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各地雨量的增加,最近进入了一年一度吃野生菌的好时节,吃菌的人越来越多,野生菌中毒事件也在接 *** 生。就在前几天,家住贵州省盘州市的4人一起采食了不少杂菌,导致急 *** 野生菌中毒,目前正在云南大学附属医院进行救治。
误食亚稀褶红菇
其中一人情况危急
最近一段时间,云南大学附属医院的急诊室内,有不少食用野生菌中毒的患者前来就诊,其中就有来自贵州盘州的4名食菌中毒患者。据了解,这4人自行上山采摘杂菌,在家烹饪食用后,出现了野生菌中毒的症状。
误食亚稀褶红菇中毒的贵州市民张女士 *** 截图
患者张女士说:“就是自己摘回家吃嘛,吃了之后就难受,就想吐,闷。我就上网查了下症状,发现自己可能是中毒了,就赶快去医院,想着洗胃。”
张女士说,当时他们共有6人一起食用野生菌,发现身体出现不适后立即前往当地医院就诊,其中4人因为病情严重,被及时转送到了云南大学附属医院——云南省中毒临床救治基地救治。
云南大学附属医院急诊医学部主治医师段红丹介绍:“(他们)到当地医院后,经化验发现有肌溶解,当地医生怀疑有亚稀褶红菇中毒。亚稀褶红菇是一种致命的毒菌,所以就从贵州转到了我们科。”
医生介绍,经过辨认,这4名患者采食的杂菌中包括了亚稀褶红菇、牛肚菌、新苦粉孢牛肝菌、苦牛肝菌等,其中亚稀褶红菇含有 *** ,通过烹饪也无法分解其中的 *** 。
段红丹介绍:“误食亚稀褶红菇后,刚开始是消化道的症状,但是其 *** 会造成肌溶解状况,全身的横纹肌都会出现肌溶解,包括心肌也是横纹肌,也会跟着溶解。一旦心肌溶解就会引发心律失常、休克等等很严重的症状。所以当时患者一送来,因为有休克、呼吸困难,我们马上就 *** 管上机了。”
目前,4名患者中有一人情况危急被转入了ICU,其余3 *** 在继续接受治疗。医生再次提醒市民:千万不要随意采摘食用不熟悉的野生菌,也不要凭个人经验鉴别野生菌是否有毒。
段红丹说:“我们可以食用的叫密褶红菇和稀褶红菇,不可食用的叫亚稀褶红菇,但它们从外观上真的很难区分,唯一可以区分的点就是菌子背面的褶子,是密的、稀的,还是位于中间的,所以叫密褶、稀褶、亚稀褶。没有参照对象的情况下,这个东西真的很难辨别,只能说如果不确定、不熟悉,就不要吃。”
吃菌需谨慎
4种中毒类型有致命危险
云南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的医生介绍,往年从6月初开始就会接收到野生菌中毒的病人,今年由于雨季来临较晚,6月18日那天,他们接到了之一拨野生菌群体中毒的病人。
段红丹介绍:“每年6月到9月,我们科床位都是最满的。只要菌子一上市,我们科的各种菌子中毒的病人就来了。菌子中毒患者有两大特点,一个是季节 *** ,还有就是一中毒就是一家人,一堆人去山上捡了菌子以后大家一起吃,所以经常表现为群体中毒。”
医生表示,医院每年接收的野生菌中毒患者中,大多数是由于自行采摘野生菌食用后中毒的,如果是在正规饭店食用或正规渠道购买的野生菌,很少会出现中毒的情况。
段红丹介绍:“我们常说的‘见小人’ ,就可能是吃到了见手青,表现为神经精神型问题,但是它不致命,基本上不会遗留后遗症, 主要是一段时间的幻觉混乱。”
医生表示,误食不同种类的毒蘑菇,产生的中毒症状有所不同。野生菌中毒大约可以分为7种临床症状类型,其中3种为不致命型、4种为致命型。
段红丹介绍:“不致命的,比如黑牛肝中毒就是胃肠型表现,症状是呕吐腹泻。还有就是光过敏型,我们前几天还有一个群体中毒的。患者去采木耳,以为自己采的是木耳,实际上是外观极为相似的叶状耳盘菌,吃了以后第二天一晒太阳,全身皮肤就光过敏出现红肿。第三种是神经精神型,在昆明见得最多,就是吃了见手青中毒。致命的一般有4种类型,其中我们所说的致命鹅膏菌中毒就是肝损伤型、肾损伤型,亚稀褶红菇中毒则是肌溶解型,还有一个在昆明见得比较少的溶血型,会导致溶血型的菌子是鹿花菌。”
医生建议,大家吃野生菌时一定要万分小心,不摘、不买、不吃来历不明的野生菌,食用野生菌后一旦有中毒症状或反应,一定要及时催吐并前往医院就诊。
※提醒
20余种菌子能引起严重中毒
野生菌中毒的表现与毒菌种类、进食量、加工 *** 及个体差异有关,多数毒菌的毒 *** 轻微或尚不能确定,能引起人严重中毒的菌子有20余种,分别是 *** 、毒红菇、毒伞、红网牛肝菌、白毒伞、毒粉褶菌、窝柄黄乳菇、秋盔袍伞、毛柄白毒伞、鱼角鳞灰伞菌等。
毒菌中,毒 *** 较强的 *** 有以下几种:
1. 毒肽,会造成肝脏损害;
2. 毒伞肽,会造成肝、肾损害;
3. 毒蝇碱,会引起精神症状;
4. 鹿花 *** ,会导致红细胞受损。
不同毒菌所含的 *** 不同,引起的中毒表现也各不相同,一般可分为以下5类:
胃肠炎型
进食毒菌后10分钟—2小时,出现无力、恶心、呕吐、腹痛、水样腹泻等症状。导致此类症状的菌子很多,如:红菇、乳菇、红网牛肝菌、橙红毒伞、毒光盖伞、月光伞、腊伞、环柄菇等。
神经精神型
进食毒菌后10分钟—6小时,除出现胃肠炎型症状外,还会出现瞳孔缩小、唾液增多、兴奋、幻觉、步态蹒跚等症状。如俗名“红见手”的褐黄牛肝菌,吃了以后会先出现头昏、恶心、呕吐症状,然后有烦躁、幻听、幻觉、妄语等怪异行为,少数人还有 *** 妄想,出现类似精神 *** 症的症状。食用者会感觉面前有活动的小人或动物,进而有 *** 毁物、狂奔乱跑,甚至出现伤害行为。毒绳伞、豹斑毒伞的误食者则会出现呕吐、腹泻、出汗、流泪、心搏减慢等副交感神经症状。
多脏器损伤型(肝损害型)
进食毒菌后10—30小时,出现胃肠炎表现,随后出现肝、脑、心、肾等多脏器损害的情况,以肝脏损害最为严重,部分患者伴有精神症状。一般病程2—3周,患者可能出现病情反复。此型中毒多由误食毒伞、白毒伞、毛柄白毒伞、亚稀褶黑菇等 *** 野生菌引起,可出现肝脏肿大,黄疸、肝功能异常,广泛 *** 出血,肝 *** ,少尿、无尿,烦躁不安,甚至 *** 、抽风、休克等症状,如抢救不及时,病死率可达60%—80%。
溶血型
进食毒菌6—12小时后,除急 *** 胃肠炎症状外,可有贫血、黄疸、血尿、肝脾肿大等溶血症状,严重者可致死。如误食鹿花菌就可能引起此类症状。
光过敏 *** 皮炎型
在短黑耳、胶陀螺(又称猪嘴蘑)中含有光过敏 *** ,误食后可出现类似日光 *** 皮炎的表现,如面部红肿、火烤样发烧及 *** 般疼痛,特别是嘴唇肿胀外翻,形如猪嘴一样。
综合 |云南发布、春城晚报、贵阳晚报
来源: 百姓关注
警惕!杭州街头这种又白又大的蘑菇千万别吃!专家:有 ***近日,萧山的张先生经过顺发旺角城一期北门附近时,看到路边一棵行道树的树池内长着几个个头有点大的蘑菇。
△ 张先生在路边行道树下看到的蘑菇
等他半个多小时后返回该处时却发现这些蘑菇不见了。张先生有些担心,怕有孩子采去玩,万一蘑菇有毒,误食了可就糟了。
△ 隔了半个多小时后返回,之前的蘑菇不见了
张先生给记者看了照片,只见这些蘑菇呈白色,顶部有浅褐色的“附着层”,在树池中十分显眼。据张先生目测,更大的一个蘑菇直径有10厘米左右。
这些究竟是什么蘑菇?有毒吗?记者请教了萧山区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李水凤。
根据张先生提供的照片,李水凤判断,这是大青褶伞,一种常见的毒蘑菇,千万不能吃!
