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黑松露,野生黑松露

牵着乌龟去散步 生活 70
暴殄天物!村民采挖3.6公斤未成熟松露被罚2000元

来源:成都商报

每年七八月份,在云南及四川的松露产地,松露还未成熟,就有菌农提前采挖,部分商 *** 开始收购。不但松露品质及经济价值受影响,生长环境也被威胁。

“暴殄天物!”松露专家怒了。

凉山州会东县是中国面积更大、产量最多的松露产区。今年7月,会东县发布通告加强对松露资源的保护,规定每年3月1日至9月30日为禁采期。昨日,成都商报记者从会东县获悉,8月28日,当地森林 *** 破获一起违规采挖松露案件,一村民被罚款2000元,现场收缴未成熟松露3.6公斤,这是该县首次对违规采挖售卖松露的行为进行处罚。

处罚背后,是松露产区背后长期存在的“掠夺式”采挖状况,也反映出当地相关部门对此类滥挖行为整治的决心。

提前挖、粗暴挖

松露很 ***

伤产量

一些村民只要发现一个地方有松露,就把周边一片全部挖完,不管大小、成熟与否,甚至把树根挖断。一旦把树根挖断,这根树根上所有的菌体细胞都会死亡,严重影响松露的繁殖。这种“掠夺式”采挖,导致国内松露产量出现急速下降。

伤品质

未成熟的松露没多大营养价值。在国外,一斤成熟的中国鲜松露要卖到上千元,而不成熟的松露根本卖不掉。由于国内的松露过早采挖,导致品质参差不齐,在国际上的口碑和 *** 也大打折扣。

昨日,记者从凉山州会东县获悉,会东县是中国松露最早发现地,也是中国面积更大、产量最多、品质更优的产区县,全县20个乡镇均有松露资源分布,现已发现夏松露、白松露、黑松露等20余种松露品种,全县常年产量在80吨以上,占世界产量的20%, *** 国产量的近40%。

松露一般长在松树下,埋藏在地面表层,轻轻一刨就能找到。“很多人只要发现一个地方有松露,就把周边一片全部挖完,不管大小、成熟与否,甚至把树根挖断。一旦把树根挖断,这根树根上所有的菌体细胞都会死亡,严重影响松露的繁殖。”有研究的松露专家认为,这是一种“掠夺式”采挖,导致国内松露产量出现急速下降,“曾有愤怒的松露专家用‘暴殄天物’一词来形容中国松露遭遇的窘境。”

松露还未成熟就被挖了

连日来,成都商报记者采访发现,每年的七八月份,在云南及四川的一些松露产地,就有商人开始收购鲜松露, *** 几十元、上百元一斤不等。山林间,村民们拿着锄头等工具采挖松露。多位村民表示,挖两三个月的松露,一家人的收入可达几千元甚至上万元。“根据松露的生长属 *** ,每年10月至次年2月是成熟期。”凉山会东县松露保护协会会长杨远朝表示,七八月份的松露处于最初的生长期,切开不仅看不到大理石纹路,也闻不到独特的香味,“真正成熟的松露剖面呈黑色或黑褐色,有白色网状丝。”

未成熟的松露品质低下

最近10余年,随着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松露身价暴涨。“松露在当地又称无娘藤、猪拱菌等,以前并不值钱,一斤鲜松露的 *** 只有十几二十块钱,后来涨到了几百块甚至上千元一斤。”杨远朝介绍,正是松露 *** 年年上涨,导致“掠夺式”采挖。真正到了成熟季节,可采的松露反而少了,“成熟的松露可以卖到几百元一斤,未成熟的松露没多大营养价值,只能卖几十元一斤, *** 至少相差十倍。长此以往,松露的市场就被扰乱了。”

在国际上口碑 *** 大打折扣

会东县地金元松露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他们从事松露出口多年,目前每年出口几十吨松露到法国、德国等10余个国家,“在国外,一斤成熟的中国鲜松露要卖到上千元,而不成熟的松露根本卖不掉。由于国内的松露过早采挖,导致品质参差不齐,在国际上的口碑和 *** 也大打折扣。”

日前,在会东县举行的黑松露产业发展研讨会上,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 *** 特殊津贴专家刘培贵介绍,目前我国境内由于采挖过早、 *** 不当导致幼嫩松露品质低下,松露国际声誉受损; *** 低,仅是国际 *** 的1%~10%。

粗暴采挖可能导致松露绝产

刘培贵说,农民用挖地、刨洋芋的方式去找松露,切断和打乱了地下菌根和有序菌丝,导致块菌及其共生植物根系 *** *** 扰和 *** ,基因交流受阻、遗传 *** 型传递繁衍困难,是种“杀鸡取卵”式的采挖 *** ,最坏的情况下,可能导致松露绝产,成为濒危物种。

保卫松露

*** *** 保护措施

300多个巡山员守护

科学采收

会东县规定每年3月1日至9月30日为松露资源的禁采期。禁止采挖直径小于1厘米、未成熟的松露;禁止采取刨挖的掠夺 *** 、毁灭 *** 方式采挖松露,鼓励采取培训松露犬等方式科学采收松露。

巡山保护

像郑朝明一样的巡山员全县有300多个,“以往,巡山员的任务是查看植被、火情等,今年专门增加了松露巡护这项工作,一旦发现有人挖采就向林业等部门报告。”

