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指毛桃,虽然它并未被收录在古代众多医书之中,但其在岭南地区民间早已被广泛使用,其功效的最早记载出现于清代的《生草 *** *** 备要》一书中。国医 *** 邓铁涛生前推崇使用五指毛桃,他曾在亲笔写道:“五指毛桃具有健脾补气、益气利湿、祛痰平喘、舒筋活络之功效,并有益气不伤阴、补而不燥、 *** 食同源等的特点,为补虚之佳品”。同时,因为它具有很好的益气作用,又是岭南 *** 材,于是为它起了个名,叫“南芪”,与北芪(即黄芪)相对,以显示其补气之功。
五指毛桃 *** 平微温,味甘,归肺、脾、胃、大肠、肝经,具有益气健脾、祛湿化痰、舒筋活络的功效,常用于肺虚痰喘、脾胃气虚、肢倦无力、食少腹胀、水肿、带下、风湿痹痛、腰腿痛等症。
■ 益气健脾
五指毛桃别称“南芪”,与北芪(黄芪)遥相呼应,突出的就是它所具有的益 *** 效。它既能益气亦能行气,可以起到提升阳气、宣散肺气的作用。
说到益气,不得不提长于北方的黄芪,也叫北芪,它是一味益气要 *** ,但其 *** 温,不少人使用北芪时会觉得它 *** 质偏燥,很容易补气补上火。而五指毛桃 *** 微温,相对于黄芪来说其 *** 较为平和,正如邓老所言,五指毛桃“益气不伤阴、补而不燥”。它跟黄芪一样,可以补脾肺之气,非常适合常年在湿热环境中生活的南方人作为日常补气的 *** 食两用之品。
■ 祛湿化痰
五指毛桃对于祛湿化痰有显著的疗效。岭南地区由于气候炎热,加之夏季多雨,空气湿度较大, *** 受外环境的影响,让很多身体本身湿气较重的人“湿上加湿”,很多人总感觉身体沉重、懒得活动、头重如裹,甚至浑身酸痛、胸闷易感冒等等。岭南人自古擅长以各类中草 *** 运用于生活之中,用以养生。因此,对于五指毛桃祛湿痰化湿的功效深谙已久。用五指毛桃煲汤,会散发出一种独特的椰汁香气,香气随蒸汽四溢,闻者垂涎,而且汤汁甘香可口,老少咸宜。
■ 舒筋活络
岭南人民由于居处潮湿,如坐卧湿地,涉水淋雨,或长期水 *** 业,或出入于冷库,或阴雨潮湿季节感受湿邪之邪,侵袭肢节、肌肉、经络之间,以致气血运行失畅,而成“着痹”,表现为肢体关节疼痛、沉重以及活动障碍,甚或关节肿大变形。五指毛桃对“着痹”有很好的的治疗作用,一方面,“着痹”是由湿邪引起的,而五指毛桃能祛湿化痰;另一方面,易感湿邪之人,大多气虚不固,腠理疏松,而五指毛桃能健脾益气;最后,“痹症”病位在关节、筋脉,五指毛桃入肝经,而肝主筋,主全身筋膜,与肢体运动有关,五指毛桃能养肝,因此能起到很好的舒经活络的作用。
来源:齐鲁晚报
眼瞅着,气温一天天升高,虽然不时到来的大雨会压一压气温,但大雨过后湿热交蒸,身体一时适应不过来确实容易出状况,比如口舌生疮、口气难闻等,这种时节更易加重。
口舌生疮,也就是所谓的口腔溃疡,提起来很多人都知道它的难缠——吃东西时,溃疡部位疼起来让人茶饭不思;而口气难闻,在排除了 *** *** 以及 *** 或 *** 等单纯 *** 口臭因素后,还有什么可能呢?家里老人可能会告诉你,这其实是“上火”了,得吃点 *** “泻泻火”,或者喝碗凉茶,吃点牛黄解毒片。为何有人吃完“泻 *** ”非但没有好转,甚至情况更糟?从中医的角度来说,口腔溃疡、口臭到底是什么“火”?该怎么调理才得当呢?
