中国、 *** 及日本的近岸浅海及河口海水淡水交汇处,以前东海舟山群岛、黄海胶东半岛海域出产较多,是常见的食用鱼类,但是1990年代以来因为河口和近海污染严重,加上捕捞过度和筑拦河坝等原因,已经很少见到大批野生种群,现在人们吃的主要是海水养殖所得, *** 也不贵。

日本真鲈( *** 来自 *** )

在西班牙、意大利旅行时我吃过当地的煎鲈鱼之类的菜,他们吃的主要是河鲈(学名:Perca Fluviatilis)和欧洲舌齿鲈(学名:Dicentrarchus Labrax)。河鲈原产欧亚 *** 北部,中国新疆的河流中也有分布。河鲈是意大利常见的淡水鱼,中北部湖泊里出产,当地人通常是切片后裹在面粉后油炸食用,也有炖、烤、煎的。南欧 *** 常吃欧洲舌齿鲈,这是种肉质细腻鲜美的海鱼,可以盐覆盖后烘熟吃,也可以煎、煮、蒸,意大利有些地方还特别讲究吃它的肝脏,野生的主要捕捞自地中海和黑海。因为需求量大,二战后成为了欧洲商业化养殖的之一个非鲑科海水鱼类,目前主要是南欧和土耳其人工养殖。

河鲈( *** 来自 *** )

本文摘自周文翰著《不止美食:餐桌上的文化史》(商务印书馆2020年5月版),澎湃新闻经授权刊载。

本期编辑 邢潭

尼罗河鲈在东非泛滥,30年吃绝200种鱼,中国也有分布?

尼罗尖吻鲈(又名尼罗河鲈)是非洲尼罗河流域的土著鱼种,同时也是世界上更大的淡水鱼之一,更大个体长到了2米,体重超过100公斤,堪称鱼类世界的庞然大物。

尼罗尖吻鲈(Lates niloticus)的幼鱼和成鱼

然而,就是这样一种颇具威胁的肉食 *** 鱼类,被先后引入到了非洲的多个湖泊中,比如艾伯特湖、维多利亚湖,就埃塞俄比亚的几个高原湖泊也没能幸免。后来,尼罗尖吻鲈还作为养殖品种被引入到了美洲、 *** 的一些国家,如今已经成为世界 *** 分布的淡水鲈鱼。

在引种的大水面湖泊中,产生后果最为严重的就要属维多利亚湖了。尼罗尖吻鲈在混入维多利亚湖后,很快就成为了湖中的 *** 猎食者,数量上也具有压倒 *** 的优势。前来考察的荷兰生物学家发现,在短短30年时间里,尼罗尖吻鲈至少已经造成了200多个非洲本土鱼种的灭绝,生态 *** 严重“瘫痪”,堪称世界上最严重的物种入侵事件之一。

维多利亚湖的巨型尼罗鲈鱼

在自然水域中,尼罗尖吻鲈的寿命长达16年之久,但只需要短短2~3年的时间就能发育成熟,而且繁殖力也相当惊人。在非洲,尼罗尖吻鲈的繁殖期主要集中在降水丰沛的雨季,而且个体越大繁殖力就越高,产卵量在300万~1,800万枚不等。

在食 *** 方面,30公分以下的尼罗尖吻鲈主要以无脊椎动物、水生昆虫为食,但体长超过30公分后就开始捕食其他鱼类,罗非鱼、鲶鱼、鲡鱼等都在猎杀名单上。另外,尼罗尖吻鲈对游动的物体会产生强烈的吞食反应, *** 非常凶猛,这种习 *** 也进一步提高了该物种的威胁等级。

维多利亚湖悲剧的源头,还要从上世纪60年代说起。在尼罗尖吻鲈的原产地,这种大型淡水鱼是一种非常热门的游钓鱼种,每年都有很多路亚爱好者前往非洲 *** ,就是为了与“鱼中巨兽”一较高下。肯尼亚的居民为了发展当地的游钓业,就把尼罗尖吻鲈的鱼苗放流到了维多利亚湖中,之后也一直没有进行人为干预,任其自然繁殖。