世界三大 *** 美食

松露

珍贵

松露学名块菌,是一种珍贵的野生食用菌,被誉为“厨房里的黑钻石”“来自天堂的味道”,和鹅肝、鱼子酱一起被称为世界三大 *** 美食。中国松露在国外卖上千元一斤。

稀有

松露分布的地域较狭窄,仅有欧洲及中国的西南部——四川攀西地区和云南部分地区出产。全球年产量不过400吨左右。

昨日,会东县堵格镇黑塘村的郑朝明上山巡视,他是村里的巡山员,查看是否有人提前挖松露。

“现在每天都要巡山,主要是防止村民违规采挖松露。”会东县 *** 的工作人员说,像郑朝明一样的巡山员全县有300多个,“以往,巡山员的任务是查看植被、火情等,今年专门增加了松露巡护这项工作,一旦发现有人挖采就向林业等部门报告。”他表示,往年这个时候,提前采挖很普遍,今年挖采的人就少了。

举措1规定时间

3月到9月为禁采期

“近年来的无序、提前采挖,松露产量出现减少倾向,所以进行合理保护很有必要。”会东县 *** 局长普会明介绍,为了进一步保护会东县野生松露资源,会东县委、县 *** 高度重视, *** 了多项措施。“主要目的是维护松露林地权属人合法权益,遏制松露资源濒临枯竭的 *** 态势,打击盗采盗挖松露资源的违法违规行为,科学采收松露资源。”

早在2015年,会东县就颁布了《关于依法保护松露资源促进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的决定》,今年7月16日,会东县人民 *** 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松露资源保护工作的通告》(以下简称通告),根据松露资源的生物学特 *** ,规定每年3月1日至9月30日为松露资源的禁采期。

通告显示,禁采期内,禁止在松露林产区实施一切采挖松露的行为,禁止实施当年产松露的市场 *** 、购买和加工行为。松露经营者销售往年库存松露,需取得松露保护协会或松露专业合作社或村民 *** 会证明方可在市场内销售。禁采期内,禁止在县城市场内外擅自摆摊设点交易松露。

举措2规定大小

直径小于1厘米不准采挖

“每年10月1日以后,县人民 *** 宣布松露开山采挖以后,各松露专业合作社和松露林地权属人,方可根据当地松露成熟情况,有组织、科学、有序地开展松露采挖活动。”通告还对采挖行为做了相应的规范,禁止采挖直径小于1厘米、未成熟的松露;禁止采取刨挖的掠夺 *** 、毁灭 *** 方式采挖松露,要求采挖后需进行土壤回填等保护松露生长环境的措施,并鼓励采取培训松露犬等方式科学采收松露。违者分别由 *** 机关、林业、 *** 等部门依法依规进行处罚。

同时,成都商报记者了解到,攀枝花市 *** 日前也发布了通告,规定攀枝花松露采集应在每年12月1日后进行,应只采集成熟的,严禁挖光,直径2厘米以下的严禁采集。另外,云南省南华县也发布了松露管理暂行办法,规定采集期为11月20日至次年3月30日,并提倡采用驯化动物协助采摘,禁止采集和收售不成熟松露和掠夺式采挖。

举措3 严厉处罚

违规采挖售卖,村民被罚2000

最近,会东县加大打击力度,查处违法违规采挖、买卖松露的行为。“不科学的采挖对松露产区 *** 严重。我们看到一起就查处一起,坚决打击才能让松露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和利用。”会东县级总林长罗叶介绍,8月初,会东县查获违法违规贩卖松露两起。

8月28日,会东县森林 *** 局接群众举报后,破获一起违规采挖售卖不成熟松露的案件,鲹鱼河镇王家坟村二组村民耿某被处以2000元罚款,现场收缴未成熟松露3.6公斤,这是首次对违规采挖售卖未成熟松露的行为进行处罚。“这位村民在本村林区挖采松露后,然后拿到市场上售卖。” *** 表示,耿某说,之前也看到了 *** 发布的通告,知道现在属于禁采期,但是为了赚钱铤而走险,被处罚后十分后悔。 会东县森林 *** 局的 *** 介绍,根据《四川省野生植物保护条例》第二十三、第二十四条规定,对耿某采挖的3.6公斤未成熟松露予以没收,并处以2000元的罚款。

在会东县做松露生意的郑女士表示,“往年这个时候经常能看到卖松露的人,但最近很少看见。”郑女士说,8月31日上午,有人在农贸市场卖松露,很快被 *** 干警带走。会东县森林 *** 证实了此事,目前还在调查处理中。

“目前,各级林长和护林员定期和不定期进行 *** ,并对进山村 *** 行宣传和劝导,不听者没收工具或交给森林 *** 局处理。”普会明表示,通过最近一段时间的宣传和打击,会东县过早采挖松露的现象基本得到遏制,民众保护松露的意识也在不断提高。

被欧洲人称为世界珍馐的松露,在中国怎么成了母猪挚爱的“猪拱菌”?

