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经营重在细节。许多餐馆一开始生意很火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意逐渐下滑,主要是因为他们没有注意到以下细节。例如,是否有接待话术、摆台、礼貌用语、方桌摆放、圆桌摆放等标准,以及个 *** 化服务标准、老人服务、儿童服务、鱼头敬酒等标准。这些标准都收录在这本手册中。当然,餐饮是一个 *** 管理工程,需要考虑下单流程、厨房标准、毛利率控制等方面。这四本手册只需两位数的 *** ,点击下方小黄车即可购买,我们还会赠送电子文档。
俗话说:无鱼不成席,无鱼不成宴.鱼儿一上桌,鱼头酒要喝。
2、万水千山总是情,鱼头酒不喝那不行。
3、 *** 长城永不倒,鱼头酒三杯少不了.
4、三里不同俗,五里改规矩。今天来到星辰就来个入坐随俗,敬怀鱼头酒祝各位年年有余
5、头三尾四敬个鱼尾酒,鱼头鱼尾,顺风顺水。
6.人走情不走,望您再回首,给你敬个鱼头酒。
8、鱼头对天,福在这边。
9、上有天,下有地,鱼儿到这好福气。
l0、鱼头一昂,富贵吉祥,鱼头一摆,红运发财,鱼在盘中卧,美酒喝三个。
11鱼头一对 大富大贵/长命百岁/荣华富贵/金银满柜/全家富贵。
12、鱼头一抬,好运常来/升官发财.鱼头不走,红运当头。鱼头一照,吉祥来到 鱼头往左转,三杯四怀连成串/黄河流水波连波,左边喝完右边喝,三怀四怀酒下肚,才显智慧和气度 鱼头往右转,五杯六杯连着干./鱼头往右游,世界好事任你有,鱼头往下走,好运(幸福\快乐\健康\财运)跟着走. 酒是鱼头酒,不喝没理由,酒是福酒是寿,喝了健康又长寿
13、鱼头鱼尾,顺风顺水,十全十美,头尾相连,好事连连。头尾碰杯,好事成堆,鱼尾一抖,全桌都有。鱼尾一翘,全桌都笑,大海航行靠舵手,平安要喝鱼头酒
14喝了鱼头这杯酒,明天想啥哈都有,富贵大道任你走/幸福美满全都有。喝了鱼头二杯酒,天空宇宙任你游/喝了鱼头三怀酒,世
界好事跟你走/万中不用再发愁,富贵有余年年有 借问鱼肉昧如何,领导三杯酒先喝,年年有余送吉祥,三怀好酒送安康。
15、鱼头酒香飘 *** ,喝一杯抬头见喜,水在流,鱼在游,领导不喝没理由。风在吹,雨在下,想请领导一下。
16、天有情,地有情(站友情,哥们情,姐妹情)喝了这杯行不行,千山万水都是情,这杯不喝可不行.
17天上下雨地 *** ,领导应喝鱼头酒,(我给领导端怀 天下好事任你有 健康幸福跟你走。
18、鱼眼放光,两边沾光/全桌沾光/两边喝光。
19、干金难买回头笑,回头一笑值千金,你的美丽靠酒精
20、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鲈鱼美,鲈鱼香,鲈鱼给各位送吉祥.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鳜鱼找贵人,贵人喝贵酒. 皖鱼,万事如意,万事大吉,祝大家四季发财,好运常来
21、鱼儿旁迎有朵花.章福全桌咱大家。您看今天这条鱼,特意带朵花,一看就是条美人鱼,在这给您敬杯美人酒,祝您青春常在,美丽永存.
22、给您敬杯酒,祝您在生活上,永远是喜庆有余。在工作上永远是游刃有余
23、都说金鱼送福,酒中有福福满多,好事成双喝两个 24、大河涨水小河满,鱼跃龙门三怀干。
25、鱼在水中游,杯中不留酒。
26、鱼入海洋走四方,四方来财四杯酒。
27、鱼眼一翻,喝酒喝仨。 .
28、鱼眼泛光,喝酒喝双。
29、鱼翅一扇,风度翩翩。
上有天,下有地,鱼儿出现是福气。
鲈鱼美、鲈鱼香,鲈鱼给您送吉祥。
春满院,夏怡人,秋收获,冬温暖,年年有今日,岁岁有今朝。
都说送人玫瑰手留余香,借花献佛给领导倒杯鱼头酒,沾沾光。
鱼头一抬,四季发财,祝您财源广进,财源旺盛。
鱼头一对荣华富贵(大富大贵)
鱼头一抬,好运常来,鱼嘴一张,好事成双,鱼眼发光,两边沾光,鱼眼发光,喝酒喝双,鱼眼一翻,喝酒喝三,鱼翅一对激游四方,鱼肚一对办事干脆,鱼背一对,展翅高飞。
鱼头一对,大富大贵。
鱼头一抬,四季发财。
鱼眼一发光,两边都沾光。(喝酒要喝双)
鱼肚一对,喝酒干脆。
鱼头向右,事业有成就;鱼头向左,事业更红火。
只有让领导喝好,不会让领导喝倒。
春满院,夏怡人,秋收获,冬温暖。
一年四季交好运,年年有今日,岁岁有今朝。
鱼头一对,大富大贵,事业有成,渔利双收。
鱼头鱼尾,顺风顺水,十全十美。
头尾相连,好事连连;头尾碰杯,好事成堆。
贵人吃鳜鱼,草鱼(皖鱼)完完美美,团团圆圆。
老乡见老乡,喝酒要喝光。
鱼鱼头一抬,好运自然来。
- 酒洒贵人身,情义?似?海深。
- 一杯香溢怀,商政济世才。
- 美酒倒进白瓷杯,酒到面前你莫推,酒虽不好人情酿,远来的朋友饮一杯
- 醉美成功商务,饮领政通人和。
- 杯是圆的,酒是满的,祝大家的合作 *** 成功。
- 您三人共同举杯,祝您三人官运亨通,友谊天长地久。
- 头三尾四敬个鱼尾酒,鱼头鱼尾,顺风顺水
- 明日松山照,清泉石上流,贵客坐满桌,领导你先喝
- 一杯酒祝你精力足,心情灿烂。二杯酒祝你心态好,好运不断。三杯酒祝你身体棒,幸福美满
- 这杯酒祝您幸福生活跟您跑,事业大发步步高,日子开心处处妙,大把大把赚 *** 。
- 领导能来这里,我们感到非常骄傲,在这给您端杯美酒,愿您永远没有烦恼
- 酒倒一半、福气不断,祝您名利双收、事业有成。
- 领导在上我在下,您说几下就几下
- 日出江花红胜火,祝君生意更红火。
- 万语千言藏心底,唯举金樽干一杯。请大家共同举杯,为我们今天的相聚,干杯!
