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和血是 *** 最基本的两种能量单元。气引导血在身体内运动循行,气又起到温煦 *** 和抵御外邪的作用;血如同自然界的江河湖泊,起着滋养生命和维持身体新陈代谢的作用,同时血也是气在体内运行的承载体。
所以才有: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这一说法。
气血两虚身体会出现什么症状?
一旦 *** 气血亏损后,流通在体内和体表的气血都会整体亏损。 *** 体表流通的气血起着滋养肌肤和抵御外邪的功能,如果气血亏虚了,气血不足以滋养皮肤脉络, *** 很容易出现手脚麻木或刺痛、皮肤长各种疙瘩的现象。如果体内气血亏虚了,血行不畅,水湿等 *** 就会在 *** 内积累,导致腹部松软如水囊,出现大肚腩。
仲景妙方——黄芪桂枝五物汤方解
针对这种症状,医圣张仲景发明了一个妙方——黄芪桂枝五物汤,收录在他的著作《金匮要略》中。
黄芪桂枝五物汤,由黄芪、桂枝、芍 *** 、生姜、大枣,五味很平常的中 *** 组成。
方中黄芪益气固表,补益卫气,是为君 *** ,可以升举 *** 的阳气,并加强从内向外宣发的力量。依靠这种力量,来调动 *** 气血达于体表,促进肌肉生长,升举中气止泻,治疗皮肤痈脓。
方中桂枝温阳助卫,通利血脉,与黄芪相配伍,助卫和营,以温肌肉、充皮肤、肥腠理,是为臣 *** 。当 *** 津血的宣发和流动机制出现异常时,桂枝可以将体内的津血带动到体表,来加强体表 *** 津血的供应和循环,加强津血对体表 *** 的滋养,同时加强体表的防御能力。
方中芍 *** 养血补血,敛阴和营,与桂枝相配伍,以调和营卫;与黄芪相配伍,以滋补气血。是佐 *** ,用来“蓄积”和“收藏”能量,可以起到滋润和养阴的效果。芍 *** 内收的作用,可以让体表的津液回到五脏六腑中来,滋养五脏六腑,而且在“收敛”的过程,还能打通 *** 血脉中的阻滞和“血痹”。与桂枝合用,通过“向外宣发”和“向内回收”的作用组合,可疏通 *** 津血向外扩散和“回流”的通道,加强 *** 津血在身体的循环和流动,加强体表的津血的滋养和强化体表 *** 的功能。
方中生姜作为佐 *** ,温阳散寒,与桂枝相配伍,以疏散外邪具有驱散寒邪和鼓舞正气的作用。出汗可加强 *** 的新陈代谢,将多余的水液通过出汗排出 *** ,因此生姜还有祛水祛湿的功效。生姜温热的作用还能加强肠胃的运动和循环,来强健肠胃和帮助消化。生姜与桂枝、芍 *** 组合使用,可加强肠胃的运动和加强 *** 气血向体表运动。
方中大枣益气补中,生化气血,并调和诸 *** ,是组方中使 *** 。 *** 的“精神”由气血化生,因此,大枣既能安神,又能协助黄芪鼓舞卫气。
该方特点:诸 *** 相互为用,以奏益气和营,温经通痹之效。桂枝芍 *** 相配伍,调和营卫;芍 *** 黄芪相配伍,以补益气血;生姜大枣相配伍,以调理脾胃、生化气血。
黄芪桂枝五物汤使用辨证要点
气血两虚者:肌肉松软、乏力,肢体无力、沉重,关节麻木、疼痛,肢体浮肿,自汗,舌质黯淡,脉微、涩、紧者。
黄芪桂枝五物汤适用人群
体形多偏胖,肌肉松弛,皮肤缺乏弹 *** ,较湿润,面色缺失光泽,黄蜡或暗红、舌胖大紫暗,唇暗。四肢末端紫暗,指甲多黄厚腹部大而松软,肚脐深陷,按之无抵抗感及痛胀感,食欲旺盛,下肢多有浮肿、局部皮肤干燥或发暗,四肢易麻木,容易乏力、头晕、气短、多汗。
黄芪桂枝五物汤主治病症