2010年11月份,在一场国际慈善拍卖晚宴上,赌王何鸿燊以33万美元的天价拍下了两颗松露,一颗是来自意大利托斯卡纳900克重的白松露,另外一颗则是来自意大利莫利塞,重量只有400克的白松露。

两颗松露加起来只有1.3公斤,如果换算成每公斤多少钱的话,它的单价高达25万美元,比黄金都高出许多倍。

松露可能很多人都听说过,它一直都是欧洲最名贵的食材之一,向来以昂贵著称,与鱼子酱、鹅肝一起被称为“世界三大珍馐”。

另外,欧洲人还喜欢称松露为厨房中的钻石,所以在欧洲它比黄金贵也是可以理解的。

然而,松露在中国也有一个名字,叫做“猪拱菌”,光听这个名字就不难发现,它可能和名贵的食材没啥关系。

黑松露?Stephencdickson

其实,在30多年前中国确实很少食用松露,即便是现在,松露在中国的 *** 也不是很高,根据品质不同,回收价可能每斤几十到几百就够了。

那么,中国的松露和赌王拍下的那两颗松露是不是同一种东西的呢,为什么在中国它就变得不怎么值钱了呢?

松露是什么?

松露其实就是一些真菌的子实体(真菌们产生孢子的结构),它和我们熟悉的许多蘑菇是一样的,所以你可以简单地称它为“菌子”。

不过,与许多露出地面的菌子有所不同,松露是埋在地下的,所以它贵的之一个原因就是这东西确实会比较难找。

松露其实并不是特指一种真菌,在欧洲名贵的松露中,也有白松露和黑松露之分,两者其实是不同物种。

据信,严格意义上的松露是特指块茎属的许多种真菌,但也有其它许多地下生长的菌属真菌也被叫作松露。

这些真菌的共同特点就是生长在地下和一些树形成共生关系,并且其子实体是一个块状结构。

松露这种地下生长模式其实是从地上蘑菇进化来的,转入地下之后,许多松露是完全依赖一些树木——包括榉树、桦树、榛树、·橡树、松树、杨树、鹅耳枥……等等。

松露和这些树的共生关系还是比较有趣的,松露的菌丝深入到这些树木的根部皮层中,牢牢地和树根结合在一起,从树根中获取碳水,而它们交的“房租”是给植物提供微量和常量营养素,比如钾、磷、氮和硫等它们可以比植物更高效地获取。

另外,许多松露都已经完全失去 *** 生存能力,因为它们缺少一些重要的酶,无法从腐烂植物中、以及其它方式获取碳水。

松露和这些植物的共生关系已经存在上亿年了,早已遍布全球,所以基本只要有这些植物的地方就有可能长出松露。

因此,中国也有松露并不奇怪,只是它们的品种可能会略有不同,在基因上的差别应该不会太大,我看到一篇报道上有说明,这些松露的基因的相似度超过96%。

中国松露品质差吗?

既然松露之间确实略有不同,那么很多人可能还会好奇,中国的松露卖得这么便宜是否就是品质差一点。

其实,我们从松露生长的习 *** 上不难发现,松露之间的差异应该不会太大,至少把两块不同产地的松露放在一起,一般人是尝不出差别的。

松露的子实体埋在地下,这意味着它们无法像普通的真菌那样可以通过风或者水来传播自己,松露的选择是产生特殊的化学物质来吸引动物,让动物挖掘并吃掉它,再通过动物传播自己

在中国,松露被称作猪拱菌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猪确实就是松露的典型传播者之一,他们很容易被松露吸引。

当松露结出一个子实体的时候,它会释放一种化合物,类似于公猪唾液中的 *** 信息素——雄烯醇,母猪特别容易被吸引。

除此之外,松露释放的二甲基硫醚也被认为是犬、猪等哺乳动物非常喜欢的气味,食菌哺乳动物会通过这个气味找到并吃下松露,把它的孢子带向更远的地方。

在西方有专门寻找松露的人,它们被称为“松露猎人”,这些人中有些会有祖传的松露地图——经过世世代代的积累圈出了松露所在地,而另外的一些人则是训练猪或者犬来寻找松露。

图: *** 《疾速猪杀》截图

我记得有一部尼古拉斯凯奇主演的 *** ,他在里面饰演就是一个松露猎人,帮他寻找松露的“工具”就是一只小猪。

不过,现在很多地方都已经禁止用猪来寻找松露,因为猪对松露的渴望会让它们肆意 *** 树木的根系,所以取而代之的是犬。

松露的这些挥发 *** 化合物很复杂,不同松露的化合物也略有不同,我看到很多人对松露气味的描述也各不相同,有人觉得不好闻,就像是腐烂的气味一样,也有人说它像蜂蜜、像玉米、蒜头等。

我怀疑他们是闻了不同的松露,毕竟松露的种类确实很多,所以一千个人的鼻 *** 现了一千种松露的气味。

但其实松露主要起作用的、那些能吸引人的麝香香气基本是差不多的,所以真的当作食材的话,估计一般 *** 很难辨别。

既然如此,为啥中国的松露就这么便宜呢?

