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钓鱼人,来到河边总是很匆忙的就选择好钓位开钓。有时候也没有考虑窝点深浅,钓了半天发现没有鱼口。其实钓鱼如何知道窝子有没有鱼,并不是靠时间去了解,这3种 *** 也可以很好地判断出窝子有没有鱼。
如果窝子没有鱼,那么我们钓再久的时间可能也会一无所获,所以快速判断出窝点有没有鱼,对我们钓鱼人很重要!下面我来说一说我钓鱼时,都是通过哪些 *** 去判断窝子有没有鱼的。
观察窝点有没有鱼泡
鱼泡是判断窝子有没有鱼的关键因素,但如何准确地判断是不是鱼泡非常重要。很多人不了解鱼泡,所以很难判断出是地气还是鱼冒出来的泡。那么我来说一说鱼泡和地气的区别。
地气是非常容易分辨的,因为地气总是在一个位置冒出来,而且持续不断或者是断断续续一直在一个位置冒出来,而且地气的泡冒出来以后很容易破裂,因为地气的泡不像鱼泡含有粘液,所以泡破裂的速度比较快。
而鱼泡则不同,有时候我们可以观察到窝子里忽然冒出来一团泡,而这些泡有大有小,同时还会伴随着一些细碎的鱼泡。那么可以明显地知道这一定是鱼进窝了,因为鱼在窝子里觅食的时候,会偶尔冒出鱼泡。比如鲤鱼这种鱼喜欢在水底拱食,所以鲤鱼的泡往往夹杂着一些很碎的细泡。
再说说鲫鱼泡,鲫鱼泡不成群,往往都是单独或者1-2个泡冒出,这些泡如黄豆粒大小,一般都是一个泡大一个泡小。我们在主钓鲫鱼的时候,可以通过泡来分辨是否有鲫鱼进窝。
可以通过漂相观察是否有鱼进窝
我们在钓鱼的时候,漂相是非常重要的,不仅可以观察到鱼是否咬钩吃饵,也可以分辨出是否有鱼进窝。如果我们所作钓的水域小鱼不多的情况下,这时候我们可以观察浮漂是否会有动静,如果一直不动,那么说明暂时还没有鱼进窝。如果发现浮漂左右晃动或者是上下点动,那么这时候就要注意了,很可能是有鱼进窝了。因为鱼进窝以后很容易会发生蹭线的情况,鱼蹭线了,那么浮漂也会产生漂相。
有时候有大鱼进窝了,产生的漂相非常明显,大鱼一般都非常谨慎。进窝以后一般都不会吃饵,都是在窝点附近游动,观察是否有危险,而且通常也不会吐泡。所以这时候我们可以通过浮漂是否晃动来判断是否有大鱼进窝。因为大鱼体型较大,所以进窝以后游动也会造成水流流动的情况,而流动的水流也会带动浮漂晃动或者是出现顶漂的情况。出现顶漂一般都是钓得比较灵,所以才会出现顶漂。
通过小鱼闹窝发现是否有鱼进窝
小鱼多的水域,我们下杆作钓,那么出现小鱼闹窝的情况再多不过了。那么我们如何通过小鱼闹窝发现是否有鱼进窝呢?
小鱼怕大鱼,这是自然现象。如果我们窝点一开始很多小鱼,下杆以后浮漂就产生漂相,出现浮漂跳舞的现象。然而在我们钓了一段时间以后发现浮漂突然没了动静,那么这时候很可能就是有大鱼进窝了。
「健康」牢记!鱼身上的这个部位,千万不要吃鱼是好吃的。
烤鱼、水煮鱼、清蒸鱼、剁椒鱼头……鱼有一百万种做法。味道好、吃不胖,营养超丰富,富含蛋白质、维生素 D、硒等等。
中国膳食指南也说了:建议每周吃鱼 280~525 克。
不过,鱼虽然好吃,很多人却没吃对。比如最关键的一点,有个地方千万不能吃:
鱼胆
民间有很多偏方说,吃了鱼胆能清火明目。
这么说的人,不是傻就是坏。
不少鱼胆都是有毒的。比如胆毒鱼类,包括非常常见的草鱼、鲤鱼、鲮鱼、青鱼、鲫鱼、鲢鱼及胖头鱼(花鲢、鳙鱼)。
因此,在清理鱼内脏的时候,一定要摘除鱼胆。如果不慎弄破,一定要充分清洗干净,也要注意不要把汁液弄进眼睛。
说到这儿,你可能要问了,那除了鱼胆,鱼身上还有鱼头、鱼眼、鱼鳞、鱼胆、鱼鳔……这些奇奇怪怪的地方,都能吃吗?
吃了不补脑的鱼头
鱼头做的菜很多,最有名的当属剁椒鱼头。
鱼头中含有丰富的 EPA 和 DHA(当然鱼肉中也有),对预防血脂异常和心血管疾病等有一定作用。
但补脑就别指望了。
提醒一句,鱼头和鱼肉一样,建议尽量避免选择含汞高的鱼,比如鲨鱼、金枪鱼、旗鱼、剑鱼。
常见的河鱼,还有鲅鱼、三文鱼、海鲈鱼等,都是不错的。
总被嫌弃的鱼鳞
一般做鱼之一件事就是刮鳞,有时候还会让菜市场的小贩代劳。
但最近传言说鱼鳞中有胶原蛋白,能美容养颜,不能丢?