据了解,大青褶伞,子实体大,呈半球形或扁半球形。幼时长得有点像鸡枞菌。喜潮湿环境,常见于春秋季。食用后会引起严重的胃肠道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是造成中毒事件较多的毒蘑菇之一。
李水凤介绍,大青褶伞一般长在公园、小区草坪、菜地、绿化带等,也是离人群最近的毒蘑菇之一。一般在人们的观念里认为毒蘑菇都是色泽鲜艳的,殊不知,颜色朴素的大青褶伞也是“蘑界” *** 。
关于毒蘑菇的误区
误区一白蘑菇无毒
鲜艳的蘑菇都是有毒的;无毒蘑菇颜色朴素,这是有关蘑菇的谣言中流传最广、影响力更大、 *** 力最强的一句。
我们让大名鼎鼎的“毁灭天使”白毒伞(A *** nita verna)现身说法。
△ “毁灭天使”白毒伞, *** :高桥博 / kinoko-ya.sak *** a.ne.jp
白毒伞隶属伞菌目鹅膏科鹅膏属,是世界上毒 *** 最强的大型真菌之一,在欧美国家以“毁灭天使”(Destroying Angel)闻名,也是近年来国内多起毒蘑菇致死事件的元凶。
误区二 长在干净地方的蘑菇无毒
可食用的无毒蘑菇多生长在清洁的草地或松树、栎树上?大错特错。
蘑菇生长环境中的高等植物,尤其是与很多种蘑菇共生的松树和栎树(泛指壳斗科植物),并不能作为蘑菇无毒的判断依据。
像这种致命白毒伞(A. exitialis)就生长在相对清洁的林中地上。
△ 从栎树林下的落叶中长出的致命白毒伞。 *** :wiki commons
误区三没有菌托菌环和鳞片的蘑菇无毒
提及鳞片、粘液、菌托和菌环等形态特征术语,是毒蘑菇谣言“与时俱进”的表现,谣言甚至因此具备了一点可靠 *** 。但谣言终归是谣言!
我们看一下这种蘑菇:亚稀褶黑菇(Russula subnigricans,红菇科)没有菌托、菌环和鳞片,颜色也很朴素,误食会导致溶血症状,严重时可能因 *** 衰竭致死。
△ 没有菌托、菌环和鳞片,但有毒的亚稀褶黑菇。 *** :goo.ne.jp
误区四有虫子取食痕迹的蘑菇是无毒
很多对人有毒的蘑菇却是其他动物的美食,比如豹斑鹅膏(A. pantherina)经常被蛞蝓取食。“毁灭天使”中的致命白毒伞(A. exitialis)也有被虫啮食的记录。
△ 蛞蝓会食用,但对人有毒的豹斑鹅膏, *** :poisoncentre.be
终极提醒
不采食 最安全!
*** 2010年的统计数据就显示,该年度全国食用有毒动植物和毒蘑菇 *** 占全部食物中毒 *** 的61%,其中半数以上是误食毒蘑菇致死;而对中毒患者的调查表明,他们中的多数并非不知道毒蘑菇的存在,而是在采食蘑菇时受到了所谓的辨别 *** 的误导。
全世界约有14000种大型真菌,形态和成分都具有很高的多样 *** ,辨别它们是否有毒需要专业知识,并非简单 *** 和特定经验所能胜任。因此对于不认识的野生菌,唯一安全的办法是绝对不要采食。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杭州日报
「经验」科技扶贫有力量:云南富宁高山里开出“黑菇朵”富宁县是云南的东大门和出海口,地处两国三省结合部,国土面积5352平方公里,人口43.3万,居住着壮、汉、瑶、苗、彝、仡佬6种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75.5%。南部与 *** 接壤,国境线长75公里。曾经是集“老少边山穷战”于一体的国家级贫困县。
富宁县地处滇东南岩溶高原东部边缘,山区面积占96%,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并列,大部份地区为严重石漠化地区,缺水少土、气候冷凉,土山区则山高坡陡、地质灾害多发。从当地农民的传统生活习俗来看,富宁县有五种世居少数民族,且有山瑶、偏苗、花倮三个生存环境坚苦、贫困程度深的民族支系,传统生活习惯转变缓慢,受文化教育程度很低,接受新生事物需要一个过程。富宁是 *** 老区,又是十多年对越自卫还击战的前线,至今仍有人畜不能入内的雷区,当内地已经在享受 *** *** 的成果时,他们还在为保家卫国战斗,基础设施薄弱,也是产业发展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
云南省科技厅是挂钩帮扶富宁县的省直牵头单位,2015年以来,投入4000多万元帮助定点帮扶的木令村解决了安全饮水、安全住房、进村道路和村内道路、人居环境整治、脱贫产业等重大问题,使木令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达到高质量脱贫标准。
云南省科技厅领导到云南强丰科技有限公司 *** 菌棒生产中心调研
云南省科技厅领导到富宁县调研 *** 生产情况
2018年,根据省委的要求和厅 *** 组的决定,省科技厅驻村扶贫工作队将扶贫重点从帮扶一个村转向培育全县的扶贫产业。
01 精心调研选准突破口
2016年,富宁县把食用菌产业确定为重点培育的脱贫致富新兴产业,从福建引进资金、技术和人才,成立了云南强丰农业科技公司,当年在全县试点种植 *** 26亩,种出来的“黑菇朵”又黑又厚又脆,产量高,吃起来口感十足。专家们一致认为,富宁县的海拔、气温、湿度、光照等自然条件的确十分适宜 *** 种植。首战告捷,初尝 *** 收获的喜悦让很多种植大户、合作社以及云南强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都对 *** 产业发展信心十足。2017年,富宁县将 *** 栽培规模扩大到1000万棒1 *** 亩,以村 *** 总支部 *** 为 *** 的产业发展带头人掀起了 *** 产业发展的热潮,开始带领群众大面积种植 *** ,木贵村委会的方支书就是其中之一,他带头种植了60余亩 *** ,经过前期的准备,11月 *** 菌棒终于下地了,大家信心满满,打起十二万分精神,仔细管理,期盼着2个月后,地里开出丰硕的“黑花朵”。但事与愿违,之一次收获的是苦涩: *** 菌棒单产低、 *** 品质差;菌棒大面积污染,不能正常出菇。方支书焦急的说道:“怎么办,今年的产量低,并且2 cm以下的高品质木耳数量不多,我们会亏本啊,这很影响种植户们的信心啊。”这种可怕的现象很普遍,菌棒杂菌感染并集中暴发,许多菌棒还没长出木耳就坏死了,全县当年的 *** 几乎全军覆没。残酷的现实给了满怀 *** 的菇农和企业当头狠狠的一棒!