被钓获的幼年尼罗鲈鱼

维多利亚湖是非洲更大的热带湖泊,面积足足有6.9万平方公里(是中国之一大淡水湖鄱阳湖的17倍)。在引入尼罗尖吻鲈之前,这里的渔业资源相当丰富,捕捞业也成为了湖区周边5万多名渔民最重要的经济来源。

*** 粮农组织(FAO)在1967年曾估测,维多利亚湖每年可供捕捞的鱼类资源量有75万吨,其中80%左右都是5~7公分长的光鳃鱼,另外20%则为罗非鱼、鲶鱼、非洲肺鱼、野鲮等等,其他产量较低的珍稀鱼类还有 *** 多种。但没过多久,当地的渔民们就发现,尼罗尖吻鲈在渔获物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个头儿也越来越大,物种泛滥的趋势已经苗头初现。

维多利亚湖

在此后的20多年时间里,尼罗尖吻鲈几乎吃绝了上百种非洲的本土鱼类,曾经的优势物种光鳃鱼“首当其冲”,产量急剧减少。到了80年代,尼罗尖吻鲈已经成为了维多利亚湖中唯一一种具有渔业效应的物种了。

在湖中某些区域,尼罗尖吻鲈几乎吃光了天然鱼群,之后便开始将矛头转向更低等的甲壳类动物和水生昆虫。在缺少食物的情况下,尖吻鲈甚至还会同类相残,捕食同类的小鱼,这种现象在维多利亚湖北部已经有不少的目击案例。

据了解,当地渔民甚至还打捞上来过一条体重180公斤、体长1.8米的巨型尖吻鲈,被当地人称为“水中大象”。但当时尖吻鲈的经济价值并不高,即便产量很高也很难创造出理想的经济效益。相反,湖中的彩色鲡鱼却因为数量越来越少而“身价暴涨”,一对就能卖到300~700美元的高价。

泛滥的尼罗尖吻鲈

为了消灭泛滥成灾的尼罗尖吻鲈,利益相关的几个沿湖国家(乌干达、坦桑尼亚以及肯尼亚)先后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专家们提出的方案也有很多,比如人为捕捞、毒杀、引入细菌 *** 疾病等等。

由于维多利亚湖水面太过广阔,想要通过人为捕捞的方式来消灭这一物种几乎是不可能的;如果用毒杀的方式,那么无疑也会给其他鱼类带来毁灭 *** 打击;引入新的病原菌也同样不可行,因为人们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专门寄生在尼罗尖吻鲈身上的特异 *** 原菌。

也有专家指出,非洲的其他湖泊也有野生的尼罗尖吻鲈,但并没有发展到泛滥的程度,这是因为尖吻鲈的幼鱼经常会被其他的肉食 *** 鱼类吃掉,该物种的繁殖也因此受到了 *** 。因此,有人认为可以再引入一种肉食 *** 鱼类,让其吃掉尼罗尖吻鲈的仔鱼——但这样做同样也有很大的风险:新引入的鱼种会不会成为下一条“尼罗尖吻鲈”呢?

尼罗尖吻鲈

由于治理难度太大,沿湖的几个国家不得不开始转变思路:既然消灭不了这一物种,那么不妨将其当作经济鱼类,卖到国际市场。

事实上,将尼罗尖吻鲈作为经济鱼种确实有很多优势。

首先,尼罗鲈鱼的味道还算鲜美,营养也很丰富,更重要的是没有肌间刺,这一点恰好迎合了欧美消费者的饮食习惯。

其次,这种鱼的生长速度快,当年就可以长到上市规格。1.5公斤左右的河鲈非常适合深加工成冰冻鱼片,2004年国际市场的 *** 已经达到了23元/公斤,效益十分可观。

尼罗尖吻鲈的生长曲线,一年就能长到1.7公斤

再者,沿湖各国的捕捞产量都大,市场供应根本不是问题。其实早在1987年,肯尼亚等国就开始尝试 *** 地将1.2万吨尼罗尖吻鲈加工成鱼片,主要的出口市场是西班牙和以色列。此外,法国、日本、澳大利亚、美国以及比利时等国的市场也已经开发成熟,前景一片光明。