说实在的,有倒是有,但含量还不如猪皮。
而且,胶原蛋白不算优质蛋白质,美容养颜的作用无从谈起,还不如吃个鸡蛋。
但如果你很喜欢鱼鳞特别的口感,那吃吃也无妨。
滑溜溜的鱼皮
鱼皮,口感 *** ,不少人都喜欢。
但传言说鱼皮容易被重金属污染,所以很多人对它心存疑虑。
其实,目前并没有实验数据说明所有的鱼皮都有重金属污染的现象。
而且就算是有,估计要吃好几吨鱼皮才会有害,一条鱼的鱼皮只有那么一点,不用怕。
不过同样的,还是尽量选择污染小,含汞少的鱼。
无人宠幸的鱼鳃
鱼鳃是鱼类重要的呼吸 *** ,很少听说有人吃它。
其实它含铁丰富,可以吃。除了口感不同以外,吃起来和鸡血鸭血还真有点像。
但是,不喜欢这口感的话,就别勉强了。
被捧上天的鱼子
*** 鱼子酱,常常作为是 *** 里的有钱人必点佳品。
鱼子是鱼的卵,送入口咬下去有爆浆的感觉。
它不仅好吃好看,还有相当丰富的卵磷脂,对神经 *** 的发育有帮助。
但,卵磷脂也是脂肪的一种,所以你要是卯足劲儿吃的话,就容易胖……
喜欢吃就吃,不怕长胖就大胆吃。
会浮起来的鱼鳔
鱼鳔也叫花胶,有点小文艺,也就是能让鱼在水里 *** 升降的 *** 。
干花胶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蛋白质可以高达 75% 以上,不过这也没什么稀罕的,牛肉干的蛋白质不比花胶少,脂肪也差不多,重要的是,口感要好。
传说中花胶具有催乳、滋阴补血、美容养颜等功效,其实都是假的。
还是那句话:喜欢吃就吃,不喜欢就扔。
难以下咽的鱼刺
吃鱼的人,谁还没被鱼刺卡过一两次……喉咙卡刺一瞬间,真的是恨不得全世界的鱼没刺。
其实,鱼刺和鱼骨头都是可以吃的,例如那些香酥鱼骨小零食。
鱼骨鱼刺中虽然含有丰富的钙,但 *** 能吸收的量太少,所以当零嘴吃,尝个味儿就行。
家里红烧鱼的刺,为了你的生命着想,还是别吃了。
变成成语的鱼眼
据说,吃鱼眼明目。
鱼眼中确实含有利于视网膜健康的 n-3 多不饱和脂肪酸,如 EPA 和 DHA。
但所含的量并不突出,对于明目真的没啥用,口感那么差,就别为难自己了。
看了这么多没记住?没关系,一图带你复习复习。
好啦,今天的鱼就吃到这里,走之前来聊聊,说说你最喜欢吃哪个部分呀?
钓鱼时候水面出现的气泡叫鱼筋、鱼津、鱼星、鱼泡、浮筋、底筋钓界至今还没有固定的名词体系和知识概念,所以,一些名词的混乱,从本帖题目就可见一斑。钓鱼(台钓)活动至今,还处于 *** 状态。所以,表述一些钓鱼的概念和说法,只能先融会贯通,再区分、筛选、甄别 *** 的理解和借鉴。这必须什么?必须一定的基础 *** 科学和知识,任何事,也只有借助科学和知识,才不会偏离的太远。尤其针对和人本质不同的生物,我们更要杜绝“想当然”。所以,任何事的看待,才需要前提下、科学、客观、理智,这也是达奇钓鱼网一贯的倡导和主张。
进入正题,首先,本帖仅说垂钓常见的鲫鱼、鲤鱼、草鱼、鳊鱼、鲢鳙等鲤科鱼类。
达奇根据自己对鱼类的了解,早就注解过:
鱼呼吸、应激反应或者活动等,在水下产生并上浮到水面、钓鱼人能够看到的气泡——叫鱼筋、鱼津、鱼星、鱼泡、、、、(为了好表述,本帖以下就说“鱼筋”)
这种现象的产生和许多方面都有密切的关系,甚至可以说成一个地方一个样、鱼种、鱼体间也有差别、、、、(如常见钓友表述的:鲤鱼筋、鲫鱼筋、鲢鱼筋。这些本帖反而就不细说了。针对一些大家对鱼筋不确切的理解和认识,本帖着重和大家交流这些)
我们再来简单说一下钓鱼人常说的水层鱼筋:
浮筋,简单说,就是鱼不在底时期,系列活动,出的鱼筋。
底筋,简单来说就是鱼在水底层觅食、索饵、徘徊、游弋、栖息时候出的鱼筋。
大鱼筋、小鱼筋、*鱼筋、等,是不同鱼体、鱼种、水层出来的鱼筋。
不管叫什么,其实这些简单表述就是“气泡”,鱼类导致这类气泡的产生,道理上可不仅是鱼类的呼吸造成的。更不会单纯像人一样,吸入空气获得氧气而后就会马上呼出含有二氧化碳的气体(所以达奇一直说,对鱼,不能“想当然”)。其实大家也早就发现,鱼缸里的鲫鱼、金鱼(多是变种鲫鱼),不是“呼气”后就出气泡吧?反而,没有应激 *** 反应和特殊活动的时候,鱼的周边和嘴里,是没有气泡的(只有鳃部平和有规律的虑水呼吸而已)。
但是,鱼的哪里是有大体积气体的呢?那就是体内,精确说是腔内有明显的气体。水下是有压强的,加上鱼的不同水层和活动和生存,也需要借助气体浮力和借助气体平衡压强,所以,加速鳃部和嘴部等部位活动储存气体,和应激 *** 、调控 *** 排出气体,就变得好理解了。
由于水分子和气体分子的活跃和相互关系(水中的气体分子浓度总在不断的变化),一定强度的摩擦、压强、温度变化,都可能促使气泡的产生(即,促进水中气体分子结合在一起,从而吸附到物体上或者漂浮到水面)
气泡的大小首先和水的压强、密度、温度等都有关,进而,水质决定你看到的气泡形态和大小会有一些差别。再有就是水质为决定行成的气泡包裹物的 *** 质形态。常见水质越肥、污染度越高、气泡包裹越不易破、气泡的存留时间就越长,这里关系的是一些黏着反应。不同反应导致的粘 *** 又分不同硬度和延伸、等程度,这里就不加赘述了。再有,不同鱼类的气泡产生方式和体液区别也会造成不同的“包裹物”成分不同)。所以,不同鱼种、不同鱼体、在不同的水体、不同的水层、、、会有不一样的鱼筋,这下能理解了吧?