富宁的自然气候可以种出高品质的 *** ,这是已经得到实践验证的,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2017-2018种植季的 *** 大面积低产甚至绝收?一个才刚刚显现出希望的新兴扶贫产业就这样消亡了吗?经过省科技厅全体驻村扶贫工作队员认真研究,决定从以 *** 为主的食用菌产业入手,探索科技扶贫的模式。
富宁县驻村扶贫工作队总队长、科技厅干部朱新祥带队调研 *** 种植情况
县驻村扶贫工作队总队长、省科技厅朱新祥 *** 带领工作队员,深入全县11个乡镇100余个种植点,进行实地调研。采集污染菌棒的照片、收集种植户在种植中发现的问题、详细了解每个地块的种植与管理情况,我们发现主要问题在于公司技术力量比较薄弱,菌棒生产质量不过关、公司请来的技术员在富宁‘水土不服’,而当地农民没有种植食用菌的基础,加之菌棒下地时节,连续一个多月的绵绵阴雨,菌棒感染严重、采收的 *** 无法干燥,导致只有个别种植户赚到了钱。
02 周密筹划打出科技组合拳
科技是之一生产力!省科技厅驻村扶贫工作队经过认真调研,发现问题的根源还是都是以传统思维模式种植 *** ,没有建立基本的技术体系,用传统经验应对新发生的问题。
云南省农业科学研究院李树红研究员、云南恒昕农林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晓田实地调研指导 *** 种植
省科技厅驻村扶贫工作队在调研了全县当年100多个种植点的基础上,将需要解决的问题画出框图,为了更具科学 *** ,发挥省科技厅优势,邀请了吉林农业大学、黑龙江省科学院、云南省农科院(国家食用菌产业体系昆明试验站)、云南省农机研究所、云南省微生物研究所、北京华珍烘烤 *** 设备工程公司、云南腾众新能源公司、云南柏鑫农业科技公司等科研机构和企业的专家进行实地调研和取样化验、研究,并对种植户和企业进行了各种方式的培训。这些调研结论让我们坚定了信心,既然有适宜的种植条件,那么一定有办法 *** 难题,大家只有一个信念——科技支撑,深挖根源,打破问题瓶颈,走出一条脱贫致富产业发展路子。
(一)组织合作社负责人到主产区实地考察“ *** ”
为更快转变种植户的理念和增强种植户的信心,在省科技厅驻村工作队的组织下,2018年6月,富宁县食用菌考察组赴赴“中国 *** 之乡”吉林省蛟河市黄松甸镇、全国更大的 *** 市场黑龙江省东宁市学习考察食用菌产业相关技术,并到北京北京华珍烘烤 *** 设备工程公司与公司的技术专家共同进行了 *** 人工干燥试验。通过在黄松甸镇和东宁市的学习考察,大家彻底被“ *** ”,纷纷表示对富宁县2018年的 *** 种植非常有信心。
在黑龙江省东宁市交流学习 *** 种植管理技术
(二)持续列入省科技计划攻克关键技术
2018年、2019年,省科技厅连续投入省科技扶贫专项经费650万元,支持了“富宁县 *** 优质高产种植技术研发及产业化示范”、“富宁县 *** 产业技术标准研发及应用示范”两个省科技计划项目,解决了 *** 菌种扩繁、菌棒生产、培育、农户种植技术规程、 *** 人工辅助干燥设备、废菌棒资源化技术问题,已形成了完整的技术体系。强丰公司也投入7000余万元资金,建成了目前云南省内技术水平更高、生产规模更大的 *** 菌棒生产线,年生产能力达到1000万棒,菌棒生产的质量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天气的影响也得到了有效控制。
吉林农业大学李长田教授开展食用菌种植技术培训
(三)帮助企业建立了产学研用体系,
龙头企业具备了持续发展能力
在科技厅工作队的积极协调下,经过反复沟通、磨合,云南强丰农业科技公司与云南省农业科学院正式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产业技术合作关系,以省农科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国家食用菌产业体系昆明试验站)为主,联合昆明食用菌研究、云南省微生物研究、云南省农业机械研究所等单位,与强丰公司共同开展以 *** 为主的食用菌产业研发和推广,目前在多品种多季节栽培技术、废菌渣资源化利用、针叶林废木屑栽培基质、种植技术培训和服务等方面已取得了突破,东西部协作的产业资金也跟进支持,整个富宁食用菌产业呈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2019年,强丰农业科技公司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成为这个边境小县一颗耀眼的企业新星。
03 食用菌产业显成效
先进的生产厂房建起来了、专业的种植技术培训开展起来了,“露天全光地摆种植”、“竹子拱棚挡雨地摆种植”和“钢架大棚吊袋式立体种植”等多种种植方式因地制宜全部获得丰收,田间地头的 *** 从打 *** 才来变成了定期定点指导……
2019年富宁县春季 *** 栽培
2019-2020年种植季的腊月,大地沉睡,万物寂静,而此时的地里却热闹万分,一个个崭新的晾晒蓬,单层的、双层的……里面人头攒动,虽然木央镇的冬天时常见不着太阳,但是我们通过学习后搭建起来的晾晒棚发挥了大作用,看着大小适宜、颜色饱满、耳形优美的干木耳,大家脸上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三个月的付出总算有了殷切的回报。方支书说:“今年我们的干木耳90%以上都是优质,算下来今年能赚10万元左右。”集镇所在种植基地的龙祥主任虽然是之一次种植,经验还有所欠缺,但是也开心的和我们说:“现在对 *** 种植很有信心,虽然还有一些问题,但是有了专家的指导,我相信以后在自己的探索和专家的指导下,一定能越来越好,明年我们还要接着干,把这个产业做强、做大”。
2020年1月的钢架大棚吊袋 *** (木贵村汇民合作社)
历经五年风雨,在省科技厅强力帮扶下,富宁县以 *** 为主的食用菌产业迎来曙光,建立了完整的研发、生产技术体系和市场营销体系,产业化基础已经具备。2019年,强丰公司共生产优质 *** 菌棒586.6万棒,其中富宁县共下地 *** 冬耳种植560亩446.25万棒(其中长棒16.2万棒、短棒430.05万棒),分布在里达、木央、田蓬、板仑、那能5个乡镇35户种植户(合作社),共采收 *** 干耳240余吨;完成2020年春耳下地种植20亩15.3万棒,分布在里达、木央2个乡镇5户种植大户(合作社),共采收 *** 干耳50余吨,提供菌棒和技术带动周边广南县、西畴县以及红河州、贵州省种植125.1万棒,所有产出的 *** 除农户自销的之外,强丰公司全部回收,收购价一级品为65元/kg,基本上所有种植户都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收益,每个菌棒平均产干木耳达到50g,种植管理得好的种植户每亩 *** 纯收益达到1万元、每个钢架吊袋大致2万元以上。公司还利用两个合作社的菌棒培育房闲置期试种鹿茸菇成功,截止2020年7月已生产鹿茸菇503万袋,已采收鲜菇1260000kg,毛收入1500万元。2020年的菌棒生产已经开始,根据种植户现在的种植计划,2020年 *** 种植面积将达到1000万棒(8000棒/亩),羊肚菌、球盖菇、平菇等其它食用菌种植面积500亩,鹿茸菇1200万袋。以 *** 为主的食用菌产业将为富宁县巩固提升脱贫成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贡献更大的力量。
来源:云南省科技厅
颜色鲜艳的蘑菇才有毒?不认识的蘑菇更好都别尝进入雨季后,各类野生蘑菇繁殖旺盛,误食野生毒蘑菇的情况时有发生。专家表示,目前民间流行的“颜色鲜艳的蘑菇才有毒”等说法其实是毒蘑菇的识别误区,更好的办法是不要轻易采摘与尝试不认识的蘑菇。
据介绍,人们在识别蘑菇是否有毒上存在几种误区。首先,不少人认为鲜艳的蘑菇才有毒,颜色普通的蘑菇没毒。事实上,根据颜色与形状不能简单区分蘑菇是否有毒。