或许正是看中了尼罗尖吻鲈的潜在经济价值,江苏省的淡水渔业研究中心也在2003年引入了这一品种。事实上,这并不是我国之一次从非洲引进养殖品种,大名鼎鼎的罗非鱼(国内养殖产量已经达到160多万吨)其实也是非洲的本土物种。

罗非鱼

不可否认,每一次引种都伴随着一定的生态风险,如今野生的罗非鱼在珠江流域泛滥就是有力的证明。和罗非鱼相比,尼罗尖吻鲈的引种风险有过之无不及,估计要不了多久,这一品种就会在我国南方地区推广养殖。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尼罗尖吻鲈有很大的几率会进入到自然水域。

目前,我国的水产科研机构正在尝试攻克尼罗尖吻鲈的人工繁育技术,一旦获得成功,离上市销售也就不远了。对普通老百姓来说,这当然是一件有口福的大好事,但对于生态 *** 而言就不一定了。

总之,尼罗尖吻鲈的引种既有利又有弊,只有坚守住了“生态红线”,这一品种才能真正发挥出正面效益。

对此,您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尼罗河鲈##保护生态#

买鲈鱼,挑“大肚子”还是“小肚子”?口感差别大,弄懂买不吃亏

鲈鱼鲜嫩肥美,肉质细嫩、鲜而不腥。和其他食材一样,鲈鱼也有好坏优劣之分,买的时候不能只看大小,要观察一下鲈鱼的状态,口感区别还是不小的,注意别买错了,弄懂再买不吃亏。

1、买“肚子大”还是“肚子小”的鲈鱼

正常的鲈鱼体型会比较修长,方便在水中快速移动,就算鱼胖一些,也只会看起来比较“圆润”,但我们有时候在菜市场买鲈鱼的时候,会看到肚子很鼓的“大肚子”鲈鱼,这种鲈鱼一般都是被投喂了过多的促进生长的饲料所导致的,这样的鱼油脂过多,味道吃起来也不够鲜美,尽量还是不要购买,选择“肚子小”的正常鲈鱼。

2、鱼尾巴发红的不要买

挑选鲈鱼的时候,可以看一下鱼的尾巴,鱼尾巴是鱼游泳的重要 *** ,鲈鱼的活动量很大,所以肉质会比较细嫩,而鱼尾巴 *** 后,尾巴就会变红,这样的鲈鱼活跃度就会降低,鱼肉的品质也会一天天的下降,而且容易被水中的细菌感染,这种“ *** ”的红尾巴鲈鱼,也尽量不要购买。

3、太大的鲈鱼不要买

鲈鱼不是越大越好(海鲈鱼除外),鲈鱼也会进入“老龄化”,正常生长鲈鱼一年能长35厘米左右,重量在2-3斤,这个大小的鲈鱼是鲈鱼的“年轻期”,鱼最鲜活,肉质也最为鲜嫩,吃起来也是恰到好处,鲈鱼生长周期过长的话,肉质会变的粗糙,油脂增加,吃起来口感就差了,买鲈鱼要正常大小的就行。

推荐3种鲈鱼的家常做法,营养美味吃不腻。

一、清蒸鲈鱼肉末

1、鲈鱼一定要用鲜活的,肉质才鲜嫩,把鱼鳃剪下来,拿两根筷子从嘴巴 *** 去, *** 底,顺着一个方向旋转几圈,一掏,内脏全出来了。不需要开膛,也能处理的 *** 净净。然后沿着脊骨,把鱼背两边都划开,背部的肉太厚了,这样比较好熟。

2、半斤五花肉馅放盆里,加盐,胡椒粉,白糖,生抽,蚝油调味,事先准备好的葱姜水,分三次往里放,每一次都搅打至全部吸收,这样肉馅吃着才Q弹滑嫩。然后把调好的肉馅 一勺一勺的塞在鱼肚子里面,两根葱垫底,把鲈鱼放上面。