再所以,由上所述,“浮筋”和“底筋”,是相对的现象。不可能凭空就说什么形态和大小就是什么,这必须实地比对。
许多人又不爱看了,因为在达奇这里,从没有无前提的“鱼筋”什么样、浮筋就是什么样、底筋就是什么样、、、、
那就拿水质等,在前提下,举个例子吧:如,北京老坑塘,8月份左右,水质氨氮超标,浑浊浓度达到0.1左右的时候,水深低于1.5米(此时的水温一般会高于20度),多种藻类和浮游生物会过分繁殖,底部积存的腐殖质也基本会有 *** 气体产生了、、、、、、这是一类肥水,甚至一定水温和时期内称得上恶劣的肥水了(注意这些前提呦)
有小杂鱼,此时,就很难分辨鲫鱼底部“鱼筋”和鲤鱼的浮筋(鲤鱼底筋经过比对后,相对还是好分辨的),因为,此时的水质,由于多种前提关系,小杂鱼上层反而容易出经久不破的大泡、、、由于水温高,坑底腐殖质和菌类等反应活动加速,“地气”可能也会较多,且由于水质,气泡在水面保存形态的时间也较长。
这只是一类的举例,具体问题是不是都要具体的分析呢?无前提,是不是不存在8两鲫鱼底筋就多大?2斤鲤鱼浮筋就多大?就什么样呢?、、、、、
再简单说下“地气”,水中地气,常规来说是多种气体的综合体或单类为主的气体,绝不是简单地一两种。常见的有沼气(甲烷为主)、 *** 气体(腐殖质、多种菌类和酶类产生)、酶类和厌氧菌产生的氮类气体、氢气、二氧化碳、、、、、等等。
最后,我们来说明,“鱼筋”是一类垂钓时能发现的现象。但是,“鱼筋”的多少和密度必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道理上,鱼筋的多少,和种类和钓获和钓鱼的调整,没有直接关系!
钓鱼,必须先看见多少鱼筋,鱼筋多才行,没鱼筋就是鱼饵不对路等、、、、、、都是常见的误区。
上边说了,鱼在平和、无明显应激反应的时候,人是看不到鱼筋的。如,常见一些钓友说,对路的饵料和添加剂,真的就没鱼筋。如,我上次的怀柔峪口垂钓典型的就是我的窝子内一个小水泡都没有。(相对同去的大眼、阿婆、红魔战神的窝子里,那都是水煮漂一样的鱼筋)
垂钓水域,饵料不太对路,甚至添加剂不对路,鱼出现了明显的应激,反而常见的就是“有筋没口”。
注意,这可不是说钓鱼有鱼筋就不好,而是先举两个反例。说明,凡事的现象,是不能缺乏前提定论的。更常见的是,鱼的就饵、索饵、抢食、 *** 等活动,是有一些鱼筋出现的。这些,也形成了我们垂钓的一些佐证。但是单纯的“鱼筋”现象,并不能作为钓鱼什么方面的判断依据。即“鱼筋”只是参考,而不能作为什么的评定。
最后,还是那句话,总想把复杂问题无前提简单化,首先就是误区(劝你别听信一些无知人士和有目 *** 的误导)。是不可能的。我们看待任何事和活动,都应该本着科学、理智、客观的思路。无前提和想当然,只会叫你的认识越来越偏离正确,关键是阻碍了你进一步的思维和理解。
任何活动,必要的经验和认识,才是之一位的。其次需要我们实打实真实的交流,至少我认为——这些可比无良人士拍片和讲课,就为了宣传钓具、饵料、小 *** ,从而忽悠你追捧什么饵料配方、绝杀小 *** ,实际得多。
细心的钓友应该会发现,水面上经常产生不同的鱼泡。这些鱼泡其实是鱼在水底呼吸或者进食时所产生的气泡。这些气泡也给我们钓鱼人“找鱼”带来了不少信号,如果能在鱼泡下方钓鱼,那岂不是美滋滋!但是鱼产生的鱼泡是不一样的,即使是钓了很多年鱼的钓友也不一定能分辨不同鱼种的鱼泡。
我们在作钓当中,大家遇到最常见鱼种应该是鲫鱼、鲤鱼、草鱼和鲢鱼,无论是在自然水域、黑坑抑或是竞技,这几种鱼遇到都是比较多的。笔者给大家讲讲不同鱼种所产生的鱼泡是怎样分辨。
一、鲫鱼
鲫鱼的鱼泡是比较少的,基本上是一个或者二个,产生两个鱼泡会居多。你们看到水面上啵啵一个小泡或者两个小泡,这就是鲫鱼的明显特征。
二、鲤鱼
鲤鱼的鱼泡相对来说就会多一些,水面会出现像花朵一样,很均匀而且很圆。如果鲤鱼在拱食的时候,出现的鱼泡团就会更多更大一些,而且大鲤鱼超过4斤以上,鱼泡团甚至可以达到半平方米以上。
三、鲢鱼
鲢鱼的鱼泡数量也是比较多,与鲤鱼的区分就是鱼泡的个体比价小,而且在鱼泡团中掺杂着几个个体稍大一点的鱼泡。
四、草鱼和青鱼
草鱼个青鱼的鱼泡很相似,都比鲤鱼少一些,水面产生的鱼泡是大小不均。一开始会先冒几个大一点的,后期会掺杂几个小个体的,但是没有鲢鱼那么多。如果鱼泡有蚕豆那么大,那么这条鱼的个体会超过4斤以上了。
又有钓友会问,如果不是鱼泡又该如何分辨呢?我们作钓过程中,尤其是在野外自然水域,因其地表不是很平,有的时候会产生地气。地气冒出的泡都是一定规律的,它是一阵一阵一颗一颗冒上来的,而且泡的个体会比鱼泡大一些。这就是地表冒泡和鱼星的区别。
常备的10款自制鲫鱼饵料,随便找一样都是爆护的好手!1、玉米面300克,豆面100克,小麦面粉100克,生鸡蛋1个,老红糖2两,酒酿少量;将玉米面和豆面混合在一起炒出香味,随后再将别的原材料都加进,拌和匀称之后,密封置放3天发酵之后,这个特效鲫鱼饵就 *** 进行了,这个饵料的特 *** 就是说十分软,人们能够 加一些炒过的玉米面粉剂来开展调节。这个饵料无论是诱鱼还是垂钓,实际效果都十分优异!
