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 *** 黄河水利 *** 会了解到,近日技术人员在黄河口近海水域发现一条成年黄河鱽鱼 *** ,这是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黄河口首次发现黄河鱽鱼 *** 。
据介绍,近日黄河水利 *** 会在对利津至西河口河段鱼类生物多样 *** 调查过程中,在黄河口现行流路口门处发现一条成年黄河鱽鱼 *** 。根据自然资源部之一海洋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的研究显示,20世纪90年代以来,受黄河径流断流影响以及人工捕捞影响,黄河鱽鱼濒临绝迹,至21世纪初已无捕获记录。这是21世纪在黄河口河道首次发现黄河鱽鱼 *** ,标志着黄河口海域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黄河水利 *** 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黄河水利 *** 会大力实施黄河下游生态调度,持续向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 *** 进行人工和漫溢补水,增加湿地水面面积,提高地下水位,修复黄河下游 *** 物种栖息地和鱼类洄游通道等水生生态 *** 生态功能,有效促进了黄河下游河道、河口三角洲及附近海域生态 *** 的自然修复,为河口近海水生生物提供了适宜产卵的低盐度环境,基本维持了河口生态 *** 的稳定和完整。
来源:新华社
2020人类抗疫抗洪,绝迹多年的黄河鱽鱼却再现身据新华社7月18日新闻,今日一条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绝迹的黄河鱽鱼在黄河口近海水域现身。
*** 仍在肆虐,洪水已然来袭。2020年对人类来说是艰难的一年,稍感欣慰的是地球家园里已绝迹多年的黄河鱽鱼现身送来些许温暖。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受黄河径流断流影响和人工捕捞影响,鱽鱼已无捕获记录,濒临灭绝。位于山东省垦利县东端的黄河入海口,由于受渤海和黄河的双重关照,水产资源极为丰富。这里常年流入大量的黄河淡水, 海水含氮量高,有机质多,饵料充足,加上盐度季节 *** 变化大,浮游生物异常繁盛,从而成为鱼类繁殖、觅饵、生息的良好场所,有"百鱼之乡"的美称。这里主要出产梭鱼、鲅鱼、海马等,而列百鱼之首的则是黄河刀鱼。黄河黄河刀鱼的故乡在黄河口一带,在黄河口,当地人称其为"倒鱼",这大概是因其沿黄河逆流洄游的缘故。历史上,黄河几经改道,但黄河刀鱼总是顺河而去又沿河而来。长江口和海河口虽然也有刀鱼,但总不及黄河刀鱼量多,味美。据说但凡吃过的人,没有一个不怀念那种味道。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90年代末的黄河断流,加之美味至极,让这地球 *** 一度消失绝迹。今年以来, *** 肆虐,人类放慢了脚步,污染减轻,让为生存疲于奔命的动物们休息片刻。
正如 *** 中灭霸让一半的人口消失,几年后,在哈德逊河里看到鲸鱼...鱽鱼美味,更意味深长,发人深省。笔者找了很多资料,都没查到鱽鱼的样貌,有知道的朋友劳烦告知。
好消息!黄河鱽鱼现身黄河资料图
记者从 *** 黄河水利 *** 会了解到,近日技术人员在黄河口近海水域发现一条成年黄河鱽鱼 *** ,这是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黄河口首次发现黄河鱽鱼 *** 。
据介绍,近日黄河水利 *** 会在对利津至西河口河段鱼类生物多样 *** 调查过程中,在黄河口现行流路口门处发现一条成年黄河鱽鱼 *** 。根据自然资源部之一海洋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的研究显示,20世纪90年代以来,受黄河径流断流影响以及人工捕捞影响,黄河鱽鱼濒临绝迹,至21世纪初已无捕获记录。这是21世纪在黄河口河道首次发现黄河鱽鱼 *** ,标志着黄河口海域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黄河水利 *** 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黄河水利 *** 会大力实施黄河下游生态调度,持续向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 *** 进行人工和漫溢补水,增加湿地水面面积,提高地下水位,修复黄河下游 *** 物种栖息地和鱼类洄游通道等水生生态 *** 生态功能,有效促进了黄河下游河道、河口三角洲及附近海域生态 *** 的自然修复,为河口近海水生生物提供了适宜产卵的低盐度环境,基本维持了河口生态 *** 的稳定和完整。