黄芪桂枝五物汤的主要功效是益气温经、和血通痹,是治疗“血痹”的专方。所谓“血痹”就是肢体麻木不仁或者肢体关节疼痛,现代称之为风湿、类风湿 *** 关节炎、 *** 、肩周炎、坐骨神经痛、中风后遗症、面神经炎、多发 *** 神经炎、神经 *** 头痛、肢体幻觉痛、腓肠肌痉挛、眼肌 *** 、萎证等。
其次,黄芪桂枝五物汤还有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可以治疗脑血栓、心绞痛、糖尿病、组织缺血症、手脚冰凉之症。
另外,黄芪桂枝五物汤还有调养荣卫、祛风散邪的作用。可以治疗各种皮肤科 *** 疾病,如 *** 、风疹、隐疹等。
最后,黄芪桂枝五物汤还有温阳利水的作用,可以治疗腹部肥满、喝水肚子就长肉的“大肚腩”患者,还可以治疗慢 *** 盆腔炎、带下过多等症。
金某,男,48岁,因车祸右肩关节脱位,经手法复位,两月后右肩关节疼痛,右上肢不能抬举,X线示:右肩关节及诸骨质未见异常。诊断为他伤 *** 右肩关节炎。处方:黄芪,白芍,桂枝,生姜,大枣,鸡血藤,秦艽。每日1剂,水煎,早晚各1服。服 *** 10剂后,右肩关节内旋及外旋外展功能恢复,疼痛较前减轻。守法治疗2周而愈。随访1年,右肩关节功能正常。
创伤 *** 肩周炎临床较少见,但素体虚弱,复加肩部或上肢外伤史者容易诱发。《素问·痹论》曰:“营气虚,则不仁。”人至中年,素体“骨弱肌肤盛”,劳而汗出,邪遂凝于血脉,再加外伤,而致经脉不通,不通则痛。采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治疗,方中黄芪益气,桂枝、芍 *** 通阳行痹,生姜、大枣调和营卫,鸡血藤、秦艽通络止痛,共奏益气温阳除痹之功,用治创伤 *** 肩周炎可谓方证相符,故收效颇佳。
中医有话说 | 007篇孙万森教授谈"故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肠为之苦鸣,下气不足,则乃为痿厥心悗"的临床体会
作者:孙万森教授个人简介
"故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源自《灵枢·口问》。
其意为头颅部气血不足,大脑就空虚,头颅就无力倾倒,并耳鸣、目眩。实际是人之精气不能荣润于脑髓,不能荣润于耳窍、目窍,不能荣润于头颈导致的病变。
笔者的思考是:
一、人身之精气不能上荣,是为"上气不足"。人身之精气来源于先天之肾,并经后天之脾源源不断之补充,并有五藏六府之精气融于其中,其充足,则可以荣润于身体各部,其匮乏,则不能荣润于身体各部,于上部而言,则是头颈、头髓、头诸窍是否得到荣润、滋养。
二、上部精气不足,可以出现一系列病变:头髓不荣,脑部空虚,病人有大脑空虚感;头颅不荣,头颈不能支持,无力倾斜,病人感头颈无力不适,不能支撑;头诸窍不荣,于耳则出现耳鸣耳聋,病人常诉耳鸣脑鸣,于目则眩晕不清,病人常诉头眩目晕。
三、临床上常常见到上气不足所致病变,如脑萎缩、脑梗、老年 *** 痴呆、 *** 、高血压病、脑供血不足、椎动脉狭窄等疾病。症状表现为头眩目晕、耳鸣耳聋、颈项不适、手臂麻木等。
笔者曾治一患者,头晕手麻半年,西医检查提示椎动脉供血不足,服西 *** 无效,遂就诊中医,查其舌淡红,苔薄白润,脉沉细,辨为上气不足,气血不荣,是为血痹,以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四物汤,治疗一周即效,再诊加大黄芪用量至40g,服二周,诸证基本消除。