2、蜂蜜的鲜甜气味对于鲫鱼的吸引力是非常的大的!所以我们今天会用上这款超级小 *** 蜂蜜,首先我们需要准备的原材料有米饭、蜂蜜就足够了! *** 过程也是非常的简单,只要按照我们平时吃饭的样子将米饭蒸熟即可,在米饭蒸熟之后我们将米饭和蜂蜜按照3:1的分量进行搅拌均匀,要注意的是在添加蜂蜜的过程中要主要米饭的温度,要趁热搅拌要不然蜂蜜无法均匀散开,凉后即可挂钩垂钓,主钓鲫鱼兼钓鲤鱼。
3、小米20%+炒熟的黄豆粉20%+碎大米10%+白砂糖20%+蚯蚓泥(或羊肝泥)30%。制法 *** :先将蚯蚓(或羊肝)捣碎如泥,再将其它各种料搅入其中即可打窝使用。钓饵用红虫或蚯蚓挂钩后在浓糖水中沾一下即可。浓糖水是把白砂糖装入塑料瓶中,按1:1的比例加入开水,然后盖上瓶盖用力摇晃至白砂糖完全溶化为止。
4、玉 *** 800g、发酵粉30g、鱼粉50g、小麦200g、老酸奶100ml、蜂蜜50g、麸皮300g,首先把玉 *** 跟小麦煮10分钟后打成浆,倒入开水与蜂蜜和酸奶、麸皮搅拌直至混合均匀,最后把发酵粉撒入饵料打揉成团。饵料刚做好以后属于半干散的状态,再掺入鱼粉即可,这款饵料适合野河垂钓鲫鱼使用。
5、小麦粒300g、蜂蜜50ml、56度曲酒50ml、纯净水50ml、陈皮5g、干柠檬片5g、氨基酸粉10g、阿魏1g、瓶一个,麦粒用水泡发,接着把陈皮、柠檬干捣成碎末,倒入瓶子中与蜂蜜跟纯净水混合,然后把小麦粒、曲酒、阿魏氨基酸倒进去,盖住盖子上下左右摇晃,这款饵料基本就 *** 完成了,啥时候想起来就晃晃,更好的衡量标准就是钩子轻轻可以刺入麦粒,这款饵料就可以钓鲫鱼使用了。
6、欠粉70%、面粉25%、鲫鱼狂开口小 *** 5%,另外蜂蜜少许,钓鲫的 *** 酒少许。用以上几种料加水混合后调和成稍清一些稀糊状,再加四、五滴 *** 酒、蜂蜜,放入蒸锅中蒸熟即可特点;蒸好的饵呈奶 *** ,对鱼而言,鲜嫩可口。具有鲫香、酒香、味微甜之功效。用小刀之类切割成适合鲫鱼口大小的方块,挂于钩上即可,但不可漏钩尖。此饵雾化效果较差,但有少量雾化。鱼一旦上口,十拿九稳中鱼。
7、鲫鱼喜欢吃腥味的饵料,升温后饵料以麦香味饵料为主,鲫鱼套餐之类的饵料为主,搭配的腥饵料,红魔、战役浓腥、还有大腥鲫等很多饵料,比如鲫鱼套餐饵50%、战役浓腥40%、锦龙鲫10%,锦龙的滋味比拟特殊,偶的觉得是和腥饵搭配效果比拟好,只需用到腥饵,俺就会加点锦龙,这个配方的饵料偏大细腻,钓的鱼个体偏小,假如水库鱼吃腥的话,能够用大鲫终结者60%、 *** 蓝鲫40%这种 *** 重的饵料来钓!
8、在水库钓鱼时,我们可现场将准备好的鸡饲料、黄豆粉、玉米粉、面粉、大米面、白糖等放到一起搅拌均匀,然后滴入10克曲酒,再加入少许作钓水域的清水再次搅拌,鱼饵就制成了。可以先抛两团配制好的鱼饵到钓点处,一般很快就会有鱼泡出现。为了防止鲫鱼吃饵的动作过大,可先将饵料搓成条状再挂到钩上。
9、红薯泥5份+918甜薯味3份+面粉1份+蜂蜜水; 白糖用凉开水化开,放在红薯泥中加入少量的面粉增加黏 *** ,要想雾化快些就少加点,但不可以不加。糖水我们用勺慢慢加,边加边用筷子搅拌,干湿度合适后,用手大力 *** 约1分钟,此饵不粘手,搓成团就可以施钓了,仅用于搓饵成品,颜色如蛋黄。
?10、玉米粉饵料首先是要准备玉米面粉50~100克即可,黄豆粉20~40克,一同放入碗里,加蜂蜜搅拌均匀,开水烫至半熟,用筷子搅拌过后,放到锅里蒸,蒸熟之后便可取出 *** 几下即可。钓鲫鱼时可以直接将钓饵捏成黄豆粒那么大,要是饵料过硬,就在钓点稍微加点儿水。此款钓鲫鱼饵料散发着浓烈的清香,加上蜂蜜的香甜,不仅鲫鱼非常喜欢,还能诱来草鲤。
(以上 *** 均来源于 *** ,如有侵权请留言删除)
?
关于吃肉的学问,有句老话说得好:“四条腿的不如两条腿的,两条腿的不如没有腿的。”
而“没有腿”的 *** ,当属鱼了。
自古以来,鱼就是餐桌上一道不可缺少的美味,它的优质蛋白丰富,脂肪含量又低,且多为不饱和脂肪酸。
但是,鱼人人都会吃,挑鱼却不是谁都懂。以下几种鱼,吃了伤身,有两种甚至有致癌风险。劝你慎买!