中国出产的松露现在的国际地位确实非常一般,很多国外“专家”都指责过咱们国家的松露品质很差。

图:白松露

其实,我个人认为中国松露便宜的原因,并不是真的品质差,而是咱们产量高,以及咱们炒作得少

由于气候变化,以及无节制的开发,现在全球松露的产量都在急剧下降,本世纪初全球松露的产量能达到1000吨左右,而如今已经腰斩到只剩五六百吨了。

中国开采松露的历史其实非常短暂,大约只有30年左右,以前它叫猪拱菌是名副其实,因为很多时候确实就是找来喂猪或者泡酒的。

直到大家知道“猪拱菌”也被叫作松露开始,许多人才真正投入到挖掘和寻找松露致富的道路。

虽然我们起步晚,但是产量却非常高,其中有着“菌子王国”之称的云南,现在一年可以产出300吨松露,同时四川也有近百吨的产量,而作为对比,传统的“松露大国”——法国,一年松露的产量只有30吨左右。

可以说现在全球大部分松露都产自咱们国家, *** 便宜也就自然而然了。

我们松露产量之所以很高,除了咱们国家物产丰富之外,其实最主要原因就是我们比较勤劳,我们国家的“松露猎人”在选定一片区域之后,在不 *** 根系的情况会地毯式搜寻,而西方国家的猎人则是带着猎犬走山玩水的挖,有就挖一下,没有就算了,挖掘效率极低。

另外一方面,就是炒作,其实松露的流行并不是从古至今都是如此,它也就最近几百年才在西方国家盛行的,最初松露因为长相丑陋,被打上了“ *** 人类犯罪的恶魔”的标签,无人敢食用

而让松露从恶魔变成世界珍馐的还是一些文人墨客,最早他们在自己的一些文学作品中把松露描述为有特殊功能的“神 *** ”。

慢慢的越来越多人认可了松露的作用——特别是西方的贵族,他们坚信松露可以让自己更有吸引力,松露也因此变得越来越受欢迎。

除了贵族背书之外,松露还有很多类似我们前面提到的拍卖会,时刻都想向世人展示它的高贵。

即便中国的松露在食用价值上和西方的松露差别不大,但是它缺少那些贵族背书,以及各种炒作。

加几片松露可以让普通的面条 *** 翻百倍?Missvain

最后

可能和许多人想得不一样,松露并不是完全野生的,它也是可以栽培的,松露的栽培技术早在1808年就已经取得成功,法国现在80%的松露其实来自专门种植的松露林。

之所以松露现在依然很昂贵,和那些拍卖、炒作脱不开关系,而不是说它真的有多名贵,食用价值有多高。


你都看到这里了不关注,点赞,分享下吗?

不要质疑 这颗煤球就是黑松露

野生黑松露长啥样?

最早有关黑松露的记载来自公元前350年。当时古希腊哲学家Theophrastus声称它是奥林匹亚山上的朱庇特神用雷 *** 打土壤创造的。古罗马学者Pliny认为它无根、无茎、无叶却能生长发育,是自然界的一个谜。直到公元十九世纪,科学家才确定黑松露是一种生长于地下的稀有真菌。黑松露生长在深山老林里中的松、橡等树下的原生土壤中,与树木根部共生形成菌根,成熟期在每年冬季的十一月到次年的二月。

黑松露自发现以来就被赋予了许多神秘色彩,生于地下,表面没有任何痕迹,也称块菌,是一种生长于地下的野生食用真菌,外表崎岖不平。因为散发着特殊的气味,从古至今都让很多人为之着迷。通常用于 *** 食材,其身价与鱼子酱、鹅肝等高级美食并列,被欧洲称为“世界三大美食珍肴”。由于产量稀少, *** 昂贵,黑松露在餐桌上也有“黑色钻石”之称。

野生黑松露对于生长环境极为苛刻,只要阳光、水分或者土壤的酸碱值稍有变化就无法生长,是世界上唯一不能进行整齐有序种植的美味佳肴。一棵树下会长出松露,而旁边看起来一模一样的另一棵树却不能,至今人们也搞不清楚原因何在。

松露成熟时会释放一种嗅觉灵敏的动物可以闻到的气味,今天的科学家相信这是一种天然 *** 激素。在法国,过去人们把母猪当作采集松露的得力助手,母猪的嗅觉极其灵敏,在六米远的地方就能闻到埋在数十厘米深地下的松露。但是母猪有贪吃松露的毛病,如果猎人没有及时拦住,母猪找到松露时会疯狂地将它拱出吃掉,因此现在很多地区已经用训练有素的狗来替代母猪猎采松露。

野生黑松露,野生黑松露-第1张图片-

现代科学研究数据显示黑松露含有丰富的蛋白质、18种氨基酸(包括 *** 不能合成的8种必需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多种维生素、锌、锰、铁、钙、磷、硒等必需微量元素,以及鞘脂类、脑苷脂、神经酰胺、三萜、雄 *** 酮、腺苷、松露酸、甾醇、松露多糖、松露多肽等大量的代谢产物,具有极高的营养保健价值。

其中雄 *** 酮有助阳、调理内分泌的显著功效;鞘脂类化合物在防止老年痴呆、动脉粥样硬化以及抗肿瘤细胞毒 *** 方面有明显活 *** ;多糖、多肽、三萜具有增强免疫力、抗衰老、抗疲劳等作用,可用于保健养身。

食用野生黑松露可以抗晒老、抗疲劳、增强免疫力、提高睡眠质量、美容美白、滋养 *** 改善女 *** 各种经前综合症以及 *** 紊乱现象、调理内分泌、防止老年痴呆等。