- 女有貌,朗有才,杯对杯,一起来
- 万物生长靠太阳,没有太阳就没有光芒,没有你的领导,就没有人民的富强,我 *** 大家敬你一杯。
- 激动的心,颤抖的手,我给领导敬杯酒,领导不喝嫌我丑
- 领导不说话,喝酒不害怕。沉默是金,喝酒不晕。
- 领导喝完这杯酒,今夜我跟领导走
好酒虽是粮食做,切莫不可贪杯饮!
山东酒桌上那些事:座次安排、摆菜、敬酒的规矩,建议收藏导语:山东酒桌上那些事:座次安排、摆菜、敬酒的规矩,建议收藏
常言道,唯美食与美酒不可辜负!
论起饮食文化,咱中国绝对是这方面的王者,曾有一老外扬言一年吃遍整个中国,结果5年过去了还没走出四川。
除了老外,很多土生土长的的中国 *** 不敢说自己吃遍了全中国。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中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饮食文化丰富多样,早已成了全世界美食爱好者的天堂。
除了四川,我国还有很多地方都值得大家打卡旅游,比如说山东。
山东在春秋战国时期为鲁国所在地,孔家儒学文化在此生根发芽,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山东人,所以山东人在饮食上是出了名的讲究,特别是酒桌文化,堪称“ *** 典范”。
当中涉及到座次安排、白菜、敬酒等规矩,每一项都隐藏着山东人为人处事的智慧和态度,学会这些,你也可以纵横山东酒场,与他们谈笑风生,建议收藏。
1、座次安排
在座次安排上,山东人的 *** 作是教科书级别的。
在我国很多地方,客人上席前,东家会提前安排好座次,不过一般只安排上座两个席位,稍微用心点的东家会安排1-2个会喝酒的作为陪客。
8人桌
而山东人的做法更到位,似乎是担心客人觉得冷清或者招待不周,会专门安排3-4个人陪客人吃饭喝酒。
其中,主陪居中,背靠中堂,一般是家族或者村里最有威望的人坐,主陪正对面一般是东家或者东家找来的会来事的副陪,比如说会端茶倒水、接送饭菜等体力活。
而宾客的座次也很有讲究,每个宾客两侧都有陪客,主陪两侧则是主宾和副宾,副陪两侧是三宾和四宾,能保证每一位宾客都有人陪。
2、摆菜礼仪
山东人的酒桌上必须要有鱼这道菜,鱼在山东算是“硬菜”,其它菜基本上不值一提,倒不是说鱼有多贵多好吃,主要是图个吉利,年年有余,在很多地方的酒席必上鱼。
当然,鱼摆上来,鱼头一定会对准客人,客人喝的是鱼头酒,而陪客人喝的鱼尾酒,通常是“头三尾四”,以示对客人的尊重。
在很多地方,鱼吃得差不多了主人会撤了换个菜,但山东人一般不撤,撤了也是用剩下的鱼骨头做成“鱼骨汤”端上来,这其实再告诉你:今天的酒席要结束了!
3、敬酒规矩
主陪没敬酒时,其它 *** 、四陪等都不能敬酒,最后出场的往往是副陪,副陪基本上是整个酒席的“绝活哥”,他一上场,准有好戏看!
他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招待好每一位宾客,陪他们吃好喝好不冷场,若是来事能力非常强,把宾客全都干趴下,东家面子上绝对有光。
因此,山东酒席上真正厉害的是副陪,没事不要找副陪的“麻烦”。
以上就是山东人酒桌上的3大礼仪规矩,山东人酒量大,并不是说身体强 *** 我们能喝,而是饮食文化决定了酒量,就像湖南人能吃辣,福建人不能吃辣是一个道理。
除了酒桌礼仪,山东人选酒也比较讲究。
一般来说,酒精酒和勾兑酒是绝对拿不出手,家境好点的,也许会用茅台五粮液招待贵宾,家境一般的喜欢用特产酒或者口味接近的外地酒,比如说扳倒井和古道 *** 1800白酒。
*扳倒井
产自山东高青县,虽说在国内名气不高,但在山东的名气不弱于一二线名酒,曾获奖无数,是当地百姓的更爱,据说都不够本地人喝,走不出山东是有原因的。
其酿造工艺堪称一绝,为独特的井窖工艺,还采用了IT感官评估,使得酒的香味融合得恰到好处,是粮食香、窖香、曲香的复合香味,闻起来很迷人,口感绵柔甘冽,好喝不上头。
*古道 *** 1800
此酒产自四川邛崃,虽不是山东特产,但深受山东老酒友的喜爱,可见山东酒友的包容 *** 还是很强的,哪些地方吸引到了山东酒友呢?