都说吃鱼好,但这5种鱼更好别吃
1. 泡了 *** 的带鱼
你可能会说:“我会这么傻买一条泡了 *** 的鱼么?闻都闻出来啦!”
那可未必,有人就买到了……
油炸后,带鱼开始打卷,尾部像虾仁一样卷了起来▽
肉厚一点的,一下油锅就炸裂“开花”了▽
在剪开带鱼的肚子时,能听到“咯吱咯吱”的声响▽
正常的带鱼,下锅哪会又卷又开花,还带声音的?这带鱼,怕是要成精了……
原来,这种带鱼被浸泡了 *** !
众所周知, *** 是毒 *** 物质,属于非法添加物,被称为“室内夺命 *** ”,轻则 *** 皮肤黏膜,诱发过敏,重则致癌。
但带鱼为什么要泡 *** 呢?不用想也知道,很多不法添加物大多是为了“起死回生”。
*** 主要起保鲜、增色和防腐的作用。 *** 商家将 *** 添加到水产品中,来延长其保质期,还能让不新鲜的水产品变得色泽鲜亮,更富弹 *** 。
但同时, *** 也会导致带鱼内部变脆,这种带鱼在突然遇到高温油炸时,就会出现爆裂“开花”。
怎么分辨带鱼泡没泡过 *** ?
- 一看:被 *** 处理过的带鱼肉质非常瓷实,鱼身无法弯曲;而正常带鱼可以弯曲。
- 二闻:加了 *** 的带鱼,可能有刺鼻或辣眼睛的气味。(当然,气味也可能很淡)
除了带鱼,其他水产品或水发食物如牛百叶、鸭肠、鱿鱼等,也容易被不法商贩盯上,大家在挑和吃时,一定要多留个心眼,仔细分辨。
2. 重量太过极端的鱼
不少人吃鱼,就爱往大的挑,肉多嘛。
就同个种类的鱼而言,长得太大只的通常鱼龄也更大,即鱼会相对老一些,吃起来肉质就不够嫩了。
另外,鱼年龄越大,长得越大,体内可能积聚了更多的重金属有害物质,口感和营养都减分。
而如果是个头太小的鱼,本身尚未完全发育成熟,肉质不够鲜嫩,加上鱼刺可能不少,万一卡着就难办了。
一般买鱼,选“八分大”左右的比较合适,比如草鱼以4~5斤、鲫鱼0.5~1斤、武昌鱼和鲤鱼1.5斤为好。
3. 鱼鳞不完整、鱼眼凹陷的鱼
吃鱼,最重要是新鲜。
新鲜的鱼,鱼眼球饱满突出,角膜透明清亮,富有弹 *** ;另外,体表有透明黏液,鳞片光泽且与鱼体贴附紧密,不易脱落。
而不新鲜的鱼,鱼眼凹陷,粘液多而不透明,鱼鳞暗淡且有较多的脱落。就算买的时候还活着, *** 的速度也会比鱼鳞完整的鱼要快,因此肉质和营养都不会太好。
看鱼新不新鲜,除了观察鱼眼和鱼鳞,还能通过以下几点来判断:
- 看鱼鳃:新鲜的鱼,鳃呈鲜红色,黏液透明。若鳃色变暗呈灰红或灰紫色,甚至黑色,则鱼不新鲜。
- 看鱼腹:新鲜鱼的腹部不膨胀, *** 孔呈白色、凹陷,不新鲜的鱼 *** 孔稍凸出。
- 摸鱼身:新鲜鱼的肌肉坚实有弹 *** ,指压后凹陷立即消失,肌肉切面有光泽。如果指压后凹陷不能立即复原,说明鱼不新鲜。
- 闻鱼鳃:新鲜鱼的鱼鳃有一股海水鱼的咸腥味或淡水鱼的土腥味,而闻起来发臭变味的就是不新鲜的鱼了。
4. 大型食肉鱼
老话说,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大型食肉鱼以捕食小鱼为生,而那些小鱼又靠吃其它海洋生物生存。食物链层层富集,这些大鱼体内的重金属(如汞)等有害物质的含量通常比较高。
所以,美国食品 *** 物管理局不提倡孕妇、乳母、少儿食用鲨鱼、旗鱼、剑鱼、鲭鱼王等大型食肉鱼。
当然,普通健康人更好也别吃。
5. 咸鱼
很多人爱吃咸鱼,因为它又香又下饭。但劝你可别吃多了,它可是1类致癌物。
早在2012年,咸鱼就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1类致癌物。
咸鱼是一种腌制食物,盐分高,含有较高的亚硝酸盐,在胃酸的作用下,会产生亚 *** 。
亚 *** 是一种间接致癌的化学物质,可能会增加食道癌、胃癌、鼻咽癌的风险。
其实不止是咸鱼,其他的腌制食品如腊肠、腊肉、咸菜也有同样的问题:一是高盐;二是其发酵过程中易产生霉菌;三是其发酵过程中会出现亚硝酸盐。
所以,建议偶尔吃吃就好,不要常吃。
另外还是再啰嗦两句……
其中要特别注意鱼胆,因为有些民间偏方拿它来清热解毒,实际它很毒!