“心火”“肠火”旺
脾胃湿热也有关
口舌生疮大多有四个特点,即“红、黄、凹、痛”——溃疡的部位周围会有不同程度的红肿表现,而溃疡表面则接近黄,而且仔细观察中间有点凹陷,另一特点就是很痛。有的人口中陆续冒出几处溃疡,疼得张嘴喝水吃饭都嗷嗷叫。
“不少人都觉得口腔溃疡就是上火,这个想法相对简单了点。”广医二院番禺院区中医科副主任中医师郑艳华引用中医典籍说,《黄帝内经》中提到“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幼幼集成》也有“口糜者,满口生疮,溃烂,乃 *** 移热于小肠,膈肠不便上为口糜”的说法。所谓口糜,其实就是口腔溃疡。她认为,口腔溃疡与心和小肠之火上蒸以及脾胃湿热有关。
泻“火”前
先分清“虚实”
所谓的“心火”是从何来的呢?郑艳华认为跟压力大、情绪焦虑、吸烟多、喝水少、常熬夜、过度劳累等有关,压力以及 *** 习惯都可导致免疫力下降,是临床上口腔溃疡反复发作的常见诱因。
而脾胃湿热可能源于对 *** *** 食物的喜爱,比如经常吃火锅、麻辣烫、辣条、各种煎炸油腻的食物,或者常爱喝点酒,喜欢吃榴梿、菠萝蜜……虽然大快朵颐,但嘴上痛快过后结果可能就是口中生疮,判断是“实火”无误,适当吃点清热解毒的泻火凉茶或者中成 *** 比如牛黄解毒片、上清丸,对症了确实可以起到缓解疼痛的作用。
但平时体弱或久病的人群,比如部分老人经常睡不好、吃不香又容易累、心情差,身体免疫力不足。这类人多有“虚火”,口腔溃疡时就不应该用清热泻火的,反而应该健脾养心、固本养阴,在辨证的基础上适当服用补中益气丸、六味地黄丸之类的中成 *** 可能更有帮助。
调理支招:
虽说口腔“冒火”长溃疡不会带来很大的威胁,不少人通过清淡饮食、注意休息提高免疫力等多方面调节,熬几天也能好转。但疼痛带来的不适及引起的吃喝不便,确实很磨人。如何适当调理、缩短这个磨人的过程呢?郑艳华从中医的角度,针对实火和虚火人群给出不同的建议——
实火人群:可以用生甘草10克、金银花10~20克,煮水后分多次含咽;还可以用黄连5克、吴茱萸3克,捣末后用米醋调成稠糊状,每晚外敷两足心涌泉穴,第二天早晨取下。
虚火人群:可以用吴茱萸研细末,每次取4克,用陈醋调成糊状,每晚临睡时以纱布涂贴两足心涌泉穴,第二天早晨取去,连贴三日。
最后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口腔溃疡虽是小事,反复不愈或反复发作的人群,更好还是及早就医,在医生的帮助下及时进行有效的防治。
脏腑功能失调
湿热蕴结惹尴尬
“总的来说,口臭的原因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种——一般单纯 *** 口臭和脏腑功能失调口臭。”广州中医院大学之一附属医院脾胃病科樊冬梅教授分析说,相对于脏腑功能失调口臭而言,一般单纯 *** 口臭多数情况下相对比较轻微,是由于 *** 或 *** 等口腔疾病引发的,多因不太注意个人卫生所致,也比较容易治疗,只要日常做好口腔保洁、定期做口腔清理,配合饮食调理,基本上能逐渐摆脱口臭的尴尬,回复清新口气。
而脏腑功能失调导致的口气难闻、口臭,根本 *** 原因是人的肠胃 *** 和内分泌 *** 失调引起的。
樊冬梅解释说,肠胃 *** 紊乱,可使代谢功能也伴随着出现问题,从而造成内脏功能失调,无法对病原微生物进行平衡和抑制。当这些病原微生物达到一定的量时,就会分泌出奇怪难闻的气体,通过口鼻排出时,口气自然不可能清新,口臭也就这么产生了。而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这类口臭是由于脾胃或肝胆湿热所致。
袪湿热防口臭
辨证用 *** 急不得
一提到湿热,平时比较关注食疗的养生一族,对哪些食物能清热袪湿可能了然于胸,是不是平时多吃点这类食物就好了?
樊冬梅提醒说,因脏腑功能失调引起的口臭,即使是湿热证,蕴结的部位不同,还有不同的证型,比如肝胆湿热证和脾胃湿热证,这类人往往伴有舌苔厚腻、口干、口苦、口臭、胃肠不适、胁肋部不适、 *** 黄、 *** 黏腻不爽等不适症,还可能虚实夹杂、寒热错杂、湿热互结。如果一味地喝凉茶或吃清热的中成 *** ,可能伤到脾更助湿;而一味地除湿健脾,则可能助热,治疗起来确实比较棘手。一定要在中医师的帮助下仔细辨证施治,一般需要一段时间的耐心调理,不能求一方速效。
调理支招:
排除 *** *** 以及 *** 或 *** 等单纯 *** 口臭因素,脏腑功能失调引起的口臭,通过中医 *** 以及食疗的适当调理能得到明显的改善。有口臭的人群,除了遵医嘱治疗之外,还可以在中医师的指导下适当进行食疗调理。
比如,脾胃湿热者,可以试试神曲布渣叶茶,选适量的蛇舌草、蒲公英、神曲、甘草、布渣叶煲水喝。
而肝胆湿热者,可试试下面由广州中医 *** 大学之一附属医院内科蓝森麟教授推荐的这道食疗方——
鸡骨草赤小豆猪胰汤
材料:鸡骨草、赤小豆各120g,猪胰2条,调味品少量。
做法:先将猪胰切段,焯水捞起,然后连同洗净的鸡骨草、赤小豆放进砂锅内,加入清水2000ml,白酒少许,大火煮开,小火煎熬1.5小时,入精盐调味,即可。
功效:清热利湿、解毒,生津止渴,也适于肝胆湿热等证食用。(来源:广州日报)
鸡骨草煲猪横脷,清热护肝、祛湿健脾(小魚儿简单菜谱155)炎炎夏日脾虚肝火旺、湿气重
多喝汤汤水水养护一下
今天分享一道广东经典的清热护肝、祛湿健脾汤
鸡骨草煲猪横脷
食材:猪骨、猪横脷、鸡骨草、赤小豆、蜜枣、姜、葱
调料:盐、料酒
猪横脷去除中间油脂部分后洗净
与猪骨一起冷水下锅,加姜片、葱段、料酒焯水
焯水后冲洗干净
猪横脷切小块与猪骨一起放入砂锅中
鸡骨草浸泡20分钟后洗去杂质
赤小豆、蜜枣、姜片洗净一起放入砂锅中
加适量清水大火煮开
盖上盖子调小火慢煮45分钟
最后加盐调味就完成啦
汤特别的清香可口
清热护肝、祛湿健脾
小满后是全年最需要养护脾土的时候
鸡骨草清热解毒、猪横脷健脾祛肝火
不妨给家人们煲上一煲祛暑湿、护脾胃...