云南人又开始吃野生菌了!松露、羊肚菌新鲜上市!极品白松露每公斤突破7千元

在云南人的字典里,冬季并不是一个远离新鲜野生菌的日子,进入一月,更是“野生菌之王”松露的更佳成熟期,最近还有大量人工种植的羊肚菌上市。

头顶着冠绝全国的蓝天,看着餐桌上同样让人羡慕的山珍,这样的日子确实很安逸。



在木水花野生菌交易市场里记者看到,虽然进入冬季以后,销售新鲜野生菌的摊位较10月份以前有明显的减少,但素有“野生菌之王”的松露,以及被人们称为“陆地鱼”的羊肚菌却开始集中上市,占据了当下新鲜野生菌市场的半壁 *** 。




商户:“因为今年天气的原因,预计过往年以后(就会大量上市),这段时间货量还是比较少,你们看像现在这样的货质是属于非常不错的,非常好的,我们都是全部航空过来最新鲜的。”

记者:“现在 *** 是一个什么 *** ?”

商户:“现在我们不连顺丰包邮费的话,大概在170元到180元之间。”



与目前已经形成种植规模的羊肚菌不同,野生松露的上市量比往年少一些,但松露的品质却好于往年,普通黑松露的 *** 从每公斤350元至1000元不等。



商户:“今年松露的品质总体要比去前年要好,比如举个简单的例子,在去年全成熟以后,就会有很多虫洞,松露一成熟虫就爱吃,它也不留在里面,它只咬一口就跑了,虫洞就比较多,你看像今年这样的都是比较完整的,这个就是马上要发到山东去的。”



商户还告诉记者, 今年罕见的极品白松露也在最近上市, *** 也突破了每公斤7千元。

商户:“(白松露)年产量就很少,每年的年产量也只有四五百公斤,可能四五百公斤都不会有,尤其像这样大的白松露我一年只能见四五次而已。”



目前由于临近春节,全国各地订购野生菌的数量都在增加,市场 *** 也随之走高,而对于我们昆明本地的吃货来说,过年期间其实才是更好的吃菌时节。



木水花野生菌交易市场 成爱丽 经理:“现在这些野生菌还是销到外省的比较多一些,主要集中在北上广深,所以 *** 会偏高一些,如果快递停运了以后,预计在22号、23号左右,快递停运以后 *** 会低一头,也是咱们市民过来购买比较好的机会。”


每年立冬至次年3月才可采挖松露

参会人员品尝松露曲奇、松露巧克力等精美点心

12日下午,第七届中国国际松露节暨松露产业发展论坛在昆明举行。活动上,云南省食用菌协会向与会嘉宾发出松露资源保护倡议,20余名来自云南省松露主产区的 *** 部门、行业协会、交易市场、企业 *** 共同签署了《保护中国松露公约》。

中国、欧洲是松露资源的分布中心及主要产区,由于经济价值高、市场需求大,松露未成熟提前采挖年年上演。据介绍,本次松露节旨在宣传松露鲜品国家标准,更为重要的是与主产区 *** 部门、行业协会、市场和企业共同发起保护松露公约。公约规定,要坚持科学采挖,每年11月立冬至次年3月是中国黑松露成熟期,期间方可采挖。采挖时可用松露犬帮助寻找,用齿稀疏的耙顺树根生长方向采挖,尽量不损伤幼根,采收后将土壤和枯枝落叶回填。

在松露节上,记者看到不少以菌为主的产品,除了传统的牛肝菌、干巴菌等干货外,还有松露曲奇、松露巧克力、干巴菌鲜肉饼等包装精美的点心,让不少参会人员“大饱口福”。

松露是一种珍贵的野生食用菌资源,科学研究发现,松露富含多种活 *** 成分,有益 *** 健康。 今后,中国食用菌协会、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昆明食用菌研究所、云南省食用菌协会将开展一系列“云菌”品牌塑造工程,吸引更多的资本、资源、人才加入“云菌”产业发展,让“云菌+”这样的高原特色绿色食品走出云南、走向世界。

本报记者 闵楠 摄影报道

来源: 春城晚报

野生食用菌松乳菇首次在中国人工培育成功

中新社昆明11月20日电 (记者 胡远航)记者20日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获悉,该所于富强博士及其团队开展的松乳菇人工培育研究取得系列进展,并于近日在贵阳种植园内出菇。这是中国首次有充分证据显示的松乳菇人工培育成功。

松乳菇组属乳菇属红菇科,包括大部分可食用或 *** 用且美味的乳菇,这其中以松乳菇最为著名,与松露、松茸、牛肝菌、羊肚菌、鸡油菌等名贵野生食用菌比肩,在北半球各国被广泛采食。

于富强介绍,松乳菇组是典型的外生菌根型食用菌,与松树具有专 *** 共生关系。菌根合成是实现人工培育的关键环节。2015年始,研究团队 *** 进行乳菇菌种收集、培养基优化、菌根合成和共生机制等方面研究。

“我们使用6种松树与4种乳菇进行菌根合成,其中14个组合形成菌根,10个为首次报道,8个组合表现优异,在人工栽培上潜力较大。”于富强称,自2018年4月始,团队陆续在云南、贵州、湖南、四川、山东、甘肃建立乳菇种植园16个,总面积超过100亩。至2020年11月,在贵阳2个种植园内的多棵树下,松乳菇和红汁乳菇分别出菇,菌根苗移栽至种植园时间仅为两年半。