临床上听信鱼胆能治病,擅自吞服中毒者不在少数。
很多鱼的鱼胆都有毒,已知就有十多种,全部属于鲤形目鲤科,被称为胆毒鱼,包括鲤鱼、草鱼(鲩鱼)、鲫鱼、青鱼、团头鲂(武昌鱼)、鲢鱼、鲮鱼、鳙鱼(大头)等等。
一开始表现为上吐下泻,如果你以为只是吃坏肚子,并没放在心上,那后果就严重了—— *** 损伤、急 *** 肾衰竭、肝坏死、心绞痛,最后出现多 *** 功能衰竭而死亡。
鲫鱼的品种虽有8种之多,但都是属于杂食 *** 鱼类,在自然水域当中通常是以摄食植物、花果、水生小动物为主要食物。所以钓鲫鱼时使用的窝料,虽然没什么讲究,但也不能随意糊弄一下,尤其是在深秋时节钓鲫鱼做窝还是有点门道的。
大鲫鱼
一、鲫鱼窝料的主要原材料
深秋鲫鱼窝料的配制,应该遵循“虚多实少”的原则搭配,即要窝料中要有大一些的颗粒让鲫鱼有的吃,同时还要有粉末状的虚饵让鲫鱼想吃又吃不到。
而窝子却能不断的扩大雾团范围,能起到更好的诱鱼效果,鲫鱼进入窝子后,既不会离去也不会吃饱。
鲫鱼窝料 ***
鲫鱼的窝料主要是由这五种 *** 而成,即:小米、麸皮、菜子饼、腥味颗粒、小鸡饲料和曲酒。通常大伙 *** 鲫鱼窝料时,有人喜欢添加成品的添加剂。
菜籽饼
但我不喜欢使用,因为自己问起来都是一股刺鼻的气味,鱼也是有嗅觉的同样也不太喜欢。
因此,我建议就正常的使用高度曲酒就可以了,在 *** 过程中要先把酒米泡制好后再二次制,再将剩余几种放在一起搅拌均匀密封,再加入稍许曲酒调制,但不要太湿也不能太干,能能将颗粒饵软化即可,一个星期后就可以使用了。
碎米
二、做鲫鱼窝
打鲫鱼窝与其它鱼不同,因为鲫鱼是是属于小体格鱼类,所以窝子的大小、窝点的量多量少,是要根据垂钓环境实际情况而定。
比如说我们在野钓鲫鱼时,老钓手通常都是选择好几个不同的钓位,分别做上不同的窝子,而在一大水面钓鲫鱼时,做的窝子又要相对集中,以免鱼不聚窝。
在秋季打窝子时,尽量采取精准打窝的 *** ,使用长竿挂上打窝器准确地将窝料送到钓点,这样能避免窝子范围过大,鲫鱼在水底乱窜的同时却找不到钓饵。
秋季越往后越冷,最不可取的打窝 *** 就是手抛,不仅入水声音大且窝料撒的到处都是,尤其是后期补窝时窝子的范围也会越来越大。
三、发窝
窝子做好后就是等待发窝了,正常情况下一般半小时就会有鱼进窝了,但实际发窝的快慢与季节、水温、鱼情有关。
当前已经是深秋了,北方天气天气已经很冷了,所以打窝后等发窝的时间相对要长一些,只需慢慢等待窝料的虚物扩散即可。
目前南方的天气相比北方要高一些,窝子做完后发窝的时间就能提前一点,如果发现窝子范围内的水面,有零星鱼泡泛起。
这就说明已经有鲫鱼进入窝开始觅食了,此时正是下竿的更好时机,但窝子做了很长时间了,水面依然没有什么鱼泡,则说明附近鱼儿稀少,应当及时更换下个钓位。
四、补窝的 ***
钓鱼补窝虽然常见,其中钓鲫鱼补窝子是最为讲究,因为钓鲫鱼的窝子通常是“少打多补”,而且补窝时机也很重要。
比如说,当窝子连续来鲫鱼被钓上来后,但发现鱼口有变少的趋势后,钓了一段时间上鱼速度下降,此时就要补窝子了。
但补窝子量一定要控制好,千万不能补多了,否则就会出现补窝后,不仅鱼口没有增加,反而彻底停口现象发生。
最后:这五种常见的东西, *** 成鲫鱼窝料诱钓鲫鱼效果很好,在春秋季节非常适用,等到气温降低以后或者是深冬季节时,只需要在 *** 时添加一些红虫粉、蚯蚓粉和虾粉,低温条件下增加味型,能起到更好的诱鱼作用,但不能在夏季使用。
如何分辨鲫鱼鲤鱼鲢鱼草鱼青鱼的鱼泡?快速找鱼群细心的钓友应该会发现,水面上经常产生不同的鱼泡。这些鱼泡其实是鱼在水底呼吸或者进食时所产生的气泡。这些气泡也给我们钓鱼人“找鱼”带来了不少信号,如果能在鱼泡下方钓鱼,那岂不是美滋滋!但是鱼产生的鱼泡是不一样的,即使是钓了很多年鱼的钓友也不一定能分辨不同鱼种的鱼泡。我们在作钓当中,大家遇到最常见鱼种应该是鲫鱼、鲤鱼、草鱼和鲢鱼,无论是在自然水域、黑坑抑或是竞技,这几种鱼遇到都是比较多的。笔者给大家讲讲不同鱼种所产生的鱼泡是怎样分辨。
鲫鱼
鲫鱼的鱼泡是比较少的,基本上是一个或者二个,产生两个鱼泡会居多。你们看到水面上啵啵一个小泡或者两个小泡,这就是鲫鱼的明显特征。
鲤鱼
鲤鱼的鱼泡相对来说就会多一些,水面会出现像花朵一样,很均匀而且很圆。如果鲤鱼在拱食的时候,出现的鱼泡团就会更多更大一些,而且大鲤鱼超过4斤以上,鱼泡团甚至可以达到半平方米以上。
鲢鱼
鲢鱼的鱼泡数量也是比较多,与鲤鱼的区分就是鱼泡的个体比价小,而且在鱼泡团中掺杂着几个个体稍大一点的鱼泡。
草鱼和青鱼
草鱼个青鱼的鱼泡很相似,都比鲤鱼少一些,水面产生的鱼泡是大小不均。一开始会先冒几个大一点的,后期会掺杂几个小个体的,但是没有鲢鱼那么多。如果鱼泡有蚕豆那么大,那么这条鱼的个体会超过4斤以上了。
又有钓友会问,如果不是鱼泡又该如何分辨呢?我们作钓过程中,尤其是在野外自然水域,因其地表不是很平,有的时候会产生地气。地气冒出的泡都是一定规律的,它是一阵一阵一颗一颗冒上来的,而且泡的个体会比鱼泡大一些。这就是地表冒泡和鱼星的区别。
鱼价低迷,病害频发让鲫鱼不再是养殖户爱不释手的香饽饽,鲫鱼的病害问题已经成为制约该品种发展的更大障碍