首先,邛崃是我国著名的原酒产地,给全国大多数省市自治区提供过原酒,也包括山东,不少老酒友尝过此酒后感觉有似曾相识的味道,喝着喝着就追忆到从前。
其次,酒是五粮浓香酒,采用了5年的优质基酒勾调,香味的协调 *** 和一刹那的喷香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口感绵柔爽净,下喉顺畅,入口 *** 很好,符合很多山东人的口味。
最后,和很多本地名酒一样,此酒也是经过纯粮固态酿制的粮食酒,没有酒精勾兑,也没有香精、香料添加,酒的香味来源于自然发酵,酒质清澈透明,香味纯正舒适,喝完不上头。
如今的社会人心浮躁,山东人还能坚守这份礼仪实属难得,喜欢山东饮食文化的朋友可以去山东旅游做客,体验一下不一样的风土人情,更多酒文化,还请关注作者,后期将给大家更多优质内容。
饭桌上运用口才,喝酒喝出名堂壶里乾坤大,杯中日月长。酒在生活中常常扮演着一个无可替代的角色。婚喜寿筵、佳节聚会,全凭它助兴提神,活跃气氛。而在饭局中,不论是主人还是客人,都少不了要劝别人多饮两杯,既能增进感情,又能推波助澜,使酒宴气氛更加热烈融洽、喜庆、红火。我们常能在饭局中发现这样的劝酒高手,几句“花言巧语”就搞得你明明酒量有限,却还是喝了个酩酊大醉。
如鱼端上桌 *** ,恰好鱼头冲你,鱼尾对着某君。某君就可说:“鱼头鱼尾喝杯酒,你有我有全都有。”等你一饮而尽。某君可接着说:“对面落座是缘分,头三尾四要喝尽!”他带头连干四杯。你呢,只好连干三杯。
如有人推了一下转盘把鱼调了方向,腹冲某君背对你。众人可说:“转得好,转得妙,腹六背八定干掉!”你呢,在大家不依不饶下,只好又干了八杯。
某君拿起筷子,把鱼眼夹到你碟中,说:“高看一眼逢知己,敬上一杯表友谊!”你只好恭敬不如从命,再干酒一杯。
某君又不失时机地从鱼腹上夹了一块好肉给你,充满感情地说:“推心置腹诉衷肠,再敬一杯又何妨?”说得在理,你只好又喝。某君又给你夹了一片鱼唇,说:“唇齿相依诚可贵,连敬三杯尽心意!”话已至此,你只能一饮而尽,朋友们齐心协力将鱼翻过来,众口一词地说:“鱼儿翻身喜洋洋,按老规矩重开张!”
上面说的只是一劝酒的例子。应该说,既要让对方尽其所能地喝酒,又要活跃气全氛,此外还不伤和气,不损面子,这是一位劝酒者的基本责任,也是劝酒者的基本原则。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劝酒辞令。
1.强调场合的重要、难得或意义特殊
人逢喜事精神爽。有些人从不喝酒或喝得不多,但在一些特殊的喜庆场合就愿意喝两口或多喝几杯。一方面是心里高兴,一方面也是场合的特殊 *** 使然。那么,劝酒者在劝酒时不妨多强调一下此场合的重要 *** 、特殊 *** ,指出它对于对方的价值与意义。这样既能激发对方的喜悦感、幸福感、荣誉感,又使他碍于特定的场合而不得不愉快地再饮一杯。
如在婚礼上向新郎的 *** 劝酒,可以这样说:“大叔,您可别忘了今天是什么日子!今天可是您儿子的大喜日子,您辛辛苦苦给他攒钱、盖房子,不就是盼着看到这一天吗?看着如花似玉的儿媳妇进了家门,您就不打心眼里高兴?一辈子就这一次,您不快举起酒杯多喝两盅还等什么呢?”对方的话说到这个份儿,他还能不喝吗?