"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肠为之苦鸣,下气不足,则乃为痿厥心悗"。
其意为中焦脾胃之气不足,运化无力,出现二便失常诸症,而下焦 *** 之气不足,阳气少,气化无力,则是足膝无力,阴气则不能上济于心而致心胸烦闷。
临床上常见到因中气不足而导致的 *** 频多,用补中益气汤加味而见效,亦见到因中气不足而致的腹泻,用益气升阳汤而治愈。对于是足膝无力,四肢厥冷之阳虚之证,常用补 *** 之桂附地黄汤、济生肾气汤而治之。而因 *** 阴虚,不能上济于心胸的烦闷,可用滋 *** 之阴,清心火而治之,方用天王补心丹、柏子滋心汤(丸)等等。
对 *** 来讲,气很重要,它就像身边的 *** ,主要作用就是防止邪气入侵身体,而且如果有邪气已经入侵了,那么它就会和邪气作斗争,另外斗争完了还会把 *** 损伤的地方进行修复,所以说当气充足的时候,我们就不容易生病,而气虚了,那么身体就相当于没有战斗力,就很容易被外邪气入侵,而引起各种疾病,所以我说,气对于 *** 很重要。
那哪味中 *** 补气效果好呢?我认为是黄芪,因为在张仲景的很多方子里,比如说黄芪桂枝五物汤、黄芪建中汤等等都有黄芪的身影,而且黄芪这个 *** 还有着补气之一 *** 之称,所以足可见黄芪补气的能力。
但是如果说你气虚的很厉害,甚至已经影响到了脏腑,导致脏腑功能减退,比如说肺气虚了,出现了身体乏力,稍微上个楼梯或是走几步路就气喘吁吁的,并且呢还出现了怕风、怕冷,容易感冒的情况,那这种呢你可以搭配一个 *** 参,来增强补益肺气的作用。
另外如果说你是脾气虚,出现食欲不振,没有胃口,不想吃饭,或是稍微吃一点东西肚子就饱就胀,而且一看脸色淡黄萎黄,身体还很消瘦,平常说话还有气无力的, *** 也长期不成形,那这种呢你可以搭配一个白术,在补气的同时还能健脾。
当然要是说你肾气虚,除了身体乏力,腰部膝部酸软无力之外,同时还出现了 *** ,比如说时间短、望门即泄、 *** 起不来、 *** 等等,另外呢还有尿频、尿不尽、头晕耳鸣的情况,那这种可以搭配一个枸杞子来补肾。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黄芪 *** 温,所以体内实热、虚热以及肾阴虚的人群不适合参考。好了,那今天的分享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身体不适请线下找专业医生指导用 *** ,喜欢的话请长按点赞三秒,关注转发收藏一下,我是中医沈宏。
经方医案之黄芪桂枝五物汤合桃核承气汤治疗糖尿病肢麻糖尿病周围 *** 变是糖尿病最常见并发症之一,病情隐匿,进展缓慢,多与糖尿病病程及血糖控制 *** 有关。临床表现可为对称,也可单发,一般下肢较上肢重。早期以感觉障碍为主,感觉肢体末端麻木,有踏棉感、蚁爬感、酸痛、灼痛等症状。目前关于糖尿病 *** 变的病因和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临床主要应用神经营养 *** 来治疗,但疗效并不是太满意,临床上我经常看到服用这类 *** 物无效的患者。中医疗效确切,现分享我一医案:
王某,男,52岁, *** 业主。2018年9月17日初诊,患者素体壮实,食欲亢进,烟酒不分家,10年前体检发现血糖异常升高,出现口渴多饮,善食多饥,疲乏少力等症状,长期服用磺脲类,血糖控制情况一般。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肢体麻木、视物模糊,经治无效,经病友介绍遂来门诊求治。刻下症见:咽干口渴,视物模糊,疲乏少力,肢体麻木,疼痛,下肢肌肤甲错,自述易饥,烦热, *** 干结,夜尿频多。舌脉:舌质暗红,舌苔薄黄,脉细滑。化验室检查:糖化血红蛋白7.6%。西医诊断:糖尿病中医诊断:消渴病(气阴两虚,胃肠结热,脉络瘀阻)治法:益气养阴,清泄结热,活血通络。拟方:黄芪桂枝五物汤合桃核承气汤加减。处方:生黄芪25g,当归10g,`太子参15g,桂枝 10g,赤芍10g,玄参25g,黄连9g,熟大黄9g,麦冬12g,生地25g,枸杞子15,葛根25g,丹参30g,桃仁12g,红花12g,川芎12g,当归12g,水蛭9g,地龙12g。7剂,水煎服,每日1剂,分两次服。外洗方:桂枝10g,乳香10g,没 *** 10g,苏木10g,红花10g,7剂,煎水漫泡外洗,以温阳和络,活血通脉。9月24日复诊,肢麻疼痛减轻,便畅,尿频减轻。处方:黄芪30g,太孑参15g,桂枝10g,生地30g,玄参15g,当归10g,桃仁10g,牛膝30g,水蛭10g,地龙10g,葛根30g,黄连10g,黄苓10g,芡实30g,金樱子30g。14剂,水煎服,一日一剂,外洗方依旧。10月9日三诊,肢麻,疼痛消失, *** 正常,乏为好转,生活如常。化验室检查:糖化血红蛋白5.2%。
体会:中医对这个病早就有记载,如清代《王旭高医案》就有这样的描述:“消渴日久,但见手足麻木,肢冷如冰”,讲的就是糖尿病周围 *** 变。《金匮要略》"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血痹乃阳气不足,阴寒凝滞,血脉痹阻所致。本证以肌肤麻木不仁,脉微而涩为辨证要点。黄芪、大子参、桂技、熟地、玄参益气养阴以治本,当归、桃仁、牛膝、水蛏、地龙活血通痹治其标,合桃核承气汤泄热通下,逐瘀活血之功,合增液汤之意,加玄参、生地, *** 多者,仿"水陆二仙丹"意,加芡实、金樱子,另配外洗方效更佳。我用此法,治疗数例均有效。
中医院士用 *** 经验:黄芪治糖尿病,5个组方标本兼治,共奏奇效上文我们讲到了黄芪汤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的优势,作为黄芪汤的主 *** ,黄芪的治消渴作用得到了 *** ,很多读者留言要求再写一写黄芪的方子,今天我们以中科院院士仝小林教授的用 *** 心得来分析黄芪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的用 *** 经验。
仝小林院士在中医 *** 治疗糖尿病方面建树颇丰,硕果累累,积累了丰富的用 *** 经验。在《伤寒杂病论》记载的含有黄芪的7个方剂中,其中常用于糖尿病临床治疗的为黄芪桂枝五物汤、防己黄芪汤、黄芪建中汤、乌头汤、桂枝加黄芪汤。这五味方剂仝院士都有应用,下面我们一一来分析。
黄芪桂枝五物汤:糖尿病周围 *** 变
黄芪桂枝五物汤出自《金匮要略》,原方本是用以治疗血痹,现代将其用于治疗糖尿病周围 *** 变,因为周围病变涉及肢体、筋脉,以麻、木、凉、痛为其临床主要特征。仝院士认为久病入络耗气伤血,糖尿病周围 *** 变以气虚血瘀为基本病机,气血虚弱为本,气滞血瘀为标,治当益气养血、行气活血通络,标本兼顾 。而黄芪自古就是补气之要 *** :黄芪大补脾肺之气,使气旺则血生,黄芪可益气升提,托疮生肌,对其他并发症如下肢感染、坏疽、糖尿病足等亦有预防与治疗作用。
仝院士在应用该方治疗周围病变有自己的见解:黄芪善补经络之气,堪称经络补气之圣 *** 。 此方臣桂枝、白芍而益营,以治不仁;佐生姜、大枣以和营卫。 方中各 *** 配伍切中消渴气阴两虚之本质,标本兼治,共奏奇效。