文/图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 袁圣
无锡三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彭卫
广东海富 *** 业有限公司 王 ***
惨烈!全军覆没
盐城养殖鲫鱼暴发鳃出血病
中国水产频道报道,近期盐城地区的鲫鱼正经历一轮发病的高峰,主要疾病仍是鳃出血。其实这几年江苏省水产技术推广中心、行业媒体对鳃出血的科学防控已经做了大量的培训推广工作,不少鲫鱼养殖户对鳃出血的防控已经有了比较明晰的认识,但仍然有少数养殖户对此病一知半解,在养殖的具体 *** 作中存在误区,细节做得不到位,导致了比较严重的后果。
一投饵率
鲫鱼养殖初期的投饵率这几年经历了两个极端,在鳃出血病肆虐前,养殖户总是习惯用较大的投饵率去饲养鲫鱼,比如水温20度左右时投饵率可能已经高达2.0甚至2.5,这会对肝胰脏造成较大的负担甚至损伤肝胰脏功能,降低抵抗力,易形成肝胆综合征及细菌感染或孢子虫感染。而几年由于鳃出血病发病率极高,造成的损失很大,养殖户为了防止鳃出血病的发生,刻意降低投饵率,尤其以东台的弶港地区为甚,不少养殖户在水温20度左右时投饵率不足0.5,甚至有养殖户在7月前不投喂饲料,直接的后果就是鲫鱼产卵不同步,难产,鱼体偏瘦,抵抗力差,这样的鱼反而容易爆发疾病,且疾病爆发后,控制将会非常的困难。
今年鳃出血症状较为典型,下颌有明显的点状出血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根据水温灵活的调整投饵率,在投喂前期,由于水温较低,鱼类对饵料的消化、吸收较慢,投饵率可在0.5-0.6左右,但此时应该适当提高饲料档次,为卵黄的积累提供营养。待水温提升到20度时,应逐步增加投饵率到1.0-1.2。合理的营养摄入是疾病防控的关键,低投喂甚至不投喂对鳃出血病的防控没有明确的意义,对鱼类的生长、对养殖本身却是不利的。
二水质的稳定
水质的稳定尤其是溶解氧的稳定、充足是鳃出血病防控中的关键点。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没有对一些突发的天气、状况有充分的准备,在养殖过程中过分关注水体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消除,忽略了池塘底部这个最重要的缓冲 *** 的维护及改良,在整个养殖过程中,使用解毒剂、有机酸类的频次过高,改底尤其是养殖前期(3月份)的改底被忽略,导致四月、 *** 气闷热时,池底上翻,有毒有害物质被大量释放,溶氧瞬间被消耗,最终严重浮头,近期不少发生鳃出血的池塘都存在这样的情况,而由于低溶氧引起的鳃出血病爆发后死亡量一般会非常巨大,一旦发生后,及时卖鱼,不要存在侥幸心理。
发现水质发黑、发暗时应该及时处理,避免倒藻
建议养殖户在投料初期(即三月中下旬、四月初)、暴雨前一天,使用化学改底一次,提前处理池底环境,促进溶氧的稳定。
三免疫增强剂的使用
免疫增强剂被认为在鳃出血防控中起着关键的作用,目前很多养殖户也在使用免疫增强剂,但是具体 *** 作中存在一些误区。
首先对免疫增强剂的认识不清,并不了解什么样的 *** 物具有增强免疫力的功能,一些多糖、维生素等具有增强免疫力的功能,亦或是肝泰乐等肝脏的强化剂,可以强化肝脏机能,间接提高免疫力。部分鱼 *** 企业,技术员将三黄粉作为免疫增强剂推荐养殖户长期投喂的情况仍然存在,实际上三黄粉并不是免疫增强剂,长期投喂反而可能导致肠道菌群失调,诱发疾病。其次免疫增强剂使用的剂量不够。每个产品都有说明书,作为养殖户用 *** 剂量的参考依据,不少养殖户朋友在添加免疫增强剂时没有考虑投饵率不高的实际情况,完全按照说明剂量添加,而实际上由于投喂量较低,摄入的 *** 量不足,效果并不理想。
建议养殖户朋友在添加免疫增强剂时选择合适的 *** 物并结合投饵率适当的加大 *** 物的添加量,方可达到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的效果。
一旦观察到鱼鳔有出血点,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四肠道保健
肠道机能的重要 *** 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水生动物摄食的营养物质、 *** 物最终需要在肠道中被吸收直至利用,因此养殖过程中肠道功能的保持、肠道有益菌群的定植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投饵量的控制中我们提到,养殖初期水温较低时,应该控制投饵量,此时若可以额外添加乳酸菌等有益菌,并保持一定的投喂时间,促进其在肠道中定植,对饵料的吸收、利用,肠道疾病的预防,体质的增强都有重要的意义。但是部分养殖户在拌喂乳酸菌时使用自来水甚至混有消毒剂的水,效果就大打折扣了!