2.赞美对方的酒量或学习、工作成绩
人对于赞美的抵抗力往往是微弱的,特别是在饭局上,热闹的气氛使得人的虚荣心很容易膨胀起来,而虚荣心一膨胀,人就免不了要做出一些超出常规的“豪壮之举”。另外,在饭局上赞美对方的酒量或学习成绩、工作成绩,如果对方仍坚持不喝,就会牵涉面子问题,众人的眼光会给他造成一种无形的压力:既然你能喝,既然事业这么得意,连杯酒都不愿喝,是瞧不起我们吗?这种压力是对方很容易感觉到的,因而他迫于压力也得拿起酒杯。
3.强调彼此之间的特殊关系或特殊经历酒宴上是联络和增进感情的重要场所,通过同事、朋友、领导敬酒、劝酒,能够促进双方的情感交流,使彼此的关系更密切、更稳固。
一般来说,如果劝酒本身真的能够达到这个目的话,对方是不会轻易拒绝的。针对这种心理,我们在劝酒时可以充满感情地强调一下我方与对方的特殊关系,使劝酒变为两人之间独特的情感交流方式,甚至于我们还可以借此机会表达我方对对方的某种感激、歉疚、尊敬、钦慕之情,使对方的内心无法不受到触动,那么接下来的一饮而尽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周 *** ,提起咱们的关系那可是不一般的。我至今记得多年前我刚到单位上班的时候之一个接待我的就是您,而那天我还特别不争气,因为水土不服刚一到单位就上吐下泻,当时是您把我送到单位医务室的。这些年来,我始终记着这件事,刻骨铭心啊!只是因为平时您给予的关心和帮助太多,我也没法一一感谢,就一直没有说出来,今天这杯酒就是我的感谢酒,您一定得喝呀。”
4.挑对方的毛病,以罚代劝
“罚酒三杯”是中国人劝酒的独特方式。罚酒的理由五花八门,最为常用的是对酒席迟到者“罚酒三杯”。使用此方式劝酒还要充分调动其他在场者的力量,争取让大家认同自己的说法,然后鼓动他们一起给对方施加压力。一般来说,只要挑出的“毛病”不是牵强附会或无理取闹,而且注意用语的恰当、幽默,那么对方是不会产生反感的。
朋友举行婚礼,小李迟到了几分钟,此时就可用挑毛病的方式劝酒:“好,这下大家都看见了,迟到几分钟!现在公司里迟到一分钟都要扣奖金,你迟到了十分钟,你自己说该罚不该罚?”小李只好拼命点头,一仰头喝了一杯。
5.用激将法以“激”代劝
每个人都有自尊心。为了维护自己的自尊心,人们有时很容易突破常规的框框做出某种强硬之举。在酒桌上也是一样,如果我们能恰到好处地利用激将法来 *** 对方的自尊,使其认识到不喝这杯酒将会多么的损害自己的尊严,那么对方往往就会狂“喝’下去,逞一回英雄。
如在向一位酒量较小但尚能应付的同事劝酒时,可以这样故意 *** 他:“这杯酒大二家都喝了,就剩下小孙了。不过咱们也不勉强小孙,因为据我知道小孙在家里是典型的‘妻管严’,每次出来吃饭 *** 总要叮嘱‘多吃菜,少喝酒,听 *** 的话,跟 *** 走’。既然如此,咱们也就别勉强小孙了吧,免得他晚上回去进不了屋!”
6.在长幼顺序上做文章。
中国人是很注重长幼有序的,特别是在酒桌上,年长者理所应当要受到尊敬,而年轻年幼者也理所应当受到更多的关照。劝酒时,我们不妨抓住这“尊敬”与“关照”,针对年长者与年幼者的不同心理特征,在长幼的顺序上作做文章,使对方碍于自己的特殊地位而不得不多饮一杯。
对一位不喝酒的大 *** ,可这样劝酒:“这位兄弟,咱们这桌你年纪最轻,又是 *** ,按理说我不该劝你喝酒,可是头一次见面,一来权当作认识了,二来也表示一下我对你这个大 *** 的敬重,你呢,喝白酒也行,喝不了白酒喝啤酒也行,总之是给个面子吧。好,那我先干了!”
谈谈老家喝酒的规矩中国的酒文化博大精深,而且每个地方喝酒的规矩也不相同,其实这都与当地的文化传统有关系。
我的老家在豫东一个小县城,说起来喝酒的规矩也很有当地的特色。
01
约场
约场就是提前约好什么时间,在什么地点,和什么人要喝一场酒的意思。
俗话说“三天为请,两天为叫,当天为提溜”,提前约好时间,一是显得尊重,二是防止被请的人安排其他事情。
被请的人就是主宾,约好主宾之后,就要考虑邀请谁去陪客合适了。首先陪客更好能够和主宾一方熟识,其次陪客不能喧宾夺主,如果让一个辈分身份高的人到场,会弄得酒场上的气氛拘谨,不能畅所欲言就不好了。
最后就是选择吃饭的地方。三五知己临时凑场就好说了,随意找个小饭店,或是地摊大排档都行。正式的请别人吃饭就不同了,一是选择一个环境菜品都不错的饭店,二是注意邀请的人中吃饭有没有什么忌讳的,比如有没有民族饮食方面的禁忌。
02
敬酒
酒场约好后,就是分主宾落座了,主宾坐正位,一般对着门口的座位算正位,主人坐主宾的右边,其余的客人和陪客交叉落座,或者两边分别就座,最靠门口的座位一般是资历最浅的陪客,主要任务是服务。
四个凉菜上桌后,就正式开始喝酒了,主人三言两语对客人表示欢迎,对双方简单介绍一下,然后大家共同举杯,要连喝三杯,这里面有个说法就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意思。
下面就开始敬酒了,主人先开始给大家敬酒。一般情况下敬酒者先喝四杯,然后从主宾开始,每个依次敬两个酒,这叫“喝四敬二”。根据酒量大小也有“喝二敬一”,“喝六敬二”的。
主人敬酒之后,陪客逐个用同样的方式开始敬酒。
敬酒中间还有一个环节就是鱼头酒,请客吃饭一般都有一条鱼,鱼上桌后,头朝外对着主宾,这叫“鱼头一对,大富大贵”,主宾要主动喝三杯,大家陪一杯。这是最简单的鱼头酒喝法,复杂一点的就不好说了,据说一条鱼能喝下去108杯酒。
然后客人一方要回敬,如果这时候酒喝的有点多了,就不必每个客人都敬酒,可以选择一两个 *** 表达心情。不过主宾一定要进行回敬,以表示感谢。
最后是主人总结,一般情况下都是大家共同举杯,主宾尽欢而散。
03
结语
这种喝酒 *** 客人往往喝的多一些,这也符合主人的心情。据说以前生活条件不好,粮食都不够吃的,用粮食酿造出来的酒显得尤其珍贵,所以用来招待客人时,自己舍不得多喝,要让客人喝好。虽然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可是酒场上这种尊重客人的规矩却一直传承下来了。
酒喝多了伤身,不论哪种规矩,在酒场上一定要量力而行,毕竟身体健康最重要。
刘瑞记:中华数字文化中华民族在悠久的历史中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数字文化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数字的寓意
数字原本是纯粹的计数工具,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赋予了它浓厚的文化涵义。
一:表示开始。“元旦”一词中的“旦”,是会意字,表示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来,新的一天或一年开始了。
二:表示地。古人认为,一为天,二为地。《乾坤凿度》说:“地数二。二者,有偶也。”偶是相随、伙伴的意思。“从”就是两个人前后相随,互相作伴,所以中国人讲究好事成双。
三:表示众多。《道德经》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里的一、二、三不是具体的一、二、三,而是从少到多的意思。领导讲话一般只讲“三个问题”,如果讲“四个问题”、“五个问题”,听众就会有急躁情绪。
六:表示顺。《易经》中的坤卦由六个阴爻“--”重叠而成,而阴爻“--”在《易经》中称作“六”。坤卦 *** 顺,所以六个“六” *** 十分顺利,也就是“六六大顺”。
八:表示发。因为“八”与“发”谐音。从谐音中寻求吉祥,是中华文化的一大特色。例如,新人结婚时,父母要往其被子里放点大枣、花生、桂圆,寓意“早生贵子”。
九:表示长久。“九”与“久”谐音。在《易经》中,阳爻“—”称作“九”,而六个阳爻的卦叫乾卦, *** 天。那么,还有什么东西比天更长久呢?