3、蒸锅中上大气以后把鲈鱼放进去,旺火蒸10分钟,蒸鱼一定要水宽、火旺、蒸汽足,肉质才紧实、滑嫩,10分钟以后咱把蒸熟的鲈鱼取出来,里面的葱段,汁都要倒出来,腥味特别重。

4、然后撒上葱花,小米椒圈,淋一圈蒸鱼豉油,再激上一勺200度的热油,滋啦一声,清香味、鲜香味全飘起来了,尤其是鱼肚子,一筷子下去里面全是肉,看着都 *** 。

二、香酥手撕鲈鱼

1、准备一条新鲜的鲈鱼,不用刮鳞,直接沿着脊背片开,用清水洗干净,去除内脏和血水,然后把脊骨剔除准备腌制。

2、准备一些葱姜水,把生姜、大葱、大蒜拍扁放在一起,加入食盐、料酒,抓揉出葱姜汁,再倒入适量的清水浸泡10分钟。

3、鱼身上撒胡椒粉、鸡粉、十三香涂抹均匀,泡好的葱姜水倒在鱼身上,剩下的葱姜蒜码在盘底,放上鲈鱼,再浇上料汁,用保鲜膜封住,密封腌制2个小时以上,把底味码足。

4、2个小时以后,把腌好的鲈鱼取出来,去除上面的葱姜,准备炸制。炸的时候更好用清油,炸出来颜色比较清亮。油温五成热时,把鲈鱼放进去,开小火慢慢的浸炸。

5、这一步是要把鱼炸熟、炸透,炸至小刺焦酥,火千万不能太大,不然上色太快,鱼肉还没炸透就糊了。前期千万不要翻动。

6、鱼完全定型以后,再轻轻翻面,以免破碎,经常往露出油面的部位浇油,让它均匀受热。全程小火慢慢炸。鲈鱼炸至金黄酥脆,鱼鳞焦酥捞出控油,摆放在盘中,配上烧烤料即可食用。

三、蒜蓉粉丝鱼背虾

1、鲜虾去掉虾头、虾壳,单独放一边炒虾油用。鲈鱼刮过鳞,沿脊背两边划开,把脊柱骨剔出来,内脏去除不要,清洗干净,这个改刀 *** 方便摆盘,成型。

2、蒜多准备点,用刀轧碎,剁成 *** 大小的蒜末,太细、剁出水的话香味都流失了。剁好后均分成两半,一半用来炸金蒜,另一半生蒜就是常说的银蒜。这是蒜蓉酱好吃的关键。

3、其中一份蒜末用水稍微洗一下,去去大蒜素,省的炸黑。锅里多烧油,虾壳虾头倒进去,中小火慢慢的把虾油炸出来,用铲子使劲压压,挤出虾油,虾油出来后,油的颜色会变成金 *** ,虾的鲜香味特别浓郁。虾壳炸焦酥捞出。把虾油晾一下。

4、油温降下来以后把蒜末倒进去炸一下,千万不要热油下锅,容易溢出来,小火慢慢的炸,把蒜香味都榨出来,火大的话香味还没出来蒜末就开始糊了。经常搅动受热更均匀。

5、再挖进去两勺蒜蓉辣酱,把香味和色泽熬出来,蒜末炸至干香、金黄,转为最小火,加蚝油、食盐、鸡粉、少许白糖调味,翻匀后倒出来。把生蒜末倒进去搅拌均匀。提前泡软的粉丝。从中间切一刀放盆里,拌上刚才炸好的蒜蓉海鲜酱。

6、处理好的鲈鱼摆到盘子里,一边垫个姜片,省的歪,然后把粉丝装鱼肚子里,再铺上虾仁,浇上蒜蓉酱,准备开蒸。

7、蒸锅中上大气以后把鲈鱼虾放进去,旺火蒸6分钟就可以了。时间太长的话肉该老了。时间到出锅。盘底的汁倒出来,腥味重。然后小葱花一撒,热油一激。蒸鱼豉油一浇即可。

之一美食编辑:启明

10分钟快手菜红烧鲈鱼,做饭不发愁

恰逢母亲节,家里好肉好菜搞起来!清蒸鲈鱼吃多了,突然想搞个红烧的,超级好吃,下面分享一下我的做法~

By kaka是天秤座超级无敌美少女

用料
  • 鲈鱼 一条
  • 姜 5片
  • 蒜 3瓣
  • 葱 1根
  • 香菜 1根
  • 辣椒酱(或小米椒) 适量
  • 食用油 适量
  • 盐 适量
  • 酱油 适量