五鱼种下塘时机的选择
由于成鱼 *** 较低,出鱼时间延长,今年4到5月有不少池塘才开始投放鱼种,此时水温在17-20度间波动,天气晴朗时,水温可以达到21度,已经进入鳃出血的发病期。近期发病较为严重的池塘绝大多数都是刚刚投放鱼种的池塘,原塘鱼发病的比例并不高。这里需要提醒养殖户朋友,尽可能的在水温12度前将鲫鱼鱼种投放到位,水温17度以后尽量不要投放鱼种,否则发病的几率非常高。如果必须在敏感温度期投放鱼种,更好能提前联系鱼种养殖户,在拉网前15天即开始大剂量投喂免疫增强剂及维生素,提前强化体质。另外拉网运鱼的天气选择也较重要,尽量选择在阴雨天气完成拉网运鱼的 *** 作。
六不要企图通过某一种 *** 物治疗好鳃出血病
疾病给养殖户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因此疾病发生时养殖户会慌乱、盲目。某些 *** 企利用养殖户不了解 *** *** 疾病治疗困难的事实,抓住养殖户想要快速治好疾病的心里,通过各种渠道推广其治疗“鳃出血”病的特效 *** ,愿意尝试的养殖户较多,很 *** 例的尝试者全军覆没,得不偿失。
提醒下养殖户朋友,不要相信所谓包治鳃出血病的神 *** 。
全国中 *** 物竞赛要剖的这种鱼,你可能都找不到它的大脑本文由公众号 “把科学带回家” 提供
给孩子更好的科学教育
作者 木一
最近一条“杀鱼保送清华北大”的新闻被刷了屏:在第27届全国中 *** 生物学竞赛有一个实验环节,要求选手现场解剖一条鲫鱼。最终有50位选手脱颖而出,不仅拿到了金牌,还入选了国家集训队,并凭此获得保送北大清华的资格。
不少网友调侃到“我只会吃”,“鲫鱼还是煲汤好”,“我就只会转发锦鲤”。那么,解剖鲫鱼和杀鱼是一样的吗?首先,大家需要对这个常见“食材”先有一个初步了解。
你了解鲫鱼的骨骼长什么样吗?
鲫鱼(Carassius a *** atus)为常见淡水鱼,属于辐鳍鱼亚纲鲤形目鲤科鲫属,主要是以植物为食的杂食 *** 鱼,喜群集而行,择食而居。它体态丰腴,水中穿梭游动的姿态优美。
鲫鱼的生活层次属底层鱼类。一般情况下,都在水下游动、觅食、栖息。在气温、水温较高时,也会到水的中下层、中上层游动、觅食。
图 1 鲫鱼的四种做法之一——油炸( *** 来源:视觉中国)
鲫鱼的身体为纺锤形,分为三部分:头部、躯干和尾部,头部延伸至鳃盖后缘,躯干延伸至 *** (图2)。这和大家日常看到的大部分鱼类类似,尤其是温带地区常见的淡水鱼类。
图 2 鲫鱼的外部解剖图( *** 来源:L?w P et al. , /Atlas of Ani *** l Anatomy and Histolo *** . Springer, Cham, 2016: 173-212.)
鲫鱼的骨骼由轴向骨骼(颅骨,脊柱,肋骨和内侧鳍)和附肢骨骼(胸鳍,骨盆带)组成。(图3)如下图所示:
图 3 鲫鱼的骨架( *** 来源:L?w P et al. , /Atlas of Ani *** l Anatomy and Histolo *** . Springer, Cham, 2016: 173-212.)
图中的样本是已经剥皮、去除内脏并经化学处理染色后的效果。其中,软骨是蓝色的,因为其选择 *** 地结合染料阿尔新蓝;而骨骼是红色的,因为其选择 *** 地结合染料茜素红。
可以看出,鲫鱼腹部的鱼刺大且较少,鲫鱼的背部鱼刺小且较多,小刺不易被挑出,这就是鲫鱼背部的肉容易卡嗓子的原因。
解剖鲫鱼就是杀鱼吗?
针对上面的新闻,有网友评论到,“杀一条鱼就进了清华北大”。其实,实验上的解剖鲫鱼与日常吃鲫鱼的“前处理”,即杀鱼截然不同。
解剖鲫鱼需要很小心地观察鲫鱼的各个部位,而在家吃鲫鱼只需要收拾干净就好了。日常“杀鱼”经常用木棒或刀背重击鱼头将其打晕,接着刮鳞开膛,看都不看将鱼的内脏一股脑地掏出来。
而在解剖过程中,为了避免外界伤害对观察结果的影响,用蘸有水合氯醛的棉球分别塞入两篇鱼鳃中,这样“晕过去”的鱼在解剖过程中会变得很平静。
图 4除去体壁和鳃盖的鲫鱼( *** 来源:L?w P et al. , /Atlas of Ani *** l Anatomy and Histolo *** . Springer, Cham, 2016: 173-212.)
从上面的解剖图中我们就可以看到鲫鱼腹腔内的脏器,并不是所有的鲫鱼内脏都能吃,一般情况下我们只吃鱼籽和鱼泡,也就是鲫鱼的 *** 腺(卵巢)和鱼鳔,而其余的肝、肾、脾肠都是不能吃的。
上图虚线圈出的部分是鲫鱼的心包腔,心包腔里面的心脏与头肾也是不能吃的,如果解剖一个刚刚 *** 的标本,它的心脏可能仍在跳动,但这不意味着鱼还活着,心脏收缩的控制是与鱼的大脑 *** 的,心脏会一直跳动至能量耗尽。
精致的鱼头
你以为这样就解剖完了?这样就可以去北大清华了?再看一看鲫鱼的头部……
用一把大剪刀在头骨与之一块椎骨将鱼头纵向剪开,观察到鱼头的纵向结构,可以看到它包括延髓、枕骨大孔、韦伯开口、咽颌和咽牙。
图 6 鱼头后补纵切面( *** 来源:L?w P et al. , /Atlas of Ani *** l Anatomy and Histolo *** . Springer, Cham, 2016: 173-212.)
图 7 除去头骨背侧示意图( *** 来源:L?w P et al. , /Atlas of Ani *** l Anatomy and Histolo *** . Springer, Cham, 2016: 173-212.)
打开头骨后,隐约的可以看到大脑被“埋藏”在松散的脂肪结缔组织中,小心地去除大脑周围松散的脂肪结缔组织,可以看到大脑是一个非常柔软的粉红色 *** ,很容易被损坏。
你平时吃的那一坨白色的物质其实是包着小脑、中脑、脂肪和大脑的合集。
据说生物竞赛的现场是这样的...学霸边做边流汗,学渣边做边流口水...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中国科普博览”(ID:kepubolan)
不过瘾,请戳
把科学带回家
ID:steamforkids
给孩子更好的科学教育
转载请联系 kids@huanqiukexue ***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参考文献:
L?w P, Molnár K, Kriska G. Dissection of the Crucian (Carassius carass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