十:表示十全十美。
生活中的数字文化
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字文化。
很多节日与“一”相关:元旦节是一月一日,劳动节是五月一日,儿童节是六月一日,建 *** 节是七月一日,建军节是八月一日, *** 节是十月一日,中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春节,是农历的正月初一。“一” ***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象征着希望和未来,所以人们憧憬“一”。“一”还 *** 开创、领先、唯一, *** 荣誉,它激励人们干工作总要争之一、当先进。
做生意的人喜欢与“六”和“八”打交道。更好的数字是“168”,谐音是“一路发”,比如,一条红烧鱼要标价168元,一件衬衫要标价1680元,一套沙发要标价16800元,一辆轿车要标价168000元。 *** 号码、 *** 、宾馆房间号等,也愿意多用“六”和“八”。
酒场上的数字就更多了。划拳行令时能听到这样的吆喝:“一心敬啊,弟儿俩亲啊,三桃园啊,四季发呀......九长寿啊,满十双啊!”最贵重的菜---红烧鱼或者清蒸鱼上桌以后, *** 会笑盈盈地给贵宾敬“鱼头酒”,边敬酒边解释每一杯的名堂:之一杯叫“鱼头一对,大富大贵”;第二杯叫“好事成双”.....假如贵宾来者不拒,欣然笑纳,恐怕要喝到“十全十美”。
古代还有“凳不离三,门不离五,床不离七,桌不离九”的说法。“凳不离三”是说 *** 凳子时,长度的末尾要带一个“三”字,如二尺三、四尺三等,取自典故“桃园三结义”,“三”有忠义的象征,寓意坐在一条凳子上的是兄弟和朋友。“门不离五”是说 *** 大门时,无论高低宽窄,末尾都要带“五”字,寓意“五福临门”。“床不离七”是说 *** 木床时,无论长度、宽度、高度,末尾都要带“七”字,取谐音“床不离妻”,寓意“夫妻 *** 偕老”。“桌不离九”是说 *** 桌子时,尺寸的末尾要带“九”字,寓意“朋友来了有好酒”。
......
瞧,数字一旦和中华文化相遇,便生出无穷的趣味。
客观对待数字文化
文化本是人类的生活方式,也叫活法。既然叫活法,就有很多种,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文化;对待同一件事,会有不同的处理方式。所以,对于数字文化,我们应客观对待。
首先,要心里有“数”,不必较真。比如这个“四”,本来是个很寻常的数字,人们却将它与“死”相联系,畏之如虎, *** 号码、宾馆房间号、 *** 、商品标价牌等等,统统回避。又比如“十八”,人们将它与十八层地狱联系起来,也十分忌讳。其实,数字不过是服务于人们工作生活的工具,本身没有吉凶之分。就拿这个“四”来说,在英语中写作fo *** ,读作“否”,与“死”一点也不沾边。中国人过春节的时候,大门上头还贴着“四季平安”呢!
其次,要尊重习惯,入乡随俗。文化的作用,无非是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其内涵都是约定俗成的,究竟有多少科学成分,说不清道不明,大家故妄信之,故妄从之,但不能迷信,不能盲从,只要心里明白,文化只不过是一种生活方式就行了。
我以前喝酒不懂规矩?现在懂了这几天接待各地的客户比较多,还是深刻地认识到酒桌的讲究、文化和规矩。其实我作为湖北人,认为湖北喝酒好像没有什么规矩,不知道大家是不是这样认为,特别是武汉,感觉就是随便喝,想喝什么喝什么,想怎么喝就怎么喝,你喝啤的,我喝白的也行,喝多喝少也没有太多要求,比较随意。但是离开武汉、离开湖北就不一样了!