简单菜式学起来<小鼓掌><小鼓掌><小鼓掌>喜欢这个菜式可以收藏+关注!小魚儿简单菜式持续更新!
口舌生疮有口气 吃“泻 *** ”管用吗?医学指导/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陈烨教授
眼下的南方气温回升很快,晴天时气温屡破30℃,直接进入夏天模式。虽然不时到来的大雨会压一压气温,但大雨过后湿热交蒸,身体一时适应不过来确实容易出状况,比如口舌生疮、口气难闻等,这种时节更易加重。
口舌生疮,也就是所谓的口腔溃疡,提起来很多人都知道它的难缠——吃东西时,溃疡部位疼起来让人茶饭不思;而口气难闻,在排除了 *** *** 以及 *** 或 *** 等单纯 *** 口臭因素后,还有什么可能呢?家里老人可能会告诉你,这其实是“上火”了,得吃点 *** “泻泻火”,或者喝碗凉茶,吃点牛黄解毒片。为何有人吃完“泻 *** ”非但没有好转,甚至情况更糟?从中医的角度来说,口腔溃疡、口臭到底是什么“火”?该怎么调理才得当呢?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翁淑贤 通讯员方宁、张秋霞、许咏怡
口舌生疮
“心火”“肠火”旺 脾胃湿热也有关
口舌生疮大多有四个特点,即“红、黄、凹、痛”——溃疡的部位周围会有不同程度的红肿表现,而溃疡表面则接近黄,而且仔细观察中间有点凹陷,另一特点就是很痛。有的人口中陆续冒出几处溃疡,疼得张嘴喝水吃饭都嗷嗷叫。
“不少人都觉得口腔溃疡就是上火,这个想法相对简单了点。”广医二院番禺院区中医科副主任中医师郑艳华引用中医典籍说,《黄帝内经》中提到“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幼幼集成》也有“口糜者,满口生疮,溃烂,乃 *** 移热于小肠,膈肠不便上为口糜”的说法。所谓口糜,其实就是口腔溃疡。她认为,口腔溃疡与心和小肠之火上蒸以及脾胃湿热有关。
泻“火”前
先分清“虚实”
所谓的“心火”是从何来的呢?郑艳华认为跟压力大、情绪焦虑、吸烟多、喝水少、常熬夜、过度劳累等有关,压力以及 *** 习惯都可导致免疫力下降,是临床上口腔溃疡反复发作的常见诱因。
而脾胃湿热可能源于对 *** *** 食物的喜爱,比如经常吃火锅、麻辣烫、辣条、各种煎炸油腻的食物,或者常爱喝点酒,喜欢吃榴梿、菠萝蜜……虽然大快朵颐,但嘴上痛快过后结果可能就是口中生疮,判断是“实火”无误,适当吃点清热解毒的泻火凉茶或者中成 *** 比如牛黄解毒片、上清丸,对症了确实可以起到缓解疼痛的作用。
但平时体弱或久病的人群,比如部分老人经常睡不好、吃不香又容易累、心情差,身体免疫力不足。这类人多有“虚火”,口腔溃疡时就不应该用清热泻火的,反而应该健脾养心、固本养阴,在辨证的基础上适当服用补中益气丸、六味地黄丸之类的中成 *** 可能更有帮助。
调理支招:
虽说口腔“冒火”长溃疡不会带来很大的威胁,不少人通过清淡饮食、注意休息提高免疫力等多方面调节,熬几天也能好转。但疼痛带来的不适及引起的吃喝不便,确实很磨人。如何适当调理、缩短这个磨人的过程呢?郑艳华从中医的角度,针对实火和虚火人群给出不同的建议——
实火人群:可以用生甘草10克、金银花10~20克,煮水后分多次含咽;还可以用黄连5克、吴茱萸3克,捣末后用米醋调成稠糊状,每晚外敷两足心涌泉穴,第二天早晨取下。
虚火人群:可以用吴茱萸研细末,每次取4克,用陈醋调成糊状,每晚临睡时以纱布涂贴两足心涌泉穴,第二天早晨取去,连贴三日。
最后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口腔溃疡虽是小事,反复不愈或反复发作的人群,更好还是及早就医,在医生的帮助下及时进行有效的防治。
口气难闻
脏腑功能失调 湿热蕴结惹尴尬