来源丨人民日报
记者从黄河水利 *** 会(以下简称“黄委”)了解到,技术人员在黄河口近海水域发现一条成年黄河鱽鱼 *** ,这是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黄河口首次发现黄河鱽鱼 *** 。
近年来,黄委持续向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 *** 进行淡水补给,黄河河口及近海域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黄委近日在对利津至西河口河段鱼类生物多样 *** 调查过程中,在黄河口现行流路口门处发现一条成年黄河鱽鱼 *** 。
据自然资源部之一海洋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等科研和渔业机构研究显示,20世纪90年代以来,受黄河径流断流影响以及人工捕捞影响,黄河鱽鱼濒临绝迹,至本世纪初已无捕获记录。这是本世纪在黄河口河道首次发现黄河鱽鱼 *** ,标志着黄河口海域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改善,有力说明了黄河生态调度的显著成效。
近年来,黄委大力实施黄河下游生态调度,持续向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 *** 进行人工和漫溢补水,增加湿地水面面积,提高地下水位,修复黄河下游 *** 物种栖息地和鱼类洄游通道等水生生态 *** 生态功能,有效促进了黄河下游河道、河口三角洲及附近海域生态 *** 的自然修复。尤其是从2018年起连续实施的黄河春季生态调水,极大改善了湿地生态环境,为河口地区鱼类洄游和产卵提供了有利条件。2020年上半年,黄河入海氮通量为28204吨,磷通量为1310吨。其中,4~6月生态敏感期入海氮通量、磷通量约占前半年总通量的77%,数十亿吨淡水资源携带营养物质进入渤海湾,为河口近海水生生物提供了适宜产卵的低盐度环境,维持了近海水域脆弱的生态 *** 平衡,基本维持了河口生态 *** 的稳定和完整。
如今,黄河口莱州湾产卵孵育场核心区比2017年扩大3倍左右,不同种类的鱼卵仔稚鱼密度增加了3~10倍,海洋生物多样 *** 更加丰富。(经济日报记者 夏先清 通讯员 刘丛 葛雷)
延伸阅读:黄河鱽鱼又称黄河刀鱼,是黄河历史上最著名的洄游鱼类之一,黄河河口是其主要栖息场所。每年春季3~4月,黄河鱽鱼从黄河口溯游而上至东平湖产卵,20世纪80年代调查记录显示,黄河鱽鱼最远可溯游到伊洛河。鱼卵经孵化在东平湖或黄河河道内育肥之后,再沿黄河顺流而下入渤海生长和越冬。20世纪90年代以来,受黄河径流断流影响以及人工捕捞影响,黄河鱽鱼资源日趋减少,至本世纪初已无捕获记录。
来源: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
长如缎带,亮如闪电,冷如 *** ,出水即死,常见的可生吃的鱼带鱼是中国海洋捕捞鱼类中产量更高的品种,每年都有超过100万吨的产量,带鱼也是中国老百姓最喜欢的海水鱼之一。白带鱼是我国喜闻乐见的一种鱼,从红烧白带鱼到香煎白带鱼,这细细长长的鱼给我们留下许多的回忆。我们今天的主角是白带鱼……
白带鱼(Trichi *** us lept *** us),鲈形目带鱼科带鱼属的物种。英文名称largehead hairtail,又俗称大头带鱼、鱽鱼或高鳍带鱼。它们的个头比较大,尾部细长如鞭状,没有腹鳍,也没有鳞,但有明显的侧线,身体呈银白色,背鳍和胸鳍呈淡白色,体长可以大234公分。很多人只见过银灰色的白带鱼,其实那是它死后的颜色,活鱼体色是青蓝色带银色光泽,瞬间晃瞎人双眼。广泛分布于全球各大洋温暖水域,在我国沿岸都有分布,但主要集中在东海海域。
带鱼虽然味道不错,但一提起它,你可能立刻会联想到水产市场里那一堆堆腥腥臭臭的东西,细碎粘腻的鱼鳞碰一下就会沾一手,狰狞的大嘴和隆起的眼球让你不禁感叹,真不愧是深海鱼呀,仿佛它天生就是这种烂糟糟的模样。
其实新鲜带鱼光亮如镜,《清宫海错图》中就有描述:当时沿海地区的渔民常常把新鲜带鱼悬挂着售卖,远远看去好似 *** 铺子。白带鱼身形修长而侧扁,尾部细长如发丝,鳞片退化,无尾鳍与腹鳍,背鳍及胸鳍呈透明状,体长可超过两米,通体如镀了层纯银般晃眼,美艳至极。
如果细看的话,你会发现白带鱼身上并没有鱼鳞。再仔细看,啊,好像看到肌肉的纹理了,但真的还是没有鱼鳞……那请问,我们的双眼是被谁晃瞎的?