该结果通过多人现场确认、 *** 记录、标本留存和微卫星DNA标记验证,是中国首次有充分证据显示的松乳菇人工培育成功,也是3年幼龄林下松乳菇、红汁乳菇培育出菇的首次报道。

于富强透露,菌根型食用菌的人工培育不同于香菇等腐生型食用菌的栽培模式,它利用树木和真菌之间的共生关系,通过无菌育苗、菌根合成、菌根苗移栽、种植园建立和后期管理,来实现人工培育和多年出菇。该模式结合植树造林,在苗木初长成时即开始出菇,此后可连续收获15—50年不等,是困难立地植被恢复、退耕还林和中低产田改造中不可多得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消费丨野生菌大量上市,野生黑松露每斤售价399元,你吃了吗?



一旦误食,应尽早采用催吐、洗胃、导泻、 *** 等 *** ,迅速排除 *** 。同时,在催吐后应尽快到正规条件好的医院接受治疗。

<

云南的松露,就别再挖了吧

这篇东西刚开始构思的时候,我在云南回上海的路上。做《黑珍珠年鉴》的团队去云南溯源食材,我蹭了她们的行程,去见见世面。

其中有一站,是跟当地农民上山挖黑松露。

之一天到昆明,和当地的朋友吃饭,桌上有餐厅主厨、有云南当地经营食材生意的大咖,也有“舌尖上的中国”的云南顾问,大家喝着酒,相谈甚欢,对云南乃至全世界美食有不同的见解,也都很直接地表达。

当我们说到要去挖黑松露的时候,他们几个一致劝我们别去,说是会失望的。问原因,不外乎是对云南黑松露个头、香气的不满意。

还捎带了一个边角料:现在一线城市很多高档餐厅用的白松露,也是云南产的,跟客人说是意大利的。有多少客人吃过真正的意大利白松露?又有多少意大利白松露能进得了中国海关?还不是内销冒充进口,赚个信息不对称的钱?

不过我们这种人就是头铁,别人越是说不好,就越是想去感受一下——不亲身经历,怎么有发言权呢?

就像有些餐厅,看见有人骂,也不知道骂得对不对,就自己掏钱去吃一回,有了之一手素材,才有资格跟别人一起骂。

挖黑松露的地方,是曲靖市会泽县的一个小村子。从会泽县城出发,开半个多小时的山路,带我们挖松露的村民大叔已经在路边等候多时。

离开村道,往山里稍微走一点,就到了可以挖到松露的地方。大叔跟我们讲怎么挖松露:先找一棵松树,刨开旁边的泥土,看到有细细的茎须后,顺着茎须继续刨,就有机会挖到松露了。

大叔先动手刨了几下,把耙子给我,让我继续刨。收获不会来得那么快,但是我们刨过的地方,地表的植被已经被 *** ,泥土连带着一些根须被翻出来。我们看了一下周围,有好几块土地都是这样的,这才意识到,这里挖松露,其实对土地的 *** 还挺严重,至于对松树的根系会不会造成 *** ,还不得而知。

在之一个地方没有收获,大叔带我们爬上了一个小坡,他说在这里挖到松露的概率更大。

刚上坡的一片土地,泥土完 *** 露在外面,一点植被的痕迹也没有。再往里走几步,可以明显看得出土地被翻过,小草已经连根起出来,还能看见一些零星的苔藓。

大叔开始进入状态,认真挖松露。不一会儿,挖出三颗小小的黑松露,直径在三到五公分之间,裹着泥土,不怎么起眼。这时候,差不多翻掉了五、六平米的土地。

我顺着翻过的土地往坡上看去,上面是一片松树林,还保持着相对原始的地貌。也就是说,挖松露的人将来会顺着这座山坡的走势一路往上挖,把松露起出来,留下耙子啃过的土地。这些土地什么时候能恢复原貌,我们心里没有底,在场的人先是一阵讨论,接着是短暂的沉默。

云南出松露,大家都知道。但是不知道在云南,有多少松露是这样被挖出来的?

中午到镇上吃午饭,挖出来的黑松露一起带过来,要做一道当地特色菜——松露鸡。同行的一位云南厨师介绍说,不同于西餐里吃法,本地是把黑松露切成厚片拿来炖鸡汤,管够。

云南正午的阳光晒得人很舒服,我在餐馆的院子里,一边晒太阳,一边看厨工处理黑松露。只见他们将黑松露倒进一盆清水里,麻利地用刷子刷干净上面的泥土,切成一片片厚片,准备下到鸡汤里去。

我看了一下切完的黑松露,有的有纹理,有的完全没有纹理。拿起来闻一下,几乎没有什么香气,再丢几片嘴里嚼一下,香气还是不怎么明显,只能寄希望于一会儿的松露鸡了。

几道云南农家菜都很接地气,用朴实的方式,演绎着本地食材。当松露鸡端上来的时候,大家的注意力都被吸引过去,毕竟是一道传说中的菜肴,这次到云南后,每天都会提及。

鸡汤的味道没的说,鲜香味比我们城市里吃的饲料鸡要高一个层次,鸡肉也是略带嚼劲的。但是大量的黑松露在里面,却没有为整道菜增加什么风味,只是默默地充当花瓶。我想,即便是往鸡汤里加一点土豆,块茎特有的味道也能令整道菜得到提升,而不像本地的黑松露,完全无法做出贡献。