其次,有人说长在阴暗、潮湿地方的蘑菇有毒,长在松树下等清洁地方的蘑菇无毒。但白毒伞等一些有毒种类就是生长在干净整洁的松林中,因此不能简单依据这些条件来判断。
在一些人看来,有分泌物的蘑菇有毒。然而,有一些毒蘑菇具有高级“伪装术”,如亚稀褶黑菇表面光滑,没有鳞片和黏液,菌杆上也没有菌托和菌环,一旦误食,会导致溶血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 *** 衰竭。
此外,很多人相信,生蛆、生虫的蘑菇没有毒,理由是虫子吃毒蘑菇都没有死。实际上,许多 *** 的蘑菇成熟后同样会生蛆、生虫。有一些对蚊虫、果蝇无害的蘑菇,对人却有致命伤害。
民间还流传将蘑菇和银器、大蒜、大米或灯芯草一起煮,毒蘑菇经高温烹煮或与大蒜同煮后可去毒等说法。专家表示,这个鉴别方式毫无科学依据。大蒜并不能起到解毒作用,银器等也不会在与毒蘑菇同煮时变色。
万一不慎进食毒蘑菇该怎么办?据介绍,毒蘑菇中毒的临床症状非常复杂多变。毒蘑菇中毒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严重的可导致抽搐、痉挛、 *** ,甚至出现幻觉、溶血症状和肝脏损伤等严重症状,死亡率极高。如果误食了毒蘑菇,应立即用指头或筷子压舌根催吐,然后口服温开水反复催吐2~3次,直至吐不出食物残渣为止。催吐的同时可联络急救中心,或在催吐后将患者送医,不要因为症状较轻或症状没有恶化就不去医院。另外,还应保留食用过的毒蘑菇,以便确定中毒原因;应告诉医生可能是毒蘑菇中毒,便于针对 *** 治疗。
医生提醒,如果进食蘑菇后感觉身体不适,应该及时到医院诊治。越早治疗,越可以及早地控制病情,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全媒体记者叶卡斯)
来源: 广州日报
颜色鲜艳的蘑菇才有毒? 不认识的蘑菇更好都别尝!来源:广州日报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叶卡斯)进入雨季后,各类野生蘑菇繁殖旺盛,误食野生毒蘑菇的情况时有发生。专家表示,目前民间流行的“颜色鲜艳的蘑菇才有毒”等说法其实是毒蘑菇的识别误区,更好的办法是不要轻易采摘与尝试不认识的蘑菇。
据介绍,人们在识别蘑菇是否有毒上存在几种误区。首先,不少人认为鲜艳的蘑菇才有毒,颜色普通的蘑菇没毒。事实上,根据颜色与形状不能简单区分蘑菇是否有毒。
其次,有人说长在阴暗、潮湿地方的蘑菇有毒,长在松树下等清洁地方的蘑菇无毒。但白毒伞等一些有毒种类就是生长在干净整洁的松林中,因此不能简单依据这些条件来判断。
在一些人看来,有分泌物的蘑菇有毒。然而,有一些毒蘑菇具有高级“伪装术”,如亚稀褶黑菇表面光滑,没有鳞片和黏液,菌杆上也没有菌托和菌环,一旦误食,会导致溶血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 *** 衰竭。
此外,很多人相信,生蛆、生虫的蘑菇没有毒,理由是虫子吃毒蘑菇都没有死。实际上,许多 *** 的蘑菇成熟后同样会生蛆、生虫。有一些对蚊虫、果蝇无害的蘑菇,对人却有致命伤害。
民间还流传将蘑菇和银器、大蒜、大米或灯芯草一起煮,毒蘑菇经高温烹煮或与大蒜同煮后可去毒等说法。专家表示,这个鉴别方式毫无科学依据。大蒜并不能起到解毒作用,银器等也不会在与毒蘑菇同煮时变色。
万一不慎进食毒蘑菇该怎么办?据介绍,毒蘑菇中毒的临床症状非常复杂多变。毒蘑菇中毒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严重的可导致抽搐、痉挛、 *** ,甚至出现幻觉、溶血症状和肝脏损伤等严重症状,死亡率极高。如果误食了毒蘑菇,应立即用指头或筷子压舌根催吐,然后口服温开水反复催吐2~3次,直至吐不出食物残渣为止。催吐的同时可联络急救中心,或在催吐后将患者送医,不要因为症状较轻或症状没有恶化就不去医院。另外,还应保留食用过的毒蘑菇,以便确定中毒原因;应告诉医生可能是毒蘑菇中毒,便于针对 *** 治疗。
医生提醒,如果进食蘑菇后感觉身体不适,应该及时到医院诊治。越早治疗,越可以及早地控制病情,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颜色鲜艳的蘑菇才有毒?不认识的蘑菇更好都别尝!进入雨季后,各类野生蘑菇繁殖旺盛,误食野生毒蘑菇的情况时有发生。专家表示,目前民间流行的“颜色鲜艳的蘑菇才有毒”等说法其实是毒蘑菇的识别误区,更好的办法是不要轻易采摘与尝试不认识的蘑菇。
据介绍,人们在识别蘑菇是否有毒上存在几种误区。首先,不少人认为鲜艳的蘑菇才有毒,颜色普通的蘑菇没毒。事实上,根据颜色与形状不能简单区分蘑菇是否有毒。
其次,有人说长在阴暗、潮湿地方的蘑菇有毒,长在松树下等清洁地方的蘑菇无毒。但白毒伞等一些有毒种类就是生长在干净整洁的松林中,因此不能简单依据这些条件来判断。
在一些人看来,有分泌物的蘑菇有毒。然而,有一些毒蘑菇具有高级“伪装术”,如亚稀褶黑菇表面光滑,没有鳞片和黏液,菌杆上也没有菌托和菌环,一旦误食,会导致溶血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 *** 衰竭。
此外,很多人相信,生蛆、生虫的蘑菇没有毒,理由是虫子吃毒蘑菇都没有死。实际上,许多 *** 的蘑菇成熟后同样会生蛆、生虫。有一些对蚊虫、果蝇无害的蘑菇,对人却有致命伤害。
民间还流传将蘑菇和银器、大蒜、大米或灯芯草一起煮,毒蘑菇经高温烹煮或与大蒜同煮后可去毒等说法。专家表示,这个鉴别方式毫无科学依据。大蒜并不能起到解毒作用,银器等也不会在与毒蘑菇同煮时变色。
万一不慎进食毒蘑菇该怎么办?据介绍,毒蘑菇中毒的临床症状非常复杂多变。毒蘑菇中毒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严重的可导致抽搐、痉挛、 *** ,甚至出现幻觉、溶血症状和肝脏损伤等严重症状,死亡率极高。如果误食了毒蘑菇,应立即用指头或筷子压舌根催吐,然后口服温开水反复催吐2~3次,直至吐不出食物残渣为止。催吐的同时可联络急救中心,或在催吐后将患者送医,不要因为症状较轻或症状没有恶化就不去医院。另外,还应保留食用过的毒蘑菇,以便确定中毒原因;应告诉医生可能是毒蘑菇中毒,便于针对 *** 治疗。
医生提醒,如果进食蘑菇后感觉身体不适,应该及时到医院诊治。越早治疗,越可以及早地控制病情,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编辑 李闯)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食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仅供网友学习参考使用,并不 *** 本网赞同其观点。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有内容、版权和其他相关问题,请速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医生有话说 ,这7种蘑菇鉴别方 *** 让你丧命刚刚浏览网页,发现又有人野外活 *** 采蘑菇吃中毒了,顺手一搜,上百条的蘑菇鉴别 *** 有一半都是在瞎忽悠,面对 *** 信息质量的参差不齐,医生出身的小编本编内心无法平静,立志要给大家普及一下食用蘑菇的有关常识,希望能够用这篇文章给热爱户外活动的小胖友提个醒。
一、这个万物生长、荷尔蒙躁动的采蘑菇季节
风清气暖的春天又来了,小胖友们荷尔蒙又开始躁动了,于是乎,野外活动搞事情点燃了无数人的心。有人就忍不住搞点烧烤、万一带的不够吃就开始控制不住那双大猪蹄子寻寻觅觅,而这时,春季和秋季的雨后破土而出的蘑菇应该是最令人怦然心动的,但采集过程中难免会面临有毒无毒的鉴别问题,今天小编就带着大家一起捋捋食用蘑菇的辨别 *** 和技巧。
二、为什么一定要吃蘑菇?