做法步骤

1、准备食材,鲈鱼、葱、香菜、姜、蒜洗净备用,提前准备好适量辣椒酱,辣度看个人喜好,想吃辣一点的就多放一点,我的是家里自己做的辣椒酱,味道偏辣一点

2、洗净的鲈鱼两边的鱼身各划几刀(如图),姜切片,蒜拍扁,葱喝香菜切段,葱头、香菜根和他们的叶子分开,和姜蒜放一起

3、起锅烧油,爆香姜片、蒜瓣、葱头、香菜根

4、放入鲈鱼,小火慢煎,煎至鱼身两面金黄

5、如图,煎至两面金黄

6、加入适量的水,我这里约500ml,倒入辣椒酱、适量的盐和酱油,盖上锅盖,中火煮5分钟,期间不时打开锅盖给鱼翻面,避免焦了或者两边煮得不均匀

7、打开盖子后再煮2分钟,不时翻面(约30秒翻一次),让鱼两面都入味,也方便收汁;然后倒入葱叶、香菜叶,再翻两次鱼身,让鱼肉充分吸收葱和香菜的味道,即可出锅

8、成品

9、超级好吃、下饭!

小贴士

1.忘记买小米椒了,所以用辣椒酱代替了; 2.很怕腥的话可以在放水的时候,适量放一点料酒、几粒花椒、1小块八角、一片香叶、一点桂皮(选择其中一样放也可以,主要是去腥而已,仅供参考),我是因为放的姜太多了,已经完全去除了腥味,所以没有放料酒。

鲈鱼的营养功效

鲈鱼味甘、 *** 平,入肝、脾、肾三经;具有健脾、补气、益肾、安胎之功效。

1.益肾安胎

鲈鱼能够益肾安胎、健脾补气,可治胎动不安、生产少乳等症。孕妈咪吃鲈鱼既容易消化,又能防治水肿、贫血头晕等症状。

2.维持神经 *** 的正常

铜能保护心脏,维持神经 *** 的正常功能,并参与数种物质代谢的关键酶的功能发挥。

3.补肝益脾

补 *** 、益脾胃、化痰止咳之效,对 *** 不足的人有很好的补益作用。

鲈鱼的饮食禁忌

根据前人经验,患有皮肤病疮肿者忌食。鲈鱼忌与 *** 油、奶酷和中 *** 荆芥同食。

做菜好吃都有技巧,我的每道菜都有小妙招,大家搜索“豆果”可以直接查看我的菜谱!

喜欢这个食谱记得收藏、关注哦!欢迎在下方留言分享您对这道美食的建议。

“逆向入侵”红鱼走红,被美国人吃到濒危的红鱼,却在中国泛滥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生态环境的改变,世界各国贸易往来频繁,外来物种入侵事件早已变得屡见不鲜。尤其是近几年来,我国外来物种入侵数量呈上升趋势,也是成为世界遭受外来物种入侵危害最为严重的国家。新的物种群在我国泛滥成灾,不仅危及了我国生物多样 *** ,就连生态环境的安全也受到极为严重的影响。

美国餐桌常客"红鱼"—被吃到濒临灭绝

美国红鱼又称为"红鼓鱼、斑点芦苇等",整个红鱼的外观与鲈鱼非常相似,体型呈纺缍形,鱼的腹部是微红色,头背部由背鳍起点至吻端有一暗色斜带;幼鱼时,尾柄上有鞍状斑。红鱼主要分布在美国大西洋一带,是肉食 *** 杂食鱼,能适应多种饲料。与其他鱼类相比,红鱼的更大不同之处是抗病能力强,生长快速,存活率高,不管多么恶劣的生态环境,只要有水的地方就会有红鱼。红鱼味道鲜美,食用口感比较可口,没有什么刺,肉质比较肥厚,也有着丰富的蛋白质,再加上红鱼的脂肪含量比较低,深受国外友人的喜爱,尤其是在美国餐桌上,红鱼更是一种常见的食材。