“总的来说,口臭的原因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种——一般单纯 *** 口臭和脏腑功能失调口臭。”广州中医院大学之一附属医院脾胃病科樊冬梅教授分析说,相对于脏腑功能失调口臭而言,一般单纯 *** 口臭多数情况下相对比较轻微,是由于 *** 或 *** 等口腔疾病引发的,多因不太注意个人卫生所致,也比较容易治疗,只要日常做好口腔保洁、定期做口腔清理,配合饮食调理,基本上能逐渐摆脱口臭的尴尬,回复清新口气。
而脏腑功能失调导致的口气难闻、口臭,根本 *** 原因是人的肠胃 *** 和内分泌 *** 失调引起的。
樊冬梅解释说,肠胃 *** 紊乱,可使代谢功能也伴随着出现问题,从而造成内脏功能失调,无法对病原微生物进行平衡和抑制。当这些病原微生物达到一定的量时,就会分泌出奇怪难闻的气体,通过口鼻排出时,口气自然不可能清新,口臭也就这么产生了。而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这类口臭是由于脾胃或肝胆湿热所致。
袪湿热防口臭
辨证用 *** 急不得
一提到湿热,平时比较关注食疗的养生一族,对哪些食物能清热袪湿可能了然于胸,是不是平时多吃点这类食物就好了?
樊冬梅提醒说,因脏腑功能失调引起的口臭,即使是湿热证,蕴结的部位不同,还有不同的证型,比如肝胆湿热证和脾胃湿热证,这类人往往伴有舌苔厚腻、口干、口苦、口臭、胃肠不适、胁肋部不适、 *** 黄、 *** 黏腻不爽等不适症,还可能虚实夹杂、寒热错杂、湿热互结。如果一味地喝凉茶或吃清热的中成 *** ,可能伤到脾更助湿;而一味地除湿健脾,则可能助热,治疗起来确实比较棘手。一定要在中医师的帮助下仔细辨证施治,一般需要一段时间的耐心调理,不能求一方速效。
调理支招:
排除 *** *** 以及 *** 或 *** 等单纯 *** 口臭因素,脏腑功能失调引起的口臭,通过中医 *** 以及食疗的适当调理能得到明显的改善。有口臭的人群,除了遵医嘱治疗之外,还可以在中医师的指导下适当进行食疗调理。
比如,脾胃湿热者,可以试试神曲布渣叶茶,选适量的蛇舌草、蒲公英、神曲、甘草、布渣叶煲水喝。
而肝胆湿热者,可试试下面由广州中医 *** 大学之一附属医院内科蓝森麟教授推荐的这道食疗方——
鸡骨草赤小豆猪胰汤
材料:鸡骨草、赤小豆各120g,猪胰2条,调味品少量。
做法:先将猪胰切段,焯水捞起,然后连同洗净的鸡骨草、赤小豆放进砂锅内,加入清水2000ml,白酒少许,大火煮开,小火煎熬1.5小时,入精盐调味,即可。
功效:清热利湿、解毒,生津止渴,也适于肝胆湿热等证食用。
春分过后,雨水多湿气重,8道祛湿汤别错过,健脾养胃祛湿排毒大家好这里是香姐说美食,每天分享好吃的家常菜。春分过后,阴雨天气逐渐多了起来,回南天成了主流天气,到处都是湿哒哒的,衣服晾晒几天都还是湿润的。这种湿气极重的天气,我们的身体中的湿气也会比较严重,皮肤都是油腻腻的,非常不舒服,整个人都感觉无精打采,睡再多的觉都还是睡不够。这样的天气下,祛湿就成了我们日常饮食中的重中之重,祛湿汤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汤水。
今天香姐就整理了八道简单易做的祛湿汤,湿气重的朋友千万别错过,健脾养胃祛湿排毒,时常喝上一碗祛湿汤,皮肤变好了,整个人都精神焕发、活力满满,身体无湿一身轻。具体的做法步骤分享在下方,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一、四神汤
准备食材:山 *** ,芡实,莲子,茯苓,猪骨,姜片。
做法步骤:
1、猪骨清洗干净,冷水下锅焯水,加入姜片和料酒去腥,煮开后撇掉浮沫,再捞起来清洗干净,然后沥干水分备用。
2、芡实、莲子、茯苓清洗干净,提前浸泡半个小时。山 *** 削掉外皮,清洗干净切成段。
3、将猪骨、芡实、莲子、茯苓和姜片放入汤锅中,加入足量的清水,盖上盖子炖煮半个小时。
4、时间到,再放入山 *** 继续炖煮半个小时。炖煮好了之后,加入食盐调味,搅匀煮入味即可出锅开吃。
二、五指毛桃猪骨汤
准备食材:五指毛桃,猪骨,胡萝卜,红枣,枸杞子,姜片,葱段。
做法步骤:
1、猪骨清洗干净,冷水下锅焯水,加入姜片和葱段去腥,煮开后撇掉浮沫,再捞起来清洗干净沥干水分,直接放入汤锅中。
2、五指毛桃放入清水中浸泡半个小时,然后清洗干净洗掉泥土,洗净后直接放入汤锅中,加入姜片和足量的清水,盖上盖子炖煮一个半小时。
3、接着放入胡萝卜、红枣,继续炖煮20分钟。最后5分钟的时候,放入枸杞子和食盐,煮好就可以上桌开吃了。
三、鸡骨草赤小豆猪骨汤
准备食材:猪骨,赤小豆,鸡骨草,蜜枣,胡萝卜,薏仁,赤小豆,茯苓。
做法步骤:
1、鸡骨草放入清水中,浸泡半个小时,然后清洗干净沥干水分。赤小豆、薏仁、赤小豆、茯苓提前浸泡十五分钟。
2、猪骨清洗干净,冷水下锅焯水,加入姜片去腥,煮开后撇掉浮沫,再捞起来沥干水分备用。
3、将猪骨、鸡骨草、赤小豆、蜜枣、薏仁、茯苓都放入汤锅中,加入姜片和足量的清水,盖上盖子炖煮一个半小时。
4、时间到,放入胡萝卜继续炖煮20分钟左右。煮好了之后,加入食盐搅匀煮入味即可上桌开吃。
四、冬瓜薏米猪骨汤
准备食材:冬瓜,猪骨,薏米,海带,陈皮,无花果,蜜枣,姜片。
做法步骤:
1、冬瓜不用去皮,直接切成大块。胡萝卜去皮后切成小块。薏米、陈皮、无花果清洗干净备用。海带泡发,加入一点面粉抓一抓,清洗干净沥干水分。
2、猪骨清洗干净,冷水下锅焯水,加入姜片去腥,煮开后撇掉浮沫,再捞起来沥干水分备用。
3、将猪骨、薏米、陈皮、姜片、无花果、蜜枣放入汤锅中,加入足量的清水,盖上盖子炖煮一个小时。
4、接着放入冬瓜、海带和胡萝卜,继续炖煮半个小时。最后加入食盐调味,搅匀煮入味就可以出锅开吃了。
五、粉葛扁豆猪骨汤
准备食材:猪骨,粉葛,白扁豆,赤小豆,干淮山,陈皮,蜜枣,姜片。
做法步骤:
1、猪骨清洗干净,冷水下锅焯水,加入姜片和料酒去腥,煮开后撇掉上边的浮沫,再捞起来清洗干净,然后沥干水分备用。
2、粉葛削掉外皮,清洗干净切成块。胡萝卜去皮洗净后切成小块。
3、赤小豆、白扁豆、干淮山、陈皮清洗干净,浸泡十分钟。
4、将猪骨、粉葛、白扁豆、赤小豆、干淮山、陈皮、蜜枣和姜片都放入汤锅中,加入足量的清水,盖上盖子,先开大火煮开,再转中火炖煮两个小时。
5、炖煮好了之后,直接加入食盐调味,搅拌均匀入味即可出锅开吃。
六、薏米山 *** 排骨汤
准备食材:排骨,薏米,山 *** ,姜片,枸杞子。
做法步骤:
1、排骨剁成小块,清洗干净后冷水下锅焯水,加入姜片和料酒去腥,煮开后撇掉浮沫,清洗干净后沥干水分备用。
2、薏米清洗干净,提前浸泡半个小时。山 *** 用削皮刀削掉外皮,清洗干净后切成小段。
3、将排骨、薏米和姜片都放入汤锅中,加入足量的清水,盖上盖子,开大火煮开再转中小火炖煮一个小时。
4、时间到,再放入山 *** 继续炖煮半个小时。最后撒上枸杞子,加入食盐调味即可出锅开吃。
七、粉葛赤小豆鲫鱼汤
准备食材:鲫鱼,瘦肉,赤小豆,粉葛,胡萝卜,红枣,姜片。
做法步骤:
1、鲫鱼清洗干净,用厨房纸吸干水分,如果锅不够大,可以切成两大块。瘦肉清洗干净切成片即可。
2、粉葛和胡萝卜削掉外皮,清洗干净切成块。赤小豆清洗干净,提前浸泡半个小时。
3、将粉葛、胡萝卜、赤小豆、姜片、红枣先放入汤锅中,加入清洗,先炖煮半个小时。
4、起锅烧油,油热后放入鲫鱼煎一下,煎至两面金黄,就可以盛出放入已经炖了半个小时汤水中,瘦肉也放进来,继续炖煮40分钟左右。
5、炖煮好了之后,加入食盐调味,撒上枸杞子即可出锅开吃。
八、木瓜花生鸡爪汤
准备食材:鸡爪,木瓜,花生,胡萝卜,芡实,茯苓,薏米,红枣,蜜枣,姜片。
做法步骤:
1、鸡爪清洗干净,冷水下锅焯水,加入姜片去腥,煮开后撇掉浮沫,再捞起来沥干水分备用。
2、花生、芡实、茯苓、薏米清洗干净,放入清水浸泡半个小时。胡萝卜去皮后切成小块,木瓜去皮去掉瓜瓤,清洗干净切成小块。
3、除了木瓜和胡萝卜,其他食材全部放入汤锅中,加入足量的清水,先炖煮半个小时。接着再放入木瓜和胡萝卜,继续炖煮一个小时。
4、炖煮好了之后,加入食盐调味,搅匀入味即可出锅开吃。
6款养生汤,不但能祛湿健脾,还能美容养颜赤小豆粉葛鲮鱼汤
材料:
赤小豆100克、粉葛750克、陈皮1/4个、鲮鱼400克、生姜3片。
步骤:
1、赤小豆、陈皮分别洗净,陈皮去瓤
2、粉葛削皮洗净,切块;鲮鱼宰洗净,去脏杂,慢火煎至微黄。然后与生姜一起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 *** 0毫升
3、武火煲沸后,改为文火煲2小时,调入适量食盐便可
功效:清热下火、祛湿润燥。
猪横脷煲鸡骨草
材料:
猪横脷1条,鸡骨草30克左右,蜜枣2个,盐适量
步骤:
1、猪横脷切掉中间的白脂,清洗干净,切成小件。
2、鸡骨草斩开成小段,捞洗几次,洗干净沙尘;把猪横脷、鸡骨草、蜜枣全部放进汤煲里,加入5~6碗清水,大火煮开后,转慢火煲1.5个小时。
3、最后,放盐调味即可。
功效:
鸡骨草—— *** 微寒味甘、淡,具清热利湿、舒肝止痛的功效。
猪横脷——即猪胰, *** 味甘、平,功能补脾、润燥、养肺、泽颜。
猪横脷与鸡骨草合而为汤,更具清热、利湿、舒肝、健脾的功效。
炒扁豆芡实淮山煲笋壳鱼
材料:
炒扁豆30克,芡实、淮山各50克(中 *** 店有售),笋壳鱼1~2条(约500克),生姜3片,猪瘦肉100克。
步骤:
1、 *** 材洗净,稍浸泡;笋壳鱼宰洗净,可慢火煎至微黄
2、猪瘦肉洗净。一起与生姜放进瓦煲内,加入约10碗清水,武火煲沸后改为文火煲约2小时,调入适量食盐便可。
功效:清润可口、健脾祛湿困。
芡实薏米淮山莲藕排骨汤
、
材料:
淮山15克、薏米10克、芡实10克、红枣5-6颗、莲藕1节、排骨1斤。
步骤:
1、将排骨清洗干净,放入汤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多)。
2、加入适量的葱、姜、料酒,大火烧开后撇去浮沫。
3、加入淮山、芡实、薏米,转小火。
4、同炖1个小时,再加入切好的藕和胡萝卜,还有红枣。
5、同炖30分钟,加入盐调味,出锅即可。
功效:淮山、莲藕、芡实、猪肉健脾,薏米去湿。芡实与淮山比较,两者都能健脾,淮山补益力较强,芡实固涩力较好
胡椒根煲猪肚
材料:
胡椒根40~60克(中 *** 店有售)、猪肚1个、陈皮1/4个、生姜2~3片。
步骤:
1、各物分别洗净。陈皮去瓤;猪肚反转,用生粉 *** 洗净,再洗净
2、一起与生姜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 *** 0毫升,武火煲沸后,改为文火煲2小时,调入适量食盐便可。
功效:祛湿除痹、舒筋活络、健脾暖胃。
竹蔗红萝卜马蹄煲茅根
材料:
竹蔗400克、红萝卜 *** 克、马蹄10个,鲜白茅根120克。
步骤:
1、竹蔗开边、切段;马蹄去皮切对半;红萝卜刮皮切段;鲜茅根切段。2、将食材一起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 *** 0毫升,武火滚沸改文火煲1小时即可(或下少许 *** )。
功效:清热解毒、除烦、祛湿邪。
公众号
蓝猪坊
蓝猪坊,一个集健康美味、有机生活为一体的美食工作室;是抒写美食与爱、诠释生活态度的地方,更是大家相互学习交流,体验分享的平台。
「今日靓汤」清热健脾祛湿,最适合湿热体质的靓汤来啦用最普通的食材做最营养的靓汤
鸡骨草横脷祛湿汤
主要功效:清热解毒、健脾祛湿
推荐人群:适用于面部油腻,口干苦、口气大, *** 粘滞不畅,食欲不振等人群以及作为夏季湿热保健汤水
材料(3-4人)
鸡骨草
25g
赤小豆
50g
薏米
30g
猪横利
100g
=步骤=
? 所有的食材洗净备用,薏米、赤小豆提前两小时浸泡
? 猪横脷洗净切片,用料酒盐腌制15分钟备用
? 将所有食材放入瓦煲内,加清水2000ml
? 大火煮沸转文火煲约60分钟,即可调味即可
靓汤姐姐的特色点评