罪魁祸首其实是白带鱼体表的一层薄薄的银膜,日文称“太刀箔”(たちはく),主要成分是鸟嘌呤,可以起到隔离微生物和反射光线的作用,对白带鱼的身体形成保护。听到“嘌呤”二字,痛风患者自然会心头一紧。白带鱼的鱼皮和鱼肉中嘌呤含量都很高,尤其是鱼皮,痛风患者应谨慎食用。
刚钓上来的白带鱼长如缎带,亮如闪电,冷如 *** ,那样优雅高冷的气质并非我们常见的一大坨身体僵直、目光呆滞的冷冻白带鱼可比。日本人觉得白带鱼形似日本武士用的太刀,所以称之为“太刀鱼”。
白带鱼是钓客十分喜欢的鱼种,同时也是日本人爱吃的鱼类,富含不饱和脂肪酸,高含量的DHA、EPA,有着活化大脑、防癌以及降胆固醇等诸多好处,是营养很高的鱼类。近年来,还因为白带鱼当中含有能抗癌的成分,而广受瞩目。
白带鱼的营养价值:
1.和橄榄油成分相同,白带鱼油脂可降坏胆固醇
白带鱼是比起蛋白质,脂质含量更高的珍贵鱼种,其他脂质较多的鱼类有鳗鱼、鲔鱼、秋刀鱼等等。虽然听到油脂可能会给人不健康的印象,不过白带鱼虽然油脂多热量高,脂肪酸的30%却是油酸。
油酸是橄榄油中也有的不饱和脂肪酸,具有降坏胆固醇的作用,能预防动脉硬化、高血压,并预防心血管方面疾病。
2.白带鱼油脂比例佳 可预防失智、预防血栓
而除了油酸之外,白带鱼还含有多元不饱和脂肪EPA以及DHA,单元不饱和脂肪和多元不饱和脂肪的必需脂肪酸,均衡摄取是非常重要的,理想的比例多元与单元为1:1.5更佳,而白带鱼的比例十分接近,以鱼类来说十分难得。
白带鱼100公克中就含有1400mg的DHA,能够活化脑神经细胞,预防并改善失智症,提高学习能力和记忆力,并有抑制近视的效果。还可以抑制坏胆固醇和中 *** 脂肪,预防动脉硬化和高血压,还有抗过敏的效果。
100公克的白带鱼还含有970mg的EPA,能够净化血液,预防血栓,也能促进中 *** 脂肪的代谢,并且帮助能 *** 心神的神经传达物质血清素活动,还能抑制造成发炎和过敏的物质。
3.含有抗癌成分 对抗胃癌、淋巴癌
白带鱼的鱼皮表面是银色的,含有“鸟嘌呤”这种成分,以往鸟嘌呤会被提炼制 *** 工珍珠和银箔,而近年来鸟嘌呤因为含有能抑制癌症的成分,而广受瞩目。鸟嘌呤如今被提炼成抗癌 *** 物,并且对于胃癌、淋巴瘤以及急 *** 白血病都有治疗效果。
白带鱼中还含有维生素D,能够提高钙质的吸收,保护牙齿和骨头的健康,并让血液中的钙质维持一定的浓度。
根据《鱼类海鲜营养密码》书中指出,有红斑 *** 狼疮、湿疹、 *** 等皮肤免疫疾病的患者要谨慎食用。另外,痛风及尿酸过高的 *** 应少吃。
肉多刺少,美味可口,白带鱼如何吃?
我们吃带鱼有时会吃到一个骨质的小疙瘩,这个通常是带鱼的枕骨瘤(一种骨质增生),一般只有热带海域的带鱼才会生长,民间用这个小特征区分近海捕获的带鱼(本带鱼)和远洋捕获的带鱼(洋带鱼)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日料中,像沙丁鱼、秋刀鱼、鱵鱼这些有着银色外表,细小鳞片的鱼统称为银身鱼(Hikarimono),它们共同特点是能够真正地体现鲜美却又十分容易 *** ,带鱼也一样。足够新鲜的带鱼(Tachiuo)也是可以生吃的。
既然可以生食,就一定要做成刺身和寿司啊。新鲜的白带鱼鱼肉味道清淡,但脂肪含量可达20%,银膜又有独特风味和质感。可以只取鱼肉,食其淡雅;也可以带着银膜微微火炙,增加质感和油脂香气。
在日本大分县,人们会将白带鱼带中骨薄切成“背越”(背ごし),蘸醋味噌、酱油和山葵食用。而在和歌山、兵库县、熊本县,白带鱼寿司和醋物的做法比较常见。如果想吃的更豪爽更暗黑一点,可以将白带鱼鱼肉和味噌、葱、茗荷、姜汁一起切碎拌匀,做成味噌生鱼碎(なめろう)。
油炸白带鱼的做法也很多,细分做法包括天妇罗、唐扬、竜田扬。顺便说一句,天妇罗一般是用面粉和鸡蛋做面衣,而唐扬是用面粉、太 *** 等做面衣;竜田扬和唐扬的做法相似,只是先将食材用酱油调味,去腥提香。
炸白带鱼还可以变身成其他形状。比如在和歌山县有田市周边,人们会用白带鱼和鱼骨搅碎做成鱼饼,再油炸食用,称为“骨天”(ほね天)。想想这满满的钙含量,吃完必然是腰不酸背不痛腿也不抽筋了。
既然白带鱼脂肪含量很高,拿来烤着吃也是极好的。盐烧、蒲烧(和蒲烧鳗鱼有点神似呢)、西京烧(以西京味噌腌渍)、幽庵烧(以酱油、酒、味霖腌渍)也都是不错的做法。
白带鱼还可以炖煮、做汤,比如白带鱼味噌汤,或者晾晒成鱼干。
白带鱼更有一些你不知道的家常做法:
一、可乐白带鱼
材料:白带鱼、可乐、朝天椒、姜、大蒜、料酒、生抽、淀粉、盐
做法:
1、白带鱼开膛去掉内脏后清理干净,切成6cm的长段,用少许料酒和盐腌5分钟;姜和大蒜切成片,朝天椒切小段;
2、锅中倒入适量油,油约6成热后,将带鱼裹一层干淀粉后放入锅中,煎至两面金黄后捞出;
3、锅中留少许底油,下姜片、蒜片和辣椒爆香,把煎好的带鱼倒回锅中,倒入料酒、生抽、可口可乐和少许盐,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煮5分钟,将带鱼翻个面后,转大火将汤汁收干即可。
二、白带鱼寿司
材料:紫菜、米饭、黄瓜、胡萝卜、白带鱼、火腿肉、寿司醋、沙拉酱、介末、鱼子酱
做法:
1、大米淘洗干净后,在微波炉煮熟,晾凉待用;
2、黄瓜、胡萝卜,洗净控干后和火腿肉一起切小细长条,鸡蛋摊成薄饼,切细长条;
3、白带鱼切成与紫菜一般长短,洗净后起锅用水加盐煮熟,晾凉,顺着鱼纹挑出长条鱼柳,待用,用带鱼的好处是无小刺,肉质细嫩,材料经济、方便采买;
4、一边煮米饭、一边煮带鱼,用醋、盐、糖依个人口味调成寿司醋,趁米饭微热时用筷子搅松后拌入寿司醋调味;
5、拿出一张寿司紫菜铺平在寿司帘上,做寿司一定要买寿司帘, *** 作时才能让寿司紧致有型;
6、把用寿司醋拌好的米饭用勺子均匀在紫菜上展开、铺平,把黄瓜、胡萝卜、火腿肉条、鸡蛋条鱼柳放在寿司饭上,用寿司竹帘卷成起。
三、芝麻白带鱼
材料:白带鱼、芝麻、姜末、葱花、盐、味精、胡椒粉、白糖、料酒、辣椒油、植物油
做法:
1、白带鱼洗净,斩棱形块,加料酒、姜末、葱花腌渍入味,芝麻入干净锅,用小火炒香;
2、炒锅内倒入植物油烧至七八成热,下带鱼块炸至金黄捞出,沥油;
3、锅内留底油,炒香姜末、葱花,加水煮沸,熬出味后,下带鱼块,用盐、味精、胡椒粉、白糖调味,用中火收汁,加入辣椒油,起锅撒上芝麻即可。
四、白带鱼煮瘦肉汤
材料:白带鱼、瘦肉、丝瓜、味精、盐
做法:
1、瘦肉加调料腌下;
2、加地瓜粉搅拌均匀;
3、锅放水烧开下丝瓜和瘦肉;
4、放白带鱼;
5、煮熟放盐和味精。
五、蒸白带鱼
材料:白带鱼、盐、油
做法:
1、白带鱼切块去内脏;
2、下到蒸锅里去蒸;
3、蒸15分钟后加入生抽、盐和糖;
4、锅里下油爆香倒入鱼里面,搅拌均匀就可以了。
知识普及:
关于白带鱼的鱼腥味,有些小伙伴可能自带遮天蔽日的心理阴影。因为在我国曾有很长一段时间,带鱼一直是广大内陆地区最容易接触到的平价海鱼,很多人的幼儿期、青春期……甚至更年期都被挥之不去的冷冻带鱼鱼腥味所笼罩。
可是,带鱼说,鱼腥味这个黑锅太黑了,我一点也不想背啊。生活在沿海地区的小伙伴都知道,清蒸新鲜带鱼鲜美宜人,而当我们在日料店食用白带鱼刺身时,也会发现可怕的鱼腥味也并没有出现,只有淡雅的鱼肉味道而已。
so,鱼腥味这事儿难道不怪带鱼?
我们知道,包括带鱼在内的很多海鱼为了平衡海水盐度体内会含有一定量的氧化三甲胺(TMAO)。鱼类死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氧化三甲胺逐渐被细菌分解为三甲胺(TMA),这是鱼腥味的主要来源。于是,当我们吃到的带鱼鲜度比较高时,鱼腥味便可能没那么显著。
因为当年令很多人抓狂的冷冻带鱼的问题之一是,冷冻鱼中羟基化合物含量通常高于鲜鱼,容易带来类似鱼肝油的油腥味。问题之二是,当年的冷冻运输和储存条件有限,过程中很可能存在反复冻融,造成鱼肉风味的进一步下降。
另外,处理带鱼的 *** 也会对鱼腥味有影响。充分冲洗体表可以很大程度地去除三甲胺带来的鱼腥味,而在料理中使用柠檬、醋等酸 *** 物质可以促进三甲胺与水发生反应,削弱三甲胺的味道;姜、洋葱等辛香植物会抑制脂肪酸氧化或抢先与氧化三甲胺反应,避免三甲胺的生成。
白洋淀的鱼有这么多“讲究”,你知道吗有人说,白洋淀的鱼有多少种,白洋淀的美食就有多少味儿。白洋淀的鱼有“讲究”,快来一起看看吧↓↓↓
白洋淀的鱼:兼容了荷之清香,水之甘醇,苇之柔韧
10月9日上午,寒露刚过,保定市的董先生便驱车来到端村镇大淀头村,他这次是专程来买鱼的。董先生表示,他对白洋淀的鱼还是比较在行的,他觉得,这个季节的草鱼最肥,肉最鲜嫩也更好吃,他每年这个时候都要来白洋淀买个百八十斤草鱼回家,让家人们尝尝鲜,也让几个不错的朋友一块儿解解馋。