值得一提的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红鱼因为“味道鲜美”在美国开始走红,美国人对红鱼的喜爱程度达到了痴迷的地步,有的美国小镇居民几乎是顿顿离不开红鱼,在他们眼中这种红鱼 *** 低廉,营养价值高,深受喜欢。在短短的十年中,红鱼在美国被吃到了濒临灭绝的状态,在对红鱼烹饪过程中,美国人有多种做法,不管是烧烤方式,还是烟熏方式,红鱼在美国是非常受热捧的,由于市场需求量大,慢慢的在美国野生红鱼遭到了过度捕捞,数量出现了急剧下降。

据美国相关垂钓者介绍说:“在佛罗里达州,不管是垂钓还是捕捞,都让红鱼陷入了濒临灭绝的窘境。如今想要钓到野生红鱼,会非常难。”眼看着红鱼就要走向灭亡的道路,佛罗里达州 *** 开始发布相关政策,拒绝过度捕捞,每个人只限捕捞一条,而且只允许捕捞体长在46~68公分范围内的红鱼。可即便如此,美国的红鱼数量依旧在减少,很多商家开始不断进行人工养殖,在一定程度上暂时缓解了美国红鱼的野生资源难题。

中国人的噩梦:美国红鱼逆向入侵,在本土泛滥成灾

中国国土辽阔,生物资源丰富,近年来确实经常饱受外来物种入侵的影响,但与之相比,美国更受生物入侵的折磨,比如 *** 野猪、 *** 鲤鱼、 *** 蟒、风滚草等,但曾经在美国走红甚至是濒临灭绝的红鱼竟然“逆向入侵”在中国泛滥成灾?有网友不禁会 *** :“为何美国红鱼会在中国泛滥成灾呢?”

1、人工水产养殖红鱼技术的引进

自从美国开始培育人工养殖红鱼后,这种物种开始进入了水产养殖的高速快车列道中,世界各国纷纷引进红鱼优良品种,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我国 *** 也加入到了红鱼人工养殖的队伍中,此后在海南和福建等地区都开始出现了大规模养殖红鱼。就这样渐渐地,美国红鱼开始适应了我国的生态环境,并且进入了长期“居住”的状态,还成为了重要养殖水产品品种。与其他鱼类相比,红鱼不仅生长速度快,繁殖速度也很快,进入九十年代后,红鱼开始大量上市,出现在了人们的餐桌中。

随着养殖户越来越多,红鱼的产量也位于前列,这种活跃的生态物种一旦遇到台风、暴雨等恶劣天气是极易容易发生“越狱逃走”情况,所以红鱼“越狱”也是在所难免,然而一旦进入河流等地,红鱼的数量会越来越多。因为它适应生态环境能力极强,不管是在海水、淡水,还是在半咸水环境中都最能够正常生长,不管什么样的水资源,对红鱼来说都有很好的适应 *** 。

2、受传统思想影响,人工放生红鱼,祈福寓意颇深

对于部分中国人来说,尤其是长期从事生意者,受到传统思想影响,非常注重“放生”,对于放生一事拥有一种强烈的执著信念,而且还觉得放生的动物越是水产的,就越有灵 *** ,放生行为也就越有功德,祈福灵验。每天各种放生戏码轮番上演,放生的动物也是五花八门,从鱼籽到草鱼,从泥鳅到草龟,从毒蛇到食人鱼。世界万物,皆可放生。而红鱼,也是其中放生的一种生物。曾经 *** 相关媒体发布了一条这样的新闻:在2015年6月份,20多位神秘人士在胶南市积米崖码头放生了大约一万条美国红鱼,海面上万鱼争游,还不时有鱼跃出水面,引来数百名市民观看。

从目前来看,红鱼在中国泛滥成灾跟这种放生行为有直接关系,随着放生红鱼形式推陈出新,从以往固定地点放生,到打“放生游击战”,越来越多人都开始加入到放生的队伍中,似乎在这些放生者心目中已经形成一套神化理论,他们把自己放生的动物都在心底里供奉为仙,受到迷信思想作祟,红鱼在我国泛滥形势严峻。从相关调查数据研究来看,从2004年到2006年我国渔民捕获美国红鱼就已经超过上万公斤,如今红鱼已经适应了野生环境,大量的繁殖,从人工养殖红鱼变成了野生美国红鱼。

除了美国红鱼,还有哪些水产品物种入侵我国?