炎炎夏日,特别是广东的夏季,闷热潮湿,高温多雨。不少人会出现食欲不振, *** 黏腻,面部泛油,舌红, *** 黄, *** 干且臭秽的现象,广东人认为这是“湿热”的表现。汤中的鸡骨草味甘,微凉,归肝、胃经,民间用来治疗黄疸病的历史悠长。因其有利湿退黄,清热解毒,舒肝止痛的作用,临床上也被用于辅助治疗肝功能异常。广东居民常用其搭配主治脾胃虚弱,脘腹胀满的猪横脷煲汤,两者搭配适合夏季闷热潮湿的天气饮用。再加上健脾理气的陈皮和祛湿利尿的赤小豆、清热健脾的薏米一同煲汤,对于夏季体内有顽固湿气、 *** 粘滞、 *** 不利等人群是一款不错的食疗方。
禁忌人群:虚寒体弱者不宜食用过多。因动物内脏胆固醇偏高,故血脂异常者建议将猪横脷换成猪瘦肉。
THE END
每日福利
周三
8:00-12:00
健康门诊——郭丽娜
儿童健康、孕产营养、亚健康、慢 *** 调理、中医 *** 膳调理
周二
8:00-12:00
健康门诊——何盈犀
慢 *** 营养、亚健康、中医体质辨证调理
靓汤姐姐团队
团队介绍:
靓汤姐姐团队是由广东省中医院临床营养科几位资深医师组成,旨在将传统中医精华和岭南煲汤文化相结合,针对各种中医辨证及体质,推出各款靓汤造福广大汤粉
郭丽娜
副主任医师
何盈犀
主治医师
许欣筑
主治医师
林淑娴
主治医师
盛雯
医师
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们
●End●
——如果喜欢,快分享给你的朋友吧——
让我们一起在这里,吃吃,喝喝,聊聊靓汤
我家常喝这3道广式鸡骨草靓汤,去燥滋润,老少皆宜,营养又美味近日冷空气又要来了,但现在空中弥漫着似雾非雾的热气,略带闷热和干燥。在四季如春、潮湿的气候里,辣火锅、烧烤是广州人离不开的美食之一。擅长养生的老广会选择一碗鸡骨草靓汤,让身体变得舒适,得到片刻的清凉。
鸡骨草是一种常见的食材,多生长于两广地区的山林边。这种野草生命力顽强,一年四季均可采摘,除了入 *** ,老广们更喜欢把它们用作煲汤和做凉茶的食材。
你们可千万别小看鸡骨草,鸡骨草还有一个一战成名的故事。
相传广东有一个员外,他的孩子身体不适,茶饭不思。为了让儿子康复,员外四处寻医,并张贴榜单,只要能治好我孩子,一定以重金酬谢。
有一天一名乞丐揭榜,并上门为孩子写下了一个汤方,鸡骨草4钱,猪横脷(猪脾脏)一副,里脊肉半斤,蜜枣、姜片适量,煎水后服用3次即可。
3次过后,员外孩子痊愈了,从此鸡骨草煲汤饮用,成为了民间广为流传的热点美食。
鸡骨草作为常用的汤料,我们总能在餐馆或者家庭餐桌上见到其做成的汤水,推荐3道常喝的汤水。
鸡骨草煲猪横脷
常喝鸡骨草煲猪横脷可以减轻身体被“高温烧烤”带来的负担。
食材准备:鸡骨草一捆、猪横脷一副、蜜枣2-3个、猪瘦肉半斤、胡萝卜一根、姜片适量、盐适量
做法:
1、鸡骨草洗净,猪横脷切片,瘦肉切成滚刀块备用,胡萝卜削皮切块。
2、猪横脷和瘦肉冷水下锅焯水,撇去浮沫和血水,捞出备用。
3、将所有食材放入锅中,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煮1.5小时,起锅前放适量盐调味即可。
鸡骨草瘦肉汤
鸡骨草和瘦肉同煲,可以达到滋阴润燥的效果,秋冬季食用或吃了烧烤、辛辣食物后食用,可以帮助身体更加舒适。
食材准备:鸡骨草一捆,瘦肉半斤,陈皮2-3片,蜜枣2颗,姜片适量,盐适量
做法:
1、鸡骨草洗净备用,陈皮洗净后,刮去馕表面的白色皮备用。
2、瘦肉切成滚刀块,冷水下锅焯水,撇去浮沫和血水捞出备用。
3、所有食材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煮1小时,最后加盐调味即可。
鸡骨草煲龙骨汤
食材准备:鸡骨草一捆、脊骨半斤、赤小豆、薏米各20g,蜜枣2颗,姜片适量,食盐适量
做法:
1、赤小豆、薏米洗净提前浸泡1小时,鸡骨草洗净备用。
2、猪脊骨洗净后,冷水下锅焯水,撇去浮沫和血水捞出备用。
3、所有食材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煮1.5小时,最后加入适量盐调味即可。
以上三道靓汤你们都学会了吗?鸡骨草可购买干货,在许多杂食铺、杂货铺就有的卖,天干物燥,快来喝鸡骨草汤吧!