也就在同一天中午,在圈头乡东田庄村的一个农家小院里,来自沧州市的刘先生和几个朋友正在对着一桌子的鲜鱼宴开怀畅饮,刘先生说,每年秋天,他们都要来这里小聚,品尝品尝真正的渔家美味。刘先生的朋友说:“我吃过很多地方的鱼,不知怎么搞的,同样的鱼同样的做法,其它地方就是没有白洋淀的鱼有味道。白洋淀的渔家美食绝对是雄安新区的一个金字招牌,这次一定给家人多买几条鱼回去,让他们好好尝尝白洋淀的渔家美味,顺便也沾沾雄安新区的喜气。”
一方水养一方鱼,白洋淀水域广阔,水草丰美,荷花茂盛,芦苇丛生,白洋淀的鱼也就兼容了这荷之清香,水之甘醇,苇之柔韧。
什么节气买什么鱼,不同的时令,吃不同的鱼
据村里的渔民介绍,村里人无论买鱼还是吃鱼都特别有讲究,换句话说就是有一定的规矩,淀区流传着一句俗语“春舫夏魛迎霜厚”,什么节气买什么鱼,不同的时令,吃不同的鱼。春天的舫鱼更好吃,夏天的魛鱼鱼味鲜美,霜降前的厚鱼更好吃。厚鱼又叫草鱼,这种鱼主要吃芦苇的芽和叶子,下霜后苇叶就没了,所以下霜前厚鱼猛吃为的是储备过冬的能量,因此下霜前的草鱼更好吃。
在这个季节,白洋淀周边的人们都到这里买草鱼吃。还有渔民介绍,白洋淀内的多数鱼类遵循春生夏长秋收的自然规律。寒露刚过的金秋时节,是草鱼、鲫鱼、鲤鱼、鲶鱼、鲢子鱼的成熟时节。有一首诗写到:芦花深处小舟横,长占烟波兴不穷,卖酒旗摇风柳外,打渔人在白云中。这个时候,是渔家最忙碌也是最喜悦的收获季节。淀区水村还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白露早,霜降迟,买鱼回家正当时。
白洋淀鱼的吃法讲究起来几天几夜也说不完
有人说,白洋淀的鱼有多少种,白洋淀的美食就有多少味儿。白洋淀鱼的吃法讲究起来几天几夜也说不完。现在正处在金秋时节,这时候来白洋淀你可以吃到正宗的炖杂鱼、熘鱼片、拌鱼丝、红烧鲤鱼、清蒸鲶鱼,如果您真要讲究的话,还可以向当地淳朴憨厚的渔家学上一两手做鱼的手艺,顺便买点白洋淀的鲜鱼回去,在亲朋好友面前小试牛刀,露上一手,也不失为生活中的一大乐事。
为雄安新区加油点zan!
主办: *** 河北雄安新区工作 *** 会
河北雄安新区管理 *** 会
运营:河北日报报业集团
监制:李长斗
编辑:卢国玲、刘思聪
最近看到很多媒体和自媒体都在关注黄河鱽鱼,很多自媒体连黄河鱽鱼长什么样都不知道,甚至有些直接配图皇带鱼的,所以今天给大家科普一下黄河鱽鱼的标准名其实叫:刀鲚(学名:Coilia nasus),虽然别称非常多,但是拉丁名是唯一,现在公认的拉丁名是Coilia nasus,Coilia ectenes是其同义学名。
刀鲚的别称虽然也有长颌鲚的叫法,但是长颌鲚即是 *** 种,也是刀鲚的别称,黄河鱽鱼的标准名非长颌鲚,而是刀鲚,长颌鲚(学名:Coilia *** cro *** athos )不仅长相与刀鲚(学名:Coilia nasus)不同,而且分布范围更是大不相同,刀鲚分布于西北太平洋区,包括日本、韩国、 *** 、中国黄海、东海等海域;而长颌鲚分布于中西部太平洋,包括文莱、印度尼西亚、 *** 周边海域。
刀鲚(左)/长颌鲚(右)
刀鲚分布图(左)/长颌鲚分布图(右)
刀鲚(学名:Coilia nasus)是鳀科、鲚属鱼类。2017年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濒危(EN)。鱼类不想其他陆地生物方便统计种群数量,像中国有《中国鸟类志》、《中国动物志》、《中国兽类志》等志书,唯独没有《中国鱼类志》,可见其统计的难度,鱼类的统计几乎都是肯定捕捞记录来的,所以达到濒危级别,就是比较稀少了。
此鱼并非如媒体报道的那样,“从1990年至今,在黄河口河道首次发现”。刀鲚2000年7月4日在黄河下游河口就有发现记录,可参考新浪网的2000年7月5日新闻报道《消失了十几年的黄河刀鱼重现黄河口》。
刀鲚体银白色。背侧颜色较深呈青色、金 *** 或青 *** 。腹部色较浅。尾鳍灰色。刀鲚栖息于沿海、河口,可以忍受淡水。刀鲚为洄游 *** 鱼类,以挠足类、枝角类、轮虫等浮游动物为主要食物,此外也食小鱼的幼鱼;摄食的种类常与栖息地及鱼体大小有关。每年春季2月下旬至3月初成群的个体由海进入江河及其支流或湖泊中进行产卵洄游。当年孵出的幼鱼顺流而下,在河口或咸淡水中生活,次年下海生长和肥育。
刀鲚