给我印象最深的应该是去河南出差的时候,当时还不懂规矩,大家注意,河南是敬酒文化,也叫端酒,是主人或对方敬酒给你喝,是你喝!他不喝,然后喝完再给你满上,这一杯还得喝,一个人敬你,你就得喝两小杯,他还是不喝。后来问这个讲究,是因为酒是比较珍贵的东西,让客人多喝,自己舍不得喝,这是河南的喝酒特色。而且河南酒量大,湖北人那肯定是喝不过的,所以基本上都喝挂了,就算不这样敬酒也喝不过。
还有安徽(发源好像也是河南)的鱼头酒。首先为了表示待客之道,一桌菜里面鱼是必不可少的,一桌菜上齐了,讲究的地方鱼头要对着主客,也就是一桌上最重要的贵客,那么主客就要先提杯,说几句开场白或祝酒词先敬大家一起喝一个。然后这个鱼头就开始转了,再转到谁面前,就是“头三尾四”了,对着鱼头的喝三个、鱼尾的喝四个,一般都是小酒杯。鱼身上的各个部位都可以喝酒,大家再往下看:
吃鱼眼的要喝三杯,叫"高看一眼"。
吃鱼脸的要喝两杯,叫"赏个脸面"。
吃鱼鳍的要喝三杯,叫"一帆风顺"。
吃鱼翅的叫"展翅高飞",又是三杯。
吃鱼尾的叫"委以重任",要喝两杯。
吃鱼泡泡的要喝一大口,叫“大包大揽”。
还有吃鱼籽、吃鱼杂、吃鱼皮的都可以喝酒。
还有广东那边喝酒,那其实超出了一个酒桌,是几个场子几种酒一起喝,可以从晚饭6、7点喝到凌晨1、2点都是正常的,一般从高档白酒开始喝,中途还会配点红酒,这是一个正餐,吃完这个到了九点左右,这个时候不能走。要去另外一个地方宵夜的路边或者酒吧、唱歌的地方再喝,那个时候就是洋酒、啤酒了,所以是喝得很杂的,一般酒量不好的也会喝挂了。所以湖北人出去出差碰到酒局应酬这方面还是比较吃亏的,因为平时没有这个锻炼。你还不好说你不喝红酒、不喝啤酒、不喝洋酒之类的话,因为你到那个时候盛情难却,只能硬着头皮上了,大不了又断片了。
还有上海、江浙那边有喝黄酒习惯,开喝前看你是外地来的,先给你品尝一下本地的高档黄酒,这一尝起码也是一杯,黄酒喝不习惯、后劲大,但也是好客之礼,也得喝。然后再开始喝白的,当然,如果你愿意一直喝黄酒,也适应这个口感,那也可以一直喝,不过酒劲也不小。但是你绝对不要相信说山东、河南酒量大,到浙江会好一些的说法,这个还真不是这样,问题是到了浙江,桌上也是五湖四海的人,一闹气氛,最后还是喝大了!
还有山东,那就不用说了,酒量全国之一!主要是有客人身份的讲究,表示尊重,有主陪、副陪;宾客又分为主宾、次主宾等;这些还都有固定的位置,不能随便坐,看主人的安排,自己不要瞎坐。并且在喝酒过程中,都是大口喝,没有小口抿一下的,这样不尊重对方,要一大口才痛快、才重视对方的感觉,这个时候你说怎么办?还是得上啊!最后这样几圈下来,你说喝不喝多呢,所以总之是要把你陪好,把你喝好!
这样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只是个大概,中国酒文化、酒宴之中的各种酒桌文化、敬酒的学问还很多,也欢迎大家来补充补充,相互涨知识!
河南人太有才了,酒桌上顺口溜一套套的,他的语顺,你的酒也顺了老陈广东广州人,在当地经商也算小有名气。
这次之所以来河南商丘,是因为商丘是商朝、商人、商品的发源地。适逢国际华商文化节,受大学同学、商丘本地朋友老李邀约来商一起祭商祖,祈商愿。
有朋自远方来,岂无酒乎?活动过了,老李自然少不了一番招待。
诗云:月上柳梢头,酒约黄昏后。寻一气派酒店,得一雅间共叙情谊。
来到雅间门口前,老李摊手邀之,老陈缓步走进,只见上有玉灯下有毯,画堂秋思玉炉烟。
又见那东墙壁纸上所画,薄雾彩蝶探幽兰,尖露之下印马蹄。
再看西侧屏风上所画,不惧寒风俏雪梅,独守冷月傲霜枝。
再看那南侧窗下盆栽,晓月灿山搭仙骨,丝丝缕缕金绣菊。
再看那北侧长土所栽,排排龙孙立如林,新叶破翠指旧竹。
老陈见得此番景象不由叹道:“好个春兰,夏竹,秋菊,冬梅。”
老李再邀之道:“幸得老友不嫌,愿与君共醉之。”
老陈道:“欸,我道君愿与我共赏之,君怎欲与我共醉之?”
老李再三邀之道:“不醉不归。”
老陈思道:“又提醉,这老李。”
除此二人外,老李又邀来本地好友老张和老王,还有自己的堂弟小李一起做陪。
众人齐坐,你一言我一语,等把那说不尽的客套话说了个大概,菜也上了个七七八八。
怎知这碗筷未动,美酒先行。只见老李独自起身举杯道:“我们河南大诗人李贺有诗,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我说,劝君更尽一杯酒,此物能解云上愁。”
老张却道:“哪里话,葡萄美酒夜光杯,再说愁字回家睡。”
众人齐笑,老李赶紧赔不是道:“失言失言。”
老王道:“罚了再说。”
老李赶紧喝了。再举一杯,害怕失言,只道:“感谢大家赏脸,共饮一杯可好?”
“好!”众人齐举杯,碰杯响云霄。各自干了。
“叨叨叨(吃吃吃)……”
只待客人先下筷,盘上一顿踩高跷。吃了个满足后。
堂弟小李此时“忽”地站起,只见他满面春风,目视老陈,举杯相邀道:“我们商丘有句俗话,叫做薄不过煎饼,厚不过友情。哥哥来商,小弟心欢。美酒相邀,哥哥赏脸。”
说完,送杯到口,一饮而尽。亮出杯底,不见一滴。不改笑意道:“弟弟心意,哥哥随意。”
哪能随意,老陈跟上,仰脖见底。不知酒味,只觉利口,还道一句:“好酒!”