前不久我们迎来夏至节气,这标志着炎热的盛夏来临。然而,今年有点特殊,近10年来罕见地持续强降雨天气,让广州进入了“湿热焖煮模式”。
暑湿特别容易困阻人的阳气,人往往有食欲差、周身不爽、疲倦、乏力等不适症状。
因此,今天我们结合时令特定,围绕“健脾、祛湿、清热”等话题,为广大读者提供对付湿热的养生之法。
祛湿三 ***
中 *** 祛湿
常用的祛湿中 *** 有三大类。
01芳香化湿
藿香、佩兰、苍术、砂仁、白豆蔻、厚朴、草果等——主要适用于寒湿类。
02清热燥湿
黄连、黄芩、黄柏、龙胆草、苦参、茵陈、金钱草、田基黄、溪黄草、垂盆草等——主要适用于湿热类。
03利水渗湿
茯苓、泽泻、猪苓、赤小豆、车前子、车前草、通草、灯心草等。若与芳香化湿类配,治寒湿类;如与清热燥湿类配,治湿热类。
如果是脾虚生湿,还需配上补脾祛湿功效并见的 *** 物,如白术、扁豆、五指毛桃、芡实、黄芪(可利水)等。
另外,湿容易阻遏气机,治法上“气行则水行”,所以祛湿方中常配行气 *** ,比如陈皮,行气燥湿,健脾化痰功效齐备。行气与祛湿功效并见的常用 *** 物还有砂仁、白豆蔻、厚朴等。
清爽除湿
持续的降雨,加上天气炎热,这种气候特点对于 *** 来说,容易导致出汗、困倦、乏力、厌食的症状。全国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吕雄介绍,这就是中医说的,湿热困脾。此时,可适当调整室内温度,必要时降低室内湿度,会让人觉得环境凉爽,改善困倦的感觉,具有提神醒脑的作用。
另外,出汗后及时洗澡,保持身体 *** ,也是避免湿热邪气伤人的主要 *** 。“香茅等芳香化湿类 *** 物具有醒神通窍的作用,能使人感到神清气爽。“如果在洗澡时放点香茅,不仅香气四溢,而且洗完后人的皮肤会感觉很 *** ,连出汗都变少了。” 吕雄说。
饮食祛湿
潘毅教授指出,薏苡仁、五指毛桃、芡实、黄豆、赤小豆、黑豆、冬瓜、陈皮、荷叶、土茯苓、马齿苋、玉米、高梁、荞麦、大麦、白果、莲子、胡萝卜、芥菜、海带、紫菜等均是祛湿的常用食材,可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单用或排列组合地换着用。
【注意】
薏苡仁、土茯苓、赤小豆等利水力较强,孕妇慎用。
食疗方推荐
土茯苓赤小豆老鸭汤
【材料】
土茯苓 50 克、赤小豆 100 克、薏米 50 克、老鸭 1 只、 陈皮 1 瓣、 生姜 2 片。(3-4 人份)
【做法】
1. 把赤小豆和薏米提前浸泡 1 小时。
2. 老鸭焯水,洗干净。
3. 把全部食材放进瓦煲里。
4. 加水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煲 1 小时,加适量食盐调味即可。
【功效】
利湿除烦,清热健脾。
中医认为,土茯苓味甘、淡, *** 平,它具有解毒、除湿、利关节的功效,而赤小豆也是常用的祛湿 *** 材,有利水消肿的功效。
薏米也是传统的 *** 食兼用 *** 材,其 *** 味甘、淡、凉,功能主治清热、健脾渗湿,除痹止泻。
总的来说,此汤有清热祛湿,通利关节,健脾解毒的功效。但孕妇、脾胃虚弱、体寒的人群不宜食用。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华
图/羊城晚报资料图
清热解毒、疏肝健脾的鸡骨草排骨汤今天我们来学习如何 *** :鸡骨草排骨汤。此汤偏凉,清热祛湿、疏肝健脾,适合春夏季节,尤其高温、潮湿等天气。
010 鸡骨草排骨汤
材料:
鸡骨草(30-60g,煎成段)、芡实(30g)、薏苡仁(30g)、排骨( *** g,洗净、切块)、赤小豆(15g)、红枣(2-3枚,去核)、生姜(3-4片)、陈皮(3-5g)。
煮法:
上述材料洗净。首先排骨、加水适量,煮开5分钟,去血沫、捞起,备用。然后在汤锅中,加入处理好的排骨、鸡骨草、芡实、薏苡仁、赤小豆、红枣、生姜、陈皮,与水同煮,大火煮沸,调至文火,共煮约1-2小时,汤成,加少许盐、搅匀,稍放凉即可食用。
功效:
清热解毒、疏肝止痛、健脾祛湿、利水消肿等;
注意:
1、若怕汤 *** 过于寒凉,可以适量增加生姜、陈皮;
2、阳虚、胃肠虚寒者不宜;
3、尤其适合湿热证、实热证,如肝胆湿热者、肝热脾湿者;
4、排骨可随喜好换成其他猪骨、猪横利、瘦肉、老鸭等;
5、鸡骨草 *** 有毒,需去除后再使用;
6、汤虽味好,适量为佳。
以上仅供参考,如有明显不适,请到当地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