生活在黄河的刀鲚自3月底(春分节)至5月底自近海、外海成群溯河产卵。向上溯河可到开封以西。于缓静多水草处产浮 *** 卵。卵有油球。最早 *** 成熟为2~3龄。尾体长370毫米雌鱼怀卵量为45000粒(邹鹏,1960)。据东平湖标本,当年鱼体长达56.3~77毫米,1周龄约150.7毫米,2周龄约223毫米,3周龄约337毫米。秋季渐回近海越冬,11月初在东平湖尚可遇到个别大鱼。
刀鲚
生活在长江的刀鲚分批从海洋进入长江,上溯至产卵场进行繁殖。长江刀鲚的产卵场分布范围较广,可上溯至距长江口1400全棉以上的湖南省洞庭湖一带,产卵环境一般是要求在流速缓慢的水域中进行。在长江中下游及附属湖泊中,均发现有 *** 腺成熟的个体,其 *** 腺是在洄游的途中逐渐成熟的。产卵场多为水流平缓、水质混浊、泥砂底质的地方。
食材知识:鲚鱼俗称刀鱼,我国有五种,这里带你去认识一下本文系《粤厨宝典》丛书作者潘英俊先生原创作品,旨在饮食文化及烹饪技术研究
前言:
我国可见的鲚鱼均匀发现在长江与黄河一带水域及其对出的海域。笔者的母亲河——珠江及其对出海域并无可获,因此,粤菜菜谱较少见有以鲚鱼作食材的,也不擅于烹调。
鲚鱼为鲚属
本推文将带你认识我国常见的品种。
鲚鱼
正文:
鲚鱼实际是一个广义 *** 名称,为脊索动物门
印度尼西亚鲚
七丝鲚
印度洋鲚
当中我国可见有4种1亚种(或5种)。
短颌鲚
短颌鲚
又称“毛花鱼”“毛刀蒿”“毛刀鱼”,是不具咸淡水洄游 *** 的品种,分布在长江中小游河湖内及黄河支流的淡水水域。在静水、缓流中均可产卵, *** 季节为4~5月。
这种鱼体形似凤鲚<Coilia mystus Linnaeus>,主要区别在于它的上颌骨较短,向后延长不超过鳃盖的后缘;体侧纵列鳞数目较少。
可通过鳞片、耳石及脊椎骨上的“年轮线”对短颌鲚的年龄进行了鉴定。鳞片上的年轮特征为“疏密型”与“破碎型”。
在阳光下观察,密环与疏环之间的分界线就是年轮。脊椎骨和耳石上的年轮,在透射光下观察,表现为宽的暗带和窄的亮带相间排列,亮带与暗带的分界处即为年轮。
七丝鲚
七丝鲚
又称“马鱽”“马鲚”,分布于印度洋至西太平洋海域的沿海、近海中。
这种鱼体延长,侧扁 ,向后渐细长。腹部棱鳞显著。
吻短,圆凸,等于或略大于眼径。眼中等大。口大,下位;口裂倾斜。上颌骨后延伸达胸鳍基部,上颌骨下缘有细锯齿。
齿细小,绒毛状,上下颌齿单列;锄骨和腭骨均有绒毛状齿带。鳃耙细长,左右鳃盖膜相连,但不与峡部相连。
体蒙易脱落的薄圆鳞,纵列鳞58~62枚,横列鳞9枚;头部无鳞;胸鳍和腹鳍的基部各有1宽大的腋鳞;无侧线。
背鳍位于体前半部上方,背鳍基前方有1短棘,后接鳍条12~13枚;臀鳍起点距吻端较距尾鳍基为近,鳍条74~88枚;胸鳍上部具7枚游离鳍条,均延长为丝状,向后延伸到或超过臀鳍起点(这是其得名的原因);腹鳍短小,始于背鳍小棘的下方;尾鳍上下叶不对称,上叶尖长,下叶短小,下叶的鳍条与臀鳍条相连。
体银白色,背缘偏墨绿色;尾鳍尖端稍带黑色;背鳍、胸鳍、腹鳍浅色。
湖鲚
湖鲚
又称“梅鲚”,“淡水刀鲚”“太湖刀鲚”,是1976年袁传宓博士在太湖发现了有与短颌鲚<Coilia brachy *** athus Kreyenberg & Pappenheim>一样仅生长在淡水环境中的品种。
关于这种鱼的学名还有一个小 *** 曲。
最初,袁传宓博士认为这种鱼为刀鲚<Coilia nasus Temminck & Schlegel>的亚种,拉丁学名拟作Coilia nasus taihuensis Yuan。
1985年,袁传宓博士与秦安舲博士共同研究发现,日本的鲚类品种与中国的鲚类品种极为相似,而日本的刀鲚学名正是Coilia nasus Temminck & Schlegel。两博士考虑到学名命名优先原则,于是将“湖鲚”的学名确立为Coilia ectenes Jordan & Seale。
这是Jordan博士及 Seale博士在1905年将分布在中国的“刀鲚”的学名。
2010年,周晓犊博士认为,该鱼仅为淡水生态型种群,非 *** 物种及亚种。厘定学名为Coilia nasus taihuensis Yuan。
经过COL基因DNA条形码变异分析,这种鱼是刀鲚<Coilia nasus Temminck & Schlegel>的不具 *** 洄游的淡水族群。
所以, *** 粮食及农业组织(Food and Agricult *** 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FAO)并不承认此鱼的地位。
也是这个原因,国内大多资料都没有收录这个品种。