老李道:“当然好酒,咱大学时一年的粮票也买起呀!”
二人相视一笑,正想把那旧苦唠。
却见身边老王又起,举杯道:“我们商丘还有一句俗话,叫做待客怎能言少钱,拆了飞机卖零件。老哥来商,把旧情修。举杯邀酒,一醉方休。”
言毕,举杯到跟前。
老陈正想开口说什么,身旁老李却抢话道:“喝了再说。”
只得碰杯。落杯到桌,老陈这才道:“承蒙关照,承蒙关照。只是这岁数越来越大,酒量反而越来越小。大家见谅,不能多喝。”
一边说,一边把那藏着掖着的目光直往对面老张身上挑。心想,是不是该轮到你了?你不会再来了吧!
老张不负所望,起身,举杯一气呵成,道:“我们商丘还有一句俗话,叫做酒是粮 *** ,越喝越年轻。陈哥气色好,酒量怎能少?”
老陈谦虚道:“少的很呦!”
老张道:“我们商丘还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老陈道:“兄弟见外,但说无妨。”
老张道:“兄弟说了,哥哥不要生气。莫说酒量少,量少胃就小。胃小不思饭,年后准完蛋。”
吓得老陈赶紧与他碰杯。
酒毕,老张笑道:“纯属玩笑,哥哥不要在意。”
老李道:“你害了陈兄担心一场,该罚。”
老张道:“兄弟有错,罚之便是。”
说着就要举杯。
老陈却圆场道:“若是老话,必有其一番道理。不可不查。”
“看嘛,哥哥果然人品佳,要不咱俩再干仨。”老张说着,已推杯到眼前。
老陈挥手道:“不可不可……”
老张道:“三个喝不了,一个也挺好。”
算是给了台阶,老陈自然无话可说。就此碰杯,喝了个酒不遮底。事后却想,该你罚酒却带上我一个,都怪自己嘴碎,饭菜没吃几口,却讨了个老实人的苦吃。
自此只迎笑众人,没事动动筷子,不敢再发言。没想到就这也能惹来酒场上的买卖。
这时,小李举杯道:“哥哥突然话变少,想是美酒没喝好。弟弟陪你一个。”
说罢,酒已入喉而去。
老陈见此慌不择言道:“弟弟豪爽,似有那燕人张翼德之风啊,只是我这……”
没等说完,小李抢话道:“古人喝酒都用碗,要不咱俩比比胆。”
老陈赶紧摇手道:“比不得,比不得。”
老李笑道:“多说无益,喝了便是。”
老陈亦笑道:“你替我喝了。”
老李道:“我陪你。”
说着老李欲求碰杯。
老陈抹了一把额头上的汗,和老李碰了个响杯。
酒尽,老陈顿觉口干舌燥,胸中腾起火龙,着急把身边除了酒之外,但凡带水的搜罗个遍,直往喉咙里灌。
虽解得一时的燥酒,可这上眼皮却像是坠了铅,硬是往下拉。
老李见此道:“你这不对呀,人家越喝越精神,你怎么越喝越乏困。”
老王看不过去,赶紧举杯道:“酒不到位眼皮沉,愿陪三杯长精神。”
老陈心思道:“刚送走燕人张,这又来个黑旋风。”
忙道:“一杯就够,一杯就够。”
老王道:“欸,哥哥有所不知,我们商丘有言道,一杯解乏,二杯暖胃,三杯才知其中味。不喝三杯,不知真谛。”
老陈正想拒绝,却听老李道:“要不试一试,我作陪。”
“我等亦然!”老张和小李附和之。
老陈心里苦,思道:“老同学你误我也!”
“来来来……”
这三个刚喝了,此时见了鱼上桌,置于最中间。众人安排服务员,鱼头正对老陈。
安排得当,老陈不知其意。老李道:“在我们商丘有一习俗,鱼头要正对尊贵的客人。”
老陈晕乎道:“不敢当,不敢当。”
老李道:“有什么不敢当的,喝三个就行。”
“啊?”
这时,对面老张道:“不让哥哥白喝,所谓头三尾四,弟弟愿意作陪。”
习俗不好破,就此喝了。
酒毕,老陈去了趟卫生间,趁着没人,搓搓脖子,洗洗脸。捋捋肚子,揉揉眼。
复回,刚一落座。却见小李举杯过来道:“哥哥厕所走一遭,肚中存酒必定少。愿陪哥哥再喝仨,助哥续酒壮壮腰。”
老陈听闻于此,双手捂脸。老王见此举杯道:“想是哥哥脸上干,酒不到位才捂脸。愿陪哥哥再喝仨,以解哥哥肚中旱。”
老陈听闻,左臂搭桌,埋头其中。伸出右掌,只见五指于那半空左右挥舞。
老张见此赶紧举杯道:“哥哥要喝五个?”