黄芪建中汤治疗糖尿病胃轻瘫
黄芪建中汤为小建中汤内加用黄芪一两半,《金匮要略》记载功效:“虚劳里急,诸不足,黄芪建中汤主之。”此方以甘温健脾 *** ,不仅可充精血,且可复阴虚之阳,能调理气血,补营益卫,平衡阴阳。 糖尿病 *** 胃轻瘫以呕吐为主要症状,其病机可以概括为中焦气机逆乱,脾胃升降失常。 消渴日久,气阴两伤,以致脾胃受损,运化功能失司,最终导致胃肠功能紊乱而发生胃轻瘫。仝院士常用黄芪建中汤治疗糖尿病 *** 胃轻瘫,主要针对病胃瘫日久,诸虚渐重,患者一派中焦虚寒之象,当以益气健脾、温中散寒为治则。
防己黄芪汤治疗糖尿病合并痛风
防己黄芪汤出自《金匮要略》,原方主治卫表不固、外感风邪、水湿泛滥之风水、风湿证,仝院士临床中运用防己黄芪汤为主方治疗痛风急 *** 期发作屡奏良效。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 *** 微血管病变,可导致肾缺血和肾血流量下降,从而引起尿酸在 *** 的 *** 减少,继而引发高尿酸血症,进一步可发展为痛风 。《金匮要略》记载:“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基于此,防己黄芪汤治疗糖尿病合并痛风效果显著。
桂枝加黄芪汤治疗糖尿病泌汗异常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云:“瞤即胸中痛,又从腰以上必汗出,下无汗,腰髋弛痛,如有物在皮中状,剧者不能食,身疼重,烦躁, *** 不利,此为黄汗,桂枝加黄芪汤主之。”该方有调和营卫、固表止汗的功效。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引起自 *** 经功能损害,影响到汗腺自 *** 经时就会出现汗液分泌异 。本病属中医汗证范畴,仝院士认为本病多由糖尿病病久,热耗气伤阴所致,基本病机为阴阳失调。以中小剂量 10~20 g 治疗多汗,并合用煅龙牡,取得较好疗效。
综上所述,黄芪类经方可广泛应用于糖尿病并发症的治疗,病证与降糖兼顾,标本兼治,具有卓越的效果。
参考自赵天宇,郭敬,王明琦等.《仝小林以黄芪为主 *** 辨治糖尿病并发症经验》
*** 主要是颈椎间盘退行 *** 改变及其继发病理改变引起周围组织结构,如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等受压,并出现相应临床表现者称为 *** 。在 *** 的发生发展中,慢 *** 劳损是主要病因,长时间低头工作、 *** 作电脑、驾车等均会使颈部肌肉处于长期疲劳状态,容易发生损伤。随着伏案工作模式日益增多, *** 发病率不断提高,且发病年龄呈现年轻化趋势。在 *** 的非手术治疗 *** 中,中 *** 治疗有着良好的疗效,深受广大患者喜爱。
*** 隶属中医学“痹证”、“痿证”、“项强”、“眩晕”等范畴。中医理论认为 *** 的病因,无外乎外感风寒湿邪、慢 *** 劳损、 *** 不足、气血不足、外伤、畸形等几个方面。在内外致病因素的作用下,机体气血瘀滞,经络痹阻不畅,“不通则痛”,随之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多数医家认为本病为“本虚标实”,气血不足为本,风寒湿邪客居经脉,气血瘀滞为标。
(1)颈型:舒筋活络,散风止痛,方用舒筋汤(当归10克,白芍10克,姜黄6克,宽筋藤15克,松节6克,海桐皮12克,羌活10克,防风10克,续断10克,甘草6克)加味。成 *** 常用疏风定痛丸、散风活络丸等。处于慢 *** 期又体质虚弱、 *** 不足者,则应补 *** 、强筋骨,常用补肾壮筋丸(熟地黄12克,当归12克,牛膝10克,山萸肉12克,茯苓12克,续断12克,杜仲10克,白芍10克,青皮5克,五加皮10克)。