此时,我想到了刚进餐馆的时候,把黑松露拿给老板娘,她看了一眼,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哦,是茯苓。”

在本地人的词汇里,并没有“松露”这个说法,这样的东西,被称为“茯苓”。

“茯苓”是“土茯苓”的简称,一看就知道,是一种很廉价的东西,因为有一个“土”字,“茯苓”又是一味很廉价的中草 *** 。

除了“土茯苓”,黑松露在云南人口中还有另外几个称呼:

——因为气味吸引猪,猪会把它们从土里拱出来,所以叫“猪拱菌”,很土味。

——因为是凭空长出来的菌块,所以叫“无娘果”,又是莫名的土味。

——因为完全成熟后的气味令人不喜,所以又叫“ *** 枞”,依旧是土土的。

但是,这种不招当地人待见的气味,正是松露特有的香气,令无数西方人痴迷。十多年前开始,中国的高级西餐厅也开始出现这种食材,现在已经习以为常。近几年,云南的松露又突然杀出,从黑松露到白松露,引得大家纷纷讨论,云南的松露,到底是不是松露?到底是不是人工培育的?

其实,云南的松露,跟欧洲的松露是同一样东西,并且也是野生的,但是因为风土关系,香气略微逊色。不过当云南松露真正成熟的时候,不管是块头、纹理,还是香气,还是不容小觑的非凡之物。

(“Truffle”这个词,最初在1976年被中科院微生物所翻译为“块菌”。被翻译成更具浪漫风味的“松露”,一说是 *** *** 后,一说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没有确定的说法。我之一次看到“松露”这个翻译,是在1998年中文版的《有关品味》里。所以云南人认为的“印度块菌”和法国人自称的“黑孢松露”,其实都是“truffle”。)

可惜就可惜在,云南从夏天就开始挖松露,一直挖到冬天。虽然云南松露的时令期要长于欧洲,但是松露们根本就来不及长大,就纷纷被扒拉出来,这就导致了大多数云南松露个头偏小,没有纹理,最重要的是——缺乏香气。

欧洲人挖松露,是利用猪和猎犬的嗅觉(现在基本都用猎犬)找寻,或者凭借经验用手杖等物件探寻,属于定点寻找。而在云南挖松露,虽然也有经验之说,但是最终的方式,却是地毯式寻找,结果不但难以出产成熟的大松露,用来立足市场(好的云南松露,多被用来冒充欧洲松露),同时又对地表植被造成了 *** 。

从挖完松露下山,一直到现在,我们一行人只要说到云南松露,都会有一种失落的感觉。

作为美食餐饮行业的人,大家对松露这种世界 *** 食材,多多少少都是带着敬意的。按理说,知道自己国家也出产松露,应该是骄傲的,但是这回,我们只有沉默。

云南的松露,真的还要这样挖下去吗?

野生松露“现身”吉林农大校园

来源:长春日报-长春新闻网

本报讯(记者 陈丽雅 通讯员 丁雷)近日,吉林农业大学校园发现野生松露,这是我省首次记录发现野生松露。

松露学名“块菌”,是野生食用菌、 *** 用菌。松露是一种树木共生的大型地下菌,具有 *** 的独特香味,在欧洲被称为“黑色金刚石”“地下黄金”,是一种 *** 食材,并具有增强免疫力、抗衰老等 *** 用价值。

“由于今年夏秋季雨水丰沛,加上良好的校园环境,有助于蘑菇种类增加。”吉林农业大学菌物研究所图力古尔教授解释说,松露常见生于杨树、桦树、 *** 等树木附近的浅表土层和植物根际的土中,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云南省为主的西南地区,在东北比较罕见。图力古尔介绍,我省首次记录发现野生松露,并且是在白桦树下发现,具有非常大的研究价值,为未来松露的人工培养提供了可能 *** 。

中国的松露没人吃,都是喂猪的?你越这么说,西方人越高兴

大S *** 后,曾到餐厅独自用餐,一顿饭吃掉了四万多元,仅仅松露就花了上万元,事后她曾表示让服务生切松露,只要自己不说停就不要停,以彰显财气。

在西餐当中,松露是一种非常高档的食材,与鹅肝、鱼子酱并称为西餐“三大珍味”,通常来说松露主要分成黑松露与白松露两种,在欧洲,以法国出产的黑松露与意大利北部山区出产的白松露质量更好,产量更大,名声最响。

大S独享 *** 松露

西方人吃松露的历史非常悠久,法国古代的国王当中,爱吃松露的不在少数, *** 也很喜欢吃松露,将其视作滋补身体的美味。

到了现代,松露仍旧是非常珍贵高档的美食,通常比较高档的西餐厅里都有松露料理,实际上那些名字里带松露的菜肴,真正用到的松露分量非常有限,与其说是食材,倒不如说是当中的调料,就跟中餐里用的葱姜蒜一样的分量,然而松露却往往能够成为菜肴主角。