喝酒趣谈中国酒文化博大精深,各地喝酒的习俗也不同,五花八门,各式各样的都有,分享一些酒桌上的趣事,仅供一乐。
喝酒在我看来有三个环节,首先就是入席仪式,当然了,熟人、平辈分、同级别的人在一起喝,就比较随意,但大多数情况是有这个仪式的,酒桌上的座位很有讲究,什么主位、主陪位、副陪位、主宾位、副宾位的,所谓的入席仪式也就是这些座次的安排,期间少不了相互谦让,一番拉扯,地位、级别差距大的,三两分钟能安排妥当,差距不大的,可能得久点。一般主位是正对着房间门的,也叫上位,也就是说离门越远,位置越高,其实以前我一直不理解为什么这个位置是主位,直到有一次遇到了下面的情况。
那是我们一行四人去一个企业考察,中午他们接待吃饭,原本是他们的总经理作陪的,但是临时有事说过不来了,于是他们的4个副经理跟我们4个人刚好8人台的餐桌坐满,然后就是入席仪式,安排好席位,等菜上齐,刚动筷子吃了一口,他们总经理进来了,当时我们4个都没注意,等我们回过神的时候,坐在主位上的副经理已经起身去迎接了,把总经理引到主位坐下,又给总经理换了餐具,这时候尴尬的来了,8人台坐满了,没办法加了一个椅子,但是又不能往上面加,只好在离门口最近的位置加,期间另外的3个副经理又谦让一番让座,估计他们是同一级别的,这个副经理也没换座,就坐在新加的位置上了,在主位上坐了不到5分钟,就从更高的主位直接到更低的门口位,估计这个副经理心里也是五味杂陈。
这时候我理解了酒桌位置安排的合理 *** ,坐的高,看得全,能纵览全局,能之一时间看见进门的人,做出相应的判断和行动,如果进来的是更高位置的人,那他就能在之一时间去迎接,请入上座,如果是上菜的服务员,也不用像门口位置那样扭头去看,什么叫上座,就是能让坐在这里的人岿然不动,全局在心,这只是我个人片面而又肤浅的理解,
第二个环节就是喝,比较正式的场合不多说,没啥意思,就是按位置倒酒,一般是多喝少倒,也有少喝多倒的,这就多多少少有点仗势欺人的意思了,反正我是不喜欢这种场合,没劲。
非正式场合就比较好玩了,里面也是有各种的门门道道了,什么迟到罚三杯,什么不能站起来喝,所谓“ *** 一抬喝了重来”,什么鱼头酒,所谓“鱼头一对,大富大贵”,什么敬酒的一千种理由等等,玩的就是一个临场发挥,谁发挥的好,说的美,就能少喝点或者让别人陪喝点,期间也会玩各种各样的游戏,什么划拳,比大小,逢3过,梦幻炸金花, *** 缠身等等,这时候玩的就是运气加智慧了,就拿划拳来说,我们这里叫“猜枚”,说白了就是习惯与概率的问题,只要你脑子还清醒,注意观察,总能发现他出手的习惯,这是下意识的反应,被看穿了,很难躲过去,不能再多说了,暴露了就不灵了。我的一位长辈跟我说“喝酒是为了便于交流”,这个环节便是交流的黄金时间,所谓酒后吐真言,诚不欺人。
酒过中旬,会出现一些会遁术的人,就是利用各种手段逃避喝酒的人,当然,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都有相应的 *** 之法。总结一下,大致有这么几种遁术,其一尿遁,“我去上个厕所”,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再见他就是第二天了,相应的 *** 是一看二扣,看他是不是收拾完所有物品去上厕所的,如果是,就要出手扣押他的物品, *** 是之一选择,跑得了人,跑不了 *** 。
其二 *** 遁,大家都知道吃 *** 不能喝酒,有的人就是带 *** 上桌的,为了证明是真的,他会把 *** 从口袋拿出来证明,他会说“你们看,我是真喝不了,吃着 *** 呢”,相应的 *** 是让他现场吃,如果是吃了,可以发他个免酒令,他有可能会说“晚上这顿都吃过了”,那不行,必须让他再多吃一顿,病好的快。
其三话遁, *** 的话,他会提前发微信或者打 *** 给朋友“你几点几分给我打 *** ,就说有急事,非得我过去”,我们这边正喝着呢,就见他接个 *** ,语气还很急迫,“好好好,我现在过去”,然后遁走,也有假装接紧急 *** 的, *** 都是黑屏的,也在那儿拿着 *** “好好好,我现在过去”,再仔细一看 *** 都拿反了。
第三个环节是最痛苦的,酒后回忆!是别人帮你回忆,为什么要别人帮?因为从开始喝到第二天醒来的那段时间失忆了,俗称断片了,喝酒的更高境界就是只记得是怎么去的,这时候那些没喝的,还有没断片的,见到你的时候会帮你回忆酒后的种种,这时候你会产生自我怀疑,这说的是我吗?还真是酒壮怂人胆啊。
我们玩的很好的一个老哥,一次喝酒喝大了,回家的路上走累了,想在路边休息一会儿,好巧不巧看到巡逻车在旁边停着,他走过去让人家送他回家, *** 询问他住哪里,他给人说了老家的位置,是在其他的乡镇, *** 说那可能不行,我们还有巡逻任务,要是在县城,我们到可以捎一程,那老哥在酒劲的撺掇下,骂了人家一句。。。。。。然后是凌晨2点多把他从局子里带出来的
类似这种糗事很多,但凡是喝醉过的人都逃不过,另外一个老哥,划拳(猜枚)很厉害,量也不差,俗称“量大枚好”,他几乎是逢场必喝,逢喝必晕,光我们送他回家的各种滑稽故事,他一个人都能开个小半天的专场去讲,每次我们帮他回忆,他就装出一副恼怒的样子,说“你们又在编排我哩”。
正所谓 “喝一次醉一次,次次难受;戒一回喝一回, *** 失败”,酒带给人的,不仅仅是 *** *** ,在我看来,能让人能在那短暂的时间,展露出最真实的自己,丑态百出不可怕,可怕的是一直带着 *** ,忘记了自己最初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