(2)神经根型:①麻木型:养血活血,益气通络,方用黄芪桂枝五物汤(黄芪12克,桂枝12克,芍 *** 12克,生姜3片,大枣7枚)加味。成 *** 常用活络丹等。②疼痛型:祛风散寒,舒筋通络,方用羌活胜湿汤(羌活15克,独活15克,藁本15克,防风15克,川芎10克,蔓荆子10克,甘草6克)加减。
(3)椎动脉型:①痰湿中阻:化痰利湿,舒筋通络,方用温胆汤(半夏9克,竹茹12克,枳实12克,橘皮12克,茯苓12克,生姜3片,甘草6克)加减。②气血两虚:益气养血,舒筋活络,方用归脾汤(白术10克,当归3克, *** 参3克,黄芪10克,酸枣仁10克,木香1.5克,远志3克,龙眼肉4.5克,茯苓10克,炙甘草4.5克)加味。
(4)脊髓型:滋补 *** ,强筋壮骨。方用强筋壮骨汤、补阳还五汤(生黄芪120克,当归尾6克,赤芍4.5克,地龙、川芎、桃仁、红花各3克)。成 *** 用健步虎潜丸等。
而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空调等电器的广泛应用,产后身痛、恶寒的发生呈上升趋势。
《经效产宝》曰:“产后百节开张,血脉流走,遇气弱,则经络分肉之间……则骨节不利,筋脉引急,故腰背转侧不得,手足摇动不得……医者以为伤寒治之,若出汗则筋脉动惕,手足厥冷,变生他病”。
本病主要是产后营血亏虚,经脉失养所致的“不荣则痛”或风寒湿邪趁虚而入,稽留关节、经脉所致的“不通则痛”。
本病的发生与产褥期的生理特点密切相关。因产后脏腑空虚,腠理不实,致卫表不固,如摄生稍有不慎即可发生多种产后疾病,故临床治疗应根据“亡血伤津、瘀血内阻、多虚多瘀”的特点,本着“勿拘于产后,勿忘于产后”的原则,进行辨证论治。
临床上可以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合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
基本方:黄芪、桂枝、白芍、独活、威灵仙、桑寄生、秦艽、防风、细辛、川芎、当归、熟地、盐杜仲、怀牛膝、炙甘草、生姜、大枣。
黄芪桂枝五物汤出自《金匮要略》原方治疗血痹,方中黄芪益气固表为君;桂枝、芍 *** 温经通络,调和营卫为臣;生姜、大枣合营卫,调诸 *** 为使 *** ,全方共奏益气养血,温经通络之效。
独活寄生汤出自唐代医家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方中以独活为君,治伏风,除痹痛。臣以细辛、防风、秦艽、桂心,祛风散寒,温经通脉。
全方妙在加入了桑寄生、杜仲、牛膝以补益 *** ,强壮筋骨,又有当归、芍 *** 、川芎、地黄组成的四物汤以养血和血,此外,人参、甘草能够健脾益气,诸 *** 合用,使该方不拘泥于祛除风寒湿邪,止痹痛,而同时具有补益 *** ,益气养血的功用,从而邪正兼顾,驱邪而不伤正,扶正而不留邪。全方标本兼治,疗效显著。
30岁的边女士,剖宫产后一月因不慎受风,现巅顶痛其,四肢关节,肩背部凉痛感,腰部酸痛,疼痛越冷减重,得温痛减。哺乳期不便用 *** ,半年后断奶来诊。
舌淡苔薄白,脉濡细。诊断:产后身痛(肾虚兼外感风寒型)。