一盘意大利面,可能也就几欧元,但如果要切几片松露进去, *** 估计要翻数倍乃至十数倍的样子,这就是松露在西餐当中的神奇之处。

西餐里的松露往往就几片

由于松露对于生长条件的要求十分苛刻,因此产量是很有限的,现代虽然也有了人工干预之下的栽培技术,但成本依旧高得离谱,种植松露可不比野生松露便宜多少。

法国等国家都有比较成熟的松露种植技术,可种植松露需要先种植松树或者橡树,经过几年的时间,等到这些树木的根系足够发达,才能种植松露,而种植松露的时候,松露孢子周围的土壤都需要人工制造,普通的土壤根本无法让松露存活生长。

人工干预之下,至少要准备六七年的时间才能开始收获松露,成本是很高昂的,因此即便是有了人工技术,松露在西方仍旧是很珍贵的食材,普通人是吃不起的。

松露通常长在松树与橡树周围

比起欧美国家,松露在我国的命运就完全不同了,我国西南的四川、云南,还有东北地区都出产松露,不过在古代的典籍当中,不太能见到松露的记载,似乎古人就不喜欢吃松露。

要知道,松露在国内主要的出产地云南,本身就号称“野生菌王国”,全球目前已发现的可食用野生菌种类,云南占到了三分之一,在琳琅满目的野生菌大家族当中,松露在云南根本就不够看,不管是样子还是味道,都远不如鸡枞、牛肝菌等野生菌。

云南名产就是各种野生菌

而且,外国人爱吃松露,主要还是松露特殊的香气,与其说松露是食材,不如说更像是一种珍贵调味品,云南当地吃菌子通常都是一大锅,你焖一大锅松露,就好像煮了一大锅八角大料一样,怎么可能好吃,所以也没人吃。

松露虽然是菌类,但质地比较坚硬,外表看起来也不起眼,往往在深山的地下,上山捡菌子的人一般都不会留意到松露,所以松露过去的产量也不高,偶然找到,要么泡酒,要么就给家里的猪吃,随手一丢,反正也不稀罕。

黑松露

当然,“松露喂猪”是因为当地人不喜欢吃松露,也不怎么去挖松露,偶尔找到就给猪吃,并不是说有人专门去挖松露喂猪,松露产量很低,又很难找,谁也不会那么无聊,还特意跑山上去挖松露来喂猪。

也因为猪喜欢吃,加上松露会散发出一种会让猪兴奋的味道,因此松露也被称作猪拱菌,也有些地方会训练猪来寻找松露,不过后来因为怕猪把松露吃了,改用狗来寻找。

松露深埋地下,不太容易发现

近现代之后,西方的饮食文化传入国内,大家才发现,从前没人要的“猪拱菌”居然在国外这么值钱,于是挖松露的人越来越多,松露产量节节攀升,但大家还是不爱吃松露。

在西餐里,松露往往都是在菜品做好之后切片撒上去,用菜的余温激发松露的香气,而国内的烹饪方式并不适合松露,加上过去就没什么人吃松露,也就没有比较成熟完善的松露烹调方式,最多偶尔吃个新鲜,或者去西餐厅摆个谱的时候尝尝。

正因如此,大量的中国松露都出口到了西方,而刚好西方因为环境 *** 土地开发,野生松露越来越少,而人工种植松露的产量也始终上不去,中国的松露刚好弥补了这一点。

云南市场上的松露

*** 常奇怪的是,长久以来中国出口国外的松露越来越多,赚到的钱却也没多少,而且在国际上一直都听不到中国松露的声音,仍旧还是法国松露、意大利松露的天下。

或许让很多人想不到的是,原因就藏在很多国人那句玩笑话里:在咱们这儿,松露都是用来喂猪的,根本没人吃。

这句话并不算是胡说,因为确实没什么国人爱吃松露,而云南等地以前也的确有用偶尔找到的松露喂猪的习惯,但言者无心听者有意,西方人本就一直对中国抱有成见,处处看低中国生产的任何东西,如果抓到了机会,自然不会放过。

看起来跟土疙瘩一样的松露

中国松露的产量实在巨大,目前占到了全球松露市场供应的六成以上,松露市场要是被中国主导,西方人断然是看不下去的,因此美国、法国等国家,一直宣传中国松露的味道、质量都不如欧洲的松露,把“中国松露是喂猪”的这句玩笑,作为中国松露质量差的伪证。

这么一来,就直接 *** 了中国松露的地位与 *** ,法国等国出产的松露仍旧高高在上,虽然产量低但 *** 却非常高,中国松露产量惊人,却只能大规模便宜出口。

黑松露

好笑的是,西方一直不断进口中国松露贴牌 *** ,将云南松露包装成法国松露,尽管他们嘴上宣传中国松露质量不如西方松露,可2016年,有一档节目邀请110人品尝云南松露与法国松露,没有事先告知,结果没有一个人尝出差别。

近年来,随着国内相关产业的不断完善,松露的产业链延伸越做越好,中国松露的品牌形象在国际上也逐渐树立起来,国内甚至有了松露冰激凌、松露月饼之类。

咱们的确不怎么喜欢吃松露,但不妨碍咱们将松露产业做大做强造福民生,国人不爱吃但国内的松露多,既然西方人爱吃那就卖给西方人,可一边吃咱们的松露一边贬低咱们,还赚走了利润的大头,这种事绝对不能容忍。

西餐钻石黑松露

标签: 黑松 野生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