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我国引进国外鱼类品种达到了 ***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从国外引进的鱼类已有65种以上,其中鲤科鱼类有8种。除了美国红鱼在我国出现了泛滥的情况,还有产自北美的雀鳝鱼也在我国出现了泛滥的情况,雀鳝鱼它是一种大型的凶猛淡水鱼类,会攻击其他鱼类,并以其它鱼类为食,和食人鲳并称为“水中 *** ”,对水资源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此外,清道夫对我国生态环境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尤其是在南方地区,清道夫泛滥成灾,它是一种杂食 *** 鱼类,主要饲养于水族箱中用来清洁青苔、藻类、底栖动物和水中的垃圾。但这种鱼如果大量繁殖,会吞噬其他鱼卵,导致其它鱼的灭绝。目前在我国清道夫还没有天敌,一旦出现在自然水域,很容易导致本地原生鱼类灭绝。

在众多入侵水产品物种中,还有一类鱼外观上长得极像鲫鱼,但它并不是鲫鱼而是绿太阳鱼,它具有极强的侵入 *** ,属于暖水 *** 鱼类。随着气候变暖,该鱼已经在美国山区冷水溪流中逐渐蔓延。绿太阳鱼喜在缓水、有沙砾的地区产卵,这种鱼最可怕之处是会吃掉其他鱼卵及小鱼仔,不管是成年的绿太阳鱼,还是幼仔,都会对其他鱼种构成极大的威胁。

水产品物种入侵泛滥成灾,对我国能够造成什么样的危害?

1、本土物种灭绝

随着各国贸易往来频繁加剧,如今物种打 *** 域生态界限,泛滥成灾已经是一种必然趋势。外来入侵物种具有生态适应能力强,繁殖能力强,传播能力强等特点,随着外来物种大量繁殖,数量加剧后,本土生物多样 *** 会逐渐丧失,物种入侵 *** 了原有的生态环境,让本土物种出现了灭绝的情况。打个比方,清道夫原本作为垃圾鱼引入我国,没想到这种物种即便在恶劣的水里也能够活得莺歌燕舞,不断壮大自己的族群,最后泛滥成灾。清道夫 *** 力非常强,不仅啃食水草和藻类,而且连其它水生动物产在这些地方的卵也不放过,长此以往,就容易导致其他鱼类物种出现灭绝的危险。

2、影响自然生态环境的稳定 ***

美国红鱼入侵彻底打破了我国原有生态 *** 物种结构的平衡,它的入侵是难以控制的。此外其他鱼类品种的入侵,也对我国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 *** *** ,比如太湖新银鱼的引入,导致浮游动物不断锐减,湖内水草面积大量消失,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3、造成区域 *** 菌侵入

在外国水产品鱼类入侵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另外一个严峻问题,那就是这些入侵的鱼类自身携带的病菌也会随之入侵,造成我国本土更多生物受到影响。比如我国最常见的草鱼出血病是危害严重传染 *** 疾病,从2.5-15厘米大小的草鱼都可发病,有时二年以上的大草鱼也患病,这种病发病率高,死亡率也高,都是区域 *** 虫害,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就是由于水产品鱼类入侵引起的。

外来物种入侵不仅对水产养殖业、农业造成直接影响,也让城市生态环境深受其害。对于外来生物入侵问题,我们应坚持防治结合、预防为主的原则,重点在前瞻 *** 和预防 *** 上下工夫,这样有利于防患于未然。在物种入侵这件事中,我们千万不要当帮凶,盲目地选择放生,忘了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

标签: 大图 鲈鱼 高清 ***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