上方加减服用14剂头痛、腰背酸痛、恶寒明显减轻,继续服用一个月。后随访身痛已愈,未再复发。
今天我这篇文说,跟您谈谈“麻木不仁”这件事。
麻木不仁,作为成语,本来形容一个人冷血,对眼前的任何事物无动于衷。其实,从源头上讲,麻木不仁指的是一个症。什么叫麻?指的是不痛不痒,如万千异物或蚂蚁游走于其上。什么叫不仁?说的是挠一下皮肤,没感觉,好像隔了一层衣服一般。
说起这个症状来啊,咱们很多人都有感受。尤其是年龄大一点的人,或者大病初愈的人,或者女 *** 产后,在这方面感受尤为明显。有一些 *** 、肩周炎的患者,也会产生此类症状。当然,最明显的,就是西医诊断,所谓“多发 *** 神经炎”、“末梢神经炎”的人。他们的主要感受,就是手脚四肢麻、凉、感觉迟钝,或者疼痛,或者肌肉无力。
我见过最惨的一个患者,到什么程度了?一年四季都要戴手套,而且是很厚的手套,薄了就不行。平时开门都要戴手套。否则,只要手指头直接触碰异物,那感觉就像 *** 一样。
这个时候,怎么办?怎么理解这症状呢?用治颈椎、治腰椎、治肩关节的 *** ,能改善不?
这些,还真就不好说。医学这事儿,本来就是探索中发展的学问,很多事情,我们任何人都无法一口咬定。
但是,我作为一个中医人,却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你,我们中医在近两 *** 前的《金匮要略》里面,就注意到这个问题了,并且取名叫做“血痹”,同时也有了调治它的具体方 *** 。
什么叫血栓啊?顾名思义,就是气血不通了,痹阻了。骨头,有骨痹,血,也有血痹。这个血栓怎么来的?一方面,是因为血虚,气血在经脉内运行得虚少、不畅。另一方面,就是气血营卫不和,导致外邪,尤其是风寒之邪袭击进来,阻遏经脉。两方面原因,形成血痹。
根据这定义,我们基本就理出来血痹的症候了。这就是肌肤肢体麻木不仁,有一点怕凉,有一点怕风,或痛,或肌肉无力,舌头往往比较淡,脉象为微涩而紧的。部分人舌头会青紫。现代医学诊断,往往是末梢神经炎。同时,这组症候也可以出现在皮炎、中风后遗症、肩周炎、血栓闭塞 *** 脉管炎、雷诺氏病、 *** 、腕管综合征、 *** 等疾病上。
你看,这件事儿是不是牵涉甚广啊?
遇到这个情况,怎么办?治疗 *** 之一,就是用《金匮要略》里面的一张经方,叫做黄芪桂枝五物汤。方见:黄芪9克,芍 *** 9克,桂枝9克,生姜18克,大枣4枚。现代用法,水煎服。方义,简单说,就是利用黄芪和桂枝来散寒、祛风、温通经脉、固护卫气。用芍 *** 来养阴,养血,配合桂枝来调和营卫。生姜和大枣,固护中焦,促进气血生化之源,让更多的气血充养四肢,提振正气。如此,血不虚了,风邪没了,经脉通了,血痹也就解除了,症状随之消失了。
现如今啊,这方子应用范围很广,只要符合肌肤麻木不仁、或疼痛、或冷,舌质淡或青紫,脉微紧而沉细的特点,就可以用。可以用在很多疾病的治疗过程中。
我还清楚地记得,曾有一个男 *** ,43岁,平时爱感冒,结果晚上睡觉受了风寒,第二天早上口眼歪斜了,自述觉得发冷,很麻。我辩证之后,直接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原方,五剂之后效果显著。
当然了。我们这里说得热闹,于实际应用中,这方子的配伍变化还很多。因此,一般读者必须在中医师辩证指导下应用。这是一篇科普文章。我的目的,是带您感受中医、理解中医、学习中医。能实现这样的目的,也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