这种鱼背鳍起点位于体前部四分之一处,距吻端较距尾鳍基为近。胸鳍上部6枚延长、游离鳍条。臀鳍甚长,后端与尾鳍基相连。腹鳍小,位于背鳍下方稍前。尾鳍小,上叶长。头及体背部呈灰黑色,侧部银白色,并带有蓝色光泽。
凤鲚
凤鲚
又称“子鲚”“凤尾鱼”“烤籽鱼”,分布在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一带沿海咸淡水域, *** 、韩国、 *** 和日本也见踪迹。
这种鱼体延长,侧扁,向后渐细长。腹部具棱鳞且显著。头短,侧扁。吻短,圆凸,吻长等于或稍大于眼径。
眼较大,近于吻端。眼间隔凸圆。鼻孔紧位于眼的前方,前鼻孔稍小。口大,下位。口裂斜行。
上颌骨向后伸到或超过胸鳍基底,上颌骨的下缘具细锯齿。辅上颌骨2块。齿细小,绒毛状。上颌与下颌齿各一行。犁骨、腭骨均有绒毛状齿带。
鳃孔宽大。假鳃发达。鳃耙细长,最长鳃耙约与眼径等长。左右鳃盖膜相连,与峡部分离。鳃盖条9~10枚。
体蒙薄大圆鳞,头部无鳞。腹缘具棱鳞,无侧线。
背鳍起点约与腹鳍起点相对。背鳍基前方有一短棘。臀鳍起点距吻端较距尾鳍基为近。胸鳍侧下位,上缘具6枚游离鳍条,延长为丝状,向后伸达或超过臀鳍起点。尾鳍不对称。上叶尖长,下叶短小。下叶鳍条与臀鳍条相连。
体银白色。体背部淡绿色。鳃孔后部及所有鳍条基部金 *** 。唇及鳃盖膜橘红色。
刀鲚
刀鲚
又称“刀鱼”“梅鲚”“毛花鱼”“野毛鱼”“长江刀鲚”“黄河鱽鱼”,分布在黄海、东海沿海咸淡水域。
这种鱼体侧扁而长,前部高,向后渐低;背缘平直,腹缘有锯齿状棱鳞。头短小,侧扁而尖。吻钝圆,凸出。
眼较小,近于吻端。眼间隔圆凸。鼻孔每侧2个,距眼前缘较距吻端为近。
口大,下位。口裂斜行。
幼鱼时上颌骨短,向后伸到鳃盖附近;成鱼时上颌骨向后伸达胸鳍基底,上颌骨下缘有小锯齿。辅上颌骨2块。齿细小,两颌、犁骨、腭骨均有齿。
鳃孔宽大。鳃耙细长,左右鳃盖膜相连,与峡部不相连。鳃盖条10枚。 *** 靠近臀鳍前方。
体蒙薄圆鳞。无侧线。
背鳍中等大,约位于体前半部中间,起点稍后于腹鳍起点。背鳍基前方有一小棘。
臀鳍基部甚延长,与尾鳍下叶相连,起点距吻端较距尾鳍基底为近。
胸鳍位稍低,上缘具6枚游离鳍条,延长为丝状,伸过臀鳍基底前四分之一至二分之一处。腹鳍小,起点距鳃孔较距臀鳍起点为近。尾鳍不对称,上叶长于下叶。
体银白色。背侧颜色较深呈青色、金 *** 或青 *** 。腹部色较浅。尾鳍灰色。
雄鱼体长和体重幅度一般大于雌 *** ,其更大值也比雌 *** 大;4冬龄鱼的体长和体重,已达到更大生长限度、体长可达41厘米,体重可达360克;5冬龄鱼的体长、体重都不再增长。
刀鲚寿命不长,一般为4~5冬龄,最长不超过6冬龄。
由于栖息地环境不同,而分成许多地方种群。
如栖息在长江的种群品种脊椎骨数较多,最多可达83枚,
而栖息在钱塘江的种群品种脊椎骨数较少,最多不超过73枚,肝脏也比较短。
全文完
粤厨宝典
人们买鱼的时候总会挑野生的、新鲜的更好还活蹦乱跳的。
可是大家知道吗,有几种我们常吃的鱼,全都是野生的,人类没法养殖。
下面我们来看看吧。
【鲅鱼】
也称马鲛,其他俗称还有燕鱼、板鲅、竹鲛、尖头马加、青箭等。肉质细腻、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每百克鱼肉含蛋白质19克、脂肪2.5克。除鲜食外,还可加工制做罐头或咸干品。民间有"山有鹧鸪獐,海里马鲛鲳"的赞誉。
鲅鱼牙齿锋利,游泳迅速、 *** 凶狠,属暖 *** 上层鱼,以中上层小鱼为食,我国渤海、黄海、东海均有,为北方经济鱼之一。一般长0.26--0.52米,最长可达1米,重20公斤,大连自然博物馆的"鲅鱼王"标本重260多斤,2. *** 米,20多岁。
鲅鱼属于洄游鱼类,夏秋季结群洄游,部分进入渤海产卵,秋汛常成群索饵于沿岸岛屿及岩礁附近,所以人工养殖成本较大,成活率也低,我们吃的都是自然野生的。
【带鱼】
又叫刀鱼、裙带、肥带、油带、牙带鱼等,青岛、日照黄海沿岸城市称鱽鱼。带鱼 *** 子凶猛,主要以毛虾、乌贼为食。在我国的黄海、东海、渤海一直到南海都有分布,和大黄鱼、小黄鱼及乌贼并称为中国的四大海产。
据介绍,每100克带鱼肉中,蛋白质有19克,脂肪有7.4克,其他营养成分未见特色。带鱼的鱼鳞中还含有多种不饱和脂肪酸、纤维 *** 物质(硬蛋白中)、6-硫代鸟嘌呤等有效成分。常吃带鱼,有补脾、益气、暖胃、养肝、泽肤、补气、养血、健美的作用。