一是蘑菇营养丰富。
蘑菇中富含 *** 必需氨基酸。有一些蘑菇中氨基酸种类丰富,部分蘑菇中的氨基酸含量达到18种氨基酸之多。如果长时间在野外,很容易出现 虚弱无力、面色苍白、容易疲乏、注意力精神不集中等症状,一旦遇到意外情况,这些问题往往都是致命的,而避免这种情况的更佳选择就是吃点蘑菇了。
而当我们在进行野外活动的时候,不得不面对的另一个问题就是能量补充了,多数蘑菇中碳水化合物含量在3.5 到10%之间,蘑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体验野外生存的人士提供基本能量。
蘑菇中的矿物质特别是钾、磷、镁、锌、铁、硒含量较多;它的纤维素纤维,对促进肠道 *** ,保护胃肠健康也有重要作用。
除此之外,蘑菇中还富含 *** 必需的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维生素B在体内滞留的时间只有数小时,必须每天补充,当天不能回来的情况下,吃点蘑菇维持 *** 必须的VB含量,是食物释放能量的关键;维生素C能够避免坏血症的发生、维生素D能够促进钙的吸收,防止骨头和关节疼痛,肌肉萎缩、失眠、紧张以及痢疾、腹泻;维生素E除了具备抗氧化和延缓衰来的功效之外还具有保护皮肤免受紫外线和污染的伤害,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疤痕与色素的沉积,加速伤口的愈合。
二是蘑菇采摘方便。
不同的蘑菇品种生长在自然区域(森林、草地),它们的生长受到大雨期的青睐。尤其是春、夏、秋多雨季节的野外,水草丰美的密林里,背阴面的树上、草地上,随处可见。
三是蘑菇口感好、烹制方便。
手撕平菇、爆炒草菇和猴头菇、金针菇煲汤、蘑菇馅儿包子和饺子、干香菇炖肉,鲜香菇炒菜、杏鲍炒肉或炖汤、双孢菇炖鸡或炒菜等,甚至有一些蘑菇还可用来 *** 罐头。
三、毒蘑菇的鉴别误区,一定要警惕
我国有毒蘑菇约有50种(已知蘑菇品种4000多种),由于基因突变,有毒蘑菇的数量逐年增加,即便是对鉴别专家来说也是一个非常复杂工作。民间传说的分辨毒蘑菇的一些 *** 有很多都是不科学的,就连网页搜索出来的鉴别 *** 有百分之七八十都是有问题的。下面给大家分析一些常见蘑菇识别 *** 的误区,希望大家引以为鉴。
误区1:以地辨毒之说。
有人说可食用的无毒蘑菇多生长在清洁的草地或松树、栎树上,有毒蘑菇往往生长在阴暗、潮湿的肮脏地带(如背阴的沟渠、腐烂的树根上)。
原因分析:由于蘑菇不含叶绿素,无法进行光合作用自养,只能寄生、腐生或与高等植物共生,加上它们对环境湿度要求高,因此大多生长在“阴暗潮湿”的地方。至于是否清洁,也没有明确的判断标准,有人说树木上很干净,有人说腐烂的树木上很脏,这个更多的是看主观。食用菌鸡腿菇(毛头 *** 伞, Coprinus co *** tus )经常在粪便上野生,栽培时也常用牛马粪便作为培养基;反之包括白毒伞在内的很多毒蘑菇都生长在相对清洁的林中地上。
误区2:以形辨毒之说。
毒蘑菇往往有鳞片、粘液,菌杆上有菌托和菌环。
原因分析:很多毒蘑菇并没有独特的形态特征,如亚稀褶黑菇没有菌托、菌环和鳞片,颜色也很朴素,误食会导致溶血症状,严重时可能因 *** 衰竭致死。另一方面,这条标准让很多可食蘑菇躺着也中枪。例如,常见食用菌中大球盖菇有菌环、草菇有菌托、香菇有毛和鳞片。
误区3:以味辨毒之说。
无毒蘑菇有特殊香味,有毒蘑菇有怪异味,如辛辣、酸涩、恶腥等味。
原因分析:红 *** 笔,因为散发着衣服鸡屎的恶臭所以人 *** 屎菌,学名又叫深红 *** 笔。其实它是可以吃的,口感跟竹荪差不多,非常香脆可口,也可以拿来煲汤。据本草纲目记载,红 *** 笔具有散毒、生肌的作用,效果比灵芝还好。用红 *** 笔做成的 *** 膏涂患处也有消肿的作用,特别是对于治疗疥疽有很好的疗效。
误区4:以色辨毒之说。
在采摘野蘑菇时,可用葱在蘑菇盖上擦一下,如果葱变成青褐色,证明有毒,反之不变色则无毒。
原因分析:从色彩判断蘑菇是否有毒是站不住脚的,部分色彩不艳、长相不好看的野生蘑菇也有毒,如肉褐鳞小伞、秋盔孢伞等。此外,某些品种的蘑菇,虽然属于同一个属,但有些有毒,有些却无毒;与银器、大蒜同煮会变黑:很多人相信这种毒菇识别 *** :与银器、大蒜、米饭一起炒或煮后,变黑即证明有毒。其实毒蘑菇和银器、大蒜同煮后并不会变色。;毒蘑菇破损后会流出乳汁:这种说法也是不靠谱的,比如松乳菇、红汁乳菇 *** 后流出的乳汁均变成蓝绿色,但这两者都是味道鲜美的食用菌。
误区5:以煮试毒之说。
在煮野蘑菇时,放几根灯芯草,些许大蒜、大米或银器同煮,蘑菇煮熟,灯芯草变成青绿色或紫绿色则有毒,变黄者无毒;大蒜、大米或银器变色有毒,没变色仍保持 *** 则无毒。
原因分析:这应该是毒蘑菇神话中最荒诞不经的一部分了很多人因为这些纯属虚构的“遇毒变色反应”而把有毒的蘑菇放进自己的嘴里,据说2007年广州发生的一起误食致命白毒伞事件中的受害人就曾经用上述 *** 验毒。
关于银针验毒,无数个电视剧都在使用的传奇验毒 *** ,原理是银与硫或硫化物反应生成黑色的硫化银。问题是所有毒蘑菇都不含硫或硫化物,无论如何蒸煮检验都不会生成硫化物,所以不会令银器变黑。 至于毒蘑菇致大米、大蒜或灯芯草变色的说法则完全出自臆想,没有任何证据表明这种现象确实存在。这种凭空捏造的东西驳起来颇有“浑身都是空门,不知何从下手”的无力感,好在一个反例就足以说明问题。我曾经用致命白毒伞和大蒜同煮,结果汤色清亮,大蒜颗颗雪白,兼之鲜香四溢,令人食欲大振……当然振过就算了。
至于高温烹煮或与大蒜同煮可以解毒的说法,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这两种 *** 消毒和杀毒能应用的领域完全和蘑菇无关。
不同种类的蘑菇 *** 热稳定 *** 不同,有一些蘑菇蒸煮的确会 *** 其中的有毒成分,但也有一些蘑菇是无法通过蒸煮消毒的,例如白毒伞中的毒伞肽,稳定 *** 极强,煮沸、晒干都不能 *** 这类 *** , *** 也不能将其降解,一旦入口就没有任何解 *** ,两棵白毒伞就足以令一个成年人丧命。
误区6:以虫鉴毒之说。
毒蘑菇虫蚁不食,有虫子取食痕迹的蘑菇是无毒的。
原因分析:由于人和虫有很大的生理差异,所以对于人和昆虫来说,同一种蘑菇很可能是“彼之 *** ,我之蜜糖”。1996年,法国科学家Nor *** n Mier等人用黑腹果蝇在175种野生蘑菇中的研究表明,大多数对果蝇致命的蘑菇对人是无毒的。例如人可以吃的红绒盖牛肝菌对果蝇知名,对人有毒的豹斑鹅膏经常被蛞蝓取食。“毁灭天使”致命白毒伞也有被虫啮食的痕迹。
辨别野生蘑菇是否可食需要分类学的专业知识,民间传说一概不靠谱。没有专业人士在场时,如果凭自己或自己信任的人的经验不能百分之百确定某种野生蘑菇可食(此处经验指吃过并能凭外形判断),那么唯一正确的 *** 是:绝对不要吃!
四、关于蘑菇,你一定要记住的事情
1.不知道毒伞的人、不精通蘑菇分类学只是的小胖友千万不要采蘑菇。
采来供食用的蘑菇应由专家检查。在采收过程中,需用刀将未知蘑菇的腿取下,并精心挑选果体,从而使脚上的形态特征保持完整,对判定很重要。
2.并不是所有的蘑菇都是有毒的,并不是所有香甜可口的蘑菇都可以食用。例如“死亡帽”,含 *** ,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毒蘑菇,30毫克就能致人死地。
3. 真菌中毒的症状可能发生在人类身上,但不会发生在家畜身上;被昆虫或蜗牛攻击的蘑菇也可能有毒,例如豹斑毒伞常常被蛞蝓摄食,不少有毒种类可以生蛆。
4. 新鲜的蘑菇和蘑菇类食物要存放一天以上,不能放在冰箱里。长期储存时,可用盐冷藏或保存。干燥,炎热和通风的地方使用。之后,干蘑菇被储存在纸袋或密封塑料中。
5.关于蘑菇识别的软件,千万要慎重。近年来,国内国外开发了很多识别蘑菇的软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向大家普及蘑菇的常识,但蘑菇极易发生变种,同一种的蘑菇生长在不同的环境 *** *** 也是不同的,甚至同一棵树上长出的同一种蘑菇也可能出现有毒无毒的区别。
6.同一种蘑菇的不同生长阶段,毒 *** 也是不同的。就拿我们常见的狗尿苔来说,成熟的狗尿苔有毒,但一般狗尿苔在成熟前期是可以食用的,也就是菌盖底部灰色以前,这时的狗尿苔是没有毒 *** 的。
7.不同的蘑菇不要一起食用,有一些蘑菇在食用过程中也要注意相互作用。例如上文提到的狗尿苔苔要是和酒一起食用也是会中毒的。至于到底有那些蘑菇不能一起吃,蘑菇不能和什么一起吃,就是另一门大学问了。
五、万一蘑菇中毒怎么办?
先催吐。在救护车到来之前,可以用筷子或指甲不长的手指 *** 咽部,促使呕吐。如果是孕妇,一定要慎用这种 *** 。
到医院洗胃。到了医院一定要配合医生及时洗胃。
接下来就是导泻啦!医生一般会安排服用 *** 镁帮助病人导泻,但如果病人有中枢神经 *** 、心肺肾功能 *** 者或者有 *** 物过敏史的患者一定要提前跟医生说清楚。
在最后的输液和利尿环节,一般会用10%葡萄糖、生理盐水等。在医院,生死关头,一定要听医生的,看病医生比你专业,千万不要瞎指挥。
好啦!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更多野外生存知识,请关注野人bushcraft。
近期,广东省天气多变,各种野生菌类及植物进入生长旺盛期,误采误食有毒野生蘑菇、断肠草等有毒植物引起食物中毒的事件时有发生。为此,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在此提醒:为预防误食野生毒蘑菇、断肠草等中毒事故的发生,请广大群众以及餐饮单位不要自行采摘、食用、制售野生蘑菇、断肠草等野生植物。
一、充分认识毒蘑菇、断肠草的危害
(一)野生毒蘑菇
一些野生的毒蘑菇与食用菇类外形相似,鉴别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并借助一定的仪器设备,仅靠肉眼和根据形态、气味、颜色等外貌特征难以辨别,极易误食而引起中毒。
在野外,无毒的蘑菇往往与有毒的蘑菇混生,无毒蘑菇很容易受到毒蘑菇菌丝的沾染。甚至部分附生在有毒植物上的无毒蘑菇种类也可能沾染毒 *** 。所以即便食用的是无 *** 种的野生蘑菇,仍然会有中毒的危险。
毒蘑菇所含 *** 较复杂,或因地区、季节、品种和生长条件的不同而各异,中毒潜伏期为2小时至24小时,有的仅为10分钟左右。误食毒蘑菇引发肝损害型中毒最为凶险,表现为恶心、呕吐、肝区疼痛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会伴有精神症状。目前对有毒蘑菇中毒尚无特效疗法,且中毒症状严重、发病急、死亡率高。
(二)断肠草
断肠草不属于任何一种植物的正式名称,而是各地民间用来称呼某些有毒植物的俗名,其中最“声名显赫”的是钩吻,又名大茶 *** ,全株有 *** ,主要的毒 *** 物质是钩吻生物碱,误食者轻则呼吸困难,重则致命。钩吻中毒的临床表现以神经症状为主,主要包括呼吸 *** 、眩晕、言语含糊、肌肉弛缓无力、复视、视力减退、咽喉灼痛、吞咽困难、腹泻腹痛、口吐白沫、恶心呕吐等。
钩吻常见于村旁、路边、山坡草丛或灌木丛中,呈藤状爬行生长,且埋于泥土的根系发达,常与周边其他植物系缠绕共生,其花、根茎的形状与一些常用 *** 材如“五指毛桃”“金银花”“金锁匙”等十分相似,对素来有采用中 *** 材泡酒或煲汤饮用习惯的广东群众来说,可能因误挖钩吻根系或混入钩吻根系的树根,用于浸泡 *** 酒或煲汤饮用而引起中毒,类似中毒案例时有发生。
二、切勿自行采摘食用野生蘑菇、野生植物
(一)不采摘。踏春郊游期间,广大群众不要因为好奇或为满足口腹之欲采摘野生蘑菇或来源不明的蘑菇、野生植物等,由于鉴别毒蘑菇并不容易,广大群众不要轻易采摘。
(二)不购买。勿在路边摊贩购买蘑菇,即使在正规市场上购买野生蘑菇,也不能放松警惕,尤其是没吃过或不认识的野生蘑菇,不要偏听偏信,轻易买来食用。不要购买来源不明的中 *** 材。
(三)不食用。为避免食物中毒,家庭要慎食野生蘑菇。集体聚餐、餐饮服务、民俗旅游等不要加工食用野生蘑菇,以确保饮食消费安全。在自制 *** 酒和利用中 *** 材煲汤前,一定要详细了解有关 *** 材的知识,并从正规渠道购买 *** 材,以确保健康和生命安全。
三、食品经营者要落实对食品进货查验
各类餐饮单位、食堂等食品经营者要落实主体责任,加强自我管理,严格把好原料进货关,进货渠道要正规,并做好原料进货登记台账。各类单位食堂,尤其是学校食堂严禁采摘、采购野生蘑菇、五指毛桃(易与钩吻根茎混生),严禁使用野生蘑菇、五指毛桃作为食品原料;对可食用的蘑菇、 *** 食同源食材要严格挑选,避免有毒有害物质混入其中。
四、做好食物中毒应急处置
目前,对毒蘑菇、断肠草等中毒尚无特效疗法。一旦误食野生蘑菇、野生钩吻等野生植物后出现疑似中毒症状,应尽早采用催吐等 *** 迅速排除 *** 。同时,催吐后应尽快到医院接受治疗,并及时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就诊时更好携带剩余蘑菇或野生植物样品,以备进一步明确诊断。
同时,要警惕中毒“假愈期”。部分病人经治疗后,急 *** 胃肠炎症状逐步缓解甚至消失,给人以病愈的感觉,其实此时 *** 正在通过血液进入肝脏等内脏 *** ,侵害了实质脏器,会在1~2天后病情迅速恶化,累及肝、肾、心、脑等脏器,以肝脏损害最为严重。所以,在中毒初期症状缓解时,仍应留在医院积极接受治疗,观察一段时间,确保病情稳定好转再出院。
温馨TIPS:
1、毒蘑菇的识别误区
根据传统的个别简单 *** 和特定经验来识别不同地方复杂多样的毒菌和食用菌是造成误食中毒的原因之一。不要尝试用听来的所谓的“民间偏方”去分辨毒蘑菇,因为很多 *** 都是讹传,没有科学依据。即使是专家,在分辨的时候可能也需要用到专业的仪器才能将外形相似的品种分辨开来。关于毒蘑菇的N种错误说法:
错误说法1:颜色鲜艳的,或外观好看的蘑菇有毒。
这“鲜艳”和“好看”本身就没有具体绝对的标准。事实上色彩不艳、长相并不好的肉褐麟小伞、秋盔孢伞等却极毒。广东地区毒蘑菇中毒的之一 *** ——白毒伞却是纯白色的,朴实无华。 *** 很漂亮,鲜红色菌盖点缀着白色鳞片的形象构成了“我有毒,别吃我”的警戒色,不少蘑菇艺术品都是以它为原型创作的,它的确有毒。但也有一些可食蘑菇种类是美貌与安全并重的,同样来自鹅膏属的橙盖鹅膏,具有鲜橙 *** 的菌盖和菌柄,未完全张开时包裹在白色的菌托里,有“鸡蛋菌”的别称,是夏 *** 历川藏地区不可不尝的美味。
错误说法2:毒蘑菇虫蚁不食,有虫子取食痕迹的蘑菇是无毒的。
事实上,很多对人有毒的蘑菇是其他动物的美食,比如豹斑鹅膏经常被蛞蝓取食。白毒伞也有被虫啮食的记录。
错误说法3:毒蘑菇与银器、大蒜、大米或灯芯草同煮可致后者变色;毒蘑菇经高温烹煮或与大蒜同煮后可去毒。
银针验毒是个流传 *** 的古老传说,原理是银与硫或硫化物反应生成黑色的硫化银。古法提炼的 *** 纯度不高,常伴有少量硫和硫化物,用银器有可能验出;但所有毒蘑菇都不含硫或硫化物,不会令银器变黑。至于毒蘑菇致大米、大蒜或灯芯草变色的说法则完全出自臆想,没有任何证据表明这种现象确实存在。有实验人员曾经用致命白毒伞和大蒜同煮,结果汤色清亮,大蒜颗颗雪白,兼之鲜香四溢,令人食欲大振。
高温烹煮或与大蒜同煮可以解毒的说法危害更甚,人们可能对解毒效果抱有信心而吃下自己无法判断的蘑菇,从而增加了中毒风险。不同种类的毒蘑菇所含的 *** 具有不同的热稳定 *** 。以白毒伞为例,其毒 *** 成分毒伞肽,包括至少8种结构类似、骨架为8个氨基酸构成的环状肽。毒伞肽的稳定 *** 很强,煮沸、晒干都不能 *** 这类 *** , *** 也不能将其降解。其中毒 *** 最强的α-毒伞肽口服半致死剂量(LD50)是每千克体重0.1毫克,意味着吃下一两朵白毒伞就足以夺去一个成年人的生命,而且一旦入口就没有任何解 *** 。大蒜里的活 *** 物质有一定的杀菌作用,但对毒蘑菇完全 *** 为力。
错误说法4: *** 变色、流汁液者有毒。
其实这并不绝对,像松乳菇、红汁乳菇 *** 处及乳汁均变蓝绿色,却是味道鲜美的食用菌。
错误说法5:毒蘑菇往往有鳞片、黏液,菌杆上有菌托和菌环。
提及鳞片、黏液、菌托和菌环等形态特征术语,是毒蘑菇错误说法“与时俱进”的表现,错误说法甚至因此具备了一点可靠 *** 。同时生有菌托和菌环、菌盖上往往有鳞片,是鹅膏属的识别特征,而鹅膏属是伞菌中有毒种类最为集中的类群。也就是说,按照“有菌托、菌环和鳞片的蘑菇有毒”的鉴别标准,可以避开包括白毒伞和毒蝇鹅膏在内的一 *** 毒蘑菇。但是,这条标准的适用范围非常狭窄,不能外推到形态高度多样化的整个蘑菇世界,更不能引申为“没有这些特征的蘑菇就是无毒的”。很多毒蘑菇并没有独特的形态特征,如亚稀褶黑菇,没有菌托、菌环和鳞片,颜色也很朴素,误食会导致溶血症状,严重时可能因 *** 衰竭致死。另一方面,这条标准让很多可食蘑菇躺着也中枪。例如,常见食用菌中大球盖菇有菌环、草菇有菌托、香菇有毛和鳞片。
2、广东省常见的野生毒蘑菇类型
广东常见 *** 蘑菇种类有白毒伞(致命鹅膏)、灰花纹鹅膏、黄盖鹅膏白色变种、粘盖包脚菇、簇生沿丝伞(簇生黄韧伞)。
白毒伞:在广东地区,导致中毒人数最多的两种蘑菇分别是白毒伞(致命鹅膏)和铅绿褶菇,其中白毒伞又是毒 *** 最强的。白毒伞的白色菌体幼时卵形,后菌盖展开成伞状。常在黧蒴树树荫下群生或散生,分布在广州、清远、肇庆等地,大量生长于春季温暖多雨的3~4月,5~7月也少量出现。
(总台记者 魏星 王司琦)
来源: 央视新闻
一家四口食用野生菌 不幸全部中毒身亡 最小的孩子只有4岁来源|都市现场综合云南都市
转载请注明来源
最近,野生菌大量上市,食用野生菌中毒的情况也多了起来。医生提醒:不认识或不常见的野生菌一定不要随意购买和食用。
红会医院作为云南省中毒救治中心,每年都会接诊大量中毒患者,其中不少人是食用野生菌导致中毒的。就在两周前,德宏盈江一家人因为食用了自己采的毒菌鹅膏菌,一家四口全部死亡,其中两个孩子一个十四岁,另一个只有四岁。
医生介绍,食用野生菌导致中毒比较深的菌种,最近几年最常见的就是亚稀褶黑菇和鹅膏菌。由于亚稀褶黑菇和火炭菌外观相似,鹅膏菌和鸡枞外观相似,所以很容易误食。此外,一些常见的野生菌烹饪或食用不当也可能导致中毒,包括见手青、牛肝菌,都有中毒的风险。
医师刘萍:野生菌在采集和销售过程中,有些商人为了运输和保鲜的需要,加用一些有毒的保鲜剂,那么除了本身菌 *** 导致的中毒外,也有保鲜剂导致中毒的可能,所以买回来以后要彻底进行清洗。
医生表示,野生菌中毒后的毒 *** ,和食用的量以及在肠胃道里存积的时间长短有关,所以一旦发现有中毒症状,送医前可以在家里采取一些应急措施。
医师刘萍:如果吃了以后觉得不舒服了,并怀疑是食用野生菌中毒,那么最直接的办法就是 *** 咽喉部进行呕吐,然后大量地喝水。另外,在烹饪过程中,一定要确保菌子熟透,切忌食用不熟的野生菌。
春天悄悄来了
气温回暖、湿度回升
各种菌类进入生长旺盛期
然而
也进入因误采误食有毒野生蘑菇
引起食物中毒事故的高发期
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在此提醒:
为预防野生毒蘑菇中毒事故的发生,请广大群众以及餐饮单位不要自行采摘、食用、制售野生蘑菇等菌类。
充分认识毒蘑菇的危害
一些野生的毒蘑菇与食用菇类外形相似,鉴别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并借助一定的仪器设备,仅靠肉眼和根据形态、气味、颜色等外貌特征难以辨别,极易误食而引起中毒。
在野外,无毒的蘑菇往往与有毒的蘑菇混生,无毒蘑菇很容易受到毒蘑菇菌丝的沾染。甚至部分附生在有毒植物上的无毒蘑菇种类也可能沾染毒 *** 。所以即便食用的是无 *** 种的蘑菇,仍然会有中毒的危险。
毒蘑菇所含 *** 较复杂,或因地区、季节、品种和生长条件的不同而各异。毒蘑菇中毒潜伏期为2小时至24小时,有的仅为10分钟左右。误食毒蘑菇,肝损害型中毒最为凶险,表现为恶心、呕吐、肝区疼痛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会伴有精神症状。目前对有毒蘑菇中毒尚无特效疗法,且中毒症状严重,发病急,死亡率高。
广东常见的野生毒蘑菇有哪些?