带鱼也属于洄游 *** 鱼类,极难在小的池塘或者较小海域生存,带鱼不洄游就不能顺利地生产,并且产卵期很长,一般以4月~6月为主,其次是9月~11月,一次产卵量在2.5万粒~3.5万粒之间,产卵适宜水温为17℃~23℃。故现在还没有人工养殖带鱼,主要是近海捕捞。
【小黄花鱼】
又名小鲜、大眼、花色、小黄瓜、古鱼、黄鳞鱼、小 *** 、金龙、厚鳞仔等,产于我国东海、黄海、渤海, *** 半岛西海岸也有分布,为我国重要经济鱼类。小黄花鱼新鲜食吃或制成咸干品食用都可以。
小黄花营养价值也极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对 *** 有很好的补益作用,对体质虚弱和中老年人来说,食用小黄花会收到很好的食疗效果。而且小黄花鱼中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硒,能清除 *** 代谢产生的 *** 基,能延缓衰老,并对各种癌症有防治功效。
小黄花鱼为近海底层结群 *** 洄游鱼类,栖息于泥质或泥沙底质的海区,主要以糠虾、毛虾及小型鱼类为食。小黄花鱼冬季在深海越冬,春季向沿岸洄游,3-6月间产卵,秋末返回深海。因此也不能人工养殖,大家吃的都是天然的。
通过以上介绍,大家可以了解,一般洄游类鱼都不适合人工养殖。洄游是鱼类因生理要求、遗传和外界环境因素等影响,引起周期 *** 的定向往返移动,是鱼类在 *** 发生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征,是鱼类对环境的一种长期适应,它能使种群获得更有利的生存条件,更好地繁衍后代。我们人工养殖,一是成本太高,二是养殖条件达不到,所以,这几种鱼类,大家吃到的都是近海捕捞的天然野生鱼。
买鱼时,遇到这3种鱼别错过,都是野生海鱼,不能人工养殖放心吃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可随着科技的发展,靠山也能吃“吃海”,靠海也能“吃山”。无论是线上商城还是线下超市,都有来自天南地北的地方特产,应有尽有。比如海鱼,从沿海到内陆,一直备受欢迎。与淡水鱼相比,海鱼的营养价值更高,肉鲜刺少, *** 也不贵,很适合老人孩子吃。
不过,海鱼虽然很美味,但挑选还真是一种学问,今天就教大家如何挑选到那些不能人工养殖的野生海鱼。买鱼时,遇到这3种鱼不要错过,都是野生海鱼,无法人工养殖,可以放心吃。
大黄鱼
大黄鱼也叫黄花鱼、大王鱼、黄金龙,属于暖温 *** 近海集群洄游鱼类,生存在水深60米以内的中下层,因而无法人工养殖。作为野生海鱼,大黄鱼 *** 不贵但味道却很鲜美,红烧清蒸两相宜。
与普通的鱼肉相比,大黄鱼的肉质更为细嫩而且刺少,另外就是腥味很淡,无需高超的厨艺就能做得很美味,遇到了可要买点好好尝一尝。
带鱼
常见的海鱼除了黄鱼以外,最不能错过的就是带鱼了。带鱼,也叫鱽鱼、油带、裙带鱼,与大黄鱼、小黄鱼和乌贼并称中国的“四大海产”,属于洄游 *** 鱼类,且栖息在深海中,因此无法人工养殖。】
带鱼虽然没有大黄鱼的鱼肉那么肥美,但煎一煎直接吃,亦或是红烧吃,都是一绝。带鱼只有一根主刺,食用起来很方便,而且肉质细嫩鲜美,用来下饭下酒都很香,遇到可别错过。
秋刀鱼
“秋刀鱼的滋味,猫和你都想了解……”以前经常听这首歌,特别好奇秋刀鱼的味道。后来,吃得多了,才知道原来市面上的秋刀鱼都是野生的。秋刀鱼,也叫竹刀鱼,属于冷水 *** 洄游鱼类,对水温要求极高,因此不能人工养殖。另外,秋刀鱼本身的产量就很大,所以根本无需养殖,大家遇到了可以放心买,都是野生海鱼。
秋刀鱼没有黄鱼那么大,也没有带鱼那么长,但口感却很好,因为脂肪含量比较高,所以吃起来会更加紧实肥美。也是因此,秋刀鱼的做法也更多样,煎、烤、蒸、煮都很适合,喜欢吃海鱼的朋友一定要试试。
以上这3款海鱼,是我家经常选购的野生海鱼,物美价廉味道好,每次遇到我都喜欢买点回家慢慢吃。如果你也喜欢吃海鱼,那么遇到了可千万别错过~
、
我是煮菜婆,用美食记录生活百味,用文字与你分享一日三餐。恰若我的美食与文字,能激起你心中的屡屡涟漪,欢迎点击上方“关注”按钮,关注我评论我,让我们一起切磋交流,烹饪出更多温暖的舌尖美味!文章原创,一菜一文皆不易,未经许可禁止转载,盗用、洗稿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