哪些容易引起中毒?
一起来瞧瞧
广东常见 *** 蘑菇种类有白毒伞(致命鹅膏)、灰花纹鹅膏、黄盖鹅膏白色变种、粘盖包脚菇、簇生沿丝伞(簇生黄韧伞)。
白毒伞
在广东地区,导致中毒人数最多的两种蘑菇分别是白毒伞(致命鹅膏)和铅绿褶菇,其中白毒伞又是毒 *** 最强的。白毒伞的白色菌体幼时卵形,后菌盖展开成伞状。常在黧蒴树树荫下群生或散生,分布在广州、清远、肇庆等地,大量生长于春季温暖多雨的3~4月,5~7月也少量出现。
▲白毒伞1
▲白毒伞2
▲白毒伞3
灰花纹鹅膏
▲灰花纹鹅膏1
▲灰花纹鹅膏2
▲黄盖鹅膏白色变种
▲粘盖包脚菇
消费者切勿自行采摘食用野生蘑菇
>>>>不采摘
踏春郊游期间,广大群众不要因为好奇或为满足口腹之欲采摘野生蘑菇或来源不明的蘑菇。对于路边草丛的野生蘑菇,由于鉴别毒菌并不容易,广大群众不要轻易采摘不认识的蘑菇。
>>>>不购买
注意勿在路边摊贩购买蘑菇,即使在正规市场上购买野生蘑菇,也不能放松警惕,尤其是没吃过或不认识的野生蘑菇,不要偏听偏信,轻易买来食用。
>>>>不食用
为避免类似中毒事件,家庭要慎食野生蘑菇。集体聚餐、餐饮服务、民俗旅游等不要加工食用野生蘑菇,以确保饮食消费安全。
食品经营者要落实对食品进货查验
各类餐饮单位、食堂等食品经营者要落实主体责任,加强自我管理,严格把好原料进货关,进货渠道要正规,并做好原料进货登记台账。各类单位食堂,尤其是学校食堂严禁采摘、采购野生蘑菇,严禁使用野生蘑菇作为食品原料;对可食用的蘑菇要严格挑选,避免有毒有害物质混入其中。
做好食物中毒应急处置
目前,对毒蘑菇中毒尚无特效疗法。一旦误食野生蘑菇后出现疑似中毒症状,应尽早采用催吐等 *** 迅速排除 *** 。同时,催吐后应尽快到医院接受治疗,并及时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就诊时更好携带剩余蘑菇样品,以备进一步明确诊断。
同时,要警惕中毒“假愈期”。部分病人经治疗后,急 *** 胃肠炎症状逐步缓解甚至消失,给人以病愈的感觉,其实此时 *** 正在通过血液进入肝脏等内脏 *** ,侵害了实质脏器,会在1~2天后病情迅速恶化,累及肝、肾、心、脑等脏器,以肝脏损害最为严重。所以,在中毒初期症状缓解时,仍应留在医院积极接受治疗,观察一段时间,确保病情稳定好转再出院。
TIPS:
毒蘑菇的识别误区
根据传统的个别简单 *** 和特定经验来识别不同地方复杂多样的毒菌和食用菌是造成误食中毒的原因之一。不要尝试用听来的所谓的“民间偏方”去分辨毒蘑菇,因为很多 *** 都是讹传,没有科学依据。即使是专家,在分辨的时候可能也需要用到专业的仪器才能将外形相似的品种分辨开来。
划重点!
关于毒蘑菇的N种错误说法
不要轻信
颜色鲜艳的,或外观好看的蘑菇有毒。
这“鲜艳”和“好看”本身就没有具体绝对的标准。事实上色彩不艳、长相并不好的肉褐麟小伞、秋盔孢伞等却极毒。上文提及的白毒伞是纯白色的,朴实无华,却是广东地区毒蘑菇中毒的之一 *** 。 *** 很漂亮,鲜红色菌盖点缀着白色鳞片的形象构成了“我有毒,别吃我”的警戒色,不少蘑菇艺术品都是以它为原型创作的,它的确有毒。但也有一些可食蘑菇种类是美貌与安全并重的,同样来自鹅膏属的橙盖鹅膏,具有鲜橙 *** 的菌盖和菌柄,未完全张开时包裹在白色的菌托里,有“鸡蛋菌” 的别称,是夏 *** 历川藏地区不可不尝的美味。
毒蘑菇虫蚁不食,有虫子取食痕迹的蘑菇是无毒的。
事实上,很多对人有毒的蘑菇是其他动物的美食,比如豹斑鹅膏经常被蛞蝓取食。白毒伞也有被虫啮食的记录。
毒蘑菇与银器、大蒜、大米或灯芯草同煮可致后者变色;毒蘑菇经高温烹煮或与大蒜同煮后可去毒。
银针验毒是个流传 *** 的古老传说,原理是银与硫或硫化物反应生成黑色的硫化银。古法提炼的 *** 纯度不高,常伴有少量硫和硫化物,用银器有可能验出;但所有毒蘑菇都不含硫或硫化物,不会令银器变黑。至于毒蘑菇致大米、大蒜或灯芯草变色的说法则完全出自臆想,没有任何证据表明这种现象确实存在。有实验人员曾经用致命白毒伞和大蒜同煮,结果汤色清亮,大蒜颗颗雪白,兼之鲜香四溢,令人食欲大振。
高温烹煮或与大蒜同煮可以解毒的说法危害更甚,人们可能对解毒效果抱有信心而吃下自己无法判断的蘑菇,从而增加了中毒风险。不同种类的毒蘑菇所含的 *** 具有不同的热稳定 *** 。以白毒伞为例,其毒 *** 成分毒伞肽,包括至少8种结构类似、骨架为8个氨基酸构成的环状肽。毒伞肽的稳定 *** 很强,煮沸、晒干都不能 *** 这类 *** , *** 也不能将其降解。其中毒 *** 最强的α-毒伞肽口服半致死剂量(LD50)是每千克体重0.1毫克,意味着吃下一两朵白毒伞就足以夺去一个成年人的生命,而且一旦入口就没有任何解 *** 。大蒜里的活 *** 物质有一定的杀菌作用,但对毒蘑菇完全 *** 为力。
*** 变色、流汁液者有毒。
其实这并不绝对,像松乳菇、红汁乳菇 *** 处及乳汁均变蓝绿色,却是味道鲜美的食用菌。
毒蘑菇往往有鳞片、粘液,菌杆上有菌托和菌环。
提及鳞片、粘液、菌托和菌环等形态特征术语,是毒蘑菇错误说法“与时俱进”的表现,错误说法甚至因此具备了一点可靠 *** 。同时生有菌托和菌环、菌盖上往往有鳞片,是鹅膏属的识别特征,而鹅膏属是伞菌中有毒种类最为集中的类群。也就是说,按照“有菌托、菌环和鳞片的蘑菇有毒”的鉴别标准,可以避开包括白毒伞和毒蝇鹅膏在内的一 *** 毒蘑菇。但是,这条标准的适用范围非常狭窄,不能外推到形态高度多样化的整个蘑菇世界,更不能引申为“没有这些特征的蘑菇就是无毒的”。很多毒蘑菇并没有独特的形态特征,如亚稀褶黑菇,没有菌托、菌环和鳞片,颜色也很朴素,误食会导致溶血症状,严重时可能因 *** 衰竭致死。另一方面,这条标准让很多可食蘑菇躺着也中枪。例如,常见食用菌中大球盖菇有菌环、草菇有菌托、香菇有毛和鳞片。
云浮融媒中心
来源:广东市场监管
责编:王铭灏
值班主任:陆致彤
值班总编:卢利文